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20

sisley0522
首页 > 学术论文 > 国学论文答辩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好菇凉

已采纳

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                             ——《维摩经. 佛道品》(博士头像照,从眼神可知,读书的确有些痴呆了!)2012年10月4日,博士楼308套间中那间只能容下两张床和两把冰冷座椅的屋子里,一位女士正废寝忘食的手捧一本砖头厚的素皮书埋头啃读。这种场景在博士楼极其平常,实在勿需多加言墨。不过,从读书者的立场,这一景象倒是极有纪念的价值。这位读书人便是我,这本砖头厚的书非专业学术之典,却名《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花了一整天的时光细细品完,意犹未尽的我还进入QQ空间写下了4000余字的名为“只为途中与你相遇——读《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的读后感。这似乎是极大的不务正业了,倘若住着博士楼却看着闲书真正是该要批评的了。但正是这一次的闲读经历真正开启了我的博士生涯之旅。而书中那句“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也恰如其分的映照了博士求学路上的欢喜忧愁!(翻出当年的QQ空间记录,如是,2014-10-4)有幸踏入张门,在刚刚好的光景里游入那片“巨海”,予我“无价宝珠“,惠及终生。恩师张传燧先生才气横溢,智慧超群。他对教育领域内的诸多研究不但彰显了其博学敏思的气质,更表露出他对教育事业的无限情怀与热爱。三年博士生涯,先生给予了我全方位的指导。在课程学习上,先生依照我的学科背景给我制定了详实的读书计划,叮嘱我在阅读时要纵横古今、对比中外、理实相生;在论文写作上,先生更是逐字批阅,手把手的教我如何立题、如何构思、如何取材、如何成文…….。细细数来,三年间,我的不下十篇的学术小文无不经过了先生认真详实的审阅与修订。记得在写作《张士一情境教学理论初探》一文时,因为涉及众多民国史料,我一度想在脚注和参考文献部分打些马虎眼,不曾想,慧眼先生破获了我的心机,不但令我补齐所有文献,还对我严加呵斥,那副炎炎夏日下指着我鼻子吹胡子瞪眼的场景如在眼前,好生难忘……!当然,还有太多的记忆片段留存心间,言难成也,唯留待以后的岁月回悟与感激,伴我将来人生!(激扬文字者,俺博导张传燧教授也!)(张师国学思想深邃,更具知行合一之精神,每年必领一众美女帅哥博士岳麓山,爱晚亭开讲,颇有意味!)这片巨海除了恩师的引教与传智,还有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点的各位导师们对我的启迪与教诲:辛继湘教授、周庆元教授、刘要悟教授、石鸥教授、李三福教授、刘旭教授。他们的学识、激情、睿智、执着无不时时感染和激励着我。正是有了这些智者们在各个方面的指引与教导,我才逐步形塑并建立起对课程与教学论的认知与理解,让我能在一定程度打破自己英语教学的学科限制,在学术研究之路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当然,在教科院这片巨海中,还有其他对我的学习与生活给予了关心的燕良轼教授、刘铁芳教授、刘德华教授、易红郡教授等我应郑重道声“谢谢”,你们春风雨露般的微笑与理解让我在稍显艰辛的学术之路上得到激励,催我奋进。资料室的刘老师,科研办的宋老师、周老师和李老师为我们的各项学业提供了最贴心的安排与帮助,深表感激。正是畅游于这片巨海,让我并不充盈的人生获得了太多至宝与珍品。无悔入这巨海,畅然游这巨海,珍藏这片巨海,至永远!(答辩前一晚,我完成论文答辩准备并一气呵成写下博士论文后记竟至凌晨六点,通宵未睡,清水洗脸后直奔答辩台,于是乎,我的答辩照和博士服照皆素颜到底!对形象颇有要求的我,至今有些遗憾!)(三大女侠与答辩主席黄甫全教授合影!可惜未能找到与答辩委员会合照。有意思的是,俺年长妹纸们八九岁,不过玩起来也是可以一起疯的,关键俺们三铁约三年毕业,如约!) 然,珍宝可得,智宝不易。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从毕业论文的选题、写作到修改,每一步都包含了烦恼大海丢给我的种种考验与险阻。虽有导师的细心指点,有其他导师们的热心建议,对于论文选题我始终心怀忐忑。作为一名有着十多年英语教学经历的大学教师,我对中国本土的英语教学一直怀有一种特别的期待和感受,当终于下定决心进行论文写作时,我的烦恼也开始伴随。到各地查询资料、拜访专家、整理提炼观点、反复打磨框架、多次写了又删、删了又写……!我虽为人母,曾尝孕艰,但论文的形成与出炉真可与之一比了。所幸,一路下来,导师一直把最大的力量赐予给我,把最大的信心传递给我,把最好的祝福发送给我,让我扫去很多阴霾和不愉,杨帆前行。