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三下
小米公司发展越来越好,是怎样的企业文化支撑着它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探析小米的企业文化。
感受小米的企业文化
团队第一,产品第二
创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最重要的是团队,其次才是产品,有好的团队才有可能做出好产品。
雷军和团队创始人面谈,有很多都是一聊就近10小时,憋不住出来上了个洗手间,回来后雷军把饭定好了,继续聊聊。后来他终于答应加盟小米,过后他自己半开玩笑说:赶紧答应下来,不是那时多激动,而是体力不支了。
合伙人制:各个独挡一面的合伙人
不少今天很成功的企业,当初都经过九死一生。比如说阿里巴巴,马云带领团队1995年做中国黄页,失败!接着1997年做网上的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算是阿里巴巴雏形,还是失败了!阿里巴巴今天的商业帝国,大家看到淘宝、支付宝和天猫等明星产品,其实最有价值的是背后的团队,尤其是马云和他的18个联合创始人。
老板负责把整个班子团队搭好,小米今天的合伙人班子在今天是各管一块,如果没有什么事情的话,基本上都不知道彼此在干吗,也不会管彼此。大家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说了算,这样保证整个决策非常非常快。
用最好的人:一个靠谱的工程师顶100个
员工招聘上,要找到最好的人,最好的人本身有很强的驱动力,你只要把他放到他喜欢的事情上,让他自己有玩的心态,他才能真正做出一些事情,打动他自己,才能打动别人。
寻找最合适的人:要有创业心态
员工要有创业心态,对所做的事情要极度喜欢。员工有创业心态就会自我燃烧,就会有更高主动性,这样就不需要设定一堆的管理制度或KPI考核什么的。
创业心态更通俗地说就是热爱,如何持续激发团队的热爱?首先,让员工成为粉丝。其次“去KPI化”。小米内部确实是没有KPI的。但是没有KPI,不意味着没有目标。小米对于这个目标怎么分解?不把KPI压给员工,是合伙人在负责KPI的。在定KPI的时候,其实更多是来判断一个公司增长规模的阶梯,把这个信息测算清楚以后,要分配调度资源。相比结果,小米更关注过程。员工只要把过程做好,结果是自然的。
天理即人欲:给足团队利益,让员工“爽”
团队的激励,就是一个“爽”字。让员工爽就好,不要追求什么条条框框,也不要生搬硬套。其实最根本来讲,企业管理者能不能真的把姿态放得更低一点,去跟你的员工打成一片,听听他们到底想怎么爽,怎么给予他们参与感、成就感,怎么给予他们足够的激励。无外乎就是爽,员工爽,他就会自我燃烧。雷军跟合伙人、核心员工一进来就讲明白,把很多事情都摆在桌面上。今天人才竞争这么激烈,没有足够的利益驱动,纯粹讲兄弟感情的话,其实很难。
解放团队:忘掉KPI,组织结构扁平化
小米没有KPI,这个背后是以用户反馈来驱动开发,响应快速。每周快速根据用户的意见来迭代,大家公认的好设计才是好。这种力量是循环互动的,当你很认真地对待用户的时候,用户也会用心对待你。有玩者之心的团队,才会真正爱自己的产品,爱自己的用户,这才是解放团队真正的核心。如果都是那种层层汇报的架构,要作一个决策,自己说了不算,我要跟七八个领导作汇报,要等两三个月之后才有意见的回复,工程师怎么会有胆量创新? 所以在小米研发层级结构是基本三级,一层是员工,一层是核心主管,一层是合伙人,只有这三层。做互联网转型的时候,一定要由内而外,先把我们的产品架构和我们的组织结构给梳理好。
让员工成为粉丝,让粉丝成为员工
粉丝文化首先让员工成为产品品牌的粉丝。每一位小米员工入职时,都可以领到一款小米产品,作日常使用。其次,让员工的朋友也成为用户,每位小米员工每月可以申领几个优先购买资格的F码,送给亲朋好友,让他们也使用起来;最后,要和用户做朋友。这样才能要求员工成为粉丝,甚至还可以尝试让粉丝成为员工。
人比制度重要:让员工发自内心热爱工作
小米的客服部门主管,做了十几年的客户服务工作,经验非常丰富。小米的业务飞速发展,用户数量迅速爆发,客服工作也随之迅速“压力山大”。客服主管第一次来向雷军汇报工作计划时,抱进来厚厚一沓的纸,非常认真地总结了过去小米所有的客服数据、工作报表,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和对小米的业务增长预期,做出了多达好几十页客服的未来改进计划,把雷军都吓到了。最后,雷军说:“做客户服务这件事情,你是专业的,我是业余的。你搞得这么多图表和计划,说实话我看得不大懂。你专业,你自己懂就好了。咱们能不能不要这么多KPI数据?我只给你一个指标:怎么让你的小伙伴发自内心地热爱客户服务这份工作?”
