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4

飞龙在天了
首页 > 学术论文 > 中医论文引用的经典案例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乐调人生百味

已采纳

我同事怀孕八个多月时,羊水逐渐减少,妇产科大夫束手无策,建议终止妊娠。同事不忍,去看了当地一位名中医,诊断为肾气不足,开了十副中药,二副后羊水稳定,五副后羊水回升。现在孩子能打酱油了!

世人信西医,因为西医眼见为实,西药定成份定量,检测有数据有影像,手术多去少补刀刀见血,让你不得不信。中医以阴阳平衡为基础,眼病让你治肝,消化不好让你健脾,摸摸脉看看舌苔,喝点汤药,手术针,灸,正骨,油皮都不破。让你不得不疑。

唉!标题党灭中医,永远也灭不了!因为刚刚中医药正在消灭新冠肺炎立头功,呵护中华儿女又渡一劫!祖国中医,就是新冠列车的刹车皮!美国的世界最先进西医技术是刹车皮吗?决不是!现在都继续感染到400多万例了!列车还在高速向前。

山西著名中医李可的母亲50岁患食道癌,几家省医院让他回家准备后事。那时,她的母亲己不能进食。可是,李老师用他精湛的医技,用自己的组方花一年多时间成功治愈了他母亲的食道癌。让他母亲活到70岁。而且,他还成功治愈了:宫颈癌,淋疤癌。这是祖国中医的奇迹。

我妻子生完大女儿一年多,感觉右乳房里疼痛,到大医院检查诊断是乳腺炎,打消炎针半个多月不见效,都能摸到肿块了,夜里痛起来睡不好觉。

后来有人介绍中医的火针有疗效。就到天津市中医医院去求医。大夫说先吃两付药护心排毒,第三天再来。

第三天去医院,大夫检查后说要做火针排脓,告诉别害怕,不疼。火针就是经过电加热的针,最粗的地方和细筷子差不多。插进皮肤看得见冒烟。火针拔出后,伤口开始流脓,接了一盘子。然后大夫清理伤口下药捻子。最后贴块药布回家。

后来就是隔三天去换一次药捻子。一周伤口就长平,痊愈了。这已经过去48年了,随着 科技 的进步,这种中医技术应该有了新的发展。

非典和新冠抗疫中医治疗成功的案例不胜枚举。

我六岁那年,得了一场大病,昏迷不醒,高烧不退,连续三天不吃不喝。那时候农村里还没有西医,西药,也不习惯到城里的医院去看病。村里的中医扎针吃药都不见效果,到庙里求药,求神婆看病更不见效果。后来病好以后大人告诉我上述情况,又说邻近村庄有好几个孩子己经死了。病情都差不多,是人灾-,中医说是瘟疫。大概和现在流行的疫情差不多,只不过那时医疗条件差,没法确诊。

也许我命不该绝,苐四天家里请来了方圆几十里有名的老中医。那时我还处在昏迷状态,老中医白天黑夜和我睡在一个炕上,针灸,退烧,吃老中医配得专门方药。又是三天三夜,我终于醒了过来。后来我才听说老中医也已经病了。

那次疫情,我们附近有二十几个孩子害病。死了十几个,只有老中医治疗的几个孩子活了下来。

这样的事例太多了。就本人而言因久坐办公室,曾饱受颈椎、腰间盘突出等困扰,西医对此亳无办法。均是靠中医按摩及贴中药治愈的。

我爷爷是50年代的赤脚医生,方圆100公里差不多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他,80几年家里就买了电视,90年初,盖了村里的第一座四合院式瓦房。你就知道它的医术有多好了。

隔壁村,有一个老大娘具体什么病忘了,那时候我也就7岁左右,医院说不治了,你回家吧,等着后事吧。回来都穿上寿衣了。他儿子说要不去找下哪个先生,随后就把我爷爷请去了。我爷爷看了后,拿出银针扎了八针, 那老太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要喝水 。就这样每天坚持用针灸,一个月后都能下地走路了。他儿子高兴给我爷爷跪下磕头,逢年过节都去看我爷爷。

我伯伯得的脑瘤,同期几个同时检查出脑瘤的,都去做了当时广告里面宣传的,伽马刀一切,凡是做了的半年内都去世了,我爷爷用草药,针灸, 让我伯伯多活了四年。

我一个亲戚有 酒糟鼻 ,红的就像小丑。我爷爷给他治好了,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N种草药,外加水银,水银是用体温计砸碎了治好的。

今年5月得的 荨麻疹, 感染性,白细胞18.几,输了3天抗生素,消退了,结果第四天有严重,治了半个月,差点没把胃治成 胃穿孔 ,医生直接说你找中医给你调理身体吧。最后找的中医治好了,但是也没有完全好。

这就是我的经历。

我是刚哥,您的问题专家,欢迎大家关注和评论!

