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32

活力的维维
首页 > 学术论文 > 关于瞿式耜论文范文资料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爱漱口的袜子

已采纳

瞿式耜,字起田,号伯略,别号稼轩。家居常熟藕渠乡(今天已并入虞山镇),祖父瞿景淳中会元后迁居城里,所在街被称”会元坊”(现在中巷西段)。瞿式耜生于1590年(万历十八年)。二十七岁时,中进士。 第二年,出任江西吉安府永丰县知县,已崭露政治才能。 天启年间,太监魏忠贤专横跋扈,杀害正派人士。 瞿式耜同情受害者,不为恶势力屈服。 1628年(崇祯元年),任户科给事中,这种官职的设立,原意是对政府部门起一定监察作用,他觉得可以舒展抱负了。七个月里,连上二十多封奏疏,他竭力主张:”要挽回危局,必须”回本清源”,抨击还高居相位的魏忠贤余党,为被害人昭雪,扶持正气。 对朝政设施,多所建白。当时,满洲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和明王朝分庭抗礼,不断向南入侵。瞿式耜早有警觉,连上好几封奏疏,要求增储军粮,教练士兵修好边墙,讲求武备,举荐徐光启、李之藻、孙元化等一批能臣。可是瞿式耜的行动触犯了当权者的利益,遭到温体仁、周延儒等排挤陷害,不久,被削职回家。 1644年(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杀。满族趁吴三桂借兵机会,大举进入山海关。农民军措手不及,退出北京。五月,顺治帝进入北京,开始武力征服全中国。与此同时,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权。瞿式耜被任命为广西巡抚。 瞿式耜认为,广西在中国西南一角,山重水复,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是举足轻重的战略要地,就带着邵氏夫人向广西进发。半路上,南京陷落,到处人心惶惶。到梧州上任,他督促生产,劝告人民安心耕种;一面招募士兵,认真训练,修筑城堡,加强防守。在短短时间里,浮动的人心,逐渐安定下来。 继弘光政权以后,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立隆武政权,继续抗清。 不意在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不承认隆武政权,自称”监国”,建立政权。派人拉拢瞿式耜。 被瞿式耜严词拒绝,写信责备朱亨嘉:”国家正处在千钧一发的时候,福建已立帝复国,应该齐心协力挽救危难,怎能鹬蚌相争,”还通知少数民族的武装力量,又遭拒绝, 朱亨嘉不禁恼羞成怒,带兵赶到梧州,用武力威胁。瞿式耜被横拖倒曳,还是面不改色,斥责那种罪恶行径。于是,被带回桂林,囚禁起来。 隆武政权的军队,把朱亨嘉打得走投无路。朱亨嘉困桂林,只得劝说瞿式耜协助守城。瞿式耜联络朱亨嘉的军官焦琏,和城外军队取得联系,里应外合,把朱亨嘉擒获。这次分裂活动被粉碎了。 后唐王朱聿键擢升瞿式耜为兵部右侍郎,协理戎政。瞿式耜不入朝,退居广东。 1646年(顺治三年、隆武二年)八月,清兵破汀州,隆武帝被杀。消息传来,瞿式耜和大臣们拥立桂王朱由榔做皇帝,年号”永历”,瞿式耜升任吏部右侍郎、东阁大学士,兼掌吏部事。 瞿式耜和大臣们原意希望他能发愤图强,抗击清兵,收复失地。1646年(顺治三年、隆武二年)清兵南下,赣州被攻破,司礼王坤胁迫永历帝赴梧州。 十一月,苏观生在广州拥立唐王朱聿鐭。瞿式耜与魁楚等商议迎永历帝去肇庆,遣总督林佳鼎静观,被清兵打败。瞿式耜视师峡口。十二月望,清兵破广州。王坤带着永历帝西走。 在清兵南下的时候瞿式耜沉着指挥,依靠军民团结,短短的十四个月里,抗击了清兵三次对桂林的进犯。第一次是 1647年(顺治四年、永历元年)。1647年(顺治四年、永历元年)正月,清兵破肇庆,逼梧州,巡抚曹晔迎降。永历帝想去湖广找何腾蛟,丁魁楚、吕大器、王化澄等皆纷纷自逃命去了,只有瞿式耜及吴炳、吴贞毓等守在永历帝身边,于是由平乐抵桂林。 