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20

爽爽小无敌
首页 > 学术论文 > 蜀绣纹样结构形式研究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微笑的可爱多

已采纳

有关蜀绣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西汉的《蜀都赋》,文中作者扬雄用“挥锦布绣”来形容蜀国繁盛的纺织、刺绣生产。在当时,绣品作为丝织物中最精美的制品受到百姓 青睐,成为家喻户晓的纺织产品。到了三国时期,纺织业一 跃成为蜀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伴随而来的就是蜀绣作为硬通 货换取车马等战时必需品的景象。进入西晋后,据《华阳图 志》记载,蜀绣已经同金、银、玉、珠等奇珍并称为“蜀中之宝”。隋唐时期,成都成为丝绸之路的西南起点,蜀绣通过丝绸之路到达了西部等番邦诸国。建国之后,蜀绣迎来了大发展,许多名家创作的蜀绣图稿被运用到纹样的制作中。改革开放后,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下,蜀绣获得了积极的推广与发展,逐渐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并于2006年被 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蜀绣按其功用可分为实用绣品与装饰画绣两大类,其中装饰画绣多作为高档工艺品,民间蜀绣则多作为实用性日用品。在对西南等地的蜀绣馆藏的研究分析中,我们发现,近代蜀绣在针法技艺上较以往走针更加精致、细密,绣料材质更为广泛,色彩搭配更为绚丽、新颖。尤其是在纹样设计方面,近代蜀绣大量借鉴民间吉语、吉祥纹饰、花鸟鱼虫等充 满自然与生活气息的题材,将西南大地的文化与地域特色充分展示出来,映射出当地的风土人情、自然环境。     单独纹样顾名思义就是以单独图案进行构图组合的纹样。单独纹样是近代蜀绣纹样构成中使用范围较广泛的纹样之一,它常出现在手帕、荷包、被面、台面等日用品上,以及肚兜、短衫等服装的袖口、衣襟等处。单独纹样既适合独自用于纺织品的局部装饰,还可用来与其他纹样形式搭配,共同组成一件组合风格的蜀绣装饰品。单独纹样中最常用的         图案表现方式就是对称,这种形式的组合方式迎合了人们对平稳、安全、规整的心理需求,同时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及浓 厚的装饰韵味。在馆藏的蜀绣文物中,对称组合的单独纹样 以文字、几何图形、花卉、建筑等多种形式出现,在视觉上达到了平稳和谐的效果。         如果说对称形式的单独纹样更适合用作实用性蜀绣装 饰的话,那么不对称形式的单独纹样则适合于制作高档蜀 绣工艺品。在四川大学馆藏的蜀绣绣品中,我们发现不对 称题材的蜀绣作品艺术气息更为浓郁,视觉效果更为强烈,主题也更为丰富。当时的刺绣技师将翱翔长空的苍狗飞鸟、风韵婆娑的花草树木、飘渺流畅的浮云流水等难于用对称形 式单独纹样表现的图案,通过具象还原的方式,通过不对称的构图布局在各种工艺品上,画面参差随意、自由活泼,形 象美观,广受当时富贵阶层的喜爱。例如,馆藏的黑三纺锻 台面,m主体位置就运用了不对称中长弧线塑造了麦穗这一物象。绣品中的麦穗犹如随风摇曳,极富动感。又如,馆藏的青绉女褂,刺绣技师将三束花型各异的牡丹绣于前襟处,画 面具体生动、写生意味浓厚,不对称的“S”型布局使得绣 品整体维持着良好的视觉平衡感。     在馆藏的众多绣品中,绣画《福禄寿星图》是单独纹 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复合了对称和不对称两种形式的单 独纹样。其中,绣画的边角等局部都采用了对称蝙蝠作为装 饰,象征福寿之意;在画面中心位置,则描绘了一幅不对称 的寿星图——白发寿星慈眉善目,腰系葫芦,手拄鹿杖,寿星旁边有一只姿态优美的仙鹿安然相伴。绣品中不对称单独 纹样轻重合理、富有生气,对称单独纹样沉稳端庄,画面整 体感觉和谐、安宁,主题十分突出。     通过对众多馆藏绣品的研究,我们发现,适合纹样被广泛用于蜀绣作品当中,用以满足画面填充、装饰等需要。经过精心设计的适合纹样使绣品结构更为严谨,视觉中心更加明确,装饰感也更为强烈。笔者通过对资料和展品的整理发现,蜀绣的适合纹样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         1.