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20

芥末花vera
首页 > 学术论文 > 关于疫情期间心理健康的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甜心派儿596

已采纳

疫情期间大学生会出现的心理困扰就是说怎么样才能够疫情尽快的过去,第二个就是这个疫情会对自己有没有影响。

151 评论

肥胖卷的肥蛋卷

1、

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改善人的气血循环,而焦虑紧张、恐惧、担忧会让我们机体局部气血不畅,反而会使得疾病加重。无论得病与否,保持良好的心态都极其重要。我们既需要重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严峻性,在行为上严肃对待,做好自我防护,同时也要主动调适自己的心理健康,提升自己的免疫力,为自己保驾护航。

答惑解惑: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试?

首先, 我们要对被此次疫情所引发的不良情绪进行自我觉察。中国是一个充满了仪式感的国家,而春节是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每年春节,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像候鸟一样,飞回自己的家乡,与家人朋友相聚后,再飞回工作生活的地方。而今年的这个春节,被这样一场出其不意的疫情,完全打乱了节奏,我们必然会体验到很多无助感与失望感,而每天各类有关疫情的信息带来的不确定感,也会引发更多的焦虑与恐惧。可能伴随还有很多的抑郁的情绪、愤怒的情绪。要试着对自己的情绪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允许。当我们面对疫情,会有一些焦虑、恐慌,这是人面临危机事件时的正常反应。同时,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正是这些类似恐惧、焦虑的负面情绪,让大多数人能够做到自我隔离在家,也正是我们如此众志成城,才能获得疫情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有效控制的可能性。

然后, 我们要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北欧的冬天很漫长,最长的半年都在过冬。冬天的夜晚很漫长,有些日子一天里大部分时间是黑夜。看起来这么不适合人类生存,但北欧五国(芬兰、挪威、丹麦、冰岛、瑞典)在全球幸福感的评价中,总是名列前茅。北欧人民认真地生活,在貌似“隔离”的环境中享受人生。他们待在家里陪伴家人,一起做饭、吃饭、聊天、阅读、游戏,让琐碎的小事变得饶有趣味和充满亲情。他们搞出各种发明创造来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让聪明的大脑没被浪费。他们不依靠外部世界的刺激来生活,他们更关注内心的充实。

所以,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或许也可以试着做到以下几点:

1、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要有适当的休息,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疫情严峻,假日延期,几乎全民都休假在家,无法出门,加上对疫情的焦虑与恐惧,本身就令人手忙脚乱,自乱阵脚,因此即便自我隔离在家,让生活作息维持规律,是维持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

2、给自己列一个必做清单,并执行它。平日你一定知道做什么事情会令自己开心。例如,听音乐、香薰、做瑜伽、涂鸦,做些小手工,试着为自己和家人做顿平时没空做的美食、读书、追剧、看电影、与家人的互动小游戏、与家人真诚的聊天等等。也可以允许自己哭一哭,写出你的想法或感受、玩一些不费脑子的小游戏、深呼吸、抱抱可以慰藉你的物体、泡泡热水澡或冲澡、通过网络与人聊天等等。

如果这时你依然还有很多负面情绪,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减少因信息过载带来的心理负担。如今是自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即便足不出户,只要拿起手机,各类信息就会涌面而来。对疫情过度关注带来的心理压力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还会直接影响自身免疫能力。如果我们长期处于应激下或是遇到了重大应激,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会衰竭或崩溃。一旦身体的防护系统被击垮,我们就更容易感染疾病,或者加重已有的疾病症状,甚至引发其他感染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疫情信息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在睡前不宜过份关注相关信息,不道听途说,关注必要的信息,减少杂音。不轻信谣言,尽量在权威的官媒获取信息,相信政府。

2、与自我对话,自我鼓励。身而为人,我们都有一种自言自语的特殊能力,不论是大声地或无声地自言自语,你都能利用这种能力训练自己克服艰难的挑战。因此你可以这么告诉自己:“它可能不好玩,但我可以应付它”,“这会是一段很重要的经历”,“我不能让焦虑和恐惧占上风”。

3、运动。运动的好处在于帮你减少精神上的紧张,增加心血管机能,增加自我效能,提高自信心,降低沮丧等。哪怕如今自我隔离在家,也可以在室内做做运动,比如跟着网络上的视频做几遍广播体操,做瑜伽让自己静下来,都可以很好地调整心态。

4、正向思维。面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时,可以运用如下的思考方式:不要只往坏处看,很多文章也许只是在贩卖焦虑。注意每日的资讯中,其实正面信息是多于负面的。留意事实和数据,根据事实,判定自己的担忧是否合理(例如: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医疗方法的发展、新的药物等)。要以合理的态度看待事情,尝试以更广阔的角度了解问题的影响。保持对前景的盼望,即使在危急时期,也不要忽略在我们身边的美好事物。