谢谢大家!

′我家是农村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我家隔壁曾经有位九十多岁才去世的老中医,由于家庭成份不好,未能到公立医院行医,可他的医术非常高,我见过好多起西医治不好的或只能缓解一时症状病的人,偷偷找老中医去瞧,结果很多人不花几个钱甚至不花钱就药到病除的。下面我就来介绍两例让你们看看这位老中医的神奇医术。第一例,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具体哪一年我忘了,只知是邻村的事,事情是这样的,邻村一位中年男子,儿子在部队救人获得了一等功,军队和政府为表彰他 育儿 有方,特地敲锣打鼓把奖状和光荣家属两样奖牌送到他的家,邻居们也纷纷前来道贺,当他接过奖状和奖牌后,领导要他说说平时怎样教儿 育儿 有方的话,谁知他一激动,还没开口,就笑出声了,且笑声一直不停,领导见状忙递过水来让他喝了慢慢说,可水喝了刚要开口,他又哈哈大笑起来,没完没了,结果扎腾了过把小时也不止。领导以为他高兴的,就说了几句祝贺话,带着锣鼓队走了,剩下这位老兄仍在哪里咯咯笑,笑的上气不接下气,家人见状先埋怨,见仍不止才慌了,大家又七嘴八舌说他肯定高兴疯了,家人见此也害怕了,忙叫来赤脚医生给他打了针镇静剂,可不知为何镇静剂对他没啥效果,笑声反而越来越大了,并出现了手舞足蹈症状,家人此时也以为他疯了,正商量着用绳绑住他,送县医院治疗,正当大家在摇拖拉机和找被单与绳子时,老中医刚好路过,大家一见到他,象见救星一样七嘴八舌向他描述了一番,老中医把病人看了看,仍后走到病人家属面前,向一个小青年耳语了几句,只见小青年躲开正在狂笑的病人向村头走去。大约过了十来分钟,只见哪小青年一路哭着,一路狂奔跑到病人面前狂喊,大伯,刚才这些人都是你的,哥哥救人是真,可哥哥救人时牺牲了,大伯,哥哥走了。病人一听,一阵悲上心来,笑声顿止,立马嚎啕大哭,儿呀儿的喊个不停,大概哭到有十分钟,小青年又笑着喊道,大伯,哥哥没死,我你的,病人不信仍哭,此时众家人众邻居都劝,他才逐渐相信,止住了哭,也奇了,他之后再也不狂笑了。第二例,就是我们村的一位妇科女,此女这个人从小就病歪歪的,三天两头感冒,吹个风头痛了,喝口凉水喉咙痛了,干活重一点就发热了,一有点头痛脑热不挂个几瓶水绝不会好的,后来嫁到我队,还是老样,不是这块疼就是哪块痒,还没力气干活,一有病,就上医院看,否则受不了,药吃了一箩筐,也铲不了根,痛苦死了,邻居告诉她自家没多远就有老中医,为何不找他看看,吃点中药也许会好,可她就是不相信中医,还说西医都治不了根,中医更治不好。有一天一位亲戚来她家,亲戚要她带去找老中医治病,于是一同到了老中医家,亲戚看过病之后,又把她的病给说出来了,老中医很客气,为她搭了脉,一阵望闻问切,断她有气虚证,才导致她常感冒,并为她开了药,你猜老中医开的是什么处方?就一味药,炙黄芪,每天抓点泡茶当开水喝,女子此时照办了,喝了没半月,过去三天两头感冒,现在真的没了,而且还有力气了,浑身也轻松了,从此再也没犯了,你说奇不?第三例,我村有个壮年男,食指间长个包不疼不痒,起初他没在意,后来越长越大,最后用手拉绳打井水拉不住,用手背一箱瓷砖上楼,由于患手指无法扣住瓷砖箱而滑落,把瓷砖都跌坏了,这时才才觉得必须要看了,于是上县医院挂了骨科,医生又是叫抽血又是照透视,扎腾半天才确诊叫踺蛸囊肿,说要开刀切除,但不保证不复发即再次长囊肿可能,此男一听说不仅要挨一刀,花钱不说,还会复发,立马不愿开刀了,家人劝说他也不听,回了家。不开刀,可他手上这瘤子干起活来碍事,有的事就做不了,甚是苦恼。有天下午邻居邀请此男陪家里来的亲戚打麻将,在牌桌上码牌时,这位邻居的亲戚见此男用手码牌不利索,于是问此男手上怎么长这么大的瘤子,此男就告诉他是腱鞘囊肿,说医生叫开刀可又说会复发,于是没开了,亲戚一听拉过此男手说让他看看,乘此男没注意用手在囊肿上狠狠的一捏,只是啪的一声,囊肿被亲戚捏破,并快速搓揉,只见囊肿迅速缩成了柔软的一点大,就这么几下,瘤子几乎没了。你看此时的中医有时比西有效不有效?真是高手在民间。