300多页的论文见证了我在无数个不眠之夜敲下的行行言语,成为滴滴“智宝”!论文虽基本完成,但我将在这一视阈作更多探讨,希冀窥探到更多本土英语教学的智慧与财宝,真正做一个融英语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反思型行动者和研究者。(着博士服的我们!感谢那位随手拍,这里面的每一位于于我都是贵人,她们启迪我太多,同行路上有情友情,珍存!)         (放飞吧,博士帽子们!)吾家有女正成长!求学三年,女儿也一路相伴,渐渐成长。为了方便对女儿的照顾,我选择了把女儿放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伴着女儿成长。然而,学业与家庭岂有容易兼顾之理。因为忙,因为没有时间,刘偲宝贝(小名眺眺)2岁4个月便进入幼儿园,我三年读书中她换了三个幼儿园,六岁不到便在陌生的城市进入小学。可是,女儿是多么的乖巧和善解人意啊。她总是乐呵呵的告诉我,能够跟妈妈住在岳麓山脚下,即便租住的房子又小又潮,爸爸不能时常相伴,熟悉的小伙伴不在身边,她依然觉得是多么的幸福!每当我匆匆将她送到学校,她总是跟我说,“妈妈,不急,要快乐每一天!”回忆起我们娘俩经历过的种种:一起登岳麓山,一起游橘子洲,一起在桃子湖捉鱼,一起在小径观察蚂蚁,一起到处找桑叶养蚕,一起在西湖边听波涛拍案……多么美妙的回忆,多么珍贵的时光!谢谢你,我的宝贝,你就是大自然的精灵,你给了妈妈无限神采飞扬的日子,给我艰辛的求学岁月增添了太多欢乐的片段!可是,妈妈又是多么内疚啊!因为忙,我没有时间陪你去游乐场,来长沙三年竟然没有带你去过一次你说了无数次的“酷贝拉”角色体验馆;因为忙,我无暇给你讲睡前故事,幼小的你早早就学会了不要妈妈陪的乖乖独自睡觉;因为忙,我总是没有耐心听你讲完那些有趣的学校轶事,还不停催促你早点睡觉,好给我自由时空做我所谓的学术与论文;因为忙,我甚少带你去商场买漂亮的裙子和你喜欢的恐龙玩具,总是在网上胡乱买上几件,买一堆的没有细究的儿童书籍让你阅读,以便不打扰我的写作;因为忙,在我即将答辩的前日,六一的前夕,我亦没有顾得上给你买一份节日的礼物,更不能去你的学校参加亲子活动……!种种件件,涌上心头的内疚敲打着我的心,终化成滴滴热泪烫了我的脸颊,淋湿了敲字的双手。宝贝,无论是“谢谢”还是“对不起”都不够表达妈妈的歉意,但妈妈坚信,快乐的日子已经在向我们招手,妈妈愿意在未来的旅途中牵着你的小手坚定向前,迎向我们更美好的人生!(读博期间,我选择把眺眺放在身边,她读小学,我读博士。白天给她洗衣做饭陪读辅导,每晚九点她按时入睡,俺开启夜读时光,整三年!她亦陪我经历博士期间所有来来往往。此张照片是带她去上海开会所拍!)(教科院前,桃子湖畔,永远的挂念与怀想,谢谢那片绿,那些花儿,丰盈了我的博士生涯。) (总算有个摄影师给我精修了一张博士照!紫水晶手链陪伴我三年,可惜搬家时不慎丢失,惜。)笔墨还需指向我年迈的父母以及各位支持我、帮助我的家人和朋友。你们在我每一个苦难时刻的伸手都让我铭记在心,谢谢你们!感谢我的同窗邹慧明、刘楠、曾强、马建军、谭千保、张曙光等,感谢我的同门李卯师兄、姜新生师兄、田景正师兄、张青师兄、张绍军师兄、王兴界师兄、黄元国师兄、石雷师兄、刘正军师兄、范瑛师姐、曾健坤博士、范春香博士、李小花博士、林晓鸽博士等,你们对我的关心与照顾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多种温暖,与你们共同奋斗的岁月将成为我最美好的回忆,有你们,真好!(博士答辩后的感言,我记得没有哭,只是不知所以的高兴!可我知道这几句话分量太重!博士论文完成时,肩颈针灸治疗也陪伴我两年!)纵使时空交错,岁月沉淀过往,向未来的征程依然明光璀璨,机缘无限。 一段博士求学路,一生情缘珍惜时。就是这样的岁月,或安然居于一隅,划过无数夜空;或匆然奔于两地,踏过万里行程,时光的故事永远与空间交融,时空里的我就在这已近数千日的隧道里来回穿梭行走,成为行走的花。(博士期间,有幸参加了很多学术会议,得到很多智宝!感恩。三年博士,我发表CSSCI论文7篇,省级课题2项立项,提前一年毕业,满满收获!)王国维有言:“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未来的路已然开启,我将继续笃定前行,希望岁月静好,人生更加充盈!最后,以一首论文写作之余的小词结束这篇后记,再重温下那无数个曼妙夜月的心境吧: 麓山夜话一则 近子时,小虫窗外啾啾。可惜一片清幽都付与深周。欲共青竹低诉。怕青竹贪睡,不解伤情。苍山不语,沉寂对门。 翠玉楼前,惟是有,寻梦人,共虫儿吟,欲借黑夜抹愁痕,换他个朝阳怀拥个秋!(我更愿用这样的方式结束,毕业晚会上与帅博楠合唱一首歌《选择》,如果有机会重来,我依然会充满激情的投入让我酸楚满怀又极具魅力的博士岁月!)                                                                                                                                        陈艳君  2015年5月29日凌晨6时于长沙岳麓山南“眺眺小屋”

