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50

皖北一只老色
首页 > 学术论文 > 以生物与环境为主题的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哈啰辉辉

已采纳

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建树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处置失当,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致造成了全球化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环境压力有增无减,环境危机日益严重。初中生正处在掌握环境知识、养成良好环境习惯的重要时期,他们环保素质的高低对今后的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十分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生物教学中如何加强环境教育谈点粗浅的体会。立足课本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中心目标,也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在生物教学中,应对散见于各章节中的生态环境知识及“生物与环境”一章给予充分的重视,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分析基本概念,点拨指导训练学生说概念、比较概念、识记概念和运用概念;运用示意图和典型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之间、生活习性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使学生逐步树立起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科学观点;通过识记、理解、综合应用及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兴趣,并训练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像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客观求实、崇高理性、崇尚实验的科学精神,最终达到“课本奠基”的目标。略加延伸生物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但受学时及篇幅限制,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内容叙述往往十分简约,教学中如果“照本宣科”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相反若在教学中对有关叙述略加延伸,会取得较好效果。又如对“青蛙捕食”可作如下延伸:据测定,1只泽蛙1天可食虫266只,如按每天平均吃虫量50只统计,每亩稻田有1000只泽蛙,每天可消灭二化螟、三化螟等害虫达5万多只。延伸是对教材叙述的“展开”或“例说”,恰当运用可使生态环境知识进一步具体化、直观化,生动有趣味,学生喜闻乐见,但在运用中不可“画蛇添足”或“本末倒置”。适当引入教学中,一些抽象或复杂的环境问题初中生不易接受,成为教学的难点,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环境知识点比较隐蔽,容易被忽视,成为教学的“盲点”。将课外一些环境知识适当引入,可帮助学生理解难点,重视“盲点”,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扩视野,丰富知识。如在讲授“合理灌溉”时,为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可引入:农业灌溉用水量很大,据在华北地区调查,种1亩蔬菜大约需水×104kg~×104kg,每亩小麦需水4×104kg~5×104kg,1亩棉花需水×104kg~5×104kg。灌溉应采取“滴灌”或“喷灌”,不应采取“大水漫灌”,以免造成浪费。又如讲授“呼吸卫生”时可引入:一个成人每天通过鼻子呼吸新鲜空气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量达15m3~20m3,约为每天所需食物和饮水重量的10倍,如果吸入的空气不清洁或含有有毒成分,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在讲述人口问题时,可引入:地球上的食物充其量只能养活80亿人。我国科学家根据对国土资源、人口增长、生活资料增长和就业等问题的分析,认为我国适度人口总数为6 5亿~7亿,按照这个目标,我国现有人口已超出5亿,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人口的自然增长,实行计划生育。适当引入是对教材环境知识的丰富和补充,应防止牵强附会或引入过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专题讲座教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滞后性,而环境问题却每日每时地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着,为了引起学生对环境热点问题的关注,可以适时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如结合环境纪念日进行专题讲座。在植树节(3月12日)、水日(3月22日)、地球日(4月22日)、环境日(6月5日)、人口日(6月11日)、荒漠化日(6月17日)、土地日(6月25日)、清洁地球日(9月第三个周末)、世界粮食日(11月16日)举行相应的专题讲座;也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座,如在讲过“探索生物的奥秘”后可以“当今世界面临的四大问题”为专题进行讲座;在讲过“预防食物中毒”后可以“食物污染”为专题进行讲座;也可结合突发的重大生态事件进行专题讲座,如1998年七八月份我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可及时向学生作“生态平衡不容破坏”的专题讲座。积极实践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调查城镇或居民点的环境状况,观察小型冶炼厂、葡萄酒厂等企业污水的排放量及注入河流后引起河段的变化,观察生活垃圾随处堆放对水质、周围空气的污染及蚊蝇的可怕孳生等,组织学生清理“白色污染”、调查化肥农药农膜的使用情况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寂静的春天》《环境保护》等科普读物,学用结合,提高实践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环境污染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从而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为良好环境素质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173 评论

