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29

奔跑de小土豆
首页 > 学术论文 > 神话中的女性形象毕业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谁的吴邪

已采纳

给你一个我曾经写过的论文的参考书目:【参考书目与文献】[1]. 古斯塔夫·施瓦布. 楚图南译本.《希腊神话与传说》[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2]. 古斯塔夫·施瓦布. 高中甫 关惠文译本.《希腊神话与传说》[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3]. 古斯塔夫·施瓦布. 刘超之译本《希腊神话》[M].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年[4]. 阿波罗多洛斯[希腊]. 周作人译本《希腊神话》[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年[5]. 伯特曼[美]. 韩松 译《奥林匹斯山之巅:破译希腊神话》[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6]. 格里马尔[法]. 尚杰 柏芳译本《希腊神话》[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7]. 查尔斯·米尔斯·盖雷[美]. 中译本 北塔 译《英美文学与艺术中的古典神话》(Charles Mills Gayley 1911)[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8]. 赫希俄德. 张竹明 蒋平译本《神谱》、《劳动与工作日》[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9]. 罗念生.《罗念生全集:第五卷 伊里亚特》[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0]. 卡利埃尔 [法]. 《普罗米修斯神话、人类起源神话以及城市-城邦的出现》(Le mythe prométhéen ,le mythe des races et I’émergence de la cité-état), [C]. [11]. 卡利埃尔 [法].《精灵,英雄与国王 赫希俄德的人类起源神话中正义概念的含糊性》(Les démons ,les héros et les rois ,Les ambiguités de la justice dans le mythe hésiodique des races),[M]. [12]. 卡利埃尔 [法].《表现发现的未完成过去时、表现普遍真理的不定过去时以及表现预言的将来时》( in Mélanges ,Annales litt .de I’Université de Besancon , [C] ,Paris 1994 ,P95-104)[13]. G . Broccia , Pandora , il Pithos e la Elpis. 42-105, in La Parola del Passato 13, 1958, P296-309, [C]. [14]. Dumézil 博士论文《Le Festin d’immortalité》[C]. 1924年[15]. Zur Gewinnung des Feuers, in , Résultats, idées, problémes, 2, 1921-1938, Paris, PUF, 1985, P191-196, [M].[16]. ,Le Rameau d’or ,Balder le manifique ,章4-Ⅱ ; ,La psychanalyse du feu ,Paris ,1949 ,章3-4, [M]. [17]. ,A la table des hommes(《在人类的饭桌上》), ;in La cuisine du sacrifice en pays grec ,Paris ,P37-132 、108-110, [M]. [18]. 居代·德拉孔波[法]《最后的计谋:〈神谱〉中的潘多拉》(La dernière ruse:《Pandore》 dans la Théogonie>, [C]. [19]. , [M].[20]. Graziano Arrighetti ,Il misoginismo di Esiodo ,in Misoginismo e maschilismo in Greciae in Roma, Gěnes ,1981 ,P27-48, [C].[21]. Nicole Loraux ,Sur la race des femmes et quelques-unes de ses tribus(《关于女的起源和其中的几个支流》),in Arethusa Ⅱ(1-2),1978 ,P43-87 ;重刊于., Les engfants d’Athéna .Idée athéniennes sur la cityenneté et de la division des sexes ,[J]. Paris ,1981 ,P75-117[22]. Jean Rudhardt ,Pandore:Hesiode et les Femmes(《潘多拉:赫希俄德和女人》),in Museum helveticum 43,1986 ,P231-246, [C].[23]. 泽特兰[英]《女人的起源与最初的女人:赫希俄德的潘多拉》(L’origine de la femme et la femme origine :la Pandore d’Hésiode) [M].我不知道你到底是做什么研究,是从文学艺术上,还是从宗教解释学和神话学上……我的学位论文是做英美文学艺术中神话的变形研究的,再给你一份参考书目:(以出版时间为序)[1](俄)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 Bronislaw Kaspar).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M].李安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2] Ernst Cassirer,Language and Myth[M]. trans by Susanne Langer. New York: Dover,1946[3](英)罗伯特·格雷夫斯(Robert Graves).白色女神:诗的神话的历史语法(The White Goddess)[M].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西班牙:阿利安萨出版社,1948.[4](美)Joseph Campbell. 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千面英雄)[M].New York:New World Library,1956.[5](德)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C].中共中央著作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俄)高尔基.论文学[M].瞿秋白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7]Northrop Frye. ed. Robert. D. Denham. On Culture and Literature: A Collection of Review Essays[C].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8.[8](美)尤多拉·韦尔蒂.乐观者的女儿[M].曹庸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9]Northrop and Recreation[M].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80.[10]鲁迅.中国小说史略[A].鲁迅全集(第九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1](英)卡内蒂.迷惘[J].世界文学,世界文学杂志社,1983:(3)[12]奥维德.变形记[M].杨周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13](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刘大基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14](意)维柯.新科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15](德)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语言与神话[M].于晓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16](德)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符号•神话•文化[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17](美).艾布拉姆斯.镜与灯[M].鹂稚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18](苏)叶•莫•梅列金斯基(Meletinskij).神话的诗学[M].魏庆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19]林惠祥.文化人类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3.[20](德)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1]刘小枫.人类困境中的审美精神[Z].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22](法)让-皮埃尔·韦尔南.希腊思想的起源[M].秦海鹰译.北京:三联书店,1996.[23](加)弗莱.诺思洛普·弗莱文论选集[C]. 吴持哲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24]胡志毅.神话与仪式:戏剧的原型阐释[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1.[25](加)弗莱.批评的剖析[M].袁宪军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26]叶舒宪.神话的意蕴与神话学的方法[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2).[27]章俊弟.神话与戏剧-论中国戏剧中的人神恋神话原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28](美)默里•斯坦因.变形:自性的显现[M].喻阳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9](英)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erence).儿子与情人[M].杜瑞清/方华文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30](美)查尔斯·米尔斯·盖雷.英美文学和艺术中的古典神话[M].北塔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31]毛郭平.神话变形论析[J].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5.[32](英)詹姆斯·G·弗雷泽(Sir James George Frazer).金枝-对法术与宗教的研究[M].汪培基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33](英)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蝇王(Baalzebub)[M].龚志成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34](瑞)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里比多的变化与象征[A].未发现的自我[M].张敦福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2007.如果你仅仅是在本科阶段,推荐叶舒宪教授的书,你要是把上面的书都看完,我觉得可能没必要。

