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67

大料酱VS小麋鹿
首页 > 学术论文 > 动物杂志导读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种菜的阿布

已采纳

《东方娃娃》杂志算得上是国内最好的儿童杂志之一,也是唯一能走出国门的杂志代表。

转眼又快到年底,2020年的征订又开始啦!

杂志总编是国际知名绘本画家《一园青菜成了精》《荷花镇的早市》的作者周翔。

还记得那本国内原创绘本《团圆》么,东方娃娃的主编也是其中之一。还有一大波专业过硬的文学作者和美术编辑,可见团队的强大。

简单来说,《东方娃娃》是“中国最美期刊”评选获奖期刊,当今中国幼儿阅读第一品牌,是家庭亲子阅读、幼儿园集体阅读的首选。

如果你还没有订,先简单介绍一下,东方娃娃一共有4刊:

一、绘本刊这是中国第一本绘本月刊,编辑部每年花费巨资从世界各地引进优秀绘本,很多都是在国际上得过大奖的,所以绘本刊每期的水准大可放心。

虽然是平装,但除了少一个精装绘本的封面,内容、纸质、色彩、风格等完全不逊色于那些经典国际大奖绘本,让人爱得不得了。

绘本刊每期杂志都是一本完整的绘本故事+一本阅读导读手册组合。撰写导读手册的都是著名作家、画家、文学评论家等,他们从美术、文学角度解读、分析绘本,帮助家长理解绘本内涵,科学引导孩子阅读。

绘本是送给童年最好的礼物!全世界家庭的首选读物!读绘本长大的孩子,其审美能力、语言能力及情感世界等都将大大丰富于一般的孩子!

二、智力刊

一本非常有料的杂志,共有9个栏目,内容包含了文字故事类、科学知识类、益智游戏类三大方面,集好听好玩好看为一身,应有尽有,满足孩子的阅读口味。

《爸妈讲故事》《重温经典》这两个栏目都是文学性十足的童话故事,前者是新鲜小童话,后者是对国外经典童话的改编。

《识字儿歌》栏目绝对不能错过。尤其是3~5岁阶段的孩子,对识字有了渴望,也会为自己新认识某些字而非常有成就感。

三、美术刊

真可以说是美术盲、艺术盲爸妈的福音了,可以让孩子画、贴、撕、折、捏,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手工盲爸妈再也不用发愁怎么和孩子互动玩手工了。

它不拘于一般杂志的呈现形式,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期会给你怎样的惊喜:散页装、折页装、情境贴纸……每期一个主题设定,比如2019年2月刊,是通过贴纸完成故事的创作。

四、科学刊

幼儿大科学刊,是一本让孩子非常涨姿势的科学读物。这本刊对孩子在科学知识方面的兴趣激发和启蒙作用。它让孩子知道:科学,是有趣的,好玩的。科学,充满惊喜和神奇。科学,还是美的!

《野生动物园》:给画面加戏,在动物科普中提高孩子想象力。

《你发现了吗》:引导孩子思考,让探索大自然之旅更加立体。

绘本刊+智力刊+美术刊+科学刊的组合,完全符合家长对“阅读兴趣的培养 + 真善美的艺术熏陶 + 智力创造力的开发 + 动手能力的锻炼+科普启蒙”以提升孩子综合能力的定位。

也可以看不同的年龄段来选择:

适合年龄3~7岁:

东方娃娃2020年全年杂志(2020年1到12期)

套餐一:东方娃娃四刊组合,每月4本(智力刊、创意美术刊、绘本刊、幼儿大科学刊各1本),每本12元。全年共576元。

订阅礼品:限量版亲子帆布包+2020年卜卜台历+绘本

套餐二:东方娃娃三刊组合A,每月3本(智力刊、创意美术刊、绘本刊各1本),每本12元。全年共432元。

订阅礼品:东方娃娃卜卜生活馆的限量版亲子帆布包,价值98元。

套餐三:东方娃娃三刊组合B,每月3本(智力刊、绘本刊、幼儿大科学刊各1本),每本12元。全年共432元。

适合年龄0~3岁:

套餐四:东方娃娃《卜卜》刊,每月2本(卜卜科学刊、纸板书绘本各一本,塑封在一起),两本共30元。全年共360元。

订阅礼品:东方娃娃卜卜生活馆的限量版宝宝帆布包,价值58元。

适合年龄0~3岁:

套餐五:《东方宝宝》刊,每月3本(东方宝宝智力刊、绘本、卜卜涂画册,塑封在一起),三本共18元。全年共216元。

卜卜涂画册

绘本

智力刊

订阅礼品:东方娃娃卜卜生活馆的限量版宝宝帆布包,价值58元。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杂志内容,以便心里有数:

智力刊

激发左右脑平衡发展

培养文学素养、提高认知能力

这套是很经典的一款,它的内容超级丰富,综合了科学、探索、故事、智力题等多种形式,尤其是在孩子们处于“十万个为什么” 时期,智力刊真是最好的陪伴。

这本书一共有9个栏目(爸妈读故事、怪事多多、来逛动物园、嘻哈兄弟漫画连载、小小书、好玩的猜谜儿歌、卜卜和点点、游艺宫、好听的诗),包含了文字故事类、科学知识类、益智游戏类三大方面,集好听好玩好看于一身,应有尽有,满足孩子的阅读口味。

内容涵盖 ▼ 12篇国内外儿童文学经典、12个奇妙的生活科学、12个动物科学、 12篇幽默风趣的日本漫画连载、12个有趣的生活故事、12个逻辑思维游戏、12个脑洞大开的小小书、24首清浅、优美、好玩的诗歌,好听、好看又好玩!

各栏目亮点和变化:

一、2020年火热的颜色、火热的情感、火热的创意

邀请插画师进行封面设计,在用色上比较大胆,创意也比较有张力,每期封面的颜色搭配不超过3种,强调大色块构成的趣味,增强视觉冲击力和设计感。

二、独一无二的科学栏目

1、“来逛动物园”更鲜活生动、更立体有趣

鲜活生动:尊重动物行为特征的同时,赋予动物更鲜活、生动的性格。不爱睡觉的蚕宝宝、调皮捣蛋的蚊子大哥、邋遢的野猪先生、好威风的老虎爸爸……每一种动物就像是孩子生活里最亲近的家人和朋友。

立体有趣:纵向的故事讲述与横向的点状集合穿插呈现,翻看形式新鲜多元,内容和形式上都更全面、更立体。昆虫本领大集合、动物尾巴大集合、海洋动物大集合……打破惯有模式,图像节奏更跳跃、更轻松、更有趣。

2、“怪事多多”更贴近生活,有更多好玩的设计

贴近生活:回到孩子火辣辣的生活,跟孩子一起探究生活里的小科学、小事情。

有孩子最爱的美食:幼儿园100份午餐怎么做的?洋葱你认识吗……

有孩子最感兴趣的交通工具:高高高高的车!巴士来啦……

有孩子最好奇的身体:弯弯曲曲的肠子的秘密!加油啊,便便……

有孩子离不开的生活日常:好乱好乱啊,怎么整理呀?垃圾分类……

好玩的设计:用好玩的设计讲生活里的小科学,让孩子真正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和思考的魅力。一点点小小的设计可能会带来大大的趣味,如挖洞、拉页、折页、裁切……让科学变得好玩起来。激发孩子的想象、发散思维、大开脑洞,为孩子提供观察生活的不同角度,分享更多元的生活观、世界观。

三、日本生活漫画连载,火辣辣的生活,幽默、风趣

2020年会有一个新的漫画连载,内容来自日本著名绘本创作者秦好史郎的《嘻哈家的故事》,故事讲述了嘻哈家四个淘气小子的生活趣事,他们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尽情释放小孩子的天性。一个又一个幽默风趣的故事,一场又一场精彩绝伦的闹剧,让孩子欲罢不能!画风轻松幽默,色彩清新明亮。

四、猜谜儿歌好听又动脑,更添互动性

著名的儿童诗人林芳萍的最新创作——“动动口”与“动动脑”的猜谜儿歌,形式风格很鲜明的游戏儿歌。每期一首,搭配两首“动动眼,找一找”的短篇儿歌。

一方面,鼓励孩子念儿歌,动脑想答案;另一方面,将三个谜题的谜底,悄悄藏在图画所呈现的趣味细节里。激发孩子动脑的挑战力,满足他们猜对之后的成就感,让孩子一边念儿歌、想儿歌,一边欣赏图画、寻找谜底,一次提供多重、多元的活动。

先透露一首“猜谜儿歌”让大家体会一下:

长长一条大虫,

头上有根烟囱。

跑起来会冒烟,

跑起来轰隆隆!