1647年(顺治四年、永历元年)二月朱由榔在桂林,听到平乐被袭,马上要逃到全州。瞿式耜反复劝说,甚至痛哭流涕也不听。临走时,要瞿式耜一起走。瞿式耜说:”皇上要我一起走,是对我关心,但我负有保卫桂林的责任,就是为它牺牲,也心甘情愿。”自请留守桂林。永历帝最后答应他,升任文渊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赐剑,便宜从事。平乐、浔州相机被攻破,桂林危在旦夕。 1647年(顺治四年、永历元年)三月,清兵已攻陷平乐,瞿式耜估计敌人必然要争夺桂林,一面调度粮草,一面把驻在黄沙镇的焦琏部队调回桂林。瞿式耜把自己俸银也凑上去犒赏将士。 冷不防第二天上午清兵突然袭击桂林,攻入文昌门。瞿式耜沉着指挥,依靠焦琏、白贵、白玉等部队奋勇厮杀,清兵全面溃退。 第二次是同年五月,奉命到桂林驻防的刘承胤部和焦琏部发生摩擦,刘部大掠桂林而去,焦部也出驻白石潭。瞿式耜估计形势危急,促焦琏回城,并把久雨淋坏的城墙缺口修复,要他们协力同心,严加防守。 清兵侦知桂林已是空城,又在兵变之后,人心惶惶,就再一次袭击桂林。满以为这一下子不费吹灰之力可占桂林,因此不但把准备夺下城池后的官吏委派停当,连一切应用什物也带了来。没想到瞿式耜分门防守,发炮轰击城外敌兵,自早到午,连续作战。瞿式耜带领守城官吏,把存储的粮食,蒸成饭,送到前线。 第二天清晨,焦琏率部队冒雨出击,出乎敌兵意外,弃甲丢盔,纷纷逃窜。 预伏在隔江的军队,炮铳齐发。清兵被打得落花流水,望到山上树木,也当作明朝军队。瞿式耜初希望永历帝返回全州,永历帝不听。然后他请请永历帝去桂林,永历帝才答应,不就武冈被攻破,永历帝由靖州逃走到柳州,瞿式耜再次请永历帝去桂林。十一月,清兵自湖南逼向全州,瞿式耜和何腾蛟领兵抵抗。不就梧州再次被攻破,永历帝这是在在象州,又要向南宁逃去。大臣最后力争,十二月才还桂林。 第三次是1648年(顺治五年、永历二年)二月,联明抗清的农民军将领郝永忠,在灵川战役中受挫,退到桂林, 受到当地驻军的歧视,发生了所谓”二月兵变”,事态扩大了,郝永忠还派军官难为瞿式耜。 以后,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瞿式耜也只得退驻樟木港。郝永忠请永历帝向西逃走。瞿式耜力争,永历帝不听。左右的侍卫都簇拥着永历帝赶紧离开,瞿式耜又争。永历帝说:”瞿爱卿只不过想为社稷尽忠。”瞿式耜为泣下沾衣。王甫独立离开,郝永忠随即大肆掠夺,杀太常卿黄太元。瞿式耜的家也被抢掠,家人拿出何腾蛟的令箭,才混出城去。日中,赵印选诸营从灵川赶到,也是掠夺一番,城内外遭受洗劫。郝永忠逃向柳州,印选等逃向永宁。 三月初瞿式耜回城,料理善后事宜,首先是安定人心,加强战备。督师何腾蛟带兵来保卫桂林。 二十二日,清兵果然又一次进犯桂林。瞿式耜式耜和何腾蛟研究作战方略,指挥三路出击,将士奋不顾身,反复冲杀,清兵全面溃退。桂林几次转危为安,大大发定了民心,鼓舞了斗志。 瞿式耜当时以大学士兼吏、兵两部尚书,力主调和主客,联合农民军共同抗清,又由于何腾蛟指挥得当,各路军队相互配合,取得了麻河、全州等几次大战役的胜利;降清将领金声桓、李成栋等先后反正,声势稍振。 1649年(顺治六年、永历三年)何腾蛟殉国后,瞿式耜式耜兼任督师时,还陆续收复靖州、沅州、武冈、室庆等府县。无奈南明里争权夺利,猜忌倾轧,甚至企图牵制瞿式耜;部队又长期战斗。得不到休整,大大削弱了战斗力。 1650年(顺治七年、永历四年)正月,南雄被清兵攻破。永历帝逃向梧州。 不就全州再度陷落,严关失守,前线溃退下来的官军,沿途掳掠,秩序大乱。驻城将领不战而逃。瞿式耜气愤到极点,捶胸顿足说:”国家把高官厚禄给这些人,现在这般行径,可耻!可耻!”形势越来越坏,男女仆从也走散了。他的侍从武官备马请他出城暂,劝他说:”大人是国家栋梁,一身关系国家安危,突围出去,还可号召四方爱国志士,再干大事。”又说:”二公子(瞿玄销)经历千难万苦,从常熟赶来看大人,只需暂避一下,父子就能见面了。”瞿式耜挥挥手说:”我是留守,我没有守好这个地方,对不起国家,还顾什么子女!” 整整衣冠,端坐在衙门里。 总督张同敞,从灵川回桂林,听说城里人已走空,只有瞿式耜没走。 张同敞平时十分敬重瞿式耜,立即泅水过江,赶到留守衙门,见瞿式耜说:”形势这么危急,你怎么办?”