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29

sugar糖果君
首页 > 学术论文 > 周邦彦论文知网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hua爱美食

已采纳

周邦彦词的艺术贡献-周邦彦词作艺术特色周邦彦词在艺术上集北宋婉约派之大成,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宋词"第一流之作者"。其在词史上的地位与贡献主要在于:长于铺叙,采用多层次结构,进一步发展了慢词;善于体物,多侧面描写,促进了南宋咏物词的发展;精审音律,...试论周邦彦词的传播及其词史地位-文学文化-论文中心这种依词集而逐首追和的创作在宋代词人中可谓绝无仅有,它一方面说明了周词在南宋极为流行的情形,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周邦彦词格律精审的典范意义及其在宋代词史上的重要地位。周邦彦词集在元、明、清各代皆有多种版本在继续传播。...

346 评论

心赏198808

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浙江钱塘人。少年时落魄不羁,曾沿江西上,客游荆州。后来在太学读书,因献《汴京赋》得官。徽宗时他先后在议礼局、大晟府任官,为王朝制礼作乐。又献诗蔡京,说他“化行禹贡山川内,人在周官礼乐中”。那正是北宋王朝临近覆亡的前夕。周邦彦早年曾经有过和柳永类似的生活经历,词也接受了他的影响。然而由于他的时代和后期的生活都和柳永不同,比之柳词,周词的浪子气息要淡些,而帮闲的意味更浓;内容单薄得多,而词句更工丽,音律更严格,章法的变化也多些。艳情与羁愁几乎占了他的《清真词》的全部内容,包括那些咏物或咏节令的词在内。这些作品既流露了他自己的生活情趣,也迎合那个腐朽王朝里纵情声色的士大夫们的胃口。由于内容的单薄与无聊,周邦彦就只能在艺术技巧上争胜。他喜欢用代词,如用“凉蟾”代月,“凉吹”代风,“翠葆”代竹等。喜欢运用古辞赋家的手法来练字琢句,如“梅风地溽,虹雨苔滋”(〈过秦楼〉)、“稚柳苏晴,故溪歇雨”(〈西平乐〉)等。喜欢融化前人诗句入词,如“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少年游〉《荆州作》),用韩屋《懒起》诗,“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他还善于通过种种回忆、想象、联想等手法,前后左右、回环吞吐地描摹他所要表达的东西。这些手法本是魏晋以来“为文造情”的辞赋家的长技,周邦彦用来写慢词,把那些艳情内容妆饰得更华美。因此他的词不仅受到当时最高统治者的赏识,从南宋以来,在封建社会的士大夫阶层里也一直有它的市场。周词中较为可取的是少数表现羁旅行役、怀古伤今的作品,如〈兰陵王〉、〈西河〉《金陵怀古》等。周邦彦所做的,其实暗合着文艺发展的规律,从重内容到重形式。身为婉约词人的他,词的内容既被东坡翻新到极致,他必然要在形式上出奇制胜。他本人精音乐,又搞过“专业创作”,因此能精雕细琢,研音炼字,在审订词调方面做了不少精密的整理工作,扩展了音乐领域,在填词技巧上有不少新创举。他更能自己度曲,创造了《六丑》等新词牌。总之,他继承了柳永、秦观等人成就,开了格律派的先河,为词的艺术形式作出了贡献。

121 评论

陆陆1234

一定要写宋词吗? 如果是,最好别写李清照。你可以上中国知网搜一下,写李清照的太多了,平均一下,几乎是一个字一篇文章。 个人建议你写清词,发挥空间大,受前人束缚少。 用意不用力,看看夏承焘先生的事迹,考据不好写,不但需要敏锐的的思维,更要有异常深厚的学养。“文章千古事”,一定要对得起自己啊! 瞎说的,别介意。-_-!词史集合阐释某一时期的政治环境对一些在朝为官的词人的各方面影响(性格、心理等),以及这些影响在他们作品中的体现。想想自己最熟悉的是哪段历史。给你个参考: 荆公新政及新法废除的前后十余年间的政治变化对荆公、温公、美成、苏轼、欧阳修、山谷、少游等人都有影响。尤其是对那些想不开的,像美成、山谷、少游。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一篇便是一个例子,又如少游《踏莎行·郴州旅舍》一篇。山谷是鲜明的性情中人,事迹更是不胜枚举。言尽于此,祝你开心。

