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83

o0大鹏0o
首页 > 学术论文 > 关于下岗失业问题研究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一缕青丝万缕愁

已采纳

有,详谈联系一 按照劳动保障部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3—2007年,当年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是、 、、、和。单从这些数字看,中国的失业率似乎还保持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较低的水平上,警报并未响起。然而,事实并非乐观。中国目前计算城镇失业率主要用城镇失业人数和城镇就业人数这两个总量指标,其公式为:失业率=城镇失业人数/[城镇就业人数+城镇失业人数]×100%其中:城镇就业人数,指在城镇范围内,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人员(包括:全部职工、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城镇个体劳动者、其他社会劳动者)。城镇失业人数,指劳动年龄内(男16~50岁,女16~45岁)的城镇居民,具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而未就业,并已在劳动部门进行登记的人数。目前统计上对临时安排了工作,劳动收入达到最低一级工的收入水平,或虽无职业,但不要求就业者,不作为失业人员统计。统计失业人员数和计算失业率,一般以年末为时点。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失业率的统计口径还是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以这样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来评估中国的失业状况,不仅缩小了中国的失业人口的统计范围,也低估了中国真实的失业规模和失业程度。对此,一些国内外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对官方的失业率进行了修正。他们认为,国家公布的失业率没有将以下几种因素包含在内:首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失业率没有包括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据估计,目前中国农村约有农村约有1亿~亿富余劳动力,主要是中年以上的劳动力,并且多以农业剩余劳动时间的形式存在。他们是中国最庞大的但没有正式被统计的失业大军。其次,国家统计局的失业统计仅局限于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正式登记的失业人员,没有正式登记的就不算在失业之列。最后,国家统计局的失业人员没有包括下岗职工。而下岗是中国体制转型过程中特有的失业现象。将以上三种因素考虑在内,按照他们的估计,目前全国的失业率为20%~28%。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程晓农博士估计,中国城市的实际失业率达到20%,失业人数约有4 000万~5 000万,他认为,中国内地中小城市的失业率都在30%以上。这个数字可能过高,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现实生活中的失业现象比国家公布的数字要高得多,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新一轮失业高峰至今仍无下降趋势。

