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maotong
只要能够奔跑,生活就不会太糟糕!有很多身边的朋友热爱跑步、健身,喜欢研究、热爱交流,也有的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很多新的知识,以前羡慕这些自律的人,觉得他们的生活是可望而不可及,羡慕而做不到的。当自己决定认真去对待自己,不止是身体,还有灵魂,还有梦想。 三年前是我最为难过而饱受折磨的时刻,现在虽然梦中还会出现当时的场景,但是跑步、爬上真的改变了我的生活。 2017年5月12日 女子半程马拉松 这是第一次参加马拉松,准备阶段也比较兴奋,每天至少5公里的跑量,学校里还有蓝天跑团,在每周晚上7点都会在体育场准备活动,报名打卡,周末组织公路跑,在半年的准备中,学着渐渐的忘记,学着和自己相处,学着找到兴趣点并坚持下去,会在某一天忽然发现,你爱自己的时候,也会学着爱别人,爱这个美好的世界。看海天一色,看日出日落。2018年5月12日 女子半程马拉松 大连每年的马拉松,要成为生命中的仪式感存在在生活中,这是在研究生2年级的时候,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参加,当时腿部有伤痛,觉得自己跑步下来,一直在怀疑这20多公里的路程能不能坚持下来,怀疑昨晚拉稀体力够不够,但是当走到赛场的时候,兴奋点马上就回来了,这里就是我的舞台。2019年5月12日 女子全程马拉松 今年面临毕业,小论文和大论文压得自己喘不过气,跑步的时候也没有当初放松的心态了,算是告别学校,告别大连的礼物,狠狠心报了全程马拉松,似乎周边就只有我这女子,能够这么狠心的对待自己。 赛前,怀疑自己行不行,平时练得不够,耐力行不行,膝盖脚踝可否承受。 赛中,不断鼓励,在半马与全马的岔路口,就是选择坚持与放弃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在拐进了半马路口,寥寥无几的人进了全马赛道,其中就是备受挣扎的我。幸好碰到了一位大哥哥,配速和我差不多,一起跑了8公里左右,当看到6小时关门兔追上我们的时候,莫名的紧张感,可是大哥哥却腿部抽筋,让我先走了。当到30公里的时候,体力有点不支,腿部的疼痛,身体还有些颤抖,关键是饿了,在最后能量补给并不是很多,这时旁边收容车的人不断的多了起来,看着身后的人一个个去了车里,也是备受煎熬,要不要坚持,还是要放弃。不,马拉松的精神就是不断挑战极限,用奇迹战胜自己的心理,只要身体能够承受住,就不会跌倒。很幸运的是,和最后一只关门兔相互鼓励,用矿泉水浇灌腿部,一路上高歌向前,这就是生命的美好。我是最后一个到达终点的姑娘,眼看马拉松关门的牌子拉上,路边的交警和其他选手都在为我加油“姑娘,好样的”,最后的百米冲刺冲到了终点,也很幸运能够顺利完赛。即使没有人陪伴,也要咬牙前往终点。在全程马拉松遇到的70岁的老爷爷,看着他坚定的眼神,精神抖擞的面貌,在这个年纪是多少营养品都换不来的,充满对生命的热爱与坚持,专注于一件事,就是用剩下的生命去挑战奇迹。马拉松真的改变了生活的轨迹,让我有激情,有冲劲,有坚持的动力,有热爱生活的心去拥抱生命,不管遇到什么,只要还能动,就永不停止奔跑的脚步。 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只要能够奔跑,生活就不会太糟糕!
