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32

jessica0707
首页 > 学术论文 > 关于理想国论文参考文献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熊大熊二喜羊羊

已采纳

和谐社会,是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自古以来,人类总是向往和追求“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稳定的和谐社会。也就是说,和谐社会是人类千百年来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和谐是古往今来人们不断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状态。中西方文化中和谐社会理想在中华文化传统中,中国人始终在追求一种“大同世界”的社会理想。早在2500年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有感于当时社会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周室衰微、诸侯割据的现实,提出了“大同世界”的社会理想:人与人之间注重诚信,讲求仁爱友善、和睦相处、平等对待;社会财产为公共所有,整个社会选贤举能、富庶安康,一派安宁、和谐、祥顺的社会景象……在近代,孙中山则在民族存亡的关头确立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社会理想。在西方也提出过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从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整个天是一个和谐”、柏拉图的“理想国”,到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的“全世界和谐”、欧文“新和谐公社”,都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美好社会的憧憬。总之,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在“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社会里,种种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都没有实现的现实条件,都只能是流于空想或乌托邦。构建和谐社会适应历史潮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对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有关“社会更加和谐”要求的进一步展开和丰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初步指导思想。所谓“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结构均衡、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相互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社会。而社会和谐,首先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协调状态。我党在新世纪之初及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既适应了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又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讲求和谐是我国古哲先贤们所追求的社会理想,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之一,内涵十分丰富,充满大智大慧。我国历来就有“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政通人和”、“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之说。中华传统文化讲求和谐,中华儿女希望和平,希望统一,希望安定,所以就有分久必合的期盼,就有经过战国争雄后的秦始皇统一全国,就有经过魏晋南北朝动乱后的大唐气象,就有汉唐和大清的民族融合,就有经过百年屈辱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谐。所以中华文化的和合精神,有利于进步势力的成长,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立场上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和谐”,作为一种调节社会矛盾使之达到适度、适时、适当的和谐状态的深刻哲理,体现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合理性,的确为中华民族带来了稳定和祥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起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建设一个富足祥和、人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充满活力的社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追寻的梦想。传统文化中提倡的大同社会,实际上就是古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设想。当然,这一种美好假想,与共产党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想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我们要始终站在有利于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立场上来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方式,逐步构建政权良性运作的最佳制度,进一步扩大人民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切实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促进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良好传统和现代先进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具有良好的个体美德和精神心理,以确保社会的和谐、有序与安宁。

