小希很爱小希
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家-科赫罗泊特•科赫(Robert Koch),1943年生于德国汉诺威州克劳斯塔尔小城,父亲是矿山职员。5岁时他告诉父母,自己能借助报纸学会读书,预示了其超凡的智慧和毅力,高中时他表现出对微生物学的浓厚兴趣。1862年他考入格廷根大学医学院,头两个学期学习植物学、物理学和数学,后转学医学,受到解剖学家亨利(Henle,J)的指导,1866年毕业,而后先是在军队中当随军医生,普法战争后在东普鲁士一个小镇当医生。1872年被推荐到波森州沃尔施顿(现属波兰)的地方卫生机关任职。他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开始了业余的细菌学研究。当时的沃尔施顿正好流行牛炭疽病,他便对这种疾病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他在牛的脾脏中找到了引起炭疽病的细菌,并且把这种细菌移种到老鼠体内,使老鼠相互感染了炭疽病,最后又从老鼠体内重新得到了和从牛身上得到的相同的细菌。这是人类第一次用科学的方法证明某种特定的微生物是某种特定疾病的病原。而且,他用血清在与牛体温相同的条件下在动物体外成功地培养了细菌。随后他又研究炭疽杆菌的生活史,发现了杆菌——芽孢——杆菌的循环。1876年他在《植物生物学》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在医学界引起巨大的反响。因为这项重大贡献,科赫在1880年被聘任到德国柏林的皇家卫生局工作,得到了良好的实验室和优秀的助手。1881年他发明了使用固体培养基的“细菌纯培养法”, 并开始研究结核病。他研究结核病死亡者的肺,但是没有找到结核菌,可他把肺磨碎擦在老鼠和兔子身上后,却让他们感染了结核病,反复的试验使他意识到结核菌很可能是透明的,必须给它染色才能观察到。于是他用各种色素进行染色试验,并不断改变染色方法,终于在第271号样品中发现了染上蓝色素呈细棒状的结核杆菌。他又用血清培养基对结核杆菌进行培养,获得了人工培养出的结核杆苗。他将结核杆菌制成悬液注射到豚鼠的腹腔内,豚鼠因此感染了结核病,科学地证明了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菌。1882年3月24日,他在德国柏林生理学会上宣读了他发现结核杆菌的有关论文,并与同年4月10日将论文发表在《柏林医学周报》上,再一次引起医学界的轰动。发现结核杆菌后,科赫通过进一步研究又阐明了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是空气和接触,科赫提出:为征服结核病,“首先要尽人类的能力封锁传染病菌的来源。这些来源之一并且最重要的一个是结核病患者的痰。”1883年,科赫作为德国霍乱调查委员会的成员,到埃及和印度,不仅发现了霍乱的病原菌霍乱弧菌,而且成功地找到了霍乱弧菌交叉感染的途径——经过水、食物,衣物等用品的传播,并找到了控制它的办法。 1885年任柏林大学卫生学、细菌学教授和该校卫生研究所所长。1886年,科赫与弗吕格(Flugge.C)合作创办了《卫生学杂志》,至今仍具有权威性。1890年他研究出结核菌素,并将它应用于结核病的诊断。为了调查研究传染病,科赫先后十次出国,到非洲、印度和远东.先后在卫生学研究所和传染病研究所带领一批学生研究了疟疾(malaria)、鼠疫、伤寒、牛瘟以及回归热、昏睡症等热带病,取得了许多新的重大发现,培养了贝林、艾利希、北里柴三郎等优秀研究人员。1891年任传染病研究所所长。1897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02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的国外院士。1905年,科赫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主要是为了表彰他在肺结核研究方面的贡献。科赫根据自己分离致病菌的经验,总结出了著名的“科赫原则”。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使得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的20年代成了发现病原菌的黄金时代。例如1883年和1884年两位研究人员各自独立地发现了白喉杆菌,1884年还发现了伤寒杆菌,1894年发现了鼠疫杆菌,1897年发现了痢疾杆菌。在此期间先后发现了不下百种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和放线菌等。不仅是动物病原菌,还有植物病原菌。科赫除了在病原体的确证方面作出了奠基性工作外,他创立的微生物学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为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中一门重要的独立分支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赫首创的显微摄影留下的照片在今天也是高水平的。这些技术包括分离和纯培养技术、培养基技术、悬滴标本检查法、组织切片染色法。晚年科赫得出了引起人结核病与引起牛结核病的结核杆菌并不完全相同的结论,虽然这一观点在当时引起了许多争议,但今天已完全证明了其正确性。1910年5月27日,67岁的科赫在德国巴登的寓所里,坐在他的圈手椅中安样地长眠了。他的骨灰被安葬在柏林传染病菌研究院内,纪念碑上刻有这样的诗句:从这微观世界里,涌现出这颗巨星;你征服了全世界,所有人都感谢你;献上花环不凋零,世世代代永铭记。科赫的一生主要著作有《炭疽病病原学,论炭疽杆菌发育史》(1876)、《创伤感染的病原学》(1878)、《论结核病》
小马哥686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排名 1----哈佛大学 (8: 数学, 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 生物学及生物化学, 微生物学, 神经科学 及行为学, 免疫学, 精神病学及心理学, 临床医学) 2----麻省理工学院 (5: 物理, 计算机科学, 工程学, 材料科学, 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 2----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 (5: 数学, 化学, 工程学, 空间科学, 环境及生态学) 4----京都大学(数学,化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 5----斯坦福大学 (3: 数学, 计算机科学, 工程学) 5----东京大学 (3: 物理, 化学, 生物学及生物化学) 5----伊利诺斯大学(Urbana-Champaign) (3: 计算机科学,工程学,材料科学) 5----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3: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生物学及生物化学,临床医学) 9----耶鲁大学 (2: 神经科学及行为学, 精神病学及心理学) 9----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2: 