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08

痴货小逗逗
首页 > 学术论文 > 韩国与湖北文化交流研究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蝎子七七

已采纳

朝鲜语是明朝才发明的

210 评论

我是飞儿

提到现在的襄阳市大家也许会想到韩国的襄阳郡,而提到韩国,大多数人会想到韩国剽窃中国文化,其实历史上因为一场战争,让俩地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韩国复制一个襄阳城也就是算了,韩国基本把整个湖北的地名和地区文化城市模型给复制过去了,当然还有很多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而韩国人唯独喜欢襄阳这座城市,现在还有襄阳郡(今湖北省襄阳市曾今用过的古地名)。在韩国的江原道有城市名襄阳郡(行政区划分,类似咱们湖北省襄阳市),与中国湖北襄阳异地同名,韩国的襄阳郡境内也有汉江、岘山、堕泪碑、鹿门寺、襄阳古城、太平楼、石桥等许多相同的地名。

韩国襄阳郡和湖北襄阳市很多习俗相通、文化相近,节庆相仿,至今韩国襄阳郡流传唐朝李白所写《襄阳歌》,是韩国优秀传统歌曲《李朝十二歌》之一,而且当地政府举办一年一度的岘山文化节。岘山文化也是襄阳当地特有的历史文化,如今的襄阳正在着力打造岘山文化,修建了很多摩崖石刻,岘山文化绿道,意在打造成文化旅游区。

韩国为什么热衷襄阳城,对襄阳的热爱近乎狂热,原因还要从一场战争说起,当年襄阳城发生了历史最为著名的“襄阳宋元之战”,因为这场战争打了近30多年,最后元军攻破襄阳城,而后南宋彻底灭亡。当年襄阳城破之时,南宋襄阳军队部分降元,而后由元迁徒到当时高丽(今韩国),降元的这支军队大概叫“生券军”由屯驻地演变而成。而宋元襄阳之战后,韩国的襄阳于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8)立堕泪碑(堕泪碑也是今天湖北襄阳一个历史景点),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改名为襄阳郡一直沿用到现在。以上就是韩国热衷于复制襄阳文化的历史缘由,用现在的话说,韩国襄阳郡人的祖先就是湖北襄阳人。

