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14

Arsenalzoe
首页 > 学术论文 > 瀑布地貌研究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浮生若梦762

已采纳

黄果树瀑布落差达74米,宽81米,河水从断崖顶端凌空飞流而下,倾入崖下的犀牛潭中,势如翻江倒海。水石相激,发出震天巨响,腾起一片烟雾,迷蒙细雾在阳光照射下,又化作一道道彩虹,幻景绰绰,奇妙无穷。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虹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这幅对联传神地勾勒出了中国第一瀑布——黄果树大瀑布的雄浑气势。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北盘江支流的白水河上,是当地的石灰岩地层长期受侵蚀、导致河床断落而形成的。黄果树瀑布气势恢宏,74米的落差、81米的宽度以及100立方米/秒的流量,使它成为世界上最为壮观的瀑布之一。在大瀑布与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之下,黄果树瀑布周围地貌奇特,形成了有山必有洞、有水必有瀑的奇特景观。 黄果树瀑布一泻千里,气势非凡,古来闻名。早在300多年前,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就描述其“水由溪上石,如烟雾腾空,势其雄历,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具不足拟其状也。”奔腾的河水自70多米高的悬崖绝壁上飞流直泻犀牛潭,发出震天巨响,如千人击鼓,万马奔腾。声似雷鸣,远震数里之外,令人惊心动魄。有时瀑布激起的雪沫烟雾,高达数百米,漫天浮游,竟使其周围经常处于纷飞的细雨之中。