此次的新冠疫情,就是一个用中医治疗成功的很好的案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指出,本病(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参照下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涉及到超药典剂量,应当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而早在疫情刚爆发不久之时,中医的作用就已经在新冠肺炎的治疗中很好地显现了出来。在多地的实践中,都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医药在治疗轻症方面,能快速改善患者症状,在病人退烧、减少咳嗽、咽喉痛、食欲不振、乏力方面改善得比较明显,见效比较快。

而且,中医不仅在治疗轻症上发挥了作用,而且在新冠的全病程中,都功不可赦。在此次新疆的疫情中,乌鲁木齐国际医院也把中医药治疗深度介入新冠肺炎预防、救治、康复全过程。

据了解,前期我区新冠肺炎治疗中医药使用率在93%左右,本次疫情中医药的参与度已达到100% ,在改善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重型临床症状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

112 评论

丁凤1217

我同事怀孕八个多月时,羊水逐渐减少,妇产科大夫束手无策,建议终止妊娠。同事不忍,去看了当地一位名中医,诊断为肾气不足,开了十副中药,二副后羊水稳定,五副后羊水回升。现在孩子能打酱油了!

世人信西医,因为西医眼见为实,西药定成份定量,检测有数据有影像,手术多去少补刀刀见血,让你不得不信。中医以阴阳平衡为基础,眼病让你治肝,消化不好让你健脾,摸摸脉看看舌苔,喝点汤药,手术针,灸,正骨,油皮都不破。让你不得不疑。

我读大学时踢球崴到脚踝,同学没有医学常识当即用热毛巾给我敷,悲剧了脚踝肿得厉害,校医里有个中医,用了三根不同尺寸的银针,针灸了两天,第三天就恢复了。很神奇!中医是中华国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份。本来西医中医各有长短,但因西医的打压、环境污染对中药药效的破坏,令中医的生存举步维艰!

(以下是补充的)一代国士钟南山院士,当初是怎么搞定SARS的?用的是中药!包括现在治疗新冠,他是不提倡用西药的,因为副作用实在太大!

唉!标题党灭中医,永远也灭不了!因为刚刚中医药正在消灭新冠肺炎立头功,呵护中华儿女又渡一劫!祖国中医,就是新冠列车的刹车皮!美国的世界最先进西医技术是刹车皮吗?决不是!现在都继续感染到400多万例了!列车还在高速向前。

我妻子生完大女儿一年多,感觉右乳房里疼痛,到大医院检查诊断是乳腺炎,打消炎针半个多月不见效,都能摸到肿块了,夜里痛起来睡不好觉。

后来有人介绍中医的火针有疗效。就到天津市中医医院去求医。大夫说先吃两付药护心排毒,第三天再来。

第三天去医院,大夫检查后说要做火针排脓,告诉别害怕,不疼。火针就是经过电加热的针,最粗的地方和细筷子差不多。插进皮肤看得见冒烟。火针拔出后,伤口开始流脓,接了一盘子。然后大夫清理伤口下药捻子。最后贴块药布回家。

后来就是隔三天去换一次药捻子。一周伤口就长平,痊愈了。这已经过去48年了,随着 科技 的进步,这种中医技术应该有了新的发展。

非典和新冠抗疫中医治疗成功的案例不胜枚举。

现在发这种问题,你是原始森林来的吧,当年的非典,今年的新冠,难道你没手机吗?你不看电视吗?