好色上上签

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建树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处置失当,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致造成了全球化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环境压力有增无减,环境危机日益严重。初中生正处在掌握环境知识、养成良好环境习惯的重要时期,他们环保素质的高低对今后的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十分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生物教学中如何加强环境教育谈点粗浅的体会。立足课本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中心目标,也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在生物教学中,应对散见于各章节中的生态环境知识及“生物与环境”一章给予充分的重视,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分析基本概念,点拨指导训练学生说概念、比较概念、识记概念和运用概念;运用示意图和典型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之间、生活习性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使学生逐步树立起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科学观点;通过识记、理解、综合应用及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兴趣,并训练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像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客观求实、崇高理性、崇尚实验的科学精神,最终达到“课本奠基”的目标。略加延伸生物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但受学时及篇幅限制,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内容叙述往往十分简约,教学中如果“照本宣科”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相反若在教学中对有关叙述略加延伸,会取得较好效果。又如对“青蛙捕食”可作如下延伸:据测定,1只泽蛙1天可食虫266只,如按每天平均吃虫量50只统计,每亩稻田有1000只泽蛙,每天可消灭二化螟、三化螟等害虫达5万多只。延伸是对教材叙述的“展开”或“例说”,恰当运用可使生态环境知识进一步具体化、直观化,生动有趣味,学生喜闻乐见,但在运用中不可“画蛇添足”或“本末倒置”。适当引入教学中,一些抽象或复杂的环境问题初中生不易接受,成为教学的难点,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环境知识点比较隐蔽,容易被忽视,成为教学的“盲点”。将课外一些环境知识适当引入,可帮助学生理解难点,重视“盲点”,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扩视野,丰富知识。如在讲授“合理灌溉”时,为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可引入:农业灌溉用水量很大,据在华北地区调查,种1亩蔬菜大约需水×104kg~×104kg,每亩小麦需水4×104kg~5×104kg,1亩棉花需水×104kg~5×104kg。灌溉应采取“滴灌”或“喷灌”,不应采取“大水漫灌”,以免造成浪费。又如讲授“呼吸卫生”时可引入:一个成人每天通过鼻子呼吸新鲜空气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量达15m3~20m3,约为每天所需食物和饮水重量的10倍,如果吸入的空气不清洁或含有有毒成分,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在讲述人口问题时,可引入:地球上的食物充其量只能养活80亿人。我国科学家根据对国土资源、人口增长、生活资料增长和就业等问题的分析,认为我国适度人口总数为6 5亿~7亿,按照这个目标,我国现有人口已超出5亿,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人口的自然增长,实行计划生育。适当引入是对教材环境知识的丰富和补充,应防止牵强附会或引入过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专题讲座教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滞后性,而环境问题却每日每时地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着,为了引起学生对环境热点问题的关注,可以适时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如结合环境纪念日进行专题讲座。在植树节(3月12日)、水日(3月22日)、地球日(4月22日)、环境日(6月5日)、人口日(6月11日)、荒漠化日(6月17日)、土地日(6月25日)、清洁地球日(9月第三个周末)、世界粮食日(11月16日)举行相应的专题讲座;也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座,如在讲过“探索生物的奥秘”后可以“当今世界面临的四大问题”为专题进行讲座;在讲过“预防食物中毒”后可以“食物污染”为专题进行讲座;也可结合突发的重大生态事件进行专题讲座,如1998年七八月份我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可及时向学生作“生态平衡不容破坏”的专题讲座。积极实践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调查城镇或居民点的环境状况,观察小型冶炼厂、葡萄酒厂等企业污水的排放量及注入河流后引起河段的变化,观察生活垃圾随处堆放对水质、周围空气的污染及蚊蝇的可怕孳生等,组织学生清理“白色污染”、调查化肥农药农膜的使用情况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寂静的春天》《环境保护》等科普读物,学用结合,提高实践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环境污染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从而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为良好环境素质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137 评论

