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48

杨枝甘露儿
首页 > 学术论文 > 萧红论文答辩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空山微风

已采纳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演讲主旨句答:《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演讲》主旨句是文章的结尾句:“ 就在这样的认识之下,我们向“年轻精神”饱满的青年朋友们学习,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 文章中间“太好了,我的五分钟讲演只好改变计划了,让我把年轻人引申来说一下吧。”是过渡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接着是解释“年轻精神”,目的是学习“年轻精神”,目的在结尾句点出,所以结尾句就是文章的主旨句。 作者没有明写,而是暗含萧红具有这种“年轻精神”。 满意请采纳!有问题请接着提问!

185 评论

Dana是天枰座

分为好几部分,如教学类的,文学类的等等,每部分题目不一,大约在交论文前一个月,他们会给你寄一本书,当然题目并不一定必须从这里面选。题目太多,不方便一一输入,转发几个相关题目吧~一、自考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南(一)、美学1、论自然美2、生活丑与艺术美关系研究3、论优美4、论崇高5、悲剧理论研究6、市场经济与美学研究7、文学作品美学风格研究8、丑的美学意义研究9、应用美学研究,如园林美学、书法美学、服饰美学、广告美学等10、中国古代美学专题研究,如古代美学思相家,美学范畴注变,某一美学著作等11、西方美学专题研究12、喜剧性研究13、艺术品与非艺术品关系研究14、审美时尚研究15、审美趣味的个性化研究16、审美教育与完美人格培养的研究17、美的民族性研究18、美的历史发展性研究19、中西美学思想的比较研究,如人物比较、范畴比较等20、中国当代美学思想的研究(二)、文学理论1、市场经济对艺术创作的影响研究2、文艺政策研究3、文艺与现实生活关系研究4、文学语言研究5、文学风格研究6、文学欣赏对文学创作的影响7、艺术灵感研究8、论艺术欣赏的主体性9、文学作品的理论反向10、中国文化专题研究11、西方文论对中国文学影响研究12、中西文论比较研究,如文论家、理论13、艺术真实性问题研究14、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关系研究15、当代文学与西方文化关系研究16、文学作品与宗教关系研究17、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研究18、关于文学与人生的研究19、文学社会效果研究20、目前文学理论热点研究二、外国文学论文选题范围 1、荷马史诗研究2、古希腊戏剧研究3、古希腊文学对后代文学影响研究4、但丁研究5、莎士比亚喜剧研究6、莎士比亚悲剧研究7、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思潮研究8、弥尔顿诗歌研究9、古典主义戏剧研究10、歌德研究11、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研究12、拜伦研究13、雨果研究14、普希金研究15、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研究16、《红与黑》研究17、《人间喜剧》研究18、狄更斯研究19、果理研究20、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21、易卜生研究22、托尔斯泰研究23、海明威研究24、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研究25、卡夫卡研究26、圣经文学研究27、《沙慕达罗》研究28、《一千零一夜》研究29、《源氏物语》研究30、泰戈尔研究31、川端康成研究32、大江健三郎研究三、现当代文学选题目录 1、鸳鸯蝴蝶派再认识2、张恨水社会言情小说论略3、论《春明外史》的“野史”特点4、论《金粉世家》中冷清秋形象5、论《啼笑因缘》中樊家树形象6、《啼笑因缘》与《秋海棠》比较研究7、论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小说8、还珠楼主武侠小说论9、王度庐“鹤一铁”系列武侠小说10、金庸武侠小说简评11、回顾与瞻望:新派武侠小说的过去与未来12、试析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系列13、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14、鲁迅小说中的忏悔意识15、鲁迅小说中的女性世界16、《伤逝》再解读17、《孔乙己》的叙事艺术18、鲁迅小说 中的童年叙事19、鲁迅小说的诗化特征20、鲁迅与老舍国民性批判比较21、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22、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23、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24、沈从文小说的抒情化倾向25、论沈从文创作中的人性内涵26、萧红小说创作的抒情色彩27、萧红《呼兰河传》的诗化特征28、郁达夫小说艺术论29、废名小说的审美特征30、废名小说艺术论31、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32、张爱玲小说中电影表现手法运用33、郁达夫小说中的孤独者形象34、审美化的人生——张爱玲散文论35、冯至诗歌中的现代意识36、论艾青诗歌中的忧郁37、《围城》新论38、孤独与梦想——重读《边城》39、郭沫若诗中的抒情主人公40、《女神》浪漫主义风格论41、胡适与中国现代新诗42、周作人散文艺术论43、朱自清散文艺术浅析44、冰心“小诗”简论45、徐志摩散文艺术论46、徐志摩诗歌中的意境47、戴望舒与中国现代诗派48、卞之琳诗歌“非个人化”倾向论49、穆旦诗歌中的“自我”50、曹禺戏剧的诗意特征51、茅盾小说中的“现代女性”52、《腐蚀》的心理分析艺术53、巴金《寒夜》新论54、郭小川诗歌论55、贺敬之诗歌论56、李瑛诗歌论57、论闻捷的爱情诗58、论李季的诗歌59、公刘诗歌论60、艾青新时期诗歌论61、论艾青国际题材的诗歌62、论艾青的创作道路63、论舒婷的诗歌64、顾城诗歌论65、论“朦胧诗”的产生66、论“朦胧诗”的艺术特征67、“第三代”诗人论68、论“朦胧诗”与“第三代”区别69、论赵树理的《三里湾》70、论赵树理建国后的小说创作71、信纸柳青的小说创作72、论柳青的《创业史》73、《创业史》艺术论74、论建国后战争题材的小说75、茹志鹃的小说创作论76、论吴强的《红日》77、论《保卫延安》的思想与艺术78、论王蒙的小说79、论王蒙的《活动变人形》80、蒋子龙小说创作论81、高晓声小说创作论82、张洁小说创作论83、论新时期军事题材的小说84、贾平凹小说论85、张炜小说论86、论莫言的《红高梁》系列小说87、论杨朔的散文艺术88、论刘白羽的散文艺术89、论秦牧的散文艺术90、论新时期的文化散文四、古代汉语论文题目 