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杨紫陌
是啊。。。有时候在写文章时不知道该从何写起、该怎么写?越是着急的时候就越无从下手。。。如果你有好的素材的话,那肯定事半工倍了。我劝你去试下《我爱写作》的一个写作软件,软件附带的100多类写作素材库,或许对你的论文有所帮助
mm糖糖豆
序号 作者 年份 篇名 文献来源1 徐准盾龚淑英 2005 绿茶水浸出物含量对茶汤浓度及其感官审评的影响 茶叶,2005,31(3):166-1692 姜红艳龚淑英 2004 茶叶中铅含量及研究动态 茶叶,2004,30(4):187-1893 张琳洁龚淑英 2003 茶的物质属性与茶文化的思想背景 茶叶,2003,29(2):4 龚淑英 周树红 2003 不同辐射处理对普洱茶主要化学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茶叶科学,2003,23(1):51-555 龚淑英 周树红 2002 普洱茶贮藏过程中多酚类及其氧化产物含量变化的研究 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66 龚淑英 张琳洁 2002 对日中感官审评茶叶方法与特点的比较和思索 茶叶,2002,28(3)7 龚淑英 石元值 2002 浓缩茶汁的制备与保鲜研究初报 茶叶,2002,28(1)8 陆建良、梁月荣、龚淑英、顾志雷 2002 茶汤色泽与茶叶感官品质相关性研究 茶叶科学,2002,22(1):56-619 龚淑英 周树红 2002 普洱茶贮藏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感官品质变化研究 茶叶科学,2002,22(1)10 龚淑英 2001 乌龙茶和茉莉花茶感官审评方法及技术要点 中国茶叶加工,2001,(2):44-4611 梁月荣,陆建良,龚淑英,徐月荣,屠幼英 2001 嫁接对茶树新梢化学成分的影响 茶叶2001年01期12 龚淑英,顾志蕾 2001 两种不同乌龙茶审评方法香气与滋味的比较 茶叶科学2001年02期13 龚淑英,顾志蕾,陈利燕 2001 针型茶的形态与冲泡方法对冲泡方法对冲泡效果的影响 茶叶,2001,27(1):44-4714 梁月荣,傅柳松,张凌云,陆建良,龚淑英,顾志蕾,徐月荣 2001 不同茶类和产区茶叶氟含量研究 茶叶2001年02期15 龚淑英,朱晓玲 2001 中国茶造型与冲泡技艺 茶叶信息,2001,(14):18-2016 龚淑英,顾志蕾,陈利燕 2001 针型茶的形态与冲泡方法对冲泡效果的影响 茶叶2001年01期17 李再兵,龚淑英 2001 液态茶饮料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 茶叶2001年03期18 龚淑英,梁月荣,徐月荣,陆建良,屠幼英 2000 利用云南大叶种加工名优绿茶技术 中国茶叶2000年03期19 陆德彪,毛祖法,龚淑英,俞燎远,孙利育 2000 机制龙井茶质量与机械结构关系研究 中国茶叶2000年01期20 龚淑英 2000 “巴仙碧峰”茶的加工工艺及品质研究报告 茶叶,2000,26(1):26-2921 龚淑英 2000 中国茶的造型 中国茶叶2000年01期22 龚淑英 2000 利用云南大叶种加工名优绿茶技术 中国茶叶,2000,22(3):1423 龚淑英、朱晓玲 2000 名优绿茶的造型加工方法和泡茶艺术 中国茶叶加工,2000,(3):12-1424 龚淑英 2000 中国茶的造型 中国茶叶,2000,(1):16-1725 梁月荣,蔡伟锋,陆建良,屠幼英,徐月荣,龚淑英,方辉遂 2000 浙农113和浙农139引种重庆涪陵后化学成分的变化 茶叶2000年02期26 龚淑英 1999 简述20世纪中国茶叶加工业的发展 中国茶叶加工,1999,(2):2-527 龚淑英 1999 名优绿茶冲泡水温及时间对感官品质的影响 茶叶科学,1999,19(1):67-7228 龚淑英 1999 温度变化对机制浙江龙井茶品质的影响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9,25(1):50-5429 龚淑英,沈培和,顾志蕾,周树红 1999 名优绿茶冲泡水温及时间对感官品质的影响 茶叶科学1999年01期30 梁月荣,龚淑英,方辉遂,徐月荣,陆建良,屠幼英,叶继术,骆颖颖 1999 “巴仙银尖”的加工工艺及品质研究报告 茶叶1999年04期31 龚淑英,陆德彪,毛祖法,俞燎远,钱晓东 1998 机制龙井茶摊凉与辉锅工艺研究初报 茶叶科学1998年02期32 龚淑英,顾志蕾 1997 袋泡茶质量评判方法探讨 中国茶叶加工,1997,(3):42-4433 龚淑英,顾志蕾,龚琦 1997 袋泡茶感官审评中的冲泡条件 茶叶科学,1997,17(增刊)(--):108-11234 龚淑英 1994 茶叶精制过程中“组合”的技术诀窍 茶叶1994年02期35 龚淑英,尹军峰 1993 茶叶配套采制的经济效益分析 茶叶,1993,19(1):51~5336 龚琦,王金木,龚淑英 1993 环境条件对茶叶杀青的作用及过程模拟 茶机设计与研究,1993,(1):9~1037 龚淑英,李仲先 1993 “茶”字的字源学考证 农业考古,1993年第2期38 龚淑英,张堂恒 1992 酸化茶鲜原料对鲜茶汁压榨提取的作用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2,18(增刊):13~17