南京1942

只要围绕生物与环境互相影响互相改变环境决定生物的生存方式,形态结构等来写就好

231 评论

chenmingzhu

有关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的实例:1.北极熊在白色的北极之中生活,为了保护自己,他将自己的黑毛拔掉,留下白毛,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白毛2.变色龙通过变色来保护自己 3.哺乳动物鲸鱼 在水中呼吸 4.长颈鹿的脖子长才能吃到树 5.竹节虫、枯叶蝶的拟态6.蝗虫的保护色有关生物学和人类生活关系的实例:1.利用一些细菌病毒制成疫苗2.利用醋酸杆菌制造醋3.利用棒状杆菌制造味精4.人类以动物、植物以及真菌为食5.仿生学。如:飞机的发明,雷达的发明,等等。 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类型有: 互惠:指对双方都有利的一种种间关系,但这种关系并没有发展到相依为命的地步,如果解除这种关系,双方都能正常生存。如海葵和寄居蟹;蚜虫和蚂蚁。 共生:是物种之间一种相依为命的一种互利关系,如果失去一方,另一方便不能生存。如地衣(是单细胞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丝兰和法兰蛾;白蚁和多鞭毛虫。 共栖:是指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利夜无害的一种种间关系,又称偏利。如双锯鱼和海葵,偕老同穴和俪虾。 植食:指动物吃植物,是生物相互关系中最常见的现象 捕食:指动物吃动物,也是生物相互关系中最基本的现象之一 寄生:生活在一起的两种生物,一方获利,而另一方遭受损害。寄居在别种生物上并获利的一方称寄生物,被寄居并受害的一方被称为寄主。如寄生在人体内血吸虫、蛔虫。 类寄生:类似寄生,但寄生物导致寄主死亡。所有昆虫对昆虫的寄生都是类寄生,如寄生蝇和寄生蜂。 竞争: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确定短缺资源时就会发生竞争,竞争的结果时一个物种战胜另一物种,甚至导致一种物种完全被排除。如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竞争;欧洲百灵被引进北美后与当地百灵的竞争。 抗生:指一个物种通过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另一个物种的生长和生存。青霉就是著名的一例。 互抗:指两个物种相互作用使双方都受害或引起死亡。当两种致病生物同时侵入一个寄主而导致寄主死亡时,这两种致病生物就是对抗关系。 中性:指两个或更多物种经常一起出现,但彼此互相无利也无害。如一个水源总是吸引很多动物前来饮水,这些动物之间就是中性关系。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不断的影响环境,如同“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例如:在沙漠中生活的仙人掌,因为在此环境中缺水使得仙人掌的叶变成刺,同时也能说明仙人掌能适应环境。生物可影响环境比如陆生植物的蒸腾作用,是对陆地生活的一种适应;但同时,陆生植物在进行蒸腾作用的时候能把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这样就增加了空气的湿度,又对气候起到了调节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最好的例证就是黄土高原,曾经是茫茫的林海和无边的草原,但由于某种原因破坏了植被,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平衡的失调,才出现了现在的黄河中泥沙众多的现象和黄土高原……这样的例子应该很多很多…… 所以我们应该保护生物,尤其应保护植被……

287 评论

相关问答

  • 能源与环境为主题的论文

    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趋势摘要:据农业部对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生活用能呈稳步增长趋势,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以秸秆和

    异次元2015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保护环境为主题的论文

    环境保护就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保护环境的 议论文

    liuyuecao110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以物质与意识为主题的论文

    人生的价值在于精神上的成长,而不在于物质。物质只是人们用来享受的。通俗一点,就是对自己虚荣心的一个满足而已。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高中物质与精神 议论文

    我的dp我做主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以生态环境为主题的英语论文

    1. 这是关于海洋环境保护的 2. the environment problem is expanding worldwide, and eventuall

    哼哼家的猫猫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爱护环境为主题的论文

    环境保护就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保护环境的 议论文

    王嘉卿WJQ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