瞿式耜说,”我是留守,有责任守好这地方,‘城存与,城亡与亡’。今天,为国家而死,死得光明磊落。你不是留守,为什么不走”。张同敞听了说:”要死,就一起死,老师,你难道不允许我和你一起殉难吗?” 就在旁边椅子上坐下来,和瞿式耜一起饮酒。东方渐渐发白,清兵冲进衙门,要捆绑他们。 瞿式耜说:”我们不怕死,坐等一夜了,用不着捆绑。”和张同敞昂首阔步走出衙门。这次攻陷桂林的是清定南王孔有德,是原明朝登州守将。他一心想收降瞿式耜。 曾写信劝降,瞿式耜”焚书斩使”,作了明确答复。这次听到瞿式耜被俘,很高兴,看到瞿式耜进来,赞叹着说:”你是瞿阁部吗?好阁部!”瞿式耜笑笑说:”你是王子吗?好王子!”。 孔有德还是劝降,反复引譬,都被瞿式耜严词拒绝。孔不认识张同敞,要他跪。张同敞不跪,反而揭孔有德的老底,破口大骂。孔恼羞成怒,打张同敞耳光;手下的卫士,有的揿张同敞颈椎骨,要他低头;有的用刀背敲张同敞膝骨,要他下跪。臂骨被打折,一只眼睛被打瞎。瞿式耜看到这种暴行,遏制不住心头愤怒,挺身遮住张同敞大声说:”这是总督张同敞,是国家大臣,他和我一样抱定为国牺牲的决心,要死,我们一起死,不得无礼!”孔有德知道一时无法劝说,命令把两人囚禁在风洞山(今称叠彩山)临时监狱里。 关在不同的房间,但允许二人互通消息,以图徐徐劝降。 同时,他还派人送去精美食物,但都被两个人掀翻在地,斥为”猪狗食物”,直到送饭人换成了一个前明的礼部主事方才罢手。瞿式耜在囚室里,孔有德仍然不止一次地派人劝降,都被拒绝。后来,孔有德降低了希望,提出只要二人剃发为僧即可免于一死也被严词拒绝。 瞿式耜被囚中他写了不少诗,反映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以及忠贞不渝,为国献身的精神,关押期间与张同敞诗歌唱和,后来汇编为《浩气吟》, 其中式耜的两句是这样写的:”莫笑老夫轻一死,汗青留取姓名香。”张同敞则回应:”衣冠不改生前制,名姓空留死后诗。”在《浩气吟》诗里,瞿式耜把自己比做汉朝时身陷匈奴,冰天雪地中苦熬十九年而不屈的苏武,比做南宋末年支撑半壁江山,抗击元朝军队,终于力尽被俘、杀身成仁的文天祥。他把自己生死置之度外,却念念不忘国家的抗清大业。他写了一封密信给焦琏,告诉他清兵在桂林的虚实情况,要他迅速袭击桂林。恐怕因自己囚禁而焦琏有所顾虑,又叮嘱说:”事关中兴大计,不要考虑我个人得失。”这封信被巡逻兵搜获,献给孔有德,孔知道无法改变他报国的决心了。 十一月十六日这天的早晨,忽然有清兵开门,声称:”请瞿阁部、张大人议事。”二人自然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于是瞿式耜神色不惊的对来人讲到:”稍等片刻,待我写完《绝命词》。”于是,瞿式耜提笔写道:”从容待死与城亡,千古忠臣自主张。三百年来恩泽久,头丝犹带满天香!” 然后,二人整肃衣冠,向南行五拜三叩头之礼(辞帝之礼),置于几案诗稿之上,携手同步,出得门来。瞿式耜笑着对张同敞说道:”我二人多活了四十天,今日,真是死得其所!”张同敞大声言道:”今天出去,死得痛快!我死后当为厉鬼,为国杀虏击贼!”说着,他从怀中掏出珍藏的网巾戴于头上,”服此于地下见先帝!” 瞿式耜二人行至桂林城北叠彩山,他眺望远处,目之所及,依旧满目风光,桂林山水,于是对刽子手说:”我生平最爱山水佳景,此地颇佳,可以去矣!” 张同敞心情却是激荡万千,他生平曾说过:”我听说忠臣孝子的德行会感动上天。”1650(顺治七年、永历四年)农历闰十一月十七日两人在仙鹤岩(风洞山南),慷既就义。 瞿式耜、张同敞二人死后,已经出家为僧、法名性因的原明朝大臣,被瞿式耜营救下来的金堡出面安葬了二人。瞿式耜殉国后,永历朝给谥”文忠”。1652年(顺治九年、永历六年)七月,联明抗清的原农民军将领李定国收复桂林,要为瞿式耜立祠纪念,并召见其孙瞿昌文,支持瞿昌文为祖父归葬故乡虞山拂水岩牛窝潭。1679年(康熙十八年),迁葬于虞山拂水岩牛窝潭。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乾隆帝下令编纂《贰臣传》,将凡是投靠清朝的原明朝官员均列入其中,就连开国重臣范文程也一并入选,而对为明室尽忠者则大肆褒扬,瞿式耜原先在永历朝被追谥为”文忠”,这时又被追谥为”忠宣”。

