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09

0.0哆啦A梦0.0
首页 > 学术论文 > 幼儿园幼儿说谎的研究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金夫人照相馆

已采纳

第十七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案例分析

参赛作品名称: 幼儿“说谎”行为

参赛作者: 王瑞娜

省市+单位名称: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风景线伊顿幼儿园

案例背景

多伦多大学的发展心理学教授李康研究孩子撒谎的现象长达20年,他发现:2岁孩子的撒谎率约占30%,3岁孩子撒谎率达到50%;4岁之后,更是极为普通的正常现象。说谎往往会被人们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的,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案例描述

场景一:班级评比栏上的“小红花”掉下来一朵,豆豆捡到了并悄悄地将其放到自己的书包里,回到家向妈妈炫耀:“妈妈,今天我得到了一朵小红花!”

场景二:瑞瑞和米果爱打架,瑞瑞一气之下要将椅子搬起来砸米果,正巧瑞瑞的家长有事来园看见了走过来。瑞瑞对妈妈说:“妈妈,米果用椅子打我!”

场景三:国庆节即将到来,老师们忙着布置教室,放在桌子上的一个五角星突然不见了,老师们再三询问,可孩子们都说没有看见。第二天来园的时候,甜甜妈妈拿着五角星询问老师:“昨天甜甜回家带回来一个五角星,说是老师送给她的,是吗”?

场景四:在区域活动中,两个孩子在自由交谈,绵绵说:“我的爸爸是个警察,非常厉害!”刚刚说:“我的爸爸也是个警察,我们家还有警犬呢!”(其实刚刚的爸爸是一名海员)

案例分析

说谎是幼儿的种常见的行为,幼儿说谎可以分为有意说谎和无意说谎两大类。 所谓"有意说谎”是指幼儿为达到某一目的或满足某种欲望而有意做出的一种行为或与事实不相符的陈述,是幼儿自我中心的突出表现。幼儿有意说谎通常具有以下原因:

①取悦他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如场景一)。

②逃脱惩罚(如场景二)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基诺特分析儿童说谎的原因时也说:“说谎是儿童因为害怕说实话挨骂而寻求的避难所。”2-3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断,当他们发现自己做错事时,会本能地害怕随之而来的惩罚,特别是已经有过做错事被训斥、惩罚的经验。

③为得到喜欢的东西而说谎(如场景三)。

“无意说谎”通常是幼儿的一种意识不自觉的行为,常表现为一种满足愿望的心理和理解性的错觉,幼儿常常因为将想象与现实相混淆,而无意识地说谎,案例中的“场景四”即是幼儿无意说谎的典型表现,由于生活经验少,缺乏知识,再加上记忆的不准确,想象往往容易受情绪支配,对一些事物分辨不清,出现想象与现实的混淆,此时说谎只是把心中的愿望表达出来,这种行为与孩子的品行无关。

案例措施

每位幼儿都曾出现过“说谎”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说谎行为都说明幼儿存在严重的品德问题。作为成人,应该对幼儿的说谎行为进行剖析和引导,循循善诱。1.对于幼儿的无意说谎,他们往往分不清自己的想象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把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当作已经得到的东西。我们应在生活和学习上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分清楚想象和现实。对他们进行巧妙正确地引导和教育,不应责备,正确对待,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2.对于幼儿的有意说谎,由于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因此我们应该在不伤害幼儿自尊心的前提下,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帮助幼儿分清是非。①成人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②采取正面的提问方式与孩子交流。③不要用过于严厉的方式来惩罚孩子的说谎行为。④借助文学作品,帮助幼儿克服说谎的心理。

3.如果幼儿因为逃避责任而说谎,应教育幼儿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正错误:如果幼儿因为取悦他人而说谎,应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如果幼儿因为想得到别人的东西而说谎,则应帮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使幼儿知道别人的就是别人的,使用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别人的同意用完后要归还并说声“谢谢”,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4.此外,成人还应时刻注意为幼儿树个良好的榜样,以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幼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幼儿传递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帮助幼儿养成诚实的行为习惯。