292 评论

大乱乱小乱乱

觉得,西方神话的女性更加人性化,像维纳斯啊赫拉啊,会为了最美丽的女人这一称号而争执,会有自己的情人,会有自己自私的一面,当然也有身位神的威严和慈爱啦,会帮助信奉自己的人,也会耍手段惩罚冒犯自己的人。 中国神话的女神形象都比较慈悲,比较多是那种牺牲小我济苍生的形象,更多形象是有一种牺牲精神,无论是为天下还是为爱情啊,都有一种宁可自己受苦的感觉,一般比较顺从吧…

294 评论

新民娜姐

形象比较么怎么说呢古希腊神话女神给人一种更接近与平常人的感觉而且总是惹事生非看过“黄金苹果”那一段么 就因为那几个女神争谁漂亮结果爆发了一场战争至于其他很多女神更是嫉妒心强 总惹事给人感觉像小女人一样 更让人感觉呢 性格更接近平常人 (包括男神 希腊神话的神大部分都跟人类的性格差不多 更接近平常人 就是能力比较强)而中国神话的神仙呢给人一种圣人的感觉~其实我个人感觉就是伪君子~为什么这么说呢 “西王母” 就是后来的王母娘娘 这人够好吧 助后羿救人等等好事可当了王母娘娘后管这管哪好事没办几件 坏事干了不少 主要参见“宝莲灯”“西游记”你说我说他是伪君子有错么?在说一位 “女娲娘娘” 够好不?可是呢“封神榜”为什么打起来的 就因为“纣王”当初拜女娲庙时说了一句话 得罪了这位女娲娘娘 就这样 “女娲娘娘”生气了 招轩辕坟三妖去迷惑纣王而且还说 大商天数已尽 让“姬发伐纣” 这不就是这位女娲娘娘搞的么我不知道你看没看过蓝本原装的小说 我建议主要还是看小说不要去看电视剧最后呢 轩辕坟三妖 是办到了女娲的嘱咐迷惑了纣王 但女娲却翻脸不认人 把所有责任都推卸给了三妖。。 仔细想想 女娲娘娘呀 你的罪是最大的 你不派他三去又哪来的 那些事呢? 结果你不负责反而占了三妖解释了这么多 是不是在你心理已经明白了一些呢别着急往下看中国神话非常的不可考 因为唐朝以后呢 诗人小说家是出了不说呀 而且因为当时由天竺传到中国的“佛”教信仰影响导致了 中国神话版本不一 众说纷纭的残像而上古神话还是比较系统的 打字说的话要说的太多了 关于中国神话问题我曾经回答过 发连接有兴趣看看吧~而如果只按照上古神话来说的话我们知道的那些女神大部分都是圣人级的就是坏事没有她 好事肯定有他一份~ 天天做好事 没听过他做什么坏事的 做的事没一样是为了自己的 都是为了别人的~比较有名的上古女神“女娲” “女妭” “武罗”“西王母”“后土娘娘”(就是女娲)都可以去参照一下 而且中国比较古老的记载并不多 大部分都是参照唐以后的小说和诗词来推断的 但个人不推荐去靠唐以后的小说诗集来确定神位因为唐后的作品 有当时社会的问题也搀杂了进去 例如写封神榜的时候 为什么说封神榜就是“阐教”与“截教”之争 为什么要让“阐教”胜? 因为当时皇帝做了个大印 印上刻了四个大字“阐教辅国” 不信可以去查就这么影响当时作者了 而且后期小说比较乱 而且是非常的乱 为什么乱 上面的连接里我已经发表了以下自己的想法 所以这里不多说了嗯~ 大概能帮的就这么些了 我说的并不是权威的 只是代表我自己的想法不知道你要干什么 难道你是学神学的? 搞论文。。