从北到南,跑不停。

从早到晚,不休息。

到站了,喘口气:吁--------

猜一猜,这是什么交通工具?答案,在2020年的智力刊寻找哦。

五、小小书大变身

看过往年智力刊的读者,对其中的小小书都不陌生。在2020年,小小书将以大大的书、小小的书、长长的书、尖尖书、圆圆书、洞洞书、红红书、黑黑书……的形式出现,玩转设计思维,激发孩子的创意和想象力。

六、节气+俳句+孩子的诗,混搭三种诗歌风格,感受四季之美

1.节气童谣

每个月里细微的变化,春来、夏来、秋来、冬来……孩子都有感受。节气给我们带来的天气、季节变化的指导,以及其中朴实的诗意,希望孩子也能有这样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知能力。

2.日本小林一茶的俳句

俳句是字数很少(十个字左右),意思含蓄,但意境可以给人无限想象的诗歌形式。大部分俳句都是“脱俗”的,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看四季轮转,看万物变化,对天地之间的生命都投以目光、情感。对于孩子来说,这不过是他们的生活日常,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都能投以感情。

春:春日第一只蝴蝶,没跟主人打招呼,就直接闯进客厅!

夏:蜂儿们嗡嗡,嗡嗡地说:瓜啊,快长快长快长大。

秋:啄木鸟也沉浸在晚霞中,啊,是红叶。

冬:雪轻飘飘轻飘飘地,飞落,看起来很可口。

3.孩子的诗

公众号“是光诗歌”是一个公益平台,教大山里的孩子写诗。他们希望这些孩子,即使走不出大山也可以发现他们手里的光。

用这些孩子的诗,配上画家王笑笑的插图,让这些孩子的诗走出大山,让更多的人读到、听到。

《幼儿大科学》

激发好奇心、探索欲

培养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2020年主题:涵盖动物、植物、人体科学、社会、历史、物理、化学等八大科学领域,携手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昆虫博物馆等机构,倾力打造权威的幼儿科普杂志。

孩子们将会看到:

真实震撼 600幅第一手高清图片

独家呈现 100位野外摄影师实地拍摄

专业把关 30位著名科学家精心审订

深度探秘 10座博物馆奇妙之旅

内容介绍

《幼儿大科学》里面的内容相当丰富,生命、自然、科学制作、地球和空间都有涉及,每个栏目都很吸引人。我和暖暖最喜欢的是野生动物园栏目,是这本杂志的重头戏。

孩子3岁左右就进入了科学敏感期,开启了无穷无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儿大科学》完全满足了孩子们的要求,各种拍摄画面就像纪录片一样,用适合这个年龄段的文字和图片吸引孩子亲近大自然,激发好奇心,培养动手能力,鼓励观察和探索,在自由释放天性的同时,塑造孩子严谨的科学品格。

主打栏目

80 评论

轻舞飞扬庆庆

ISSN: 0258-7033CN: 11-2083/S邮发代号: 82-147周期: 半月刊出版地: 北京市主管单位: 中国科协主办单位: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中国畜牧杂志杂志》是1953年创刊的畜牧类综合性科技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畜牧医学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博亚和讯农牧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2006年改为半月刊,改版后设如下栏目:单期(科技版):专家论坛、业务名家、实验研究、经验交流、专题论坛、调查报告、综述、基层园地等;双期(市场与管理版):政策导读、行业动态、新闻聚焦、名家论坛、市场观察、产业透视、畜产品安全、动物保健、名企探索、国际畜产品市场、世界最新数据等。投稿邮箱:

141 评论

考小拉考小花

从哪两方面激发我们从小要什么的感情呢?世界从小要激发我们探索的秘密。

96 评论

猜我猜不猜

日本东京大学Umeharu Ohto和日本京都大学Norimichi Nomura团队共同合作近期取得重要工作进展。他们研究发现胆汁酸转运蛋白NTCP的结构对乙型肝炎病毒进入至关重要。该项研究成果2022年5月17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上。 在这里,研究人员报告了人类、牛和大鼠NTCPs在apo状态下的低温电子显微镜(cryo-EM)结构,它揭示了跨膜隧道的存在和底物的可能运输途径。 此外,人类NTCP在LHBs的肉豆蔻酰化preS1结构域存在下的低温电镜结构以及突变和运输试验分析表明了一种结合模式,即preS1和底物竞争NTCP中细胞外通道的开口。重要的是,preS1域相互作用分析能够对人类NTCP中自然发生的HBV不敏感突变进行机理解释。综上所述,他们的研究结果为HBV识别和哺乳动物NTCPs对钠依赖性胆汁酸易位的机制的理解提供了结构框架。 据介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在全球影响超过亿人,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估计每年导致82万人死亡。HBV感染的建立需要病毒包膜糖蛋白L(LHBs)与宿主进入受体钠-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TCP)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NTCP是一种从血液到肝细胞的钠依赖性胆汁酸转运蛋白。然而,目前对于病毒-转运蛋白相互作用分子基础尚不清楚。 Source: 美国加州大学Arash Komeili研究小组在研究中取得进展。他们发现不同基因簇诱导细菌铁小体细胞器的形成。2022年5月18日出版的《自然》发表了这项成果。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与铁结合的隔室,在此命名为“铁小体”,是之前在厌氧细菌磁性脱硫弧菌中发现的。使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人员鉴定了三种铁小体相关(Fez)蛋白,它们在D. magneticus中参与形成铁小体。Fez蛋白由特定的操纵子编码,包括FezB,FezB是在系统发育和代谢不同的细菌和古细菌中发现的P1B-6-ATP酶。研究人员揭示了另外两种细菌物种,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和Shewanella putrefaciens,通过其六基因fez操纵子产生铁小体。 此外,研究发现fez操纵子还可以在外来宿主中形成铁小体。使用S. putrefaciens作为模型,研究表明铁小体可能在厌氧适应铁饥饿中发挥作用。总体而言,该工作发现铁小体可能是一类新的铁储存细胞器,并为研究它们在多种微生物中的形成和结构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细胞内铁稳态对于机体至关重要,通过严格调节铁的输入、流出、储存和代谢来维持铁稳态。最常见的铁储存模式使用蛋白质隔室,例如铁蛋白和相关蛋白质。尽管发现了脂质结合的铁隔室,但它们的形成和功能基础仍然未知。 Source: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Peter M Douglas研究组发现小G蛋白香叶酰化可监测细胞内脂质稳态。2022年5月18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了这项成果。 他们描述了一种在秀丽隐杆线虫中进行细胞内脂质监测的机制,该机制涉及核激素受体 NHR-49 的转录失活,其通过与小 G 蛋白 结合的香叶基香叶酯结合到内吞囊泡进行胞质隔离。由脂质消耗引起的有缺陷的从头类异戊二烯合成限制了 香叶基香叶酰化,这促进了 NHR-49 的核易位和 转录的激活,以增强转运蛋白在质膜上的驻留。因此,他们鉴定了一种细胞可感知的关键脂质,及与其相连 G 蛋白和核受体,它们的动态相互作用使细胞能够感知由于脂质消耗引起的代谢需求,并通过增加营养吸收和脂质代谢来做出反应。 据悉,脂质稳态失衡会对健康产生有害影响。然而,细胞如何感知由于脂质消耗导致的代谢需求并通过增加营养吸收做出反应仍不清楚。 Source: 英国牛津大学Sebastian M. Shimeld研究组探明Hmx基因保留确定了脊椎动物颅神经节的起源。2022年5月18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了该项成果。 他们表明同源盒转录因子 Hmx 是脊椎动物感觉神经节发育的组成成分,并且在小肠绦虫中,Hmx 是驱动双极尾神经元分化程序所必要且充分的,这些细胞以前被认为是神经嵴的同源物。使用绦虫和七鳃鳗转基因,他们证明了茎-脊椎动物谱系中,一个独特的、串联重复的增强子对调节的 Hmx 表达。他们还在绦虫中展示了明显强大的脊椎动物 Hmx 增强子功能,表明上游调控网络的深度保留跨越了脊椎动物的进化起源。这些实验证明了绦虫和脊椎动物 Hmx 之间的调节和功能保护,并指出双极尾神经元是颅感觉神经节的同源物。 研究人员表示,脊椎动物的进化起源包括与掠夺性生活方式的获得相关的感官处理方面的创新。