1、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综述2、《论语》句法研究3、《孟子》中的“之”字4、《孟子》中的“其”字5、《左传》被动句研究6、先秦“是”的用法及其发展7、《韩非子》中的被动句8、先秦双宾语句的类型9、“被”字的词义演变10、从《韩非子》看先秦的副词11、从《庄子》看先秦的宾语前置句12、《苟子》副词研究13、先秦修辞方式研究14、《战国策》中的“是”字15、《国语》中的判断句16、《国语》中的被动句17、试论词义的演变类型18、词义引申的原则和方法19、试论汉字形体演变对字形结构分析的影响20、古今修辞方式的比较五、古代文学及近代文学题目1、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考论2、《诗经》燕乡食诗的场面描写3、《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4、《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5、《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6、论《诗经》中的婚恋诗7、《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8、《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9、《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10、宗玉赋试论11、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12、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企向13、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14、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15、论蔡邕的碑体文16、曹植诗风的衍变17、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18、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19、梁园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20、汉武帝时期赋家考论21、《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22、《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23、邺下文人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24、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25、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26、谢灵适山水诗的摹象特点27、宫体诗的女性描写28、论《文选》对诗的分类29、论《子夜歌》30、《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31、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32、王维诗中的禅趣33、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的诗歌创作34、盛唐时期绝句的特色35、柳宗元的山水游记36、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37、岑参边塞诗初探38、论李白的梦诗39、论白居易的感伤诗40、韩孟诗派的艺术追求41、晚唐苦吟派诗人的创作心态42、论中唐传奇的创作特色43、试论西昆体的艺术风格44、欧阳修记体文的创作特色45、苏轼黄州诗试论46、论陆游的爱国诗47、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48、李清照词的艺术个性49、柳永词的语言特点50、苏轼对词境的开拓51、贺铸词的艺术个性52、论诚斋体53、宋末逸民诗初探54、王安石散文的写作风格55、论关汉卿的喜剧创作56、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57、论《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58、《高祖还乡》的讽刺艺术59、《水浒传》的忠义观60、《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61、猪八戒形象分析62、“三言”中的商人形象描写63、公安派的小品文创作64、《金瓶梅》的家庭生活描写65、《西厢记》的继承与创新66、《琵琶记》悲剧意蕴分析67、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68、元代散曲的情感企向69、宋江形象分析70、《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71、论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72、“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性73、李贽“童心说”的文学价值74、论《西游记》的谐趣75、清初历史剧兴盛原因初探76、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77、《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78、《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79、大观园的文化意义80、《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81、《长生殿》的爱情观82、狐鬼花妖尽世情83、《儒林外史》的批判意识84、论贾宝玉的人生悲剧85、论林黛玉86、论桐城义法87、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88、花间词的艺术成就89、《红楼梦》中的丫环群象90、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91、归有光的散文创作92、《桃花扇》的结构艺术93、论晚唐的怀古咏史诗94、江西诗派宗杜论95、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影响96、宋代豪放词的艺术风格97、论明清小说题材的邅变98、《文心雕龙》对创作构思的分析99、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分析100、道家虚静说对古代诗歌创作论的影响

