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51

狂狼行天下
首页 > 学术论文 > 学校民族论文题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童心惠敏

已采纳

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

295 评论

蓝天勒蓝天

民族学硕士毕业论文选题当然很重要,我写的是少数民族文化方面的,找的志文网的老师写的,从开题报告到论文前前后后弄了一个多月,导师也审核过了

156 评论

潇湘涵雪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富有爱国传统的民族。爱国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祖国都不热爱的话,又谈何爱家、爱亲人呢? 爱国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古代社会,爱国意味着以天下为己任,用自己的所学为天下人造福。虽然因为具体情况可能会有一点愚忠的成分,但是其矢志不渝的爱国激情却是谁都无法抹杀的。 说起爱国的第一人,非屈原莫数。为了楚国兢兢业业,勇进谏言,出谋划策,最后被流放也未放弃自己的爱国心。“众人皆醉我独醒。”他的内心是痛苦的,但他并未因此而沉沦。他宁愿纵身跳入汨罗江,也不愿被现实浇灭自己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屈原虽然葬身江中,但是他的精神却随着江水流传至千秋万代。 后世之人也跟随着屈原的脚步,在中国的历史画卷上留下了人生精彩的一笔。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再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句句豪言壮语,凸显了他们无怨无悔的鲜明立场。他们都怀抱着对国家的热爱欲为国家真真正正地做些事,丝毫未考虑自己的利益。可是他们却都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即使如此,他们仍为后世留下了他们的爱国心。 在中国的近代史中,也许更能看出中国人的爱国精神。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遭迫害的历史,却也是一部民族反抗的历史。面对家破人亡,面对山河沦陷,有多少人自觉自愿地拿起武器,保家卫国。他们不争名不为利,只是不愿自己的祖国沦为别国的附属品,不愿自己的同胞成为他人的奴隶。 一场抗日战争持续了八年之久。如果没有坚定的爱国信念,没有为国家牺牲的觉悟和勇气,是不可能撑过这艰辛而痛苦的八年的。在这八年中,有多少英勇牺牲的战士,有多少为掩护战士而受到牵连的百姓,又有多少饱受妻离子散之苦的人们。那些为了我们今天更好的生活而受尽折磨甚至付出生命的英雄的名字大多已经湮没在历史之中了,但是他们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却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环境极其优越。我们从未遭受过战争之苦,也未遇到过文革那样动荡的经历。我们是幸福的一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只要享受现在的一切而不需要付出了。爱国并不局限在战争年代,在和平年代同样需要爱国。不一定要轰轰烈烈,不一定要抛头颅洒热血,只要在心中真真正正地尊重我们的祖国、尊重我们的人民、愿意以自己的所学为国家做点事、承诺不会只为自己的利益而牺牲他人的合法权益。这样已经不愧为一个中国人了,一个由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生命。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并不只是口号而已。即使我们现在并不能做一些涉及利益的事情,但还是有很多实际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祖国有如此美丽的大好山河,但现在却面临环境污染。我们可以为保护环境出一分力。还有现在有青年志愿者活动,为需要关怀的人们送去一份爱心,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总之,我们仍然有很多机会来表现我们的爱国心,而并不局限在口号上,只看是不是有这份心。 爱国行动无处不在,让我们大家携起手为社会献上我们的爱心!

