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36

吃客声声
首页 > 学术论文 > 与自由天才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花蜜honey

已采纳

我坐在电脑边,打开音乐传来了熟悉的歌声,“是谁在唱歌/温暖了寂寞/自由地飞翔/灿烂的星光/永恒的徜徉/一路的方向/照耀我心上/辽远的边疆/随我去远方/”曲调悠扬,歌词耐人寻味。不由得不让我对自己走过的人生感叹!是啊,我的人生苦旅,起起落落,坎坷不平,以后也不敢指望一帆风顺,也不敢奢望挫折离我而去。我审视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寄所托,敲打着键盘付诸笔端,书写了一篇篇的心志。如今我放慢了忙忙碌碌的步履,尽情地品味了爱情的温馨。在人世间的琐屑与喧嚣中,让心灵自由飞翔。我们都渴望有一种轻松自由的生活方式,但有时生活的波动,意外的打击和失败总是不期而至。在压力面前在挫折来临时措手不及,心力交瘁。如果雄鹰不能搏击蓝天,那是因为它的双翼还没有磨炼坚韧。走进自己的心灵,从容地与心灵对白,让心灵自由飞翔,就要学会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了什么样的生活,用自己的翅膀飞翔,无须被自编的囚笼束缚。天空未留下任何痕迹,但我已经努力飞过,如果我生命中的云层遮蔽了阳光,那是因为我的心灵飞得还不够高。生活像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曲径通幽处便是那弥漫了一地馥郁花香的山顶。让心灵自由地飞翔,我要远离喧嚣,走进自由的心灵,从容地与心灵对白。让我们用心灵自由飞翔,用平静的心看待世界,用欢喜的心过平常生活。我就象一个红尘的过客,在纷纷的人世间来来往往地看人间的喜怒哀乐,看别人的花开花落,总有许许多多的感概,却无从排遣。心想找个人来爱,却总有太多的顾忌,也许我就是这样一个什么都无法放下,却又渴望去得到一些让我一生都弥足珍贵的东西。但这个世上珍贵的东西真有那么是让人俯手可及的吗?对待爱情和婚姻必须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努力。想得到爱情不是去忍耐,而是要全心全意的去接受和包容,去接受对方的优点及缺点,这样也许二个人才可以走的很久。如果你不能接受她的缺点,那就只有做朋友的缘分,而不是恒久的爱恋。当我们最终遇到心仪之人时,定会心存感激。当一扇爱情的门关闭时,一定就会有另一扇门对你开着。可是我们却往往过度的凝视那扇已关闭的门去痛苦,而面对这扇新敞开的门视而不见。最爱你的人,是一直会用心灵默默陪伴、关注你走路的人。当遇到了心爱的人自己的心灵应该是铺满阳光与温暖,真正的幸福,属于那些哭过伤过追寻过的人;因为痛彻心脾的感觉使人性深邃与通达,使人坚毅和勇敢。最幸福的人,是充分珍惜了所拥有的一切的人。如今我爱上了你,为了等候这份纯净完美,属于我的迟来的爱,我可以独享漫长而孤独的凄美,只为等候你的到来。我相信你在我生命中出现的那一刻,我所有漫长的等待都是值得的。可是现实生活中往往又是变幻莫测的,也许急急奔走的我并不能看到如期待中的流光溢彩;让心灵自由地飞翔。也许小路上并不只有萋萋芳草,更有簇簇荆棘。也许生活中不只有阳光,也会有云层遮蔽阳光,将我们尘封在黑暗的角落。假如我的爱情夭折,也许我将会象梁祝蝶舞中的祝英台那样殉情。亲爱的梦中人,你是否会在你的记忆中停留那些熟悉的歌声及文字,能否让你忆起那未曾谋面的我每日的倾述与交流,能否在你的心中留下点点烙印,真有那天到来我也无悔无撼。我会默默地带着我们曾经的欢笑而去,请不要为了我哭泣,请用那最缠绵动听的音乐为我送行,灵魂将随音乐一起自由飞翔,在那遥远的天国我会感觉到你的存在而不孤寂。我会默默注视着你,时刻为你祈祷,时刻为你祝福,直到我从你的记忆中慢慢消逝。如今我想远离喧嚣,走进自由的心灵,从容地与心灵对白。放飞心灵,让它飞到云层之上,俯瞰大地,笑对人生,让心灵自由地飞翔……