324 评论

康昱装饰

可以获得学位呀,据说要考英语吧。

238 评论

咣脚奔跑的釹孩

现在还没有这玩意...

249 评论

夏初哥哥

额,肯定是在职的的啦。人物素描金庸1924年生,原名查良镛,是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HK的《明报》创办人。金庸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及《越女剑》等15部武侠小说。 2013年6月89岁的金庸被曝在北大读博士。人物语录“当他(金庸)成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和隋唐史、中西交通史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时,他的学术资格和学术水平却遭到一些学院派教授的质疑。他试图用不断读博、学到老来填补人生中的遗憾。同时来证明他有资格做浙大的博导。 ” ——《金庸传》作者傅国涌网友:自称盖章金庸博士文凭“金庸先生的博士毕业证书是我盖的章!”近日在人人网上,一位自称北大学生的网友发帖引起关注。帖子上传的金庸“北大博士毕业证”,显示内容为“查良镛,1924年生,于2009年9月至2013年7月在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学习,修完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通过毕业论文答辩。 ”证书落款处有北大校长王恩哥的签名,时间是2013年7月。“给金庸先生盖章,手断也值了!”该网友写道。帖子一发布,吸引大量网友“围观”。但随着关注度的提高,记者6日登录人人网,发现该帖已被发帖人删除。回应:未执行学习计划无法毕业“网上说金庸是北大博士研究生是真,但说他拿到了博士研究生文凭则是假”,6日,北大有关负责人回应称,金庸于2009年9月,通过必要考核成为北大国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主修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等系列内容。据介绍,博士研究生学制四年,金庸应于今年毕业,但他无法如期拿到北大博士文凭。原因是金庸申请北大博士时,学校对其面临的学业情况做了认真研究,并制定系列学习计划。但金庸申请入学后,因本人年事已高,身体趋弱,未能按照学习计划执行,无法按期毕业。6日下午,北大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发布说明,称网上所传金庸毕业证是学校部门照博士生入学年月,依惯例预先准备,不可视为正式文书。说明同时表示,金庸以85岁高龄开始攻读北大博士学位,体现了他对学术的热情,对年轻人也是激励。追访北大博士“个性化培养”据了解,报考北大国学研究院,需要通过北大统一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学制四年,修满学分并且论文答辩获得通过后才可授予相应博士学位。“北大是否对金大侠特事特办”,“89岁金庸是如何学习并取得文凭的? ”不少网友质疑北大颁发文凭的合理性。就这些疑问,记者6日采访了北大校方相关负责人。记者:网上缘何会出现金庸北大博士文凭?负责人:学校管理部门一般在学生毕业前先将文凭准备好,但“做准备”不代表向学生“颁发”,文凭往往在7月学生毕业时颁发。金庸的文凭可能是学校有关部门在做文凭颁发前的准备工作。记者:这意味着金庸今年能拿到文凭?负责人:学校颁发文凭严格遵照各个环节要求,比如学生学分和论文答辩通过情况,金庸因未能执行学习计划,今年肯定拿不到文凭。记者:金庸不用整天在学校全日制上课?负责人:学校注重对博士研究生等群体个性化培养,培养方式多种多样。记者:金庸是否推迟毕业?负责人:这要根据他个人的身体情况和学习意愿。链接金庸被指常“翘课”北大中文系原系主任陈平原教授证实,金庸先生近几年确实在北大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是中央文史馆馆长、北大国学研究院院长、北大中文系教授袁行霈。“他(金庸)应该不用到学校上课。 ”陈平原称,“至于他是否今年通过了论文答辩、今年毕业,我就不了解了。 ”据此前媒体报道,与金庸的同年级北大中文系博士生称,在入学第一天起,金庸就开始“翘课”。班主任点名,点到查良镛(金庸),没有人答应。在校园里从未见过金庸。北大求学金庸“很高兴”金庸在多个知名学府获得名誉教授、教授、名誉博士名衔和博士学位。 2005年被剑桥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名衔,后以81岁高龄在剑桥攻读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2010年取得哲学博士学位。2007年,金庸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硕士学位后,在参加北大国学研究院成立15周年座谈会上,表示自己对国学的研究不够,希望能到北大国学研究院向一些老师请教,对北大同意他到北大国学研究院求学,金庸感到“很高兴”。原本想当北大本科生据了解,金庸很早以前就是北大的名誉教授了。 2008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许智宏就曾透露,金庸准备在读完剑桥博士后,再接着念北大国学研究院的博士。金庸原来是想到北大当本科生,在许智宏的劝说下才改读博士。实际上,剑桥与北大都对金庸破了例,几乎可以肯定,金庸基本没有在学校里做研究。当年剑桥为金庸颁发博士学位证书,甚至是由剑桥圣约翰院长和论文导师亲赴香港为其主持颁授仪式。这对剑桥大学来讲,更是破天荒的事。本报综合延伸阅读解读金庸的读博情结经过十年修订,历史学者傅国涌刚刚推出了《金庸传》(修订版),当年他写这本书是因为编辑觉得他住在杭州,离海宁也近,搜集资料容易,十年过去了,他以一个历史研究者的角度来看金庸,有着自己独立的判断,这判断不是人云亦云,有些地方甚至与金庸自己所期许、所描述的也并不相同。评价:金庸最羡慕的人生范式是范蠡式的记者:你见过金庸,却没有采访过他?你怎么通过自己的研究客观评价金庸这个人呢?傅国涌: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通过收集各种不同来源的材料,并不像记者一定需要去采访他。金庸最羡慕的人生范式是范蠡式的,一方面辅佐帝王、建功立业,一方面拥美女有财富归隐江湖。金庸没有成就范蠡那样的功业,虽然拥有范蠡那样的财富和人生。他从内心深处是有苦闷的、不满足的,他一直有个建功立业的梦,这个梦没有实现,所以他把所有的抱负、所有的能量、所有才情都转化为《明报》的政论和武侠小说的写作。他笔下的江山与江湖也因此与众不同,有着更深的内涵。当然我写这本书,更重要的是呈现一个后“五四”时代出生,经历了20世纪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江南青年,在时代的浪潮中偶然到了香港,在那里写作、创业,他与时代之间互动,他对时代的挑战做出了回应。其实,我写的不仅是金庸这个人,更是这个跌宕不定、大起大落的时代。民国教育特别是中小学给予金庸的影响,他年轻时代投身《大公报》,文人论政、文人办报赋予他的精神气质,以及他在香港一隅延续文人论证,成就的报人事业,都是可以歌、可以笑的。金庸很喜欢汤因比的学说,汤因比提出文明的挑战和应战,他的人生也是如此。释疑:金庸试图用不断读博来填补人生中的遗憾记者:耄耋之年,金庸先后在剑桥和北大攻读博士,是什么促使他这么爱读书?傅国涌:我才看到他在北大读博的消息。按照世俗标准,金庸是一个大大成功的人,但他心中一直有一些遗憾,其中一个重大遗憾就是大学没有毕业。1943年他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学校外文系,读了一年就“被”退学,后来在东吴大学法学院,一年不到,也没有拿到文凭。他始终没有受过完整的高等教育,后来很多名牌大学锦上添花,请他做名誉教授,给他授予名誉博士,但他内心深处并不满足。当他终于有一天成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和隋唐史、中西交通史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他的学术资格和学术水平却遭到一些学院派教授的质疑。我认为,作为政论作家和武侠小说家,金庸做中文系的博导应该不会有什么争议,如果做新闻系的博导那就更没有问题了,我相信没有人会质疑,但他却执意要成为历史学的博导,这是他晚年的一个心结,他觉得自己这方面有过人之处。他曾写过一本《袁崇焕评传》,但在隋唐史和中西交通史领域并没有发表过有关著作和论文。这个风波大大挫伤了他的自尊,也许触及他内心深处某些隐痛,所以他一定要去剑桥读博士,他的英文博士论文通过了,但还不见发表,我还没有看到过。由此我们还可以理解,为什么他在剑桥拿了一个博士学位还不够,还要到北大拿一个国学方面的博士学位。他试图用不断读博、学到老来填补人生中的遗憾。同时来证明他有资格做浙大的博导,我对他深表同情。据《华商报》报道

