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34

彼岸之澄
首页 > 学术论文 > 四川话研究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晴天夹心

已采纳

四川话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运动时期,是由明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蜀语和来自湖广、广东、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渐演变融合而形成的。四川话的简介:四川话,又称巴蜀方言,属汉语西南官话。四川话发源于上古时期非汉族语言的蜀语语和古巴语,迄今四川话的原始层中仍然保留了“坝”(平 地)、“姐”(母亲)、“养”(您)等来自上古时期古蜀语和古巴语的词汇[4] 。之后四川话便随蜀地区的历史进程和移民更替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先是秦灭蜀后,蜀地区逐步形成属于汉语族但独具特色的蜀语。其后在明清时期,由于大量来自湖广等地的移民进入四川,蜀语同各地移民方言演变融合而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四川话。

127 评论

LynnShi0727

说得 出来。 打不出来。好多都是骂人的。

105 评论

cynthia20056

上古时我们先民在四川盆地及其四周创造了四川文化的那个区划,在秦时置为巴郡、蜀郡,汗代叫益州,唐代改为剑南道,后分为剑南西川道和剑南东川道,分别在成都和三台设立治所。在唐玄宗以前的行政区划,只有东、西两川,故简称“两川”。唐玄宗时,他又对此区划作了调整,有了剑南西川道、剑南东川道和山南西道的设置(山南西道辖今陕南、川北地区、治所在汗中)。这样,便有了“三川”的简称。由于宋真宗这一调整,又在益(成都)、梓(三台)、利(汗中)州三州之外,新置夔州(奉节),于是,这一区域在宋代便被称为“川峡四路”,后来就简称为“四川”。这就是我们“四川”的来源。