脊椎动物通过由颅感觉神经节服务的感觉系统感知外部刺激,其神经元主要来自颅基板;然而,由于活体谱系之间的解剖学差异以及细胞类型和结构之间的同源性分配困难,阻碍了对基板和颅感觉神经节进化起源的理解。 Source: 美国斯坦福大学Anthony E. Oro团队近期取得重要工作进展。他们研究发现Gibbin中胚层调节模式上皮细胞的发育。该项研究成果2022年5月18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上。 在这里,研究人员鉴定了由Xia-Gibbs AT-hook DNA-binding-motif-containing 1(AHDC1)疾病基因编码的蛋白质Gibbin,它是早期上皮形态发生的关键调节因子。他们发现增强子或启动子结合的Gibbin与数十种序列特异性锌指转录因子和甲基-CpG 结合蛋白相互作用,以调节中胚层基因的表达。Gibbin的缺失导致GATA3依赖性中胚层基因的DNA甲基化增加,导致发育中的真皮和表皮细胞类型之间的信号通路的缺失。 值得注意的是,Gibbin突变的人类胚胎干细胞衍生的皮肤类器官缺乏真皮成熟,导致表达p63的基底细胞具有缺陷的角质形成细胞分层。体内嵌合CRISPR小鼠突变体揭示了一系列Gibbin依赖性发育模式缺陷,这些缺陷影响了反映患者表型的颅面结构、腹壁闭合和表皮分层。他们的结果表明,在Xia–Gibbs和相关综合征中看到的模式表型源于基因特异性 DNA甲基化决定而导致的异常中胚层成熟。 据介绍,在人类发育过程中正确的外胚层模式需要先前确定的转录因子,如GATA3和p63,以及来自区域中胚层的位置信号。然而,外胚层和中胚层因子对稳定基因表达和谱系定型的机制仍不清楚。 Source: 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Vinod P. Balachandran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新抗原质量可预测胰腺癌幸存者的免疫编辑。相关论文于2022年5月19日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研究人员表示,癌症免疫编辑是癌症的一个标志,它预示着淋巴细胞会杀死更多的免疫原性癌细胞,使免疫原性较低的克隆体在群体中占主导地位。虽然在小鼠身上得到证实,但免疫编辑是否在人类癌症中自然发生仍不清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调查了70个人类胰腺癌在10年内是如何演变的。研究人员发现,尽管有更多的时间积累突变,但罕见的胰腺癌长期幸存者在原发肿瘤中具有更强的T细胞活性,其复发肿瘤的遗传异质性较低,免疫原性突变(新抗原)较少。为了量化免疫编辑是否是这些观察结果的基础,研究人员通过两个特征来推断了新抗原是否具有免疫原性(高质量),这基于新抗原与已知抗原相似性的"非自体性",以及基于新抗原与野生型肽相比不同地结合到MHC或激活T细胞所需的抗原性距离的"自体性"。利用这些特征,研究人员估计癌症克隆的适应性是T细胞识别高质量新抗原的总成本被致癌突变的收益所抵消。 通过这个模型,研究人员预测了肿瘤的克隆进化,并发现胰腺癌的长期幸存者会发展出具有较少高质量新抗原的复发性肿瘤。因此,研究人员展示了人类免疫系统自然编辑新抗原的证据。此外,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模型来预测免疫压力是如何诱导癌细胞群随时间演变的。更广泛地说,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免疫系统从根本上监督宿主的基因变化来抑制癌症。 Source: 美国斯坦福大学Mark J. Schnitzer、Sadegh Ebrahimi等研究人员合作揭示感觉皮质编码和区域间通信的新兴可靠性。2022年5月19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 研究人员对小鼠执行视觉辨别任务的8个新皮层区域的神经元活动同时进行了5天的成像,产生了超过21000个神经元的纵向记录。分析显示,整个新皮层的事件序列从静止状态开始,到感知的早期阶段,并通过任务反应的形成。在静止状态下,新皮层有一种功能连接模式,通过共享活动共变的区域组来识别。在感觉刺激开始后约200毫秒内,这种连接重新排列,不同区域共享共变和任务相关信息。 在这个短暂的状态中(大约持续300毫秒),区域间的感觉数据传输和感觉编码的冗余都达到了顶峰,反映了任务相关神经元之间相关波动的短暂增加。刺激开始后约秒,视觉表征达到一个更稳定的形式,其结构对单个细胞反应中突出的、逐日的变化是强大的。在刺激出现约1秒后,一个全局波动模式传达了小鼠对每个受检区域即将作出的反应,并与携带感觉数据的模式正交。 总的来说,新皮层通过在感知开始时感觉编码冗余的短暂提升、对细胞变异性稳健的神经群体编码以及广泛的区域间波动模式来支持感觉性能,这些模式以不干扰的渠道传递感觉数据和任务反应。 据了解,可靠的感觉辨别必须来自高保真的神经表征和脑区之间的交流。然而,新皮层感觉处理如何克服神经元感觉反应的巨大变异性仍未确定。 Source: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Jesse M. Engreitz及其团队的最新研究揭示人类增强子和启动子序列的相容性规则。