218 评论

迪拉索高品

季羡林的学术成就 综合北京大学东方学系张光麟教授和令恪先生所述,季羡林的学术成就大略包括在以下10个方面:(1)印度古代语言研究--博士论文《〈大事〉渴陀中限定动词的变化》、《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使用不定过去式作为确定佛典的年代与来源的标准》等论文,在当时该研究领域内有开拓性贡献;(2)佛教史研究--他是国内外为数很少的真正能运用原始佛典进行研究的佛教学学者,把研究印度中世语言的变化规律和研究佛教历史结合起来,寻出主要佛教经典的产生、演变、流传过程,借以确定佛教重要派别的产生、流传过程;(3)吐火罗语研究--早期代表作《〈福力太子因缘经〉吐火罗语诸本诸平行译本》,为吐火罗语的语意研究开创了一个成功的方法,1948年起即对新疆博物馆藏吐火罗剧本《弥勒会见记》进行译释,1980年又就7O年代新疆吐鲁番地区新发现的吐火罗语A《弥勒会见记》发表研究论文多篇,打破了"吐火罗文发现在中国,而研究在国外"的欺人之谈;(4)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中国纸和造纸法输入印度的时间和地点问题》、《中国蚕丝输入印度问题的初步研究》等文,以及《西游记》有些成分来源于印度的论证,说明中印文化"互相学习,各有创新,交光互影,相互渗透";(5)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80年代主编《大唐西域记校注》、《大唐西域记今译》,并撰10万字的《校注前言》,是国内数十年来西域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而1996年完成的《糖史》更展示了古代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东南亚,以及欧、美、非三洲和这些地区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6)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及印度文学研究--《罗摩衍那》是即度两大古代史诗之一,2万余颂,译成汉语有9万余行,季羡林经过1O年坚韧不拔的努力终于译毕,是我国翻译史上的空前盛事;(7)比较文学研究--80年代初,首先倡导恢复比较文学研究,号召建立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为我国比较文学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8)东方文化研究一一从8O年代后期开始,极力倡导东方文化研究,主编大型文化丛书《东方文化集成》,约50O余种、8OO余册,预计15年完成;(9)保存和抢救祖国古代典籍--9O年代,担任《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两部巨型丛书的总编纂;(10)散文创作--从17岁写散文起,几十年笔耕不辍,已有80余万字之多,钟敬文在庆贺季羡林88岁米寿时说:"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季先生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 80年代后期以来,季羡林对文化、中国文化、东西方文化体系、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21世纪的人类文化等重要问题,在文章和演讲中提出了许多个人见解和论断,在国内外引起普遍关注。 附注:季羡林: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奖项简介 “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由中国翻译协会2006年五届五次常务会长会议决定设立。这是中国翻译协会首次颁布的奖项,该荣誉奖并非常设奖项,授予健在的、在翻译与文化传播工作中成就卓著、影响广泛、德高望重的翻译家。2006年9月26日,95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成为首位“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山东省清平县(今临清市)人。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主攻英国文学,兼读德国和法国文学,同时选修陈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课余专心于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及散文创作。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交换研究生,入德国哥廷根大学潜心学习印度学。1941年荣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建国后,季羡林先后当选北京市第一届人大代表,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同年起,任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等职,享有崇高的社会声誉。还历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外国语言文学评议组负责人,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名誉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亚非学会会长,澳门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系中国翻译协会创始人之一,2004年11月在中国译协第五届全国理事会议上被推选为中国译协名誉会长。 几十年来,季羡林辛勤从事英文、德文、梵文等文学作品的研究与翻译,发表、出版的译作将近四百万字。主要著作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印度简史》、《罗摩衍那初探》、《印度古代语言论集》、《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简明东方文学史》、《糖史》、《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等。主要译著:译自德文的有马克思著《论印度》、《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译自梵文的有著名印度古代大史诗《罗摩衍那》(七卷)、印度名剧《沙恭达罗》和《优哩婆湿》、印度古代民间故事集《五卷书》等;译自英文的如梅特丽耶•黛维的《家庭中的泰戈尔》。此外,季羡林还主编过《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书。 获得的主要奖项有: 1986年论文集《印度古代语言论集》获北京大学首届科学研究成果奖。 1987年论文集《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和政策研究优秀成果荣誉奖。 1989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授予“从事语言文字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 1990年论文集《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获全国首届比较文学图书评奖活动“著作荣誉奖”。 1992年主编的《大唐西域记校注》获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奖。 1992年,印度瓦拉纳西梵文大学授予最高荣誉奖“褒扬状”。 1997年主编的《东方语言学史》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 1997年主编《印度古代文学史》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999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专著二等奖。 1998年德黑兰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1999年《季羡林文集》(24卷)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2000年专著《文化交流的轨迹——中华蔗糖史》获长江读书奖“专家著作奖”。 2000年获得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金质证书。 2006年9月26日,在中国译协庆祝国际翻译日•资深翻译家表彰大会上,季羡林被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参考资料:

339 评论

老猫啊老猫

大事记 2005年2005年3月7日音乐学系邀请德国语言学家为我系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开设德语口语课程。上课时间:每星期一下午16:00至17:30。2005年3月7日音乐学系邀请美国AGNES SCOTT COLLEGE大学助理教授JOHN WINZENBURG博士为我系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开设的音乐英语口语课程本学期将继续进行。上课时间:每星期一下午2点至四点。2005年3月30日星期三下午2:30德国科隆音乐学院教授,科隆交响乐团竖琴首席刘航安到我校讲学。讲学的题目为音乐现象学。音乐学系特邀美国OHIO州大学音乐学教授ARVED ASHBY前来我院讲学。1,题目:American Minimalist Operas时间:2005年5月11日(星期三)下午4:00—5:30。地点:北楼104教室2,题目:Frank Zappa's Ideas of Musical Work and Text时间:2005年5月13日(星期五)下午4:00—5:30。地点:图书馆楼414教室2005年5月26日下午4点—5:30,特邀越南国家音乐学研究所实验乐团来我院北楼207教室举行。2005年5月18日至22日研究生教学工作会圆满结束。特邀香港浸会大学音乐艺术系教授林青华博士来我院讲学1,题目:明末至清乾隆年间的西方音乐的传入时间:2005年5月25日下午两点地点:教学楼610教室2,题目:19—20世纪初的西方音乐传入时间:2005年5月26日下午四点地点:教学楼402教室3,题目:欧洲音乐与艺术的中庸概念时间:2005年5月27日下午两点地点:教学楼410教室2005年6月6日(星期一)下午4点—5:30。为纪念《唐吉诃德》一书出版四百周年,特邀我系王雪教授举办相关讲座。题目:五线谱上的唐吉诃德2005年6月10日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音乐学系本科生进行一年一度的论文宣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特邀英国普林斯顿(PRINCETON)大学教授GIORGIO BIANCOROSSO来我院讲学:1、时间:2005年6月15日星期三下午16:00—17:30;题目:鸡尾酒效应“威尔第的《茶花女》(The Cocktail-Party Effect:Staging Verdi’s “La Traviata”)。2、时间:2005年6月17日星期五下午16:00—17:30题目:充耳可闻:电影音乐与阈下知觉之迷(Film Music and the Myth of Subliminal Perception)。2005年8月,音乐学系系主任张伯瑜接受富布莱特奖金,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Wesleyan University,为期一年。2005年9月20日第十三届论文比赛评比。2005年10月,学院任命姚亚平教授在张伯瑜出国期间主持音乐学系主任工作。2005年10月16日至10月22日中非国际会议圆满结束。2005年11月3日星期四下午2点,音乐学系李淑琴老师博士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器乐创作文论之研究》。2005年11月16日星期三 上午10:00—12:00音乐学系外聘教授刘经树在教学楼415教室讲学。题目为前理解、游戏、音乐的理解——埃格布莱希特的音乐分析解释学。讲学内容:埃格布莱希特(Hans Heinrich Eggebrecht, 1919年—1999年)是著名德国解释学派音乐学家。他认为,音乐分析是达到音乐理解的必经之路:分析音乐里所证明的音乐意义,推断、诠释音乐所显示的内容。他从解释学的“游戏”概念出发,把音乐理解视为感官地参与游戏规则的过程,分析者是“一同游戏者”,从中学会理解游戏。本讲座将从理论和实例上,概述埃格布莱希特的音乐分析解释学的基本思想。2005年11月22日音乐学系姚亚平教授在演奏厅举办中央音乐学院院庆系列学术讲座《进化:从边缘到中心的历史运动》2005年12月4日星期日19:30特邀韩国和中国朝鲜族民间艺人来我院,在琴房楼演奏厅演出,演出的内容主要有长鼓、洞箫、伽耶琴的器乐演奏和说唱音乐盘索里的演唱。2005年12月15日下午2:30中国传统音乐专业二年级以上硕士生、博士生举行论文汇报。2006年2006年1月10日上午10:00音乐学系中国音乐史教研室,中国音乐史专业硕士博士生论文汇报,在第二会议室举行。汇报顺序如下:硕士二年级周丽娜(古代)、祁斌斌(近现代)、游红杉(近现代)、唐晓飞(近现代) 、张伟(在职)硕士三年级赵春婷(古代)、张红梅(古代)、吕雅莉(古代)、王鼎(近现代)、张慧(近现代)、郭懿(近现代) 郭云翔(近现代)博士生三年级魏艳2006-3-8音乐学系聘任外籍教授菲利帕上学期授课效果反应良好。本学期继续开课,课程为:1、1600年以后的西方音乐学。2、艺术管理基础。3、音乐英语。2006-3-8音乐学系聘任外籍教授刘经树上学期授课效果反应良好。本学期继续开课,课程为:1、西方音乐史。2、瓦格纳的音乐戏剧。3、德语音乐原著阅读。2006年3月17日(星期五)下午3:30,特邀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艺术馆研究院,民族音乐家(花儿专业)王沛老师(专著有《河洲花儿研究》、《河洲说唱研究》)来我院讲学。题目为:中国花儿——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珍贵遗产,内容为:花儿历史、特征、花儿会、花儿歌手、花儿研究、中外名人评价、花儿现状2006年3月31日下午2:30在第二会议室,在我系西方音乐史教研室主任余志刚老师的主持下,西方音乐史专业博士生刘小龙、安宁进行了充分的开题报告,西方音乐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及相关学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2006年3月17日,音乐学系特邀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艺术馆研究员,民族音乐家(花儿专业)王沛老师(专著有《河洲花儿研究》、《河洲说唱研究》)来我院讲学。题目为:中国花儿——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珍贵遗产2006年4月6日,音乐学系特邀(美) 张明坚 (Peter Chang)目前在芝加哥的伊利诺伊东北大学的音乐系任副教授和弦乐指挥,来我院进行讲座题 目 :“世界音乐”课程在美国的发展与动态,以及我的教学经验2006年4月21号(星期四)上午,武汉音乐学院的四位调研人员来我院,其中孙晓辉(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主任),杨峻峰(演艺学院办公室主任)等,与我系领导就“艺术管理专业”和“音乐剧专业”方面进行了交流。