神经科学及行为学, 精神病学及心理学) 9----威斯康星大学(Madison) (2: 动植物学, 农业科学) 9----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2: 神经科学及行为学, 临床医学) 9----明尼苏达大学(Twin Cities) (2: 数学, 环境及生态学) 9----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2: 动植物学, 农业科学) 加州理工学院 (1: 空间科学) 哥伦比亚大学 (1: 精神病学及心理学) 康奈尔大学 (1: 动植物学) 华盛顿大学(Seattle) (1: 地球科学)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1: 材料科学) 匹兹堡大学 (1: 精神病学及心理学) 巴黎第六大学 (1: 数学) 东北大学(Japan) (1: 材料科学) 剑桥大学 (1: 化学) 德州大学系统(all campuses) (化学, 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 生物学及生物化学, 药理学及 毒物学, 微生物学, 免疫学, 临床医学) Appendix. 1991-2002年间19个学科中论文被引用最多的五个机构 本文介绍了《科学观察》杂志选出的19个学科中论文被引用最多的五个机构。这19个学科包 括物理、化学、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数学、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环境生态学、药理学及毒 物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微生物学、农业科学、神经科学及行为学、动植物科学、工 程学、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免疫学、材料科学、精神病学及心理学。 物理 第一名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 4921篇论文 被引用98264次; 第二名 东京大学 10920篇论文 被引用92058次; 第三名 IBM公司 4694篇论文 被引用87982次; 第四名 麻省理工学院 6462篇论文 被引用86292次; 第五名 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 5937篇论文 被引用85319次; 化学 第一名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3846篇论文 被引用57039次; 第二名 京都大学 7215篇论文 被引用56981次; 第三名 东京大学 6781篇论文 被引用56860次; 第四名 德州大学系统(all campuses) 4052篇论文 被引用50919次; 第五名 剑桥大学 4287篇论文 被引用48634次; 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 第一名 哈佛大学 5497篇论文 被引用275060次; 第二名 加州旧金山大学 2682篇论文 被引用126236次; 第三名 德州大学系统(all campuses) 3914篇论文 被引用117194次; 第四名 麻省理工学院 1335篇论文 被引用 96389次; 第五名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 2554篇论文 被引用 89097次; 数学 第一名 巴黎第六大学 2087篇论文 被引用6220次; 第二名 斯坦福大学 919篇论文 被引用6071次; 第三名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1373篇论文 被引用6059次; 第四名 京都大学 1180篇论文 被引用5947次; 第五名 哈佛大学 930篇论文 被引用5850次; 生物学及生物化学 第一名 哈佛大学 7325篇论文 被引用184786次; 第二名 德州大学系统(all campuses) 8009篇论文 被引用149017次; 第三名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3952篇论文 被引用 93710次; 第四名 东京大学 5571篇论文 被引用 79673次; 第五名 京都大学 2966篇论文 被引用 72923次; 环境及生态学 第一名 美国环保局 2049篇论文 被引用18875次; 第二名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 2450篇论文 被引用16806次; 第三名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署 1523篇论文 被引用14365次; 第四名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1170篇论文 被引用12392次; 第五名 明尼苏达大学(Twin Cities) 1056篇论文 被引用12218次; 药理学及毒物学 第一名 威康研究实验室 213篇论文 被引用15916次; 第二名 德州大学系统(all campuses) 1238篇论文 被引用13568次; 第三名 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 859篇论文 被引用13295次; 第四名 默克公司 908篇论文 被引用13122次; 第五名 新西兰的Adis研究所 574篇论文 被引用12756次; 临床医学 第一名 哈佛大学 26026篇论文 被引用499941次; 第二名 德州大学系统(all campuses) 26420篇论文 被引用354384次; 第三名 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医疗中心 15978篇论文 被引用263429次; 第四名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15016篇论文 被引用252059次; 第五名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13797篇论文 被引用218895次; 计算机科学 第一名 IBM公司 2939篇论文 被引用11781次; 第二名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 2402篇论文 被引用 8541次; 第三名 斯坦福大学 1200篇论文 被引用 8051次; 第四名 麻省理工学院 1258篇论文 被引用 5768次; 第五名 京都大学 1193篇论文 被引用 5753次; 微生物学 第一名 哈佛大学 1448篇论文 被引用36025次; 第二名 巴斯德研究所 2064篇论文 被引用36003次; 第三名 美国国家过敏与流行性疾病协会 1248篇论文 被引用25350次; 第四名 德州大学系统(all campuses) 1308篇论文 被引用20091次; 第五名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 852篇论文 被引用19777次; 农业科学 第一名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 