心之愿c
马拉松长跑起源于一场战役:希波战争马拉松赛是一项长跑比赛项目,其距离为公里(也有说法为公里,但比赛都是用公里)。这个比赛项目的起源要从公元前490年9月12日发生的一场战役讲起。这场战役是波斯人和雅典人在离雅典不远的马拉松海边发生的,史称希波战争,雅典人最终获得了反侵略的胜利。为了让故乡人民尽快知道胜利的喜讯,统帅米勒狄派一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回去报信。菲迪皮茨是个有名的“飞毛腿”,为了让故乡人早知道好消息,他一个劲地快跑,当他跑到雅典时,已上气不接下气,激动地喊道“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了”说完,就倒在地上死了。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在1896年举行的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赛跑这个项目,把当年菲迪皮茨送信跑的里程——公里作为赛跑的距离。马拉松原为希腊的一个地名。在雅典东北30公里。其名源出腓尼基语marathus,意即“多茴香的”,因古代此地生长众多茴香树而得名。体育运动中的马拉松赛跑就得名于 此 。1896年举行首届奥运会时,顾拜旦采纳了历史学家布莱尔(Michel Breal)以这一史事设立一个比赛项目的建议,并定名为“马拉松”。比赛沿用当年菲迪皮茨所跑的路线,距离约为40公里200米。此后十几年,马拉松跑的距离一直保持在40公里左右。1908年第4届奥运会在伦敦举行时,为方便英国王室人员观看马拉松赛,特意将起点设在温莎宫的阳台下,终点设在奥林匹克运动场内,起点到终点的距离经丈量为26英里385码,折合成公里。国际田联后来将该距离确定为马拉松跑的标准距离。女子马拉松开展较晚,1984年第23届奥运会才被正式列入比赛项目。1896年首届奥运会后,马拉松赛在世界各地广泛举行,美国从1897年起举行波士顿马拉松赛,至2000年已举办了104届,成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
lisabaobao99
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在两河流域崛起。波斯首领居鲁士率领波斯各大部落,于公元前550年攻破了米底都城,随后西进击败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公元前539年居鲁士出兵巴比伦并将其吞并。居鲁士死后,其子阿比西斯进攻并占领了埃及。阿比西斯死后,波斯帝国虽然经历了一场内部的叛乱,但贵族大流士最终平定了叛乱,成为波斯国王。大流士即位后,施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使波斯帝国最终成型。奉行扩张政策的波斯不可避免的与古希腊世界产生了正面对抗。
波斯帝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帝国,其军事体制与其帝国的特性密切相关。在居鲁士到阿比西斯一系列的征服战争中,波斯的军事体制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大流士即位后,对波斯帝国进行了彻底地整编,使波斯帝国的军事体制完全形成。
波斯军队主要分成两个部分:基本由波斯人组成的主力部队和波斯帝国中其他民族或者部落提供的辅助部队。
主力部队“以师为基础”,“每师有1万精兵,分为10个营,每营又分10个连,每连又分10排。”这种标准的以十进制为单位的军队编制,结构简单,编组和指挥都相对容易。
波斯军队的精锐是万人的“不死队”,是波斯国王的近卫部队,全部由波斯人组成。如果这支部队的士兵中有任何一个人死亡或者因病出缺时,会立即选派一个新的士兵来补充,所以“他们便从来不会多于或是少于一万人。”有理由相信,这支1万人的“不死队”是波斯帝国的常备军。
波斯主力部队的骑兵与“不死队”一样,也是由波斯人组成。除了帝国的主力部队以外,帝国境内的各主要民族都有义务在国王发动战争时提供军事支持,由于民族与民族之间的风俗、社会发展水平不尽相同,这些辅助部队的装备形制也各不相同。