Greta:)杨婷
你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可以从茶叶含有的营养成分,药理作用和茶叶审评检验入手。 我这里只给你说明茶叶中含有茶多酚、咖啡碱、生物碱、茶皂素、茶黄素等营养成分,具体的药理作用去网上查,直接复制粘贴。 茶叶审评检验主要包括理化检测和感官审评两部分。具体的去网上查。 如果还想写茶叶历史,可分几个阶段写茶叶发展。 如果还想感慨一下,就自由发挥吧! 你的专业不是茶,却对茶油很深的感情,难得!
weiweivivianweiwei
需要资料 上(59168)吧 茶叶不仅是一种老少咸宜的饮料,而且它治病强身的功效也不容小觑。茶叶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是茶叶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基础,也使得茶叶日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有人把茶叶称为“原子时代的饮料”、“二十一世纪的饮料”,的确是很有道理的。 茶叶的成分很复杂,作为一种食品,茶叶含有大量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素,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能量能量是维持机体代谢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是由碳水化物、蛋白质和脂肪这些生热营养素提供的。与其他食品相比,茶叶是一种低能量食物,但不同种类的茶叶所能提供的能量不一样。一般来说,茶质量越好,能量越高。每100克茶叶提供能量以绿茶最高,而砖茶的能量最低,这是因作为原料的茶叶质量不高。如在茶叶中加入牛奶和糖,每天饮茶6杯,约1100毫升,所获得的能量可占全天饮食提供能量的7%~10%。故国内外有人喜欢饮牛奶茶或糖茶。 蛋白质“生命是蛋白质的存在形式”,也就是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蛋白质有非常重要的营养功用,在评价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时,主要是看其中必需氨基酸种类是否齐全、比例是否合适、数量是否充足。茶叶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只是比例尚不够合理。令人感兴趣的是,茶叶中还含有大量的茶氨酸,这是茶叶所特有的,是形成茶叶风味的主要成分。 与一般食物相比,茶叶中蛋白质的含量很高,达20%~30%。其含量与茶叶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绿茶中的蛋白质高于其他类型的茶叶。但在泡茶时能溶于水的蛋白质还不到2%,其余绝大部分留在茶渣中不能被利用,因此每天从饮茶中摄取的蛋白质是很少的。但如将茶叶吃下,则可得到数量可观的蛋白质,而在茶汤中加入牛奶、酥油或乳酪等,还能给茶叶增加多量的优质蛋白,可以有效地提高茶叶原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如藏族的酥油茶和蒙古族的奶茶。 碳水化物碳水化物就是通常所说的糖类,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等。以往的资料认为茶叶中碳水化物的含量不高,一般在10%以下。而新的报道表明,茶叶中的碳水化物含量多在40%左右,某些优质茶叶可高达60%以上,这可能是因为和以前的测定方法不同所致。茶叶中的碳水化物多为多糖类,而能在沸水中溶出的多糖仅2%左右,占茶叶水溶物的4%~5%,因此通常认为茶是低能量低糖饮料,适合于糖尿病和其他忌糖患者饮用。 脂肪脂肪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同样体积的脂肪所提供的能量是碳水化物或蛋白质的倍。茶叶中的脂类含量不太高,绿茶和红茶一般不超过3%,砖茶可能是加工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脂肪,其含量可达到8%左右。