感谢大家阅读我的回答,我是江南怡阅,欢迎大家关注我并发表不同看法,谢谢

346 评论

reviveanna

今年6月中旬笔者应邀赴韩国江陵参观考察了世人关注的端午祭。回国后翻阅大量有关文献,一条令人震惊的线索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出来,即:韩国文化主流与中国楚文化有许多相似和相关的地方。 在韩国,除江陵外,还有与楚国地名相同的丹阳、襄阳、汉阳(今汉城)、汉江等地名,查韩国地名设置史料,这些地名设置距今已六百多年。从表面上看,韩国的地名和两千多年前就存在的楚国地名好像没有什么关联性,但我看了石泉先生近期出版的《古代荆楚地理新探·续集》一书,很受启发,认为它们之间有联系。据石泉考证,楚国古都江陵并不是在长江中游,而是在汉江中游的湖北宜城。按照新论,楚人建国初期在汉江上游丹江支流的丹阳,发展成熟时期政治文化中心在汉江中游的江陵(宜城)、襄阳一带。另外上溯中国汉江的源头,是在陕西秦岭的太白山下,尽头则在下游的汉阳。比较一下韩国的几个地名分布:丹阳属于忠清北道在汉江的上游,汉阳在汉江的下游,属于江原道的江陵和襄阳均在汉江上游不远处,洞庭湖也在江原道。最有趣的是韩国汉江发源于江原道和庆尚北道连接处的太白山下。韩国地名分布几乎和中国古代楚国地名的分布同出一辙。 不仅地名相似,我认为韩国的开国神话中也存有浓厚的楚文化遗迹。 檀君神话是韩国开国神话,在中国和韩国的许多古籍中都有记载。内容是这样的:古时,有天神桓因知道庶子桓雄想下凡,于是“下视三危、太白”,并给了桓雄三个“天府印”作为天上神仙的标识。桓雄率领三千之徒,降到太白山顶的神檀树下,建立“神市”,他命“风伯”、“雨师”、“云师”等,主管三百六十件人间大事。其时,有一熊一虎同住于一个洞穴中,它们请求桓雄天王把它们变成人,天王给它们一炷艾和二十枚蒜,并嘱咐,吃了艾和蒜之后躲藏起来,一百天之内不能见阳光。熊照办,只蹲了二十一天,就提前变成了一个女人;虎没有照办,故未能变成人。桓雄天王与熊女结婚,生下檀君,这个檀君,就是古朝鲜的开国君主。 学者们认为神话故事中所谓熊、虎相处于一个洞穴,反映了以熊和虎为图腾的氏族之间的关系。楚人早期是以熊为图腾崇拜的部落。楚人姓芈,少系业务氏熊,在鬻熊之后,历代有三十多位国君以熊为姓,其最早居地又多以熊命名,如“有熊”、“熊山”、“穴熊”等。 关于“三危”、“太白”,韩国学者多认为“太白”指朝鲜平安道境内的妙香山,“三危”指中国敦煌附近的三危山。中国学者对古三危地方的说法不一致,我同意古三危在川甘交界处,岷江、岷山一带的说法,认为檀君神话中的“三危”是指中国古三危,“太白”应该指韩国江原道和庆尚北道交界处的太白山。中国史籍中,有关三危记载最多的是公元前2000多年尧舜将三苗的一支放逐到三危,荆楚腹地在上古时曾属三苗地,楚苗同源这已为楚国史研究的学者们所公认。三苗的部落酋长蚩尤曾北上中原,与黄帝逐鹿。在中国各地的苗族都将蚩尤视为始祖,而苗祖蚩尤和“风伯”、“雨师”关系密切。楚国大诗人屈原在《楚辞·远游》中也提到“风伯”、“雨师”、“雷公”(也称“云中君”、即“云师”)。楚辞中的“风伯”、“雨师”、“雷公”(云师)和檀君神话中的“风伯”、“雨师”、“云师”一样,都是天神可以左右的对象。 檀君神话中天神授予桓雄三个“天符印”,中韩都有学者认为这“天符印”是巫师做法的法器。韩国江原道的巫俗是韩国保留最多、最完整的地方,由巫师主持的巫祭在“端午祭”中,是重要内容之一。江原道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太白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道,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包围圈,使它与外界相对隔离,许多古风古俗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在中国古代巫风一度盛行,而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楚苗为甚。现在苗族地区仍有许多巫师。 神话里天神之子桓雄给熊和虎“灵艾一炷,蒜二十枚”让它们变人形,这在楚俗里也有反映。端午时挂艾草、蒜头以僻邪驱瘁,是楚国风俗,至今也还存在。

94 评论

嘻嘻哈哈喽

中韩文学交流研究 韩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比较研究 中韩翻译和中韩翻译的不同之处 韩国语中的汉字词 *韩国语中的外来语 *韩国的民俗文化 *中韩生活习惯比较研究 关于中韩大众文化的比较研究 中韩两国俗语比较研究 *关于中韩敬语的比较研究 *中国和韩国近代小说的比较研究 中国和韩国现代小说的比较研究 梁启超对韩国近代文学思想的影响 爱国启蒙时期的小说研究 1970年代小说研究 黄顺元小说研究 中韩文化交流研究 关于韩国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影响研究 韩中共时音调对比 韩中共时语法对比 韩中共时词汇对比 中国儒家文化在韩国 韩中民俗对比(物质民俗、精神民俗) *浅析南北分断 南北统一展望 韩中文化交流展

179 评论

相关问答

  • 韩国饮食文化的研究论文

    沙拉水果很好吃,我吃过。还有那种辣椒好啦好啦啊,舌头都红肿了。

    百变粉豹子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韩国与湖北文化交流研究论文

    朝鲜语是明朝才发明的

    痴货小逗逗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潮流杂志韩国

    一线。wkorea杂志是韩国六大主流杂志刊,主要内容是时尚、潮流类的。《WKOREA》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美国版的授权杂志,创刊于2005年3月,凭借韩国本土的

    许清池79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中国和东盟文化交流研究论文

    2005年南博会期间,我和妈妈有幸参加了10月19日南宁青秀山的美食节。来到青秀山,,只见满山青松翠柏,山风吹来,绿浪滚滚,如黄河波涛般的声音,轩昂壮观。真像蓬

    柠檬草的味道1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研究韩国文化的论文选题

    本科毕业论文的话不用写太难的,可以写文化方面的,比如中韩两国某种文化或节日的比较;再就是语法类的了,想写哪方面的就看自己兴趣了。关于题目,如果不知道该写什么好的

    幸福的小萝卜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