希罗多德在记载波斯国王薛西斯对希腊远征的部队时,列举了一系列的民族并简单叙述了他们的装备,除了波斯人、米底人之外,还有亚述、巴克妥里亚、印度、阿拉伯、利比亚等等,他们几乎全部都是缺乏全套甲胄保护的轻型步兵,除了吕底亚人——希罗多德称“吕底亚人的武装和希腊人的武装十分相似”。部分民族同时也提供了骑兵、战车兵和路驻骑兵。
波斯军队的高级军官和驻屯军指挥官由居于帝国上层的波斯人和米底人担任,但可以想象,即使有波斯人或者米底人指挥督战,各民族提供的辅助部队的战斗意志和战斗力也十分有限,决定波斯军队作战胜败的主要力量是其主力部队。很多历史学家都高度称赞大流士建立起来的帝国军事体制,称其为“伟大的成就”和“帝国的模范”。
波斯帝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军队的规模可能非常庞大。但对于战争而言,一个国家拥有多少军队的意义,远远比不上这个国家能够动用多少军队进行战争来得重要。
一个国家能够动用多少军队进行战争,受到交通、通信、后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考虑,希罗多德对于波斯军队数量的记载显得夸大其词。
希罗多德认为,薛西斯用于对希腊的远征的军队光陆军就多达170万,在玛尔多纽斯指挥下参加普拉提亚战役的波斯军队有30万,这两个数字显然不可信。军事史家认为,远征军总数在15万到18万,而在普拉提亚作战的波斯军队约为10万左右。
这两个数字表明,经过精心的准备,波斯帝国可以动员的用于一场远征的兵力在20万以内,用于一场战役的兵力在10万左右。这两个数字虽然不似希罗多德记载的那么惊人,但是对小国寡民的希腊世界来说,仍然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波斯的轻型步兵“带着称为提阿拉斯的软桂帽,身上穿着五颜六色的带袖内衣,上面有像鱼鳞那样的铁腿上穿着裤子。他们没有一般的盾牌,而用的是细枝编成的盾,盾的背面挂着他们的箭筒。他们使用短枪、长弓、声华制成的箭,此外还有挂在右胯腰带地方的短剑。”这些步兵缺乏有效的防护,使用的武器是用于投掷的短枪和射击用的弓箭,短剑的用途仅仅是自卫。
波斯的骑兵装备主要是短矛、匕首、弓箭或标枪,既可以进行远距离的火力投射,也可以进行近距离的肉搏。波斯军队的作战方式,是将骑兵部署在两翼而将轻型步兵排成浅纵深阵型居于中央。
战斗开始后,位于阵型中央的轻型步兵以弓箭和标枪向敌人实施打击,而位于两翼的骑兵则机动迂回至敌人的侧翼和后方,配合正面的轻型部队将敌人击跨。
与轻视多兵种合作、重视重装步兵的古希腊重装步兵体制相比,波斯人的战术依靠两个兵种的互相配合,防御能力较弱但是机动性强。两种军事体制最终在希波战争中发生了直接的对抗。
波斯国王大流士在位期间,原本臣服于波斯帝国的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发动叛乱,雅典人支援了叛乱的爱奥尼亚同胞。这场叛乱最后以失败收场,同时也给了波斯进攻希腊的借口。
公元前492年,波斯将领玛尔多纽斯率军进攻希腊,但这次攻击很快因为风暴摧毁了波斯舰队而半途而废。大流士很快又组织了一次远征,用舰队向希腊运送了一支部队,数量大概在万名步兵和1000名骑兵左右。
这样一支规模的部队不可能征服整个希腊,但对付一个单独的希腊城邦在数量却是足够的。所以这次远征实质上是一场针对希腊——尤其是雅典——的惩罚性远征。
波斯军队进入希腊后,一部分军队由将领阿尔塔费尼斯指挥进攻埃列特里亚,而主力部队则有米底将领达提斯指挥,在马拉松湾登陆,直接威胁雅典。
雅典人决心抗战。他们向盟友斯巴达发出了增援的请求,但很可能是因为斯巴达并不想卷进雅典与波斯的冲突,他们以宗教因素为借口,延迟了发兵的日期。
但雅典的友邦普拉提亚却派出了它所拥有的全部1000名重装步兵支援雅典,尽到了自己的绵薄之力。于是,雅典统帅卡利马科斯率领9000至1万名雅典重装步兵和名普拉提亚重装步兵迎战达提斯指挥的波斯军队,两军在马拉松平原对峙。但局势对雅典军队明显不利:雅典城中可能存在部分人准备发动政变,向波斯投降;另一方面,埃列特里亚因为叛徒的出卖而失陷,阿尔塔费尼斯所指挥的波斯军队已经可以腾出手来支援达提斯。
于是,雅典将领米太亚得说服主帅卡利马科斯和其他将领,准备与达提斯的军队进行决战。
