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81

傻兮兮的呆呆
首页 > 学术论文 > 关于道德经的论文参考文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一首ciao情歌

已采纳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德育是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当代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也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论大学生道德的思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当代大学生道德问题研究》

【摘 要】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德育是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当代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也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目前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在整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依然存在道德功利化、失责化、失信化等问题。因此,根据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从社会、高校、家庭三个角度寻找原因,并提出三位一体、师生共建、古今结合的具体教育引导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现状;对策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道德经》一书;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它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德育是其首要任务,必须认清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注重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为祖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一、全面揭示,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道德现状的研究十分热门,据多数专家、学者的实证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的道德状况主流是积极乐观向上的,在一项涉及全国7省市的1055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赞同损人利己的为,利己不损人的为,利己与利人统一的为,舍己利人的为。但也存在诸多的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市场为中心,追名逐利,道德趋向功利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大学教育的发展,已经实现了历史的突破,无论是学校的数量,还是学生的数量。然而,国家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人才的数量,更取决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也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受功利主义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在道德取向上趋向实惠。”从而导致在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倾向于把价值取向与社会结构的变化相联系。“他们越来越多地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他们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念:注重自我、注重功利,把理想追求和现实功利结合起来,从注重奉献的理想主义转向注意实惠、实用和物质享受的“现实主义”,倾向于奉献与索取并重。”以至于有些大学生过于注重自我,漠视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追名逐利,道德趋向功利化。

(二)以理论为中心,知行失调,道德趋向失责化

关于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主要以灌输理论知识的方式进行,须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正途。虽然大多数大学生已经基本上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信仰,知道该怎么做,但是其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却仅将道德规范挂在口头上,行动与所言相左,最终的结局是表里不一,知行失调。在现实生活中“爱护公物,对人有礼,这些都是大学生从小就应懂得的最起码的社会公德。但在当今大学生中社会公德被淡化的情况随处可见: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在教室桌面上乱写乱画,课后无人擦黑板,在公交车上装睡以回避让座,在课堂里谈情说爱、搂搂抱抱等。”此外,当代的大学生,内心都有强烈的报国之志,但缺乏具体的行动,明知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然而轮到自己时又借故推托;对社会上各种丑恶现象深恶痛绝,却又往往视若无睹,道德责任意识严重下滑等。

(三)以自我为中心,行为失范,道德趋向失信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社会正在逐步进入信用经济时代,诚信、信用的问题在新旧世纪的交替之际,成了社会一个热门的话题。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储备军,大学生日后都将要走向社会,他们的诚信人格素质所形成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将会影响着个人、集体、甚至国家事业的发展。然而现阶段,高校出现了一系列失范的道德行为。“不仅有学生考试作弊,求职中履历“掺水”、作假,利用高科技手段舞弊、找人代考,而且还出现了论文作假,毕业生不返还助学贷款的失信现象等等不诚信行为。”这一切都将对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与此同时,政府有关部门适时地推出了指导性文件: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基本道德规范所强调的“明礼诚信”;而后召开的中共中央十六大的报告更直接地提出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道德趋向失信化,必须引起社会、高校的高度关注。

二、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形成原因

(一)轻视外因,忽略社会文化环境建设

道德品质是道德认知外化表现,没有良好的道德认知,就无法实现向高尚道德品质的转化。社会文化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民群众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文化有优良和拙劣之分,大学作为重要文化传输基地和媒介,也遭受着社会大环境下不良文化的冲击。“一方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高消费主义的价值取向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下,唯利是图、金钱至上成为一些人的价值标准,导致部分大学生过分注重自身生存状况而忽视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在承认市场经济取得的成绩时,也要正视其对社会价值认知,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认知的不良影响。

(二)本末倒置,高校德育重理论轻实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德育是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高校作为当代大学生培养的基地,不仅肩负着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责任,更加承担着对大学生道德品质与情操的塑造的责任。大学培养的应该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荟萃的人,是理论与实践并行的人。借着教育改革的春风大学完成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然而事实上,招生规模的扩大带来的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据有关调查显示,90%以上的同学在公共场合有践行内心道德的愿望,但是真正付诸行动的却只有12%。理论的学习对大学生具备良好道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践行道德才是重中之重。高校应该积极的为广大学生开辟第二课堂,让他们的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有所感有所悟,真正的达到德育的内化,让良好的道德成为一种习惯。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三)寻根溯源,家庭道德教育基础不实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情。”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好坏与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及接受的家庭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当前我国家庭基础教育的形式不容乐观。一方面由于一些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决定了学生接受的家庭教育是低层次的。家长过分看中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道德素质的培养,导致孩子与外界的隔离,与社会实践的脱节,与人交往的冷漠。另一方面,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导致孩子过分的以自我为中心、怕苦、怕累的坏习气。卢梭在《爱弥尔》中描述的爱弥尔,其在生命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教育与之相适应,而现在许多家长恰恰忽视了这最关键的一点。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如今大学生个人中心主义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以及道德素质的整体滑坡。