321 评论

鹤顶红IF

对我国失业与再就业问题的思考 1 概述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企业优胜劣汰机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从整体上摆脱困境的重要途径。而要搞好这两项国有企业制度改革,一个重要方面是要解决富余职工和破产企业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必然伴随着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的市场化配置,以及在改组、改制、资产重组过程中的企业兼并、破产等带来的大量失业,据多种资料的较为保守的估算,由此带来的失业约为2000万人左右。据1995年《中国统计年鉴》的计算显示,我国城镇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隐蔽性失业人数1995年就达3161万人左右。另外据有关部门统计,到1995年底,我国在国有和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单位的就业人员为14408万人,而在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待剥离的企业冗员要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3,以此推算,全国的城镇公有制经济单位要剥离出4000到5000万富余人员。又据有关部门按现有产业技术水平的保守测算也将产生2000到3000万富余人员;第二,据国家权威部门预测, 九五 ” 是我国人口生育高峰期,在此期间我国城镇将有5400万左右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而同期我国城镇能安排的人数约为3800万左右, 2 目前导致我国失业压力大、失业人员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与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关。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又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很高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多,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劳动力也多(我国在50年代至70年代,产生了近3亿 激增人口 ” ,对今天的失业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它要经过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得到缓解)。而经济发展水平不很高从根本上决定了新增劳动力大大超过了生产资料的增长速度,从而不可能在短期内为大量的新增劳动力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 与我国在几十年内积累下来的矛盾在较短时期内迅速暴露和释放有关。我国在几十年的经济建设中,出于种种考虑,采取的是 低工资、高就业 ” 的方针,使企业内部富余人员长期积累下来,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这一矛盾被 大锅饭 ” 掩盖了。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由面向政府转而面向市场,同时,经济增长方式也由粗放型向主要依靠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重视质量和品种、注重节约和挖潜及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内涵为主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这种形势下,企业为了生存和竞争,必须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迫使企业对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自身就业存量结构进行调整,对历史积淀下来的大量富余人员进行剥离。企业要减人增效,不仅向劳动力市场排放富余人员,而且还要减少招人的数量。这样,过去长期以来一直维持着的 三个人的活五个人干、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 ” 的现象就再也不可能维持下去了,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矛盾就在一个较短时间内迅速暴露和释放出来。 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换有关。我国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产业结构严重失调,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改革后,在对产业结构大幅度调整过程中,过去片面、畸形发展的一些产业部门必须压缩其过于庞大的生产能力,这样,就造成了这些部门的大量企业出现亏损、破产和倒闭,从而引起这些企业的失业人员猛增。同时,部分老工业基地资源面临枯竭或产业过于单一,结构转换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结构转换过程中,也要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员。如曾是我国重要煤炭基地的辽宁省阜新市,可采煤层已经告罄,使40万煤炭职工需要重新安置,素有 煤铁之城 ” 之称的本溪市也面临同样困境,统配煤矿需要全面转产,本钢在 九五 ” 期间将要减员1/4到1/3。 与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进步和提高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人类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科学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在迅速发展。大量机械化、自动化机器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运用,既使人类从过去繁重的体力劳动下解放了出来,同时,也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迅速提高,使传统产业部门出现了大规模的失业现象。我国改革开放的近20年,也是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迅速进步和提高的20年,在企业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迅速进步和提高的条件下,企业必然要尽可能地降低用人成本、减少就业岗位,从而,我国在较短时期内出现了大规模的 机器排挤工人 ” 的现象。再加上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 “ 抓大放小 ” 的改革战略的实施,在 “ 抓大 ” 过程中大量企业合并或者被兼并,使企业资本规模迅速扩大,这样,资本规模扩大→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失业增加的规律也在较短时间内表现了出来。 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和部分城镇职工的就业、择业观念尚未转变有关。众所周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是相当成功的,一个 包 ” 字,把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迅速激发和调动了起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也迅速出现(据有关专家采用工日计算法、经验计算法和人力单位计算法测算结果,目前全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约为亿人左右),这些农村富余劳动力基本上是无序地拥进了城镇,与城镇劳动者竞争本来就不多的就业岗位。而与此同时,我国城镇的广大职工却尚未从过去的 大锅饭 ” 条件下所形成的就业、择业观念中解放出来,仍然不切实际地希望国家能为他们安排一个舒适轻松、报酬优厚、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从而,不愿意与拥进城镇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就业竞争。这样,他们一旦失业,就不可能较快地实现就业岗位的转换,从而,作为失业者在失业大军中滞留了下来。 与我国投资重点和产业政策的改革、对劳动力需求能力进一步降低有关。在 九五 ” 期间,我国投资将更多地集中于保证农业、水利、能源、交通、通讯和支柱产业以及科技、教育、国防、住房等方面的重点建设项目,而这些项目一般都是投资大、用人少的行业和产业。这意味着新增就业岗位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增加,或单位资金投入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下降。 