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57

为食猫88
首页 > 学术论文 > 有关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小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爱逛DP的小吃货

已采纳

关于历史人物的:论秦始皇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嬴姓,赵氏,名政,秦庄王之子。秦始皇是一个功大于过的皇帝。秦始皇吞并六国,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设郡县制,奠定了封建统治的基础;修驰道,为庞大帝国的政令通达奠定了技术基础。但秦始皇修阿房宫,秦始皇陵等的规模极为庞大,滥用民力;焚书坑儒,抑制思想,摧残文化;法令严苛,赋税重,增大了人民的负担。我们不能仅仅把秦始皇修长城想作是滥用民力,统治残暴的体现。修长城是为了抵御外族入侵,事实上也是如此。文献斥责在工程进行时造成不少人命死伤,另一方面却使各地的交通进一步发展,有助日后交通、经贸、以及各民族之融合。秦始皇只是急功近利,不计较手段,不考虑人民的生活。毛泽东曾这样评价,“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说空话。几千年来,形式上是孔夫子,实际上是按秦始皇办事。秦始皇用李斯,李斯是法家,是荀子的学生。”这种想法有道理,但并非说儒家不好。后世用“外儒内法”,是一种“外柔而内刚”的政策。以伦理道德束缚人们,更容易治理天下,也正是吸取了秦一味用法家最终被推翻的教训。所以说,我们要辩证的看待秦始皇。关于社会方面的:珍惜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保护每一滴水。”如果没有了水,地球就会干裂;如果没有了水,我们人类就可能渴死;如果没有了水,就没有了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我们要爱惜每一滴水,爱惜地球母亲每一滴眼泪。只有节约用水,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好。水是生命之源,生命之本,人类的健康是先从水来的。人可以几天不进食,但不可以几天不喝水。而现在,全球有20亿人口正处于严重缺水状况!也就是说水是20亿人生命之所系。而全世界每年因喝了不干净的水而死亡的儿童就有5000万人!这数字是多么令人怵目惊心!水的危机,已经向人类敲响了警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现在的重中之重!水对于我们是多么的重要!如果人人都注意节约用水,不知会有多少人从中受益;反之,如果每个人都不在意地浪费水资源,那么就可能有很多人遭受饮水困难!现在,由于许多方面都在污染水资源,且污染得越来越严重,人类可以饮用的水就越来越少。然而没有水,人类就无法生活。这就意味着我们现在要积极行动起来,节约、保护水资源。侧耳倾听,淮河在呐喊,黄河在哭泣,长江在叹息……水污染像一种持久的顽疾折磨着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水库……水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水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水资源吧。(额,这算是《历史与社会》学科中“社会”那部分的吧)关于车的发展史的:车的发展史随着时代的变革、社会的进步、文化的不断推展和翻新、物质生活逐渐丰富,人类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起初只靠双腿行走的慢节奏、短距离的交通方式再也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于是,便诞生了——车。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000年,一个名叫奚仲的人发明了世界上的第一辆车。这种车由两个车轮架起的车轴,带辕的车架,车架附有的用来盛放货物的车箱构成。最初的车,由人力来推动,即人力车。后来人们开始用牛、马拉车,即畜力车。传说,畜力车是商汤的先祖相土和王亥共同发明的。1839年,英国人麦克米伦发明了蹬踏式脚蹬驱动自行车。自行车灵巧方便,经过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的不断改进,因其独特的、不可被替代的优势,依然被人们沿用至今。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人类进入了“蒸汽机时代”。许多发明家也纷纷把瓦特的发明应用到“自走式车辆”的设计中。第二次工业革命,卡尔本次等人发明了内燃机,告别了适用笨重的蒸汽机的历史,并将其用在了汽车上。从此,汽车变为现实。现在,汽车已经遍布各个城市,“有车”也成为了衡量一个家庭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科学家也从未停止对汽车进行改进,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这些都是我自己写的,不同时期老师留的题目不同,所以类别有点乱。

