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44

大猪头.
首页 > 学术论文 > 绘本阅读提问法学位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许小丹丹丹

已采纳

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的策略论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新课程理念也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可见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探究欲望强,图文并茂的绘本是他们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如何让绘本发挥真正的阅读价值,在享受快乐阅读的同时增长知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敏锐观察,清晰地阅读绘本

1.从整本书着眼,细致欣赏绘本

绘本是一张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因为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都是绘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些地方作者都为读者献上了很多精美的图画。阅读封面,猜测故事内容,可以激发阅读兴趣;不起眼的环衬可能与故事息息相关,更可能提升故事主题;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有时还会讲故事;而封底,则会是故事结尾的延续。这样精彩的绘本,让我们稍稍翻阅就爱不释手,又怎能忍住不静下心来好好欣赏呢?

2.从细微处探究,深入解读文本

绘本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用图和文同时“说话”,图画中隐藏着许多重要信息。只有指导学生细致阅读图画,从细微处探究,才能发现很多常常被读者忽视的小细节。读懂了这些细节,才会对文本的理解有进一步的理解。

《爷爷一定有办法》的图画细腻地描绘了一个充满浓浓人情味的小镇和一个温馨的家庭,不管是人们的表情还是环境物品,都非常生动传神。画面下方的老鼠一家更给读者带来额外的阅读乐趣。然而,学生们阅读时对图的细节并没有关注,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师:(看图)约瑟的纽扣找不到了,十分伤心。猜一猜,大家是怎么安慰他的?

生:爷爷说:“约瑟,纽扣丢了,我也没有办法了。”

生:妈妈说:“爷爷说的对,不可能无中生有呀!”

生:小妹妹说:“我把娃娃送给你吧!”

师:不对呀,这个小妹妹是谁呢?

生:可能是邻居家的小妹妹!

生:不对,是约瑟的亲妹妹!我在前面好像看见妈妈抱着一个小宝宝。

师:到底是谁呢?让我们回看前面的画面……

生:我看到妈妈大肚子了!

生:我看到爸爸为小妹妹做的鞋子了!

生:我发现了这里奶奶在给小妹妹洗澡!

约瑟什么时候多了个小妹妹呢?如果老师不提醒,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发现。由于教师的点拨,绘本阅读变得更清晰有趣了。因此在阅读绘本时,除了阅读故事本身外,还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细节,看看图画中的环境、次要人物,或者通过人物表情的变化猜测心理活动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

二、鼓励大胆想象,深入地阅读绘本

审美与想象是绘本最应具有的特质。绘本中所讲的故事往往想象飞扬,许多用文字难以表达的场景和情节可以用画面轻松直观地表达出来,还能让学生发挥无穷的想象。所以,在绘本阅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观赏图画中的形象、色彩、细节等,感受画面所流露的情感、所表达的意蕴,遐想文字以外、图画以外的世界。

1.预测故事

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学生对故事进行猜测,则会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如《逃家小兔》的封面,是一对在草丛中互相对视的母子兔。当请一年级学生猜测这本书可能会讲些什么时,小朋友的想象真是五花八门:“兔妈妈在和兔宝宝说悄悄话!”“它们可能在说这里的草可真好吃!”“兔妈妈肯定在告诉兔宝宝当心大灰狼!森林里的大灰狼可厉害了!”学生们根据画面的预测大大出乎了的意料,一幅图片竟然会有这么多的想象空间。虽然学生们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其以往文学作品的经验进行大胆想象,不也是一种教学收获吗?