182 评论

添喜lucklily

试析《理想国》中的人性思想及教育内涵

论文摘要:希腊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的名著《理想国》蕴含着丰富的、迄今仍 熠 熠 发光的教育思想。柏拉图以“人性论”为前提,倡导建立一个等级分明、民主和谐的政治制度。他大力提倡教育,认为获得正义及善的美德是教育的首要目标,但教育是直接为所构建的国家服务的。柏拉图认为,统治者最需要抓好的大事只有一个,那就是教育,通过音乐和体育培养出优秀的公民。培养公民的教育只是初等教育,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集智慧与权力于一身的城邦统治者——哲学王。《柏拉图》中追求美好生活,净化人的心灵,培养德性的教育思想,在当今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论文关键词:柏拉图;人性论;教育思想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公元前347)的著作,是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全书共分十卷,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各方面的问题。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王应该为国家的统治者,倡导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在《理想国》中柏拉图以“正义”为主题,发展了苏格拉底关于人性中的德性思想,开启了西方史上人性“知、情、意”和价值“真、善、美”三分的先河,休 谟 和康德的哲学理论皆以此展开。在柏拉图的眼中,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理想国得以实现。因此卢梭认为《理想国》“不是一部关于政治的论著,而是迄今为止关于教育的最好论文”。 一、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对《理想国》人性和教育思考的影响 1.社会基础 柏拉图所处的时代正是雅典盛极而衰之时。为争夺希腊霸权,古希腊城邦国家雅典和斯巴达进行了长达30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战争不但使雅典丧失了希腊霸权,而且使雅典的各种社会矛盾一触即发。战争使雅典的经济遭受巨大打击,失去了希腊世界的领导地位,国内民主制度遭到挑战,政权逐渐落到贵族手中,伦理道德观念也受到了人们的质疑,走向衰败。这使得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对城邦怀着极大责任感的思想家开始思考雅典的前途,他们设想组织一个理想的城邦,这个城邦是正义的、和谐的。 2.哲学基础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 (1)理念论。柏拉图把苏格拉底的辩证法与巴门尼德的“存在论”结合起来,提出了“理念”论。他认为“理念”的知识是人的灵魂先天具有的真正知识,可知的理念是可感事物的根据和原因,可感的事物是可知理念的派生物。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各式各样的事物有各式各样的理念。不同的事物组成了事物的世界,而由它们的理念所组成的总体就是柏拉图所谓的理念世界。在他看来,前者是可感世界,后者是可知世界。柏拉图曾经通过一系列的比喻来论证两个世界的学说,其中最著名的是“日喻说”。柏拉图把可见世界和可感世界的关系比作太阳与大地生物的关系,认为:“太阳不仅使看见的对象能被看见,并且还使它们产生、成长和得到营养,虽然太阳本身不是产生。” (2)辩证法。黑格尔曾明确指出:“在古代,柏拉图被称为辩证法的发明者。就其指在柏拉图哲学中,辩证法第一次以自由的科学的形式,亦即以客观的形式出现而言,这话的确是对的。”柏拉图认为辩证法是指通过谈话展示思想之间的矛盾,然后加以分析和综合,进而求得真理的方法,这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辩证法不是诡辩术,它是论证理念的重要手段。从《理想国》中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可以看出辩证法是最高等级认识知识的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和训练方法,通过辩证促使探索理念之间的关系、学会建构理念体系的方法,提升逻辑思维及想象能力。 (3)认识论。认识论是柏拉图获取理念的方法。柏拉图的认识论包含三层含义:第一,理念不能依赖于人的直觉。他认为世界上的万物都有一个在理念世界存在的本体,即“相”。“相”是沟通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桥梁。第二,认识论要经历三个阶段。柏拉图认为最低等级的认识,它的心灵状态是想象,所以认识过程尚需继续深化,最后才能以理性思考获得善的理念。第三,认识理念是为了认识自己。柏拉图认为只有通过对外部世界及理念的认识才能使思想上升到一定高度。理念是先天的,即每个人天生就是拥有理念的,所以他认为,人们对理念的认识不是一种后天的积累的学习,而是对已经存有的理念的回忆,这个回忆的过程就是对外部世界认知的过程。所以柏拉图的认识论是一种先验的认识论,通过回忆,进而认识自己,寻求善的理念。 正如波普尔所言,柏拉图的国家哲学最终“可以扩大为关于‘万物’的普遍哲学”。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从伦理道德出发,以追求善的理念为目标,追求人性和灵魂的完善。国家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人的问题,没有对人及人性的深刻分析,政治便失去了正确的逻辑起点,因为社会是人构成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主体,对人类社会的哲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就不可避免地要追溯到人性问题上。

313 评论

相关问答

  • 理想利想论文的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3]马克思恩格斯全

    大LY的小世界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关于理想的议论文

    有关理想的高中议论文7篇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没有生机;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没有光明;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有方向。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有关理想的高

    whippedcream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关于心理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不仅在科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在期刊评价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大家参考。 1、关于

    杰克贝老师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与如画理想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美术教育论文优秀22条参考文献 [1] 陈萍. 莆仙宫庙壁画艺术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2] 郑芳芳. 明清易代背景下的清前期人物画研究[D].

    jessiemaomao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关于大学生理想论文的参考文献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理想具有可能

    bluelights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