3 针对失业问题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失业是发达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同时,由于必要、合理的失业能够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到对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因此,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完全消灭失业。我们所要做的,是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把我国的失业控制在一个合理、适度的程度内。 我们应当尽快采取必要措施,加快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实现国有企业大面积的扭亏增盈。这样,既可以减少国有企业下岗失业的人数,又可以增加对劳动力的有效需求。在这里我们想着重谈一谈我国国有企业在改革中扩大企业家经营决策权同强化职工的民主管理与监督的关系对企业的重要影响问题。我国在企业改革过程中,扩大企业家的经营决策权当然是无可非议的,但如何保证这种权力不被滥用却是任何人也不能回避并且在事实上也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国家、职工无法控制企业厂长(经理)的行为,再加之有很多人事实上没有经营管理能力甚至没有责任心,导致企业经营决策的失误并进一步导致企业破产倒闭成为一种经常的现象。更为严重的是在企业负责人权力膨胀甚至失控时,还往往导致腐败现象。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困难或破产倒闭企业,其负责人的责任是相当大的。这样,在企业职工对厂长(经理)的行为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却要让职工来承担下岗失业的风险和后果,是极不正常和极不应当的。因此,为了实现国有企业大面积的扭亏增盈,为了让企业职工的权力与承担的风险相对称,我们必须强化企业职工的民主管理与监督。 在解决失业和再就业问题上,应当强化政府的作用。我们认为,从总体上来讲应当建立就业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的政府管理体制,把就业问题纳入宏观调控政策和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合资合作项目管理体系中。具体来讲,政府作用的强化应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应当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增加对劳动力的有效需求;二是政府应当大力发展各种免费的职业介绍机构,疏通就业信息,沟通就业渠道,并规范目前部分收费的私人职业介绍机构,坚决取缔那些存在欺行为的私人职业介绍机构;三是可考虑增加政府对失业劳动者进行再就业培训的经费投入,建立各种行业、跨行业的就业培训和指导中心,通过加强职业培训,改进和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调整劳动者的知识结构和技术结构;四是作为一种短期措施,可考虑在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的近2-3年内,由政府投资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建设项目,以暂时缓解再就业的压力;五是可考虑帮助部分劳动者由失业问题较严重的老工业城市和地区向新的经济增长地带和城市实现地区迁移;六是作为一种短期措施,可考虑在近几年内适当限制富余劳动力向失业问题较严重的城镇和地区的无序、过量流入,以减少他们与城镇劳动力竞争有限的就业岗位。 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大力发展 “ 劳动密集型 ” 产业,特别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应当指出的是,在发展第三产业问题上,我国是大有潜力可挖的。据统计,在就业人数上比较,1994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在全国就业总人数中,几个国家的比重分别为: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56%,而我国仅为23%。在发展第三产业中,大力发展区街经济、社区经济等不失为可供选择的方案。 大力发展弹性工作、非全日制工作、钟点工等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以拓宽就业渠道 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劳动者的择业、就业观念,使他们由目前相当部分人所持有的对就业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地希望找到舒适轻松、报酬优厚、相对稳定的工作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增强就业、择业的竞争意识。同时,政府应对苦、脏、累、险等工作岗位实行必要的分配倾斜政策,如减免这些部门、行业的部分税收等,以吸引劳动者到这些部门、行业就业。 对下岗和失业劳动者进行劳动关系的清偿。众所周知,我国企业过去一直实行低工资的政策,在这种制度下的工资实际上仅是工人应当获得的劳动报酬的一部分,其余部分连同工人在剩余劳动内创造的价值则形成了积累。可以说我国庞大的国有资产事实上是广大劳动者劳动的结晶。从理论上讲,这种劳动的结晶理应用于保证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从而进行劳动并获得劳动收入。我们在同许多下岗失业劳动者交谈时,他们几乎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我们在企业工作多年,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我们老了,重新寻找工作的能力又有限,而企业亏损或破产倒闭,要我们自谋生路,那么过去的老帐应该怎样算?事实上这是对劳动关系明确提出的补偿要求。对这一问题,我们认为绝不应当视之为无稽之谈而置之不理,在劳动者下岗失业时应当对他们进行劳动关系的清偿。具体办法可以采用一次性清算,如广东省实行的一次性 工龄买断 ” 的办法,也可以采用分期支付的办法;既可考虑用货币形式支付,也可考虑以国有资产的债权、股权甚至住房等非货币形式支付。或者在职工自愿参加的原则下,将这部分资金适当集中建立一种基金,用于失业劳动者的培训、为失业者 自我雇佣 ” 的开业提供贷款或为他们到银行贷款提供抵押、担保等等。我们认为,实行这一办法至少有两个好处,首先,可以增强失业劳动者再就业的经济能力(如失业者可以使用这部分货币实现 自我雇佣 ” ,也可以使用这部分货币投资入股,在 “ 股份合作制 ” 企业实现再就业,等等);其次,可以解决部分下岗劳动者事实上已重新就业,但仍在原企业领取一定数量收入,企业的压力事实上并未减轻的 隐性失业 ” 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绝不能把这种对劳动关系的清偿视之为国有资产流失,从理论上讲,这只是 取之于民,还之于民 ” 。 增加失业保险基金数量,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规范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的收缴比例过低(企业上缴部分及职工个人交纳部分合计只占工资总额的2%-3%),因此,应当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的收缴比例,特别是应当把交纳失业保险金通过法律程序规定下来,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应当交纳,否则就是违法行为。同时,也应当增加政府对失业保险基金的投入力度(政府应当增加对失业保险基金投入力度的理论依据与上述关于对劳动关系清偿是相同的)。在此基础上,应当扩大失业保险金的覆盖范围(目前许多地方只对几种特殊类型的失业人员发放)。在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上,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基金时常被挪作他用的现象发生。 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广大劳动者从整体上看是生产资料的共同主人,大家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是一致的。只要我们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就一定能够把我国的失业控制在合理、必要的程度内,并发挥失业的积极作用。 参 考 文 献1 刘长明等.失业:需要重新透视的经济社会现象.新华文摘,1997(11):532 葛延风等.影响企业职工再就业的有关体制问题.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97(4):273 马轶民.国有企业改革与失业.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97(90):184 鲁士海.再就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一环.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97(85):305 国家计委课题组. 九五期间劳动就业形势与对策课题研究报告.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97