355 评论

铭钔釺唫

瞿式耜(1590年—1650年)字起田,号稼轩、耘野,又号伯略,汉族,江苏常熟人,明末诗人、官员、民族英雄。瞿式耜早年拜钱谦益为师,1616年中进士,后授江西永丰知县,颇有政绩。 1623年丁父忧返里,与西洋教士艾儒略(JulesAleni)往还,后受洗入教,取名多默(Thomas),曾为艾氏所著性学觕述作序。1628年,擢户科给事中,屡疏劾斥掌权佞臣,皇帝多采其言。后遭温体仁、周延儒等排挤陷害,与其师钱谦益同贬削,继而罢归常熟。式耜在乡颇治园林,以诗酒自遣,集大儒隽语为《媿林漫录》十卷。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福王在南京建立政权,瞿式耜出任应天府丞,旋擢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1645年夏,瞿式耜抵梧州,时南京已破,鲁王监国于绍兴,唐王亦称号于福建,靖江王亦于稍后监国于桂林,瞿式耜以为当立者应为永明王由榔,故与丁魁楚等合力擒靖江王,亦不入闽就唐王封职。第二年,唐王殉国,朱由榔立于肇庆,瞿式耜进吏部右侍郎。后清兵破赣州,瞿式耜留肇庆。明年,改元永历,清兵陷肇庆,乃走梧州,旋护帝至桂林,升任兵部尚书。瞿式耜曾自澳门借得葡兵三百人、重炮数门,故一时收复失地甚多,桂林亦因之而久守,后封临桂伯。1650年,南明朝臣互诋,粮饷匮乏,清兵自全州进,桂林大乱,城中无一兵,瞿式耜独不去,与总督张同敞相对饮酒,日赋诗唱和,得百余首。后从容就逮,孔有德劝降不屈。又于囚中作临难表疏,与张同敞同在桂林风洞山仙鹤岭下英勇就义。