案例总结

幼儿说谎的原因有很多,性质也各不相同,对于孩子“说谎”行为,成人应该给予更多一点理解、更多一点爱心和耐心,不要轻易为孩子“定性”。只有做出正确的判断,才有利于进一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对孩子的积极行为要给以重视,如果孩子的积极行为得到了关注,那么谎言便会逐渐消失。我们既要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也要对孩子进行诚实教育。对于孩子,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教育、帮助他们,必须让幼儿增加自我认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最后,我觉得对待孩子我们首先要蹲下身子和孩子沟通,了解他说谎的原因,然后,在进行相应的教育,同时,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反思,做到言传身教。

专家点评:教师在面对幼儿说谎行为时,如何冷静应对,理智分析幼儿说谎行为的原因,从而给予幼儿积极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本案例给广大教师以借鉴。案例记录文字虽短,但重点突出,过程清晰,案例分析聚焦核心问题。案例结构严谨,能够聚焦重点问题。

322 评论

起舞徘徊风露下

小孩子说谎是一件需要家长重视的事情,一旦养成说谎的习惯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影响,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幼儿说谎如何引导,供大家阅览!

类型一:逃避惩罚型说慌

案例:一天早晨,有小朋友来告诉我:“西西悄悄拿老师的东西,放到书包里了。”我叫来西西问她:“西西是不是拿了老师的东西呀?”她摇摇头说没有。我轻轻地抚摸着西西的头,再次问她:“西西乖,西西是个诚实的好孩子。西西到底拿了老师的东西没有呀?”她还是坚决地摇摇头,眼睛里闪着泪花。

分析:我们把这类谎言定义为逃避惩罚型说谎。因为做错事、害怕承担责任或者不愿做某件事而说谎,这在幼儿群体中普遍存在。面对这类幼儿,教师如果不正确引导,而是直截了当地一味批评,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要告诉孩子做错事就一定要承担责任,所以在有效维护孩子自尊心的同时也必须得清楚地告诉她:属于我们大家的东西,不能装入个人的书包。”

策略:为了照顾西西的自尊心,我决定开展一次寻找“小魔仙”的游戏。于是,我对大家说:“小朋友们,我们的巴拉巴拉小魔仙不见了,芭比公主(一个洋娃娃)好着急,我们帮她找找吧!”于是小朋友们开始四处找起来。有的在区角里面找,有的在桌子下面找,有的在午睡室里找,非常热闹。不一会儿,西西就拿着巴拉巴拉小魔棒一蹦一跳地来了,说:“老师你看,我找到啦。”我在孩子们面前表扬西西说:“西西很能干,是老师的小帮手。”但在表扬的同时又发现西西的眼神,好似有些许高兴,又好似有些许躲闪。过了一会儿,我把西西单独拉到一边,轻轻地问:“西西,是不是你把巴拉巴拉小魔棒放进书包了?”小家伙看了看我,点了点头。我把西西拥进自己怀里,动情地对西西说:“西西乖,西西一直以来真的是个诚实的好孩子。我知道你非常非常想拥有巴拉巴拉小魔棒,但是它并不真正属于你一个人,它是属于我们大家的。属于我们大家的东西,是不能装入个人书包的。西西懂吗?”西西看着我,重重地点了点头。这次我知道西西明白了。

类型二:幻想型说谎

案例:一天,有个叫古晋的小朋友高高兴兴地奔到我怀里,在我耳边悄悄地说:“老师,我给你说个秘密,我爸爸从北京给我带来了一个机器人,我邀请你去我家玩,好不好?”但是,据我了解,他父亲准备去北京学习,答应回来时给他买玩具,但现在还没有去北京,更不要说买回玩具了。

