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航哒哒哒
摘 要:中国未来将在较长时期面临着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的压力,这是推动中国目前通货膨胀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对付的要素。长期以来,不少经济学家一直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更严格的说是纸币现象,即当纸币发行超过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购买力将会下降,纸币购买力下降推动货币加速流通,从而导致通货膨胀。说明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是经济学家研究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通货膨胀;原因;研究综述 通货膨胀是当前研究的热门话题,说明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是经济学家研究的重要任务。理论界对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对这一研究进行综述。 一、关于通货膨胀的原因 1.“流动性过剩说”。在宏观经济运行中,流动性过剩通常被理解为货币发行过多,也就是“钱多”。长期以来,不少经济学家一直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更严格的说是纸币现象,即当纸币发行超过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购买力将会下降,纸币购买力下降推动货币加速流通,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王海峰在《规避通胀风险须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着力点》中提出中国通胀压力与国内流动性过剩有一定关系。他在文章中说,货币供给大于实体经济需求是通货膨胀压力剧增的根本原因。张五常在《中国的通货膨胀》一文提出,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货币发行过快,导致市场上通胀反应过快[1]。 “成本推动说”。当前许多经济学家把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主要原因归于生产要素成本的上涨。刘世锦在《通货膨胀与发展转型——宏观经济三人谈》提出,从整个宏观面上,中国正在进入一个生产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的阶段,成本推动的压力趋于加大。具体地看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第二,部分生产要素价格体系离市场化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由于政府管制造成的价格扭曲的状况还普遍存在;第三,全球初级产品价格的波动对中国的影响日益增大。基于以上三方面原因,中国未来将在较长时期面临着要素成本持续的上升的压力,这是推动中国目前通货膨胀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对付的要素。 前任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同样提出中国当前面临的通货膨胀主要是成本推动型的,这个成本推动包括了劳动力的成本必须上升以及中国现在资源的价格是世界的“洼地”,必须对其价格进行适当的调整。 张平和王宏淼在《“双膨胀”的挑战与宏观政策选择》中提出资产重估引致的资产价格膨胀传导到了实体部门,推高了可贸易工业部门的成本。其次,农业部门的成本也不断提高,导致一些农产品价格走高。再次,第三产业也积累了大量的“价格压抑”。这一潜在的压力是未来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 “需求拉动说”。面对物价的上涨,许多经济学家把通货膨胀的原因归于对有限资源的需求量增大,从而促使了物价的上涨。王建在《通胀是长期的,反通胀要触及深层次矛盾》一文中,提出在中国人口与土地的矛盾自新世纪以来进入到拐点,单产增长率呈停滞状态,但工业化与城市化占地仍在持续,人均收入的增长也不断提升着人均食品消费水平,由此导致了食品供求缺口被拉开与拉大。这样食品的需求带动的物价压力在长期内就不是趋于缓和,而是趋于严重,通胀也就会长期化。 “二元结构说”。当前中国部分行业比较热,产品供不应求,部分行业却比较冷,产能过剩,过冷过热同时并存,过冷行业由于发展困难,大量资金从过冷部门转移到过热部门,导致过冷部门的生产减少、供给失衡,过热部门出现泡沫。 着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提出,目前中国正处于一个二元经济环境,过热和过冷部门同时存在。过冷部门主要是制造业,也包括猪肉生产、矿泉水生产等部门。由于大量资源从过冷部门转移到过热部门,由此造成通货膨胀。 “混合因素说”。面对中国目前发生的通货膨胀,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其原因是来自多方面,既有需求方面的原因,也有供给方面的原因。经济学家刘伟在《供求失衡的特点与通货膨胀的治理》一文中提出影响当前通货膨胀的两大因素,具体来讲,需求方面因素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增长过快、银行流动性过多和国际收支失衡等,供给方面因素主要表现在市场化进程对于生产成本的影响、增长因素对生产成本的影响、看发展要素对于生产成本的影响。 