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客C
青鱼、草鱼、白鲢、鲈、鲤鱼胆中含有的胆汁毒素,能损害人体肝、肾,使其变性坏死。也可损伤脑细胞和心肌,造成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病变。民间有以生吞鲤鱼胆来治疗眼疾、高血压及气管炎等病的做法,常因用量,服法不当而发生中毒。因为鱼胆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毒的物质,生吃鱼胆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中毒,引起肝、肾功能的严重损害,重者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中,以少尿型急性肾衰最为常见,且达鱼胆中毒死亡率的91.7%(以青、草和鲩鱼苦胆中毒最多见)。而且胆汁毒素不易被热和乙醇(酒精)所破坏。因此,不论生吞、熟食或用酒送服,超过2.5g,就可中毒,甚至死亡。鱼胆中毒,主要是中毒后,首先出现胃肠道症状,肝脏、肾脏均受到损害,并可造成肝肾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
维生素ci
鱼胆即鱼的胆囊。位于鱼类躯干部腹侧。主要用于容纳鱼类肝胰脏分泌的胆汁,起消化作用。鱼胆的胆汁内所含的氢氰酸毒性比同剂量的砒霜毒性还大,不论生吞、煮熟或泡酒,有毒成分都不会被破坏。如杀鱼时不小心弄破鱼胆,鱼煮熟后味苦。
天使之懿727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是成都军区卫生部主管,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创刊于1973年,创刊时刊名为《资料汇编》,为不定期刊物,刊载内容以医学临床专题讲座、综述为主。1979年更名为《医学资料汇编》,定期季刊出版,刊载内容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变,主要以科研课题论文、临床研究论文为主。1985年原昆明军区与成都军区合并后,改名为《西南部队医药》,仍为季刊。1991年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查批准《西南部队医药》更名为《西南国防医药》(双月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军各大军区、军兵种主办的同类期刊中第一个公开发行的医学刊物。2000年经国家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审查批准,《西南国防医药》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列为国家科技核心期刊。2009年1月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批准,《西南国防医药》改为单月刊,是全军同类期刊中第一本月刊。目前,《西南国防医药》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等国内外十余个主要期刊数据库收录,是万方期刊网、清华学术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上网期刊,是国家级核心刊物,也被多个省(市、区)列为A类期刊,作为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认可刊物。 《西南国防医药》以传递医学科技信息、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为宗旨,以各类医务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辟有专家论坛、论著、临床研究、高原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园地、医院管理、卫勤研究、基层卫生、综述讲座等栏目,集学术性、技术性及实用性为一体,具有军事医学和高原及亚热带疾病防治等特色。 主管单位: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单位: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 主编: ISSN:1004-0188 CN:51-1361/R 地址:成都市锦江区天仙桥北路12号 邮政编码:610021 发表其它同级别同类型期刊,可用于中高级职称评定,给你推荐一个网站:奔驰发表网, 邮箱:,我已拿到刊物,并顺利晋级,谢谢他们!!!满意请采纳
蓝梦蝶朵丽卡
有毒。
鱼胆中含有剧毒——胆汁毒素,这种毒素不易被加热或酒精所破坏,即使将鱼胆蒸熟或用酒冲服鱼胆,仍会发生中毒。中毒后如果抢救不及时,就会引起各个器官功能衰竭,最后导致死亡。因此,生鱼胆千万不能吃,熟鱼胆也是不吃为好。
扩展资料:
鱼胆汁的主要成分是由胆酸、胆色素还有一些无机盐组成。此外,胆汁中还有大量的水。它的毒素最主要为氢氰酸,还有一些引起过敏反应的组胺,还有一些胆汁毒素是对人体有毒的。
在生活中大家常吃到的鲤科类的鱼均为胆毒鱼类,即胆汁有毒的鱼类。四大家鱼青草鲢鳙,里面的胆汁毒素对人体是有毒的。其中,草鱼被认为是水产界中胆毒鱼的典型代表之一,属于硬骨鱼纲、鲤形目、草鱼属。
鱼胆汁的毒素可以导致人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还能导致心肌的损害以及颅脑脏器就是神经系统的损害。
氢氰酸是一种有害物质,它可以导致一些患者的窒息。另外,组胺主要是一个可以起到扩血管,导致支气管痉挛、引起心血管系统的一个改变。按常规的计量超过二点五克的话,就是能导致鱼胆的中毒。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鱼胆有剧毒 千万不要内服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鱼胆有毒吃不得?专家:胆汁毒素可致人中毒
独酌邀明月
