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爱人小姐
观赏昆虫学的研究感想摘 要:本文是作者对观赏昆虫和观赏昆虫学课程内容的介绍以及作者对于观赏昆虫学课程的感想。同时也简要介绍了观赏昆虫学的研究方法、昆虫的采集与捕捉及标本制作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观赏昆虫、观赏昆虫学、感想、昆虫资源、采集昆虫在我国,观赏昆虫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就已有了蓄养蟋蟀、听鸣观斗的活动。而历代文人墨客也似乎对这些小虫有着特别的偏爱,吟诗作画常以昆虫为对象,留下不少传世佳作。人们以虫寄情,以情赏虫,充分展现了中华氏族特有的浪漫与博爱,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虫文化。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活动日趋丰富多彩,观赏昆虫这一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鉴于此,我们尝试将民间观赏昆虫的经验总结与现代科学理论相结合,写成本文,目的是使大家对观赏昆虫有个基本了解,并通过观赏昆虫的活动增加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充分领略大自然的奇妙。一、观赏昆虫学课程简介我们学校的观赏昆虫学课程由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开设,肖铁光教授主讲。这是一门选修的课程。为30个学时。使用教材为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观赏昆虫大全》一书。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课程安排中除在教室上课外,还有两个学时的参观校标本馆。课程结束后,学生须上交10只捕捉的昆虫作为标本。课程由有趣的昆虫外部结构、错综复杂的昆虫体内世界、昆虫的生物学、观赏昆虫的分类、昆虫疾病、昆虫人工饲料、虫—食品、药品、毒品、虫文化赏趣、方寸之中话昆虫、空中“骄龙”—蜻蜓、乡谣俱乐部—鸣虫、忠勇无敌大将军—蟋蟀、大自然的舞姬― 蝴蝶、独角仙、田园番独特景观。台湾开发的“虎山溪观萤”,日本每年6月上旬举办的“萤火虫祭”,吸引了众多游客。也可在宾馆、舞厅等娱乐场所,集萤火虫于特制的玻璃瓶中,当娱乐达到高潮时,突然断电,释放萤火虫,萤光闪闪,似流线舞动,另是一番景象。中国人对昆虫鸣声的注意和欣赏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唐朝前的很长一段时期,人们仅仅是欣赏各种野外昆虫优美动听的鸣声。从唐朝开始,人们则将鸣虫作为宠物蓄养在各种笼器内,以便随时随地聆听这一独特的音乐。在蓄养鸣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有几种蟋蟀不仅善鸣,而且好斗,从此斗蟋便成了一项相当普遍的娱乐活动。如果将这些善鸣、好斗昆虫,集中饲养,适时对外开放,使人们在工作之余,细细倾听这一独特的虫国乐章或观看斗蟋的激烈场面,将是又一奇妙享受。昆虫不仅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而且与人们的精神生活休戚相关,从文字到语言,从神话到传说,从绘画到诗篇,从战争到政治,从恋爱到婚姻,从娱乐到破案,从邮票到服装,从塔碑到航天……几乎无处不有昆虫的身影,无处不渗透着与之相关的知识。如果能建一处昆虫馆,聚昆虫趣味、知识于一室,将会拓宽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观赏昆虫能给人以美感,可供赏玩、娱乐以增添生活情趣,开阔视野,陶冶性情,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观赏昆虫还有益于增加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昆虫多样性,特别是对珍稀、濒危资源昆虫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并使之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三)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目前群众对观赏昆虫资源尚缺乏一定知识,对昆虫的乱捕滥杀或以商业经销标本为目的大最捕采屡有发生,造成观赏昆虫资源的严重破坏。所以在观赏昆虫活动中,应有正确的娱乐观;合理适度开发利用观赏资源昆虫,开发与保护并重,以保护促开发,使观赏昆虫这类自然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八、湖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湖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兴建于2001年,原址在老图书馆三楼,只有80余平方米,馆藏标本多为农业害虫。