张曙光在《中国进入中度通货膨胀时期》一文中指出,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输入性通货膨胀,即中国经济和国际接轨,国际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从而导致一些进口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又有需求方面、供给方面、结构性通货膨胀方面。 6.“价格管制说”。当前物价上涨,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既有间接的货币政策,也有直接的价格管制,从而来控制价格上涨,然而,在大家都肯定这些政策的正面效应,中国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正是政府采取的价格管制政策,才促使治理通货膨胀的效果打折。周其仁在《通货膨胀与价格管制》提出,实行价格管制会产生一个打击生产的效果,而这对于治理通货膨胀是不利的。 同样易宪容在《通货膨胀:2008中国经济第一关》中也提出:“从中国式的通货膨胀来看,价格上涨往往与权力远近有关,越是靠近权利的产品,其上涨时间就越早,上涨的速度也就越快。比如,这一轮的价格上涨就是从房价开始,就是从政府完全垄断的产品开始。” 7.“GDP增长说”。最近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在《外部冲击与中国的通货膨胀》中提出GDP的增长是决定通胀的最主要因素计量结果表明:短期内,国际食品价格是导致国内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在中长期逐步上升;人民币升值抑制通胀的效果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国际利率变化对国内物价有影响;全球流动性的转化因央行的有效对冲对物价的直接影响并不明显。综合而言,外部冲击只是导致通胀的因素之一,而GDP增长率仍是影响物价的主要因素。
黑糖丸子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该理论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水平造成的。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的结果。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经济学家将利润和工资都包括在成本中。增加的工资或利润被转加到产品的价格中去,则发生了由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3、混合型通货膨胀——由于当工资得到增加时,人们的需求也会增加,于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也会启动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现实中的通货膨胀很难分清是由于需求拉动的还是成本推动的,经济学家萨缪尔逊和索洛就提出了混合型通货膨胀,即需求与成本因素混合的通货膨胀。 4、结构性通货膨胀——即使总需求与总供给是平衡的,由于经济部门结构的变动也会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两大部门的生产效率是不同的。生产效率高的生产部门货币工资增长较快,生产效率较低的服务部门就受到了增长工资的压力,而它们的生产效率却无法同等速度提高。于是服务部门就产生了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这就是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原理。 5、理性预期的通货膨胀——当经济要素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已不再有弹性,完全成为一条垂直线,实际产出也已达到潜在产出水平。当总需求增加时,只会引起价格水平同比例上涨,而对实际产出没有影响。因为公众会根据政府的货币政策进行预期,多次反复后能认识政府货币政策的动机。从而使政府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失效,于是政府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将不仅不能推动经济反而造成滞胀。该理论有三个假设:(1)公众是掌握着各种信息的经济人,他们会利用所有掌握的信息对未来进行预测并且随时根据新的信息调整经济行为。(2)存在着自然失业率。(3)货币中性。 6、货币主义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发生在货币量增加的速度超过产量增加的速度的情况下,而且,每单位产品索配合的货币量增加得愈快,通货膨胀的发展就愈快。”“长期持续的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近几年的中国通货膨胀是货币超发照成的,可以说是需求型通胀。至于为什么要超发货币就不说了。
爱生活的哒哒
从理论上讲,通货膨胀有可能来自四个方面:第一是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即货币发行过多或流通性过剩,货币过多必然导致货币贬值。第二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超过总供给,使得物价水平上涨。第三是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即在需求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供给方面的成本(劳动力价格,原材料价格上升)增加所导致的通货膨胀。第四是结构性通货膨胀,即由经济结构变化导致的通货膨胀,这一般是由于技术进步快进而劳动生产力提高速度快的部门,其工资增长自然很快,而落后部门或劳动生产力提高不可能快的部门,在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中其劳动者工资也会相应提高,从而推动落后部门物价水平上涨,形成通货膨胀。 