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69

飞天大圣朱七
首页 > 学术论文 > 中国手机电池的研究发展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ongtongaiya

已采纳

【IT168 评测】其实笔者写文章的时候,最喜欢的一句开头语就是:在智能手机飞速发展的今天此处省略一万字。不可否认,智能手机硬件软件发展速度真的是呈几何级数曲线增长的。但即使是飞速发展,我们对智能手机还是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满意,到底是什么制约了智能手机,什么又是智能手机木桶效应的那个短板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下关于智能手机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电池。有人说智能手机电池已经到达瓶颈,很难有大的突破了,是这样么?要想要智能手机电池续航有所突破需要在电池工业上有哪些改进,又需要在软件算法上有何优化呢?时下什么智能手机采用了高端节电技术呢?这将是本文和大家一同探讨的问题。

其实智能手机发展进入瓶颈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如果我们仔细想想,什么样的论据支持我们这一基本上算是达成了的论点呢?我们一时又很难说明。在这篇文章前面,笔者通过一个实验来看看究竟这几年来智能手机电池发展速度如何?其实实验的原理十分简单。通过比较2005年至今的手机电池比容量(比容量又称克容量,指每克电池含有的电量),就能够简单直观的看出05年至今手机电池的发展速度了。

在做这个实验之前,我们先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些日常手机电池我们遇到的一些名词,有助于我们更准确的了解智能手机、充电宝等数码产品电池。

mAh:mAh毫安时可以说是我们在智能手机电池中最常见的参数。智能手机厂家也在发布会上说我们采用了3000mAh超大容量电池云云。其实mAh并不是一个能量单位,也就是说一块电池能有多大电量用mAh来表达并不准确。mAh是代表电池中释放为外部电子使用的电子总数,和物理上的库伦是等价的。1mAh等于库伦电子。手机多采用mAh作为电池计量单位原因在于计量方便。例如3000mAh电池就能够维持300mA持续电流下,手机工作10小时。但请记住,mAh不是电池的能量单位。

工作电压:手机电池上,我们经常见的除了mAh以外,还有工作电压一说。我们常见的说法是这块电池是 1000mAh电池,或者 3000mAh电池等。这个电压其实是一个平均值。大致意思是电池工作电压的平均值,或者可以理解为电池正常工作时间最长的电压。通常我们可以看到手机电池有一个充电电压和一个工作电压。理论上这两个值越大越好。原因在于智能手机运转时,是需要电池维持在以上。当电池电压讲到以下时,手机大部分功能就不能使用了,进入关机状态。仅有一小部分功能能在关机下利用以下电压进行工作。如果电池工作电压越大,也就意味着电池能工作的时间越长。而充电电压则是电池充满后不能超过的电压。如果超过这一电压,有可能发生危险。

Wh:Wh是电池的一个最准确的能量单位,其实很多大型电池都采用了Wh代表电池容量。其实就连笔记本电池也更多的采用了这一容量单位。Wh是毫安时和工作电压乘积而来。例如一块1000mAh电池工作电压为,则这款电池容量为。而我们前面所说的比容量(或者成为克容量、能量密度)则是电池每一克含有的Wh数。

简单介绍了mAh、工作电压、充电电压、Wh之间的关系,也知道了Wh是最能体现一款手机电池容量的核心参数,接下来我们通过对2005年到2014年手机电池的测试来看看这9年间电池发展是否为一个瓶颈。

通过测试,我们得到了这样的一张大概为波浪的图片。并不像我们之前想象的始终小幅上升,反而是有时急速上升,有时反倒下降的表格。其实这里面原因有很多,首先笔者样本量不足肯定是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但这幅图中也蕴含着这10年来智能手机发展的几个阶段。我们这一部分先简单向大家解读一下。