2006年4月24——5月5号,音乐学系袁静芳老师、姚亚平老师、周青青老师代表音乐学系赴美国卫斯理大学进行为期7天左右的学术交流活动。2006年5月,由文化部教育科技司、中国音乐史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音乐研究》编辑部主办的第四届全国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中,音乐学系01级本科生邝晴的论文《我国第一部扬琴教材〈琴学新编〉的历史价值》获(本科组):一等奖,指导教师:褚历音乐学系02级本科生贾抒冰的论文《清华国学研究院的音乐事迹》获(本科组):二等奖 ,指导教师:李淑琴音乐学系01级本科生宋歌的论文《中国第一部钢琴曲集——简评唐学咏的〈学咏钢琴散曲集〉》获(本科组)二等奖,指导教师:梁茂春2006年5月10日音乐学系特邀沃尔特·弗利施(Walter Frisch)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音乐系的著名教授来我院讲学题目: 勋伯格与德国现代主义2006年5月15日,音乐学系特邀斯里兰卡派拉德尼亚大学艺术系李纳·塞乃何维拉教学来我院讲学题目:五声音阶:布帕里 拉格 Bhopli(英雄气概)2006年5月29号,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萧梅教授的带领下,该学院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一行五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术交流。当天上午我系姚亚平副主任在院办招待室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要求都给与了满足,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学生们非常的满意。2006年6月14日,音乐学系特邀查尔斯·卡布维尔教授(美国伊利诺斯大学音乐学系主任),来我院进行讲座内容:1、印度的保乌尔音乐2、印度尼西亚的伊斯兰流行音乐学系2006年6月30日上午9点,音乐学系美学教研室、中国音乐美学学会、肖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共同举办:纪年何乾三、蔡仲德学术研讨会2006年9月21日,音乐学系特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音乐学系名誉主席、该校艺术与人文学术研究院副院长、上届全美民族音乐学会主席TIMOTHY RICE来我院讲学,题目:为什么要重新建立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模式2006年9月23中央音乐学院“第十四届学生论文评比”结果揭晓,此次论文比赛一共收到论文20篇,其中研究生论文8篇,本科生论文12篇,共有14人获二、三等奖及鼓励奖,研究生、本科生一等奖都空缺,二等奖本科生、研究生各2名,共4篇论文获奖,三等奖本科生、研究生各3名,共6篇论文获奖,鼓励奖本科生4名,共4篇论文获奖。2006年10月23日,音乐学系特邀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李明来我院进行讲学,协讲人为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姜家锵,题目:中国的吟诵音乐2006年11月13日,音乐学系特邀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杨燕迪先生来我院讲学,题目:论达尔豪斯音乐美学的历史纬度2006年11月26日,音乐学系举办了建系50周年的庆典活动,中外2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2006年11月29日,音乐学系特邀美国钢琴家William Westney教授来我院讲学,题目:完美的“错” 音——钢琴学习和演奏家的新理念2006年12月4日,音乐学系特邀山西吕梁市青年晋剧院来我院进行晋剧音乐讲座,题目:晋剧名角示范讲座2006年12月7日,音乐学系特邀河北固安县屈家营来我院进行“音乐会”讲座2007年1月8日,中国音乐史博士生李淑琴老师进行了论文答辩,指导教师为梁茂春题目:《中国新时期与器乐创作相关的争鸣问题研究》 2007年12月28日(周五) 上午9:00西方音乐理论教研室在教学楼401举行硕士二、三年级学位论文中期汇报,要求每人15分钟。2007年12月28日世界民族音乐专业研究生进行了汇报,研二、研三年级的同学参加了此次汇报。2007年12月14日下午4点410教室,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方向和少数民族音乐理论方向的硕士生进行了汇报,顺序如下:2005级:陈瑜、程媛、荣英涛、梁伟丽、李丽梅、滕祯2006级:叶晓芳、邝晴、刘迪、杜梦苏、王先艳、张璐、王新磊2007年11月21日(周三)下午1:00―5:00音乐学系音乐美学专业研究生在7层音乐学系民族音乐工作室进行开题报告他们是:王维:晚明士人的音乐美学思想李彦频:【结构-摘引-解构】-音乐摘引与独立音乐范式曹红艳(公共艺术教育):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审美特征—试论中国传统器乐钢琴改编曲的风格呈现费薇(音乐心理学):音高期待引力区与音乐中因高分布规律2007年11月16日,星期五,下午4:00 音乐学系邀请Joyce Lindorff(古钢琴演奏家,美国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来我院讲学地点:教学楼414题目:德理格(Teodorico Pedrini)——18世纪中国宫廷的意大利传教士和音乐家特邀:Peter Allsop(英国著名巴罗克音乐专家,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访问教授)贾抒冰(研究助手)2007年11月6日—11月9日音乐学系举办了世界音乐周――暨第二届中-非音乐对话期间举办了五场研讨会,四场讲座,四个工作坊,四场音乐会.2007年10月18日下午四点,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在演奏厅举办了“第十五届中央音乐学院学生论文评奖暨首届音乐学系学生王森国际交流基金颁奖典礼”。院长王次炤、副院长周海宏出席了本次活动,音乐学系副主任姚亚平担任主持。本科组一等奖张景晖 仙阁初闻乐歌声--登州文会馆对近代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二等奖张玉雯 跨文化音乐创作的多重认同——哈里姆?