318 评论

土匪温柔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一种温暖来自于自身议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面对困难,也许人人都希望有所依靠,希望能有人能为自己为自己分担所面对的困难。如果面对困境时孤独无助,就如同大海之中的一叶扁舟,无所依靠。不过,真正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只有自己所带来的温暖才最为温暖

很多人都害怕长跑,畏惧长跑中的极度疲乏与孤独无助,畏惧其中的来自身体的不适。但是只要有着坚定的意志,就能够战胜其中的困难,唯有自我内心的信念才能真正战胜内心的恐惧。也许前方有着让人望而生畏的险阻,有着让人陷入其中就无法自拔的泥潭,有着让人迷失自我的诱惑,但只有来自自己的温暖才最温暖。当面对无法逾越的险阻时,唯有相信自己,并时刻鼓励自己,警醒自己,才能有超越自己完成那无边的挑战,通往成功的彼岸。

但生活中总有许多事情无法自己决定,无论是好是坏,只要相信自己的信念坚定地相信自己,就能成功挑战自我,成就自我。有一个人叫尼克胡哲,他有着悲惨的命运,他生来就没有四肢,只有一条退化了只有十厘米的小脚。为此他被他人所嘲笑,还差点被父母抛弃。尽管他在八岁那年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他并没抛弃自己,他一直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并且完成了许多正常人都无法完成的事。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就算我失败了一百次,我还会再试一百次。”他这样的勇于尝试的精神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巨大反响,人们所在意的不是你少了什么,而是你完成了什么。

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并为之努力奋斗,就算你无法一蹴而就,但只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总有一天你能完成自己的理想。古有韩信受胯下之辱却仍不放弃自我;有司马迁被宫刑却创下名篇资治通鉴;有勾践卧薪尝胆振兴越国。这些便是来自己的温暖,它比来自他人的温暖更能为我们提供动力,鞭策我们前行,在我们偏离了正轨时纠正我们的方向;在我们饱受磨难时给予动力。

与自己成为真正的朋友吧!因为他能在你松懈是提醒你努力;在你陷入黑暗是给予你光明;在你迷失方向后引导你向前;在你被命运所抛弃时鼓励你;在你面临抉择时给予你勇气,唯有自我信念才能带来温暖。有一种温暖来自自身。

世态炎凉,世人常为锦上添花之事,鲜为雪中送炭之举,若是春风得意之时,自是人人逢迎。然人生在世,多有不顺,及失意之时,门可罗雀,此时唯有自己可以安慰自己,有一种温暖,来自自身。

我一直认为,活在这个世上,就要有一颗对世事热忱的心。无论世间有多么残酷,这颗热忱的心都能够让它的主人毅然行走在人世。只要那颗热忱的心未曾冷却,人就永远有坚持下去的理由,因为他们有一种温暖,来自自身。

屈原也曾迎诸国豪杰,招八荒能士,愿尽展胸中之丘壑,翊楚王建霸业之万年。然而美人迟暮,芳馨芜秽,丹心碧血,何人可鉴?霸业宏图,终作灰烟。当初那一颗热忱的心已慢慢在风雨如晦的时势中渐渐冷却,失去了那来自自身的温暖,那么,除了长眠于汩罗江砭骨的逝水,我想不出屈子还能有什么选择。

