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25

甜品达人范范
首页 > 学术论文 > 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ppleApple是苹果

已采纳

1、浅谈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基于数字化职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2、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特色研究3、职业教育智慧学习环境的设计及应用情景研究4、职业教育的机遇和挑战: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5、职业教育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与效果研究6、构建网络环境下教师远程培训平台的关键技术研究--以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网络平台开发为例7、基于职业教育的多重视角探讨“慕课”的价值8、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研究9、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10、加大政府中等职业教育投资的经济学分析11、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12、城乡统筹背景下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研究13、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研究

150 评论

永丰YF窗帘窗饰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职业教育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摘要: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重要补充,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针对中职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多年课堂教学工作经验,本文提出分层次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现场实训的教学方法、采取模拟教学法等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重要补充,虽然我国在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诸多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探索提高空间。根据多年的管理教学实践来看,中职生学习层次参差不齐,针对学生实际,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还有人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这就更加说明了自信心与成功的紧密联系。所以在学习上,如果缺少了自信心,就会缺少前进的动力,甚至是失去前进的动力。有多少人因为缺少自信而走向人生的低谷,又有多少人缺少自信而失去成功。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中职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用统一的要求方式。

有些学生感觉学习很困难,感觉自己永远都做不到,最终选择了放弃学习,从而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采取分层次教学法。例如,成绩差的,要求起点低一点,掌握最基础的要点即可;成绩好一点的,要求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成绩很不错的,除了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以外,引导鼓励他们掌握更深的理论,为以后的升学打好坚实的基础。这样不同的要求标准,使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也能感觉到我能学会、也能学好,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

二、采取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动机的主动学习,其效果极好,因为主动学习学到的东西不会忘,印象深刻,引发更多的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而无动机的被动学习,那样往往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学习效果极不好,尤其是对于自控能力不太好的中职生,学习效果更差。

所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对于中职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境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翁作用,采取主动学习的态度,在学习中发挥独创性,才能培养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为了使学生达到这种主动学习的能力,就要采取一种适合现在中职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不免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因为启发式互动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从而也达到了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使他们主动地在兴趣的海洋中遨游,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采取现场实训(项目)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质是就业教育,是饭碗教育,而就业教育的实质是能力培养,而能力培养的实质是学生在课内外实验、实训、实习中,理论服务与实践、理论与实践学习循环交叉进行,动手能力的锻炼。而现在传统的以知识学科体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也就是说,目前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和人们的期望值三者之间并不是统一关系,而是相互脱节,已无法培养出专业型高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笔者以为应该采取现场实训的教学方法,因为它改变了传统理论教学模式,代之以任务式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中的“教学做合一”。任务(项目)式教学指教师根据项目的实施过程,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因为采取这种教学方法是为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提供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时不断联系认识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认识现场实训,为培养专业型、应用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采取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老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分成小组工作的方式,即每个小组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许多情况下,参加项目教学工作小组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工种,甚至不同的职业专业领域,目的是训练他们今后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部门的同事合作的能力。

五、采取模拟教学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为目标导向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模拟教学分为模拟设备教学与模拟情境教学两大类:

1、模拟设备教学,主要是靠模拟设备作为教学的支撑,其特点是不怕学生因操作失误而产生不良的后果,一旦失误可以重新来,而且还可以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学生在模拟训练中能通过自身反馈感悟正确的要领并及时改正。

2、模拟情境教学,主要是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模拟一个社会场景,在这些场景中具有与实际相同的功能,及工作过程,只是活动是模拟的。通过这种教学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综合性的全面理解,特别是一些属于行业特有的规范,可以得到深化和强化,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发展,我们要在原来的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在职业教学方法的探讨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从多方面着手,因为教学方法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广,但实际上还是在于我们自己的“接纳、学习、研究”。我们要通过教学改革的现场观摩学习,网络学习的机会,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增加紧迫感、责任感,这样一来,我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设计具有个人特点的新课改下的个性化教学方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显著的效果。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使其更加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史义城,刘其伟,曲锋,刘晓云.创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3]包蕾,鲍吉龙,余辉晴.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思考[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试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

