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雨初晴水星
“ 心得体会 ”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属于 议论文 的范畴。一般篇幅可长可短,结构比较简单。下面我为大家带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及感悟,希望大家喜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及感悟1
对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我们党自成立起,就将实现各民族之间平等和团结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
在民族问题中,我们要有政治站位,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方向上要跟进,加强“五个认同”,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 文化 观。政策上跟进,以公民个体身份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 措施 上跟进,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同时要明确基层党组织是做好民族工作的组织基础,要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我们要抓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明确中华民族大团结是生命线的任务,把握城市民族工作的未来,关键在于加强和改进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在当前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科技实力显著增强,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百年大计, 教育 为本。新时代教育要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爱国守法、 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把握意识形态。不忘责任担当,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培养法治观念,坚持依法执教;培养良好心态,做好学生的领路人;培养科学的 思维方式 :战略思维、历史思维、 创新思维 、底线思维、辩证思维。
本次培训学习虽已结束,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思想以及坚持良好师德师风的责任担当已经入脑入心,在我今后的实际教学工作中生根发芽。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深感自己责任重大,要坚持正确思想的引领,要守住自己职业的底线,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及感悟2
此次和全校2000多名教职工一起参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训教育,收获很大。讲课老师从历史的角度给我们详细分析了我国不同时期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演变、变化,从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民族问题”的极端复杂性,深刻了解了世界视角下民族问题的极端严峻性,清醒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也是做好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要坚持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引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在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征程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不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 渠道 教育作用,落实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全校师生要守望相助、团结一心,带着任务,带着责任,带着正能量向内工大美好的未来进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及感悟3
通过系统丰富的培训教育,我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同时,对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重大意义和要求等有了更加全面准确的理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对我校参加 出国 (境)学习交流的教师、学生加强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增“五个认同”信念;把中华文化认同教育融入到来华 留学 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中,向他们讲好中国 故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民族工作主线,也是其他各项工作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精准聚焦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以“永远在路上”的精气神,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坚定不移走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之路。
为期3天的专题培训中,各位专家从历史渊源、文化传承、国际视野等多个方面对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深入精辟的讲解和阐释,通过学习,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体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我院以主题团日活动、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主题班会等为依托,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坚持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学生。而辅导员,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力量,我们应该在实际工作中要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理念,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社会氛围,把这“四个重在”理念贯彻落实到工作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我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把学习的收获转化为今后工作的动力,立足实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为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及感悟4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每当说起这三个离不开,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大家常说的“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就是需要文化认同。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就是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长远之举、固本之策,是对国家整体利益的考虑,是对少数民族长远利益的考虑,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构筑中华文化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更是在全民族中进行文化认同。我们每一名普通民众都应该全力支持、全力配合能够促进文化认同推动民族团结的方针政策和民族工作。
《旧唐书·魏徵传》中有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历史就是为实现民族解放、长期抵御外来侵略、各民族之间建立患难与共关系和深厚友情的历史。我们要结合当前阶段的学习教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以史为镜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以史化风浊清扬。
在抗击非典、抗洪抢险救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河南水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尤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亲历者,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共度时艰,有人坚守岗位,有人迎风逆行,无不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信仰,无不彰显了中国人的刚强,无不彰显了中国人民团结的力量,我们无不为之感动,为之振奋。