人是环境的孩子:用环境塑造人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在荒郊野外随地吐痰,但是当我们穿上西装打上领带到铺着红地毯的酒店里去的时候,就没人会这么做了,这是环境给人的暗示。说明和制度无关,用制度规范出来的“服务”,是假的,用环境塑造出来的服务,是真的。让员工身心愉悦不仅仅是给员工更好的福利这么简单。当员工在一个工作环境非常舒适漂亮的地方工作的时候,他有他自己漂亮的换衣间,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咖啡壶,整洁明亮的库房,员工会从内心感觉到他所做的这份工作所需要的那种品质。并且,为了持续地在这样的好环境中工作下去,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养成好的习惯,来维护这个环境。因此,当小米的员工工作的时候,他们会自觉地把工作室收拾得干净和整洁,当小米的客服员工在交接班的时候,都会把办公卡位收拾整齐,把椅子摆放好了再离去。
企业文化的要素
企业环境是指企业的性质、企业的经营方向、外部环境、企业的社会形象、与外界的联系等方面。它往往决定企业的行为。
价值观是指企业内成员对某个事件或某种行为好与坏、善与恶、正确与错误、是否值得仿效的一致认识。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统一的价值观使企业内成员在判断自己行为时具有统一的标准,并以此来选择自己的行为。
英雄人物是指企业文化的核心人物或企业文化的人格化,其作用在于作为一种活的样板,给企业中其他员工提供可供仿效的榜样,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强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文化仪式是指企业内的各种表彰、奖励活动、聚会以及文娱活动等,它可以把企业中发生的某些事情戏剧化和形象化,来生动的宣传和体现本企业的价值观,使人们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活动来领会企业文化的内涵,使企业文化“寓教于乐”之中。
文化网络是指非正式的信息传递渠道,主要是传播文化信息。它是由某种非正式的组织和人群,以及某一特定场合所组成,它所传递出的信息往往能反映出职工的愿望和心态。
橙橙小狐狸
1:雷军:猪会飞起来的背后,参与感就是台风。 2:小米公司,是让用户能够参与进来的公司。 3:全球手机操作系统,一周迭代一次。 不做公关,不做营销,就看看这个模式究竟怎么样,然后慢慢地践行下来。口碑传播。 4:台风上面,猪也能飞起来。 凡事要“顺势而为”,如果把创业比作一头猪,行业趋势比作台风,那么用户的参与感,也是台风。 5:小米最重要的两点: 通过与用户互动,做出来好的产品。 一个好的产品,通过用户的口碑,是可以传递的。(小米的核心) 把用户当作朋友。 6: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 7:创业成功的三个关键点: 选择一个大的市场;组建一支优秀的团队; 拿到花不完的钱。 8:创办小米,雷总要求我们的一点:口碑。 9:专注,极致,口碑,快。互联网思维七字诀 专注和极致,是产品目标。 快是行动准则,口碑是整个互联网思维的核心。 10:谷歌: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其他的都纷至沓来。 11:信息传播的三大重要转变 信息由不对称慢慢地走向对称; 信息传播速度暴增,传播影响力不断地扩大; 互联网信息是去中心化的传播,通过社会化媒体,每个人都是信息传播的节点,都有可能成为意见领袖。 12: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善于运用口碑营销,而且要学会使用社交媒体化传播。 13:口碑的铁三角:发动机,加速器,关系链。 发动机:产品;加速器:社会化媒体; 关系链:用户关系. 14:不花一分钱,做到100万的用户。 只能是口碑传播。 15:口碑节点:快,好看,开放。 