前一阵,@人民日报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的确有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共有胆毒鱼类12种,草鱼、青鱼、鲢、鳙、鲤、鲫、团头鲂、鲮、翘嘴、拟刺鳊、赤眼鳟、圆口铜鱼的胆汁均具有一定的毒性。不论生吃、熟食、泡酒吞服、还是以鱼胆汁滴眼等外用手段,都会引起中毒,且中毒程度跟服用剂量正相关①。但有人指出,鱼胆剧毒是因为鲤醇,并不是微博中提到的氢氰酸、组织胺等物质。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鱼胆中毒的表现
长期以来,受传统医学典籍的影响,鱼胆可以清热、解毒、明目的说法一直很有市场。国内尤其是南方沿海农村,因吞食鱼胆而导致中毒入院的患者屡见不鲜。自1965年国内首次报道鱼胆中毒病例以来,截至2001年共有786例。
通过对这些病例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鱼胆中毒后,首先出现胃肠道症状,以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上消化道出血为主,其后累及多器官。如肝脏病变出现黄疸,谷丙转氨酶增高;肾脏病变出现少尿、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其他还有血压波动、皮肤黏膜出血等②。
鱼胆中毒的临床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三型。轻度中毒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体征轻微,一般经对症治疗即可痊愈;中度中毒患者,除消化道症状之外,常还合并肝肾损害,但未出现功能衰竭,无需透析治疗;重度中毒患者,以肾功能衰竭为典型表现。急性肾衰不仅是鱼胆中毒中出现早且损害最严重的表现,也往往是患者就诊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的预防性透析,特别是血液透析和灌柳,常常是抢救成功的关键③。
关于鱼胆毒的研究
1991年,日本学者率先对鱼胆进行分析,认为其毒性成分是鲤醇。1992年,同济大学药学系选取草鱼鱼胆,以有机溶剂层析,而后分离提纯,经动物实验证实,草鱼鱼胆的主要毒性成分是鲤醇硫酯钠,其水解产物为鲤醇。鲤醇硫酯钠具有热稳定性,且不会被乙醇破坏,可以解释鱼胆中毒的多样性④。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鱼胆汁中的氢氰酸,可以抑制40多种酶的反应,组织胺物质可以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器官出血水肿,亦是鱼胆中毒的关键⑤。
中毒表现比对
氢氰酸属于氰化物,主要的毒理作用是解离出氰基离子,与人体细胞线粒体内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结合,阻止氧化酶中的三价铁还原,妨碍细胞正常呼吸。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造成组织缺氧,使机体陷入内窒息状态。临床上表现为呼吸困难、血压降低、患者呼出苦杏仁味,抢救以吸氧、亚硝酸异戊酯吸入、亚硝酸钠静注为主。而组织胺中毒则以皮肤潮红、睫膜充血、喉咙烧灼感、荨麻疹等为典型表现,通常愈后良好。如此看来,不论是临床表现还是抢救手段,氢氰酸、组织胺中毒都和鱼胆中毒患者不符。据此笔者认为,鱼胆的毒性成分应该是鲤醇硫酯钠。
当然,最后还是要强调一点:不要相信民间偏方。70年代中期,对鱼胆的药理研究发现,某些鲤鱼科鱼类的胆汁确有镇咳、化痰、短暂的降压作用,但一来作用十分轻微,二来,鲤醇硫酯钠的中毒剂量和有效剂量十分接近,稍有不慎,即有可能危及健康⑥。想要镇咳、化痰、降压,远不如遵医嘱选择其他药物。指望鱼胆的民间偏方能起到现在医药起不到的神奇作用,是绝对不可能的。
【参考文献】
[1] 伍汉霖, 陈永豪. 中国胆毒鱼类的研究[J].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1, 10(2): 102-108.
[2] 胡祥仁, 陆林, 王云生, 等. 急性鱼胆中毒的临床分析及救治方法研究 (附 86 例报告)[J]. 西南国防医药, 2001, 11(3): 190-192.
[3] 孟新科, 邓跃林. 鱼胆中毒的研究进展[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0, 12(7): 437-438.
[4] 石朝周, 毛宇峰, 樊启新. 鱼胆毒性成分的研究[J].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1992, 21(3): 168-171.
[5] 邓跃林, 肖桂林, 金益强, 等. 鱼胆中毒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 21(8): 582-584.
[6] 伍汉霖, 陈永豪. 鲤科鱼类急性胆汁中毒的动物实验研究[J]. 动物学研究, 1999, 20(6): 475-476.
凡来源署名为“蝌蚪五线谱”的内容,版权归蝌蚪五线谱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相应法律责任。申请转载授权或合作请发送邮件至。本网发布的署名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如有侵权,文责自负。
作者:赵言昌
《西南国防医药》是成都军区卫生部主管,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创刊于1973年,刊名《资料汇编》,为不定期刊物,刊载内容以医学临床专
有毒,但是小时候你的做法正确了,所以没有影响到血液,现在没有问题了,注意千万不要吃鱼胆和生吃鱼鳃
百分之20。1、《山东医药》期刊终审的退稿率,算是比较低的了。2、这部专刊偏向临床,数据、图表完整很重要,没有图的话,数据表也要齐全,内容都很详细,因此复审退稿
西南军医杂志不是,西南国防医药是统计源期刊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影响因子2022,华南国防医学杂志的影响因子为0.75。名词解释:影响因子指的是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