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集团乔梦云
1.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2.完善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思考3.论政府行政管理的民主化4.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机制的思考5.论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6.论我国乡镇政府改革的趋向7.论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8.论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9.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划分10.完善行政权力制约机制的思考11.论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12.论公车改革的难点与途径13.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协调机制14.论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15.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考(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福尔萝卜丝
行政管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论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政府行为的适度2.试论激励机制在中国公务员制度中的确立与作用 3.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4.当前我国反腐败问题研究5.近代西方“主权在民”思想的几个主要理论6.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社会管理与服务职能的转变7.中国行政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研究8.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的适度9.论公务员的行政道德规范10.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思考11.建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研究12.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13.政府公共形象设计14.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人才管理思考15.机关后勤管理问题研究16.邓小平政治思想研究17.我国所有制理论的突破与发展18.论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19.民主问题研究20.邓小平改革思想研究21.依法行政问题研究22.中国传统行政文化问题研究23.当代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24.当代中国改革与政治稳定问题研究25.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26.行政决策体制中咨询权力问题研究27.当代行政领导者的创新能力研究28.政府能力问题研究(包括财政、协调等)29.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几个问题30.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研究31.村民“自治”问题研究32.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关系新谈33.中俄体制转型问题的比较研究34.中国人力资源开放过程中的障碍性因素分析35.中国法治文化培育问题研究36.浅谈腐败的成因37.论中国的依法行政38.新经济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39.加入贸易世界组织与我国政府行为的适度40.关于民主问题之研究41.行政体制改革多领导者素质的要求42.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中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性43.西部大开发中的政府职能定位44.浅议行政财务管理45.浅论信息技术对公共行政的影响46.论中国保险公估业的发展47.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角色的定位48.论行政立法与廉政建设49.WTO与中国人力资本的开发50.浅析企业团体意识的培育51.浅谈创新管理52.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53.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54.论政府办公信息化发展实现的前景55.浅谈中国失业及失业保障体系56.现代行政管理对领导者的基本要求57.论知识管理及有效实施58.电子商务与政府管理59.浅析政策执行变异的诸因素60.论网络与网络法律的建设 资料来源:麻烦采纳,谢谢!
贵州米粉
1、政府职能部门行政职能优化研究(以自己工作所在部门为研究对象,但不能以企业为研究对象。)
2、政府职能部门行政权力结构优化研究(以自己工作所在部门为研究对象。)
3、政府职能部门职能行使方式优化研究(以自己工作所在部门为研究对象。)
4、政府职能部门领导素质结构研究(以自己工作所在部门为研究对象。)
5、政府职能部门内部沟通结构研究(以自己工作所在部门为研究对象。)
6、政府职能部门内部控制研究(以自己工作所在部门为研究对象。)
7、政府职能部门内部激励研究(以自己工作所在部门为研究对象。)
8、政府职能部门内部职权结构研究(以自己工作所在部门为研究对象。)
9、政府职能部门内部职位结构研究(以自己工作所在部门为研究对象。)
可以说,新公共管理主要体现了B—途径(企业管理途径)的公共管理概念。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把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和市场激励结构引入公共部门和公共服务之中,主张在政府管理中采纳企业化的管理方法来提高管理效率。
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强调公共管理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来改善行政绩效,从根本上改变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最终以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官僚制模式。
由于新公共管理尚在发展之中,存在着不成熟及内在缺陷,所以严格来讲,新公共管理尚未形成一种单一的理论,而只是一种理论思潮。新公共管理的思想公共管理研究,特别是新公共管理学是在公共行政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夏雨落荷塘