分析:我们把这类幼儿谎言定义为:幻想型说谎。幼儿认识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幼儿心理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很容易把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混淆起来,分不清楚真实与想象的区别。幻想型说谎由此而产生。那么,幻想型说谎是孩子说谎了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有些幼儿渴望的事情,经反复想象在头脑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变成似乎是记忆中的事。有时候,则是由于知识 经验 不足,把假想的事情信以为真。事实上,这正是幼儿想象活跃的表现,我们应该重视幼儿心智的发展,拓宽其思维,但同时也要加以正确引导,采用引导谈话法,帮助幼儿从虚幻的世界里走出来,使他们的想象符合客观实际。

策略:我在认真倾听之后,对古晋小朋友提出了表扬:“古晋小朋友真乖,已经学会和别人分享了。”接下来运用引导谈话法,“你爸爸给你带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有哪些功能呢?我什么时间去你家?如果我今天晚上去,你准备怎么和我一起分享?”等问题,帮助孩子一步一步推理,自己得出正确的答案,从而分清想象与现实的区别,也不妨碍孩子发挥 想象力 。最后我们必须清楚地告诉孩子:“你爸爸去北京一定会给你买机器人的,等你拿到后,我们再一起玩,好吗?”

类型三:表现型说谎

案例:户外活动时,一个小朋友说:“老师你看,我能滚一个轮胎了。”另一个小朋友凑上来说:“老师我能滚两个轮胎。”一个小朋友说:“我能提两个大力士。”另一个小朋友马上说:“我能提很多个大力士。”

分析:我们把这类幼儿谎言定义为表现型说谎。表现型说谎的目的是想引起他人的注意,作为孩子,争强好胜,不甘落后于其他小朋友,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他人的青睐,于是把话说得很大,以压倒对方来维护自己的形象,平衡自己的心理。对于这类谎言,首先要给予充分理解,如若盲目责备制止,会伤害其自尊,影响幼儿心智发展。同时要恰当引导,若一味地放任自流,不理不睬,又容易助长孩子养成爱吹牛的坏习惯。所以,既不能盲目责备也不能任其自然。我们要清楚地告诉孩子:“你现在做不了这么多,没关系,我们一起练,相信你一定会更棒的。”

策略:这时,我灵机一动,用事实让孩子们自我明白不能说大话。我说:“我们来做个游戏吧,喜欢滚轮胎的孩子,我们来一个滚轮胎比赛;喜欢提大力士的孩子,我们来一个提大力士比赛。自己选择项目,看谁滚的多,看谁提得重。好吗?”孩子们兴趣盎然。不一会儿,结果出来了,不出所料。这时,我对孩子们说:“现在做不了这么多,没关系,我们一起练,我相信你们一定都会更棒的。”

幼儿为什么说谎?事实上,说谎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 3~5岁幼儿的心智刚在启蒙阶段,分不清楚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也不明白为什么该做为什么不该做,惩罚不能使她知道问题错在哪里,大声地责备只会让幼儿感觉害怕和委屈。久而久之,幼儿就会越来越下意识地选择“说谎”来平息老师的怒气,以逃避惩罚。

幼儿时期是人成长的最重要阶段,集聚了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自尊心、自信心、好奇心的萌芽。所以,教师需要针对幼儿说谎的现象,分析说谎的类型,深入探究导致幼儿说谎的各种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 教育 和帮助孩子。

一、幼儿在行为过失时为解脱过失感而表现的说谎

有些孩子一有过错,家长就严加训斥,甚至在孩子承认过错后,仍责骂不休。其实,小孩子做错了一些事,有时并非故意,向父母说出实情,父母本该表扬,只要予以提醒下次注意就可以了,施予惩罚有可能使小孩子养成说谎行为。

案例描述:有一天,突然发现白净的墙壁上多了一块“疮疤”,我急忙问:“是谁用蜡笔在墙上乱涂乱画的呀?”很多小朋友都指向了××,可是,××没有承认。犹豫中我问道:“到底是谁画的呀?如果你们不说真话的话,我把警察叔叔叫来,一叫来就知道是谁画的啦。××,到底是不是你画的呀?”一看我这么着急,他就招了。