在以上四种通货膨胀中,结构性通货膨胀本应是我国通货膨胀的主因。因为我们正处于经济加速现代化的时期,在引进技术、学习效应的后发优势下,工业部门劳动生产力迅速提高,相应的农业和服务业(包括政府公共部门),特别是服务业(因为我国近二十年农业生产力提高也非常迅速)的劳动生产力提高较慢,必然导致农业和服务业工资增加幅度高于其产量增加幅度。虽然反映通货膨胀的CPI指标可能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但是我们此轮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需求拉动的,而不是经济结构性变动引起的。因为我们于上世纪90年代末,在东亚金融危机后持续地实行了拉动需求特别是内需的政策。当然到目前为止,内需特别是最重要的消费需求却仍然没有拉动,占GDP比例越来越低,拉动的只是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并导致了经济过热和经济结构失衡。 按照凯恩斯理论,经济萧条或经济紧缩时期,应实行扩张需求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开支(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减税或实行投资津贴。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外部需求)构成,长期以来我国最主要的问题是消费需求不足。在资源国有和关键产业国家垄断,从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绝大多数居民收入过低的情况下,消费需求是难以拉动的。拉动消费需求最有效的办法是增加转移支付(特别是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和减税。但是,90年代末的扩大内需政策却并没有选择减税和建立社会保障的方式,而是采取了增加居民支出项目、降低存款利率的逼居民增加消费支出的方式,此外还有实行消费信贷(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分期付款和抵押贷款制度)政策。增加居民支出项目的政策,主要体现在医疗、住房和教育(高校收费和扩招)三项改革,实质上是政府放弃福利责任。但这几项改革,不仅不会拉动居民消费需求,反而会抑制居民消费。因为在收入不增加的情况下,开支的增加特别是未来预期开支的增加,会使居民的预算更紧张,从而使消费紧缩。
牙牙的美食美刻
一,分析衡量通货膨胀的三项经济指标(分析指标说明通货膨胀现状)1.资产价格(主要分析土地价格,房屋价格,股票价格)(按照近两年cpi走势折线分析)3.工资水平趋势(公务员和企业员工工资或者直接分析居民平均年收入)二,分析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1.以房地产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现状(根本原因)的政治性意义(以政绩考核和保就业为主要分析方面)决定投资居高不下(投资过度)3.人名币升值预期加大通胀压力(1)人名币升值与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困局的关系(2)人民币升值与国际资本动的关系分析三,应对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写根本解决错失,技术层面(如货币政策等)解决不了我国的通胀)1.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转型)(1)改善国名财富的分配现状,增加居民的财富分配(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提,目的是提高居民消费能力)。(2)努力改善制造业困局(比如降低资金成本),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打造名族品牌。(目的是为投资转向提供条件,也是我们国家就业稳定希望之所在)(3)降低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积极引导房价理性回归。(房价不跌居民没有消费力,投资不会减少,比价复归犹存)2.改变以gdp为目标的政绩考核(政绩考核可以改成以当地居民人均收入为目标)。(目的在于提高投资效率)3.稳定汇率和利率(目的防止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或流出,同时也稳定了国内投资环境,有利于通货膨胀的治理)写毕业论文吧,你可以放心,以上提纲全都是我个人的临场发挥,没有网站上的复制,具体的分析内容有不了解的去网站或文章里找找,这个已经很细了,不会还写不出来吧。呵呵 ,以下是我对目前国内通货膨胀的理解,你参考参考,对论文大纲的理解有帮助。造成通货膨胀的本质原因是货币投放量相对于当时的投资效率和总量而过剩,也就是说,当一国投资效率较差(资金配置效率低下)的时候,一单位的产出需要较多单位的资金投入。为了经济发发展的需要,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只能继续低效率的投资(没有新经济增长点)。不断的扩大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而随着资金的不断投入产生的就业量和产量会不断下降,这是边际产量下降造成(技术,劳动力制约)的,也是由于一国的经济总量是由该国的生产技术,产业结构,国际分工情况等决定的,不单单取决于投资规模的扩大。而在不断加大投资的过程当中,低效率的资金配置的结果为社会流动性的加大,造成资产价格,cpi,工资(资产价格上涨会压迫劳动力价格上涨)全面上涨,通货膨胀的发生不可避免。长期持续的加大低效率投资(通货膨胀的过程)必然造成经济滞胀。待到保经济增长,保就业的投资效率为零,也就是再加大投资也不会产生就业量,不会使产能增加的时候,那就是低增长(或负增长)高通胀的来临,称为滞胀。原因在于此时产能全面过剩。