唉!!!欢迎你来到21世纪。

这样的事例太多了。就本人而言因久坐办公室,曾饱受颈椎、腰间盘突出等困扰,西医对此亳无办法。均是靠中医按摩及贴中药治愈的。

我六岁那年,得了一场大病,昏迷不醒,高烧不退,连续三天不吃不喝。那时候农村里还没有西医,西药,也不习惯到城里的医院去看病。村里的中医扎针吃药都不见效果,到庙里求药,求神婆看病更不见效果。后来病好以后大人告诉我上述情况,又说邻近村庄有好几个孩子己经死了。病情都差不多,是人灾-,中医说是瘟疫。大概和现在流行的疫情差不多,只不过那时医疗条件差,没法确诊。

也许我命不该绝,苐四天家里请来了方圆几十里有名的老中医。那时我还处在昏迷状态,老中医白天黑夜和我睡在一个炕上,针灸,退烧,吃老中医配得专门方药。又是三天三夜,我终于醒了过来。后来我才听说老中医也已经病了。

那次疫情,我们附近有二十几个孩子害病。死了十几个,只有老中医治疗的几个孩子活了下来。

阳光擂台,不缺人才

此次的新冠疫情,就是一个用中医治疗成功的很好的案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指出,本病(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参照下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涉及到超药典剂量,应当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而早在疫情刚爆发不久之时,中医的作用就已经在新冠肺炎的治疗中很好地显现了出来。在多地的实践中,都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医药在治疗轻症方面,能快速改善患者症状,在病人退烧、减少咳嗽、咽喉痛、食欲不振、乏力方面改善得比较明显,见效比较快。

而且,中医不仅在治疗轻症上发挥了作用,而且在新冠的全病程中,都功不可赦。在此次新疆的疫情中,乌鲁木齐国际医院也把中医药治疗深度介入新冠肺炎预防、救治、康复全过程。

据了解,前期我区新冠肺炎治疗中医药使用率在93%左右,本次疫情中医药的参与度已达到100% ,在改善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重型临床症状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

355 评论

jiuxing2015

中医养生学是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中医养生在增进人类健康、延年益寿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中华民族优秀 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中医养生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浅谈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教学设计

摘要:本研究以宁夏医科大学选修课“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为例,探讨其教学设计策略,旨在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索精神。

关键词:选修课;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教学设计

回族是一个注重健康的民族,全国第三、四次人口普查发现,宁夏的百岁老人中,回族老人占绝大多数[1]。究其长寿因素,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回族的饮食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哲学,食与疗密切相关,“以食养病,以食代药,医食同源”,是我国养生学界的瑰宝。在历代的回医回药著作中,饮食疗法都作为防病治病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既是回医回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回族文化的主要承载者,更是健康饮食理念的重要内容。本项目致力于从生活化的角度,面向本校大学生开展选修课“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采用“以身探索”的 教学 方法 ,引领医学生体会回族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同时本课程又是学校进行人文素质 教育 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

一、整合教学内容

(一)合理设计内容体系

由于本课程暂无固定教材,授课内容由本项目成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材,并参照《中医饮食调护》(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郭瑞华主编)的章节设计,对整理后的教学内容分门别类。本课程共分为四大部分:“一、回族饮食养生理念”、“二、常用食材、药材的分类、性质、功用、现代研究”、“三、回族药膳、民间食疗方的类型、功用、制作方法及现代营养分析”、“四、常见病症饮食调护方法”。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对知识的实际应用,以实际案例为主线,讲授药膳的具体应用,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将前面已经学习的内容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将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创新体例设计

