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90

萤火虫在哪里
首页 > 学术论文 > 第二届昌耀诗歌学术研究会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妹喜儿lady

已采纳

70年代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光辉典范——学习毛主席诗词用典的体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78年第三期解诗二题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78年第五期关于“草上飞”——与臧克家同志商榷 雨花 1979年第二期烦句不烦 语文战线 1979年第四期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评述 浙江师范学院学报 1979年第一期80年代读诗晬语 齐鲁学刊 1980年第一期文学夸张中的真与假 语文战线 1980年第二期漫谈诗兴 河北文艺 1980年第四期睹影知竿说曲写 语文战线 1980年第五期取其一点 兼顾其余 语文战线 1980年第八期评批评 河北文艺 1980年第九期蹈袭与创新 河北文艺 1980年第十一期略论苏轼的创作理论 浙江师范学院学报 1981年第一期意则期多 字唯期少 语文战线 1981年第六期贵得无人态 陕西戏剧 1981年第六期陶钧文思 贵在虚静 学术月刊 1981年第九期英雄形象小议 山东文学 1981年第十一期从“肉糜”“柿饼”谈起 上海文学 1982年第二期并非姑妄言之 北京文学 1982年第四期耳鸣打鼾照镜子 山花 1982年第六期少做作勿卖弄 新港 1982年第八期叶公好龙新说 上海文学 1982年第十一期论形象思惟中的意象和语言 语言文学论集 1982年10月版否定自己 安徽文学 1982年第12期用者必待不用者 学习与研究 1983年第1期“什么”与”怎样” 奔流 1983年第2期精神在缰勒 山西文学 1983年第2期得意在忘象 社会科学战线 1983年第2期艺术夸张三谈 山花 1983年第2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长城季刊 1983年第1期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 语文自修大学讲座 1982年第10期关于”啊” 的随想上海文学 1983年第四期共鸣非美感说 学术月刊 1983年第五期“色”与”味” 长城季刊 1983年第三期欲得周郎顾 山花 1983年第九期诗意的捕捉 语文战线 1983年第十期鸟兽篇 奔流 1983年第十一期道家的艺术本体论剖析 学术月刊 1984年第二期假若你明天成为盲人 山花 1984年第八期以意逆志辨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第12辑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出版读霍小玉传 阅读与欣赏(古典文学第九辑) 北京出版社 1987年出版永嘉四灵诗讲析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年出版司空图味外说的第一面貌 学术月刊 1986年笫三期关于形象的沉思 当代文艺思潮 1986年第五期把韵律安排得更艺术些 《假如你要做诗人》 重庆出版社 1985年版中国古文论简介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光明日报自修大学 1984年笫八期文学创作的思维活动 光明日报自修大学 1984年弟十期李贽和他的童心说 光明日报自修大学 1984年十一期文艺理论讲座 文学欣赏 光明日报自修大学 1984年十二期李渔的戏曲理论 光明日报自修大学 1984年十二期古代想象论摭说 光明日报自修大学 1986年第八期艺林谈屑 美学文学论文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年出版勿忘我 文论报 1987年7月21日版诗与禅 日本禅文化研究所讲演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中国诗与中国禅 日本京都女大讲演 学术之声 1989年第五期90年代乐与乐神 [日本] 花园大学研究纪要 (24号) 1992年3月出版要研究中国古文论的特殊形态和民族精神 文学遗产 1989年第四期中国古代书信漫话 东方文化 1994年第2期诗歌与音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4年第3期师苑文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出版禅语录的语言与文体(译文) [日本] 俗语言研究 创刊号 1993年出版中国 吉安师专学报 1993年6期书斋说禅一 光明日报”博览群书” 1995年第八期书斋说禅二 光明日报”博览群书” 1995年第九期书斋说禅三 光明日报”博览群书” 1995年第十期书斋说禅四 光明日报”博览群书” 1995年第十一期反抗时髦——古代文论专家李壮鹰谈治学(记者 徐晓村) 中国大学生 1996年第6期我与黄药眠先生 中国大学生 1996年第七期头白与头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6年第二期对偶与中国文化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6年第四期汉语现象问题讨论论文集 文物出版社1996年出版《农民小说》序(第一作者)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7年出版滋味说探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7年第2期谈谈禅宗语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8年第1期从老白干和叶子烟说起 文艺报 1999年版2000年象与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0年笫2期禅门机缘语与中唐的尚奇之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1年第3期说”朦瞽” 文学理论研究(2辑) 2001年出版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情与景 [韩国] 中国语文论丛(21辑) 2001年出版