281 评论

白色七巧板

西方近代文化精神的重要源头古希腊神话摘要:西方文化来自于两希文明,即古希腊和古希伯来文明。古希腊神话作为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正如马克思所说,希腊神话是它的土壤和武库。古希腊的戏剧、建筑、绘画、雕塑等都从古希腊神话中汲取养料。所以可以说,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化百用而不厌其烦的素材,这已是人所共知的。本文重在试图探索西方文化从古希腊神话中汲取的两钟重要的精神血液即人本和理性,这两种精神恰是整个西方近代文化的两个主要精神。关键词:西方近代文化 精神 源头 古希腊神话一、神话与古希腊神话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导言》中说,神话是“通过人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所以神话是人类对自然与自我以及自然与自我关系的探索。神话应该是氏族的、部落的、民族的,乃至某一人群团体原初的自然观、世界观真实的理性的表现。 神话反映人的思想和理念,而且“神话作为一个民族足迹的最早记录,因为较少受到传统文化的熏染,或当代文明的压抑,它直接的表现了人性中接近底层或本质的东西。” 古希腊神话作为有丰富体系的神话,当然也表现了古希腊人性中最本质的精神。我们现在所知的所有古希腊神话的故事都来自《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谱》和《工作与时日》。《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两部。《伊利亚特》记述的是古代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交战攻打伊利亚特的经过。《奥塞德》描写了希腊军返航途中的种种遭遇,荷马之后的赫西俄德写了《神谱》和《工作与时日》希腊诸神的渊源,历史的发端。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间,希腊三为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匹得斯的经典著作也极大的丰富了希腊神话的内容。古希腊神话主要包括神的故事、英雄传说。前者包括关于天地的开辟、神的产生、神的谱系、人的起源和神的活动等故事。古希腊神话里希腊有十二主神,他们住在希腊北部的奥斯匹斯山上。他们是管雷电的天神宙斯、天后家空之神赫拉、海神波塞东、太阳神阿波罗、月亮神阿尔忒弥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爱与美女神阿弗洛狄特、战神阿瑞斯、火与工匠神赫尔斯托斯、众神使者赫尔墨斯、农神得墨忒耳、灶神赫斯提亚。此外还有小神仙爱神厄洛斯、学问和艺术女神缪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古希腊神话除诸神外还有英雄传说,主要反映的是遥远的古代社会生活及人类心智、物质发展之后与自然的斗争,还有许多是反映人们生产斗争知识的。对与中国神话零散、片段化、孤立、情节简单不同,希腊神话自成体系、完整、情节丰富曲折,具有非常大的魅力。二、古希腊神话中的人本精神及其影响中国神话中的神多属兽形、半人半兽形或几种动物的合体,纯属人形的较少.古希腊神话中也有人兽同体的遗迹,他们是诸神的祖先。但古希腊神话的主要人物希腊 十二主神都是与人同形、与人同性的,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和英雄都有很强的世俗性。(一)、人本精神的表现之一 ——神折射人我们从古希腊神话的作品中关于神的肖像描写的内容和古希腊关于神的雕塑、绘画中可以分辨出希腊众神是人形化了的。古希腊人崇拜神,但并不赋予神过高的崇高性,也不把神奉为道德衡量的标准,而是把神作为人的折射。希腊诸神除了长生不死于神通广大之外,于人类没有多少区别。纵览古希腊神话界多是赋予超能力但更富有人情味的的诸神。古希腊诸神住在奥林匹斯山上,他们组织了一套家庭及社会生活的网络,他们像人一样思考行动,像人一样去恋爱、结婚、争风吃醋、养儿育女。希腊神的情绪是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希腊创造神话,就是在关注自己。