312 评论

奇异果香

瀑布,地质学上叫做跌水,是由地球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在一般情况下,河流总是透过侵蚀和淤积过程来平整流动途中的不平坦之处。经过一段时间的流淌以后,河流长长的纵断面形成一条平滑的弧线。由于地表变化,流动的河水突然地、近于垂直地或较大落差地跌落,这样的地区就形成了瀑布。对于瀑布来说,源源不断的水流“供给”是其长存的基本保证。总而言之,要形成一道壮观的瀑布,除了需要高低突变的地形,还需要有足够的水才行。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黄果树大瀑布处于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境内岩溶地貌十分发育,暗河与伏流、地表水与地下水明暗交错。地处分水岭,又属于河源瀑布,水流量受降水的影响较大,加上是岩溶地貌,漏水、跑水多,所以瀑布水量保持长期丰沛较难。黄果树瀑布的壮阔与纤细、奔流与断流,是由地面河打邦河和岩溶地下河的水流量大小决定的。黄果树上游段由白马河、镇宁河、桂家河、大抵拱河、打邦河等5条地表河,从安顺西秀区渗流下来的对门寨河、宁谷河、桃水河、小屯河等地下河,及白马水库、桂家湖水库、杨家桥水库、蜜蜂水库、娄家坡水库、虹山水库等水库组成供水水源,流域面积2100平方千米。其河流流量决定瀑布的水量,而降水的多少,又影响河流流量。黄果树流域年降水1500毫米,一年的降雨日数占全年的50%,也就是说,黄果树瀑布水量有半年是自然雨水,有半年是靠自然生态调蓄供水。如果出现大雨、暴雨的时候,瀑布就会出现洪瀑;不下雨时,瀑布水量就小,或者断流。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即使降水量很大,但降到漏水、跑水的岩溶地貌中,也容易造成水量流失。由于该地区是100%的碳酸盐岩石分布,拿黄果树瀑布流域来说,该流域石山裸岩占总面积的,可以称作是一个“下雨水往地面走,无雨水往地下流”的地区。概括来说,造成黄果树瀑布水流量减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聚湖泊水、水库拦截水源直接影响瀑布的水源来源。瀑布上游的湖泊、水库由于农业灌溉和自身旅游发展的需要,在枯水季节要开闸灌溉或关闸保水,都会直接影响黄果树瀑布的水量。第二,耕地栽培作物面积的改变影响瀑布的水量。在流域内,栽培的水稻、玉米等作物,通过耕地的作用,能在夏季留蓄雨水,减缓降水的流失速度,让瀑布的“急流”变为“长流”。豆类、薯类、麦类、高粱、油菜、烟草等作物,则在秋、冬、春三季根据生长的需要,以根部抽取地下水,加上湖泊水库储蓄灌溉水等方式,向流域内的河流进行补水,增加瀑布流量,让瀑布在旱季也能流淌。然而,20世纪60年代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流域内的耕地,冬春季土地裸露面积达2000多公顷,既增加了蒸发量,也影响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量。第三,流域内森林面积的减少影响地表的保水功能。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乱砍滥伐,致使黄果树周围森林植被面积大量减少。造成了“夏季下雨留不住,旱季没水补瀑布”的局面。2002年,黄果树景区规划面积为115平方千米,加上景区的外围保护地带共310平方千米,其森林覆盖率仅为,不及全省平均水平的1/3,大瀑布和天星桥两个核心景区的森林覆盖率只达。黄果树景区的植被为次生植被,由于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被破坏殆尽。如今,原生常绿阔叶林已不复存在,现有植被为次生类型,并正沿着森林—灌木—草丛—裸岩的方向逆向发展。森林的日渐稀少,植被的贫瘠,大量山石、土壤的裸露使得土地涵养水分功能大幅降低,通常会出现大雨时河水浑浊,小雨时瀑布细小,天晴日久则水源枯竭,甚至出现瀑布断流的现象。