许多人都说,山水诗文的产生多是因官场仕途的不顺让人移情于山水。诚然,常有人寄情于山水,且做那梅下客,云中仙,浮槎乘归,飘蹑烟霞;然亦不乏醉心功名者,借清心淡泊之名,行以退为进之实。但不论他们是否真是林下高士,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对生活有一颗热忱的心。

寓情山水者,以造化之美为乐,心中常怀欣慰,故而一直对生活保持着一颗热忱之心;欲效卢藏者,以此为终南捷径。或戚戚贫贱,汲汲浮名,或胸中有丘壑,欲达而兼济天下,这样的心态又如何能说是不热忱。因为这理想,因为对生活的希望,因为这颗热忱的心,他们一直都有一种温暖来自自身。

如果我们都是在社会的底层苦苦挣扎的蝼蚁,我愿意相信,这样发乎于心底的温暖永不会离我们远去。因为,我们还有许多愿望与憧憬,它们给了我们一颗对世事热忱的心,而这热忱的心又促使我们去达成我们的愿望。那么,人对生的希望来自于心底的温暖,而心底的温暖又来自于人对生的希望,生生不已,我们一直都有一种温暖,来自自身。

因此,如果这个世界让我们觉得寒冷,如果别人已无力给予我们温暖,请一定别忘记:我们,还有一种温暖,来自于自身。我相信,我们能够靠自己给予的温暖,在一个寒冷的世界里毅然前行。

年少轻狂的我们总以为自己什么都行,什么都会,不愿意听父母那善意的唠叨,不理会老师那谆谆的教诲,不理解社会那繁多的规定,贸然上路。心怀颇多梦想,幻想着自己的成功。而踏上行程之后总觉得一切过于平淡,与梦想差的太远,于是豪情不再澎湃,梦想渐渐消散,行程终于变得平淡无奇。无奈、失落。感叹现实的无情,以为自己已经大大地摔了一跤。而真正的挫折和不幸却容易在这时悄悄向我们靠近。当我们突然看到挫折那狰狞的面目时,我们已来不及防备,来不及躲闪,于是,倒下了,遍体鳞伤。

显然,人人都会遇到许多痛苦。但温暖又是什么?温暖是一种自身的正能量,温暖是在自己跋山涉水后寻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温暖是在挫折前“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我鼓舞;温暖是在你许久之后蓦然回首,发现那“灯火阑珊”处没有遗憾,没有退缩。

生活的道路上的痛苦,有肉体上的伤痛,有精神上的磨难,更有心灵深处难以愈合的创伤,但是,如果正视痛苦,反思痛苦,对痛苦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你就会发现:痛苦其实也是很有价值的,因为痛苦的反面就是温暖。

痛苦是通向快乐、温暖的阶梯,一切痛苦中都孕育着快乐,如果没有这个台阶,那么战胜它后所得到的激动人心的快乐,令人欣慰的淌进心房的暖流或许永远不会来临。

痛苦不仅孕育着快乐,还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屈原的《离骚》不是在痛苦之中写的呢?杜甫的《春望》不也是在巨大的痛苦中创作的吗?关键在于你是否珍惜过这份痛苦,你是否愿意为痛苦后甜蜜而奋斗。

痛苦是昨天的终点,同时也是今天的起点,你又何必为一次的失败而沮丧不堪呢?温暖存在于明天的明天,只有立足于今天,为了明天奋斗,温暖的光芒才会闪耀,阳光才会在你的身上。

痛苦是漫漫长夜后的一缕刺眼的曙光,它让人感受到力量、生机和精神。现实生活中,先甜后苦让人委靡不振,心灰意冷;而苦尽甘来则让人意气风发,生机盎然。

温暖,在经过所有的痛苦后,就像在人生土壤上施的肥,滋生动力、意志。用痛苦孕育温暖,用撕碎挫折的双手换取温暖,“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请记住:温暖,是生命像贝壳用血泪、用痛苦孕育的珍珠!我们要成为贝壳中光彩夺目的珍珠!