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良好的组织形象能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无穷动力。政府形象随政府诞生而产生,对政府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国政治民主化和行政现代化的发展,公众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形象也逐渐成为衡量政府绩效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 政府形象系统可分为理念系统、视觉系统和行为系统三个部分。理念系统是核心,是政府形象系统的最高决策层,反映了一个组织的基本价值理念,是驱动组织成员行为的精神力量,可看成是政府的心;行为系统是形象塑造和传播的关键,体现在政府制定相应的行政目标,各项决策和实施上,可看成是政府的手;视觉系统是政府形象的视觉要素,利用政府的建筑物、办公环境、办公用品、出版物等载体向社会公众准确、清晰传达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角色的理念和行为的特征。 政府形象塑造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是长远意义上的公众利益和城市利益的最大化。 政府理念系统是政府形象系统的核心和灵魂,是行为系统和视觉系统的展开依据。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若干规定》提出,要努力把市政府建设成为忧民所忧、乐民所乐的服务政府,务实高效、廉洁勤政的责任政府,依法行政、公正严明的法治政府。可见,上海的政府理念系统的核心是建立服务、法治、责任政府。 服务政府体现了公共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政府没有自己单独的利益,而是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责任政府体现了公共管理系统的主体,政府行使公共权利,其责任是有限的、法定的。政府应着力做好企事业单位不能做、做不好、不愿做的事,承担有限责任。法治政府体现了公共行政权力法定,公共行政管理机构编制法定,公共行政管理体系法定,公共行政职能法定,公共行政经费法定。 政府形象的行为系统是理念系统的具体展开,是公众具体感知政府形象的依据。 政府的视觉系统指的是公众认知政府管理和服务行为的视觉标志。表现在借助特定的名称、标志、图案等视觉要素,利用政府的建筑物、办公用品、人员服饰、公务车辆、政府文件,政府网站等作为形象载体,向社会公众准确、清晰地传达出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角色的理念和行为的特征。 二 政府形象是政府客观存在和公众主观认知的混合物。不可否认,政府客观存在是政府形象的基础,没有作为的政府不会平白得到人民的尊敬。但即使政府的所作所为都出于为公众服务的目的,在公众心目中也不一定能树立起良好的政府形象。政府的“做”和“说”两方面都非常重要。“做”针对的是政府形象的构成,而“说”针对的则是政府形象的传播。为此,要在以下两方面作出努力: 1、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传播政府形象。 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是传播政府形象的必经之路,不仅体现了政府寻求社会监督和与市民交流的愿望,更显示了它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决心。 如今,上海市民了解政府信息有五种途径:登录相应政府网站。例如:“中国上海”();上海市档案馆新馆向公众提供部分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拨打各政府部门开设的咨询热线;向相关政府部门发送电子邮件;前往相关政府部门设立的查询室、受理点,进行现场咨询等。 政府信息公开,表面看是政府办事方式的一种改变,但本质是执政精神的一种进步,表现了政府塑造其政府形象的良好愿望和努力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发达国家,行政公开和决策民主已成为衡量政府形象好坏的重要标志。 2、利用重大事件,传播政府形象。 政府形象的传播不仅仅依靠政府形象的日常塑造,在重大事件中,政府的规划能力,调配资源的能力得到集中体现,政府影响力和号召力也得以集中反映。如果处理得当,政府形象可以得到极好的提升;但如果处理不当,原来良好的政府形象极有可能毁于一旦。 上海市2010年将举办世界博览会,这是继上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之后,上海面临的又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世博会是一个机会,将对上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也对上海的城市综合发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0年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市政府正从各方面积极做准备。2010年世博会将把一个现代化的文明城市展现给世界,也让世界更加了解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三 政府良好形象的塑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上海市万商云集,中西合璧,是中国经济和文化发达地区。上海拥有比较规范的商业和投资环境,成熟的周边产业环境以及集中的人才环境。上海的政府部门作风务实,管理高效。这些都成为外商选择上海投资的理由。可见,上海的政府形象俨然成为上海市的一笔宝贵无形资产,为上海积累了强大的集聚能力。 在中国,政府形象塑造并没有很长的历史,1997年中国才成立政府形象研究项目,将政府形象正式提到议事日程。上海市政府短短几年间塑造了良好的政府形象。但塑造政府形象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不懈的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并以积极姿态面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逐渐塑造一个值得信赖的政府形象。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客观现象,它的历史非常悠久,但是作为理论和学科,它只是近代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传播技术等发展的结果,在中国的传播则只有几十年的
8. 会计诚信问题研究;我也是学习会计的哦,选的就是这个方向我之前定的论文题目是“论会计诚信”但是,后面我我觉得范围太广了论文的题目定得越细越好写写得也比较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库1. 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个案分析2. 论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公共导向3. 全球化语境中的公共物品概念解释4. 公共物品中的
摘要: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包括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转化等全过程,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它具有以下十个特征:产业形态知识化、资产投入无形化、市
给你的建议啊,我感觉你应该: 一、报纸方向 1. 报纸新闻的语言要求 2. 新闻标题 2. 沉默的螺旋 3. 受众分析 4. 传播效果分析 5. 人际传播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