摘要今年,在高检院的统一部署下,集中一年时间在全国检察机关深入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这一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提高检察队伍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监督能力,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和社会形象,全面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检察队伍 职业道德 公正廉洁

检察队伍的道德状况,将对检察官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法律权威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也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检察队伍中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今天,我们依然还要将“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作为检察队伍建设的重要主题,就是因为在现实中,检察队伍还是存在司法道德意识淡漠,司法腐败严重的现象,对检察队伍、检察机关的声誉和尊严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因此,在今年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是当前加强检察队伍司法道德观念、司法道德行为和司法道德品质建设的重大举措。

一、对检察职业道德的科学认识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前提

只有正确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才能够对事物的特点、变化规律和功效等一系列问题准确把握。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职业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判断是非曲直的准则。法律职业道德对于法律职业而言是不可忽视的基本构成要素,对于法律职业者而言是维持法律职业生涯,保持良好职业形象的基本要求。而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就离不开对检察官职业特性的把握,检察职业道德不同于普通的道德规范,检察机关的性质和检察官的职业特殊性使检察职业道德和其他司法职业职业道德有着根本上的区别:

一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责任性,法律赋予了检察官法律监督的职能,其根本使命是“维护公平正义”,检察官的行为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人身财产权利的维护。如果检察官在履行职责时不能用更强的责任感约束自己,会产生强大的负面效应。

二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高的示范性,检察机关是执行法律的机关,有事监督法律实施的机关,这就决定了检察官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司法工作能否廉洁高效的运行。换句话说,作为监督者,人民自然而然的对其的要求更高,如果人们无法从“监督者”那里得到足够让人信服的信息,对于司法工作而言将是巨大的打击。因此检察官的职业道德较之其他司法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示范性,内容设置上应该更科学和规范,要求上应该更合理实际。

三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约束力。道德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起作用,但作为检察官其道德规范应该具有更强的约束力,将道德规范与法律和党纪纪律相挂钩,使其产生更强的规范性。

由此可见,检察职业道德作为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社会公众对检察官在从事检察工作中的职业态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自身形象的综合评价,也是检察官对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的自我认同,是检察官在从事检察职业活动中各种法律、社会关系,是在履行检察职能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今年开展的“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对检察职业道德规范做出了新的规定:一是强化“公正”理念,公平正义进一步体现;二是铸造“忠诚”品格,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三是树立“清廉”意识,廉洁从检进一步自觉;四是倡导“文明”观念,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这一要求既说明了检察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对检察队伍的基本要求,也对新时期检察队伍的职业道德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对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深刻内涵的探索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检察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限于对检察职业道德的讲授,而是要将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寓于检察工作实际中去,与其他职业道德教育相比,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其独特而深刻地内涵,只有把握住其内涵,才能使道德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长期性。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是建立在检察官岗位上的教育,是属于继续教育的范畴,因此它必然具有长期性,不能够是简单的照本宣科或者是基础理论和法律知识的讲授,而是更高层次的检察官职业素养的培养。

其次,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复杂性。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要求教育方式要有针对性,教育内容要有实用性,教育目的要有准确性,但另一方面又因为检察官职业的特殊性而难以保证系统的学习时间,容易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干扰,而这些都有悖于国家对于检察官职业道德的高要求。因此,就决定了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论教育,而应该做到入脑入心。

第三,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更高性。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象是检察干警,这一岗位具有十分特殊的要求。教育对象所从事的职业是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因此对于它的要求和约束大大高于社会上的一般职业,这也决定了它的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职业道德和普通伦理教育,而是要具备更高的约束力和更强的影响力。

三、对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不断创新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的路径

正是基于检察职业道德在新时期面临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唯有不断创新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人民的要求,才能更好的开展好“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改变传统,倡导新观念教育