三、科学探讨,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引导对策

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滑坡必须引起各方面高度关注。为了有效阻止趋势的蔓延,必须提出着实而有成效的对策。

(一)三位一体,营造良好德育氛围

邓小平曾强调:“我们的教育,要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而教育不仅是学校的教育,还指社会以及家庭的教育,在一个人一生的教育中三者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形成教育的合力,塑造有德大学生必须充分发挥三者的作用。首先为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应该依法取缔黄赌毒、非法网站,同时大力弘扬社会各个阶层的道德模范的精神,树立社会道德标杆和榜样,使社会真善美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社会假恶丑得以远离校园。此外,高校作为大学生德育建设的主要阵地,应该把大学生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在开展思想道德理论教育的同时,大力开展社会道德实践课教育,通过暑期“三下乡”、学雷锋、进社区、义务献血等社会实践活动,实现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高校可以借助信息化,打造网络道德教育平台,打破空间的距离,弘扬社会美德,营造良好的大学道德学习环境。就家庭方面而言,父母应该做到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诠释社会的良好风气。对子女的恶习陋习进行及时的教育和纠正,对其良好品质给予急时的褒奖和肯定。这样通过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三者的协调配合,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才真正落到实处,形成一种良性的发展。

(二)师生共建,造就德育最佳效果

孔子云:“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几乎所有的师范大学都会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校训,来解释何为“师范”之意。教师作为高校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言行举止都深深地影响着每位学生。教师的爱生敬业精神,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以及良好道德修养,言传身教和示范作用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道德影响,直接影响到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因此高校的首要任务是选拔高素质的教师,组建结构合理专业素质及道德素质较高的教师团队,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自身的高素质,可以通过理论教学与具体实践两个渠道,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作为高校德育的主体,在德育学习中,不仅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德育教学的主导能力,也更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性。当今的大学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当代大学生在追求良知与良德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既要学好扎实的理论,又要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敢于抵制社会的歪风邪气,弘扬社会美德主旋律。从尊师,到爱护同学;从不乱丢垃圾,到言行举止文明;从关爱老人,到诚实守信等,实现内外一致,德行一体。

(三)古今结合,培育高尚德育品质

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我国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优良的传统美德。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重德重礼是我们的历史传统。作为当代的学生,应该秉着“取其精华,弃之糟泊”的原则,继承并发展这些美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之志,依然是当代大学生所要具备的优秀品质。当今大学的教育,要在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下,借助现代的科学技术和媒体技术,弘扬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化,使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古典文化中,汲取营养,培育良好的道德素养。坚持用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使其增强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储备人才,承担着国家文化建设重任,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在实际中继承,在继承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掌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灵魂,形成具备完美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四、结语

众所周知,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主流是好的,反应当代大学生高尚道德的事件不胜枚举。至于当代大学生道德存在的道德功利化、道德失责化、道德失信化等问题,只存在于少部分大学生的身上,通过社会、高校、家庭的协调努力,同时运用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给予积极的引导。这样,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必将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 池卫东.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现状与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2008(2).

[2] 刘姝嘉.高校大学生道德现状及其对策[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2).

[3] 钟添生.大学生道德缺失的现状及其对策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4.

[4] 苏园园.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现状与特点探析[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报,2011(1).

[5] 刘继荣.当前大学生道德素质缺失现状及对策思考[J].未来与发展,2011(3).

[6] 闫春娥.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33).

作者简介:高振华(1985- ),河南周口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方向:高校德育与青年问题研究。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论大学生道德的思修论文