第四,岩溶地貌的改变使供给瀑布的地表水、地下水水量发生了变化。黄果树景区进行的坡改梯改变了地表土壤、岩石分布,使得原有的水系分布改变了。某些地区的坡改梯爆破震裂了地下河道的岩石,使地下水流淌方向和深度发生了改变。第五,耕地面积的大量增加,增加了农业灌溉的用水量。黄果树所在的打邦河上游地区,多年平均流量为30立方米/秒,径流量为9亿立方米,因该地支流较多,流水往往从支流渗入地下,影响瀑布的总水量。其支流桂家河,流域面积为361平方千米,按理来说,仅靠桂家河5立方米/秒的流量,已能形成瀑布。但是,由于土地荒山承包到户,人们为了占地的需要,使得大面积的草地、灌木树林变成了广种薄收的耕地。然而对这些耕地进行的灌溉大量地浪费了水,引流灌溉又改变了流水路径,影响了瀑布的流量。据当地群众介绍,20世纪60年代以前,黄果树瀑布是不分丰水、枯水季节的,没有出现过枯水的状况,哪怕是在冬季,水流量也相当可观。2000年至2002年,黄果树瀑布因水量不足,一度瀑布变为细流,甚至断流。在2001年,暴发了多年来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成为黄果树瀑布历史上一个最为干涸和苦涩的5月,出现了自1990年以来最严重的枯水现象,由于瀑布景观“受损”,造成“五一”黄金周旅游团首次出现退团的难堪局面。然而现在,瀑布不仅有枯水期,而且枯水期呈明显的逐年延长的趋势,黄果树区域内的一些村庄也会出现井水枯竭、山泉干涸的状况。目前,枯水期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每年2个月延长到5个月,甚至半年之久,尽管上游建了水库,采取夜蓄日放的手段进行缓解,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关专家进行深入的研究后预言,如果不下大力气进行生态重建,50年后黄果树瀑布将不复存在。经有关专家研究认为,流域内是岩溶地貌,上游长期不降雨是客观的自然因素。但上游森林植被减少,农作物植被改变,使得保水能力差;石漠化进程加快,蓄水的水库水量太少,大降水留不住;垦耕面积扩大,农业灌溉用水增加等人为因素,则是导致瀑布断流的直接原因。1992年,当地在经过一年的精心准备后,黄果树瀑布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该组织经过一番认真的考察之后,指出,景区植被覆盖率低、环境差、人工痕迹和商业化气息过重,希望黄果树景区加快绿化和保护生态的步伐……但是,同期申请并接受考察的张家界和九寨沟却一次过关,“世界自然遗产”的美冠使得当地旅游经济大幅攀升。事实上,联合国官员对黄果树瀑布断流原因的评价是极其中肯的:景区上游植被的大面积破坏,喀斯特地表日愈严重的石漠化使得降雨量逐年减少,脆弱的生态环境日渐恶化。尽管在落选后景区加大了植树造林的力度,但有关专家认为,植被覆盖率过低,远远达不到恢复景观和涵养水土的功效。众多的喀斯特石林,大大小小的瀑布群,星罗棋布的溶洞,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使黄果树成为我国内容最丰富、旅游价值极高的游览区。但是由于景区内过量的人口载荷,加之缺乏有效的管理,使得垦荒量逐年增加,水土流失加剧,石漠化现象日益严重。稀疏的野草、零散的树木难以遮住荒山上裸露的岩石和薄土,这样的景象并非在山区,而恰恰是在闻名于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果树瀑布的周边。有关专家指出,21世纪的旅游是自然生态旅游,贵州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是非常宝贵的,而像黄果树这样处于岩溶地区的生态十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坏便不可再生。如果这里的生态环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如果这里在管理上依然如此混乱,那么黄果树瀑布必将永远从地球上消失……