首先05年到07年,手机电池能量密度有了一个巨大的飞跃,增幅大概为40%,主要原因是这期间智能手机电池从普通液态锂电池转变为锂离子聚合物电池。经历了07、08、09、10年的小幅上涨后,智能手机电池容量在11、12年两年不增反降这其中有两个原因:1.在手机电池做大之后,厂商更加关注手机电池的安全性,在硬壳防护上做了很大改进,导致手机电池重量上升。2.随着互联网品牌等更多品牌的加入,智能手机电池质量开始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最后我们看到13、14年,智能手机电池比容量达到目前的顶峰。原因也是两方面的:1.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做内置电池,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省去了硬壳包装。2.电池技术从12年到14年间有了很大进步,高端智能机电池工作电压普遍从升至。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从05年到14年十年间,智能手机电池基本上做到了100%的能量密度提升,平均每年的增长率,按说这一数字如果换算成GDP增长率,那可真算得上是10年腾飞之路了。但怎奈何CPU主频增长率1500%,摄像头像素增长率5000%,其实并不是电池发展遇到瓶颈,而是其他硬件产业发展是在太迅猛了。在大环境的映衬下,显得智能手机电池发展速度太慢了。也难怪大家都吐槽电池不给力。举个例子十年前两个人每个月都挣100块。十年后一个人挣200块,一个人挣5000块,显然200块那主儿是被吐槽的一方啊。那究竟智能手机电池还能不能迎来飞跃?怎么才能解决智能手机续航不给力的现状呢?我们通过开源和节流两方面来向大家简单分析下。

智能手机电池如何开源?

智能手机电池资源跟所有短缺资源相同,都需要开源节流。在我们介绍目前手机电池“开源”创新方面,我们先来看看时下智能手机电池的现状。前面我们也说道了液态锂离子电池和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两者之间有何差别呢?

提到智能手机电池故障,我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鼓包、爆炸等词语。其实电池鼓包、爆炸等都是液态锂离子电池的代名词。手机发展到今天,绝大多数厂商已经开始使用锂离子聚合物电池。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和液态锂离子电池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电解质形态不同。液态锂离子电池采用液态物体作为电解质液,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我们常说的18650电池,液态锂离子电池尤其自身的优点:历史悠久、价格低廉、安全系数不错。这也是为神马目前小到例如小米电源,大到例如特斯拉汽车都在使用18650电池作为能源。但由于保护电解质液通常需要使用金属外壳,如果密封不好的话会出现漏液,如果过冲(充电电压过大)的话会出现电池鼓包或者爆炸的现象,时下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开始使用锂离子聚合物电池。

锂离子聚合物电池相对于液态锂离子电池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使用了固态或胶状物体作为电解质。安全系数更高。在出现过冲的情况下,固态或胶状物体会出现气化的现象,更为严重的会出现燃烧,基本不会爆炸。而我们时下常见的手机爆炸新闻通常是由于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出现过冲自燃后引发手机内部芯片爆炸或手机自燃。并不是我们脑海中的手机电池爆炸。并且锂离子聚合物电池相对于液态锂离子电池也有明显的优势: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自然放电小、重复使用寿命长、没有记忆效应、内阻小、形状可定制、保护电路板设计简单等。但同样带来的问题就是成本较高。

▲特斯拉使用的松下18650电池

了解了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和液态锂离子电池后,我们来看看时下主流的电池构成是怎么样的。时下主流的锂电池基本上分为钴酸锂离子电池、锰酸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离子电池、三元电池等等。其中每一类电池各有优劣。其中钴酸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最大,所以目前智能手机电池全部采用钴酸锂离子电池。其他锂离子电池各有优劣,例如最新的特斯拉汽车就开始使用三元锂离子电池替代了钴酸锂离子电池。

▲钴酸锂的微观形态

锂作为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活泼型仅次于氢,显然是做电池的最佳选择,但由于其过于活泼,本身不稳定且十分不安全,人们就想到了利用钴酸、锰酸、磷酸铁等和锂结合作为电池正极,用石墨作为负极打造电池。前面我们说到钴酸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最大,虽然有着相比于其他锂离子电池不太安全、工作电压不高等缺点,但对于智能手机这种小型、需要单块电池的设备来讲还是最佳的选择。前面我们说到了开源,如何对现有电池技术进行开源呢?