243 评论

Angelcat930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不同层次的原因分析,发现这一现象主要源于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缺失,而寻根溯源,问题在于高校的道德素质 教育 .如何加强高校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将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改善大学生“毕业失业”现象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生; “毕业即失业”现象:道德素质:教育 一、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全国高校招生总人数达153万人,比上年增加45万。2003年全国高校招生总人数达到万,2007年达到500万。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共安排招生计划599万名。同时,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有30%~50%的人找不到工作,即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现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但伴随这一现象的却是,几乎每个忙着招人的 企业 都在抱怨招聘不到合适的员工。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众多企业需要新人,又会出现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大学毕业生失业现象的类型。 (一)自愿性失业 有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他们要么觉得工资太低,要么觉得工作太辛苦.所以自愿呆在家里不去工作.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这也就是社会上常说的“啃老族”或“傍老族”。这些“啃老族”在就业时大多很挑剔,认为这也不做,那也不做,挑来挑去只能是没有工作,赋闲在家。 (二)创业替代失业 由于大学生在校期间花父母的钱,养成了奢侈浪费的消费习惯,大学毕业后,想找一份工作,但觉得工资太低,赚的钱不足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选择自己创业。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后创业是因为找不到工作。但是创业的人多,成功的人少,所以创业失败后,这些大学毕业生又步入了失业大军。 (三)被动失业 有的大学毕业生已经找到工作,但由于自身职业道德方面的缺陷被砸了饭碗,使“有业者失业”。这样的例子.在各行各业都可以说是屡见不鲜。美国有一项研究表明,在员工被企业开除的原因中,列在前十位的无一涉及工作能力,却都与职业道德有关.如服务态度、责任心、敬业精神等。而在一项对上海6个行业(IT、宾馆、家电、物流、银行、化工)中的10家企业进行的实地调研显示,绝大多数企业单位十分看重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并把人品、敬业、责任感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 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嫌弃工作苦、累,工资低,好高骛远;另一方面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在成绩上,分数第一的不一定能力第一,现在的招聘单位更多的是要寻找能干、敬业、肯吃苦、讲诚信、有责任感的合适人才。这种供给与需求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 二、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的深层原因分析 1999年后入学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80年代后出生的,对于这部分人,现在社会上习惯用“80后”和“90后”来称呼。根据《 中国 统计年鉴》数据.从1980年~1989年的10年中,中国约有亿人出生。即使排除中途“夭折”的,“80后”也有2亿人左右。目前,“80后”的一部分(1980~1985年出生的人)已经毕业,另一部分(1986--1989年出生的人)即将毕业,而“90后”又即将进入大学。这些人受到良好的、长期的正规教育,知识水平越来越高,将成为我国富裕的年轻劳动力资源,为我国 经济 的 发展 提供巨大推动力。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少年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未来,他们是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所以提高青少年的知识水平、劳动水平、创造力变得非常重要。 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开始让越来越多的人担忧,为中国经济担忧。目前已经出现的“毕业即失业”现象已经说明了“80后”甚至“90后”的年轻人存在一系列问题:道德水平下降,吃苦耐劳精神消失,艰苦奋斗的意志衰退,等等。这将成为经济发展中一个巨大的隐性成本。 如此严重的后果促使大家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80后”甚至“90后”的年轻人到底怎么了?其实归结于一点,就是道德素质缺失。然而,导致这些年轻人道德素质缺失的原因多方面的。 (一)大众传媒的影响 大众传媒从报纸、广播、电影、电视到现今的互联 网络 ,已经集看、听、说、动、玩于一体,传播的信息可以被不同文化程度的受众接受,突破了识字率对受众规模的影响;它还具有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自主性、创造性等特点,使得成千上万的人们尤其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跟风”心理极强的青少年在短时间内成为大众传媒的接受者。 “80后”甚至“90后”的年轻人相对于20世纪50到7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从小的成长环境很特殊。80年代后出生的人大多是在电视机和游戏机的陪伴下长大的,90年代后出生的人是在网络里长大的。电视机、游戏机和网络对这代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是不良的。80年代以前,我国社会有稳定的社会结构、等级秩序和统一的价值体系,大众传媒、社会宣传及学校教育之间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然而,80年代开始,我国社会处于转型阶段,从传统社会向大众社会转型。在这种转型中,大众传媒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媒介舆论成为了舆论传播的主要形式;而且转型中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树立新的价值观念、判断是非好恶的标准、为自己人生准确定位有极大的影响。 