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李铭俊521
plc课程设计论文
导语:《PLC技术及应用》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充分与行业、企业进行合作,同时与维修电工和PLC系统设计师职业标准相融合,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够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以下是我整理的plc课程设计论文,欢迎阅读。
一、绪论
PLC技能课程作为职业院校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类的一门的专业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将继电器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集于一体,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课程。作为学院骨干院校建设重点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应用方向)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为培养工业机器人电气设计工程师、制造工程师、销售工程师、服务工程师、品质管理工程师、系统集成工程师等职业岗位的人才服务,故课程设计开发要突出培养学生使用PLC解决实际控制问题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技能,并为后续的较复杂的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设计
为了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建设调研期间,对自动化专业的40多位学生进行了PLC课程教学情况的调研。为了实现“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对常州周边4个自动化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并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召开课程建设研讨会(有欧姆龙自动化上海有限公司,天地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星宇车灯有限公司、上海ABB公司等企业工程师),根据这些专家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了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课程设计时以企业生产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以电气自动化专业应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实际PLC控制系统的能力,能完成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编程和调试工作,并能对PLC控制系统进行日常维护。
课程内容以亚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YL—335B自动化生产线设备[1]为载体,配备欧姆龙CX—one编程软件与西门子STEP7软件,将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项目或工作情景,主要有:供料站与加工站的控制[2]、装配站控制、分拣站控制、输送站控制、自动线PLC通信、搅拌机的设计等。以这些项目为单元组织教学,将PLC的常用指令分解到各个项目中去。在每一个项目的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融入相关的指令、编程方法、控制系统构建、硬件接线方法、系统调试运行和优化等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对各个项目的学习、训练和具体操作,掌握典型PLC指令的格式、基本用法、功能,了解和掌握PLC系统的结构、地址分配、程序设计以及每个应用项目的软硬件调试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这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
三、课程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有两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本课程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衔接起来,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发展为目标,实施课证融合,实现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的衔接[3]。将以骨干院校建设为契机,计划与国际型PLC生产大企业联合开发基于YL—335B自动线设备及CX—ONE编程软件的PLC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开发的工业自动化技术(PLC)的考核,并获得证书。同时为学生考取维修电工高级证书以及电工技术证书等打下基础。第二个特点,考核由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组成,理论考核采用试卷形式,实践考核采用单元考核方式,包括成果、工作态度、工作规范、团队合作等表现。
四、以赛促学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主要老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与自动化生产线或PLC相关的比赛并获得好成绩。在2012全国高职技能大赛高职组亚龙杯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2011年首届“亚龙杯”全国高职院校“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在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学生对参加此类大赛都非常积极,认真。在选拔选手的过程中,大赛相关信息在学生中流传开来,激起了学生对PLC技术的关注;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选手突击、强化学习PLC技术,将相关技术应用到自动化生产线上,极大地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比赛的过程中,与其他学校选手切磋、竞争,考验了临场应变能力与对PLC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赛后,尤其是获得大奖后,增强了学习PLC技术的信心,更激发同学对PLC技术的学习热情[4]。
五、总结
本文就PLC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载体、课程考核、以赛促学等相关方面提出了见解。今后还将对该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评价机制等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愿无悲喜2015
一、课程设计(论文)资料的组成 1.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2.课程设计(论文)——标题、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3.课程设计(论文)答辩纪录及教师评语。二、课程设计(论文)资料的填写与装订 统一使用学校印制的课程设计(论文)资料袋和学院印制的封面。课程设计(论文)资料按要求认真填写,字体要工整,版面要整洁,手写一律用黑或兰黑墨水,最好使用A4纸计算机打印。装订一律按“标题、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顺序,在左侧装订。三、课程设计(论文)的撰写规范 1.课程设计(论文)的撰写规范完全按照南工校教[2006]28号文“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2006年修订)”和学院相关文件执行。 2.课程设计(论文)写作格式参考科研期刊杂志论文投稿要求,不要求目录、不需分章,连续写作。 3.页眉格式: 奇数页:南京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论文)——单写“设计”或“论文”) 偶数页:课程设计(论文)题目