埃尔-达巴的古筝作品《尼罗河上的卡拉布沙神庙》研究陈楠楠 再看普罗科菲耶夫三等奖崔萌 国乐改进社《音乐杂志》研究万晶晶 周淑安艺术歌曲集分析崔燕琳 “持续音文化”的一角——欧洲民间乐器“赫迪格迪”研究鼓励奖王大庆 论台湾校园歌曲发展及艺术特征陈心杰 “似花还似非花”——记德裔作曲家华丽丝和她的中国情结周辰 从《闲居吟》到《姑苏春晓》——四首苏南风格专业创作的二胡曲的比较与思考黄予戈 “有限与无限”的二律背反——对斯克里亚兵《第五钢琴奏鸣曲》的音乐学分析研究生组一等奖申莹莹 西周早期甬钟双音与周族“四声”问题探讨二等奖王先艳 试论鼓吹乐在当今社会中的传承状况宋歌 新发现有关吴伯超的资料研究三等奖段蕾 王西麟小提琴协奏曲浅析王新华 歌剧《领事》的深层寓意诠释袁昱 燕京大学音乐系初步研究2007年美国耶鲁大学音乐系教授普兰廷卡将于10月7日至19日访问我院,其间将举办四次学术讲座。普兰廷卡教授是18-19世纪欧洲音乐的著名专家,他的专著《浪漫主义音乐》是一本19世纪音乐的优秀教科书,他对克莱门蒂、贝多芬和舒曼等作曲家也有大量著述。他曾在耶鲁大学音乐系担任了10年系主任,2005年退休后,又担任了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的特别会员。2007年1月8日,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博士生李延红进行了论文答辩,指导教师为田联韬题目:《“北洞”婚恋礼俗音乐文化考察研究》2007年1月10日,由音乐学系主办的徐小平音乐学基金会捐款仪式在我院阶梯教室举行,中央音乐学院院领导、音乐学系师生一百人参加了此次活动。中国教育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人民音乐、音乐周报、新浪网、音乐网、中央音乐学院网络中心、中央音乐学院宣传部相关媒体给与及时报道。2007年3月30日,我系西方音乐教研室博士生刘颖、王新华、潘澜、白君汉分别进行了博士生开题报告。2007年4月16日----4月19日我系西方音乐教研室特邀英国著名音乐学家Peter Allsop教授来我院讲学。2007年4月21日-----24日西方音乐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了在西安举行的西方音乐学会第二届年会,并且都宣读了论文。2007年5月14日,我系西方音乐教研室王婷婷进行了博士生论文答辩。2007年5月14日至6月1日,我系举办了为期3周的民族音乐讲习班活动,在这次讲习班中,特邀国际著名民族音乐学者,美国伊里诺伊大学民族音乐学和人类学教授布如诺·内特尔、及马克·斯洛宾、郑苏、苏玛萨姆和姆文丹卡来院讲学。学员们现场演奏了非洲鼓、加美兰。讲习班期间,还邀请了国内学者就西方民族音乐的理论与方法、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专题等进行了讲座,他们是:俞人豪、陈自明、张伯瑜、李昕。28日、29日还邀请了美国著名作曲家Alvin Lucier和环境音响家Ronald Kuivila举办现代音乐观念的讲座。6月1日,结合现代音乐节又邀请了云南个旧市大屯镇洞经会“化善坛”专场音乐会。2007年5月25日上午9点,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在本院阶梯教室举行了“王森国际交流基金”捐赠仪式。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郭淑兰、副院长周海宏、音乐学系主任张伯瑜,王森当年的老师尹鸿书、袁静芳、梁茂春、周青青等教授,王森的同窗附中校长邢维凯、院办副主任刘红柱,以及捐赠者本人王森。捐赠仪式由音乐学系副主任姚亚平主持。根据王森先生的意愿,基金总额为500万,用于资助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学生走出国门参加国际会议、进行短期参观、访问和学习,达到开阔学生学术视野的目的。2007年6乐25日下午4点――6点,特邀我院校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新东方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职业策划和人生发展咨询专家徐小平先生前来我院讲学。题目:音乐、职业与人生截至6月21日音乐学系完成了研究生的论文答辩工作,在这次论文答辩中,共有30名研究生、博士生、艺术硕士生顺利通过。音乐学系共有25名本科生上交毕业论文,6月22日全天在阶梯教室有24名本科生进行了论文宣读,全部通过。全系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其中评为:张伯瑜、姚亚平、和云峰、李昕、周青青、余志刚、宋瑾、李起敏、李淑琴、郑祖襄。2007年8月音乐学系音乐美学教研室留校博士生三名,他们是:柯扬、李晓冬、何宽钊。9月份开始承担全院共同课的音乐美学课程。2007-----2008学年度,西方音乐教研室聘请了两位外教来我院讲学,他们是David Noon(上学期) 和Peter Allsop(一学年)所开课程为:Peter Allsop:上学期所开课程为巴洛克合奏奏鸣曲、重奏表演、蒙特威尔第时代的音乐、历史演奏实践下学期所开课成为:音乐英语、“迪多”的语境、亨利·普塞尔《迪多和伊尼》歌剧排练。David Noon:中世纪文艺复兴音乐、音乐学研讨2007年9月14日晚7:00特请印度学者来我院演出2007年9月27日下午4:00――6:00音乐学系特邀美国著名音乐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UCLA)教授安东尼·西格来我院讲学。题目:民族音乐志写作在音乐研究中的价值。地点:414教室2007年10月9日晚6:00-8:00音乐学系特邀墨西哥国立大学-Autonomou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Mexico来我院讲学,题目:在古巴的中国唢呐内容:随中国移民,唢呐被带到了古巴,并在古巴得到发展。至今这件乐器和其音乐师什么样的?请来听本次讲座,看一件乐器在不同的文化中的独特发展。地点:教学楼613 2008年5月至6月6日,音乐学系34名研究生先后进行了毕业论文答辩具体如下:中国音乐史教研室:硕士生(4名)申莹莹 (古代史) 郑祖襄教授 三门峡虢国墓出土乐器研究林莎 (古代史) 郑祖襄教授 十六国时期外来乐器图像考王洪涛 (近现代音乐史) 蒲方副教授 20世纪80年代“华夏之声”系列音乐会的历史思考王鼎 (近现代音乐史) 梁茂春教授 《新音乐》月刊研究博士生(2名)程兴旺 (近现代音乐史) 汪毓和研究员 中国动画电影音乐艺术特征发展研究(1989年以前大陆部分)石一冰 (近现代音乐史) 梁茂春教授 中国当代大型合唱创作研究中国传统理论教研室:硕士生(7名)梁伟丽 周青青教授 定州秧歌的传承与变迁徐磊 周青青教授 从闯关东的乞讨方式到国家级文化遗产——论胶州秧歌社会维护的乡土特征程媛 钱茸教授 表演艺术家体系案例研究:豫剧旦角三大表演流派唱腔音乐及表演风格的比较滕祯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杨民康教授 刀郎木卡姆音乐的变异型态及其深层结构研究——以阿瓦提县三部编创木卡姆为例李丽梅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和云峰研究员 