接下来要发生的就是经济危机。分析我国的通货膨胀要结合我们的产业结构,gdp政治性意义,制造业困境以及人名币升值预期因素,这一系列的因素是造成我国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关系上具有联系性。我个人认为人名币升值会造成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其中国内因素(主要是产业结构畸形和制造业落后)是通胀根源,人名币升值是火上浇油。人名币升值(预期)主要相对于美元和欧元。人名币升值,中国对美和欧盟的出口会受到抑制,因为我们出口的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下降,这种趋势在05年人名币升值以来就更加明显。我国的出口企业生存,唯一依靠的是对劳动力的压榨。如今由于劳动力的数量下降,劳动力供给紧缺,因此劳动力价格上涨是趋势。劳动力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上世纪五六时年代出生的人口(也就是我们的父辈,父辈兄弟姊妹是最多的)很多,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奠定了中国目前十几亿的人口,也为中国经济发展贡献了绝对的力量。而现在我们的父辈已经面临退休或失去劳动能力,因此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实际上我们国家人口众多而资源缺乏,底子薄的国情决定了我们成为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大国)构成较大的劳动力供给缺口,也为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提供了条件。对内生产成本上升,对外需求下降的困局下,很多制造业生产商都会将资金投资到暴力行业,比如房地产业,股市,或者是承包基础建设项目等。我们国家倚重房地产为支柱产业,几乎整个国民经济的资源都流入了房地产,就促使得房地产价格有了持续上涨的条件,也大大促进了包括钢材,水泥,地板,涂料,装潢等50多个行业的繁荣。而这一切的繁荣都是以制造业的萎缩,产能过剩风险,经济扭曲畸形为代价的。资金不断流入房地产和股市造成房地产价格(资产价格)持续上涨,地价也涨(特别是多年的房地产暴力与政府利益挂钩以来),地价房价涨,劳动力价格和粮食价格也会涨(比价复归原理),这是代表资产价格,劳动力成本和cpi的上涨,通胀压力会不断加大,特别是人名币升值预期促使国际资本进入我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大大加剧了资产价格泡沫以及社会流动性。可以说我们今天一切的问题,包括很多社会问题(财富洗劫,贫富差距,不公平,强拆等),也包括通货膨胀肆虐,都是由于将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扭曲资源分配,低资金配置效率造成的。治理通货膨胀很棘手,不是单纯紧缩货币就可以,因为紧缩货币会使得房地产硬着陆,造成整个经济产能过剩而很快步入经济危机。因此通货膨胀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需要等到经济转型成功以后,才会逐步好转。
攀爬—蜗牛
流通的货币量大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一般物价上涨是指某个、某些商品因为供求失衡造成物价暂时、局部、可逆的上涨,不会造成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则是能够造成一国货币贬值的该国国内主要商品的物价持续、普遍、不可逆的上涨。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一国流通的货币量大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一国流通的货币量大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的直接原因是一国基础货币发行的增长率高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的增长率。一国基础货币发行增长率高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增长率的原因包括货币政策与非货币政策两方面。货币政策包括宽松的货币政策、用利率汇率手段调节经济,非货币政策包括间接投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制造成贷款膨胀,国际贸易中出口顺差长期过大、外汇储备过高,投机垄断、腐败浪费提高社会交易成本降低经济发展质量、经济结构失衡、消费预期误导等。所以通货膨胀不仅仅是货币现象,实体经济泡沫也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您可以去知网搜,然后有技巧的修改就行了;另外淘宝有代笔的,可以去找找。
基本概念通货膨胀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意指整
摘 要:中国未来将在较长时期面临着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的压力,这是推动中国目前通货膨胀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对付的要素。长期以来,不少经济学家一直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
1、刘永泽、傅荣主编 《高级财务会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年 2、刘雪芹 《物价变动模式的探讨》 《财会通讯》2004年9月 3、窦洪波 《高级会计实
您可以去知网搜,然后有技巧的修改就行了;另外淘宝有代笔的,可以去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