245 评论

凹凸威小姐

苏联在二战中经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严峻考验,取得伟大胜利,产生了巨大影响。社会主义成为世界劳动人民心目中的一座丰碑,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大大加强。在战争中,亚欧一些国家的人民民主力量日益壮大。到1949年10月,亚欧建立了12个人民民主国家。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各国逐渐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0世纪50年代,这些国家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不包括南斯拉夫)。可惜,在斯大林体制的弊端等历史性影响下,苏联不久就走上霸权主义道路。 美国更是二战的“暴发户”。随着军事、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其妄图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起来。美国总统杜鲁门公然声称,美国负有“领导世界”的责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为进一步控制西欧,对欧洲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包围,1949年4月,美国等西方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根据这项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的建立是美国为实施称霸全球战略的产物。 1955年5月,苏联等欧洲8个社会主义国家国在波兰首都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华约”组织的建立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为对付北约组织采取的相应措施。就相对位置而言,华约和北约成员主要集中于欧洲的东部和西部,两大集团的出现被看作东西方对峙格局形成的标志。 我们中国虽然属于社会主义阵营,但是与华约成员国也存在着区别。我们位于亚洲,不属于欧洲国家。我们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饱尝列强欺凌的屈辱,特别珍惜国家独立自主的权利和华夏儿女的民族尊严。我们在外交方面主张和平共处、不结盟,这里面包含着历史的、现实的、外部的、内部的诸多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所以,我们没有加入华约。

309 评论

winnie1103

中国史论文.html 对伊斯兰教和佛教、道教的比较研究 英雄末路的悲叹 当代文学史研究中的史料问题 当代中国的都市经验 政治化思维与三十年代中国文学论争 人性解放“三部曲”——论新时期启蒙文学思潮 近现代文学话语转型与日本白桦派的关系 走向学术语境——祖国大陆台湾文学研究二十年 不该被遗忘的作家——施济美及其创作 魏紫姚黄——微型作家论 谈“英雄崇拜情结”及其悲剧 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帝国组织的兴亡条件及其演变 文化专横与历史污秽——答容若先生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 浅谈清末法律修订的政治经济原因 试论民族因素对苏联调停三区革命的影响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评价 百年史学历程回顾二题 论汉儒知识分子的权力穿孔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与法律透视 关羽崇拜的塑成与民间文化传统 高句丽与中国 试论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不同之原因 伪托望族与冒袭先祖:以北族人墓志为中心—读北朝碑志札记之二 汉代的女权 明代流刑考 唐五代占卜略论 北魏的内河航运 北魏太武朝政治史二题 汉代的诸赋与军费 经史之学与文史之学 南北朝的散官发展与清浊异同 元朝的特性·蒙元史若干问题的思考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林则徐禁烟运动新评 美国史学界关于对日使用原子弹原因的论争 汉代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 张居正改革的成败 试论冯友兰的“释古”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艺术品网上商城建设解决方案 鲁迅文艺评论的高度思想要求 论《阿Q正传》的心理描写特色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论鲁迅近体诗的社会意义 孙中山陈友仁关系初探 论陈独秀前期民众观的二重性 李大钊早期宪政思想探析 蒋介石的西北战略观 中共党史学理论的创新 苏俄及共产国际对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 顾炎武的诗学史意义 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执政党建设的探索和发展 建国初期中共党内关于农业发展道路的争论 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共地方“特委”与农村武装革命 国民政府从盛世才手中谋取新疆的两次策划及失败的原因探析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与国共关系变化之分析 再论赶超思想与大跃进运动的关系 郑观应研究综述 严复仕途刍议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近代中韩关系史的一段内幕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质疑 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产业论坛第二届年会综述 晚清华北村镇人口 中国当代学者对世界学术的贡献 太平军战事与江南社会变迁 辛亥革命时期学术文化的变迁 有关太平天国的谶谣现象解析 太平军中的婚姻状况与两性关系探析 抗战时期汉奸形成原因探析 从孙中山的“国粹”观看其晚年的文化取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统一战线和民主党派研究新进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读中共历史的新视角 知识分子转型与新文学的两种思潮 鲁迅的死与须藤医生无关吗 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东北作家群·端木蕻良(之一) 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东北作家群·端木蕻良(之二) 胡适:新文化园地里的孤独守望 闻一多:从国家主义到民主主义 论史学的求真与经世 在历史研究中坚持与发展唯物史观 从历史构筑意识形态:中国现代史学与史剧的意义 张舜徽先生历史文献学成就述要 尚钺先生与“魏晋封建说”——为纪念尚钺先生诞辰100周年而作 现代中国史学和民俗学的奠基者顾颉刚——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10周年 吕思勉与《白话本国史》 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弘扬