“神在古希腊人心中既不像罗马人心中那样表现为赤裸裸的法权关系和现实国家,也不像在基督教心中那样威严可怖和高不可及,也不像中国神话那种干瘪僵硬的道德偶像,而是呈现出一个亲切可爱更完善的人的形象,呈现一种美得理想”。 希腊神话正是人的体验和社会的故事。这正是一种人本精神的完全体现。尊贵的天后赫拉同人间的女子一样,面对用情不专的丈夫宙斯,她嫉妒怨恨,一次次去针对宙斯的各个情人,了接丈夫的婚外情。她把卡利斯特变成了熊,她迫使宙斯把伊奥变成了一头牛。虽然是神,狄奥尼索斯却整天狂歌豪饮、浪迹天涯,他并不严肃而高贵。达芙妮为拒接对自己穷追不舍地追求自己的太阳神阿波罗不得不变成了一棵桂树,表明一种被自己不喜欢的人喜欢的烦恼。(二)、人本精神表现之二 —— 揭露肯定人的各种欲望古希腊神话既展示诸神的智慧、勇敢,表示出对智慧和勇敢的赞美和追求,也充分的揭露和肯定诸神对情欲、王位、财产的追求。论文网古希腊人崇尚智慧、勇敢源于他们对大自然和人自身的认识和理解。面对环境恶劣的山地丛林和变幻莫测的大海,在强大的自然和人类的渺小面前,古希腊人只有凭着智慧勇敢才能求得生存。古希腊神话通过塑造各种不同类型的神和英雄来体现对智勇敢的追求。宙斯当上主神,靠的是自己的智慧、勇敢和力量;普罗米修斯违反天神为人类盗取光明之火,靠的是智慧和勇敢;赫拉克勒斯为人类完成了12件事而成为神,靠的是智慧和勇敢;提修斯的一世英豪,伊阿宋寻取金羊毛之路,奥德赛的木马攻城等都在展示者智慧与勇敢,以及诸神对它们的追求。古希腊神话也毫不回避诸神的情欲、地位、权力欲望。身为众神之首的宙斯,尽管拥有美丽的天后赫拉,但是还不断地和凡间女子偷情;爱神阿弗洛狄忒因被迫嫁给灶神赫菲斯托斯,对婚姻不满,于是她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的爱情,与战神阿瑞斯陷入热恋。网学网真垃圾到处抄论文为生,这都表现了个人意志主导,纵情追求个人爱情的特点。阿喀流斯离开战场,除了因为阿咖门农夺走了她喜欢的女俘虏外,更主要的是阿咖门农忽视了他作为希腊最高统帅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他对权力的追求和看重。古希腊赞美宙斯用智慧和力量打败了克拉索斯,成为宇宙的统治者,也毫不留情地说到他有是如此花心地爱上每一个他所遇的人间美丽女子,并与她们偷情;灶神赫菲斯出于对妻子阿弗洛狄忒和战神阿瑞斯的怨恨,将阿弗洛狄忒和战神阿瑞斯网在床上并邀请众神来看,想以此来羞辱他们,但众神非但没有鄙视他们,赫尔莫斯还相当羡慕的表示即使使用三张网将他缠住,只要能同阿弗洛狄忒在一起他也愿意。古希腊神话揭露诸神的各种欲望,对智慧、勇敢的追求,对情欲、地位、权力的追求,古希腊神话传说正是以隐喻和象征的形式反映了古希腊人意识的真正觉醒,对自身的认识与肯定,这就是古希腊人尊重人性的人本精神。(三)、人本精神对近代西方的影响正如意大利思想家维柯所说,不是神创造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神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 。古希腊是”这样一个人文主义者,他崇拜有限和自然,而不是超凡脱俗1168希腊神话与西方传统伦理精神神话的真谛是什么?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多少学者研究神话就有多少答案,这缘于各个学科在神话的魔镜中所看到的仅仅是它们自己的面孔,尽管每个人的观点互异,但从诸多的论述中我们仍能窥见神话的真谛。表面看来,以其题材为神灵的故事而得名的神话叙述的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的行为,但神话的实质却是“人话”。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曾说过“不是自然,而是社会才是神话的原型,神话的所有基本主旨都是人的社会生活的投影”[1](P245)。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对此也有精辟的论述,他说:“神话记录的不是超人英雄的生活,而是富有想象力的民族的生活,是原始人把自己生活中的一切卓越故事带进神的王国,在天上重演地上发生过的悲剧和喜剧。”