现阶段的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不少县市的问题,一是教育内容空洞,缺乏实质性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往往使人有“假大空“的感觉;二是教育方法落后,尤其是在很多基层检察院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做过场,是教育缺乏针对性;三是教育缺乏系统性,没有一套完整、长期性的计划,往往是上面开展什么活动,下面就照搬做法,是职业道德教育显得零散,带来的结果必然就是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四是教育手段的单一性,检察机关尤其是基层检察机关的职业道德教育手段只有学习文件、举办报告会等单一方式,这些方式都注重说教而缺乏打动人心的能力,而且容易收到相反的效果。由此可见,要创新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只有首先在观念上突破了,重新思考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才能真正使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步入新的发展道路。

(二)引入心理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教育针对性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如果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协调发展,即保持健康的心理过程,则能使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产生正确的认识、健康的情感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当前,检察职业道德的教育正是缺乏了对检察官心理的了解而是教育效果难以发挥。

当前,检察机关的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还是奖惩并行,忽略了职业情感的培养,是检察官的职业认同感不高,难以使职业道德的认知内化为内心的固有特质。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应当在教育、监督、激励、惩处的同时,更加着眼于检察官强化自律能力的培养,要通过人性化的管理观念,通过及时干预有风险预兆的检察官的心理,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通过营造出良好的职业环境,来提升全体检察人员爱岗敬业、自励自律的职业情感,是检察官们能够自发的遵守检察职业道德。

(三)建立岗位风险防范机制,增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前瞻性

所谓风险防范机制就是通过主客观方面查找研究如何消除和避免科技成果和社会成果所带给人类的副作用和危害。这也是近年来西方新兴起的一门跨学科边缘科学。对风险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规避风险。法律风险在于,在执法过程中如不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就有可能因为超过道德底线而出现触犯法律的行为。因此,通过查找检察职业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提前教育,引导受教育者提高对法律风险的认知水平,端正对法律风险的态度,通过开展利用典型事例进行反腐败教育等方式,激发其对检察官职务犯罪多侧面的思考,达到风险教育的目的。

(四)建立检察职业道德评估机制,提高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参与性

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具有更强的双向性和互动性,需要受教育对象的参与才能使教育更具效果。通过评估机制的建立,使检察官通过评价的方式来指导和纠正自己的行为言论,协调自身的人际关系。通过评价、激励、说明、榜样或示范等形式,以唤起检察官内心的责任感和义务心。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建立起一套包括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等方式在内的科学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指标,运用评价式教育方式进行道德的培养。

把检察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个长期的主题实践活动,显示了作为法律职业人的检察官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知已经提到了新的高度。正如台湾学者史尚宽说过:“虽有完美的保障审判独立之制度,有彻底的法学之研究,然若受外界之引诱,物欲之蒙蔽,舞文弄墨,徇私枉法,则反而以其法学知识为其作奸犯科之工具,有如为虎添翼,助纣为虐,是以法学修养虽为切要,而品德修养尤为重要”。 希望通过此次高检院组织的主题实践活动,能够使检察人的道德操守上升到系的高度,使广大检察干警能够更好的履行法律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204 评论