192 评论

暖暖冬日小兔子

四川话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语音、词汇、语法等和普通话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而以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四川话语音系统共有20个声母、36个韵母、4个声调,还有韵母儿化现象。 声母 四川话有20个声母,总数比普通话少。只有舌尖前音,没有舌尖后音。[n]与[l]不分等特点。四川话有36个韵母,总数比普通话少。 声调,四川话通常有阴平、阳来、上声、去声4个声调,古入声字绝大多数归入阳平调。4个声调的调值分别为55、21、53、213,在条目中,本馆以1、2、3、4分别表示。 名词 名词约占四川话方言条目总数的三分之一,特点是其与普通话的词干相同,词缀不同。四川话常在名词后加"子"、"巴"等词尾构成方言。 动词,四川话的普通话差异较大,有的与普通话的动词貌似相同,但词义和使用范围不同;有的由于语音和词义不同。四川话中动词一般不用重叠式。短暂动作常用动词后面加"一下[i21 xa213]"来表示,例如"转一下"、"看一下",不用"转转"、"看看"。形容词,四川话里的形容词,有的用特有的方言字来表示,如莽[man55](意:傻、憨、身材粗壮等)。有的借用普通话中的同音字,如汤水[tan55 suei53]。四川话中形容词的生动形式相当丰富,在形容词词根的前后都可加单音节或多音节词缀构成生动形式,表达各种不同的状态、感情色彩。如"瓜(傻)",除了"瓜稀稀",还常说"瓜不稀稀"、"瓜眉瓜眼"、"瓜眉日眼"等形式。 代词 四川话的代词主要有哪个[na53 ko21](谁)、啥子[sa213 ts53](什么)、哪阵[na53 tsen213](什么时候)、咋个[tsa21 ko213]、啷个[nan53 ko213](怎么)等。 量词 四川话的物量词,如: 匹:一匹瓦、几匹肋巴骨。 坨:一坨钱(一万元)、一坨线。 动量词,如: 道[tau213](遍、次):他试了一道又一道。 副词 四川话表示程度的副词较多,如: 多[to55]:她对你多巴适的。 飞[fei55]:飞辣。 焦[tciau55]:焦苦。看了些理论,才发现原来语言是那么的鬼扯火哦!不要踏血我!川人的地盘就是要听川人讲!说实话,我也摆不称头,谈不撑展!好了,谨此小论文一篇以做介绍! 下面附《大话西游》的精彩片段的四川话版: 曾经有一段霸道的感情摆在老子面前,老子不甩她,等到洗(xi3)白(bei3)了以后才感到不安逸,如果老天再给老子一次机会,老子会嘿拽的对那女娃子说:"娃儿,耍下朋友嘛!" 注释: (1)假老练:指没有经验的人还冒充经验十足,在众人面前狂侃。内涵有打肿脸充胖子的戏谑踏血说法。 (2)安逸,巴实:指从主观感受到对一项事物的好感,满足。此词有"安闲舒适"之义。如《庄子.至乐》:"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今四川方言中仍保留此义。"安逸"一词在四川方言中还有"令人满意、精彩、糟糕"等意思,用得十分广泛。 (3)冲壳壳:指不知天高地厚,随口大话。主观上是让人感到很拽。 (4)雄起:四川全兴队的招牌口号!其实质指男人的生殖器官的勃起。现已演化为从精神上甚至武力上不输给对方。原来巴山地城旷野,气候温和,造宜于各类昆虫生长。巴山人便利用这个有利条件来发展养鸡业。你看,那家那户不养上十来只乃里几十只鸡呢。公鸡性倔强,从不示弱服输,两只公鸡斗架时,毛翎倒竖,鸡冠直立,那怕斗得羽毛散落,,鸡冠血淌,遍体鳞伤,仍不肯罢休,总想雄起斗倒对方。巴山人很聪明,从公鸡斗架受到启示,于是便把公鸡斗架现象浓缩为"雄起"这个言子,以激励人们去充服困难争取胜利。由于特珠的地理、气候和生物等原因而形成"雄起"这个言子,它可真称得上是巴山的土特产了。 (5)浪个:意思就是怎么,怎么回事。 (6)摆龙门阵:指大家聚在一起谈论某个话题,或一对一。 (7)撇脱:即洒脱,干净利落。已见于宋代。"撇脱"一词在四川方言中还有"简单、容易、轻松"等义。 (8)黑黢(qu1)黢:指很黑的地方。 (9)坝子: 意为"平地、平原"。"坝,蜀人谓平川为坝。"今四 川人仍称"平地、平原"为坝、坝坝、坝子。 (10)嘿霸道:嘿是一个程度副词,在四川话里常见。嘿霸道,指对某事物程度的肯定,比安逸,巴实程度还深。 (11)瓜娃子:指人的傻,而且比普通话的傻更具有幽默感,与后面的"宝气" (12)拱:读gong4,指到处乱窜。原意指猪用鼻子拱土,现在有扑克游戏叫"拱猪"。 (13)幺儿:对自己小孩的昵称,还有非常爱护之意。 (14)斗:读dou3,指打。 (15)诶:读ei,语气词,无实意。 (16)惹毛:指发脾气。 (17)鲊起:读za3 qi3,即撑腰、作后台、给人帮忙的意思。过去属于袍哥话。袍哥是发源于四川的一种帮会组织,它既是反清的秘密结社,又是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政治、经济互助团体。由于它是非法的民间组织,因此一出现就受到清政府的严禁追查,故袍哥一直处于地下状态,有一套专用的隐语-袍哥话,作为秘密联络的暗号。 (18)袍哥人家决不拉稀摆带:指帮助别人时绝不犹豫,讲义气,用于朋友兄弟间。 (19)娘(liang1)娘(liang1):对跟自己母亲同辈的妇女的称呼,较老土。 (20)杀虢:读guo2,指有起点的事情,事物的结束。 (21)称(cen1)头(tou3):指帅气的男孩,或指穿着干净整齐的人。 (22)黑(hei1)搓(cuo2):指太差。 (23)扯把子:指谈话不涉及要害,或是撒谎。 (24)匀兑:"匀兑",本是行业用语,属于酿酒工艺。经过匀兑师一番匀兑之后,原本普普通通的酒就成了酒中上品,身价便随之大增。现在,勾兑一词却成了巴山人的头禅。说的是社会上的一些有用"匀兑"之今行开后门、谋私利、弄虚作假和贪污贿赂之实。笔者由于阅历浅,不太了解杜会全貌,恐怕"勾兑''之词,"勾兑"之风,不会是象通江银耳那样仅属于巴山的土特产罢。 虽然"匀兑"不算是巴山的特产,但巴山人上至七八十岁的老太爷,下至十四五岁的青少年都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在街头巷尾只要你细心倾听,便会听到某工程、某项目...是经过勾兑才弄到手的等等。这些议论当然也有想象加估计的成份,不可宣传轻信,但匀兑的事实在杜会上确实存在,匀兑的负面形响而造成的负面效应确实不小,勾兑的毒害确实贻患无穷,、勾兑的风气到了理当制止的地步了。这里指男女之间的感情谋和,而且是静悄悄的,不为人所知。 (25)整饭:读zen3 fan4,不是做饭的意思,而是吃饭的含义。 (26)扭骚:指忸怩,但是比忸怩的含义更广泛,可以指一个人的性格拖泥带水,也可指一个人的行为没魄力。 (27)整,整,整,免得蚊子巴的很:蚊子,指苍蝇;巴就指依附的含义,故整句话就是指赶快吃,不要给苍蝇机会。较幽默。 (28)打牙祭: 此词反映的是四川人的祭祀习俗,后泛指吃肉,在四川地区使用得非常广泛。其来源有多种说法,主要的有以下三种:一说旧时厨师供的祖师爷是易牙,每逢初一、十五,要用肉向易牙祈祷,称为"祷牙祭",后来讹传为"打牙祭";二说旧时祭神、祭祖的第二天,衙门供职人员可以分吃祭肉,故称祭肉为"牙(衙)祭肉";三说"牙祭"本是古时军营中的一种制度。古时主将、主帅所居住的营帐前进,往往竖有以象牙作为装饰的大旗,称为"牙旗"。每逢农历的初二、十六日,便要杀牲畜来祭牙旗,称为"牙祭"。而祭牙旗的牲畜肉(又称为牙祭肉),不可白白扔掉,往往是将士们分而食之,称为"吃牙祭肉" (29)鬼扯火:指不可理解,毫无意义的话或事。 (30)踏血:读ta2 xue1,指戏谑。尤指用语言。 (31)洗(xi3)白(bei3):从有到无,最后是无,一点也没有,再打麻将时常用,相当于英语中的few和little

305 评论

肥仔美金

具体什么时间你要呢 我提供给您。

203 评论

相关问答

  • 四川大学研究生推免论文

    补充一句,川大生命科学院保送的名额非常多哈~~

    虾子王000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四川话研究论文

    四川话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运动时期,是由明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蜀语和来自湖广、广东、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渐演变融合而形成的。四川话的简

    彼岸之澄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四川传统乐器的研究论文

    筝,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雅俗共赏的奇葩,它源于秦而盛于唐,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的乐器之一。古筝演奏中有着丰富多彩的音乐变化,形成多层次的表达音

    绿兮衣兮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四川大学研究生论文知网

    四川大学登录中国知网步骤:1、使用设备连接校园的校园网。2、学生进入中国知网后,点击右上角的登录按钮,在下方点击校外访问。3、在下方搜索自己的高校,点击进入。校

    哈啰辉辉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四川论文的研究方法

    论文研究方法是写论文的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论文,接下来,与大家一起研究论文研究方法有哪些呢? 1、调查法 调查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指有目

    比福爷爷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