16:社交网络的建立,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 信息的流动,是信任的流动。 朋友是信任度最强的用户关系。 17:小米的用户关系指导思想,就是和用户做朋友。 18:参与感三三法则。 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 产品战略。用户战略。内容战略。 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19:功能性消费,品牌性消费,体验式消费,参与式消费。 20:产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产品本身,它更多的是来自于消费者,来自于用户。 产品篇 21: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 22:其实小米 第一批用户积累,不是手机,而是相对应的手机软件MIUI。 23:消费者也是生产者。 在未来,专业与业余,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以分析了。 比如维基百科。用户参与进来的产品。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4:什么是互联网产品最好的开发模式? 用户模式,也就是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 25:优先处理浮出水面的需求。 用户体验的核心是为谁设计? 让团队结构也碎片化。 26:做产品,就好比一辆车行走在马路上,只要大方向想清楚了,偶尔偏离路线或者偶尔减速都不怕,其实最怕的就是180度调头转回,再重复,或者停下来原地不动了。 小米加步枪干革命。 27:用户体验的核心是为谁设计? 确定为谁设计,好看,好用,三个层次。 原则:保证好用,努力好看。 28:无印良品的设计总监: 产品设计的原点不是产品,而是人。 29:活动产品化,产品活动化。 把活动当作产品来运营,这是小米营销非常重要的一个点。 30:小米网是精品电商,产品是爆品策略。 每一款爆品,就是自带拉流量的广告商品。 31:极致就是把自己逼疯。 极致的产品背后都是极大的投入。 牛逼的背后都是苦逼。 选择在QQ空间里发售,因为主要客户群是学生,而学生最活跃的社交场所,就是QQ空间。 32:发布会的演讲稿是怎么练成的? 极致就是把自己逼疯,善于改改改改改改。 33:产品第二,团队第一。 创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第一团队,第二产品。因为只有优秀的团队,才会有优秀的产品。 我们找人花费了很大的精力。 最专业,也要最合适。 34:乔布斯:我以前以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够抵得上两个平庸的人,现在我认为能够抵50个,而且我现在四分之一的时间,都用在了招募人才上面。 35:让用户来激励团队。 让员工成为粉丝。 让丈母娘也要用好我们的产品。 36:在小米泡论坛,就是工作。 不管是那位员工,都要泡论坛,目的是与客户充分地接触。 做出有爱的产品,用户就会回报,并给予爱。 用户的爱,会持续激励团队。 品牌篇 37:不是劈开脑海,而是潜入大脑。 我是谁?这是做产品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也就叫作定位。 小米品牌,互联网手机的新思潮。 品类逻辑:用户选择产品的时候,会先看品类,再看品牌。互联网手机。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 38:很多广告语并不是简单的营销而是强化品类的教育。 红牛功能饮料:渴了喝红牛,困了、累了更要喝红牛。 加多宝凉茶:怕上火,就喝加多宝。 云南白药创可贴:有药好的更快些。 39:以前是竞品思维,现在是产品思维; 产品思维:专注,极致,口碑,快。 以前是劈开脑海,现在是潜入大脑。 潜入大脑:口碑推荐,让用户参与进来。 40:论坛和微博上,进行新媒体的传播,进行小米手机的营销传播。 论坛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它可以沉淀老顾客。 