相关论文于2022年5月20日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名为ExP STARR-seq(增强子x启动子自转录活性调节区测序)的高通量报告试验,并应用它来研究人类K562细胞中1000个增强子和1000个启动子序列的组合相容性。研究人员确定了增强子-启动子兼容性的简单规则:大多数增强子以类似的数量激活所有启动子,内在的增强子和启动子的活动以倍数结合来决定RNA输出(R2=)。 此外,有两类增强子和启动子显示出微妙的偏好效应。管家基因的启动子含有GABPA和YY1等因子的内置激活模体,这降低了启动子对远端增强子的反应性。表达不一的基因的启动子缺乏这些模体,对增强子表现出更强的反应性。总之,这种对增强子-启动子兼容性的系统评估表明,在人类基因组中,有一个由增强子和启动子类型调整的乘法模型来控制基因转录。 据了解,人类基因组中的基因调控是由远端增强子控制的,它能激活附近特定的启动子。这种特异性的一个模型是,启动子可能对某些增强子有序列编码的偏好,例如由相互作用的转录因子组或辅助因子介导。这种"生化兼容性"模型已被个别人类启动子的观察和果蝇的全基因组测量所支持。然而,人类增强子和启动子内在兼容的程度还没有得到系统的测量,它们的活动如何结合起来控制RNA的表达仍不清楚。 Source: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David J. Pagliarini和美国摩根里奇研究所Joshua J. Coon共同合作,近期取得重要工作进展。他们通过深度多组学分析来确定线粒体蛋白的功能。该项研究成果2022年5月25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上。 在这里,为了建立更完整的人类线粒体蛋白功能纲要,研究人员使用基于质谱的多组学分析方法分析了200多个CRISPR介导的HAP1敲除细胞系。这项工作产生了大约 830 万个不同的生物分子测量值,提供了对线粒体扰动的细胞反应的深入调查,并为蛋白质功能的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在这些数据的指导下,他们发现PIGY 游开放阅读框(PYURF)是一种S-腺苷甲硫氨酸依赖性甲基转移酶伴侣,它支持复合物I组装和辅酶Q生物合成,并且在以前未解决的多系统线粒体疾病中被破坏。 研究人员进一步将推定的锌转运蛋白SLC30A9与线粒体核糖体和OxPhos完整性联系起来,并将RAB5IF确定为第二个含有导致脑面胸腔发育不良的致病变异的基因。他们的数据可以通过交互式在线资源进行探索,表明许多其他孤儿线粒体蛋白的生物学作用仍然缺乏强大的功能表征,并定义了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丰富细胞特征,可以支持线粒体疾病的基因诊断。 据了解,线粒体是真核生物新陈代谢和生物能学的中心。近几十年来的开创性努力已经确定了这些细胞器的核心蛋白成分,并将它们的功能障碍与150多种不同的疾病联系起来。尽管如此,数以百计的线粒体蛋白仍缺乏明确的功能,约40%的线粒体疾病的潜在遗传基础仍未得到解决。 Source: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Alcino J. Silva和Miou Zhou研究组合作揭示,C-C 趋化因子受体 5 (CCR5)可关闭记忆链接的时间窗口。相关论文发表在2022年5月2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他们展示了CCR5(一种免疫受体,众所周知是 HIV 感染的共同受体)的表达延迟(12-24 小时)增加在环境记忆形成后决定时间窗口的持续时间,以便将该记忆与后续记忆关联或链接。小鼠背侧 CA1 神经元中 CCR5 的这种延迟表达导致神经元兴奋性降低,进而负调节神经元记忆分配,从而减少背侧 CA1 记忆集合之间的重叠。降低这种重叠会影响一个记忆触发另一个记忆的召回能力,因此关闭记忆链接的时间窗口。 他们的研究结果还表明,与年龄相关的 CCR5 及其配体 CCL5 的神经元表达增加会导致老年小鼠的记忆连接受损,这可以通过 Ccr5 敲除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药物逆转。抑制这种受体具有临床意义。总而言之,这里报道的研究结果提供了对塑造记忆链接时间窗口的分子和细胞机制的见解。 据介绍,现实世界的记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通常不是孤立地获得或回忆的。时间是记忆组织中的一个关键变量,因为时间接近的事件更有可能有意义地关联,而间隔较长的事件则不是。大脑如何区分时间上不同的事件尚不清楚。 Source: 德国海德堡大学Rohini Kuner研究组发现错误连接和终末器官靶向异常可引起神经性疼痛。2022年5月2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这项成果。 研究人员在神经损伤后超过10个月的时间里,以纵向和非侵入性地方式对基因标记的纤维群进行成像,这些纤维群在皮肤周围感知有害刺激(伤害感受器)和轻柔触摸(低阈值传入),同时跟踪这些小鼠与疼痛相关的行为。完全去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域最初失去感觉,逐渐恢复正常敏感性,并在受伤几个月后出现明显的异常性疼痛和对轻触的厌恶。