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为了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后来在老图书馆一楼扩建了新馆,现已形成占地面积140多平方米,馆藏昆虫20余万只,包括昆虫世界、蝴蝶王国、多媒体放映厅三大场馆在内的综合性科普教育基地。标本馆自建成以来,先后接待了包括长沙市教育局等20多个团体在内的数以万计的校内外人士参观、访问和学习,在校学生的参观人次更是难以胜数。曾先后受到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教育频道、经贸频道以及东方新报等多家大型媒体的关注、报道,并于2004年被授予“湖南省科普教育基地”称号。昆虫馆场馆面积158㎡,馆藏标本20多万号。 静态昆虫展出标本1700多种,8000余号,其中数目较多的有鞘翅目39个科;鳞翅目38个科;膜翅目31个科;同翅目14个科;半翅目12个科;晴蜒目9个科;双翅目8个科;直翅目6个科;等翅目1个科;螳螂目1个科;革翅目1个科;脉翅目1个科;拈翅目1个科等。以教学、科研为主,对校内外各界人士免费开放。建馆以来,在为教学科研提供支持的同时,也为昆虫爱好者进行经验交流提供了场所,激发了参观者热爱昆虫,研究昆虫的热情,在加强广大学生自然观、生态观宣传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后期开展的昆虫知识讲座更是吸引了众多人员前来参观学习,人们在参与欣赏昆虫艺术展(蝶画、翅画、蝴蝶工艺品)当中,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现在,新的昆虫标本馆正在建设中,我们观赏昆虫学课程的同学们有幸作为第一批人员参观了新的标本馆。首先我们来到了位于老图书馆一楼的肖铁光老师的昆虫标本制作室,这里制作出来的标本正在源源不断的向新标本馆迁移。新的标本馆位于文渊阁的四楼,同在四楼的还有我们学校的动物标本馆、土壤和岩石标本馆。昆虫馆的新馆实际上是原来农业生物图书书库,不过现在经过装修后已经焕然一新,新馆的面积更大,展位更多,因为还在建设中,许多标本还没有摆上展台,但是单单就摆上展台的这些标本来说,就已经让我们连声惊叹了。希望还有机会去参观!九、结束语我的论文不长,简单的介绍了许多关于昆虫和观赏昆虫的知识,希望大家在读后能够增长一下对观赏昆虫的认识。学了这门课,收获很多,可不仅仅是弄清了一个区别而已,只是不知该怎么说。湖南观赏昆虫资源丰富,应在做好开发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加强管理,科学规划,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地加以利用,并在利用的同时尽可能加以保护,以保证湖南观赏昆虫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参考文献 [1] 王音 周序国.《观赏昆虫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2] 李鹏翔.观赏昆虫[J]. 科学大众(中学版),2001年12期[3] 龙中伟. 观赏昆虫采捕加工法[J]. 农村新技术,2000年06期[4] 郑立军 靳桂敏 杨新廷;. 观赏昆虫刍议[J]. 野生动物,2001年03期[5] 吴福泉. 观赏昆虫资源的开发利用[J]. 广东蚕业,1999年03期[6] 朱巽. 湖南观赏昆虫资源的利用研究[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04期[7] 高卫红. 另类宠物欣赏——观赏昆虫[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4年06期
天津的明
当我读完法布尔的着作:《昆虫记》后,在描写螳螂的着作里,深知法布尔是由螳螂的捕食—爱情—巢—孵化多方面来为读者讲述螳螂的生活习性。当读到这一段时,不禁令我大吃一惊:“雌雄螳螂交配的当天,最迟不过第二天,雌雄螳螂就把雄螳螂抓住了,按照它的惯例,先从脖子咬起,然后再慢悠悠的享用,最后吃得只剩下翅膀,连骨头都不剩一点。这可真是一种十分反常的嗜好!”从这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出雌螳螂是多么的残忍,也突出了螳螂何种粗野的习性是多么令人毛骨悚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先写蟹蛛的厉害之处,再把蟹蛛和螳螂做成鲜明的对比,渲染文章气氛,为下文的螳螂战胜蟹蛛做铺垫,也烘托出了螳螂是第二类狩猎昆虫中的顶尖的杀手。螳螂外表虽然披着一身绿衣裳,看起来很美丽,但现实中生性却残忍可怕,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看人不能光看外表。
风吹萧萧