形体适合纹样           形体适合纹样是指根据绣品形体实际而制定的纹样,其在适合纹样类别中属于使用频率较高的纹样形式。形体适合 纹样虽然受限于绣品形状、大小等因素,但这丝毫不影响其构图情趣的展现。在馆藏的清代蜀绣扇面《帐帘》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刺绣技师依据团扇的形状特征将水纹、菱 形纹、树木纹等纹样紧密铺满扇面,使得团扇的观感更为饱 满丰富。除了上例所述方式外,刺绣技师还会选择花鸟、走兽、人物等不规则图案,采用自然形体适合方式,将其作为 轮廓来装饰绣品,这样使得绣品艺术气息更为浓厚,也更具主题性。例如,四川大学博物馆馆藏的《贴团花白鹤黑缎女袄》就采用了不规则形体适合纹样,绣品形状为圆形,刺绣技师将白鹤作为形体适合纹样的主体,通过不对称的方式,将其安排在绣品视觉中点。将白鹤身体盘为圆形适合绣品形 状,既展现了仙鹤的窈窕身姿,又象征了团圆、和美。         2.填充适合纹样           填充适合纹样与形体适合纹样目的相同而手法不同,它是指用一个或数个不同的形象填充绣品外轮廓的纹样布局方 式,其构图不是选用变形方式予以填充,而是引入多个形象 来丰富绣品画面感。填充适合纹样的特点是单纯明确、优美 完整,拥有良好的空间分割平衡感。西南师范大学馆藏的清 晚期蜀绣作品《同头偕老枕头盖》就采用了填充适合纹样,在方形的绣品中,刺绣技师选用人物故事作为填充纹样题 材,在构图中心表现了夫妻之间举案齐眉的和谐场景。画面中,技师并未对作为主体物象的夫妻二人进行变形,而是引入了变异缠枝纹等植物纹样进行画面填充,不对称的石榴、 蝴蝶、牡丹等纹样通过辅图的形式加入其中,更显绣品色彩 艳丽明快。         除了以上两种蜀绣中最为常用的适合纹样外,还有许 多形制特殊的适合纹样,如边缘适合纹样、角隅适合纹样、格律体适合纹样等。这些纹样或是运用于绣品轮廓边缘,或是用于装饰绣品的角隅、转口等限制部位,又或者运用于庄 重、严谨的蜀绣作品中。总之,它们同形状适合纹样与填充适合纹样一样,丰富了蜀绣的画面形态,提升了蜀绣的艺术美感。 (三)连续纹样   连续纹样顾名思义是指一个或多个纹样反复组合排列形成的无限循环、连续不断的图案。 蜀绣中的连续纹样一般有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两种形式。         1.二方连续纹样          蜀绣中的二方连续纹样是指将单个纹样,多指花卉纹样,是通过左右或上下两个方向进行反复循环组合的连续纹 样。二方连续纹样简洁大方,节奏感和韵律感明显。通过对 馆藏的蜀绣作品进行研究,笔者发现,二方连续纹样较少运 用于蜀绣日用品中,而多是出现于西南少数民族的蜀绣装饰品中。例如,馆藏于西南师范大学的藏族装饰帘帐《蔓草八吉图》,整幅蜀绣以数排平行的二方连续纹样填满,每排二 方连续纹样都采用了散点平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和穿插,雪莲 纹样和八吉纹样被有序地串联起来,整体风格规整而不呆 板。         2.四方连续纹样           四方连续纹样是指单独或多个纹样以四周重复延伸的方式组成的纹样。在蜀绣中,四方连续纹样多用于织锦绣品的 装饰或是衣物边缘与局部的填充。在对蜀绣绣品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动物纹和植物纹常被用来组合四方连续纹样。其中,动物纹又以龟背纹最为典型。龟背又称龟甲,是古代卜 算凶吉的工具,在民间被赋予长寿的涵义。在蜀绣中,刺绣技师将龟背纹样沿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无限循环延伸,将整 个织锦面铺满,布局均整协调,极富节奏感。在植物纹样构 成的四方连续纹样中,菊花与栀子是最常用的花卉,它们或是根据十字形花形展开四方连续,或是以花心为中心呈四周 延展排列,画面风格清丽可人,十分具有观赏性。        通过对西南地区馆藏蜀绣纹样进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蜀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纹样结构形式多样,呈现出丰富多变、规整严谨、自由活泼、丰满生动的特点,这些充分体现了蜀绣精美的工艺和极高的艺术造诣。希望本文的 研究与论述能起到传承蜀绣技艺与文化的作用,亦希望为蜀绣的创作提供途径与方法,推动中国刺绣行业的发展。