245 评论

晓云1123

喀斯特地貌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喀斯特地貌 英文名称:karst landform;karst physiognomy 定义1:可溶性岩经受水流溶蚀、侵蚀以及岩体重力崩落、坍陷等作用过程,形成于地表和地下各种侵蚀和堆积物体形态的总称。 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地貌学(二级学科) 定义2: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所属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资源地学(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喀斯特(Kra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目录成因原理形成条件可溶性岩石岩石透水性流水作用气候影响发展阶段假喀斯特研究历史研究意义地貌分类我国分布地表喀斯特地貌地下岩溶著名景观世界分布成因原理形成条件 可溶性岩石 岩石透水性 流水作用 气候影响发展阶段假喀斯特研究历史研究意义地貌分类我国分布 地表喀斯特地貌 地下岩溶 著名景观世界分布展开 编辑本段成因原理 喀斯特地貌(3张) 喀 喀斯特地貌斯特地貌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编辑本段形成条件可溶性岩石 可 喀斯特地貌岩石溶性岩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喀斯特景观。从溶解度上看,卤化盐岩>硫酸盐岩> 碳酸盐岩;由于碳酸盐岩种类较多,其各类岩石溶解度随着难溶性杂质的多少而定,石灰岩> 白云岩> 泥灰岩。从岩石结构分析 ,结晶质岩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等粒岩比不等粒岩溶解度要小。岩石透水性 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 喀斯特地貌岩石。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环网。流水作用 1.流水的溶蚀作用 水的溶蚀能力来源于二氧化碳(CO2)与水结合形成的碳酸(H2CO3),二氧化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功臣,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大气流动、有机物在水中的腐蚀和矿物风化。下面几个化学方程式反映了岩溶作用的进行: H2O + CO2==H2CO3 ;(第一步:形成碳酸) H2CO3==H+ + HCO3-;(第二步:碳酸离解生成H+) H+ + CaCO3==HCO3- + Ca2+ (第三步:H+与CaCO3反应生成HCO3-,从而使CaCO3溶解) 这几步反应在大自然间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因为温度,气压,生物,土壤等许多自然条件制约着反应的进行,并且这些反应都是可逆的,水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反应向右进行,就有利于CaCO3的分解;岩溶作用进行比较容易,反之则不利于岩溶作用。 2.流水的流动作用 流动的水溶蚀性更强烈一些,这是为什么?因为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时的补充,水的溶蚀作用才能顺利进行,水的溶蚀能力才得以巩固加强。同时,流动的水带动河底砂砾对岩石进行机械侵蚀,这样更有利于岩溶作用的深入。气候影响 比如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地表径流相对稳定,流水下渗作用连续,并且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补充。因此岩溶作用得以延续进行。编辑本段发展阶段 1、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原先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笋。 2、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米深后形成落水洞。 3、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 4、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陷塘。 5、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桥。 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在旧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继续进行。云南路南的石林是上述第一阶段(溶沟阶段)的产物,这里的自然风光因阿诗玛姑娘的动人传说而变得格外旖旎。桂林的象鼻山,则是原地下河道出露地表形成的。在广西境内,经常可看到这种抬升到地表以上的溶洞,俗称“神女镜”或“仙女镜”。编辑本段假喀斯特 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编辑本段研究历史 我国喀斯特现象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2400年前。距今约300多年前徐宏祖(霞客)已专门研究并记述了南方喀斯特地形与洞穴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特别受岩性为主的地质背景及气候为主导的地理环境的控制。其基本类型,按岩性分为碳酸盐岩喀斯特、石膏和盐喀斯特;按存在形式分为裸露型、覆盖型和埋藏型喀斯特;按发育程度分为全喀斯特、半喀斯特或流水喀斯特;按气候地貌带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喀斯特;按垂直动力带分为渗流(充气)带、浅潜水(饱水)带和深部喀斯特。喀斯特地貌特殊性又在于它不仅有地表的,且有与其成因联系的地下喀斯特形态——洞穴。 