263 评论

shaohongxing

自以为算个嗜书之人。书看过不少,早先一心关注内容精彩与否,狼吞虎咽的吃相只能叫翻书,和读书差了有孙大圣一个跟头的距离,难怪使劲儿也嗅不出灵魂沾染到半缕香气。后来长进了一点,会琢磨一阵究竟写得好在哪里,能从中撷取什么,然后特希望自己某一天也有拿得出手的作品。我很少想过除了那些公诸于众的冠冕堂皇的类似于中心思想的重要意义,作者创作一部作品的最初动力是什么,他们怎样去涉猎并不熟悉的领域,探索、构建、完成,才收获到作为写作者的终极幸福。 其实明白,潜心静修、脚踏实地是唯一的必经之路,却舍不得逼自己一把。凭借尚且丰富的灵感和一点点小聪明,嘻嘻哈哈蹦蹦跳跳着,摘一朵野花又掬一捧泉水,打着“快乐写作、不拘一格”的旗号,走在休闲之旅的路上。 这并不是一种做学问的态度,说到底还是功利心铺垫起,不过精致一点而已。好在尚存一点自知之明,所以当那些兴致勃勃刚开始写作的年轻人跑来请教的时候,当那些偏爱我的朋友们毫不吝惜溢美之词的时候,我常常惴惴难安坐卧不宁,因为深知自己配不起。 可是这也无济于事,渐渐地,不明哲理惰于探究的我,除了深情再写不出新意。深情多了便是矫情,对于写作者,重复是痛苦的,我开始体会到星星点点的苦闷。 直到有一天,朋友们出书了,一位接一位,一本又一本。 原来出书的人也可以在身边,我和Ta聊过轻松的天,调过戏谑的侃,甚至吃过热闹的饭。这使得我在端起Ta的书时,偶尔能跳出文字,想象那挑灯奋笔的身影和凝神沉思的专注。 除了知识储备与机缘巧合,我一定还缺点什么。出书早已不是目标,可我依然没有理由不努力,中年女性一旦开始自我放弃,多少玻尿酸都拯救不了。 雪花如糖的《在星空中为你写一首宋词》,让我和许多朋友一样,收获了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书中涉及北、南两宋词人诸多,有妇孺皆知的欧阳修、苏轼、李清照、柳永,也有没那么红但绝对实力派的周邦彦、姜夔、朱淑真。一本书能做到“引人入胜”绝非易事,何况取材于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和史料。作者的笔聪明如雪,立足于展现“娱乐至上”,将古词鉴赏穿插于男女情事、宦海浮沉中,旁征博引,语言明快,幽默恰到好处。我始终认为,幽默是通往深刻的绝好方式,而女性的幽默能以一种春风般的温柔达到唤醒与复苏。 或许鸡蛋滋味太好,贪书却鲜有思考的我,忍不住想知道,为这样一部心血之作的面世,作者做了怎样的准备和坚持? 雪花老师也认为,对业余作者而言,写这类文章的前期准备是一项浩大工程。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寻根溯源,通读经典人物传记,检索学术专著和论文,遴选词人及作品,从其人生轨迹和性情风格中提炼描述的着眼点。当然作者的观点不可或缺,且最好独到精辟,人云亦云难免落于窠臼。 说难也不难,难的是静下来,开始,并且坚持。想想自己,莫说是写系统性稍强的文章,就是学术方面,单位提供免费检索的万方和知网也没登录过几回。这世上大多数事情要做好并非都需要非凡的才华,我们缺的是一份恬淡、一股执念、一种益求其精的匠心。 在日本曾听他们骄傲地介绍“和纸”,历经1500年依然大受推崇的手工纸,每一道工序都极尽细致。按咱们时下的眼光看,日本人做事太“轴”,可见了不够活泛的他们造出的和纸,就不得不叹服其考究和精细。无论多么不喜欢这个民族也要承认,他们传承的遥远我们已经需要高攀了。 和造纸一样,工匠精神也源起我国,《诗经》中有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形容玉石加工的过程。而今世风浮夸、急功近利,连马拉松比赛都要走捷径,自家的工匠精神被弃之如敝屣,还大言不惭如何“将简单做到极致”,殊不见良知蒙尘已久。 匠心独运,最重要是保有虔诚和敬畏。即便炸一份天妇罗、造一张纸,也是一项需要专注的事业,要努力将最完美的状态呈现给使用者。你的虔敬和尊重,就是你的形象和声誉。 写文章,好像多少是件清雅的事,虽然现在简单到用手机一键而成,可正因为这样,也就对作者的严谨和慎肃要求更高了。 总有人看的。只要不是纯粹的自娱自乐,只要点击“发布”,就总会有人看的,那么你所传达的思想、展现的风貌,无论浅薄、深刻甚至谬误,多少会影响他人。这种影响,大到为人指点迷津,小到占用了别人一点点时间,给读者带来兴奋、愉悦或者不适,从而产生一系列或一瞬间的社会效应,都已经不是作者个人的事了。 写文如此,成书更甚,若是藉此获得利益而慰娱自身,如何敢不诚惶诚恐以求心安? 所以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直到一丝不苟。 而我,不必好高骛远,着手将积存的60多段素材捞起,成熟一篇完结一篇,就是不负时光不负卿了。

168 评论

相关问答

  • 杂志社黄彦

    这个网站有,自己看!

    530katrina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知网收录的论文的周期

    中文核心发表的周期是1-3个月左右,被知网收录的时间是出刊后3个月左右时间,这样算下来的话是要4-6个月的时间哈。

    04年8月6号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知网的论文发表周期多长啊

    杂志就是这期征满了,开始征下一期,有些杂志可以按排加急,而有些杂志则不能按排加急。一般论文需要提前三个月占版面,比如7月份发表,一般要到了9月或者10月份,甚至

    zhuhuals200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学周刊杂志上知网吗

    一般可以在 中国知网 查,但是要在学校里查。因为进这个网要交费的,在学校里,可以用学校的账号进去查

    星愿乐活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写邦网论文检测

    靠谱的论文查重网站: 一、中国知网 由清华大学和清华同方发起,在党和国家领导以及教育部、中宣部、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和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

    装璜专家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