125 评论

程Celeste

《史记》、《汉书》有《儒林传》,《后汉书》有《文苑传》,《宋史》有《道学传》,分别记载当时的学术人物,但还不是专门的思想发展历史著作.中国最早的思想史专著是明末清初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孔子的“仁”、“有教无类”、办私学,晚年勤奋编典籍;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老子的“道”和“无为”;庄子的唯心哲学;韩非的以法为本.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先人在改造自然、发展自己的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体现了他们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及感悟,充满了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价值取向.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蕴藏在古代文化的典籍中,体现在古代仁人志士的思想和行动里.在学习古代文化时,要注意挖掘蕴藏的民,族,精,神;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和谐意识;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变革的思想;浩然正气的正道之行和道德情操;有容乃大的开放意识和博大的胸怀;天下为公、大同小康的社,会,理,想;天人合一、自然与社会统一性、整体性的思想;仁爱宽恕、厚德载物的精神;崇尚气节的人格修养;敦厚守信、忠于职守的诚实态度;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舍生取义,勇于牺牲的英雄精神;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孝道传统;勤俭节约等.春秋时期,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克己复礼”.道家的老聃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剔除“天命”的绝,对,权,威,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战国时期,儒家的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且主张人性本善.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主张“性恶论”.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庄子提出“齐物”,即任何事物本质上没有区别.法家的韩非主张法、术、势结合.明朝建立的时候,欧洲文艺复兴方兴未艾,思想开始解,放,中世纪社,会走向瓦解.而明朝选定的官学——朱熹道学,却有严重的禁,欲,主,义,倾,向,向中世纪回归.明朝后期,出现了李贽为代表的异端思潮,对道学开展批判.晚清每况愈下,社,会,各,阶,层对传统的官,方,儒家正统思想产生了怀疑.士大夫内部出现了戴震批判朱熹理学的呼声,和龚自珍提倡放弃考据训诂之学,转而讲求经世之务的主张.民间则出现了将基,督教移植到中国民间宗,教传统的“拜,上,帝,教”,来对抗孔子,并形成了一此气势空前的反,抗,清,朝,统,治的民,变——太,平,天,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就文化的载体文字而言,汉字的诞生时间尚难以考证,相传伏羲作八卦,仓颉造字.19世纪末发现了三千多年前的汉字——甲骨文,近些年又有更早期文字发现的报道,如距今五千多年前的高邮陶文等.中国早期就有敬,天,祭,祖的传统,注重人伦道德.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周朝末期进入春秋战国,产生了诸子百家,汉以后成为儒,家,社,会,东汉前后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都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是夏以前数千年中国杰出首领的代表.中国神话有盘古开天辟地的说法,显示盘古可能是早期开辟疆土的领袖.女娲补天造人的神话,则表明女娲可能是教化婚,配,生,育的首领.传说燧人发明钻燧取火,神农开创农业及医,药,伏羲教民‎‎渔、猎、畜牧,创造八卦、文字,此即三皇.三皇之后的首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五帝时期,黄,河,水,患,严,重,大禹以疏导之法成功治水,被推为王.夏商周三代文化最大的特色即为宗,法,制,度.宗法制度萌芽于夏朝,完备的宗,法,制,度确立在西周,其是在晚商的长子继承制的法则上加以严格规范与执行.标志为嫡长子继承制、土地分封制与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在宗,法,制,度,下,“礼仪”对每个士族成员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实际上宗,法,制,度已经成为一种未成文的习惯法.在宗统范围内宗,庙里祭,祀,辈,分之亲疏,即规定了地,位的高下.宗庙里的谱牒,即是政,治,上的名分.在宗,法,体,制,下,“国”与“天下”是以“家”做原型扩大的,“家”的精神乃成为各级政,治,秩,序的基型.宗,法,制,度在西周末期已开始瓦解,但宗,法,制,度的影响却长期笼罩着中华社会.西周的宗,法,封,建,制,度留给春秋战国时期士人天下只有一个共主的观念,这种思想也为秦汉帝国的建立与统一奠定基础.宗,法,制,度的影响不仅是政,治,层,面的影响,也不限于统,治,阶,级,它在后世成为平,民,社,会,宗,族概念的基础而普遍传承.