333 评论

清影5127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那种机会均等,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达到了“学而优则仕”的境界,有利于中国古代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科技发达,也备受西方人推崇对欧洲文官制度的确立产生积极影响。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中国只有通过严格考试的人才能出任官职‘中国由那些及第的人治理者’,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科举制产生于隋朝,唐朝时得到发展,宋代得以完善。科举制的推行,打击了腐朽的士族的势力,符合庶族地主经济发展的趋势,适应了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也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政治清明廉洁。同时,也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唐朝学制完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也推动了宋代科技革新,使得宋代科技领先于世界。科举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高度繁盛发达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新航路开辟以后,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潜心研究中国的典章制度,不断向欧洲传递东方的信息。16世纪中期来华传教士克鲁兹在他的游记中把中国科举制介绍到欧洲。欧洲人了解到中国科举制度以后,都异口同声的称赞。16世纪的门多萨认为,中国是世界各国中治理得最好的一个,他把原因归于中国竞争性的科举制度,说中国通过竞争开放一切官职,从而利用了所有中国人的聪明才智。牛津大学教授纽曼说:中国行政制度是迄今为止存在于东方的无与伦比的优秀制度。他们认为科举制是一种出类拔萃的制度,值得效法。法国首先师承中国,在1791年进行了文职人员的考试,德国在1800年。1833年,英国确认了通过考试择优录用的原则,但直到1847年,英国某一驻外机构为聘任办事员,才进行了最早的竞争性的考试。1855年,英国成立第一个文官委员会、主持普通文职人员竞争性考试。1855年,英国颁布法令,使文官的竞争性考试正常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最终确立。英国文官考试面向公众,定期举行,强调入选者必须备有良好的品行和确定试用期,与中国科举制度的形式非常相似。《大英百科全书》对英国文官制与中国科举制的渊源关系也有公允的结论:“在历史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出现在中国,它用考试来选拔行政官员,并对已经进入仕途的官员进行定期考核。”英国文官制吸收中国科举制的精华,又影响了欧洲其他国家。可见,中国科举制对中国乃至于世界都发挥其积极作用。中国的科举制是一种出类拔萃的制度啊!科举制最大的功,在于给草根平民出人头地提供了一条通道,为维护封建统治立下大功.剩下都是过了.反观我们当今社会,平民百姓当官到底从何渠道进入?连个游戏规则都没有了,老子当官儿子跟着当,老子种地儿子跟着种,这还不如科举制呢!请诸位注意,我们同学们这些当官当吏的,可还是20年前高考制度的产物,那时还是科举制的残余,"学而优则仕"哪!

99 评论

相关问答

  • 有关历史人物的小论文范文

    找论文应该去CNKI,都是专业论文,可以自己去下载。下载不了话可以去淘宝的店铺,他那里能帮人下载到,推荐一下

    lclcjunjun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有关疫情的历史小论文题目

    疫情牵动着国人的心,也一定是中高考作文的命题热点。下面是有关新冠疫情的优秀作文标题集锦,抓紧练习起来吧! 《疫情在前,重任在肩,90后在行动》 《让青春闪耀未来

    三生皆缘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有关初中历史学案研究的论文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

    晓晓雯雯雯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国历史史实论文

    历经五千年沧桑岁月,中华民族经历了战和更替、聚散分合、对峙与融汇,却始终不曾割断共同的文化传统。民族认同感一脉相承,而且越是历经磨难,遭遇坎坷,多元一体的中华民

    Dark大先生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有关英国历史的小论文题目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20分就打发啦?毕业论文还是自己写吧,写的过程也是种学习,你能学到很多的,好好努力吧!祝你好运!

    O小魔女O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