1、 恐惧,无法感觉安全

2、 对自己或他人失去信心

3、 没有理由的想哭

4、 感觉无助

5、 感觉空虚

6、 感受变得迟钝及麻木

7、 变得退缩或孤立

8、 睡眠状况恶化

如果家人或自己出现了疑似症状,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如果有武汉相关接触史,请戴口罩,做好防护,立即去所在地专门的发热门诊求医,注意不要搭乘大众运输工具。到达医院后,如实告知自己的出行史,接触史,遵从医嘱,配合检测、治疗; 在就医前,应该通知与家人有关系的人员、单位(包括学校、公司、相关亲朋好友、近期曾接触人士),为将来可能的住院、隔离、排查等措施做好准备;在做上面这几件事的过程中,自我情绪管理相当重要,切记保持冷静。

如果家人或自己出现了疑似症状,甚至确诊,你的心理必然会经历一定的压力。这些压力甚至会持续数天到数星期,可能造成以下之影响:

情绪影响:震惊、恐惧、悲伤、生气、罪恶、羞耻、无力、无助、无望、麻木、空虚、以及丧失快乐及爱之能力。认知影响:困惑、犹豫、无法集中注意、记忆力丧失、不想要之回忆、自责。

身体影响:疲倦、失眠、身体疼痛、身体紧张、心悸、恶心、食欲改变、性欲改变。

人际影响:无法信任、无法亲密、失控、觉得被拒绝、被放弃、退缩等等。这些情况会伴随疾病而来,是很正常的,你可以根据本文前面的内容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但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必然对疾病的治疗有害无益。如果你觉察到焦虑、恐惧、担心的情绪强烈且无法消除,一定要及时治疗,主动接受心理援助,稳定情绪、冷静处理所面临危机。同时,不要胡思乱想、老往坏处想,尽力做好万全准备,心态上要维持正面思考。

医务工作者如何在救治他人的同时,做好心理层面的自我关照?

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他们日以继夜投入治疗,除了体力透支之外,目睹他人的疾病痛苦后,错愕、挫折感、 内心疲惫、甚至愤怒都可能爆发。一般来说,参与救治的医务工作者会面临三种类型的压力源:“医务人员被感染”、“创伤性的刺激”与“救治的失败”。医务人员在进行救治过程中,都会面临不同的心理压力,有些压力甚至是不断累积或周期性的复发。如果医务人员未能了解自己的压力源,并予以适当处理,则压力堆积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产生以下心理症状。

认知: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对生命、对社会感到不公;对自我工作无价值感。

情绪:面对大量病患出现的紧张、焦虑;大量付出后因为疫情并未理想地控制而导致情绪压抑和耗竭,面对民众批评时的绝望孤独,压抑和悲愤;担心自己、家人患病;对家人的愧疚;无助、悲伤。

行为:容易激动,饮食过度或食欲不振,冲动行为等。

躯体:长期紧张下出现肌肉紧张,坐立不安,睡眠差,血压、体温升高等;长期过劳导致的身心疲惫。

出现这些问题其实都很正常,医务工作者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本身职业所带来的身份。希望我们的医务人员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正确的进行自我调节,及时向他人反馈,一定的情绪抒发与宣泄更利于心理健康。

221 评论

呀哟哇啦

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疫情中保持心理健康 论据 我是心理健康在一生中的重要意义 保持心理健康日常生活应该做哪些事情 保持心理健康对抗议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才能做到身体健康