和煦的阳光透过细枝嫩叶射下一条条金丝,地上斑驳一片,让人心生暖意,阳光给人以温暖,但别忘了,还有一种温暖来自自身。

开学第一天,天气晴朗,我背上新书包,哼着小曲儿,踏着轻快的小碎步,走进偌大的学校,临近教室,我扯了扯衣角,昂首挺胸走了进去,环顾四周,我不禁愣了愣,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陌生的面孔,虽早已知道如此,但内心还是无比的失落与惆怅,我默默地走到最后一排靠窗边坐下,窗外不熟悉的操场上有好些男同学正进行着篮球比赛,时不时传出也许是因为进球而发出的欢呼声,回过头,看着因不熟悉而保持沉默的同学们,我内心原本的好奇与热情像快要燃尽的蜡烛,只剩下若有若无的微光在暗中闪烁。我呆呆地坐在座位上,恍恍惚惚的,思绪随着窗外的风又不知吹向了何处。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班上的同学都逐渐变得活跃起来,仿佛一切都开始步入正轨,然而在融洽的班集体中却总有一个默默地坐在角落里的我,我只想把自己封闭起来,把自己关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

新的一天又快要过去,清脆的下课铃一响,原本安静的教室立马变得吵闹起来,同学们个个像打了鸡血一样,跳着喊着出了教室。我独立一人提着饭盒夹在人流中向食堂走去。途中无意发现两个同学并排走在我前面又说又笑,她们手里的饭盒随着步子发出叮叮的声音,我本想举手和她们打招呼,但最终却也无力地垂下,转身逆着人流,从另一个条路到达食堂。食堂里很热闹,好些同学围坐在一起,而我独自一人坐在角落里,吃着热乎乎的`饭,默默喝着汤,但咽下时却觉得寒冷无比,凉到了自己的心,鼻头顿时不觉一酸,竟默默流下了几滴滚烫的眼泪,滴在汤中,感觉汤都顿时变咸了很多。

有人说我的心像铁,是一个冷漠的人,喜欢独自一人。但我不喜欢孤独,我的心也没有想像的那样坚固,我也需要朋友,更需要一种来自自身的温暖。

慢慢地,我也试着改变自己,试着融入同学们,融入这个班集体。朋友需要帮助,我主动伸出援手,遇到朋友,亲切主动打声招呼,之后便也是擦肩而去,但留下的不再是孤独与懊恼,而是快乐与自信,是自己的敞开心扉与友善带给自己的满心温暖。

阳光依然暖洋洋得洒满全身,微风拂面,我哼着小曲儿,踏着轻快的脚步,带着来自自身的温暖向前去,像一朵花儿在阳光下尽情绽放。

有人曾经说过:”当你感觉到心灰意冷时,请伸出双手,闭上双眼,拥抱太阳吧!因为这样,当你睁眼时,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温暖,一切都还没有那么糟糕!”

可是,“你”真的是从太阳那里获得的温暖吗?实则不然,温暖是从自己这里获得的,是我们自己温暖了我们自己。因为拥抱太阳时,我们确实感受到了太阳的温暖,于是我们冰冷的心脏又重新“活”了过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温暖了我们的身体和精神,让我们重拾信心,重新踏上成功的征途!

所以,在你失意,寒冷或孤独的时候,在你想要其他人给予你安慰、鼓励和温暖的时候,或许,你可以给你自己以安慰、鼓励和温暖。

如今当红影视明星袁姗姗就是用来自自身的温暖来温暖自己的。已出道五年的她在一三年饰演“任盈盈”一角时倍受争议,从此网络暴力变成了她的家常便饭。在所有人唾弃她、辱骂她,放弃她的那段时间里,只有她自己可以温暖她自己冰冷的心灵。她不断地安慰她自己,鼓励自己,她没有放弃自己,没有放弃早已千疮百孔的演员身份。并且,她还将自己投身于公益活动,健康键身,用自己从一路被黑的“黑姑娘”到后来的“马甲线女神”的心灵历程鼓励着许多失意、无助的人。在惊讶她坎坷的演艺生涯时,我们不得不佩服她,佩服她的坚持以及她一直给予自己的温暖。