[2](P123)神话是原始人类根据自己的心理体验和生活经历作出的设想,这种设想“人的因素”被排除的越多,他就变得越贫乏———因为神话说到底只能是一种“人话”。既然神话是对民族生活的反映,所以神话必定具有民族性。尽管神话产生发展于“人类的童年”,但对于不同的人类群体(如民族,部落,氏族等)来说,并不存在共同的童年经历,“有野蛮的儿童,有早熟的儿童,有正常的儿童。”[3](P549)如果说中国人是“早熟的儿童”,那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两者共同构成灿烂多样的世界文明。希腊神话自成体系,接近现实生活,基本保持了产生时的原貌,并且可以从中考察出古希腊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它对整个欧洲的文化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人本精神,整个希腊神话秩序中心的命运,扬男抑女的思想,以及其多元的评价方面进行阐述。一、人本精神著名的瑞士古典文化学者安·邦纳写道:“全部希腊神话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注重人的利益和进步,为了求得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在希腊文明的观念中人和世界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反映,即都是彼此摆在对立面的,相互代写论文映照的镜子。”[4](P64)普罗泰拉也有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5](P86)这就是希腊人那种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露。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神文化土壤中产生的古希腊神话就呈现出张扬个性,放纵原欲,肯定人的世俗生活和个体生命价值的特征,具有根深蒂固的人本意识。例如,赫拉克勒斯,他是唯一一个作为半人半神的英雄能在死后升上奥林匹斯山与青春女神赫柏永结连理,位居神列。传说奥林匹斯神祗与该亚,乌拉诺斯所生的巨人族有过一场恶战,有一则神谕说:如果没有一个凡人参加战争,那么众神将不能伤害前来侵犯的巨人族。赫拉克勒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挽救了奥林匹斯众神陷入的尴尬处境。这个故事是赫拉克勒斯十二项壮举之外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但其中包含内容则意味着:战无不胜的神最终要一个凡人来解围,古希腊人寻求自我价值的愿望可见一般,这个故事同时体现出神在希腊人心中的地位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宙斯把参战的一律称做奥林匹斯人,借以表彰有功之神,赫拉克勒斯也获得了这项荣誉。神话的时代性在这里解释了为什么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神祗系统中,可以允许一个半人的出现,是因为神话的改造者需要这样的改变,是人类的意志高昂其头的时候了。(一)强烈的个体意识。希腊神话崇尚个人荣誉,肯定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具有强烈的个体意识。阿咯琉斯尽管知道自己的两种命运:或默默无闻而长寿,或在战场上光荣地牺牲,但他选择了同特洛伊人作战的战场。荣誉对他来说重过生命,而当阿伽门农抢走了他心爱的女奴后他拒绝出战,任凭他的同胞被特洛伊人追得四处逃窜,成批死于特洛伊人刀箭之下,即使阿伽门农登门谢罪,他也无动于衷。其实阿咯琉斯的愤怒来自他对个人尊严的捍卫,没有人可以玷污他的尊严,哪怕是希腊联军的统帅阿伽门农,如果阿伽门农要以抢夺他的战利品来践踏这份尊严,那么他就有理由愤怒,忍看自己的军队被赫克托耳所杀,溃不成军。这足以见得希腊人的个人尊严是高于国家利益的,或者说希腊人的个人尊严与个体价值是高于国家利益的。直到后来阿咯琉斯的挚友被杀,才又激起了他的怒火,决意为挚友复仇。在这里阿咯琉斯顾及的是一己之私利,正体现了个人主义为本质特征的希腊文化精神,突出的是个体至上的价值理念。