2007年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青少年犯罪占中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又占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从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情况来看,呈现犯罪低龄化、在校学生集体犯罪增多、暴力抢劫犯罪多、作案方式成人化、作案手段凶残化和科技化等等。原因分析起来主要受电视、电影、网络暴力内容影响,形成了所谓的“新青少年暴力文化”。 (二)社会道德环境的影响 我国现在正处于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建设和谐文化,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先进文化、有益文化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互相交织,一些不公平现象、诚信缺失现象、以权谋私和贪污腐败现象、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现象等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巨大冲击,导致大学生在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关系时产生取向偏差。 我们看到造成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职业理想、人生价值观、就业观、创业观及诚信素质等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而思想道德素质又居于灵魂和核心地位。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可以使大学生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可以使大学生很好地调节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因此,加强高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与道德实践对火学生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对象的复杂化、个性化,高校道德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增加新内容,开拓新途径.发展具有时代性、针对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的高校道德素质教育模式。 首先,转变教育观念。高校教育不能片面要求学生只学好与专业对口的科学知识,而应注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素质教育,就是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关心”,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自我增长知识和发展创造、实践能力,而且要使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意识和集体意识,不仅关心自己的成长,而且关心家庭、他人、社会、国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高其责任意识。 其次,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据调查,在回答大学生活中最感到苦恼的问题时.前三位的答案依次是就业压力大(占%)、学习压力大(占%)和经济困难(占%)。学业、就业和经济压力给大学生带来的思想负担,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成长,导致大学生心理素质欠佳。这样的大学生步入社会也将缺乏良好的适应能力。因此学校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保证学生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生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帮助学生排除困惑,提高情商,使他们在面对挫折和机会时有适当的反应。认清是非,坚持正确的立场,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次,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应该不断丰富。对于大学生来说尤其要注重其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频繁地调换工作,在为自己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生活条件的同时,也为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隐形成本。在这一问题上,学校应该注意将道德素质教育渗透到各学科当中.比如要求学生对任何一门主修专业,都要从历史、社会和伦理学的角度学习研究。职业道德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就像“盐”与“汤”的关系,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中没有加入职业道德的内容,这样的专业课也是不成功的。 最后,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学校应激励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了解科技动态及社会市场需求,深入实际、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通过勤工俭学、社会调查、实习实训、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同时,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在这些活动中也得到升华,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情操。美国就比较重视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道德认识,提高道德责任感,培养道德情感。 通过加强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使学校教育从“唯分数论”转变到对学生素质综合培养的轨道上来,搭建起学生全面发展的“立交桥”,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衔接。使学生不仅具有过硬的专业基础.还具有完善的人格,具体表现在: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艰苦奋斗精神和务实作风;讲究诚信等等。只有实现这样的转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才能破解.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才能逐渐改善。