2.设疑想象

设置这样的环节,意在培养低年级学生大胆质疑、猜想、预测等主动学习的能力。如《红鞋子》中教师问:奇怪,红鞋子是怎么被人遗失的呢?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猜测:“我猜它可能是被妈妈晒在阳台上时,不小心掉下去了。”“我猜可能是它的主人在踢球时不小心把它踢飞了,找不到了。”在这里,学生的推理也许和故事不谋而合,也许大相庭径,但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猜想、推测中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在有趣的阅读中学会阅读。

3.合理联想

幼儿在看一本书时,不仅会联想到现实的生活、其他的文学作品,还会把自己想象成这个作品中喜欢的角色,这就是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引发的。在《逃家小兔》阅读中,当想象如果自己是小兔会逃到哪里去时,学生们好像自己真的是那只调皮的兔宝宝,边比划动作边说出自己的想法,如陈子玥一边做跳进水里的动作,一边说:“我跳到水里,钻到水底,兔妈妈就找不到我了!”叶辰一边缩着身体一边说:“我躲在密密的草丛里,兔妈妈就看不见我了!”学生们陶醉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享受着作品所引发的快乐。

三、引领情感体验,探究阅读绘本

优秀的图画书,不仅带给人视觉的享受,更带来美妙的情感体验。绘本最大的人文价值就是,简练的语言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人文精神,令人感动又从中受到教育。这些绘本的图画往往也用抒情优美细腻的笔触,美得令人心醉,所以还要引导学生静静地欣赏画面,在视觉的感知与听觉的感受中深入体验人物情感,使心灵变得柔软起来、敏感起来。阅读这些故事,对学生而言,既是一次阅读,又是一次心灵的“盛宴”。有时仅仅只是讲述,就能带领学生走进绘本中人物的心灵深处。因为教师在为学生讲述的过程中,将自己对绘本内涵的感悟,对绘本文字的品味乃至自己的情感,通过声音、神情传达给学生,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熏陶、无声的语言滋养与畅快的阅读享受。此时,情感的体验根本无需强调,只需倾听。

四、启发多形式拓展,充分展现绘本魅力

阅读不仅仅因为一本书的开始而开始,更不因为一本书=的结束而结束。图文并茂的绘本阅读往往让学生们意犹未尽,结合我校开展绘本阅读的实践活动,可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拓展:

1.读一读,说一说

读完《生气汤》,学生们可以为父母读故事、讲故事,通过讲述,不仅把故事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更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

2.读一读,演一演

许多绘本所讲述的故事都是情节丰富,适合表演。如读《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后表演故事,学生们把鳄鱼和牙医的的神情、动作表演得惟妙惟肖,还加进了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兴致高涨。

3.读一读,猜一猜

当绘本中的故事戛然而止时,学生会觉得意犹未尽很想知道故事结果,可以请学生做合理的猜想在绘本教学最后,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自己去演绎去体会,收获的是精彩和纯真。

4.读一读,写一写

读《别再亲来亲去》,可以续写故事;读《爷爷一定有办法》,可以写一写地板下小老鼠一家的故事;读《泰迪熊搬家记》,可以学画地图;读《可爱的鼠小弟》系列,可以直接在绘本的留白处写写画画;读《嘟嘟与巴豆》,可以学习写信,介绍各地风土人情等。

5.读一读,编一编

读完绘本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各种好看的形状,可以从单张的、几张的再到整本的,从老师帮助设计到由学生合作设计或独自设计,然后在设计好的空白绘本合适的地方写上文字,再为文字配上合适的喜欢的图画,做成属于自己的绘本。读《蚯蚓的日记》,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为原型创作《蚂蚁的日记》、《蝴蝶的日记》、《我的日记》等。当然,绘本阅读指导课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有抛弃自己的阅读成见,拓展可能因世俗的影响而变得拥挤狭窄的心灵空间,才能让阅读走进学生们的心里,让学生们真正享受到阅读的快乐。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积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引领学生奔向童真的心泉,奔向那春草吐绿、繁花盛开的世界。