小壮壮长大
浅谈土木工程专业系列课程设计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 :
在读本科学生谈土木工程专业系列课程设计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时间安排不合理、系统性不强;课程设计选题太少,抄袭现象严重;指导老师太少,重视程度不够;审核过程不严谨,评分不科学。并针对这些问题逐一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 :
土木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本科学习阶段就会接触到许多实践性教学环节,比如材料力学实验、建筑材料实验、结构试验、土质试验等专业实验、工程制图、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专业实习或生产实习、系列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这些环节都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我校西华大学的土木工程分为两个方向:房屋建筑和道路桥梁,而系列课程设计是其重要内容。对于土木工程道桥方向而言,其课程设计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梁课程设计、公路勘测课程设计、板(梁)桥课程设计、路基支挡结构课程设计、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桥梁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等。通常这些课程设计均被安排在了不同学期进行,且是安排在相应课程结束之后进行。但按此模式进行课程设计时,会遇到许多问题,现就这些问题及针对性建议措施归纳如下:
问题1:时间安排不合理、系统性不强
课程设计安排在相关课程结课之后进行的,正好在期末考试周的前期,致使学生普遍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查找课程设计所需资料,难以做好课程设计。若将课程设计安排在期末考试之后进行,又临近放假或已经放假,此时学生普遍归心似箭,难以安心,达不到预期效果。由于系列课程设计彼此分离,使学生对整个专业的系统性、整体性认知较差,不了解相关课程设计之间的关系,容易片面性的分析问题。建议措施:将土木工程专业的系列课程设计,按照工程施工顺序统一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相关的系列课程设计应当做好前后的衔接与交叉合理设计,这样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查阅相关资料,从而真正做好课程设计。这种方式可让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并能让学生走出校门之后,很快地适应并融合于实际工程。
问题2:课程设计选题太少,抄袭现象严重
目前,无论是我校还是其他高校,每学期相关课程设计任务几乎都一样。造成学生会直接拿上一届学生的课程设计结果作为模板,套上自己的数据以应付。或是上网找软件,输入数据就能得出结果,不需自己手算,造成学生的计算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相关课程设计的选题很少或只有一个,或只是部分初始数据不同而已。由于整个步骤都是完全一样的,致使抄袭现象严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查资料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造成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无从下手。建议措施:对于选题太少解决方法是,指导老师就应当具备工程实践经验,才能从实际工程中筛选出众多不同难度的案例作为选题,这样便于进行分层次课程设计,学生可自主地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题进行课程设计,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于同一层次选题,任课教师在下达任务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做到每人一题,就算细小差别,结果也会大相径庭,这样减少学生前期相互观望,而后期又通宵赶任务的现象。
问题3:指导老师太少,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对课程设计多不够重视,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负责课程设计的老师又很少,每个老师指导的学生人数过多,难免力不从心。而每门课程设计的任务书、指导书均是由该门课程老师自行编写,难免会出现考虑不周、要求不够规范甚至存在缺失步骤的现象,使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反反复复走弯路。建议措施:学校应要求所有专业课老师不能只指导与自己的理论课对应的一门课程设计,而应当同时能指导土木工程专业的系列课程设计。且每个课程设计小组的`学生3-5人,每位老师应全程跟踪指导2-3个小组,每位老师配备1-3名课程设计助理。课程设计助理一般由本专业的高年级学生中课程设计做得很好的学生担当,学校可给课程设计助理一定的实践性创新学分和补贴。有条件的学校,在老师讲解理论知识之后,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最好带着学生去工地实地了解真正的施工运作过程,让学生对整个施工流程有整体的认识,再回到学校着手课程设计。可解决现在学生照着老师的模板数据按照步骤一步步做,自己完全不知道在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
问题4:审核过程不严谨,评分不科学
由于负责指导课程设计的老师少、学生多,致使老师在审核时只重最后结果,不重视过程,只重设计方案正确性,不能有效识别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的主动独立创造性能力、思维训练能力、答辩水平以及设计者的学习态度,也难以区分是学生本人做或是抄袭而为。建议措施:各小组之间也要引进竞争意识,按照各小组排名依次打分,包括平时成绩20%,答辩30%,设计成果5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次数、提问及学习态度;答辩成绩每个同学要回答至少2-3个随机抽取的问题。为了实现更合理的差异化打分结果,可考虑引入补充调剂手段:成绩评定时指导老师和课程设计助理要按5分制差异化打分,权重比例为40%,60%。差异化打分结果正说明了学生的设计多或少都会存在瑕疵,没有任何一个学生的设计是完美的,让学生学会面对问题并在不断纠错中不断的进步。同时,指导老师将本届课程设计完成好的同学上报学院,由学院聘为下一届课程设计时的课程设计助理。
参考文献
[1]王哲,郭长侠,董光.浅谈课程设计模式[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4).
[2]祝彦知,潘洪科,张春丽.土木工程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9(,04).
[3]闫秋会,南晓红,李安桂.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上网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网页作为网站信息的载体,它的设计是否成功影响着整个网站的价值。布局和色彩作为网页设计的两个重要因素,对网
浅析歌曲的艺术表现论文摘要 人与人交谈,要给对方的不是“字”,而是“情”;演唱者要给观众的不是“歌词”而是“感情”。美妙动人的歌声来自情真意切的情感。论文关键词
为适应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培养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按照昆农领[2008]1号、昆农领[2
1.中国机械CAD论坛:http://www.jxcad.com.cn/2.小木虫论坛-学术科研第一站:希望对你有帮助。
plc课程设计论文 导语:《PLC技术及应用》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充分与行业、企业进行合作,同时与维修电工和PLC系统设计师职业标准相融合,进行了基于工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