茶叶中的脂类有磷脂、硫脂、糖脂和甘油三酯等,其中的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人体必需脂肪酸。故饮茶可以使人体获得一定量的脂肪酸,但因其含量很低,所提供的量是很有限的。 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护身体健康所必需要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应。虽然这些物质在体内所占比例很小,但作用很大,是调节体内物质代谢必不可少的。 茶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其含量因茶叶种类不同有很大的差异,其中绿茶比红茶高,高档绿茶含量更高。维生素C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能防治坏血病、癌症及其他多种疾病。在二战中,为防治日本远征部队的坏血病,当时日本的粗茶几乎全部控制在海军手里。 茶叶中B族维生素的量是比较丰富的,如每天饮茶25克,可满足人体25%的需要量。通常绿茶中的B族维生素的含量高于其他类型的茶叶,以细嫩的茶叶中含量较高。B族维生素参与体内多种生理生化代谢过程,维持神经、心脏及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茶叶中无机物质占4%~9%,其中50%~60%可溶解在热水之中,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并且多有益于健康。茶叶中含量最多的无机成分是钾和磷,其次是钙、镁、铁、锰等,而铜、锌、钠、硫、氟等元素较少,不同的茶含量稍有差别。此外,由于茶叶有浓缩环境毒性物质的特性,有时其也含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如铝、铅、镉等,并且其浸出率均在60%左右,这已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茶叶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人体是很有益处的。其中的铁、铜、氟、锌比其他植物性食物要高得多。前苏联的科学家发现茶叶中的铜和铁可以提高红细胞形成的能力,有治疗贫血的作用,而且茶叶中的维生素C有促进铁吸收和利用的功能。氟是人体骨骼和牙齿珐琅质生长不可缺少的物质,茶叶中的氟较一般植物性食物高得多,可达10~15毫克/100克,其中80%溶于茶汤之中。每天饮茶10克,可获得1毫克的氟,已基本满足人体的需要;饭后用茶液漱口效果良好,尤其对学龄前儿童护齿更有好处,但儿童不宜多饮茶,特别是浓茶。硒是人心肌代谢不可缺少的元素,此外硒还有抗癌和防癌作用。陕西的紫阳茶含有丰富的硒,实验研究发现其有抗突变的效果。 总之,茶叶中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物质,特别是其中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一般植物性食品不能比拟的。作为低能量和低脂肪的食品,其具有很高的开发和运用价值。因为加工过程中的某些步骤会使氨基酸或维生素等营养素遭到破坏,故而绿茶的营养价值高于其他各类茶叶。但是迄今为止,茶叶仍主要是被当做饮料,这一点在国内外都是如此。茶叶中的某些有效成分不能溶解在水中,泡茶时溶出的成分仅是其中的少量,绝大部分被当做废料丢弃,这样就使茶叶的营养价值大大降低,实在可惜。如将茶叶加入到其他食品中去,成为名符其实的吃茶,这样可使茶叶的营养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希望可以帮到你哦
茶道是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论关于茶文化的论文,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中茶艺教育研究 摘要
开题报告: 该同学的“南京雨花茶提升品牌知名度措施探析”选题,应用性较强。该同学到茶叶销售市场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了南京雨花茶历史、品质和近年来市场情况,发
1、发展茶产业,有利于促进和繁荣农村经济。2、发展茶产业,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由于茶产业经营多元化及茶叶消费的增长,如数量不断增多的茶叶零售门店、大批茶艺馆的开办
茶道的载体--茶的意境 黄 志 根 浙江大学茶学系 杭州 310029 摘 要 该文从茶道的由来,即茶的意境角度,论述茶事追求的本质内涵,并提出茶的意境是茶文化
建议自己写这样深刻枪手要钞票的就是这些!!希望可以帮到你!!祝你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