139 评论

辉帅LED照明

一、注意点1.在绘本伴读中,既不主张简单地认读文字和讲读故事,也不阻拦幼儿自编故事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2.绘本的阅读是涉及到幼儿的知识经验、认知、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相互作用的复杂心理过程,幼儿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往往是根据绘本中的图画配上自己的经验、情感等因素进行想象的。 3.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对故事进行猜测会激起孩子强烈的阅读欲望。由于绘本结构完整,除正文以外,我们应该挖掘环衬、扉页上所隐含的教育元素,发挥其正式阅读前的猜测、推理,让幼儿充分表达已有经验。 二、设计有效的提问 自从接触“绘本教学”以来,我们发现孩子的观察、语言表达、看图讲述等能力都有了较全面的发展。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提问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思维、想象、创造力。“问题提的好,好象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幼儿思维的浪花”。那么,如何在绘本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提问中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呢?于是我们从绘本阅读的提问中着手,改变绘本阅读活动中提问教学的现状,使提问更具魅力与艺术,更能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幼儿阅读概念的形成,引导幼儿主动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并引导幼儿真正有效地学会生存、学会学习。 (一)猜想式提问让幼儿想说 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合漂亮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教师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物品等,幼儿的思维会马上被调动起来,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积极动脑,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如:你觉得是为什么呢? 你认为他会怎么做呢? 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你猜它是一个什么?作用是什么? 猜猜看刚讲过的几个角色,谁能给他帮助?(联系上下图) 猜猜看为什么要这样构图呢?为什么要用这个色彩(色彩体会、提升感知能力)? ...... 下面以《兔子先生去散步》为例子—— 活动背景:   “兔子先生去散步”这个故事,如果我们只看文字,它是一本讨论标志的书,由许多个标志串成的一个故事,有些是我们常见的,有些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可是只要稍稍用心去体会,便能够猜出它们代表的意思。4—5岁的孩子活泼好动,并且富于想象,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今天的活动中我主要用猜一猜的方式来让孩子欣赏整个故事。     1、这是谁的家,你怎么看出来的? 2、标志“往前走” 一出门就看到一个标志!是什么意思呢?     哦,是往前走的标志啊!     3、标志“楼梯” 为什么确定是楼梯呢?     4、标志“桥” 这又是什么标志呢?猜猜看。     5、标志“小心斜坡” 这个标志有些奇怪哦,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呢?     6、标志“眼泪” 又一个奇怪的标志,这个也看不懂嘛!     7、标志“小心坑洞” 又一个标志,你们认识吗?快告诉兔子先生! 8、你能给班级里设计一些标志吗,班级里需要一些什么标志呢? 活动中我的每一个问题我都从不同的角度提问,让孩子感兴趣,而且提问都是开放的,让每个孩子都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猜测。反思与与调整: 我以兔子的家为导入,看看猜猜,“这是谁的家啊?”这个活动中的第一个提问就让孩子去观察,让孩子在细致地观察中发现,培养阅读观察的能力。     第二环节,是活动的重点,用看图猜谜的活动形式层层引入,根据故事中的标志联想故事的情节。当然在过程中谜底不是绝对的,例如眼泪的那段,也可以是雨滴、水滴、油滴,以引发孩子的讨论。在整个欣赏的过程中注重故事的完整性,在分段欣赏时,从故事开始到“小心坑洞”的那段,内容基本不变,后面的一段留一个疑问,“兔子先生掉到洞里后会碰到什么呢?”引起孩子完整欣赏故事的兴趣,在完整欣赏时了解答案。     最后一个环节的问题,注重将文学作品回归到孩子的生活中,引导孩子交流讨论身边周围的图象与符号,自然引入社会认知的活动,活动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如延伸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标志、马路上的标志、设计标志等等。(二)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敢说 幼儿绘本阅读活动中的提问要讲究开放性。这是一种引导幼儿整体把握所学内容的提问。在绘本阅读中,教学的提问要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为中介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从而体现提问的开放而不封闭,也就是变单一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 案例 在组织幼儿进行绘本《花园里有什么》的教学过程中,在观察、理解画面一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并提问:“其实春天里有些东西是看不到的。那小男孩可能怎样找到春天呢?” 问题抛下后,方宇恒马上有了回应,说道:“我猜他会用放大镜去找春天的秘密。”姜瀚昀说:“他还可以用手去摸花园里的花!” “那我们上一次在花园里,你摸到过什么东西?” “我摸到过小草,软软的,痒痒的。” “我摸到过树干,很粗的。” ······ 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很活跃,很积极。 活动中,教师提问的开放而不封闭,变单一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让幼儿想说, 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在绘本阅读中。