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利的心窝
很多呀,我就分享几篇心理学进展这本期刊上的论文标题吧:自我概念清晰性与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有调节的中介作用、社会排斥后的行为反应研究综述、从“完全理性”到“生态理性”——人类决策智慧的演进、乡镇地区高年级小学生同伴关系与同胞接纳的关系、大学生社会节奏与积极心理健康的四年纵向研究、母亲积极评价对幼儿掌控动机的影响研究等
我是梅干啊
《浅谈心理学原理对班级管理及学生学业成绩的良好影响》
[摘要] 21世纪的学生要求我们教师不仅仅做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也应当做学生心理的塑造者,做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班主任工作要求班主任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深层次的精神生活,用容忍的心态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过错,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每一个进步,用愉悦的心情去赞扬学生的每一次成功。
[关键词] 心理学原理 班级管理 学业成绩 影响
一、“马太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开启学生的内在发动机
在开学初或中考半年前,我常常给同学们讲“马太效应”,旨在启发孩子们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马太效应,反应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就“马太效应”的积极意义对我们学生而言,马太效应告诉我们,要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当你成为佼佼者时,将来就有最好的学校,甚至是最好的生活来回报你,对国家社会的贡献就大。那便是对你实力的认可,对你努力的奖赏。
罗森塔尔效应原理大家熟知,即教师满怀期望的激励学生“我相信你一定行”、“你是会成功的”——在这样的心理效应影响下的孩子们都信心十足,总是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即使有时各科作业留得多些,孩子们也觉得这是对他们的特殊训练,高兴地去完成,赢得了老师们的赞扬和领导的好评。即使分班分数比有的班低些,他们很快便占了上风,显出自己的潜力优势来,这与这两个效应不无关系,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到:孩子们的潜力的确是不可低估的。
二、笔谈——开启学生心理的钥匙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教育无小事。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的、恰当的,可能使学生受益一生;错误的、专断的,也可能贻误学生一辈子。
以学生评语来说,中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形成和成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还不健全,具有较强的向师性,家长的话可以不听,却把老师的话当作“圣旨”,可谓“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礼”。一份小小的操行评语,是教师对学生在一定时期内行为表现的书面鉴定,更是对师生相处、相亲、相知程度的情景再现,它是师生心灵间的“超级链接”,是教师、家长的心灵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它犹如喜剧小品,让人在喜悦中接受教育;它犹如春风春雨,能使学生天赋的种子生根、开花、结果。我常常把这种写评语寄希望的方法运用于作业批改中,结果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同学们开始主动交作业,学习的积极性渐渐地被激发起来。
三、短信——解开心锁
孩子在郁闷紧张时常常在晚上发短信给我,一是求助,二是不好当面说的,可这样秘密地解决。例如,离中考不到2个月的一天夜里10点多,一名男生发短信说,自己很郁闷:在这个节骨眼,满脑子都是本班的一名女生,看不进去书,不能自拔,又不敢跟父母说,只好向我求助。我回信故意问:“女孩同意吗?”他说:“应该同意,她有时给我打电话问作业。”我说:“看你平时总关心人家,而且这几天情绪不对,我便替你问了,人家说不想跟你处朋友,但可以把你当朋友,并请你好自为之。”他说:“真的吗?没想到她这样。”我说:“同学和老师早就感到你有想法,那也许是一种朦胧的冲动,老师作为过来人,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这说明你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正常人,更重要的是你能把它说出来,这表明你暂时不想让感情泛滥,这就成功一半了,还要看你是否经受得住意志力的考验,鉴于这种情况,请你自制。你很优秀,劝你不要草率行事。
其实,月老在我们出生后就给牵好线了,这是缘分,不必耽误中考这样的大事来烦自己。呵呵,傻孩子,请三思。如果自己能解决,咱就不跟家长说了。”两个孩子的情绪一直到中考都很稳定。
体育考试前的那天晚上,李同学焦虑地发来信息:“老师,我紧张,睡不着,我怕考不好。”我回信说:“孩子,没什么紧张的,只需你拼命傻跑就行,又不需动脑思考,这太容易了。”结果孩子很快入睡,考试比平时发挥得好。
四、个别心理咨询——助人自助