312 评论

江南Andy

特点为针脚平齐;片线光亮,色彩明快。代表作有芙蓉鲤鱼、大熊猫、金丝猴。地方风格构图简练、针法严谨、针迹均匀、色彩鲜明。题材多吉庆寓意,具有民间色彩。以自然界为主题(如熊猫、花鸟)的蜀绣更令人爱不释手。 2006年,蜀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滚针:基本针法之一。两线紧靠,形成条纹。适宜表现花,藤,草,叶筋,水波等纹样。蜀绣的特色针法有:滚针:基本针法之一。两线紧靠,形成条纹。适宜表现花,藤,草,叶筋,水波等纹样。编织针(又称衣锦纹针):将绣线搭成各种几何图案,装饰性强。铺针:起针,落针都要在纹样边缘,要求线条排列齐正。扣针:是日用刺绣中常用的一种浑厚整齐,装饰性很强的针法,色与色的层次间有一条凸出的装饰线叫扣针。晕针:是表现图案中色彩晕染效果的针法。按针法组织不同可分二二针,二三针,全三针。二二针:有规律地二针,二针排列,按实际情况一排一排地变化色彩,表现晕色效果。二三针:这种针法是蜀绣中最具特色的一种晕针,具有针法严谨,结实耐磨,表现力强,绣面平齐光亮,子眼(针迹)均匀的优点,所以是绣日用品与欣赏品的主要针法。其绣法是五针为一组,第一针长,第二针短(约是第一针的四分之三),第三针与第一针,第四针与第二针同第五针最短(约是第一针的二分之一)。 第二批用相同长短线条接第一批线条的末端,第三,第四批亦然,直至完成。三三针:普遍用于花卉,人物等。具有光,亮,平,齐,起子眼(针迹)的效果。二二针,二三针,三三针是区分蜀绣与其他地区刺绣的主要标志。蜀绣的技艺特点是丝线粗细兼用,运针自如,针迹平齐严谨,色彩和顺。