对于我们来说,高考,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而马云则为我们分享了他的高考经历。其中,在他第二次高考失败的那天晚上,他和同样落榜的人一起躺在校园后的草地上,望着天上的星星,想着自己飘渺的未来。但是后来,他又重新选择了重读。是什么让他又满怀斗志去迎接高考呢?是他给他自己的温暖。正是这种温暖,铸就了他今日的成功。

我们中学生在遇到失败时,也理应如此。没有人会陪你走完你的人生,因为人生是一场注定孤独的旅途,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所以,当失意、孤独时,别忘了还有来自自身的温暖。

温暖就像冬天的火炉,红红的火焰映照着我们的脸;它还像黑暗中的一束光芒,给人们生活的希望。温暖,也犹如初升的朝阳、母亲的怀抱、像父亲的肩膀、孩子的微笑……

温暖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是因为我身边没有温暖,而是它其中包含的东西太多了。它就像一种魔力,让悲伤的人感到身处一片无忧的世界——没有伤痛、没有悲哀……

其实我们的温暖大多来自于身边的人。但又有多少是来自于自己的呢?不能一直依靠别人的光明来照亮自己心里的黑暗吧。让我们来寻找自身内心深处的那一片温暖吧!

记得那一年,我九岁。是一个衣食无忧、无忧无虑的年纪。每天不用为学习担忧,但有一段时间我完全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所以待期末考试时,我便提笔忘字,以至于最后考试结果很糟。但我不能灰心,我得吸取教训。我们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就算黑暗来临,我也无所畏惧!因为我有一颗热的心!

也是那次,一个秋天的早晨,我只穿了一件短袖去上学。但妈妈因为担心我的身体让我多穿一点儿。但对于年轻气盛的我们又怎么会听信呢?于是就只拿了一件单薄的外套匆匆的出门了,并没有穿上。到下午放学时,走出教室门,一阵凉风袭来,不禁打了一个喷嚏,心想:幸好今天多带了一件衣服出来。于是我披上衣服就往家奔。这时又突然下起毛毛细雨,我更是加快了速度。忽然,我看见一抹小小的身影紧缩在那个角落里,不停的抖。一个小男孩因为下雨所以只好瑟缩在角落里等待雨停。看见他苍白的小脸,我心中顿起一丝同情,便毫不犹豫的脱下外套给他披上,再送他回家……

回家的路上,我静静地走着。尽管风一直刮,雨一直下,但是我却不冷了,因为我的心是热的!我用自己的温暖照亮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

我们总以为,一切温暖都来自于我们体外——朋友、太阳、火炉……殊不知,我们的心就是一颗火热的太阳。当我们处于寒冷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自己温暖自己!

温暖的阳光总是让人感到舒服,温暖,在寒冬里给你阳光,给你温暖,给你欢笑,给世间万物带来了生的希望,太阳很暖。

冬天是威严的冷酷无情的。然后冬天我们有火炉,尽管门外寒风凌冽,寒风呼啸,但是,一家人围着火炉,吃着瓜子聊着天,看着电视,享受着火炉带给我们的温暖。一家人的谈笑声送花在这温暖的小屋里,想想这是多么的美妙,多么幸福,多么温暖的画面,火炉带给了人们温暖,带给了人们的欢笑,带来了家人的温馨,火炉是温暖的。

在孤独,黑暗,遇到挫折的时候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或许是家人,或许是朋友,也或许是互不相识的陌生人,他们在你孤独的时候陪伴着你,在你的人生道路上:遇到末路时,总是有那么一个人会给你指明前行的方向,在你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他们会在你身边跟你一起面对,给你温暖,跟你一起承担。他们也许会跟你有过争吵,有过泪水,有过汗水。但他们总是温暖的,有温度的,他们总会让你的世界充满阳光,他们是温暖的。

然而人们却不知:有一种温暖来自身。

人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磨难和挫折,在面对这些磨难和挫折的时候往往能带给自己有一种温暖来自于自身】

我们的心很好,不吵不闹不炫耀,不会委屈不会嘲笑,也不会让别人知道,但它总能在我们最无助的时候给我们最温暖的依靠。

我们的生活人来人往,花开花谢,没有一样会是永恒。只有一个东西真正属于我们自己。它不会像太阳那样在夜晚的时候离开,也不会像篝火那样在燃尽后消失,留下余温让我们黯然神伤。这就是我们的心。

