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71

qieerdingdon
首页 > 学术论文 > 三国研究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倾城闸北摄影

已采纳

[1]蒋正冶: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三国演义》主题研究述评2007(1)[2]郑铁生:《三国演义艺术欣赏》[3]陈 辽:智谋精粹古为今用--读《“三国”智谋精粹》1993(4)[4]边 勋:论《三国演义》中智谋描写的历史影响和社会价值[5]郭百秋:《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74 评论

Elephantwoman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着力于追溯“真”之精神的哲学本源,通过对儒道释三家“真”概念嬗变的梳理,概括艺术论中相关范畴的论述,对中国古典绘画关于“真”的几个重要问题作以阐释,最终,提炼出中国画家思维中“真”之精神的发轫。目前关于“真”概念的研究多是哲学层面,系统梳理先秦哲学之“真”到中国古典绘画之“真”的过渡,成为迫切的、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这也正是此文的研究目的。对长久以来被忽略的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真”之精神嬗变过程的研究,可以清晰中国古典绘画的本质追求,使“真”理论得以延续传承,适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任一画种的理论和创作,具有指导当下绘画精神的现实意义。“真”之精神存在于中国古典绘画中与哲学概念之“真”有何特异处是本文重点研究的方向,目前绝少有论文和专著立足于此。本文首先从庄子之“真”、儒家与“真”相关的概念、佛家之“真”给予探讨哲学“真”,接着从连接哲学“真”与绘画“真”的中国古代艺术论中找到理论根据,继而着手分析几个与中国古典绘画“真”之精神相关的重要问题:如荆浩“图真”论中“真”的具体论述对中国古典绘画产生了何种影响。再如“形神”论的演变过程怎样使中国古典绘画“真”之精神从“形”、“神”两方面在各个时期侧重发生转变。接着在“道寓于器,技进乎道”这一传统思想的统照下,笔者对“真”与“技”、“真”与“心”的关系分析说明,从具体技法提升到主观精神来探讨“真”之精神存在于中国古典绘画的形而下及形而上两个层面。最后,宋代理学与明代心学的嬗变正与中国古典绘画从宋代绘画注重物象客观规律到元代文人画兴起之后,尤其明清两代,以主观情思作为主要表现对象,外在的画面事物成为了人之情感的载体这一转变过程相吻合。至此,中国古典绘画对“真”之精神的偏向发生了扭转,并且延续到近代。中国古典绘画“真”之精神作为中国文化传统思维的精髓,是可以指导任一门类的绘画理论及实践的,只是在不同时期因为历史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的变化发生着侧重的不同。我们寻出中国古典绘画史进程中的精神与力量,也就寻出它内在的向往和需求,从而指导中国绘画史朝着符合理想的方向发展,这是此文希望达到的大意义所在。

159 评论

識食過人

关于《三国演义》的主题 这个问题,是此次讨论会上争论最为激烈、意见最为分歧的一个问题。除以往提出的“正统说”、“忠义说”、“拥刘反曹反映人民愿望说”、“反映三国兴亡说”和“讴歌封建贤才说” 等五种观点之外,新提出的主要有“悲剧说”、“仁政说”、“农民愿望说”和“分合说”等四种观点。而且即使是以往的几种旧提法,有人也作了新的解释,注入了新的内容。 (一)悲剧说。 这是此次讨论会上十分引人注意的一种说法。此说论者认为,在《三国演义》所塑造的大批艺术形象中,曹操和刘备,包括他们所代表的集团,不仅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而且始终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曹操被刻画为一个千古不朽的奸雄形象,一个剥削阶级利己主义的集中代表,贪欲和权势欲的象征。他的身上几乎概括了剥削阶级的全套统治手段和全部本质特征。而残暴狡诈和雄才大略的紧密结合、“奸”与“雄”的高度统一则是他最显著的标志。这一形象乃是恶德的实体、个性化了的社会存在,是作家所处历史环境的直接映象。与此相反,刘备这一形象的本质特征则是对理想道德的追求,他幻想在尘世中实施“仁政”,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以曹操为代表的封建社会的现实存在和以刘备为代表的封建社会的理想象征之间的激烈交锋,构成了《三国演义》一书最基本的矛盾冲突。 不幸的是,以曹操为代表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现实存在却最终战胜了以刘备为代表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理想追求。《三国演义》为人们揭示了一个严酷的事实:左右形势,对封建政治生活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不是正义,而是邪恶;不是道德,而是权诈;鲜廉寡耻、弱肉强食的残酷现实战胜了孝悌礼让、忠诚信义等理想观念;暴政强奸了仁政,兽性代替了人性;君仁臣忠、父慈子孝的伦理观念不得不让位于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市侩原则。这不单是三国时期的历史现实,也是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现实。所以《三国演义》所表现的蜀汉集团的悲剧,正是悲剧的时代所诞生的我们民族的一部历史悲剧,它因之而成为民族历史的启示录,奠定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二)仁政说。 此说论者认为,《三国演义》一书有着极其鲜明的政治倾向性,这个倾向性集中地表现在“尊刘抑曹”上,以前不少论者把这一点作为《三国演义》的主题,这不是没有道理的。然而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这一强烈倾向并不等于就是它的主题。透过“尊刘抑曹”的表象,我们看到的乃是于对仁政的歌颂和向往,对于暴政的批判和鞭挞。《三国演义》对刘蜀的“尊”和“拥”,反映了挣扎在封建制度残酷现实之中的人民对仁政的热烈拥戴;对曹魏的“抑”和“反”则反映了人民对暴政的深恶痛绝。这不仅是贯穿全书的主题思想,也是《三国演义》一书在思想倾向上的民主性、进步性的具体体现。 (三)农民愿望说。 此说论者认为,我们分析《三国演义》的主题,不能也不应当离开这部作品形成的历史。尽管《三国演义》是以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为该书所作的注为主要的素材和依据,也就是说主要是以正史为素材和依据,然而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来看,它更多地受到讲史话本、元杂剧以及宋元以来大量流传的民间故事、传说的影响。“尊刘抑曹”的倾向正是在这样长期流传、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此外,也有不少同志认为,象《三国演义》这样一部思想蕴涵丰窗的文学巨著,要想用三言两语来概括它的主题思想是很困难的。目前提出的各种说法应当说都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但是却似乎都难于为人们所一致接受。重要的问题在于认真地分析一下这几种提法的相同之处,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比较它们实质上的分歧,而不必匆忙地作出结论。同时,探讨《三国演义》的主题还不能脱离对版本的研究,版本不同,其主题思想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一点也是不能忽视的。