247 评论

luck周哥周叔

不管怎样都不会离开它的"头″这个"头″就是它的起点,它的祖国

341 评论

甜甜的今天

可以的,我刚好有。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337 评论

乖乖小猫侠

工艺品 gōngyìpǐn(1) [artware]∶指既实用又艺术化的物品(如零星装饰物)(2) [workmanship]∶手工劳动制成的产品这些屋顶都是辉煌的工艺品漆器漆器是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的物品;由于漆有耐酸、耐碱、耐热、防腐等特性,因此很早就被人们利用。我国为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国家,《韩非子• 十过》篇述虞舜做食器“流漆墨其上。禹做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原始社会晚期遗址中发现了漆制实物。在古代种植漆树相当普遍,战国大哲学家庄子就曾担任过管理漆园的官职。早期漆器一般在简单木、竹胎上髹涂,既可防腐,也可用于装饰。随着漆工艺的发展,逐步出现在各种器物上彩绘、描金、戗金、填漆等,或在器胎上髹漆至一定厚度,再在上面雕刻图案的作法,还有的在漆器上镶嵌金、银、铜、螺钿、玉牙及宝石,以组成华丽的花纹,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唐代的金银平脱,宋代的一色漆器,元代的雕漆,明代的百宝嵌,清代的脱胎漆器等,都是各代有代表性的特色名品。陶器艺术造型艺术之一。陶瓷系由粘土或以粘土、长石、石英等为主的混合物,经成型、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的总称。陶瓷艺术即指陶瓷日用品、陈设品的烧制工艺及造型、釉色和装饰等所呈现的艺术特点。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风格粗犷、朴实的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商代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品性质的硬釉陶。彩陶便是我国最古老的工艺美术品。而真正瓷器是创制于东汉时期。唐代陶瓷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造已达到高度成熟。宋代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涌现。明清时代陶瓷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上又都超过前代。我国陶瓷至今仍兴盛不衰,质高形美,釉色、饰纹、造型均具高度的艺术价值,宜兴的紫砂壶,石湾的陶塑,界首的三彩釉陶,淄博的绛色陶,铜官的绿釉陶,崇宁的雕镂釉陶,德化的瓷雕,景德镇的柳叶瓶、凤尾瓶等,均闻名于世。陶器指用粘土成型,经700℃—800℃的炉温焙烧而成的无釉或上釉的日用品和陈设品。具有音哑、不透明、吸水等特点。按粘土所含成分的不同,坯体呈白、青、褐、棕等色。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有灰陶、经陶、白陶、彩陶、黑陶等。随着制陶术的发展和提高,其后又出现了印纹硬陶、铅釉陶、三彩陶等。陶器至今仍兴烧不衰。在陶器上赋与人物形象,花鸟等,并施以不同的颜色,就形成了彩陶。在唐三彩制品中,彩陶常常和三彩结合在一起,在我国出土的古物中多见,故现今的仿古工艺中常结合使用。其实唐三彩严格来说也是陶的一种。河南洛阳的代表作品---工艺品中除三彩外,还有黑陶(兵马俑)及彩陶和红陶。著名陶器我国陶器比较重要的有: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器,主要是茶具、酒具、文具等实用品;广东石湾的陶器,多系陶塑的人物、动物及花果等陈设品;安徽界首的三彩釉陶;山东淄博的绛色陶;湖南铜官的绿釉陶;四川崇宁的雕镂釉陶和荣昌的素烧陶器;云南建水及甘肃天水的本色陶等。瓷器指以粘土配适量长石、石英(或瓷石)为原料制坯体施釉,经1200℃—1300℃窑温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器皿。具有胎质致密坚硬,断面有光,薄层透光,胎色白或浅灰白,吸水率微弱或不吸水,釉层较厚达毫米以上,青釉纯正,釉面光润,敲击声音清脆等特点。创制于东汉时期,是我国古代伟大发明之一。浙江上虞“小仙坛”发现东汉瓷窑遗址,对其青瓷残件测试的结果表明,胎色灰白,胎质坚实细致,烧成温度达1300℃,吸水率低于(已达到现代细瓷吸水率标准),胎的薄层微透光,烧结良好,釉的玻化良好,胎釉结合牢固,釉层厚度为—毫米,淡青色釉,纯正美观,釉面光亮,达到瓷器标准要求。至唐已达成熟,南方越窑青瓷、北方邢窑白瓷最著名。宋代制瓷业蓬勃以展,瓷窑林立,名窑涌现,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景德镇窑、龙泉窑,所烧的白瓷、青瓷、青白瓷,都各具特色。元以后景德镇窑成为瓷业中心有重大发展。瓷器品种丰富,有青白黑紫黄绿红蓝等高、低温色釉瓷以及青花、釉里红、斗彩、五彩、粉彩、珐琅彩等装饰的彩瓷。瓷器品类通常分为日用瓷、陈设瓷、艺术瓷等。民间工艺劳动人民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就地取材而以手工生产为主的一种工艺美术品。品种繁多,如竹编、草编、蓝印花布、蜡染、木雕、泥塑、剪纸、民间玩具等。由于各地区、各民族的社会历史、风俗习尚、地理环境、审美观点的不同,各有不同的风格特色。