每章内容均以实例或现象、或民俗 谚语 为引导,提出问题,然后引出正文内容。“正文”先以回医回药理论进行阐释,要有理有据,有明确的文献来源;对相关内容进行中医中药论证、现代营养学论证。本部分内容应以“够用”为原则,突出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能力。编写时应注重知识的深度,不片面追求知识的广度。“食膳举例”部分应紧密贴合正文内容,列举的食谱应具有可操作性,在食材选择、调味剂使用、烹饪方法等方面,应具有显著的“回族”、“清真”特色。“知识小链接”部分是对上述内容的补充,相对独立,可以插放在任何需要知识补充之处。

此部分内容应纳入相关的回族文化、生活习惯、养生谚语、宗教信仰、斋戒习俗等知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回族文化的熏陶,增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这是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特色”的体现,突出趣味性,富有启迪性,使本课程更具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思考问题”的设置,不应是对重点知识的提问,而更注重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设置的问题应以培养学生“ 发散思维 ”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为目的,贴合实际生活。

二、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

授课以“课堂讨论”为主,“以问题为主导”,追求“亲力亲为,以身探索”。教师只对关键性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而对一般性、容易理解的内容,则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开展,鼓励学生从自身的视角去理解回族饮食文化,思考在原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方面的考究及蕴含的养生理念,等等“;课堂讨论”还包括生活现象讨论、药膳分析讨论、疾病食疗讨论等专题讨论。具体方法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先提出不同意见,经过集体讨论后,纠正不正确的认识,并分析原因,最后由轮流小组组长以“ 报告 ”形式书面 总结 上交。本课程这样设计可使学生在互相探讨中增进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批判精神,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视频教学所选内容多为公众媒体或专业网站上提供的素材,涵盖回族烹饪、养生等方面的内容,使本课程成为真正意义上“色香味俱全”的公共课、文化课,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丰富课堂活动,更可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积极动手的热情。

三、实施成绩综合评价

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和撰写的“报告”纳入本课程考查范围,占成绩考核的30%。“试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教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以及药膳方的使用、食谱分析能力,占成绩考核的30%。“实践调研”环节,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深入生活,对身边人群的饮食习惯和常用食物进行调研分析,以培养学生“立足实际”“,理论结合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占成绩考核的15%。在“动手能力”环节,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自身、家人的体质特点,或者对某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痤疮等)的易感性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自拟或自选药膳,在家操作,操作过程以视频或图片形式呈交,并对药膳的功效进行口头阐述,对药膳的实际功效、服用时间以及体会进行如实记录,以此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各项能力,将结果纳入本课程考核内容,占成绩考核的25%。这也是本课程在成绩考核方面的特色和创新点。

四、全面考察教学效果

本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理论的讲述上,以“够用,会用”为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化处理,始终贯穿“以应用为主线”,所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是反应教学效果一个重要方面。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满意度、存在的问题、改进意见等方面,以评价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授课方式、成绩考核方式的合理性和非合理性。另外,学生的出勤率可以直接反映学生对本课程的 爱好 程度,是评价教学效果最直接而简单的风向标。

本人认为教学内容新颖、实用性强、授课方式灵活、授课内容贴近生活、寓教于乐,都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保证出勤率。而活跃的课堂氛围、师生间的良好互动,以及课间学生咨询问题的多少等等,都可反映出学生对本课程的喜爱程度。所以应纳入教学效果的评估范围。本次课程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进行,一个班大约为50名学生。

根据学生签到表、课堂互动情况、小组讨论及提交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本课程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气氛热烈而轻松,加深了学生对回族饮食文化的了解,使学生具备了鉴别“美食与营养美食”的能力,督促学生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以身探索”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分析判断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了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地接受知识的意识和精神。“以身探索”的教学方式是本项目率先提出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初步具备批判精神。

现代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而个人的认知能力在海量信息面前显得愈发渺小,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把握住正确的方向“,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必须具备基本的分析判断能力。本项目开设的“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其内容取自回族古今相关书籍,如《回回药方》《饮膳正要》《回族清真美食文化》《汤瓶八诊》系列丛书等,以及回族民俗、饮食习惯、烹饪习惯、伊斯兰经等大众通俗的内容。所以在作为一门课程讲授给学生时,教师必须首先要保证所授内容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要批判某些不合时宜、不符合现代营养学的内容,发扬真正对健康有益的饮食文化;而教师更有责任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建立批判地接受知识的意识,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所谓的批判精神,是指对既定的学说或理论进行思考与质疑,有自己独到的、科学合理的见解和判断,它是建立在探究问题的基础之上的科学的、正确的批判态度,与简单的否定与抛弃完全不同[2]。