希腊人基于天人相分的观念,在人与自然分离后就产生了强烈的个体意识,作为主体的人就处于自然和社会的位置上,主张人对自然与社会的征服和改造,主体与客体呈分立的态势。(二)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希腊人注重现实人生,崇尚个性自由,张扬独立精神,在他们看来,那些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公,清心寡欲的人尽管精神可敬,但他们是圣而非人,在生活中,与现实格格不入,终于要像耶稣一样,往往成为生活的受难者。例如在荷马的《奥德修斯》中,奥德修斯远征特洛伊归来途经地府,遇见了死去的阿咯琉斯又在地府中威武地统帅着鬼魂们,于是便赞赏他,而阿咯琉斯却回答:“我已经死了,你何必安慰我呢?我宁愿活在世上,那样也比统帅所有死人的灵魂要好。”[6](P238)这反映了希腊神话的神和英雄们有很强的世俗性,也可看出在西方人们对感性的现实世界极为热爱的感情与态度,他们认为彼岸生活是此岸生活的延伸,以及乐观的态度。他们认为感性的现实生活高于彼岸的灵魂世界所以倘若遭遇死亡,他们首先尽量将彼岸世界想象的如同现实,古希腊的哲人西比阿斯就坦言:“无论什么时代什么地方,人生最美好的莫如在希腊人中享有财富,健康,声望,一直活到老年。”无怪乎阿咯琉斯要说“光辉的奥德修斯,请不要安慰我亡灵。我宁愿为他人耕种田地,被雇受役使,纵使他无祖传家产,家财微薄度日难,也不想统治所有的故去者的亡灵。”[6](P238-239)希腊人对现实生活的热爱与留恋溢于言表。(三)人化了的神。如果将希腊的神灵与普通凡人放在一起,绝对难辨人神,因为他们象人一样有情欲,有善恶,有计谋,互有血缘关系都是人格化了的形象。他们和人一样需要吃、喝、穿、住,他们也犯常人的过失,也常跟人类混在一起,参与人间的战争,与人间男女偷情约会。宙斯就是一个多情的神灵,常背着妻子赫拉与人间美女发生关系,不知撒播了多少风流种子。战神阿瑞斯与爱神私通被其丈夫工匠神发觉,于是把他们围在一张网里,送到众神那里引来哄堂大笑。而后爱神又爱上了美少年阿多尼斯,引起爱神的情人阿瑞斯的嫉妒,他用法力让野猪咬死了少年。在希腊联军远征特洛伊的传说中,希腊将领狄墨得斯的长枪刺得爱神失声喊叫,鲜血淋漓。她便逃到奥林匹斯山上伏在母亲的怀里痛哭流涕。这些都反映出希腊神话是从社会生活中真实的人的欲望、爱憎出发去想象表现出来的,因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也更加亲切动人,所以从神的本质中可以看到人的特点,可以看到人性的张扬与人性的异化。二、命运古希腊神话崇尚的是超人的,不可扼制的,扭转乾坤的力量。这种力是自然的,天赋的,与生俱来的。他们相信的是“命运”,一切都被安排好的,一切人为的后天的努力都是无济于事,不会改变已注定的命运。可以说整个希腊神话就是“命运”的展开与“神谕”的实现。希腊神话中“命运”的最佳演绎,最佳注脚莫过于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俄狄浦斯王还没有出生就被命运女神决定弑父娶母的命运,尽管其父伊俄斯小心行事,尽管俄狄浦斯王放弃王位,永远离开养父养母及妻子,到处漫游,但还是逃不掉命运的安排,还是不能摆脱命运对他的惩罚而应验了“神谕”的安排,在“命运”面前,人束手无策!在“命运”的威吓下希腊的神、人被划定在一个轨道上,不得不各行其道,于是有了秩序。此时人感到了犹如自然、异己力量一样的不可理喻和无法解释的“宿命”。因而,在俄狄浦斯王身上,虽然多了一份行动的理性力量,同时也有“命运”之不可测而产生的精神痛苦与忧虑。俄狄浦斯的强烈的行动意识表明了此时人的主体上升到一个自我意识高度。但是,他的结局又让我们看到希腊人高扬自我,寻找自由的痛苦。他越是要摆脱命运的罗网,就越是投向罗网,他越是真诚地为民除害,就越是步步逼近自我的毁灭。反抗命运的过程正是走向命运圈套的过程,行动的结果是自我惩罚。这种悖谬现象隐喻了人与异己力量对立的必然性以及人无法克服异己力量的悲剧性命运。如果说俄狄浦斯王的行动是在探索命运的真相,西绪福斯的行动更是在探询生命的意义。米兰·昆德拉说:“只发生过一次的事就像压根儿没有发生过一样。如果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当然也可以说根本没有过生命。”[7](P6)生命的存在正是在不停重复的沉重负担中获得的。这个负担在古希腊神话中正是由西绪福斯担起的。