慢慢人生路陪我们走得最久的莫过于我们自己;追梦路上给我们最多鼓励的莫过于我们自己;凄冷寒夜最了解我们的也无非是我们自己……回忆的脚步走回到20xx年夏天,那段我们备战中考的时光。

这是某一次月考过后,天空依旧那么蓝,云彩依然那么白,唯独我,呆呆的看着成绩单上触目惊心的数字,仿佛世界都被染成了灰色,一时间不知所措。我就如同一具行尸,没有了表情,没有了思考……周围的人沉浸在进步的喜悦当中,此刻的我与他们显得是那么格格不入,于是晚上我默默地回到家中。看到爸爸妈妈期待的眼神,听到他们关心的询问,我再也忍不住了,一边哭着一边拿出成绩单。随后就是他们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和各种否定的言语传进我的耳朵,默默地听完转身进了房间。

坐在书桌前,翻着考挂了的物理书……一阵风吹过,一丝凉意涌上心头,前所未有的无助感随之而来,这个夜晚没有太阳,没有火把,没有家人,没有朋友,只剩下我。意识到自己不能如此消沉的,也是我的心。现在所做的事,也许暂时看不到成功,但不要灰心,我不是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

其实往往让我们消沉的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我们对于事情的看法。就像我们不需要去为谁而活,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我们不是父母的续集,不是子女的前传,更不是朋友的外篇,我们是自己谱写自己的人生戏曲。

我们要做自己的太阳,“无需凭借别人的光,做好自己生命的主角,无需跑到谁的世界当龙套。”我们的心一直在做我们自己的太阳,它就是恒星,无论白天黑夜,无论我们能否看见它的光,但它一直都在。就像尼采说的“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强大。”我们的心在总能在经历沧桑后温暖我们自己。

我们的心源于我们自身,温暖我们自己的同时也感染着身边人。做好自己的太阳,才能用足够好的状态面对生活。你若花开,蝴蝶自来。

人之一世,殊为不易。漫漫人生,往往长满荆刺。痛苦之于人,犹如风暴之于小草、烈日之于水洼、寒风之于落叶。世界不会一直为你发光发热,火总会熄灭,太阳总会被乌云遮挡,人世间的冰冷总会使你猝不及防。在你瑟瑟发抖之时,何不想着有一种温暖来自自身?没有火,就让自己成为火;没有阳光,就让自己成为太阳。这种温暖,就是乐观,怀揣着希望才会让自己不断前进。

困难是冰,挫折是雪,而乐观的心态正式一种来自自身的温暖。“李杜诗篇万口传”,浪漫诗仙李白自是中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也曾说过:“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面对仕途中的大雪,他难道就坐以待毙了么?没有,就算是凌冽寒风,他也会在黑暗中发光发热。遍访九州,四海为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正是这种不惧失败,气贯长虹的气魄造就了他荡气回肠的诗句,正是他乐观的心态,让他屹立在群雄之巅。

苏轼天生才华横溢,怀揣远大抱负,可他屡遭贬谪,无依无靠。温暖他内心正是他的乐观,以及他对人生的坦荡。天上明月,酒入愁肠,天生才华横溢却遭朝廷排挤在外。他也曾一度迷茫,一度自嘲为闲人。可他那颗跳动的心脏,将书香送进血液,以乐观温暖心房。就算流落不毛之地,也道:“吾心安处是吾乡。”尽管人生坎坷,碰壁无数,他却评价自己一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少了少时的年少轻狂,多了一份超脱常人的浩然之气。苏轼之如仕途,正如傲梅之如寒雪,若他被贬之后一蹶不振,成天怨天尤人,只会悲伤和自嘲,那他还会有后来的成就么?成就他的正是他的淡然和超脱世俗,追求精神的乐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食不果腹,风餐露宿的生活中,温暖陶渊明的正是他心中的乐观和对知识的追求。他本可选择达官富贵,衣食无忧的生活,可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宁愿选择躬耕与田地之中而不愿向达官显贵们卑躬屈膝。一箪食一瓢饮,便是他生活的全部,可他从未抱怨自己生活清贫,反而称自己为羲皇上人。正是因为他的心远,则地也自偏,这张乐观的生活态度又岂不快哉?