笔者认为,批判精神是 创新思维 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本课程将素质教育融会贯通于课堂,使学生受益匪浅。因此本课程“以身探索”的教学方式或可为高校素质教育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作为全国回民比例最多的宁夏地区,宁夏医科大学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较多的回族食物,对回族食物较为熟悉,学生往往可以根据亲身体会对日常饮食进行初步评价,从而自觉形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这是本课程开设的现实意义。从长远来看,本课程也是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是汉族学生了解回族文化的一个窗口,促进民族融合,共建和谐融洽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丁月玲.从回族的节食习俗谈养生长寿[J].中国穆斯林,2001,(6).

[2]蒋笃运,蒋桂芳.谈大学生批判和自我批判精神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4,(2).

试谈睡眠与中医养生

【摘要】从古至今,许多养生学家都认为睡眠与养生息息相关,良好的睡眠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如睡眠的时间和时限、睡眠的环境、睡眠的姿势、睡眠的情态等等,而在这些方面前人已为后世积累了许多 经验 ,值得我们重视与借鉴。

【关键词】睡眠;养生

睡眠,通常认为是由于身体内部的需要,使感觉活动和运动性活动暂时停止,给予适当刺激就能使其立即觉醒的状态。良好的睡眠是产生和储备能量的过程,就像车子开一段时间后需要进入加油站充电加油一样,良好的睡眠可以修复我们疲乏的细胞,产生新的能量,造就更强的免疫力。

1 睡眠时间和时限

时间:我国古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已逐渐形成了“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 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 对四时的起居时间作了相应的论述。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明•谢肇撰的《五杂俎》卷十三•事部一里说:“读书不可过子时, 盖人当是时, 诸血归心, 一不得睡, 则血耗而生病矣。”晋•葛洪在《抱朴子•极言》也说:“寝息失时,伤也。”

时限: 吴清忠认为人体造血的最佳时段是从下午天黑之后到午夜一点,而且必须是达到深度睡眠的状态,一个人每周至少保持午夜12点以前累计有8小时的睡眠。[1]

清代著名养生学家、文学家曹庭栋著的《老老恒言•昼卧》曰:“每日时至午,阳气渐消,少息以养阳。时至子,阳气渐长,熟睡所以养阴”。《灵枢•大惑论》也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在中医来看,睡眠其实就是一种人体阴阳交替的现象,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与“合阳”的时候,睡好子午觉,就有利于人体养阴和养阳。

由此看来,睡眠更注重质量与有效性,即以精神和体力的恢复作为标准。古人说:“凡睡至适可而止, 则神宁气足,大为有益。多睡则身体软弱,志气昏坠。”[2]

2 睡眠环境

明•高濂撰的养生专著《遵生八笺》中的《起居安•上卷》说:“所寝之室,名安乐窝, 冬暖夏凉,遇有睡思则就卧。”生命的三分之一都要在这“安乐窝”中度过,所以应该注意它的美化。《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道林养性第二曰:“居处不得绮糜华丽,令人贪婪无言,乃祸害之源,但令素雅洁净,无风雨暑湿为佳。”

宋代养生家温革在《琐碎录》中说:“卧处不可当风,恐患头风,背受风嗽,肩受风则臂疼,善调摄者,虽盛暑不当风及坐卧露下”。风为百病之长,最容易侵袭人体而致病,出现头痛、耳聋、面瘫、瘾疹、肩背冷痛等。所以卧处有风, 应该急避开, 尤其是体虚年老之人。《琐碎录》还说过:“卧处不可以首近火,恐伤脑。”如果在卧具边安放火炉之类的东西,日久便会引动火气,妨碍睡眠,而且由于近火,温度可能过高,睡着后容易掀被,反而容易着凉。