他因为告知了埃索波斯他女儿的行踪而被罚在地狱推巨石,问题不在巨石有多重多大,而在于西绪福斯用尽全部的心力也将一事无成,因为等他把石头推上山顶后,石头就会顺着山势重新滚回平地。西绪福斯在这里成为了一个荒诞的英雄,他不断印证着永劫回归。他从此在一个没有人的宇宙中生活,也许正是非如此不可的行动让他感知自我的存在。由此可见希腊人似乎更懂得行动的意义,更能理性地把握命运,可以说希腊人在本质上是理性的探索者。三、扬男抑女的思想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为数众多的女性形象,一个由女神,半人半神的女英雄和女人组成的女性世界。但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个女人潘多拉,是宙斯为惩罚男人而叫众神拼凑出来的。她给人间带来了灾难:贫穷、饥饿、瘟疫、疾病和死亡。这样处理明显反映出扬男抑女的思想。恩格斯说:“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3](P113)妇女的这种被贬低的地位,在希腊神话中也有体现。为了打退围攻雅典城的敌人,玛卡里亚听从神谕作了祭品;为了顺利向特洛伊进发,阿伽门农的女儿献出了生命。被俘的特洛伊公主波吕克塞娜也倒在了阿咯琉斯的墓前。所有这些血的传说都以各种美丽外衣粉饰起来:有的是为了保卫部落,如阿伽门农的女儿,有的是忠于爱情,如阿尔刻提斯……阿伽门农的女儿伊菲革涅亚凄惨恳求,反映了多少无辜作了牺牲品的妇女的心声:“不要让我这么年轻就死去,大地的光辉是可爱的,不要逼我走进黑暗的地府里去……将你的心肠放软些,怜惜我吧!对于人,再没有比生命更可爱的了……”[6](P571)可是伊菲革涅亚仍旧倒在锋利雪亮的利刃下。被送上祭坛的妇女可悲,活着的妇女也是不幸的,珀涅罗珀全部的生活内容就是指导妇女们干活和在房间里孤独地思念长久离别的丈夫,当她偶尔诉说自己的痛苦,她的儿子都要拿出主子的面孔来管教她:“你还是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做你的事情吧……讲话是男人们的事,首先是我的事,因为我是这家的主人。”[8](P280)于是她便被剥夺了讲话的权利,回到房间默默地哭泣。珀涅罗珀严守贞操二十年,但她的丈夫对她毫不信任,因为他记着阿伽门农关于千万不可相信女人的嘱托,这个嘱托代表着当时社会的法律、道德、舆论对妇女的偏见。像珀涅罗珀这样的贵夫人尚且处于如此可怜的地位,其他女奴,女俘虏的境遇就更遭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以争夺女奴开始,最终以屠杀女奴结束。反映出女性地位演变根本原因是妇女在劳动生产中作用的相对降低。由母权制下光彩夺目的“女神”,过渡到与父权制相抗衡的“女人”,直至处于奴役压迫下的“女奴”的过程,是经济地位决定社会地位的生动体现。四、多元的评价在古希腊的神话里,英雄故事是主题之一,希腊神话崇拜英雄,对英雄倍加热爱与颂扬,但并不以其是否有高尚的德行为评价标准,也不要求其以拯救人类为己任。英雄都是英勇无畏的,多半具有半神半人的特点。他们喜欢探险、征服、以勇武自豪,尽管这些英雄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却仍然受到人们的赞美。他们认为,英雄就是英勇而值得敬佩的人,不应因英雄的个人缺陷或彼此敌对而褒奖一方,贬斥另一方,坚持的是一种审美化的多元价值评价标准,希腊神话对美的追求,一方面造就了西方人热爱生活,勇于冒险,追求个性,崇尚英雄气质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另一方面,也以其恒久的艺术魅力催生了西方文化和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正如潜明兹先生所说:“由于神话本身所具有的综合性,已成为现代人文科学,以至某些自然科学的原点,也是文学艺术之母。越是文化发达的国家和民族,对人类幼年时期的实践活动和心理活动,越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这种探讨并非什么猎奇,而是企图找到现代文明和远古文明之间的联系,以及一个氏族潜在的动力和惰性,并找出本民族文化在整个人类文化起源中的位置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应有的反思心理,以更冷静的科学态度规划未来。”[