随着教龄的增长及社会的发展,我越来越强烈地发现学校这块净土,近几年来悄然发生了很多变化,表面平静的校园里,有着许多与孩子成长不和谐的声音: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着学生过分追求高分成绩的焦虑身影;单亲家庭的孩子不断地增多,他们内心的伤痛和抑郁无法排解;网络游戏和无休止的聊天蒙蔽了不少学生的眼睛;暴力影视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有的学生已匆匆步入社会或踏上了早恋之路,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受不了某种挫折,跳楼自杀或服毒自尽……我深深地感受到抑郁的心房需要有人解开心锁,迷蒙的双眼需要擦亮擦明,卑琐的心灵需要洒入鲜活的阳光和雨露,无助的心理需要注入信心和希望。
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感到: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作为心理教师兼班主任,我有责任为需要帮助的学生送去灿烂的阳光,播下火的种子。我救助过许多青春期迷茫的孩子,领回了离家出走路上的一名女生,唤起了具有自杀倾向的一名男生活下去的热情。
五、团体心理辅导——成就拼搏劲旅师
1.运用心理学的暗示法,鼓励学生上进
初一入学后,我在黑板的左侧赫然写着:“成功从举手开始,今天你举手了吗?”时刻暗示提醒孩子们增强自信,才会战胜自我。让孩子们适时给父母发信,信的内容主要是进入中学以来自己在各方面的进步和我班的情况,学生的变化随之悄然发生。
另外,到了中考冲刺的最后三个月,每月一副对联,对全班进行积极心理暗示,我细心的搭档扬国君老师,在去昌黎某高中开中考会时,受高考光荣榜两侧对联的启发,用手机为我拍摄了几幅对联,我每月在黑板的两侧出示一副,意在积极暗示,它们分别是:“今日寒窗苦读必定有我,明朝独占鳌头舍我其谁(争朝夕)”、“效苏秦之刺股折桂还需苦战,学陶侃之惜时付出必有回报(天道酬勤)”、“闻鸡起舞成就拼搏劲旅师,天道酬勤再现辉煌王者风(一班不一般)”!同学们果然士气倍增。
2.举办心理讲座、上心理活动课、团体咨询等
我经常利用心理活动课、心理讲座、团体咨询等,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与点拨。同学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也增强了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中考作为国家二级考试,给孩子们造成难以排遣的焦虑是必然的,作为一名兼职心理教师,我有责任帮助孩子们渡过难关,我从考前心理、焦虑原因等入手,进行得失分析,然后给出对策及解决方法,收到良好效果。
3.充分利用网络与学生便捷交流
与学生间的网聊及心灵之约论坛上见仁见智,对学生有意无意间自然地进行着心理疏导和心灵对白,另外,今年中考前一天杨老师和我给孩子们发的一封E-mail,成了孩子们从容自信地步入考场的法宝。
0子爵绿子0
心理暗示效应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暗示效应的过程是人、行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要想方设法启用人、行为和环境的因素。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心理学中的暗示效应》
摘要:暗示效应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暗示效应的过程是人、行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要想方设法启用人、行为和环境的因素。特别要充分发挥替代性强化和认知的中介作用,使人们更加理性地理解暗示效应。
关键词:暗示效应 心理学
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方法对人民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相符合,这种现象称为“暗示效应”。一般来说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在家教中,家长就可以应用一个“抽象诱导语”的暗示策略使孩子产生暗示效应。
管理中常用的是语言暗示,如班主任在集体场合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就是对其他同学起到暗示作用。有经验的班主任还常常针对学生的某一缺点和错误,选择适当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同学生边看边议论,或给学生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都能产生较好的效果。所谓的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资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这种资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暗示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救治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关键在于接受心理暗示的个体自身如何运用并把握暗示的意义。
很多年前,美国心理学家谢里夫就证明了暗示效应的存在,实验是这样的:他让大学生评价两端作品,告诉他们说,第一幅作品是英国大文豪狄更斯写的,第二段作品是一个普通作家写的。其实这两段都是狄更斯的作品,结果大学生对两段作品的评价是十分悬殊的:第一段作品获得了慷慨的赞扬,第二段作品却得到了苛刻的挑剔。
1985年,在美国洛杉矶举办了一场具有教大影响的足球赛,观众有数千人。在比赛期间,有6人反映胃部不适,有的说肚子疼,有的说想呕吐。赛场的服务人员通过了解情况,猜想他们是因为喝了台下出售的某种软包装饮料所致,于是立即通过广播通知大家不要再饮这种包装饮料。不料广播后,场内相继有200多人出现食物中毒症状被送往医院。经医院认真化验,该软包装饮料完全合乎卫生标准。于是通过广播宣布该饮料“无罪”。此讯息传开,抬进医院的200多名“患者”便不治而愈,停止了中毒反应又跑回赛场继续看比赛。第一次广播是个暗示,后来为软包装饮料“ *** ”的广播又是个暗示,两个广播的暗示效应作用恰好相反,这是暗示效应的绝好例子。