336 评论

大尾巴喵姬

奥肯定律的提出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 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3%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1%这条经验法则以其发现者为名称之为奥肯定律。潜在GDP这个概念是奥肯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情况下一国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值。潜在GDP也称充分就业GDP 即一国的所有生产能力得到完全释放所达到的国内生产总值。这一定律曾经相当准确地预测失业率。例如美国19791982年经济滞涨时期 GDP没有增长而潜在GDP每年增长3% 3年共增长9%。根据奥肯定律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 增长低2%失业率会上升1个百分点。当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低9%时失业率会上升。已知1979年失业率为则1982年失业率应为()。根据官方统计 1982年实际失业率为。与预测的失业率相当接近。但是 当人们用我国的实际数据进行检验时却发现该定律在我国并不适用。究其原因是人们对奥肯定律并未透彻的理解忽略了它适用的条件。本文将通过对奥肯定律适用条件的讨论来探讨它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奥肯定律中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奥肯定律中涉及两个变量一个是失业率另一个是经济增长率。 一从失业率来看奥肯定律的应用从失业率来看奥肯定律研究的是排除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以外的失业率。而从我国的实际情况起因来看我国目前的失业率构成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由于摩擦性和结构性因素造成的自然失业率另外影响经济增长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微小的周期性失业因素所能反映出的促进经济增长效果在统计上并不能充分显示出来。首先我国大规模的失业现象开始发生于20世纪1/5页90年代后期之后失业率出现了实质性的升高并且表现出随时间的波动性我国失业率升高的最初起因虽然有宏观经济周期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作用但是在这些因素之外还有一个与美国这样的市场经济国家截然不同的因素即由于旨在“减员增效”的企业劳动制度改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职工大规模下岗和失业之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冗员问题据当时的调查冗员率一般在1/3到2/5之间。而这种情况在市场经济国家在企业完全独立自主地做出雇用和解雇决定的条件下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如果说在没有普遍的冗员现象的情况下一旦发生以劳动力需求减少为结果的失业率提高通常会伴随着减少劳动使用的其他变化的话从严重的冗员现象出发的失业率提高反而会提高留在工作岗位上的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仅如此如果减员增效的改革的确奏效的话劳动生产率也会提高。而这些因素都产生与高失业率减少劳动投入相反的效果。这样一来单一且间接的失业率提高这个因素就不能明显地被转化为产出增长率的降低。诚然在改革期间造成我国失业率上升的因素中也存在着宏观经济周期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刚刚从短缺经济进入到结构性过剩阶段国内需求的制约导致企业开工不足从而对劳动力需求减少也是失业率提高的诱因。但是作为一段时期持续发生的现象我国的高失业率主要是由结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功能不健全造成的长期自然失业现象 同时在这一时期失业率上升的因素中 自然失业率的贡献也很突出。因此在我国 “奥肯定律”的作用受到限制即在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变化之间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我国采用的是登记失业率形式下岗工人转换成失业工人使失业率增加但劳动力就业状况可能并未糟糕。由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失业率数字只是登记失业率而这个指标与市场经济国家使用的失业率反映了不尽相同的内容 因而许多经验研究的结论并不可靠如姜巍等 2005。在我国登记失业率这个指标常常不能确切地反映就业形势的好坏。例如 国有企业下岗和失业最严重的19982000年期间这个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而当就业形势开始好转时这个指标却大幅度提

146 评论

相关问答

  • 客服流失问题研究论文

    顾客流失的分析与对策顾客流失的原因顾客组合的利润创造 发廊是技术与服务的组合,而我们的经营利润来自于顾客的组合。当然,发廊 店长们一向都知道,哪些顾客更能为他们

    郑小包允在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疫情失业问题研究论文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你需要阅读国内外疫情下就业的相关文献,总结相关的综述,再分析自己的论文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书写规范

    思美味52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社区失业问题研究论文

    不腥的的活害怕黄昏果然这只能归咎于中课间谈天个笑;为么·中记的一么被她锁在门中的这个

    xianla19850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巴西失业问题研究论文

    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然后也会让当地的经济停滞不前,会降低经济发展,会让经济流通不起来,也会加大生活压力和成本,会让社会动荡。

    irisorlove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毕业论文问题研究

    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重复率高,现在对本科生的论文要求更严格了,不仅要写足字数,选好论题,精准叙述,最重要的就是要原创,查重率要低于百分之二十。

    风晓晓你知晓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