温暖正是来自刘禹锡那长满苔青的陋室;温暖正是来自曹操那身体虽衰却依旧有着报国之心的老骥;温暖正是来自顾城那双黑色却在寻找光明的眼睛。过去的历史已为我们树立了太多榜样和留下太多遗憾了,而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难免遇上人生的寒冬,若是悲观面对,无动于衷,只能终身抱憾。只有怀揣希望,乐观面对,才能涅槃重生。

温暖可以来自于自身,世界给我寒冷,我就给以温暖;世界给我黑暗,我就给以光明;世界给我泪水我就给以微笑。心怀乐观,心怀温暖,践行属于自己的人生。

温暖,便如漫天黑夜里的星光,千百年来被我们的先祖苦苦追寻,妄图以神性的力量来凝聚渺小的个体而不畏于踽踽独行。这使人想起《法华经》中佛祖以三车寓指一味向外追寻。殊不知,温暖并不是假借于外物便可及的,它呼唤的是自身的高尚人格塑造起强大的精神底座,缘此方能燃起心中的火光而获得温暖。

有一种温暖,叫不屈。命运带来痛苦,我们就要将痛苦淬炼,化作披荆斩棘的武器。萧红一生坎坷离奇命运多舛,仅凭单手只笔,以文抗世。她以有形的生命占据了前三十年的岁月,却以振聋发聩的呼唤将无形的精神延伸至今。萧红正是以不屈燃烧了整个人生的激情,温暖了自己,也温暖了无数走投无路之人。是的,外物没有什么可以将我们击倒,正如黑格尔所言:“人格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只有借助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才能衡量出来。”扼住命运的喉咙,如此方是世间一个大写的“人”。

有一种温暖,叫淡然。物质有限而人欲无穷,当外物的得失变成我们唯一的价值尺度,便再没有什么能够温暖我们迷失的心灵。不可说庄子物质生活有多么丰奢,他却仍淡然地曳尾涂中,鼓盆而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以浩瀚的思想涤荡自己的灵魂,温暖自己的内心。要知道,越是沉迷于纸醉金迷灯红酒绿便越是压抑不住内心最深处的苦寒。而只要学会满足,淡然处之,就算平凡乃至穷困的生活也可以具有浓郁的诗意,琐碎乃至寡淡的日常也可以蕴含无限的温暖。

有一种温暖,叫奉献。个体生命如天地一沙鸥总显得微不足道,而只有奉献方能为自己为群体凝聚起点滴的温暖。苏格拉底在审判场上甘愿为真理献出生命,将理性的火光传承至千代万人。鲁迅用刻骨铭心的利斧劈裂国人思想的枷锁,为国家危亡耗尽整个人生,成为人们追逐的先驱,造就了令子孙后代肃然起敬的民族壮景。凡此巨人,为时代而生,也为时代而死。我们总要在对别人的奉献中找寻价值,一味自私,便成了孤独。因为有了为之奋斗终生的终极目标,所以才不会囿于空虚寒冷。

周国平说过:“灵魂只能独行。”然而,有太多人只一心寻求外物而冷落自己的内心,沉溺于温暖的假象。未能知道唯有自己能在前行的道路上给予无尽的力量。拥有外物帮助时,我们也要呼唤更加强大独立的人生;缺少外物帮助时,自身的温暖则能帮助我们走得更远。

197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萧红论文答辩

    ............(二)《呼兰河传》 继《生死场》之后,1938年萧红在重庆开笔创作她的自传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由于颠沛流离,直到1940年底才在她寓

    小老头and小胖子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萧红论文参考文献

    我这里有很多,留一下QQ我可以打包发给你。

    雨中之苇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有关萧红的论文开题报告

    我这里有很多,留一下QQ我可以打包发给你。

    刘二蛋蛋蛋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萧红研究论文

    王金城,男,1963年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1986年毕业于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曾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台湾文学研究所访学研修,后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

    sherryaigigi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萧红女性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生命观照下的女性意识觉醒论文 女性意识是女性自我觉醒的产物,是女性通过后天的学习萌发出的自我意识,是女性在对自己性别认同的前提下,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

    anne贝多芬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