分析      教育学家告诉我们:幼儿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巧设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把他们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激发他们想说的欲望。幼儿绘本阅读活动中的提问要讲究开放性。 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总是会问幼儿这样的一些问题:“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一问题,可能有多种语言描述,答案只有一个。但问法不同,能使幼儿学会多种疑问方式,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那么教师的提问就要将“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成“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等。虽然只是用词的不同,但没有固定的答案,不局限于故事原文,幼儿敢说,不怕说错,能让幼儿多发表自己的见解。(三)递进式提问让幼儿喜欢说 这是一种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要重培养幼儿思维逻辑性,增强思维活动的密度和深度并形成完整的语言。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由浅入深的提问,不仅开阔幼儿的思路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 案例 在三八节到来之际,为了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我组织孩子们一起阅读了绘本《我妈妈》,临到活动结束时,孩子们都表现出自己很爱自己的妈妈,不断的夸奖自己能干的妈妈。这是由一位小朋友冷不丁地一句话引起了同伴的共鸣:“我喜欢妈妈,不喜欢爸爸!”其他的小朋友听了也不约而同的附和道:我也不喜欢爸爸。看来孩子们没有感受到爸爸对自己的爱,他们的爱爸爸的情感也自然是比较缺乏的,于是,我同样利用绘本《我爸爸》设计了一个活动,来激发幼儿的情感。 活动中,我设计一些问题来引导幼儿进行观察画面。例如在故事的最后,有一张爸爸和宝宝拥抱的画面,正对着一张画面,我提了几个问题: “爸爸和宝贝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要拥抱?” 幼儿说:他们在拥抱,宝宝喜欢爸爸所以要拥抱。 “你和爸爸这样拥抱过吗?拥抱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幼儿说:我也拥抱过。拥抱的时候很温暖的。 幼儿说:拥抱的时候很开心的。 “你看,他们脸贴着脸正在说悄悄话呢,宝贝会对爸爸说什么?爸爸又会对宝贝说什么呢?” 幼儿说:宝贝说:爸爸,我喜欢你!爸爸说:我也喜欢你。 幼儿说:他们在说:我爱你。 分析      因为爸爸对孩子的情感一般不像妈妈那样外露和直接,所以,孩子不太能直接的感受到,同样孩子们爱爸爸的情感的激发也比较困难。如何让孩子感受爸爸的爱,激发孩子爱爸爸的情感成了我这个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于是,在设计活动的时候,我注重问题的设计,“爸爸和宝贝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要拥抱?”这个问题让幼儿理解画面,同时思考发现宝贝和爸爸之间的情感;“你和爸爸这样拥抱过吗?拥抱的时候有什么感觉?”让孩子们从绘本走向自己,回顾和体会自己和爸爸的情感:“你看,他们脸贴着脸正在说悄悄话呢,宝贝会对爸爸说什么?爸爸又会对宝贝说什么呢?”这时,孩子们是结合了绘本又联系自己的经验进行思考后的回答,以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帮助幼儿理解画面, 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幼儿爱爸爸的情感。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引导和总结评价。提问后,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表情“反馈”幼儿的回答,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总结评价时,则应注意肯定或否定性评价用语的恰当运用:否定时不应全盘否定,要注意给幼儿以鼓励;肯定和表扬时则要注意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调动幼儿往下学习的愿望。 在我们实践研讨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因为一个小问题进行激烈的研讨,直到最后达成一致的认同。我们相信有碰撞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进步,我们对绘本的研讨才刚起步,相信在日后一系列的研讨、实践活动中,我们会离绘本越来越近!其它的提问分类—— 复述型问题 “熊猫来了,你看,它长的啥样儿啊?”从思考角度提问。 演绎型问题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是秋天的?”“你怎么看出他很难过?” 概括型问题 “从......中看出......” 多在演绎型问题后提问,培养概括能力。 分析型问题 “你觉得家乡哪里最美?”“你知道怎么做才可以......?”采用运用概念、判断推理、采用分析、比较、综合的方法提问和引导。 想象型问题 “你想有个什么样的房子?” 比较型问题 “你能看出这两只小鸡有什么不同吗?”启发比较事物异同。 分类型问题 “你能不能帮大卫分分类,看看怎么收拾这些东西?” 追问型问题 “谁给他们分萝卜?他们为什么分萝卜?怎样分萝卜呢?这个故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培养逻辑能力。 选择型问题 “在小鸟、鲸鱼、青蛙中你觉得鳄鱼会吃了谁?为什么?” 假设型问题 “如果地球上没有水,人们怎么办?” 反诘型问题 “你怎么知道这个比那个长?” 预设性提问 “如果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做?” 封闭式提问与开放式提问 封闭回答:“是/不是”;开放式提问:“怎么办?”“为什么?” 陈述性提问 “请你再给妈妈讲一下这本书你最感兴趣的情节是什么?” 指令性提问 “请你来模仿一下小兔子,学学它是怎么整理积木的!” 否定性提问(情商引导)“这样不跟大家打招呼会失去很多朋友,对不对?”注意,拒绝暗示性提问!会导致幼儿不能深入思考;要学会追问,不要让孩子处于被动回答的状态。