有学者认为决战日期在9月21日,根据雅典十将军轮流指挥的制度,当日由米太亚得负责指挥军队。希腊的军队全部由重装步兵组成,希罗多德明确记载,雅典和普拉提亚组成的军队“没有骑兵和射手”。另一方面,波斯的军队也缺乏骑兵的支持。于是,战斗成了希腊重装步兵与波斯轻型部队的搏杀。
希腊军队的右翼由统帅卡利马科斯指挥,最左翼则是普拉提亚人,整个阵型的两翼实力雄厚,而中央较为薄弱。列队完毕后希腊军队开始向波斯军队挺进,在进入到波斯军队弓箭射程之后,希腊军队开始慢跑冲锋。虽然重装步兵的全套装备非常沉重,但并没有严重到无法短途奔跑的地步,反而可以有效的保护士兵,减少波斯弓箭手对其造成的伤害。
希腊军队实力雄厚的两翼成功的冲进波斯军队的两翼,以方阵的形式对其进攻。在近距离的格斗战中,波斯士兵缺乏防护和武器的劣势暴露无遗,根本不能和长矛重甲、排成方阵的重装步兵相抗衡,两翼的战斗很快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
与此同时,可能由于阵型薄弱,也可能由于慢跑冲锋时引起的混乱,或者波斯投射火力的集中打击,中央的希腊军队没能经受住波斯军队的打击,无法与波斯中军短兵相接,转而向后退却。
希腊军队在两翼的胜利和中央的退却,使得波斯部队呈现出“凸出的形状”,引起了希腊两翼向中央旋转,自此,希腊军队完成了对波斯军队的两翼包围。希腊军队两翼的旋转,很可能是解散方阵的结果,因为机动性能笨拙的方阵很难实现这种迅速的转向。
但即使是解散方阵的重装步兵,其近战能力也远远强于波斯的轻型步兵,更何况当时的波斯军队很可能已经产生了群体的恐慌,战斗意志大幅度的下降。
最终,希腊军队的两翼夹击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波斯军队溃逃。希腊军队立即予以追击,但这种追击的效果不高,他们先是追了1英里,然后停下来重整了队形,然后再追了2英里。此时,大多数波斯军队已经登船,希腊人俘虏了7条船。
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此战希腊人阵亡192人,波斯军队阵亡6400人,双方的战损比非常悬殊。这组伤亡数字与实际的伤亡数字应该差距不大,在重装步兵全套装甲护盾的保护之下,波斯军队的弓箭手很难对其给予有效的杀伤,波斯中军击退希腊中军的实质可能更应该说是“逼退”而不是“击挎”;相反,希腊的重装步兵却可以在近战中对缺乏保护的波斯轻型步兵给予有效的杀伤。
波斯军队在马拉松的失败,并不能就此证明波斯的军事体制输给了希腊的重装步兵体制,因为波斯骑兵在这场战斗中缺席了,波斯军队的惯用战术没有能够得到完全的发挥,缺乏了骑兵从两翼对敌人的包抄,轻型步兵独木难支。
马拉松战役结束后,波斯的残军退回了国内。但希腊对波斯的这次胜利并不具有决定性意义,只能算是为希腊和波斯“未来的长期斗争吹响了序曲”。重装步兵体制与波斯军事体制之间的较量也才刚刚开始。
蔡洵颖《古希腊重装步兵体制的结构及其变革原因探析》
陈天一《古希腊重装步兵的兴衰及其影响》
音乐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 [1] 王夏. 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气”与“韵”[D]. 杭州师范大学 2009 [2] 陆忠波. 咏叹之中见“声”“情”[D]
《隋唐演义》读后感寒假我读了《隋唐演义》这本书,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很多历史人物,了解了一些历史故事。这本书首先讲了瓦岗寨众英雄好汉同腐朽的隋朝统治作斗争,最后辅佐
体育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一:1、运动伤害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2、我国体育教师教育政策的演变历程及特征研究3、吴贻芳女子师范体育教育思想初探4、浅谈
坚持就是胜利。不要追求速度,耐力为主。
楼上的贴了这么多都不知道写什么...............一楼的答案好象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