153 评论

修中圈儿

这是昌耀写于一九八五年五月的一首诗。 全诗只有三句,是昌耀大框架诗歌世界架构中为数不多的短诗之一,也是倍受昌耀诗歌迷反复评论又高度推崇的诗歌之一。 读到这首诗,总会想起杜甫《梦李白•其二》中的句子: 这是孤独的哲人心中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读来,令人有一种疏离于世间繁华,触摸到人本孤独、无处逃遁、悠远深切的悲戚之感。昌耀此诗,却不是对另一个人的思念,或者诗人此时本无所念。 诗歌落笔,从一个简单到毫无新奇可言的问句出发,诗人的目光洞穿自身所在的时空,抵达地球的另一边——密西西比河,那条河“此刻风雨”且“攀援而走”。 思虑万千,早已突破时空阻隔,跨越到此岸另一端。 诗人并未沿着这个思路率性而往,却就此止步,回头审视自我,不过是:一人、无语、独坐。 有些诗歌,总能让人看到宁静中的刚毅和悲怆中的觉醒,看到人在勇猛的挣扎中完成一次精神澡雪,诗歌因之而鲜活起来,诗人因此而丰满起来。 读完诗歌,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一个人面对不可逆转、不可抗拒、不可违拗的命运之流时,不禁要问: 天地恢弘,万物自处,容得下风雨雪霜、春夏秋冬、兴衰成败,甚至容得下奸佞污垢、礼坏乐崩,能不能容得下一位诗人对生命、对命运、对自我、对天地的一声喟叹和那片刻宁静中的孤独和苍凉? 诗人昌耀,更像一名哲人。 他的诗歌,总会以恢宏的视野和深邃的思想,以及超出诗人本身的洞察力和表达力,给人以强烈的灵魂震撼和贴近生命本来的深刻思考。 在结束了长达21年的流放生涯之后,昌耀回到了《青海湖》编辑部,结束了祁连山下的“囚徒”生活,写下了长达500行的长诗《大山的囚徒》,从思考个人与时代、个体与命运等多个角度,反思了经历一场生世浮沉的经历。 之后,又创作了《慈航》《山旅》《雪。土伯特女人和他的男人及三个孩子之歌》,被人们称作“流放四部曲”。 燎原在《昌耀:世纪风雨中的灵魂苦行》一文中,对昌耀的这段经历有着深刻叙述。 在这些闪耀着独特光芒的诗歌中,没有愤怒、没有诅咒、没有怨尤,看不见一丝顾影自怜的悲痛哀嚎,更看不到一个人在大时代面前的渺小和无力。 相反,从这些诗作里,我们发现一个高贵的灵魂,经由诗歌破开了命运凄惨的我执,把个人放在时代洪流中,从一个个片段中深刻思考自身的命运,从而抵达个体的觉醒的天路历程。 个体的觉醒引发诗歌的觉醒,高扬生命本身的高贵。 流放,囚徒,诗人,这些原本从另一个角度就密不可分的事物,在昌耀的诗歌和浮生经历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回归到诗歌本身,他的书写、他的诗作,蕴含着顺从命运安排的同时,也撑起了艺术的高大。 每个人,只要钟情于诗歌,砥砺过诗心,或许都曾在要么广阔,要么深刻的心灵矛盾中徘徊过。 这是诗歌给予诗人的品相,也是诗人与诗歌互相选择的结果。 苦难,成就诗人的深刻。 尽管如此,不能超越的凡俗日常,如一场炼狱,只有愤然觉醒之后的啸声,传递出广阔而悠远的悲怆之音,让读到诗歌的人,心神为之一震。

105 评论

相关问答

  • 第二届昌耀诗歌学术研究会论文

    70年代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光辉典范——学习毛主席诗词用典的体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78年第三期解诗二题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78年第五期关于“草上飞”——

    萤火虫在哪里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第三十一届学术论文讨论会

    张照志 刘永团 一、会议概况 (一)会议背景 2010年9月12日~22日,国家305项目办公室组织的中国地学领域研究新疆及“大阿尔泰地区”的地质矿产的专家赴哈

    小库201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第八届广西学术年会论文

    空压机变频的效益有3点,如下:1、节约能源变频器控制压缩机与传统控制的压缩机比较,能源节约最有实际意义的,根据用气量需求来供给的压缩机工况是经济的运行状态。2、

    黑白配late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国诗歌学会投稿

    诗歌投稿网站有很多下面介绍几个出名的诗歌投稿网站:各类诗歌杂志《诗刊》、《星星》、《绿风》、《诗选刊》等等都可以投稿,看你的水平,全国性的诗歌杂志,发表还是有难

    咕噜咕噜SP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第十八届叶轮机学术会论文

    编号 xxxxxx大学毕 业 论 文课题名称 学生姓名

    miumiu2002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