螳螂,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科,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除极寒地带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1585种左右。中国已知约51种。其中,南大刀螂、北大刀螂、 广斧螂、中华大刀螂、欧洲螳螂、绿斑小螳螂等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螳螂体长形,多为绿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种类。复眼突出,单眼3个。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前足捕捉足,中、后足适于步行。渐变态。卵产于卵鞘内,每1卵鞘有卵20~40个,排成2~4列。每个雌虫可产4~5个卵鞘,卵鞘是泡沫状的分泌物硬化而成,多粘附于树枝、树皮、墙壁等物体上。初孵出的若虫为“预若虫”,脱皮3~12次始变为成虫。一般1年1代,有些种类行孤雌生殖。肉食性,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分布在南美洲的个别种类还能不时攻击小鸟、蜥蜴或蛙类等小动物。螳螂有保护色,有的并有拟态,与其所处环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种害虫。英文名为mantid。亦作mantis、praying mantid或praying mantis。螳螂科(Mantidae)近2,000种体型大、行动缓慢的昆虫,特徵是前胸(上部)长,前足股节腹面有沟,沟两侧有刺列,胫节(下部) 可嵌入沟内。它只吃活虫,以有刺的前足牢牢钳食它的猎物。受惊时,振翅沙沙作响,同时显露鲜明的警戒色。常见於植丛中而非地面上,体形可像绿叶或褐色枯叶、细枝、地衣、鲜花或蚂蚁。依靠拟态不但可躲过天敌,而且在接近或等候猎物时不易被发觉。雌虫交尾后常吃掉雄虫,卵产在卵鞘内可保护其度过不良天气或天敌袭击,卵数约200个。若虫(无翅,形似成虫)会同时全部孵出,常互相残杀。多分布於热带和亚热带。欧洲的代表是Mantis属(薄翅螳螂〔Mantis religiosa〕是分布最广的种)、Ameles属、Iris属和Empusa属。北美的属包括Stagmomantis属(卡罗来纳螳螂〔S. carolina〕是分布最广泛的种类)、Litaneutria属(L. minor是小型西方种,是唯一原产加拿大的螳螂)、Thesprotia属(形细长)和Oligonicella属(形细长)。薄翅螳螂、Iris oratoria、窄翅螳螂(Tenodera angustipennis)和中华螳螂(T. aridifolia sinensis)已传入北美。中华螳螂在中国常见,原产於东亚许多地方,也是北美最大的螳螂,体长7∼10公分。 螳螂的英文名"mantis"源出希腊语,意为「占卜者」,因古希腊人相信螳螂具超自然的力量。目前的名称"mantid"(希腊语意为「算命者」)也是反映了这种看法。螳螂能静立不动或身体文雅地前后摆动,头上举,两前足外伸似在祈求,故引出许多神话和传说。迷信的说法认为,螳螂的棕色唾液可使人眼盲,马或骡食螳螂后可致死。螳螂的英语俗名"praying mantid"和学名为Mantis religiosa,以及德语名Gottesanbeterin、法语名prie-Dieu、普罗旺斯名prega-Diou和西印度群岛名「神马」 (god-horse)均与宗教虔诚有关。其他的俗名还有「魔鬼之马」(devil's horse)和「杀骡虫」(mule killer) [薄翅螳螂(Mantis religiosa)] 。由於所有的螳螂皆是凶猛的食肉动物,以「捕食」(preying)来形容它们比「祈祷」(praying)还来得贴切。 昆虫学家对本科的分类意见十分分歧。虽然一般把它归在直翅目(Orthoptera)的螳螂亚目(Mantodea),但也可自成一目螳螂目(Mantodea),或和蟑螂(它们也有卵鞘)一起归入蠊螂目(Dictyoptera)。胸部具有翅2对、足3对;前胸细长,前足为1对粗大呈镰刀状的捕捉足,并在腿节和胫节上生有钩状刺,用以捕捉害虫,故为益虫。后足的基部具有听器。雌性的食欲、食量和捕捉能力均大于雄性,雌性有时还能吃掉雄性。雌性的产卵方式特别,既不产在地下,也不产在植物茎中,而是将卵产在树枝表面。交尾后 2天,雌性一般头朝下,从腹部先排出泡沫状物质,然后在上面顺次产卵,泡沫状物质很快凝固,形成坚硬的卵鞘。卵鞘中药称“桑螵蛸”或“螵蛸”。次年初夏,从卵鞘中孵化出数百只若虫。若虫蜕皮数次,发育为成虫。为不完全变态。我国常见的有中华绿螳螂(Paraten-odera sinensis)俗称“大刀螂”,体长约8厘米,绿色或黄褐;斑小螳螂(Statilia maculata)体长5~厘米,灰褐或暗褐色。
小红粉菲菲
螳螂的主要生活习性:
捕食蝗虫,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蝗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跳了过去,后者,也就是那只螳螂,立刻表现出异常愤怒的态度,接着,反应十分迅速地做出了一种让人感到特别诧异的姿势,使得那只本来什么也不怕的小蝗虫。
此时此刻也充满了恐惧感,螳螂表现出来的这种奇怪的面像,我敢肯定,你从来也没有见到过,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地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就好像船帆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
原文:
螳螂会发出一种声音。那声音特别像毒蛇喷吐气息时发出的声响。螳螂把自己的整个身体全都放置在后足的上面。显然,螳螂已经摆出了一副时刻迎接挑战的姿态。
因为,螳螂已经把身体的前半部完全都竖起来了,那对随时准备东挡西杀的前臂也早已张了开来,露出了那种黑白相间的斑点。这样一种姿势,谁能说不是随时备战的姿势呢?