241 评论

米苏and妮娜

我向你介绍《三国演义》同学们,你们学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一定又对《三国演义》这本书多了一份了解了吧,很想把整本书都看完吧,我建议你看完这本书,这本书非常非常的好看。在这里,我先向你介绍一下这本书吧。《三国演义》这本书是我国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这部小说写得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书中塑造的曹操、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书中有很多很多吸引人的故事,如“桃源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等。这部书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孔明借东风”。里面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诸葛亮草船借箭归来,周瑜十分佩服,他和诸葛亮协议谋划攻打曹营。周瑜先让黄盖“苦肉计”得曹操的信任,庞统又用“连环计”,使曹操把他的大船用铁索链连起在了一起。周瑜着急而病,诸葛亮知道了周瑜的担心之处,是万事都俱备了,只是欠东风来扇火和给传加速。诸葛亮凭借自己的天文知识,预计三天后有东南风,而且越刮越大。周瑜安排黄盖去诈降,暗地为黄盖准备了二十条容易起火,当黄盖的二十条船接近了曹军的船是,黄盖命令二十条船点燃。当曹操发现有诈时,已经来不及了,火船如箭,借着风势冲进曹军水寨。曹军的大船被铁锁链连着,无法移动,曹操在陆上的营地也被大火包围,曹操大败。我喜欢这个故事的原因是: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智永远比武有用。曹操的几十万兵,高大威猛,却被区区一个诸葛亮打败,还被烧得像烤鸭一样。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用兵能以小胜多,真是一个智多星。我最讨厌的事周瑜,他嫉研妒能,想要杀掉比他聪明的人,我不喜欢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这本书里面还有更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如忠厚首信的鲁肃,讲义气的关羽,非常粗暴野蛮的董卓,深得人心的刘备等,真的是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在我成长的岁月里,诸葛亮、刘备、关羽、赵云、曹操等曾经陪伴我度过许多快乐的时光。如果能找来《三国演义》原著读一读,书里那些精彩的故事一定会让你着迷,那朴塑迷离的战争世界一定会烫你流连忘返。

226 评论

相关问答

  • 三国研究小论文作品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体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代表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

    小佳姐~:)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国内三教理念研究现状论文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人是否收到良好的幼儿 教育 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好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想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是比较困难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

    张先生899547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三国演义研究点论文

    无非就是从主要人物和贡献下手战争就是战将的奋战保的君主建立大业的方面文化 以蔡邕妇女 曹氏父子 以及诸葛的前后出师表 还有马均 诸葛亮的发明 华佗 张仲景的医术

    好运咪咪熊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研究三国人物性格的论文

    最佳答案-网友投票选出 论《三国演义》中庞统形象审美特色【内容提要】在《三国演义》众多文臣武将和如云强手中,庞统可谓独具特色的一位。庞统在作品中存在时间不长,所

    笑寒天下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中国史研究投稿超过三个月

    中国史研究投稿超过一年不通过应该是没有通过审核扩展资料:《中国史研究》是中国社会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所主办的中国古代史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79年,发

    陈70947955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