催眠术实际上是利用暗示效应使人进入催眠状态的。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被催眠,只有暗示性强的人,才有可能被催眠。一般来说,女性的暗示性强,情感脆弱,容易接受暗示,进入催眠状态;而男人,特别是坚毅的、胆汁质的男人,则很难令其进入催眠状态。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在家教中,家长就可以应用一个“抽象诱导语”的暗示策略使孩子产生暗不效应。如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去打针,故意指著别的大吵大闹的孩子说:“为个孩子不勇敢,怕打针。”接着孩子说:“我勇敢,我不怕打针!”果然,在打针时,他能忍住疼痛不哭叫,这就是由暗示引起的意志行为。除用诱导语之外,也可以使用手势、眼色、击桌、停顿、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等。有经验的家长常有这样的体会:为了改变孩子偏食的习惯,可采用非言语的暗示方法,自己吃得津津有味,于是孩子就会不由自主地受到暗示跟着慢慢吃;如果同桌的其他孩子吃得很香,那对这个孩子的暗示作用就会更大,这就是为什么“吃抢食特别香”的道理。也有些家长还常常针对孩子的某一缺点和错误,选择适当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同孩子边看边议论,或给孩子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都能产生较好的心理效应。
哪些因素能够导致暗示效应呢?暗示源来自哪里?暗示原始能够导致暗示心理的一切因素,包括言语、行为、外部的环境等等,他们只要诱导了人们的思维,就会出现与之相一致的结果:积极的暗示就得到了积极的结果,消极的暗示就得到消极的结果。古今中外,不同的型别的暗示效应的例子屡见不鲜。二战期间,一位盟军士兵被德国纳粹逮捕,敌人在暗室里用刀划伤了他的手臂,然后他就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听起来好像鲜血一滴一滴从伤口流下来。不久,这个盟军的士兵就死了,其实,那滴答滴答的声音只不过是敌人开启自来水管造成的滴水的声音,而他手臂上的划伤不至于造成死亡。除此之外,环境暗示在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就有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的故事;还有行为,行为也会给人造成暗示作用,一个手势、一次握手或者一个拥抱,同样也会产生积极的暗示作用。
暗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暗示不仅有外部因素引起,生活中的自我暗示对我们的行为也是有重要的作用。自我暗示是通过自己用某种想法对自己的认识、行为和情绪发生影响的。
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其实经常使用着暗示,或暗示别人,或接受别人的暗示,或进行自我暗示。积极的心态,如热情、激励、赞许或对他人有力的支援等等,使他人不仅得到积极暗示,而且得到温暖,得到战胜困难的力量。反之,消极的心态,如冷淡、泄气、退缩、萎靡不振等等,则会使人受到消极暗示的影响,使人承受的不仅仅是暗示带来的痛苦与压力,而且还会波及到人的身体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认真对待各种语言暗示、行为暗示、信誉暗示、情境暗示、表情与动作暗示等。当我们感觉到来自他人的暗示,甚至已经因此而导致自己身心发生改变时,一定要注意分析暗示的来源、原因以及对自己的作用,尽量做到接纳积极暗示,摒弃消极暗示。当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如果发现他人有可能受到自己的暗示时,也要注意暗示的方式和度,尽量使他人接受积极的、适度的暗示,防止因为暗示而导致他人心理甚至行为方面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继昭《榜样文化建设校正》《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2]赵翰章《德育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年11月第1版。
[3]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合编的《德育学》,陕西人民出版社。
[4]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你得范围太大了。我没法把我搜到的有关“市场营销”的全部贴上来 仅列出几篇供你参考序号 文献标题 来源 年期 来源数据库 1 论传媒市场营销渠道的“二重性” 发展
心理学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心理学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心理学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文学心理
通常翻译为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也有翻译为沉锚效应,指的是人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心理学家特沃斯基和塔
就是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销售方面,可以讨论购物心理。学习和工作方面,可以分析激励心理。
某企业组织结构及形态演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