装饰绘画广义指凡属于器物装饰方面的绘画。狭义指装饰壁画、商业美术中的广告画等。装饰绘画偏重于表现形式的装饰性,和一般写实的绘画不同。商业美术向客商推荐商品的一种设计美术。运用不同的形式与方法,介绍商品的性能、特点、用途,包括各种商品造型、装潢、广告,橱窗陈列,及其他有关宣传品的设计制作等项目。纹样器物上的装饰花纹的总称。一般分为˙单独纹样、˙适合纹样、隅饰纹样(即角隅纹样)、˙边饰纹样、散点纹样、连续纹样(包括˙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印经印染工艺之一。将织物经线按照设色要求,把不要染色的区段用包裹物包扎,然后进行染色,使经线呈现出一段一段的异色色彩。用它制作的织物,形成一种直向的参差自然的斑纹,别具风格。新疆和田生产的丝绸(又称“爱德力斯”绸),即采用此法织造。蜡染古称“蜡缬”。传统民间印染工艺之一。今在布依、苗、瑶、仡佬等族中仍甚流行,衣裙、被毯、包单等多喜用蜡染作装饰。主要方法是用蜡刀蘸蜡液,在白布上描绘几何图案或花、鸟、虫、鱼等纹样,然后浸入靛缸(以蓝色为主),用水煮脱蜡即现花纹。结构严谨,线条流畅,装饰趣味很强,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中国用漆的历史中国用漆的历史,可上溯至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所出漆碗内外髹以朱色,是已知最早的漆器。其他地区也发现了喇叭形器、觚形器、嵌玉高柄杯等,反映出原始制漆的水平。图案广义指某种器物的造型结构、色彩、纹饰进行工艺处理而事先设计的施工方案,制成图样,通称“图案”。有的器物(如某些木器家具等),除了造型结构,别无装饰纹样,亦属图案范畴(或称“立体图案”)。狭义则指器物上的装饰纹样和色彩而言。工艺美术造型艺术之一。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故通常具有双重性质:既有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精神方面的审美性。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物质的和文化的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视觉形象(造型、色彩、装饰)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观。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日用工艺,即经过装饰加工的生活实用品,如一些染织工艺、陶瓷工艺、家具工艺等;二、陈设工艺,即专供欣赏的陈设品,如此象牙雕刻、玉石雕刻、装饰绘画等。我国工艺美术的制作比较早,如新石器时代已有彩陶,商代以前已有刻纹白陶,商代已有玉器等,写实的造型和图案化的手法即表现出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它们的生产,常因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文化技术水平、民族习尚和审美观点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编制品柳条编一种用杞柳条制成的工艺品。杞柳亦称“红皮柳”,丛生灌木,枝条韧性强,适于编织各种生活用品,如箱、盘、篮、玩具等。主要产地为河北固安及江苏北部、山东南部一带。藤编一种传统实用工艺品。利用山藤编织的各种器皿和家具。主要产地广东。历史悠久,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载:“大抵岭南藤类至多,货于天下。其织作藤器者,十家而二”。玉米皮编建国后北方新发展的一种工艺品。玉米皮质地柔韧,编织提篮、篓、筐、盒、门帘、门毯等各种生活用品,结实耐久。产品中以茶垫最为精美。玉米皮还可染色,能编出十字花、菱形花及文字等多种图案花样。主要产地山东。草编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手工艺术。是利用各地所产的草,就地取材,编成各种生活用品,如提篮、果盒、杯套、盆垫、帽子、拖鞋和枕、席等。有的利用事先染有各种彩色的草,编织各种图案;有的则编好后加印装饰纹样。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主要品种有河北、河南、山东的麦草编,上海嘉定,广东高要、东莞的黄草编,浙江的金丝草编,湖南的龙须草编及台湾省的草席等。竹编一种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制作过程是先将竹子剖削成粗细匀净的篾丝,经过切丝、刮纹、打光和劈细等工序,编结成各种精巧的生活用品,如竹篮、果盒、屏风、门帘、扇子等。主要产地有浙江东阳、嵊县,福建泉州、古田,上海嘉定,四川自贡等。四川自贡艺人龚玉璋的扇子,称为“龚扇子”,所用篾丝,细如绢纱。中国刺绣著名品种有: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广绣,号称“四大名绣”。此外还有北京的“京绣”,温州的“瓯绣”,上海的“顾绣”,苗族的“苗绣”等,产地不同,风格各异。刺绣的技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金、铺绒、刮绒、戳纱、洒线、挑花等,丰富多彩,各有特色。刺绣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装,歌舞或戏曲服装,枕套、台布、靠垫等生活用品及屏风、壁挂等陈设品。