315 评论

犀牛望月0

绘本也称“图画书”,是以“图”和“文”共同演绎一个故事的书。利用绘本对儿童进行早期阅读教育,对儿童语言能力、观察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的发展及情感道德的培养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绘本阅读深受家长和老师的欢迎。现今,越来越多的绘本被带入教室,随着绘本阅读教育在全国各地幼儿园中广泛推广,如何有效的保障绘本阅读教学的开展是一线老师亟需解决的问题。1选择适应儿童兴趣和阅读能力的绘本一两个教师在运用绘本面向全体或许多儿童进行教学活动时,是否选择一本好的绘本成为影响一个活动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1]教师在选用绘本时最先考虑的因素应为“绘本富有童趣,儿童会非常喜欢”。儿童阅读绘本的乐趣很大部分源于发现图画信息富有童趣的有意义元素。绘本中鲜艳的色彩、栩栩如生的人物、独具匠心的细节,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线条能自然引发大胆猜测和预测。内容排版上与画面交相呼应,与画面形成一个整体的有意义单元更容易吸引儿童眼球,使儿童爱不释手。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认知发展水平逐渐提升,应选择不同主题、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由易到难,培养儿童多学科的知识和综合能力。

345 评论

相关问答

  • 幼儿园论文绘本阅读

    孩子学阅读 链接:  在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阅读理解,小学老师经常给孩子布置的一项学习任务就是“朗读课文”,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老师们往往要求孩子

    aimyforever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绘本阅读研究论文

    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的策略论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新课程理念也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

    灰羽联盟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阅读文章提出问题

    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比如,文章塑造的人物形象,文章设置的情节起伏,文章使用的手法及表现的主题。 在阅读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samantha427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数学绘本阅读策略研究论文

    绘本阅读与传统语文阅读课的最大区别是在绘本阅读课上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阅读绘本,在阅读的时候师生间、生生间要有互动,这是进行阅读绘本的主要方式。在小学低年级进行绘

    怀念橡皮筋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论文绘本阅读教学的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人才的培养,良好品质教育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作为基础教育的幼儿教育,更加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幼教界开始以前

    谈情伤感情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