296 评论

后颈伤痕

《道德经》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构成和开展起来的比拟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聪慧的结晶。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着过去时期的烙印;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的祖先,带着本人民族的颜色。等到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或者抱残守缺,固化为明日黄花。道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无足轻重的位置,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它和儒、释两家一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之一,关于我国社会的影响持久而深远。道家文化在产生和长期的开展、成熟的过程中,浸透到了认识形态的许多范畴之中,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以及民族心理、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都曾产生过深入的影响,发挥过严重的作用。如今,道家文化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退出历史舞台,它已牢牢地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作为道家的经典著作《道德经》,它充沛表现了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用不多的字数,论述了道家对事物的产生、开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根本思想。文章大局部言语有些晦涩难懂,在此摘录文中一些名句及其大意,首先来共同感受一下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 “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翻开《道德经》劈头就是这一句。这句话的字面意义是说:道是可遵照的笼统的运动规律,但又不是一种恒定不变的笼统运动规律。依据事物的特性来冠以称号,是事物相貌的反映,但这种相貌不是原封不动的。而道的转义是道路,也能够引申为人生道路。人的终身都在属于本人的道路上行走,道是人走出来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这地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因而所谓“道”,就是一条人人都能够走得通的路。老子提出的“常道”就是这个道理。但我们大多都是走在能够通行的道路上,而不是走得通的道路上,因而有的人走到半途就停下了,有的人走进了歧路,有的人走得很辛劳。同样,“名”也不用专指称谓,他能够是功名,名分或是人世的一切价值。当我们自以为完成了许多人生价值时,老子却说你所完成的价值是真的完成了吗?这就是所谓的名可名,十分名。老子并不是要否认我们所做的一切活动,而是要让世人有所警醒:一切可道可名都不是真正恒久存在的。在这可道可名之外,还有一层不可道不可名但真正恒久存在的大道。老子要提示我们留意这真正恒久存在的大道,不要被你眼前的可道可名所蒙蔽。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是说:天地本无仁慈可言,仅仅是将万物视为一个受它支配的玩物,不予理会;具有大智能的圣人也无仁慈可言,仅仅将如何管理百姓视为第一要务,对人民的痛痒也漠不关心。天地对万物不加干预而任由其自生自灭。看似冷漠,其实是最好的态度。大自然经过漫长的进化,万物之间曾经构成了一种均衡,假如妄加干预,就会毁坏这种均衡,结果不堪想象。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加干预。天道自然无为,人道一样的应该自然无为,在老子看来,一个理想的国度应该是这样的:执政者只为人民提供一个平安,公平的自在生息的环境,至于人民有怎样的想法,人民如何停止本人的活动,则完整不加干预而任由其自在开展。人人都能够有本人的思想,只需不进犯别人的利益,人人都能够做任何本人想做的事。这就是“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充沛表现出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家徒四壁,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下之道”这句话是说:当一旦得到的东西曾经很丰厚了,就不要得寸进尺,不如停下来,你所占有的金钱位置多了,他人就会眼红,究竟是不能“长保”的。人一旦发富发贵,常常会自豪自大,这样反给本人栽下祸根。人一旦有所胜利,就得知足。懂得功成身退,就把握了自然的规律。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句话是说:最高的善行好像流水的境地。流水只一味的滋养万物,而不会同万物相抗争。流水总是处于低洼之处,这与众人积极向上、追求开展的肉体相背逆,自然遭人们的厌恶。水的位置与无为的“道”相仿。人要找一个优秀的环境寓居,要擅长去研讨一些渊深的学术,与人交往要擅长讲求仁道,当政要擅长管理,做事要能充沛发挥你的才能,办大事要擅长选择好的机遇。但不要与人相争,才不会有错。群众追求小利小惠,而真正有才能的人则着眼于久远,不计较眼前的得失。他们素日里注重信誉,注重团结,又擅长把握最优机遇来开展事业。所以一味的“争”是不适宜的,“争”也是需求谐和的。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缺乏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这句话是说:对深邃的理论研讨有几种态度:最高的境地是,不要以为它是客观存在的,它只不过是一种笼统的理论而已;其次是对它顶礼膜拜;再其次是畏惧它;第四类是不置信他,以至凌辱它。还有的是置信这一说法,但根据又缺乏,有的人则是完整不信那一套。有的人以为这里面蕴含着深奥的、极有价值的理论。总之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一个人事业上有所成就时,连普通百姓都以为这是我自但是然的斗争结果,与这深邃的道理毫无关系。 “道”这个颇带东方神秘主义的名词,它有时似乎在显现宇宙天地间一种无比宏大的原动力;有时又在我们面前描画出天地混沌一片的那种亘古蛮荒的状态;又或展现天地初分,万物始生,草萌木长的一派蓬勃活力。老子的“道”是具有一种对宇宙人生独到的悟解和深入的体察,这源于他对自然界的细致入微的察看和一种激烈的神秘主义直觉而至。这种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着意关注,是构成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道家文化是一种追求个人绝对自在的文化。道家文化孜孜以求道,所追求的是一种不担负社会任何义务,主张摆脱各种肉体桎梏,以自我肉体为满足的绝对自在。因而,道家之道是一种无为之道、一种反朴归真之道。道家文化是一种以天道来纵容人道的学说,其人道主义带有超理想主义的特征,所推崇的价值观侧重于反朴归真。道家文化的人道深入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审美层面。

353 评论

Charleswpf

这种问题,【建议】:百度学术 从搜索结果来看,没有。即使有,也是谈图书馆收藏什么的

353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社会道德的论文

    道德困境在存在于个人现实生活的抉择当中,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 道德困境论文:论中国的道德困境 摘 要:中国正在处在社会的

    紫茎泽蓝201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科学道德相关论文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

    冷扇画屏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道德论文的参考文献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要谨遵会计职业道德。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会计职业道德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

    蛋蛋的肉粑粑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关于道德的论文800字

    以道德为主题的议论文我为大家找来了,大家赶快跟随我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

    晴朗的海0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道德方面的论文参考文献

    同学你好,毕业了就需要面临写论文,关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确定选题了接下来你需要根据选题去查阅前辈们的相关论文,看看人家是怎么规划论文整体框架的;其次就是需要自己

    HY逆天的飞翔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