159 评论

半透明SKY也

1、品质特点。起源于川西民间的蜀绣,由于受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影响,经过长期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的独特风格。

2、工艺特点。蜀绣以其纯熟的工艺和细腻的线条跻于中国的四大名绣之列,在其悠久的发展历史中逐渐形成针法严谨、片线光亮、针脚平齐、色彩明快等特点。蜀绣用成都地区练染的各色散线(较粗松的丝线)或丝线(较细紧的丝线)绣制于本地所造绸缎上。

3、题材特点。蜀绣题材多为花鸟、走兽、山水、虫鱼、人物,除以古代名家画作如苏东坡的怪石丛条、郑板桥的竹石、陈老莲的人物等为粉本,又请当时名画家设计绣稿,由刺绣工艺师加工再创造的一幅佳作。

扩展资料:

蜀绣历史

1、蜀绣的发展基于蜀地富饶,尤其是所产丝帛质好量大。据文献记载,东汉蜀国最早的君王蚕丛已经懂得养殖桑蚕。汉末三国时,蜀锦蜀绣就已经驰名天下,作为珍稀而昂贵的丝织品,蜀国经常用它交换北方的战马或其他物资。晋常璩《华阳国志》详载蜀地宝物,便将锦绣与金银珠玉同列。

2、唐代末期,南诏进攻成都,掠夺的对象除了金银、蜀锦、蜀绣,还大量劫掠蜀锦蜀绣工匠,视之为奇珍异物。

3、五代十国时期,四川相对安定的局面为蜀绣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大,刺激了蜀绣业的飞速发展。

4、宋代,蜀绣之名已遍及神州,文献称蜀绣技法“穷工极巧”,蜀绣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绣品在工艺、产销量和精美程度上都独步天下。

5、清朝中叶以后,蜀绣逐渐形成行业。道光年间,民间组织的三皇神会成立。这是一个由铺、料、师组成的刺绣业的专门行会。这种正式垂版立行,建立行规,确定专业分工,维持行业内部各方的利益,表明蜀绣已从家庭逐渐进入市场,形成广为社会所需的规模生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蜀绣

123 评论

相关问答

  • 吉祥纹样的研究论文

    正文:传统是文化的沉积,没有文化的长期积累和传承,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文明。我国传统图案艺术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文字诞生之前,人们就开始使用图

    惊艳你的眼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传统纹样研究论文

    中国素以“衣冠之国”位居,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服饰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和内涵。在长期占有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影响下,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在服饰上有极其显著的反映

    tonyxiaozb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中国木构建筑结构形式研究论文

    中国古代木结构大致可分为枱梁式(叠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梁柱间运用榫卯结合,由于榫卯是铰接,因此这种方式使层架在受水平外力(地震、风力等)时,能有一定的可

    单曲5678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蜀绣论文参考文献

    我认为最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它的技法以及制作工艺都是非常困难的,而且这种绣法对于绣女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我认为蜀绣的特点就是明丽清秀的色彩,精湛细腻的针法,而且有着

    MayQueen小乖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蜀绣纹样结构形式研究论文

    有关蜀绣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西汉的《蜀都赋》,文中作者扬雄用“挥锦布绣”来形容蜀国繁盛的纺织、刺绣生产。在当时,绣品作为丝织物中最精美的制品受到百姓 青睐,成为家

    爽爽小无敌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