民俗旅游与文化变迁——对2000年以来街津口乡赫哲族音乐文化的实地调查与个案研究陈瑜 袁静芳教授 福建南音“滚门”模式特征研究荣英涛 张伯瑜教授 庙会仪式音声与性别身份认同——河北井陉县东头村农历七月十九观音老母庙会个案研究博士生(3名)刘嵘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田联韬研究员 土家族梯玛巫祀仪式音乐研究王华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田联韬研究员 西藏昌都热巴艺术研究何岭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田联韬研究员 民间音乐新兴唱片研究——以贵州部分地区民间音乐传播现象为考察案例西方音乐史教研室:硕士生(5名)张晓敏 姚亚平教授 《调性游戏》的新古典主义特征高悦尔 姚亚平教授 论威尔弟《安魂曲》的音乐创作特征王雅迪 姚亚平教授 阉人歌手跨性别现象研究李冰 姚亚平教授 勃艮第宫廷音乐生活探微刘颖 余志刚教授 女性主义视角下克拉拉·舒曼的艺术成就博士生(2名)王新华 姚亚平教授 从调式到调性——16、17世纪西方音乐音高组织体系之演变白君汉 余志刚教授 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音乐戏剧建构研究世界民族民间音乐教研室:硕士生(1名)靖灿 陈自明教授 比什米拉·汗及其唢呐音乐研究博士生(1名)张玉榛 陈自明教授 拉维·香卡艺术实践中的印西音乐文化交融音乐美学教研室:硕士生(3名)刘莉 宋瑾教授 “体系即历史”——达尔豪斯音乐美学治学观蠡测李彦频 邢维凯教授 引旧喻新——论摘引手法在西方音乐中的应用及其意义费薇 (音乐心理学) 周海宏教授 音乐旋律期待:历史回顾与在中国被试群体中的初步实验研究博士生(1名)雷美琴 博士 音乐美学 张前教授 中国当代流行歌曲的审美品评2008年5月14日下午4:00—6:00在教学楼414教室,音乐学系特邀香港浸会大学研究部主任林青华教授来我院讲学题目:从上海,通过香港和台湾到达世界:越剧《梁祝》的持久影响力From Shanghai to the Globe through Hong Kong and Taiwan: Lasting Influence of the Yue Opera “The Butterfly Lovers”2008年4月11日(周五)下午2:00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教研室在401教室举行黄妙秋、吴叶博士生论文开题报告。全体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教研室的老师们和田联韬、和云峰老师及部分学生参加李此次汇报。2008年月31日(周一)上午8:30西方音乐史教研室在401教室举行了硕士生施慧、曾祥吉毕业论文中期汇报。全体西方音乐史教研室的老师和部分学生参加了此次汇报。2008年3月27日(周四)10:00-11:30英国皇家音乐学院(The Royal College of Music, London)的院长、著名单簧管演奏家科林·罗森先生(Colin Lawson)来我院并在第一会议室举办大师班讲座。题目:莫扎特和贝多芬时代的单簧管2008年3月第二学期,音乐学系聘请了美国阿兹塞太平洋大学教授研究民族音乐的Kimasi·Browne(基马西·布朗)来我院讲学,时间为一学期。所开课程为:美国黑人灵歌合唱、美国黑人流行音乐文化、流行音乐钢琴伴奏、同时也为音教系开设了课程。2008年1月11日(星期五)下午4时,地点:教学楼414主讲人:瓦尔特·弗莱什(Walter Frisch,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席教授)嘲讽的德意志——勋伯格及其《小夜曲》op. 24“嘲讽”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文本批评概念。自F. 史莱格尔、海涅等人提出以来,深远地影响了德国思想界,先后体现在托马斯·曼、马勒、里夏德·斯特劳斯、勋伯格等人的创作中。勋伯格的表现主义、十二音作曲作品早已为人熟知,但很少有人研究过他的这首《小夜曲》。这部作品不光停留在勋伯格自嘲为“小现代斯基”所体现的新古典主义倾向上,而且体现出作曲家以嘲讽姿态回顾过去(维也纳小夜曲传统)、着眼于当今(新古典主义)、展望未来的文化取向。本次讲座题目是弗莱什教授主要著作之一《德国浪漫主义》(German Modernism)的延伸和继续,有助于我们了解勋伯格艺术思想的全貌。2008年1月10日(周四)下午2:00音乐美学教研室举行研究生开题报告,地点:414教室,具体安排如下:赵坚娣(硕士) 邓四春(博士) 汪涛 (博士)2008年1月7日下午两点音乐学系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博士生何岭将要进行论文答辩,指导教师田联韬教授。2008年1月7日(周一)下午2:30进行中国音乐史方向二、三年级硕士生汇报。汇报硕士论文选题、进展及与专业相关的其它学习问题。准备好电子文本,每人10分钟。顺序如下:1.黄佳2.王希丹3.申莹莹4.林莎5.段蕾6.袁昱7.宋歌8.王玉9.王洪涛10.周国荣

201 评论

相关问答

  • 英国大学论文答辩

    时间在5到6月份。毕业论文答辩具体时间要看学校的规定。大部分段毕业答辩时间选择在5月底到6月初,具体时间要看相关学校出的规定。毕业答辩的流程:1、自我介绍。2、

    家装e站邯郸站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论文答辩外国

    国外论文答辩可以增长见识,同时还可以考虑直接申请硕士研究生

    张伟妮妮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泰国论文答辩

    作为泰语专业的论文,这个不太合适。首先立意,使说明泰语的文化传播渠道,及其内容。层次太浅。基本是一个资料汇集整理。体现不出泰语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的工具所应有特点和

    超超超级棒的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出国论文答辩

    PHD是哲学博士,也就是一般叫的博士。Ph.D,指哲学博士学位,现泛指学术研究型博士学位,源自拉丁语PhilosophiaeDoctor。所谓哲学博士,是指拥有

    兜兜兜尔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国学论文答辩

    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                             ——《维摩经. 佛道品》(博士头

    sisley0522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