▲采用三维纳米网格技术正极增加钴酸锂密度

方法一:提升钴酸锂密度。提升钴酸锂密度,放电电子增多,库伦数/mAh增大是解决电池容量不足的一个方法。当然我们谈论的是在一定体积下增大密度。随着技术的革新,钴酸锂离子电池正极密度越来越大。而目前科学家正在考虑利用纳米网状层来进行钴酸锂离子电池正极的从新分配,从而更大限度的合理利用正极的安全空间。目前实验表明,该项技术能够使电池容量成倍增加。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该项技术仅仅是实验当中,想想处理器刚刚跨进20nm,将纳米技术应用在民用级手机电池正极,还得些年头。并且我们知道钴酸锂是有其物理密度的,提升钴酸锂密度的方法最终是会到达尽头的。并且在时下已经非常完善的技术上再提升密度,安全性和成本对于厂商来讲还是不划算的。

方法二:提升工作电压。工作电压是由正极材质、电解质材质等等综合控制的。前面我们说过Wh=mAh×工作电压,如果工作电压能够提升,也能为电池增加容量。但由于目前手机电池电解质耐压,所以充电电压不能高过,故工作电压也很难提升。其实这几年厂家在工作电压上已经下了很大功夫,从10年前的,已经提升到了现在的,千万别小看这的提升,代表着厂家在正极、电解质、过冲保护方面做到了极致。相信过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工作电压的手机电池,但这也是现有情况下手机电池工作电压的极限了。如果真的想笔者所说的工作电压从提升到,那么电池容量增幅也仅仅能达到,还是杯水车薪的一件事情。

方法三:异性电池。提升空间利用率是目前厂家很好实现的一个方法。目前智能手机采用很多都采用了弧形设计,内部电池却仍旧采用较为方正的矩形设计,不能很好的利用背部弧形的空间。而梯形电池、柔性电池、线缆电池等电池的加入使得智能手机空间能够更加合理的利用。在这方面上LG Chem走在前列。之前LG G2就采用了梯形电池大幅提升了电池容量。而刚刚发布的LG G3搭载了2940mAh的常规形状电池,如果能搭载梯形电池有可能电池容量达到3450mAh,这一提升还是非常可观的。但增大体积来解决电池容量问题终归是一个笨办法。LG G2售价2699元。【点击查看详情】。

▲Li-Air电池技术

方法四:采用全新材质电池。想要智能手机电池容量提升速度跟摄像头像素提升速度那么快的办法目前来看只有采用新材质电池。目前呼声较高的锂硫电池、锂氧电池虽然号称在能量密度上相比目前的钴酸锂系电池能够提升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但由于成本、技术不成熟、安全性能低等原因目前仍旧停留在实验室理论验证和极少量试验品的生产阶段。离装到我们手机中还极其遥远,甚至比前面我们说到的采用纳米网格增加正极密度还要遥远。儿子辈能用上就算是科技突飞猛进了。

▲三星很早试水手机燃料电池

方法五:燃料电池。每当我们说到电池遇到瓶颈的时候,都会听到燃料电池的声音。的确锂作为电池虽然已经十分强大了,但别忘了元素周期表中第一位的氢才是能量的王中王。笔者记得每一代iPhone发布前夕都有各种各样的传言称iPhone将采用燃料电池。笔者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目前燃料电池还不能做到小型商用化,还不能保证非专业用户手中的燃料电池足够安全。笔者腹黑的想法是燃料电池能量很大,如果进入消费级,几块手机电池就能组装成一颗炸弹,那岂不是天下大乱。还有每天幻想着核能进入消费级市场的朋友,想想现在的地区安全局势,还是不要做梦了。

以上就是智能手机开源的5种方法,我们也看到了不是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的,就是成本过高的。最靠谱的一种方法——异性电池的应用本质上仍然是增大手机体积。不能说手机电池近年来不会有迅猛发展,但本质上的改变很难,我们理想状态下成倍的增长更是几乎不可能。既然开源短期内很难看到成效,那我们就来看看节流吧。目前有什么技术能够降低手机耗电量呢?

智能手机现有节电技术

有人说钱不是攒出来的,笔者也特认同这个观点,但在现实生活中,你不涨工资还不想省钱,想必你也是醉了。手机也一样,前面我们说了目前开源的方法不太靠谱,文章的这一环节我们就来简单讲讲手机如何节电?