北宋•张君房攥写的道家典籍《云笈七签》云:“夜寝燃,令人心神不安。”南宋•真德秀《真西山卫生歌》也曰:“默寝暗眠神晏如。”中医学也有“神安则寐”之论, 就寝即灭灯, 则目不外眩, 神守其舍也。日光为阳气之精华, 故日间人的阳气得以增强, 处于优势, 体内的生理活动亦处于升、动的状态, 神志清醒,不易入睡。若夜间燃灯而卧,灯光虽然不及日光纯盛, 亦为阳热之源, 可扰动体内阳气不得安伏于营阴, 阻碍人体进入睡眠的状态。[3]此即宋末元初人李鹏飞撰养生学著作《三元参赞延寿书》中所说的“灯烛而卧,神魂不安”。另外,齐梁时代著名医家陶弘景在《养生延命录》里也说过:“凡卧讫头边勿安灯,令人六神不安。”

3 睡眠姿势

在《希夷睡诀》中提倡右侧卧时屈右足,屈右臂,以手承头,伸左足,以手置于股间。[4]佛门称此式是“吉祥卧”。《道藏• 混元经》曰:“仰面伸足睡, 恐失精, 故宜侧曲。”《道藏》中《修真十书•卫生歌》云:“卧不厌觉贵舒”此即“ 睡不厌屈,觉不厌伸。”孔子在《论语》中也说:“ 寝不尸”。《千金要方•养性•道林养性》说:“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老老恒言•安寝》也指出:“如食后必欲卧,宜右侧以舒脾气”。

于上可知,古人们均认为右侧卧睡比其他任何睡姿都好。而现代研究也证明了右侧卧有利于心脏功能,还有利于消化系统的运化吸收。因为, 心脏位置较高, 有利于心脏排血, 并减轻其负担; 肝脏位于右侧最低处, 可获得较多的供血; 胃向十二指肠和小肠通向大肠的开口都向右侧,所以右侧卧位有利于食物在胃肠内运行。[5]

4 睡眠情态

心神是睡眠的主宰者,神静则寐,神动则醒。大怒大喜深思则阴阳不和,神不守舍,很难入睡。唐代李群玉《火炉前坐》:“孤灯照不寐,风雨满西林。多少关心事,书灰到深夜。”这就反映了作者因思虑而不眠的睡前情态。

古人认为寤则神栖于目,寐则神栖于心,心静无欲则能入睡,心情烦躁,杂念纷纭,常常难以入睡。[6]古人并详细介绍了睡心的方法,战国早期庄子所著的《南华经》记载睡心有“操纵”二法:“ 操者,如贯想头顶,默数鼻息,返观丹田之类,使心有所著,乃不纷驰,庶可获寐;纵者,任其心游思于杳渺无肤之区,亦可渐入朦胧之境。最忌者,心欲求寐,则寐愈难。盖醒与寐交界关头, 渐非臆想所及, 惟忘乎寐, 则心之或操或纵,皆通睡之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客观条件尽量睡好觉,让身体在睡眠外生命三分之二的时间里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 吴清忠. 人体使用手册[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1.

[2] 蒲昭和.古人推崇的睡眠养生法.保健医苑[J].37

[3] 赵颖初, 腾晶.道教睡眠养生观在中医养生中的体现.中华中医药学刊[J]. 2009-9. 27(9):1941

[4] 明道藏[M].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88: 478

[5] 吴静.宋咏梅.睡眠养生也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江西中医学院学报[J]. (2):47

[6] 宋执云,董桂兰.古代睡眠养生术浅探.安徽中医临床杂志[J].(1):62

225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医论文引用的经典案例

    我同事怀孕八个多月时,羊水逐渐减少,妇产科大夫束手无策,建议终止妊娠。同事不忍,去看了当地一位名中医,诊断为肾气不足,开了十副中药,二副后羊水稳定,五副后羊水回

    飞龙在天了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学位论文研究中的典型问题案例

    问题一:案例分析的论文怎么写具体点 最好有范文 或者 框架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

    快乐花蛇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经典案例

    会计资讯质量直接影响着经营者、投资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在分析了ERP环

    亿万资金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论文引用案例查重

    论文查重的标准是: 1. 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文字复制和抄袭是最普遍和最严重的。论文查重系统检测的是论文中重复文字的比例,不是指的论文的抄袭严重程度,论文重复比例

    听雨9014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毕业论文中可以引用案例吗

    可以的。本科论文可以引用研究生论文的案例,因为我们可以把研究生的案例作为一个分析,然后应用于自己的本科论文之中,可以提升自己论文的含金量和可信度。不过,尽量不要

    打豆打豆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