喀斯特地表形态类型属正地形的主要有峰林、孤峰、残丘、喀斯特丘陵和石芽。负地形主要类型有落水洞、斗淋、竖井、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波立谷、喀斯特平原、喀斯特嶂谷(峡谷)、溶沟与溶隙等。地表正、负地形间及地表与地下喀斯特类型间常有成因联系,构成一定的地貌组合。喀斯特孤峰、残丘和喀斯特平原常构成一组合类型。喀斯特竖井即为地表落水洞和地下喀斯特系统水力联系的垂直通道。喀斯特地貌是长期发育的产物,其演化模式在侵蚀循环学说的影响下,从早期格朗德(),至 喀斯特地貌近期雅库斯()和威廉姆斯()的模式,基本为定性3~4阶段模式。 自1972年史密斯()等提出外成喀斯特地貌演化数学模型后,用数学方法建立喀斯特地貌发育与动力、形态因素的数学模型正在发展。如1988年怀特()又提出喀斯特地形发育速率过程模型。全球碳酸盐岩占大陆壳11%。中国仅裸露型喀斯特即约90万公里以上,为喀斯特分布最广、类型最全的国家。因喀斯特地貌特殊,使其区域经济开发和工程建设的问题也很突出。如干谷是一种因侵蚀基面和地下水位下降,使地表河转为地下河,遗留干涸的渗漏河谷。它在水利上划为悬托谷,一般不宜建水库,即使建库也要采取铺盖和帷幕灌浆防渗措施。喀斯特地貌因形态奇特和地下洞穴,以及一些洞穴空气和水的特性与有益成分而成为旅游资源。如中国桂林山水、云南路南石林等。编辑本段研究意义 喀斯特研究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喀斯特地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可以开发利用。水库选址时应尽量避免断层、破碎带、喀斯特地貌等。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气体,有医疗价值。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种沉积矿产较为丰富,古喀斯特潜山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喀斯特地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如湖南张家界桑植县的九天洞已列入洞穴学会会员洞,堪称亚洲第一洞、黄龙洞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首批国家5A级旅游区张家界武陵源的组成部分,是张家界地下喀斯特的地形代表,其中喀斯特地貌约占全市面积的百分之四十。广西的桂林山水、云南的路南石林等驰名中外。喀斯特地貌由于其独特的地貌特征,经常容易“产出”类型各异的风景区。例如,贵州龙宫、织金洞等。编辑本段地貌分类 按出露条件,喀斯特地貌可划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这四种。 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五种。 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四种。 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编辑本段我国分布地表喀斯特地貌 1.溶沟和石芽 溶沟是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过程中不断对岩石溶蚀和侵蚀,从而形成的石质沟槽;石芽指突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其实它是溶沟形成过程中的残余物。云南地区的石林就是发育比较好的形态高大的石芽群,它的形成条件是厚层、质纯、产状平缓、垂直节理稀疏和湿热的气候环境。 2.天坑和竖井 主要是由于岩溶地面不断凹陷,形成漏斗状的圆形洼地或竖井状的洞,在我国的重庆和四川南部地区分布较为广泛,他形成于陡峭的坡地两侧和洼地、盆地底部,因为流水沿着岩石的裂隙侵蚀强烈,所以天坑或竖井深达几十米到几百米。 3.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 溶蚀洼地是一种范围广,近似圆形的封闭性岩溶洼地,四周多低山和峰林,底部平坦,雨季易涝,旱季易干。面积一半数平方千米至十几平方千米。溶蚀谷地是溶蚀洼地进一步扩大或融合而形成的,它受构造影响比较大,面积更为广,一般数十平方千米至数百平方千米,平面条状分布,长达数十公里,底部平坦,常有地表径流,例如广西都安有一溶蚀谷地宽一公里,长十公里。这种喀斯特地形在我国云贵高原分布广泛,当地人称之为“坝”。 4.干谷 干谷是地表径流消失后岩溶区遗留下来的谷地,它的形成原因是河流的某一段河道水流沿着谷底的竖井或水洞流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这种地表径流转为地下径流的现象叫做伏流。还有一种形成原因即类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的结果。这样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比较常见。 ⒌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 “桂林 石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我国广西省风光独特,岩溶作用是形成这天然屏风的主要原因。 峰丛是可溶性岩受到强烈溶蚀而形成的山峰集合体。峰林是由峰丛进一步演化而形成的。当然,在新构造作用下,峰林会随着地壳的上升转化为峰丛。山峰表现为锥状、塔状、圆柱状等尖锐峰体,表面发育石芽、溶沟,山峰之间又常常有溶洞、竖井。峰丛地貌可以说是喀斯特地貌的博物馆。 孤峰是岩溶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它需要地壳长期稳定而无太大的地质运动。奇特美丽的桂林山水会把大自然对它的宠爱告诉你。 天生桥是可溶性岩下部受流水溶蚀而形成的拱桥状地貌。 6.地表钙华堆积 这是一类典型的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瀑布华,钙华堤坝和岩溶泉华。 瀑布华指地表瀑布水流速度陡然增大,内力作用减小,水中的二氧化碳外逸,形成瀑布华。我国贵州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就属于这一种。 钙华堤坝形成是溶解大量CaCO3的高山冰雪溶水和含大量CaCO3地下渗透的岩溶水在地下径流一段距离后,以泉的形式排出地表。