身为一名党员、一名年轻干部、一名组工干部,更应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肩负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守正创新地做好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学习、组织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及感悟5
中华 传统文化 是经过漫长的时间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精髓,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处理好“多元”与“一体”的关系。
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既要深刻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更要强调共同性,多宣传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有利于强化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照自身也曾出现过一些思想偏差,如曾经在组织文化活动中过度强调民族元素、把草原文化等同于内蒙古文化等。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根源在于,没有以是否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政治标尺和根本标准,没有准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工作实践,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自己所负责的工作范围内认真整改,不断提高,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工作。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兼容并蓄、共生共荣的文化共同体,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才能更好地提高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向心力。新时期要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繁荣发展民族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创新载体和方式,精心组织以弘扬民族团结进步,讴歌民族团结先进典型等为主要内容的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努力把文化文艺激发的精气神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像一盘散沙失去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作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党员干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主动作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思想道德觉悟,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牧民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农牧民群众形成中华文化共同体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促进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及感悟6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一是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历中华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认同,是对56个民族同呼吸、共患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认同。党的__大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顺应这种形势,把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实现各民族大团结的金钥匙,而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正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条件。
二是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基础,本质是各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这一共有身份的认同意识。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就难以形成认同。”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相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度更广,所承载的人类文明知识信息更多。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少数民族同胞在更广阔的生产生活领域中成长成才至关重要,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三是从点滴做起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涵盖了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方方面面,既应在思想上教育引导,讲清讲明中华民族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是共同体;也应在实践中步步推进,而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正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条件。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旗帜鲜明、坚定坚决地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拥护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为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作出应有贡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及感悟7
通过本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日学习活动,我学习到了很多,也了解了许多,充分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当中,我始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作为嘎查干部,帮助农牧户购置、出售畜类、农作物也成了我的工作内容。有次买卖出现了农户与商贩语言不通导致交流产生误会,闹得不和谐。我听到消息,及时去到现场,安抚双方情绪,并与双方谈价、协调,使交易和谐的进行下去,且不损害双方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友谊。通过基层经历,我明白只有各民族干部、群众相互信任、相互团结、同甘共苦、荣辱与共,我们的基层才能更加和谐、进步、发展。各民族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才有希望,各民族才有未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党员,我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平等对待各民族同胞,团结互助、相互尊重。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从“彝海结盟”、“牦牛革命”,到“三千孤儿入内蒙”、“一家三代为国戍边”,再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感人的故事不计其数,但都值得我们铭记。党的__大以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于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将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必将迎来许多艰难险阻,但伟大的中华民族永不退缩,知难而上。各民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势必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成美好现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及感悟(精选7篇)相关 文章 :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5篇