阿优米酱

114.挑战传统教学,引领教学创新——谈微课的内涵意义与建设应用.江苏教育,2015(10). 113.混合学习中微信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年2月下. 112.开放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教学变革.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年2月. 111.课程与资源建设及应用的调查研究.教学与管理.2015年10月. 110.微课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教育现代化.2015年5月. 109.基于混合学习的“现代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及应用研究——以iebook制作电子简历为例.数字教育.2015年12月. 108.认知负荷理论视域下教师网络研修平台的设计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年10月. 107.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设计与分析——以中职《AutoCAD制图》课程为例.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12月. 106.基于QQ群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运行现状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15年10月. 105.基于CSSCI(1986-2014)的信息素养与媒介素养的比较研究.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5年6月. 104.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信息化环境内涵解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年8月. 103.境外高等教育研究:进展与趋势——教育技术领域20种SSCI和A&HCI期刊的可视化分析.电化教育研究,2015年7月 102.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究——基于国内外典型模式的对比.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年6月 101.中小学教师网络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中国远程教育,2015年6月 100.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中国远程教育,2015年4月 99.关于“MOOCs”的六点质疑及思路.高教探索,2015年2月98.国外高等教育研究:进展与趋势——基于高等教育学领域12种SSCI期刊可视化分析的视角.高等教育研究,2015年2月97.媒体类型不同组合方式对大学生多媒体学习效果的影响.现代远距离教育,2015年2月 96.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类融合”现象及其价值探究.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2月95.开放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教学变革.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342).94.微课ACTSER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2).93.高中信息技术教师TPACK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以南京市四城区教师为例.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2).92.基于混合学习的微课教学应用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0).91.问题连续体在微课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6).90.高校继续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路与对策.成人教育,2014(11).89.高校教师使用微信辅助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14(11).88.论翻转课堂给我国教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基地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分析.中国医学教育技术,.87.显性隐性注释超链接对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及词汇长短时记忆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国远程教育.2014,(8)86.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发展与教学创新.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6).85.信息素养与媒介素养的对比研究——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的视角.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6).84.网络3D游戏化学习:第二语言学习与研究的新领域.GCCCE2014年论文集. .83.国内外教育技术新发展——基于WOS与Histcits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开放教育研究.2014,(6).82.职业院校数字校园架构初探.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4月上.81.理解内涵抓住问题寻求对策——解读《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江苏教育.2014,(2).80.国外教育技术研究趋势管窥与反思——基于ET&S(SSCI)(2003-2012)中高被引论文分析.中国电化教育.2014,(03).79.合理利用超媒体注释技术促进英语阅读理解及词汇习得——梅耶多媒体信息设计“临近原则”的实验验证.中国远程教育,2013,(9) .78.Design and Implement of Mobile Learning Platform Based on Android.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Educational Innovation through Technology(EITT2013).Society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ICET) .77.网络课程教育信息的S-P表分析——以《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为例.农业网络信息.2013,(03).76.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中国教育网络.2013,(10).75.时代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路径与发展理念.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1).74.打造智能化、信息化、人本化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南京师范大学多媒体教室信息化管理的创新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2011,(9).73.创新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内涵与发展战略.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4).72.顶层设计确保高效的教育技术培训.中国教育网络,2011年1月.71.“药方”、“超市”、“包装”,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三部曲.中国教育网络,2011年1月.70.iTunes U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Achievements in Engineering Materials, Energ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nergy Engineering (ITEE 2011).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Ltd., .The Evaluation of IT-Based Teaching Abilities Based on Niche Theory. Achievements in Engineering Materials, Energ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nergy Engineering (ITEE 2011).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Ltd.., .面向质量工程的高校教育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09,(22)67.A Research on the Model of E-Teaching Ability.2009 Seco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WCSE 2009) Volume2.66.智能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7).65.Bb推进南京师大质量工程建设.中国教育网络,2009,(5).64.高校多媒体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与系统研究.教育与职业.2009,(4中).63.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及培训策略.教育与职业,2009,(1中).62.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为我省高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做出新贡献——2008江苏省高等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工作报告.