快速充电:其实快速充电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能算是节电技术的一种,但由于实际操作过程中确实能够为我们带来续航方面的便利。文章这里就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其实时下很多快速充电技术,几乎我们每隔一段时间都能看到新闻讲到XX大学研究快速充电技术能够在几秒钟对电池完成充电。但其实快速充电就伴随着安全性的问题。理论上充电速度越快就越容易出现安全问题。我们在这里简单向大家介绍两个目前已经应用到手机上的快速充电技术。那些躺在实验室中的技术就选择性的掠过了。QuickCharge 技术是高通采用的全新快速充电技术,采用9V/充电标准,号称能在1小时内为手机充电60%。目前小米4采用了这一标准,而高通也将大力推广这一充电标准。小米4售价1999元。【点击查看详情】。VOOC闪充技术是最先采用在OPPO Find 7上的一个OPPO专利充电技术。充电速度达现有充电速度的4被,5分钟充电时间能够为手机提供2小时通话时间的电量。采用规格。需要芯片和microUSB口同时支持才能使用。OPPO Find 7售价3498元。【点击查看详情】。

▲MIUI 6采用系统级节电方式

软件节电:目前很多安卓手机都号称自己采用了独家的节电技术。其实安卓手机软件节电基本上是通过系统级和应用级节电完成的。例如小米4采用了全新的内存管理和后台运行程序机制,就属于系统级节电。而例如华为从华为P7上开始搭载的屏幕省电,则是通过降低屏幕分辨率的方式来进行节电,属于应用级的省电功能。华为P7售价2888元。【点击查看详情】。

▲RAM屏幕工作原理

硬件节电:在硬件节电方面,目前作为手机耗电的两大“巨头”,处理器和屏幕都分别有着自己的方法。处理器厂家包括ARM和其他例如高通等厂家都通过优化架构、采用全新的制程等方式进行节电。而屏幕厂家则通过试用带有RAM的屏幕来对手机画面进行自动识别,来控制刷新率和背光来节电。LG G3和努比亚Z7就是典型的带有RAM的2K分辨率屏幕节电手机。LG G3售价3499元。【点击查看详情】。

全文总结:其实笔者通过这篇文章简单的解读了一下智能手机电池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通过开源节流两方面介绍了目前智能手机电池的发展趋势。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笔者深知目前随着电动汽车等清洁能源交通工具的大热,无论是政策因素还是市场因素都给整个电池产业带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时期。本文最终目的是给消费者对于智能手机电池的一个大体认识。而对于专业人士来讲,如果本文出现描述不准确的地方,望斧正。

330 评论

anne贝多芬

提到现如今的移动设备,说真的,其发展之快往往会令我侧目。

在此之前,我从来都没有想过,板砖青年诺基亚居然有一天会改变自我,向着一个大屏的方向不断发展。

而这也是当今 手机发展的一个缩影 ,随着如今科学技术的极尽发展,如今的电子设备已经进行了非常强力的升级换代。

从手机芯片方面来说,如今的 SOC架构 每年都会发生新的革新,而且在处理速率方面,其每年也都会 进行60%左右的升级 。如今的手机已经可以胜任少量的 桌面级操作 ,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在相机方面,随着 传感器产业 的发展,如今的便携式摄像头也已经发挥出了自己的实力。

曾经的 大块氙气摄像头 早已不复存在,以华为为先的 徕卡镜头 更是走向了世界,拍出了可以媲美小单反的效果。

至于制造工艺的发展就更别说了,从前的手机的手感有多劣质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因此才让当年的iPhone4获得了惊为天人的评价。

如今的手机则是异常的精致, 铝合金一体设计 已然落后,新的 素皮设计 已然来临,一举一动尽是精致漂亮。

不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其他技术极尽发展的同时, 手机电池技术却像停机了一样 ,没有让我们感觉到什么太大的发展。

至少说没让我们得到太深的体验感,或者可能被我以上我所说的各种进步所掩盖了。

由此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如今的手机电量真是越来越不经用了。在移动端没有发展起来的以前,我们的手机最多也就每天充一次电。

而到了现在,真是不知道每天要充几次电。出门时间稍微长一点就得带充电宝,否则 恐慌感 就会瞬间袭来。

由上便引来了我们对于手机电池技术为何发展不是很快的疑问,手机电池续航短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没有解决?其难题又在哪呢?