这种神经再支配引起的神经性疼痛与伤害感受器有关,这些伤害感受器延伸到去神经支配的区域,精确地再现神经支配的初始模式,由血管引导,在皮肤中显示出不规则的终端连接,并降低了模拟低阈值传入的激活阈值。 相比之下,低阈值传入神经(通常在损伤后完整神经区域中介导触觉以及异常性疼痛)没有重新建立神经支配,导致仅具有伤害感受器的迈斯纳小体等触觉末端器官受异常神经支配。敲除与伤害感受器有关的基因完全消除了神经再支配异常性疼痛。因此,该研究结果揭示了一种慢性神经性疼痛的发生机制,这种疼痛是由结构可塑性、异常末端连接和神经再支配过程中伤害感受器受损造成的,并为在临床观察到的对病人产生沉重负担的矛盾感觉提供了机制框架。 据了解,神经损伤会导致慢性疼痛和对轻柔触摸的过度敏感(异常性疼痛)以及受伤和未受伤神经聚集区域的感觉丧失。改善这些混合和矛盾症状的机制尚不清楚。 Source: 星形胶质细胞在不同疾病中的反应性转录调控不同,这一成果由美国加州大学Michael V. Sofroniew、Joshua E. Burda研究组经过不懈努力而取得。2022年5月2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了这项成果。 研究人员通过将生物学和信息学分析(包括RNA测序、蛋白质检测、转座酶可及染色质测定与高通量测序(ATAC-seq)和条件基因缺失)相结合的方法来预测转录调节因子,这些调节因子调控了超过12,000个与小鼠和人不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有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相关的DEG在疾病中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转录调节因子也具有疾病特异性差异,但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在这两个物种多种疾病中常见的由61个转录调节因子组成的核心组。实验表明,DEG多样性是由不同转录调节因子与特定细胞内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决定的。 值得注意的是,相同反应性转录调节因子可以调节不同疾病中显著不同的DEG队列。转录调节因子对DNA结合基序的可及性变化在不同疾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对DEG变化至关重要的调控可能需要多个反应性转录调节因子。通过调节反应性,转录调节因子可以显著改变疾病结果,并可以将其作为治疗靶点。该研究提供了与疾病相关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DEG及可搜索的预测转录调节因子资源。该研究结果表明,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相关的转录变化是高度异质的,并且可通过特定于细胞内环境的转录调节因子组合产生大量潜在的DEG。 据悉,星形胶质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作出反应,反应性变化会影响疾病进展。这些变化包括DEGs,然而对DEGs背景多样性和调控知之甚少。 Source: 近日,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Karina Yaniv、Rudra N. Das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淋巴管转分化可产生专门的血管。相关论文于2022年5月25日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研究人员利用斑马鱼臀鳍的循环成像和系谱追踪,从早期发育到成年,发现了一种通过淋巴管内皮细胞(LECs)的转分化形成专门血管的机制。此外,研究人员证明了从淋巴与血液内皮细胞(EC)衍生出的臀鳍血管在成年生物体中的功能差异,揭示了细胞本体和功能之间的联系。研究人员进一步利用单细胞RNA测序分析来描述了转分化过程中涉及的不同细胞群和过渡状态。 最后,结果表明,与正常发育相似,在臀鳍再生过程中,血管从淋巴管中重新衍生出来,表明成年鱼的LEC保留了生成血液EC的效力和可塑性。总的来说,这项研究强调了通过LEC转分化形成血管的先天机制,并为EC的细胞个体发生和功能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体内证据。 据了解,细胞的谱系和发育轨迹是决定细胞身份的关键因素。在血管系统中,血液和淋巴管的EC通过分化和特化来满足每个器官的独特生理需求。虽然淋巴管被证明来自多种细胞来源,但LEC不知道会产生其他细胞类型。 Source: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所Thomas Boehm、Dominic Grün等研究人员合作揭示两种双潜能胸腺上皮细胞祖先类型的发育动态。相关论文于2022年5月25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研究人员结合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和一个新的基于CRISPR-Cas9的细胞条形码系统,在小鼠中确定胸腺上皮细胞随时间变化的质和量。