随着水温增高和水流速度增大以及大量藻类植物的作用,形成了大量钙华沉积。钙华中含许多杂质和多种不同元素,并且有水生植物的影响,使得钙华呈现出多种色彩。这种地貌在我国四川黄龙寺一代分布较广,黄龙寺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说与这种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紧密相连。 岩溶泉华是溶有大量CaCO3的泉水涌出地表,由于温度升高和压力减小,使得CaCO3在泉口形成钙华沉积,长时间的积累使泉华形成不同的形状,这也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幅美景。这种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云南较为常见。地下岩溶 1.溶洞的概况 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的地下洞穴,规模大小不一,大的可以容纳千人以上;形态千奇百 溶洞怪,溶洞中有许多奇特景观,如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等。小的连一个人都难以通过。溶洞是水的溶蚀作用、流水侵蚀以及重力作用的长期结果。溶洞景观——浮戏山雪花洞(15张)溶洞景观在我国的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区分布较为广泛。 2.溶蚀地貌——石锅和边槽 如果一个溶洞顶部的某一局部地点受到较为强烈的紊流作用,随着水压增大,溶蚀能力增强,这些地方的溶蚀量比周围大,从而形成向顶侧凹入的弧形面,这样的地貌称为石锅。边槽是指溶洞的边壁在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向洞测凹陷的槽状地貌。这两种溶蚀地貌在溶洞中很常见。 3.堆积地貌 堆积地貌 地下溶岩是溶洞景观中的精华部分,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溶洞中你尽可以欣赏那神奇的洞天世界。重力水的堆积是溶洞堆积地貌的主要形成方式,溶解了大量可溶性岩的水滴断续的从溶洞顶部落下并不断积累,从而形成绚丽多彩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边石堤等。 石钟乳是一种呈倒锥状的岩溶堆积物,大的可达数米,小的只有几厘米,主要是岩溶水沿着溶洞顶部细小的裂隙渗出并在滴水处不断沉淀产生的。它紧紧与洞顶相连,不断向洞底延伸。 石笋是由洞底向上伸展的岩溶堆积物,主要是岩溶水滴滴落到洞底并不断沉积的产物,它与石钟乳相对生长,一般呈笋状、塔状和锥状。 石钟乳和石笋的横剖面都具有同心圆结构。 石钟乳和石笋相对生长,并逐渐结合成一体,随着岩溶水的不断沉积,慢慢形成粗壮的石柱。 石幔是岩溶水沿着洞壁呈薄膜状的漫流过程中CaCO3逐渐沉积的产物,一般呈片状、层状,并且有弯曲的流纹,高者达数十米,非常壮观。 边石堤是指溶洞底部两侧堤状堆积物,高度一般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呈弧形阶梯状。 另外,在溶洞中还有许多奇特的景观,有的似莲花开放,有的如树枝伸展,还有一些石葡萄、石珊瑚等。著名景观 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造物主为中华儿女精雕细刻了许多 喀斯特地貌天然的屏风,喀斯特地貌为我国的旅游业带来无限生机,并且我国喀斯特地貌类型性多样,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宝贵财富。 我国著名的喀斯特景观名胜区分布: 广东:肇庆七星岩有七座石灰岩山峰形如北斗七星,山前星湖潋滟,山多洞穴,洞中多有暗河、各种奇特的溶洞堆积地貌。 广西:桂林山水和阳朔风光主要是以石芽、石林、峰林、天生桥等地表喀斯特景观著称于世,并且是山中有洞,“无洞不奇”。以岩洞地貌为主的芦迪岩洞景观,景观内有各种奇态异状的溶洞堆积地貌,形成了“碧莲玉笋”的洞天奇观;七星岩石钟乳构成的地下画廊,真是玲琅满目;武鸣伊岭岩,北流沟漏洞,柳州都乐岩,兴平莲花岩,兴安乳洞,永福百寿岩,宜山白龙洞,凌云水源洞,龙州紫霞洞等也都是著名的溶洞景观区。 云南路南石林风景区:地表峰林奇布,主要为高大巨型石芽群景观,大部分灰岩山峰分布在河谷两侧,各种形态的石峰似人似物,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全国35片石林中本省有:路南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和莫村石林、石板哨石林、天生桥等20片石林足见本省石林分布面积之广;溶洞景观有:玉溪溶洞,建水燕子洞,九乡溶洞等。石林景观(20张) 贵州:本省有兴义尼函石林、修文石林等石林区;中国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岩壁为瀑布华地貌;本地溶洞地貌较多,主要有黄果树瀑布附近龙宫洞,贵阳地下公园,镇宁犀牛洞,镇远的青龙洞,龙山的仙人洞,贵州的织金洞,黔灵山麒麟洞。 四川:九寨沟钙华滩流属于水下地表堆积地貌,如珍珠滩瀑布;黄龙风景区钙化池、钙化坡、钙化穴等组成世界上最大而且最美的岩溶景观;石柱县新石拱桥为喀斯特天生桥地貌。 湖南:武陵源黄龙洞,冷水江波月洞,都是奇特洞溶洞景观,各种堆积地貌罗列其中,如神仙府洞,奥妙无穷。 江西:鄱阳湖口石钟山景区绝壁临江洞穴遍布;彭泽龙宫洞长2000米,洞内可泛舟观景,堪称“地下艺术宫殿”。 浙江:瑶琳仙境,位于桐庐县,是浙江省规模恢弘、景观壮丽的岩溶洞穴旅游胜地,也是浙江迤今发现的最大洞穴;洞长1000米,共有6个洞天,以“雄、奇、丽、深”闻名于世。 江苏:宜兴石灰岩溶洞有“洞天世界”的美称,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又称“三奇”,洞壑深邃,多奇石异柱,泛舟其中如入海底龙宫。 吉林:通化鸭园溶洞,有四个大厅,洞内满布石柱、石笋、石钟乳、石瀑、石帘、石莲花、石幔等堆积景观,并且深处有溶岩潭,深不可测,无法前往。 这些地方既可以进行旅游观光又可以进行科研考察,是旅游观光的明珠,是科学研究的宝库。编辑本段世界分布 南斯拉夫的迪纳拉山区,法国中央高原,苏联的乌拉尔山区,澳大利亚大陆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牙买加和越南北部地区等。