目前来说,现在市面上的电池基本上都是 锂电池 。

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很简单,因为 锂是已知的所有金属当中储能性最好的一个,而且也便宜,方便推广普及 。

在此处我们也应该说句公道话,手机电池在最近这几年来并非没发展,而是发展的很迅速,只不过是被如今的手机发展速度搞了一顿罢了。

就比如说,十年前手机里的锂电池和现在手机里的锂电池肯定没法比。而之所以今天我们感觉手机的电池不够用了,就是因为现在 手机定义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

十年前的手机用的是小小的黑白屏,现在手机用的是超大的彩屏。

以前手机只需要完成打电话或发短信的任务,顶多再加个贪吃蛇。

现在那就不用说了, 手机已经成了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通讯、 游戏 、社交、 娱乐 通通被整合到了手机上,其耗电量自然是倍增。

根据目前的一些数据,现在手机电池每年的进步大约能有 3% ,这也就意味着这十几年来,手机的电池技术进步大概也只有 34% 。

按照发展的标准来看,其实手机电池也不是没有进步。

只是相比于如今的 高端芯片 性能每隔1到2年的时间就会翻一番的恐怖速率,大家才会觉得如今的手机电池就像完全没有发展一样。

说真的,对于手机续航能力的提升这一方面,最上心的往往并非我们,而是各大手机厂商。

这要是整出个逆天的技术,岂不是坐拥了世界美誉和广大的市场?也许以后别的都不用干了,光卖个授权费这辈子就够用了。

不过,纵使各路手机厂商费尽了心思,他们也想不出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其中最大的阻碍是有关于手机便携性的问题。

现在的手机都追求轻薄, 而在轻薄之下,我们就得让电池容量变小。

在往年,其实很多的手机厂商都对手机的厚度方面进行了极致的追求。不过在后来,因为续航性实在是太差,故此而得不偿失。

如今的他们虽然想明白了关键所在,可是又受限于手机内部的空间大小,因此在续航方面也只能算是一般。故此摆在他们面前的解决方式就变成了两种:

第一种是增加手机的厚度,第二种是增加手机的尺寸。

二者才是如今的手机变得越来越大屏的主要原因,不得不说他们也真的是有点难。而在 大屏和高性能芯片 带来的更大功耗之下, 如今手机有效使用寿命定格在了两年左右。

这无疑是让很多的手机厂商感到了开心,毕竟用户的手机损耗的越快,他们的日子就越好过。这真是无商不奸的另一个写照。

当然,科学技术的发展 不能单单依靠物理上的扩容 。

在技术层面,很多的科学家也掉光了头发。而他们给出的解决方式就是 通过增强能量密度来解决问题, 不过由此带来的问题似乎就更多了。

现在的科研人员们也只能在 电解液和正级材料方面 做出自己的努力,才能勉勉强强将电池的续航能力提高了那么一丢丢。

不过正当他们想庆祝自己成就的时候,手机的其他方面又会迎来新一轮的进步,而续航也增加了起来。

因此对于用户而言,手机电池似乎就像多年都没有过改变一样。

多年努力在众人眼中只算个泡影,这也许是值得大家吐血的一件事吧。

本着越挫越勇的原则,这些科学家们也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毕竟他们是如此的无私,如此的上进,他们只关注他们的成就和发量。

不得不说,虽然如今的电池技术每年都会进步大约3%,但这一切在飞速发展的 芯片技术和屏幕技术 面前还是有一些不够看。

故此在主流电池技术难以发展的情况下,一些旁路左道倒是受到了很多技术人员的认可。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各路手机助手大行其道的那几年,一些 所谓控制电量的软件 也随之产生了。虽然噱头确实不小,但在我看来这也确实是没啥大用。

涓流充电什么的都是在扯淡 ——手机电池典型值就这么大,岂能是你一句话就给安排明白的?