315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简爱的新女性形象毕业论文

    本论文尝试从性别文化政治的角度来重新诠释简爱中性别的议题。阐述在维多利亚时 期的父权社会中,女主角简爱如何反抗当时的女性理想形象、反抗父权论述实践,及挑战 当时

    尘封1205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张爱玲的女性形象毕业论文

    我毕业的时候用的是张爱玲《金锁记》中金锁的人物形象分析 你可以用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形象分析这方面的都比较好写,资料也比较多。就像三楼说的,你的题目很大

    irisorlove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红楼梦女性形象毕业论文

    关于林黛玉的艺术形象的论文 【摘要】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把林黛玉塑造成了一个独具灵性、异常聪颖而偏有多难命运的“可怜人”形象。作者倾注在这个形象身上的审美情趣

    啃鲍鱼的螺丝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毕业论文女性形象的目录

    女性形象论文提纲 女性形象是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中女性的人物形象。那么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又该如何探究呢? 摘要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

    claire小雨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女性形象的毕业论文

    您是杀人还是提问?没有五千字的,我尽量写,鲁迅在揭示土封建势力对祥林嫂迫害的同时,也挖掘出在她身上的反抗因素。但她这种反抗意识是朦胧的。由于长期以来,受着封建反

    分享奇闻怪事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