商周时期的中国人尚未产生长生不死的神,仙,观,念,也未有佛,教宣导的轮,回,转,世的思想.但当时的人也已经认为人死后会变成鬼,并且生前的身份会在阴,间延续.因此商周时代人们认为人死后的灵,魂依然继续关心影响人世之事,这导致占,卜的流行.而是否能够得到鬼,神的保护在于祭,祀,典,礼是否恰当.商朝卜问的工具多为龟,甲或骨,头,而周人卜,问的工具已经转为由阴,阳,符号组成的八,卦及扩充而来的六,十,四,卦来表示吉,凶.到了西周晚期,统治者与士人已对天命产生怀疑.士人逐渐看重“民心”,而获取民心就要施行“德政”,这后来就成为儒家主张“德治”的依据.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开,放,运,动其规模之大历史之长也为仅见.人文思想在此时期也成为中国哲学的支柱.诸子百家在这个历史阶段各自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与处世思想,其中,为孔子、孟子、荀子所主张崇尚伦,理,道,德的儒家、为老子、庄子、列子所主张崇尚自然无为的道家、为墨子所主张兼爱非攻的墨家、为商鞅、韩非所主张刑,名,权,术的法家与后来的佛家思想并为后世中国最重要的五种思想.秦汉时期也为中国奠定了疆域和思想的基础.秦始皇焚书坑儒,在政治上统一了中国之后,又统一度量衡.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之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能够经两千年而延续中国正统思想的地位,原因在于其经过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儒的补充与改造,已经综合先秦时期各种思想于一体,并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而以探讨先秦儒家思想为目的的经学也在在汉朝成形,成为传统中国学术的重心.汉末魏际天下大乱,乘时趋势者,不以道义为重.旷达之士,目击衰乱,不甘隐避,则托为放逸,遂开清谈之风.晋室之兴,世乱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凤.清谈所标,皆为玄理.稽其理论,多与释氏相通,故自晋以来,释子多治老、庄,清谈者亦往往与释子周旋,佛,教于是与中国学说融合;或以佛与儒、道诸书并称,渐为儒释道之沟通融会.玄学是汉唐两个盛世之间四百年动乱期的主,流,思,想.玄学思想的主要思想家和重要典籍也都出现于这个时期.玄学最重要的人物包括嵇康、阮籍、何晏、王弼四人.何晏与王弼致力于融合礼,教与玄,学,使,礼,教,玄,学,化.而阮籍与嵇康则带头形成一股抛,弃,礼,教、解放个性的风气,带动了历史上第一个个,体,解,放的反,传,统,运,动,在当时及往后数百年成为一股潮流,许多士人仿效他们过著放浪形骸的生活.宋朝理学的形成是传统儒学的一次复兴.儒家思想形成于先秦,盛行于两汉,然又中衰于魏晋隋唐时期,后复兴于宋、元、明、清.宋代对儒学的复兴并不是如两汉时期的经学,而是转向于对经典的思想内涵的探讨与解析.南宋大儒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经典加以注解,成为《四书集注》,并取代了五经的地位.传统儒学经过理学家对先秦儒学宗师言行的崇奉与诠释,加上官方的全面肯定与提倡,儒家在宋以降成了宗,教,性的“儒教”.各省各县都建孔庙对孔子加以供,奉.儒学之盛由此可见.北宋中叶,融合儒、释、道为一体,并以儒家学术为核心的理学形成.在宋之前的儒学虽在伦,理与国家学说相当成熟完善,但在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却较薄弱.宋以后,理学将道德的自觉提升到对“圣”的向往与实践,因而发扬光大了先秦儒学最核心的道德学说.理学将道德落实在大学八目之上,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宇宙理论方面,理学建立了“与天地万物合一”的形上人生境界,以宇宙自然运行的天理强化人伦之理的正当性,并以天理的正当性,克制个体对自我功利与感性快乐的追求.理学把人生的境界建立在个体的自觉上,以讲求个体的修养达到圣人的境界.由于理学细密地分析、实践地讲求“立志”、“修身”,以求最终达到“内圣外王”、“治国平天下”,把道德自律,意志结构,把人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人优于自然等方面,提扬到本体论的高度,树立了人的伦理学主体性的庄严伟大.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其萌芽于北宋中期,代表人物为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成熟于南宋早期,代表人物为朱熹和陆九渊;转型于明代中期,其代表为王阳明.理学的理论发展,可谓由“气”到“理”,从“理”到“心”,由“心”到“欲”;由强调区分“天理”到“人欲”,到“理在欲中”、“欲即理”终;理学理论终走入无法突破的终极,因此理学在经由转型之后也完成了其生命历程,被心学所取代.自宋代以下,理学都带有一种严正的淑世主,义,对理学家而言,要改良社会改良风俗,只能从礼,教着手.为了普及礼,教,朱熹等南宋理学家开始为一般民众编订简易的《家礼》与《乡约》,做为常人的社会生活与居家仪节.这些规范成为以后数百年间中国人的生活准则.此外朱熹和其他理学家还编写了一些蒙学教材,如小学、百家姓、三字经等.除了图书外,朱熹创始以书院作为理学的修习场所与宣讲之重要场所.明中叶以后,各地出现大量的“讲会”,透过宣讲,理学的道,德,教,化普及于文,盲,阶,层.另外,透过娱乐、说书、戏曲等等手段,理学的教化更深入人心.晚明实学思潮造成这个时期学术文化的生机蓬勃,而且以强大的生命力延续到清初.更发展出博学派、经史派等流派,其多重视实用及自然科学的研究.晚明时期,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植物学、医,学、声律学等诸多学科以及机械、冶金、农业、水利、等技术分枝都展开了大规模的科学总结和新的开创.