5603篇论文 被引用28986次; 第二名 法国农科院 2698篇论文 被引用14919次; 第三名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1463篇论文 被引用 9868次; 第四名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署 1461篇论文 被引用 9049次; 第五名 威斯康星大学(Madison) 1322篇论文 被引用 9019次; 神经科学及行为学 第一名 哈佛大学 3857篇论文 被引用88314次; 第二名 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医疗中心 3657篇论文 被引用67867次; 第三名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2665篇论文 被引用63916次; 第四名 耶鲁大学 2470篇论文 被引用55199次; 第五名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2931篇论文 被引用51611次; 动植物学 第一名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 9908篇论文 被引用63201次; 第二名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5584篇论文 被引用39186次; 第三名 康奈尔大学 4451篇论文 被引用36966次; 第四名 法国农科院 5833篇论文 被引用35467次; 第五名 威斯康星大学(Madison) 3510篇论文 被引用27442次; 工程学 第一名 麻省理工学院 3955篇论文 被引用21919次; 第二名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3825篇论文 被引用20322次; 第三名 美国航空航天局 4624篇论文 被引用18167次; 第四名 伊利诺斯大学(Urbana-Champaign) 4049篇论文 被引用17835次; 第五名 斯坦福大学 2665篇论文 被引用17174次; 地球科学 第一名 美国航空航天局 4157篇论文 被引用53667次; 第二名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 3272篇论文 被引用42862次; 第三名 美国地理调查研究所 3573篇论文 被引用33905次; 第四名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 1906篇论文 被引用29809次; 第五名 华盛顿大学(Seattle) 2009篇论文 被引用27859次; 空间科学 第一名 美国航空航天局 5996篇论文 被引用78077次; 第二名 加州理工学院 3573篇论文 被引用51145次; 第三名 哈佛.史密森中心 2810篇论文 被引用47677次; 第四名 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中心 2330篇论文 被引用43097次; 第五名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2344篇论文 被引用40471次; 免疫学 第一名 哈佛大学 2994篇论文 被引用72614次; 第二名 美国国家过敏与流行性疾病协会 1778篇论文 被引用48765次; 第三名 国家癌症研究所 1681篇论文 被引用42952次; 第四名 德州大学系统(all campuses) 1986篇论文 被引用34915次; 第五名 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医疗中心 1495篇论文 被引用31141次; 材料科学 第一名 东北大学(Japan) 3231篇论文 被引用13889次; 第二名 IBM公司 1369篇论文 被引用13160次; 第三名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871篇论文 被引用12001次; 第四名 麻省理工学院 1506篇论文 被引用11723次; 第五名 伊利诺斯大学(Urbana-Champaign) 1328篇论文 被引用9826次; 精神病学及心理学 第一名 哈佛大学 3243篇论文 被引用39424次; 第二名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2565篇论文 被引用31471次; 第三名 耶鲁大学 2105篇论文 被引用29067次; 第四名 哥伦比亚大学 2166篇论文 被引用28665次; 第五名 匹兹堡大学 2076篇论文 被引用28239次
冒冒爱雨雨
微生物学通报是核心的,相对而言自然是微生物学通报要好些,不过如果发表这个难度是有一定的啊中国科学院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微生物学会主编:何忠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内B401室邮政编码:100101电话:电子邮件:国际标准刊号:ISSN 0253-2654国内统一刊号:CN 11-1996/Q邮发代号:2-817单价:定价:获奖情况1992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学术期刊三等奖1992年国家科委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0年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三等奖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国内外数据库收录中国《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波兰《《哥白尼索引》》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ProQeust数据库》中国《北大2011版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中国《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微生物学杂志主办单位:辽宁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单位:中国微生物学会 辽宁省微生物学会 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主编:张忠泽地址: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龙山街四段820号邮政编码:122000电话: 2976840电子邮件: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7021国内统一刊号:CN 21-1186/Q邮发代号:8-142单价:定价:获奖情况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学核心期刊国内外数据库收录中国《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