41:先做忠诚度再做知名度。 商业模式和消费需求。 我们只做与用户相关的品牌,让用户参与进来。 42:所谓的粉丝文化,就是看你的品牌,有多少忠实的用户。 43:参与感,是小米品牌营销的核心观念。 44:粉丝效应,让猪也能够飞起来。 口碑对于好产品的强大推动力。 因为米粉,所以小米。 45:每个用户都是明星。 爆米花年度盛典. 参与感的顶点就是“成为明星”。 46:做品牌,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简单亲切的名字加上简洁的拼音域名,对于公司产品的流量,是有很大的帮助。 为发烧而生。 好的品牌愿景和宣言要简单纯粹,要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愿景,以及客户希望达到的愿景。 吉祥物米兔,是小米的吉祥物。 47:基础素材是传播的生命线。 小米营销是口碑营销,口碑营销的本源是产品。 48: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技巧。 要花小钱办大事。要学会善用巧力。 盒子兄弟的故事,让我们手机的质量,得到进一步地验证。 每个产品都要有自己的“木盒子”。 49:办一场剧场式的发布会。 有“点”才做发布会:有热点,新闻热点。 产品本身要素质过硬。 50:用互联网思维做电视广告。 凡事要么不做,要做的话,就要把它给做透。 我们的时代。
哈布斯窗帘
小米公司产品文化是这样的:小米的使命: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8年前,小米公司成立时就有一个宏大的理想:改变商业世界中普遍低下的运作效率。小米有勇气、有决心、有毅力推动一场深刻的商业效率革命 :把每一份精力都专心投入做好产品,让用户付出的每一分钱都足有所值。在众多领域小米都以一流的品质、紧贴成本的定价彻底改变了行业面貌,大大加速了产品普及。“感动人心,价格厚道”这八个字是一体两面、密不可分的整体,远超用户预期的极致产品,还能做到“价格厚道”,才能真正“感动人心”。小米的愿景:和用户交朋友,做用户心中最酷的公司优秀的公司赚的是利润,卓越的公司赢的是人心。小米是一家少见的拥有“粉丝文化”的高科技公司。对于小米而言,用户非上帝,用户应是朋友。为感谢米粉的一路相伴,小米将4月6日这一天定为“米粉节”,每年4月初都会举办盛大活动与米粉狂欢。同时自2015年起,每年年底小米都会举办小米家宴,邀请米粉回家吃“团圆饭”。同时小米员工还会自发地为米粉手写10万张明信片,这是小米不一样的地方,是小米人发自内心、一笔一画亲手表达的情感,这是对愿景的最好诠释,这是和米粉交朋友的实际行动。小米的核心价值观:真诚 热爱真诚就是不欺人也不自欺;热爱就是全心投入并享受其中。2010年,小米创始人共饮一碗小米粥,开启了小米加步枪干革命的故事。2018年员工5周年活动上,雷军说道“老员工是小米最宝贵的财富,没有老兵,没有传承。没有新军,没有未来。”感谢有一帮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战斗!岁月数载,初心不变,始终真诚,永远热爱。
生命周期 从2011年08月16日,小米手机正式发布至今,两年多的时间里,小米手机产品由小米M1到即将上市的小米3,从手机到小米电视、小米盒、移动电源子等十多款
小米手机。产业生命周期。小米手机。再下一个。产品出事的时候,这个期间就是生命的周期。就是这个意思。
才600字啊,给你些素材,你看看自己整理下吧,加油!东西有点多,建议电脑观看...另外我觉得,成长不需要追星。“追星”是那些不了解的人的理解,不知道你把李宇春怎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品牌关注度 竞争格局分析行的。。。来。。。。
小米手机与苹果、三星等国家大品牌手机相比,在产品本身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与国产手机华为、中兴等手机品牌相比,在渠道、营销方面也还存在着差距。自2011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