而在后来,以华为为首的各路手机厂商在科学家的乏力之下又推出了 快充技术 ,不得不说,这倒是一种比较另类的解决方式,而且非常的有效。

原先大概要三个多小时的充电时间,因为这个功能而缩短了到了一个多小时左右。

而根据目前一些新闻的说法,小米已经 将快充技术冲击到了100W的位置 ,这无疑是一个非常令人恐惧的数据。

总而言之,如今的各路科学家都在尽自己的所能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似乎收获颇丰。

在技术层面上,华为也推出了所谓的 石墨烯散热 ,这虽然看似和电池没啥太大的关系,但也总算得上是一条大路。

俗话说得好,条条大路罗马,这世界上解决问题的路子多着呢,何必仅仅拘泥于目前触目可及的几个手段呢?

不过我也真的期待啥时候手机可以两天一充电,这对于我这种健忘症真是太重要了。

现在也有很多对 石墨烯电池 的报道,但是目前这种技术仅仅处在 理论状态 ,由于现在石墨烯的制造工艺不行,这也只能成为一种我们心中的梦想。

虽然很多民间科学家都在肆意宣传通过武断的 提高能量密度 这种方法来提高电池的容量,并且在网络上大放厥词。

然而在我看来,这仍然算不上一种聪明的方法。

先来说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风险,为了保证电池的容量足够大,电池能量密度肯定是越大越好,但是任何事情都是 物极必反 的, 电池能量密度增加也有可能带来风险。

按照技术来说,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肯定是个最简单的方式。不过按照目前的工艺来说,你很可能会因此而收入一个 巨型炸弹 。

单纯从结构上来说,手机长得就像是一个很理想的爆炸体—— 一个铁壳子包着一个能量体 ,而产生爆炸的原因就是 能量聚集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内扩散不出去。

因此,对于电池方面,真的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敷衍。

现在目前国际上有一项研发方向认为,可以 通过电池隔膜的轻薄化 来解决这一切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手机电池的内部有一层隔膜, 用来隔离电芯的正负极 。而一旦隔膜被破坏,就会导致 正负极材料短路 ,从而引起起火或爆炸。

如果为了提高电池容量而将隔膜减薄的话,手机会变得极度的危险。

因此各种工艺的实验都需要漫长的 论证过程 ,单纯凭借着一个所谓的想法就肆意胡说的话,显然非常的不负责任。

不过不论如何,手机电池都会在将来有更大的发展,而这一切无疑会改变我们的生活。也不需要催着这个行业进步,毕竟对于能量体这个东西,大家还是要 以安全为第一要务。

宁可它出现的晚,也不要让他以一个不安全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比如爆炸。

虽然说在此之前,我们都认为是移动端设备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不过求本溯源,这种设备上的改变,主要是因为电池技术的极大发展。

在当今一切都以电能为主要导向的 科技 发展方向上,我们仍需以电能为主要的能源。而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生活当中的一切改变都需要电能的加持。

正如百年前的人们也不会想到, 巨大的硫酸铅电池能够不断缩小成今天这样大的锂电池。

从为我们身边的一切改变保驾护航,进而改变我们的生活状态。

我们更不会想到,曾经我们所唾弃的鸡肋移动端设备也会在电池技术的改变之下,逐渐的成为我们生活当中的一员。

在这个世界上, 每一次 科技 的改变都倾注了无数人的心血,也意味着数百件元件的发展与变革。

而在我们致力于吐槽电池 科技 无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想到在此之后,有数百上千名头秃眼花的科学家们正对此进行不断的冲击,致力于改变我们的生活。

无论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之下,就让手机电池如此的发展吧。纵使缓慢,也会有巨变的发生。我们相信早晚有一天,我们可以利用电池的又一轮发展实现新一轮的变革,甚至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理念。