清代中叶之后,由于经济的繁荣及文,字,狱的压迫,考据学大兴.在文献学方面,有集全国之力完成的《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也有各个地方印行的小型地方志.中国现存地方志高达八千多种,其中明代有一千多种,清代有五千五百种.在十八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中叶,对中国古籍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总结,留给后世宝贵的遗产.明末清初的学者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学习西,洋,文,化的风,气,涌现了王徵、徐光启、李之藻、李天经、孙元化、方以智等一批学习西,学的先,驱.这也是中国除佛,教,文,明之外,再一次触及外来文明之“思想”的初步契机.遗憾的是,康熙后期发生罗,马,教,廷与满清朝廷对宗,教,仪,节认知不同的“仪礼之争”,导致接续的雍正、乾隆、嘉庆朝厉行禁,教.结果导致明末开始与西,方的科,学,文,化交流中断.也正是这个时期,西,方进入工,业,革,命,科技突飞猛进,清政,府却对这些新的科技手段茫然无知,特别是对此时兴起的民,权,思,想未有接触,中西文化出现一大隔阂.三代(夏商周):中国古代文化的雏形开始形成,可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源头”,与这个源头联系比较密切的文化热点就是“夏商周断代工程”.仅就中国文化“源头”看,重点掌握三个方面:—是记录和传播文化的载体趋向成熟----文字(甲骨文),形成了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二是创立了记录时间的方法——干支纪日法,中华民族对历史的变迁有了明确的时间观念.三是形成了认识世界的哲学方法——《易》.重点是古人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突出代表.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文化的全面奠基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灵,魂”,产生了中国古代文化两位杰出的“形象代言人”:老子和孔子.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几类不同的思考,主要是儒家思想、墨家思想、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时期.科技文化大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向结合,奠定了中国科技文化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为后世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个时期的文化体现了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之初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的恢弘气度.突出代表: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长城精神)、威武气派的秦始皇兵马俑和贯通古今的《史记》,思想上的大—统.尤其是《汉武大帝》的热播,与之有关的内容应引起一定的重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秦汉文化高潮过去后的平淡”,相对于前一个阶段,少了些气势,多了些平淡与细腻.具体表现:文化科技继续进步,思想方面儒、道、释开始互相渗透,佛教盛行、艺术异彩纷呈,具有鲜明的民,族融合特色. 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带来古代文化的全面辉煌.兼收并蓄、全面辉煌、泽被后人、影晌周边,世界领先、地位突出(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的代表. 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传统科技的代表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在这个阶段,商品经济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凸显,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的新现象,应引起重视.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尾声,承古萌新,西学东渐.明清两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承古萌新,是这一个时期文化的特点.承古: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撰大型图书成就突出,体现民,族,文,化的博大气象.萌新,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市民文学兴起,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西学东渐.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重点是先秦时期、隋唐时期和明清时期;从社会的变迁对文化的影响角度;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从文化转型的角度: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