螳螂在做出这种令谁都惊奇的姿势之后,一动不动,眼睛瞄准螳螂的敌人,死死盯住螳螂的俘虏,准备随时上阵,迎接激烈的战斗。哪怕那只蝗虫轻轻地、稍微移动一点位置,螳螂都会马上转动一下螳螂的头,目光始终不离开蝗虫。
螳螂这种死死的盯人战术,其目的是很明显的,主要就是利用对方的惧怕心理,再继续把更大的惊恐纳入这个不久以后就将成为牺牲者的对手心灵深处,造成"火上加油"的效果,给对手施加更重的压力。
螳螂希望在战斗未打响之前,就能让面前的敌人因恐惧心理而陷于不利地位,达到使其不战自败的目的。因此,螳螂现在需要虚张声势一番,假装什么凶猛的怪物的架势,利用,和面前的敌人进行周旋。螳螂真是个心理专家啊!
看起来,螳螂的这个精心安排设计的作战计划是完全成功的。那个开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蝗虫果然中了螳螂的妙计,真的是把螳螂当成什么凶猛的怪物了。
当蝗虫看到螳螂的这副奇怪的样子以后,当时就有些吓呆了,紧紧地注视着面前的这个怪里怪气的家伙,一动也不动,在没有弄清来者是谁之前,螳螂是不敢轻易地向对方发起什么攻势的。
这样一来,一向擅于蹦来跳去的蝗虫,现在,竟然一下子不知所措了,甚至连马上跳起来逃跑也想不起来了。已经慌了神儿的蝗虫,完全把"三十六计,"这一招儿忘到脑后去了。
可怜的小蝗虫害怕极了,怯生生地伏在原地,不敢发出半点声响。生怕稍不留神,便会命丧黄泉,在螳螂最害怕的时候,螳螂甚至莫明其妙地向前移动,靠近了螳螂。螳螂居然如此地恐慌,到了自己要去送死的地步。看来螳螂的是完全成功了。
作者简介: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他用水彩绘画的700多幅真菌图,深受普罗旺斯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赞赏及喜爱。他也为漂染业作出贡献,曾获得三项有关茜素的专利权。
1857年,他发表了《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论文修正了当时昆虫学祖师莱昂·杜福尔的错误观点,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这期间,法布尔还将精力投入到对天然染色剂茜草或茜素的研究中去,当时法国士兵军裤上的红色,便来自于茜草的粉末。
螳螂一只螳螂,会遇到许多危险。 或许你正在跑步,一不留神它就会被你踩扁。一个周末,我在妈妈办公室的走廊捉到一只大螳螂。 这只螳螂全身绿里透黄,小小的脑zhida
参考文献是指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学历高低,论文长短都存在。为了让论文有据可依,论文正文部分都会引用参考文献来增强说服力,在引用参考文献时,通常会用中括号或
参考文献是指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
学术堂提供论文的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及举例:(1)期刊[序号] 主要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例如: [1] 袁庆龙,候文义.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