317 评论

不想不想澪

家庭传承模式面临现实冲击儿童是民族文化血脉的继承者和文化基因的承载体。儿童获得文化传承的知识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比如土家族、畲族等民族,有语言而没有本民族文字,他们的文化靠口耳相传,言传身教,孩子自一出生就开始了文化传承与习得的过程。这种家庭与文化传承的关系是人类最古老、最强韧的关系之一。但是在今天,这种关系出现了松动的迹象。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很多外出务工人员将孩子留在了农村,出现了大批“留守儿童”。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长年在外务工的青壮年人数在10万左右,其中80%是朝鲜族,留守儿童达到3万多人,其中个别学校的个别班级有85%以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在中西部地区,留守儿童也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其中有不少是少数民族儿童。这种人口流动的趋势带来了文化生态的改变,民族文化的家庭传承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青壮年在经济发达地区创业、成家而后定居,置身于一个没有本民族文化底蕴的城市,民族传统习惯的保持更加困难。文化生态具有不可再生性,传统纽带一旦被割断,要想再重新拾起难上加难。另外一个冲击来自集中规模办寄宿制学校。有些农村地区开始推行低年级寄宿制学校,三年级小学生基本要求到各所属的乡镇完全小学寄宿。这样,学生的学习条件的确得到了改善,但长年的寄宿生活使少数民族学生与家庭的接触大大减少,使得那些原本依附于本民族文化之上的儿童的个人行为和经验日渐淡薄,对本民族的认同也随之减弱。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很多有识之士的忧虑。学校教育能否扛起文化传承的大旗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人们将更多的目光转向了学校教育。在不少学校,民族文化的教育也已经开始。云南省昆明市明德民族中学通过开设“民族常识”、“民族文化”、“阿语基础”等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现行课程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即以校为本开发的课程)体系;贵州省贵阳市民族中学将民族知识校本课、民族体育、民族歌舞、民族手工艺制作纳入各年级教学计划,全校100%的学生都能得到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宁夏自治区银川市六中则以学校大型活动和常规活动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的民族文化活动;江苏省南通市西藏民族中学把藏语文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开展民族历史文化教育和民族节庆活动,让这些与父母相隔千里的藏族学子也能感受到浓浓的民族文化氛围。但是记者了解到,民族文化的学校传承还有不少难题需要破解。其一,师资缺乏民族文化的传承,关键在于教师。在不少民族学校,师资问题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湖北省仙桃市沔城回民中学就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们没有专业的民族教师,教民族文化课程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兼职教师,真正懂得回族文化内涵的教师则更少,参加过培训的教师根本没有,上课方式还很呆板。”在青海省西宁市,有的民族学校因为缺少具备相关教学能力的教师,把开设阿语课的任务交给了清真寺承担,由清真寺阿訇对学生进行普及性的知识教育。农村地区、偏远山区的民族学校师资力量本来就很薄弱,要想再解决民族文化课程的师资问题,对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其二,语言危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蕴藏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智慧,寄托着深厚复杂的民族情感。对于我国许多少数民族来说,民族语言是他们最古老、最辉煌的成就,是他们世世代代创造能力的主要表现。为了保护民族语言,我国在条件成熟的民族地区实行了双语教育。如新疆、内蒙古、吉林延边、西藏等地,都开展了双语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民族出版物的挖掘和整理工作也成绩斐然。但是在另外一些地方,民族语言的传承情况令人担忧,很多语言现在正在成为濒危语言。比如满语,现在全国能讲满语的人也就100人左右,而精通满语的人不足50人,而且多数都年龄偏大。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校校长高春梅说:“我小时候居住在达斡尔族自然屯,所有达斡尔族的孩子都用母语交流,甚至连汉族等其他民族的孩子也都会用达斡尔语交流。如今在民族地区,40多岁的汉族兄弟还能用达语交流,但是达斡尔族的青少年却很少会说母语了,人与人交流的主导语言完全变成了汉语。”达斡尔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语言的传承面临更大挑战。同样在东北,赫哲语也没有文字记载,现在能说赫哲语、懂赫哲族历史的也就20多人。在我国,像达斡尔族、赫哲族这样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民族一共有29个。民族语言的危机,部分来自于民族成员对自己的语言、文化缺乏正确的认知,认为本民族的弱势地位是由文化造成的,产生了对民族耻于认同的心理,导致青少年对自己的“母语”不熟悉、不了解、不喜欢的不正常状况,对有关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没有任何了解,甚至表现得极为冷漠。民族语言的危机还源于社会经济的压力。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学习民族语言之后的出口问题是教师、家长关注的焦点。近几年来,受到中韩贸易的影响,朝鲜族语言成为了香饽饽,有些汉族学生甚至转到朝鲜族学校读书学习。但是其他一些民族语言的学习,情况就没有这么乐观了。有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的语言不实用,没有保留的价值,抛弃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转而使用另外一种语言,民族学校的学生也大量流入汉族学校学习。即使在开展双语教学的民族地区,这样的现象也不鲜见。在全球化、现代化的背景下,如何转变民族成员的观念,形成“文化自觉”,让民族语言得到更好的传承,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命题。其三,关注不够学校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但在不少地方,民族学校的发展非常艰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随着集中办学的推进,不少民族学校面临被兼并的危险。一些民族学校迫于生存压力,更改了校名。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目前国家的政策倾斜性还不强,资金扶持的力度不够。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师资培训、民族文化活动的开展等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是目前还没有足够的经费来做保障,民族文化的传承在民族中小学还处于自发阶段,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再加上民族地区相对贫困,发展举步维艰。在很多地方,民族文化的学校传承缺乏整体规划。其四,传承困惑民族文化包含一个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在学校传承中,如何去梳理这些内容,如何界定传承的范围,哪些文化可以注入时代元素使其走得更远,都是困扰民族学校的难题。在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如何发挥民族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解决生源问题,如何应对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解决民族文化传承与提高升学率的矛盾,是这些地区民族学校的校长最头疼的问题。部分民族学校领导缺乏民族感情,忽略了传承、弘扬、保护民族文化的职责,还有的认为,民族文化进校园是一种作秀,是一种形式主义,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措施不力。在传承的模式上,如何突破现有的模式,使传承的载体从显性向隐性渗透,使民族文化的精髓真正融入到少数民族学生的血液中,而不仅仅是表面光鲜亮丽的文艺演出,这又是一个难题。在学校教育充分发挥出对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功能之前,民族地区原生态文化氛围的保护更加紧迫。在一些注重记忆和口传心授民族传统技艺濒临消失之前,如何培养好接班人,如何实现与学校教育的对接,考验着政府与学校的决心和智慧。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如果完全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传统,那么,这个民族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许多发展中的国家、民族在经历经济发展巨变的过程中,其传统文化都经历了从被忽视到重新回归的过程。我们应该吸取前车之鉴,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及时破解传承中的难题,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321 评论

相关问答

  • 少数民族文学论文题目

    据学术堂了解,文学论文一般包括: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和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文学语言研究、文学批评、文学史以及作家作品研究等几个主要研究领域.文学论文不仅要深入

    初见521125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有关民族学的论文题目

    1.《中国,如鹏腾飞而起》 2.《深藏功与名,灼灼爱国情》 3.《怀拳拳爱国心,做时代弄潮儿》 4.《国之强健路,吾辈当自强》 5.《以国为国,以国为家》 6.

    洋葱吵大肠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新疆民族论文题目

    命名:旅游资源开发有双面(观点)旅游资源开发(话题)

    cherrychoi25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民族地区论文题目

    河西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指自东向西依次分布于河西走廊西南部的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等4县,总面积13.2万km2,

    专业的吃货一枚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民族学专业的论文题目

    一、历史回声定位:重回历史的 语境中去考察器乐文化身份 所谓历史回声定位,就是回到历史的语境中去观察与思考问题。而历史的语境,则是指历史上各

    丫丫King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