264 评论

wwj快乐柠檬头

一、沈括 (1031—1095) 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仁宗嘉进士。神宗时参加王安石变法运动。晚年居润州,筑梦溪园(在今江苏镇江东郊),举平生见闻,撰《梦溪笔谈》。 二、朱熹 (1130—1200)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贡献。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程颢、程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世称程朱学派。认为理和气不能相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强调“天理”和“人欲”的对立,要求人们放弃“私欲”,服从“天理”。他从事教育五十余年,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朱文公文集》卷十四《甲寅行宫便殿奏札二》)。他的理学一直成为后来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理论工具,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他的博览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很有影响。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及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多种。 三、王守仁 (1472—1528) 明哲学家、教育家。字伯安,余姚(今属浙江)人。尝筑室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早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修文县治)驿丞。后以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宸濠之乱”,封新建伯,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卒谥文成。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提出“致良知”的学说,他的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代中期以后,阳明学派影响很大,还流行到日本,著作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传习录》和《大学问》。 四、李贽 (1527—1602) 明思想家、文学家。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做过云南姚安知府。哲学观点没有自摆脱王守仁和禅学的影响。但公开以“异端”自居,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见解,主张重视功利。认为“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夫妇论》)。对封建传统教条和假道学讲行了大胆的揭露。曾评点《水浒传》,著作有《李氏焚书》、《续焚书》、《藏书》、《李温陵集》等。 五、黄宗羲 (1610—1695) 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学问极博,对天文、算术、乐律、经史百家以及释道之书,无不研究。史学上成就尤大,所著《明儒学案》,开浙东史学研究的风气。在哲学上,反对宋儒“理在气先”之说,认为“理”不是实体,只是“气”中的条理和秩序。作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大胆结论,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主张改革土地,赋税制度。反对传统的农本工商末的观点,强调工商皆本。这种政治历史观在当时有进步意义。著作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南雷文案》等。 六、顾炎武 (1613—1682) 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初名绛,字宁人,曾自署蒋山亻庸,江苏昆山人。学者称亭林先生。少年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晚岁卜居华阴,卒于曲沃。学问很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对后来考据学中的吴派、皖派都有影响。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亭林诗文集》等。 七、王夫之 (1619—1692) 明清之际思想家。字而农,号斋,衡阳(今属湖南)人。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界称船山先生。明亡,在衡山举兵起义,阻击清军南下,几陷大狱。到桂林依瞿式耜,旋桂林复陷,式耜殉难,乃决心隐遁。辗转湘西以及郴、永、涟、邵间,窜身瑶洞,伏处深山,而刻苦研究,勤恳著述者垂四十年,得“完发以终”(始终未剃发)。学术成就很大,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都有所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主要贡献是在哲学上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著作经后人编为《船山遗书》,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张子正蒙注》、《思问录内外篇》、《黄书》、《噩梦》等。 八、鲁迅 (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并同早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等采取一致步调,坚决反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妥协、投降倾向,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1938年《鲁迅全集》(二十卷)出版,新中国成立后,鲁迅的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56年,党和人民政府在上海迁移并重建了鲁迅墓。毛泽东为鲁迅墓题字。北京、上海、绍兴等地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九、毛泽东 (见“千年十大政治人物”) 十、邓小平 (见“千年十大政治人物”)

234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式教学模式论文范文资料

    教育 学沉浮于中国近一个世纪多的历史,一路走来,也曾经迎来一批杰出的教育学家如蔡元培、陶行知、晏阳初、陈鹤琴、徐特立、杨秀峰等,他们倡导发动的教育实践改革运动

    白羊座小叔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关于生活方式论文范文资料

    怎样写科技论文1.题名1.1题名的要求 题名是一篇论文的总标题,也称篇名或文题,作为一篇论文的总名称,题名应该使读者能从中了解到该论文所要研究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观

    五月mother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关于模式论文范文资料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教育 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方式的 议论文 ,供大家参考。教育方式的议论文 范文 篇一:《论高校思

    露西亞嘉利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模式识别论文范文资料

    应用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和语言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应用语言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EQS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应用 [摘要]E

    Kiwi琪薇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关于ppp模式论文范文资料

    pdf 附件不会传Buso, M., Marty, F., & Tran, P. T. (2017).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往昔岁月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