185 评论

天秤座dan

中文名称:喀斯特地貌 英文名称:karst landform;karst physiognomy 定义1:可溶性岩经受水流溶蚀、侵蚀以及岩体重力崩落、坍陷等作用过程,形成于地表和地下各种侵蚀和堆积物体形态的总称。 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地貌学(二级学科) 定义2: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所属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资源地学(二级学科)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喀斯特(Kra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岩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喀斯特景观。从溶解度上看,卤化盐岩>硫酸盐岩> 碳酸盐岩;由于碳酸盐岩种类较多,其各类岩石溶解度随着难溶性杂质的多少而定,石灰岩> 白云岩> 泥灰岩。从岩石结构分析 ,结晶质岩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等粒岩比不等粒岩溶解度要小。 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 。 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环网。 喀斯特研究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喀斯特地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可以开发利用。水库选址时应尽量避免断层、破碎带、喀斯特地貌等。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气体,有医疗价值。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种沉积矿产较为丰富,古喀斯特潜山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喀斯特地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如湖南张家界桑植县的九天洞已列入洞穴学会会员洞,堪称亚洲第一洞、黄龙洞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首批国家5A级旅游区张家界武陵源的组成部分,是张家界地下喀斯特的地形代表,其中喀斯特地貌约占全市面积的百分之四十。广西的桂林山水、云南的路南石林等驰名中外。喀斯特地貌由于其独特的地貌特征,经常容易“产出”类型各异的风景区。例如,贵州龙宫、织金洞等。

