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97

蔷薇朵朵7
首页 > 学术论文 > 乙酸正丁毕业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是不是很S

已采纳

乙酸正丁酯的水解实验原理:平衡的移动原理。增加某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以提高另一种物质的转化率;蒸出乙酸正丁酯降低生成物浓度促使平衡正向移动。

因为乙酸正丁酯不溶于水,且它的密度比水低,所以在用乙酸与丁醇进行酯化反应时,为了及时除去生成的水使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应该安装一个分水器。

制备方法

在250mL的三口烧瓶上,中口装上分水器,分水器上口装上回流冷凝管.三口瓶一侧口装上200℃温度计。在三口瓶中加入冰乙酸29mL,正丁醇。催化剂(浓硫酸)及沸石少许。仪器装好后,通入冷却水,加热回流反应。

在回流反应过程中,在分水器中不断有水滴生成,要不断分出生成的水,以免流回反应器影响反应的进行。到分水器中无水滴出现,反应液温度恒定不再上升,停止加热,整个反应过程约1h左右。

331 评论

木有雨啊

浓硫酸在这里的作用是充当脱水剂和吸水剂的,这样有利于反应向正向进行。你不用浓硫酸,生成的水会不利于正向反应的。

129 评论

长颈鹿之迷

先加碳酸钠溶液,则硫酸和乙酸分别和碳酸钠溶液反应获得醋酸钠和硫酸钠。由于醋酸钠和硫酸钠都是离子化合物,具备都能沉淀在水中,而乙酸正丁酯是难沉淀在水中的有机物,因此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出来。

1、先加碳酸钠溶液,则硫酸和乙酸分别和碳酸钠溶液反应获得醋酸钠和硫酸钠。

2、由于醋酸钠和硫酸钠都是离子化合物,具备都能沉淀在水中,而乙酸正丁酯是难沉淀在水中的有机物,因此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出来(上层为乙酸正丁酯)。

3、为了获得比较洁净的乙酸正丁酯,则可以加氧化钙,然后提纯。这个时候还可以防止少量的水被提纯出来。

乙酸正丁酯,简称乙酸丁酯。无色透明有愉快果香气味的液体。较低级同系物难溶于水;与醇、醚、酮等有机溶剂混溶。易燃。急性毒性较小,但对眼鼻有较强的刺激性,而且在高浓度下会引起麻醉。乙酸正丁酯是一种优良的有机溶剂,对乙基纤维素、醋酸丁酸纤维素、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氯化橡胶以及多种天然树胶均有较好的溶解性能。

121 评论

超越经典65

乙酸正丁酯制备的实验现象为变黑。

乙酸正丁酯产率低一般是因为在有机反应的过程中出现了副反应,反应的温度高了,浓H2SO4使正丁醇脱水碳化,制备中异常现象会变黑。

正丁醇的分子取代了生成醚,分子内消并生成烯。乙酸正丁酯简称乙酸丁酯,是一种无色透明、有果香气味的液体,它能与醇、醚、酮等有机溶剂混溶。

本实验采用乙酸和正丁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制备乙酸正丁酶。由于酷化反应可逆,可利用分水器将生成的水不断从反应体系中移走,或者加入过量的某一反应物,促使平衡向右移动,以提高反应的转化率。

反应式如下:CH3COOH +CH3CH2CH2CH2OHz-CH3COOCH2CH2CH2CH+H2O。

本实验回流反应和最后蒸馏出产品的操作所使用的仪器均须干燥,包括取试剂的量筒。蒸前,粗产物必须干燥完全,否则由于丁醇、水和乙酸丁酶间形成二元或三元恒沸物,导致蒸馏时前馏分多,影响产率。

本实验利用恒沸混合物除去酷化反应生成的水,合水的恒沸混合物冷凝为液体时,分为两层,上层为合水量较少的酷和醇,下层主要是水。

87 评论

相关问答

  • 碳酸钙对聚乙烯的影响研究论文

    关键词:超高分子 量聚乙烯 工程塑料1 引言UHMWPE是一种线型结构的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热塑性工程塑料。世界上最早由美国Allied Chemical公司于1

    优异空间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盐酸水苏碱毕业论文豆丁

    益母草注射液用于月经失调,产后出血等病症,那益母草注射液要怎么正确使用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益母草注射液的用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肌内注射,一次1~2ml,

    亲爱的猫猫99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乙酰水杨酸含量的测定论文文献

    乙酰水杨酸俗称阿司匹林,为重要的医药。具有退热、镇痛、抗风湿等作用。二、基本原理:乙酰水杨酸是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和乙酰酐,在少量浓硫酸(或干燥的氯化氢,有机

    jackor57992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乙型肝炎毕业论文

    优秀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培养是我国医学院的重点,但是本科生临床专业的学生培养质量还有待提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本科临床医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本科临

    生活算个球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丁伟毕业论文

    因为他的毕业论文所提出来的思想与当时的情势并不吻合,甚至还被称作为一种背叛,所以军官们对此很反感,认为是危险的言论。

    小妮子乖乖81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