138 评论

爽爽小无敌

全国各地所有的人民群众,还是党员干部都时刻关注疫情进展情况,这次疫情在一定的程度上给大家带来恐慌和焦躁,这甚至影响着疫情结束后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那么我们该如何调整心态,怎么样面对这样的情绪?接下来按照我说的方法做做看,会不会好一些。1、 出现头疼,心慌,干咳,咳嗽等情况时,怀疑自己得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怎么办?我们大多数人,刚刚从家里解放出来,部分重灾区的群众还在家里。那些解放的人,由于在家里憋得太久,太想放松的缘故。去踏春,去爬山的,去钓鱼的等进行一些娱乐活动。本来是这一切都挺美好的。但到了晚上回来时,发现自己身体不适,出现干咳,头疼等情况,觉得自己被感染了,得上这种病了,怎么办啊!首先,当我们身体出现不适症状的时候,需要注意监测。如果是在湖北,河北这些疫情高发区或者接触感染或有疑似病例的人,应该及时像社区或者当地有关部门上报,做好隔离,每天监测自己的体温的情况,必要的时候需要去医院看看。当然,也会有我们对疫情的恐惧导致过度担心紧张,发展成身体的不适应。快两个多月的,居家生活,让自己身体不适应,太高强度的活动。这样会导致部分人,咳嗽,浑身乏力等类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现这样的情况时,通常伴随着失眠,焦虑是心理出现。这个时候常常觉得自己得上这样的病,自己天天看新闻,哪位医生,护士因为感染上,去世了。感觉自己得上就是死路一条。像这种对疫情有恐惧心理的人,首先去医院做一个检查,主要是做肺部CT,看自己是否正常,在检查结果显示,没有感染等问题时候,我们自己只能通过自我调节,自我放松,保持愉悦心情来对待身体不适。如果你的情绪还是无法平静,自我调节无法缓解时,可以找一个心理专家,如何对待这样的情况。我前两天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有一个农民响应国家号召待在家里,不出门,不串门,不走亲戚。每天村子里的广播宣传着这次疫情的出现发烧,咳嗽,乏力这样类似情况,这次疫情所有地方都有,病毒可以由空气传播,出门必须戴口罩。现在哪里都不安全,待在家里最安全,你们缺什么,少什么给我们村委会发微信,顺带把你们家的地址,电话,名字标注好。有我们村委会统一购买,然后送到你们家门口,自取。现在是非常时期,我们村每个人都要团结一致,村民添乱,在家吃,吃完睡。缺什么找我们。宣传车也在宣传着,这次疫情,今天确诊多少例,死了多少人。通报着实时消息。那一位农民,在家呆了几天,待不下去了,想出去,村里都会有人巡逻,在各个卡口都有值班人员,哪里也去不了,在家呆着,只有酒陪伴着他,喝着喝着,睡着了。第二天醒来时,自己感觉头晕乎乎的,浑身没有一点力气,头还有的烫,感觉是发烧了。他想起来,这不是那个新型病毒肺炎症状?那个农民想着:糟了,我得病了,我马上就死了。我不能拖累村子,于是从家里房顶上往下跳。他跳下来了,没有摔死,被巡逻的人发现,送去医院,检查结果腿摔断了,还有点感冒。农民不服气的赵医生说,我不是被那个病毒感染了?医生说着,你这就是感冒,拿出检查结果。2、 作息时间紊乱,工作后失眠睡不着,怎么办?首先来说说青少年儿童,在疫情期间,学校不能开学,上午上着网络课程,下午做作业,晚上就是天堂,刷着视频,玩着游戏,晃晃玩着就十二点多了。引起早上起不来,在被子里听着叽叽喳喳的声音。导致下午做作业,马上写写画画完成任务。再说说大人,成年人除了部分党与干部需要时刻坚守卡口和巡逻之外,大多数人,睡觉自然醒,晚上玩到自然睡,吃饭,等到自然饿。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生活状态。一切回归自然。其实像这样作息时间紊乱现象很常见,作为家长,应该和孩子制定一个可行的作息时间表,家长,学生相互监督,共同执行。一起学习,每个人要求自律。学习之余,充实生活。休息时,不要玩着手机,刷着视频,聊着天。像孩子和家长一起,做一些健身运动,一起进入厨房,学习做菜,整理房间,读书,写字等这样会促进亲子关系,沟通学习,促进共同进步。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两个家庭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在疫情期间,孩子没有上学只能窝在家里上网课,有一位家长,看着孩子上网课,还在被子里,听着老师的课程。父母给孩子说,网课,你必须认真对待,你怎么对待它,它会给什么样的回报率。你全力以赴对待,老师测试,你是100分。你三心二意地对待,可能就在及格徘徊。其中一个家庭,他的教育理念是“佛系方式”学生上课的时候就上课,在哪里上都一样,没有区别。孩子上课就行。作业做完,就可以玩。至于什么时候睡觉,孩子都那么大了,困了就知道睡。还有以少部分家庭,一直坚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那个时间点做什么事情,那个时间点干什么。这就是“自律”。

152 评论

南宫亦忆

疫情下大学生要想维护心理健康,我觉得最主要的是嗯正确的看待疫情带给我们的影响和冲击。不传谣,不信谣,从官方渠道了解疫情的进展情况,养成正确的嗯,抗击疫情,战胜疫情的那种习惯,嗯,勤洗手,戴口罩,不去人口密集的地方等等,类似于这些。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心态积极阳光这个是最重要的。

90 评论

相关问答

  • 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文献

    如何看待疫情下的心理健康

    MIssMIss兔狗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学校的心理健康的论文

    对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探讨及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是当下高等 教育 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

    1号女王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杂志

    研究性的《心理学报》《心理学探新》《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小学生的和老师合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平时无聊是看的杂志《心理月刊》。个人都有长时间看。

    猫妖梦懿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疫情期间心理状况的论文研究

    当前幼儿园内处于职业倦怠的教师往往占多数,生理心理上都会表现出疲惫不堪、担心、焦虑、发呆等症状。而且,这种倦怠情结反应到教师身上,最明显的表现是疲惫不堪、其次是

    0子爵绿子0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大一心理健康论文关于爱情

    恋爱心理问题是困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关注大学生恋爱心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行为,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不让一个字注册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