此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静待未来。

263 评论

匆匆来匆匆走

怎么延长手机电池的使用寿命?1.锂电池日常使用保护事项由于没有记忆效应,所以锂离子电池可以随时充电,对寿命的影响有限。这里有个电池循环寿命的概念,电池经过N次充放电后,容量下降到70%,N为循环寿命。国标规定寿命不得小于300次,实际容量降到70%电池还是可以用的。而且循环寿命是指全充全放次数,部分充放电可理解为几分之一次寿命。2.充满后继续充电的坏处充满后继续充电对电池伤害很大。电池内保护电路是针对电池安全性的保护,对未达到危险界限的轻微过压、过流、长时间充电引起的过充完全不起作用。满后继续充电,电池内部将产生副反应,活性物质减少,垃圾物质增多,容量下降,内阻增大,严重过充直接破坏电池结构,导致电池报废。最好能养成习惯:白天到单位、晚上到家,开始充电,充满或睡觉前拔掉电源,特别要避免深夜充电(电网电压偏高)。3.电池安全性就目前而言,手机电池主要为LION电池(锂离子电池),包裹液态锂离子电池LIB、聚合物锂离子电池LPB。首先聚合物电池是安全电池,由于没有坚硬的金属外壳封包,所以即便发生异常情况,都不会爆炸。可能爆炸的是主要是金属封包的液态锂离子电池。一般来说,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具有国家生产许可的正规厂家的产品,都不会发生爆炸。理由如下:①符合国家标准的电池,均要求采用双管以上(过压、过流、欠压等)全保护电路及安全电芯。电池电极即便短路也会被保护电路自动断开,输出电压为零,不会爆炸。②即便把保护电路去掉,也就是即便保护电路失效,直接短路电芯,符合国家标准的正规电池,都是铝壳安全电芯,短路、穿刺引起的激烈释气反应导致电池内部压力提高到一定程度,排气阀门打开排气,也就不会爆炸。③就算排气阀也失效了,柔软的铝壳也会因内部压力鼓胀,达到一定程度出现破裂口、发生泻气,也就不会发生爆炸。4.新电池说明新的锂离子电池都是有电的:锂离子电池要求半荷电以上状态运输及存储,电压过低会影响其活性、甚至引起保护电路关闭输出导致无法充电。如果收到的锂离子电池电量很低甚至没电,则说明电池存放时间较长或自放电过大。新电池中的电在工厂用高倍率电流充进,极化严重,电能效果不好,所以锂离子电池的头三次应在手机用到自然关机(关机后勿反复强行开机,可能会引发手机或电池保护,切断输出无法充电),然后用手机接原配直充或原厂智能座充充电(建议勿用非原厂普通座充),充满后保持充电大约1-2小时。锂电池和镍电池的充放电特性有非常大的区别,所有正式技术资料都强调过充和过放电会对锂电池、特别是液体 锂离子电池造成巨大的伤害。因而充电最好按照标准时间和标准方法充电,特别是不要进行超过12个小时的超长充电。通常,手机说明书上介绍的充电方法,就是适合该手机的标准充电方法。事实上,浅放浅充对于锂电更有益处,只有在产品的电源模块为锂电做校准时,才有深放深充的必要。所以,使用锂电供电的产品不必拘泥于过程,一切以方便为先,随时充电,不必担心影响寿命另外,少数的比如诺基亚官方在产品说明书上公布要求前三次电池充电12-14小时,确实如官方所说此类充电时可行,不过可以尝试看,新电池充电5小时与12小时无多大差异,并且切记不可养成每次充电超过10小时的情况,对锂电池来说是很大的损害。

126 评论

相关问答

  • 燃料电池车的发展研究论文

    战略性新兴产业之新能源汽车:中国车企冲顶 2010年10月18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规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将

    武汉徐东居佳伴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日韩电池企业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动力电池PACK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动力电池PACK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宁德时代 (300750)、国轩高科(002074)、比亚迪(002594)和长城

    荷兰白瓷猪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与研究论文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宁德时代(300750);比亚迪(002594);国轩高科(002074);孚能科技(688567);亿纬锂能(300014);鹏辉能源(30

    潘潘吃吃吃啊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光伏电池研究进展论文

    一、项目概括1.1项目简介及选址本项目电站选址地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的响塘学校屋顶上,经过去现场实地的了解和勘测后,此学习周围无森林无高大树木,附近也无任何其

    倒数第一丑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手机银行发展论文研究目的

    问题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有研究意义吗 关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思考 随着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公司不断对提供的服务

    国美京华城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