★ 202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800字9篇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5篇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5篇
★ 民族团结学习心得体会2021范文精选
★ 202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五篇
★ 《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观后感(精选10篇)
★ 同上一堂冬奥思政大课观后感怎么写
★ 2022国家安全法个人学习心得10篇精选
★ 学习“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七期”心得体会汇总5篇
猪猪钕神
一带一路战略意义的论文范文篇3 论文摘要: 2013年9月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10月在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由此,“一带一路”作为中国一个新时期对外大战略浮出水面。中国为何如此重视“一带一路”的建设?究竟如何认识“一带一路”的深刻意义?要真正办好这件大事,还是需要加深对它的认识。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由中国倡议,而建设则需要得到相关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中国要能与他们取得共识,开展密切合作,共同参与建设。 论文关键词: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外开放,经济发展 2013年9月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10月在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由此,“一带一路”作为中国一个新时期对外大战略浮出水面。前不久,中央召开中央 财经 领导小组会议,就如何落实“一带一路”进行研究,指出,“一带一路”的提出是“时代的要求”,是“一个包容性的巨大发展平台”,“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利益结合起来”。他要求,“要集中力量办好这件大事”,“要抓住关键的标志性工程,力争尽早开花结果”。这表明,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正式提上日程,要由计划见之于行动了。 中国为何如此重视“一带一路”的建设?究竟如何认识“一带一路”的深刻意义?要真正办好这件大事,还是需要加深对它的认识。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由中国倡议,而建设则需要得到相关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中国要能与他们取得共识,开展密切合作,共同参与建设。 一、“时代要求”的含义 为何说“一带一路”是时代的要求?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最突出的特征是和平与发展,也就是说,追求和平,实现发展是各国人民最大的诉求。 中国的快速发展引起世界的高度关注,其中最为关注的是中国强大了要干什么,如何干。世界以往发展的历史表明,大国必争,强国必霸。尽管中国一再宣称,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但是,别的国家仍然不太相信,听其言,观其行,这也不难理解。人们担心,一旦中国采取扩张型战略,与美国争夺影响力,世界就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发生大国争端,进而引发大的战争。作为不走传统大国崛起道路宣示的实践,中国主动提出与美国构建基于不对抗、开展对话与合作的新型大国关系;同时,也通过倡导和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破除人们对于中国会实施扩张性战略的疑虑。中国希望以此向世界表明,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的承诺不是空话,立志要把实现合作共赢的承诺付诸行动。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一批新兴经济体崛起,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步入起飞门槛,是这个时代的突出特征。如何维护发展大势,为发展中国家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是时代的要求:尽管中国是世界经济大国,但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从本身的发展需要出发,中国将会继续把发展放在首位:鉴于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贸易大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需要要为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建更好的发展环境。“一带一路”可以作为推动发展合作的大平台,把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通过中国的投入和带动,动员各方的积极性,打造新的发展空间,创建新的发展引擎。 “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中国与相关国家一起规划项目。长期以来,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融资,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长期项目工程建设融资,非常困难。而现有国际金融机构能力有限,私人金融机构投资意愿不强,导致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发展的综合环境改善缓慢。通过“一带一路”,创建合作性融资机构和其他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可以破解融资瓶颈,中国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中国倡导成立金砖国家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宣布出资成立丝路基金等,目的就在于此。有人把中国这样的举动称为“新马歇尔计划”,这足不对的。当年的马歇尔计划是美周援助战后的欧洲经济重建,而如今的新融资机构建设理论是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和共享资源。有人批评中国是想通过此举破坏现有的国际机构设置,这也是误解,或者是巾伤,因为中国倡建的这些机构并不是以搞垮现有机构为目的,而是作为它们的补充和加强。 因此,“一带一路”不是一种对抗战略,而是一种合作战略,它是开放、合作的。只有以开放的思维与合作的理念来认识“一带一路”,才可以理解和认识其时代要求的含义。 二、出于大战略的设计 “一带一路”是大战略设计,具有综合的含义,既是基于中国本身的发展,也是基于地区和世界的发展。因此,不能把“一带一路”作为短期行为的项日来对待有人为“一带一路”画出了线路图,也有人为它确立了时间表,应该说这是不准确的。从落实的意义上说,它要有行动步骤、项目规划,也要有落实的时间表,但这只能作为分布的行动计划,并不是包揽全部一揽子计划。 从中国发展的大战略来考虑,“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实现发展的地区均衡的战略,也是对外关系结构均衡的战略。中国开放发展从沿海地区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沿海地区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但这也导致两个大的不均衡:一是国内的东西部发展不均衡,西部发展大大落后;二是对外关系的不均衡,东重两轻。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一则为中困两部的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二则为发展与中亚、西亚等国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机遇。传统的丝绸之路,起白中国古代都城长安(今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接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主要的特点是贸易通道。当今推动“一带”建设,并不是要简单地恢复历史上的大通道,而是要以“丝绸之路”的互利交往精神,建设新的开放与合作的经济发展带,把中国与沿线国家以发展这个主线紧密连接起来,构建经济、政治、安全、人文全面链接的新关系,构建基于共同利益的命运共同体。 “一路”,即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倡导和建没新时代的海洋新秩序。两方大国崛起后所奉行的是基于控制海洋的“海权论”。中国要做海洋大国,是不是也要走海洋争霸、海洋霸权的老路呢?“一路”战略倡议就是一个最清晰的回答:中国要推动建设的是基于海上航行开放自由、海上共同安全和海洋资源共同开发的新秩序,合作发展的沿海经济带。公元前200年秦汉之际兴起的海上丝绸之路,在历史延伸中不断拓展为交通贸易的黄金路线。这条海道自中国东南沿海,穿过南中国海,进入印度洋、波斯湾,远及东非、欧洲,构成四通八达的网络,海上丝绸之路成为沟通全球文明的重要走廊。如今,“一路”战略下的内容不仅仅是打通基于开放安全的航海通道,而且还要推进发展合作,与海上相关国家共同打造沿海发展经济带,通过港口连接,港口经济、沿海经济可创建新的发展空间。 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大战略设计的支撑基础。