教育传播与研究,2008,(3,4).61.关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08,(10中).60.教师培训文化的现状及建设研究.软件导刊,2008,(3).59.发挥精品课程优势,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教育与教学研究专辑.58.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能力要求.教育传播与研究,2007,(1).57.听力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11).56.加强网上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提高远程教学质量.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11).55.携手共进,开拓创新,打造江苏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新平台.教育传播与研究,2006,(4).54.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与模型研究.教育传播与研究,2006,(2、3).53.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学习管理.“海杰”杯全国教育技术征文一等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6,1152.谈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学习.教育技术资讯,2006,(7) .51.教师培训的行动星模式研究.教育传播与研究,2005,(3).50.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学习观.南京师大学报,2005年6月,第28卷.49.教育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信息化进程中教育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6.48.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及培训的调查研究.教育传播与研究,2004,(2).47.超越培训,走向学习——谈教师专业发展必由之路.教育传播与研究,2004,(2).46.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模型建构之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4,(5).45.新闻传播中的网络调查技术研究.新闻知识,2004,(2).44.教育技术研究中的网络调查技术.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3,(4).43.联结主义模型及其对网络教学的影响.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2003.12.42.论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中国电化教育,2003,(11) .41.谈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教育技术中心”建设.教育技术新进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9.40.网络媒体与网络新闻传播.新闻知识,2003,(10).39.网络教学中科学与人文的哲学思考.中国电化教育,2003,(6).38.知识管理技术与e-learning资源库建设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3,(5).37.网络教学中的VOD系统应用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3,(4) .36.高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教育传播与研究,2003,(1).35.信息技术培训中的知识观.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25卷.34.KM技术与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交通大学,2002,11.33.网络教学中的视频点播技术应用研究.第六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2002.6.32.利用微格教学发展电教学生的教学技能.教育传播与研究,2002,(1).31.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组建校园网之策略研究.中国远程教育,2001,(4).30.谈教学媒体的使用策略.教育探索,2001,(2).29.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教育与现代化,2000,(1).28.谈小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中国电化教育,1999,(7).27.利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作文教学.中国电化教育,1999,(4).26.谈教学媒体的使用策略.中小学电教.1999,(2).25.走出教学媒体使用的误区.江苏教育报,1999.3.2.24.网络教育前景广阔.江苏教育报,1999.1.19.23.从女娲补天看儿童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江苏省高校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1999.122.现代教育技术与未来学校教育.江苏省高校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1999.1.21.计算机技术与未来高等教育.高教研究与探索,1999,(1、2合刊).20.谈教学的优化与改革.红烛新辉,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9.《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课程多媒体组合教学实验与研究.江苏电教.1997,(2).18.关于电教专业实习改革的思考.江苏电教,1997,(1).17.谈教育领域中的虚拟环境技术.南京师大学报,1995增.16.电化教学其器其用.江苏教育报,1996.3.25,第366期.15.虚拟实境.外语电化教学,1996,(4).14.超媒体的教学应用问题初探.教育传播与技术,1996,(9).13.电化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江苏电教,1996,(3).12.远距离交互式信息网络与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南师大学报,1996增.11.谈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的开展.教育现代化,1996,(1).10.多媒体技术与教育现代化.南师大学报,1995增.9.虚拟环境技术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江苏电教,1995,(4).8.《英语学习》光盘的结构和功能.外语电化教学,1995,(4).7.录像出版业的一次革命——谈高速录像带复制机.电教世界.1995,(1).6.谈教学领域的多媒体系统.教育传播与技术,1995,(1).5.谈个别化教育与多媒体技术.江苏电教,1995,(1).4.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进展.江苏电教,1994,(4).3.从哲学角度论电化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江苏电教,1994,(2).2.CD-ROM光盘及其在外语学习中的应用.外语电化教学,1994,(2).1.加快农村电教机构建设.成人教育,1994,(2).

138 评论

相关问答

  • 教育信息化研究论文写作

    幼儿教育信息化就是通过恰当的手段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开发适合幼儿教育的现代化资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创新思考,并不断改进,从而培养幼儿的信息

    狂狼行天下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特教信息化研究论文

    摘要:以特殊教育信息化带动特殊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特殊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重大战略抉择。本文从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问

    财米财米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信息化教育研究与实验研究论文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我国东部与西部教育平衡发展的桥梁,实现东部与西部的教育信息化均衡是我国教育的关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信息化优秀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

    成工1979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毕业论文

    小学 教育 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人才的基础,师范专业的学生在撰写小学教育论文的过程中,要注重论文题目的选择,好的题目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下文是我为

    huahuaxiaoer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农村教育信息化案例研究论文

    浅谈信息化与教育变革的融合之路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也由此步入了一个信息化时代,其势必会对我国教育产生影响,继而引发教育领域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以教育

    學僧Young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