86 评论

刹那恍惚28

黄果树瀑布(Huangguoshu Falls)以其雄奇壮阔的大瀑布、连环密布的瀑布群而闻名于海内外,并享有“中华第一瀑”之盛誉。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西线旅游中心安顺市西南45公里处,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东北距贵州省会贵阳市150公里,有滇黔铁路、株六复线铁路、黄果树机场、320国道、贵(阳)黄(果树)高等级公路贯通全境,新建的清(镇)黄(果树)高速路直达景区。景区以黄果树瀑布为中心,以瀑布、溶洞、地下湖为主体。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是贵州第一胜景,中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最阔大壮观的瀑布之一。景区内以黄果树大瀑布(高米,宽米)为中心,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科学手段,测得亚洲最大的瀑布———黄果树大瀑布的实际高度为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宽101米,其中主瀑顶宽米。,分布着雄、奇、险、秀风格各异的大小18个瀑布,形成一个庞大的瀑布“家族”,被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基尼斯记录。黄果树大瀑布是黄果树瀑布群中最为壮观的瀑布,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从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观赏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有水帘洞自然贯通且能从洞内外听、观、摸的瀑布。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考察大瀑布赞叹道:“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伟;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 佳景纷呈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以黄果树大瀑布景区为中心,分布有石头寨景区、天星桥景区、滴水滩瀑布景区、霸陵河峡谷三国古驿道景区、陡坡塘景区、郎宫景区等几大独立景区。是全国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首批获得国家评定的AAAAA级旅游区,景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文明风景区”示范点、“西部最具魅力旅游景区”。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被《人民日报》社评为“中国风景名胜区顾客十大满意品牌”,荣获“欧洲游客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景区”等荣誉称号。 黄果树景区内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经省级环保部门测定每立方厘米的空气含负氧离子万个以上)、气候宜人(每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左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设施完善,是休闲、度假、观光、疗养、吸氧“洗肺”的理想胜地。 风景区内瀑布成群,洞穴成串,峰峦叠翠,植被奇特,伏流、溶洞、石林、石壁、峡谷比比皆是,呈现出层次丰富的喀斯特山水旖旎风光。黄果树瀑布落差74米,宽81米,河水从断崖顶端凌空飞流而下,瀑布对岸高崖上的观瀑亭上有对联曰:“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虹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此乃是黄果树瀑布的真实写照。但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因季节而有变化,冬天水小时,它妩媚秀丽,轻轻下泻;到了夏秋,水量大增,那撼天动地的磅礴气势,简直令人惊心动魄。有时瀑布激起的雪沫烟雾,高达数百米,漫天浮游,竟使其周围经常处于纷飞的细雨之中。瀑布后的水帘洞相当绝妙,134米长的洞内有6个洞窗,5个洞厅,3个洞泉和2个洞内瀑布。游人穿行于洞中,可在洞窗内观看洞外飞流直下的瀑布;每当日薄西山,凭窗眺望,犀牛潭里彩虹缭绕,云蒸霞蔚,苍山顶上绯红一片,迷离变幻,这便是著名的“水帘洞内观日落”。洞内还有一个冰制金箍棒。布下的犀牛滩,瀑布溅珠上经常挂着七彩缤纷的彩虹,随人移动,变幻莫测。古人说“天空云虹以苍天作衬,犀牛滩云虹以雪白之瀑布衬之。"故有“雪映川霞”的美称。黄果树下游6公里的天星桥,是一个新开发的景点,开发前“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一旦展现在游人的面前,人们无不为之倾倒。天星桥有相连接的三个片区,即天星盆景点、天星洞景点、水上石林景点。石笋密集,植被茂盛,水到景成。“有水皆成瀑,是石总盘根”,这两句诗独到地概括了这里的景观。 黄果树瀑布群中,除了大瀑布外,还有众多的瀑布可以观赏。诸如瀑布群中瀑顶最宽的陡坡圹瀑布,滩面最长的螺丝滩瀑布,落差最大的滴水滩瀑布,形态最美的银练坠滩瀑布等。 古寨名胜黄果树是布依族苗族聚居地,到处是别具一格的石头建筑。黄果树附近的石头寨是著名的蜡染之乡,滑石哨是全国第一个布依族保护村。 黄果树附近有很多的名胜古迹,以“千古之谜”的红岩碑最为著名,此外还有相传石三国遗迹的关索岭、孔明堂、跑马泉、御书楼等。 景区近年来投资数百万元在黄果树瀑布下景区内安置了大型照明灯和大型激光演示系统。夜游黄果树瀑布,如临幽幻迷离的仙境,别有一番情趣、在瀑布旁边的老龙篝景区,石丛奇特,曲径通幽。内有碑林公园,记载了历年来文人墨客对黄果树的一片深情。 黄果树瀑布的优美景色,很早就为人们所欣赏。黄果树瀑布,古称白水河瀑布,亦称黄桷树瀑布、黄葛树瀑布或黄葛墅瀑布。早在明朝弘治年间的《贵州图经新志》中就有文字记载,之后在嘉靖年间的《贵州通志》、《贵州山泉志》和《贵州名胜志》等均有记载。至于明朝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更是对黄果树瀑布作了生动而科学的详细描述。

257 评论

相关问答

  • 贵州喀斯特地貌研究论文结语

    几乎不可能有原创的

    穿G2000的恶魔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瀑布地貌研究论文

    黄果树瀑布落差达74米,宽81米,河水从断崖顶端凌空飞流而下,倾入崖下的犀牛潭中,势如翻江倒海。水石相激,发出震天巨响,腾起一片烟雾,迷蒙细雾在阳光照射下,又化

    Arsenalzoe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地质地貌论文

    秦岭 Tsinling Mountains 亦作Ch'in Ling或Qin Ling。 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西起甘肃南部,经陕西南部到河南西

    孙美霞11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地貌论文题目

    参考一下哈,先是两篇文章的目录,后面有一些好的题目!自己看看##1.。旅游地理《鲁东北六市旅游竞争力测评研究》目录引言1、鲁东北6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

    特力小屋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风蚀地貌论文参考文献

    风蚀地貌的种类 石窝(风蚀壁龛) 陡峭的岩壁受风沙的吹蚀和磨蚀,岩壁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小凹坑,其直径大多约20cm,深达10~15cm,有群集,有分散

    奕彩彩绘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