二、因恐惧失去信心而表现的说谎

有的幼儿害怕上学受到小朋友的欺负,不愿上学而说谎。这本质上也是说谎,但幼儿的动机并非加害伙伴,只是为使自己免受惩罚和伤害,是一种自我保护现象。

案例描述:“××,你胸口痛吗?”刚到教室,我就关切地问他。他说:“不痛。”我又问:“那你昨天怎么回家跟妈妈说你胸口痛呀?”他犹豫了一下点点头说:“吃午饭的时候天天踢的。”我说:“你们俩不是一桌的,怎么会踢到呢?”“小朋友们,你们看见天天踢××了吗?”小朋友们都说没有踢。我把××叫到一边,轻声地说:“天天说没有踢你,你自己再想想,昨天放学的时候你自己不小心摔了一跤,是不是那时候摔痛的?”他低头不敢看我,最后承认是自己在说谎。

三、幼儿因为虚荣心而说谎

虚荣心在这里指的是自尊心的不合理的表现。在幼儿期,幼儿相互吹嘘自己有这有那,或者是“你有的我都有;我有的你没有”,或者是“你有的我虽没有,但我有的优于你有的,我的比你的好”。为了不使自己在比较中处于劣势,幼儿有时几乎不顾一切地去夸大事实甚至编造事实。

案例描述:笑笑哭着告诉我:“老师,我的新盒子不见了。”我扫视了一周,这时我发现××的神情有些紧张,就走到他身边说:“你看见笑笑的盒子了吗?”“没……没有。”××紧张地说。“那老师能看看你的盒子吗?”我对××说。“我妈妈……也给我买了一个和她……一样的盒子。”××支支吾吾地说。我说:“那老师看看可以吗?”“嗯。”××极不情愿地从书包里拿出盒子递到我手中。我见盒子的背面写着“笑笑”两个字。我问××:“这盒子是谁的?”××却说:“盒子是妈妈买给我的。”经我再三教育,××才承认:自己很喜欢笑笑的盒子,所以偷偷地放到了自己的书包里。

我的思考:

孩子们说谎,我们首先必须查找幼儿说谎的原因。其次,我们必须寻找合适的教育引导方法。无论是 家庭教育 、幼儿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由于幼儿期是幼儿人格形成的初期,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当说谎行为出现,最重要的不是在幼儿说谎时我们该做什么,而是在幼儿没说谎时我们该做什么,这就是尽可能地清除说谎的情境,创设民主的、诚实的、赏罚分明的情境。纠正幼儿说谎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家长多动脑筋想办法,在遇到很难缠的事情时,双方进行具体的沟通,大家一起合力,克服孩子的说谎行为,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猜你喜欢:

1. 幼儿教育笔记:如何面对孩子说谎的问题

2. 如何对待学龄前儿童的说谎行为

3. 幼儿说谎的三大原因

4. 关于幼儿说谎问题的心理论文

5. 幼儿撒谎的原因

350 评论

相关问答

  • 幼儿园论文研究

    常规 教育 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独立的生活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

    风舞飞雁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幼儿园中幼儿攀比现状的研究论文

    了解幼儿攀比的心理和应对的方法 了解幼儿攀比的心理和应对的方法,许多小孩子在小的时候,都会有攀比的心理,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但攀比的心理是不好的,父母需要正确

    川猫之介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大班幼儿撒谎行为的研究的论文

    幼儿说谎行为研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摘 要: 儿童说谎的实质是其在恐惧心理下所采取的一种自卫策略,儿童说谎的时候存在一种矛盾心理,想认错但又怕失去信任,缺乏勇气。

    小茉莉0906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幼儿园论文幼小衔接的研究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

    xiamisally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幼儿撒谎行为的研究论文综述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学会撒谎,比如说当孩子不想去上学的时候,就会家长说肚子疼,但是要是把孩子送到医院就马上不疼了。不知道孩子

    Greta:)杨婷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