实现互联互通,就是要构建基于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的全方位链接,发展四通八达的基础设施网络(陆、海、空交通网络),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互联互通的概念最早由东盟提出来,后来扩展到东亚合作机制、亚太合作机制,如今也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二近些年,构建白贸区是一个大趋势,白贸区的主要内容是推动市场开放,通过开放促进要素资源的流动,推动贸易、投资的发展。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的瓶颈是基础设施落后,各国间存在诸多妨碍物流、投资、服务以及人员流通的限制,互联互通网络建设不仅要发展基础设施网络,而且要消除妨碍交流的规制,制定统一的或者是互认的新规则。要克服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瓶颈障碍,需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 显然,从对外开放的角度来认识,“一带一路”的大战略设计指导思想既超越了自贸区和多边贸易体制,旨在推进综合发展环境的构建,也突破了中国以我为主的利益观,强调共同建设,共同发展。“一带一路”的合作项日不是通过谈判,而是通过协商,是新型的发展合作方式。 三、周边是首要 中国有20多个近邻国家,陆海相接,构成特殊的关系。中国一向把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定为国家对外关系的重点和外交的优先目标。2013年中央召开r周边外交T作座谈会,强调“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中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要积极运筹外交全局,突出周边在中同发展大局和外交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出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亲、诚、惠、容的理念。“一带一路”应运而生,标志着中国对与周边国家关系认识的重大战略性转变,新的国家战略日渐清晰,即推动基于共同发展的中国与周边国家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中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发展的成功是内靠改革,外靠开放。与历史上的封闭大不一样,如今的开放型经济,与世界和区域市场紧密联系,形成了具有线性特征的周边经济圈。“一带一路”将会使周边经济罔的联系更为紧密。经济是基础.紧密的经济联系创建紧密的经济利益,而紧密的利益是构建中国与周边邻国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一带一路”将会大大改变以往以贸易和资源为主的经济关系结构,以互联互通的建设为基础,逐步构建开放发展的经济区,形成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以及人文广泛交互融合的经济带。 改革开放以来,第一阶段中国主要依靠吸收外资、扩大l叶J口来加快发展。进入第二阶段后,要实现由大变强的提升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尽管中国的经济面向世界市场,但是,周边地区是中国未来发展最直接和最便利的新空问。周边地区,除个别发达国家外,西北部、南部、东南部,包括南亚、东盟、中亚等国家都是发展中地区,这些地区发展愿望强烈,发展潜力巨大。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可以从中国的发展中得到好处,搭上中国发展的便车获得较快发展;与此同时,中国也会从周边国家的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拓展机会,从而使周边地区成为中国延伸发展的依托带。 四、需要开放的大视野 “一带一路”是一种跨区域的开放性框架,以周边地区为起点和重点,但不限于此,作为一项大战略,可以更大地延伸和拓展空间,从亚洲到欧洲再到非洲,也可以延伸到更广的区域。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带一路”是一个带有动态特征的大战略规划,是开放的。“一带一路”战略是主动性战略而非主导性战略,是以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为依托,并进一步延伸的全球性战略,是构建稳固的、相互依托、共同发展的利益和命运共同体战略。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是一个长期过程,不是一年两年就可以立见成效的。应从现在开始,从基础做起,但要着眼长远,不能太急,要先易后难,先近后远,抓住重点。应有优先秩序。首先是经济,重点也是经济,并且应先从近处逐步推远。当然,光搞经济不行,还要拓展政治关系,发展安全合作,也需要注重文化建设。对于“一带一路”,不仅需要我们自己认识清楚,也要让别的国家认识清楚。因为,建设要靠大家建设,靠大家共同参与,特别是要让相关国家的人民感受到“一带一路”的建设带给他们的利益,让他们认识到参与者负有建设的责任。 五、面临的挑战 当然,要把“一带一路”的倡议变为现实,取得成效,也面临诸多挑战。 挑战之一是战略疑虑,即对中国倡议的战略意图有怀疑。一些近邻国家怀疑中国借此实施扩张,对于合作共建基础设施网络存有疑虑,不太愿意让中国参与大通道的建设,把经济问题政治化;一些非政府组织受到其他力量的鼓动,散布一些抵制中国参与的舆论;一些大国出于担心排斥自己的考虑,也对自己的伙伴国施加压力,甚至直接出面做工作,制造中国主导的舆论。比如,对于亚投行的建设,美国就公开表示反对,日本也拒绝参加,美国的盟友,如澳大利亚、韩国都不表示支持。对于公路、铁路网络的建设,印度、缅甸也都表现出质疑,对于中国发展与一些国家(如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的海上与港口合作,也被赋予政治甚至军事含义。 挑战之二是如何妥善解决或者化解争端。比如,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需要妥善解决南海争端,创建搁置争议、合作建设的环境和气氛,以合作代替争斗。一则,要与争端当事国进行对话协商,增加合作的共识;二则,要加强与东盟组织的协商,在落实好南海行为宣言的基础上,尽早完成南海行为守则的谈判,签署协议,推动落实。2015年是中国一东盟海洋年,要利用好这个契机,就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制订行动计划。这一步走好了,会有助于推动更大范围海上丝绸之路项目的建设。 挑战之三是如何创建可持续的新发展方式。像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以往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关系主要是在资源领域,即开发利用中亚的资源,建设通往中国的能源输送管道。要建设经济带,就要改变简单的能源关系,在中亚地区建设资源加工业、加工制造业以及服务业,使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升。只有中亚国家的经济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彼此才可以从中得到更大的拓展空间。在最近召开的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寻求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通过务实合作促进合作共赢。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第一站是中亚国家,这是起点区域,起点搞好了,才可以进一步延伸。 中国上升为一个实力大国,自己的利益诉求多了,影响力也会增大,能干的事情也多了,各种议论都会有。“一带一路”既然是大战略,既然方向确定了,就要认真实施,一步一个脚印,本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理念合作;要强调共同建设、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共享利益;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包括各种国际组织、区域组织的积极性,使“一带一路”战略变成大家的战略。 猜你喜欢: 1. 一带一路战略意义及实施措施 2. 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意义1500字 3. 关于一带一路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4. 一带一路是什么意思 5. 一带一路战略意
民族民族精神是维系一个国家的精神纽带,它虽是精神层面上的抽象概念,却大则关乎国家命运,小则影响个人的言谈举止、喜乐好恶。而民族传统文化是形成民族精神的基石,我们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这个就是世界的主流价值观啊!应该从这个角度和方向切入进行相关的论证,然后再加上中华文化与世界潮流相结合。
800字共同富裕议论文如下: 什么是共同富裕,我认为包含两个层面,既要物质上共同富裕,又要精神上共同富裕。物质层面,关系到百姓的衣食住行用,让生活有保障,是共同
写作思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的既定方针,在文中体现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正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依靠当今世界格局和世界发展所提出的融合世界脚步、跟
“ 心得体会 ”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属于 议论文 的范畴。一般篇幅可长可短,结构比较简单。下面我为大家带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及感悟,希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