这种双重方法使研究人员能够确定两个主要的祖先群体:一个早期双潜能祖先类型偏向皮质上皮,一个产后双潜能祖先群体偏向髓质上皮。研究人员进一步证明,连续提供Fgf7的自分泌导致胸腺微环境的持续扩张,而不会耗尽上皮祖细胞池,这表明有一种策略可以调节胸腺造血活动的程度。 据介绍,胸腺中的T细胞发育对细胞免疫至关重要,并取决于器官型的胸腺上皮微环境。与其他器官相比,胸腺的大小和细胞组成是异常动态的,例如在发育的早期阶段快速生长和高T细胞输出,随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胸腺上皮细胞的功能逐渐丧失,初始T细胞的产量减少。scRNA-seq发现了年轻和年老的成年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的意外异质性;然而,推定的产前和产后上皮祖细胞的身份和发育动态仍未得到解决。 Source: 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Filip K. Swirski、Wolfram C. Poller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大脑运动和恐惧回路在急性应激期间调节白细胞。2022年5月30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这项成果。 研究人员发现,在小鼠急性应激期间,不同的大脑区域塑造了白细胞的分布和整个身体的功能。利用光遗传学和化学遗传学,研究人员证明运动回路通过骨骼肌来源的吸引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因子诱导中性粒细胞从骨髓快速动员到周围组织。相反,室旁下丘脑通过直接的、细胞内的糖皮质激素信号控制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从二级淋巴器官和血液向骨髓排出。这些压力诱导的、反方向的、全群体的白细胞转移与疾病易感性的改变有关。 一方面,急性应激通过重塑中性粒细胞并引导它们被招募到损伤部位来改变先天免疫力。另一方面,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CRH)神经元介导的白细胞转移可防止获得自身免疫,但会损害对SARS-CoV-2和流感感染的免疫力。总的来说,这些数据显示,在心理压力期间,不同的大脑区域会不同地、迅速地调整白细胞景观,从而校准免疫系统对身体威胁的反应能力。 据了解,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尽管人们知道心理压力可以调节免疫功能,但将大脑中的压力网络与外周白细胞联系起来的机制途径仍然不为人知。 Source:

341 评论

相关问答

  • 动物杂志素材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描写动物的作文素材,

    Ilovesmile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动物杂志导读

    《东方娃娃》杂志算得上是国内最好的儿童杂志之一,也是唯一能走出国门的杂志代表。 转眼又快到年底,2020年的征订又开始啦! 杂志总编是国际知名绘本画家《一园青菜

    大料酱VS小麋鹿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动物生物学杂志

    1、《生物学杂志》是生命科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动物、植物、微生物及生理、生化、遗传、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分子生物学等生命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以及大中专院校

    我是基里连科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英国动物学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动物学会出版:《动物学杂志》编辑部编辑:《动物学杂志》编辑部国际刊号:ISSN0250-3263国内刊号:CN11-1830/Q

    百变珠珠侠may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动物杂志期刊

    scdw是B类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是《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独立研发、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的国内引文数据库。 根据不同的期刊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 按期刊的载体

    莎菲娜娜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