337 评论

桃大大仙

西方自由教育思想探析

论文关键词 :理性;自由;自由教育

论文摘要: 自由教育是西方教育史上一种古老的教育思想,尽管自由教育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且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教育家对自由教育的诠释和关注点不同,但“自由”“理性”始终是自由教育恒久不变的灵魂和精髓。

一、自由教育的内涵

自由教育是西方教育史上一种古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界定自由教育,首先要考察自由教育的核心理念——“自由”的本质内涵。然而不同的人对自由却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论对自由也持有不同的观点,恰似“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基于“自由”的哲学思考而得出的自由教育概念也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

最早提出“自由教育”概念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关注的是人的内在自由,认为自由教育是“自由人”利用闲暇从事哲学思考,以自由发展理性为目标的教育,不是职业训练;纽曼则认为自由是为了自由本身而追求的自由,并且能够赋予自由的人以开放的心智与高雅的品味,以此他认为“自由教育是智力培养的教育”,就是智能、理性和思考的练习;古典人文主义教育家洪堡认为,自由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通过人文学科的陶冶达到人性养成和人格全面发展;教育家赫胥黎认为,自由教育应该是文理兼备的普通教育;赫钦斯则强调自由教育的基础性,主张自由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耶鲁大学前校长A·巴特利特·吉亚迈蒂认为,自由教育就是在探究真理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思想与其他思想和精神进行联系,自由地表达思想,自由地探究思想的教育。由此可见,从古希腊的源头开始,自由教育就被人们当作一种适合自由人的教育,也是指让人的精神获得自由、指向人的发展的高级阶段、培养人成为至善之人的教育。尽管自由教育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且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教育家对自由教育的诠释和关注点不同,但“自由”“理性”始终是自由教育恒久不变的灵魂和精髓。

二、理性主义的自由教育思想:发展理性

理性主义是自由教育产生的思想哲学基础。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理性主义者认为,人独特的价值就在于他的思维能力、他的智慧,即理性。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特征在于人具有理性,唯有充分运用和发展理性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因而自由教育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保护和发展人的理性,并通过知识的装备使人的整个生活得到正确指导,而不再是依据虚假的外表以及不可靠的信念来“过活”。就如纽曼所说的,“自由教育就其本身来讲,是理性的开发”或者说是“理性文化的培养”。

理性主义的自由教育思想特征表现为:①自由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理性的陶冶。自由教育让人类在闲暇生活中进行理智活动,并使人的身体、道德与智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让他们趋向理性生活、克服无知、运用智慧、追求真理,提升人的理性价值,最终实现自我的精神自由。自由教育排斥任何功利性或职业性的训练,对生活而言是“既非必需亦无实用”。赫钦斯明确提出,“自由教育”就是“一种发展理性的教育”。纽曼认为“自由教育是智力培养的教育”“在培养过程中智力的培养并不趋向于特定的`目标或偶然的目的,也不指向具体的职业、研究或科学,而是以对智力自身的追求为目标”;也指出通过自由教育使人成为理性的人是大学的理想,大学应当仅仅传授“智力文化”,培养优秀的智力。②自由教育以具有博雅性质的自由学科为核心教育内容,所倡导的课程是人文科学知识,是内在的、使人臻于完善的自由学科——“七艺”。③在教育方法上尤其注重让学生靠理性去认识学生本人未知的领域,在理性活动中发挥个人的潜能,从而得到各类知识,注重沉思活动对培育理性灵魂的巨大作用。赫钦斯强调说:“理智的训练和发展就是教育。”自由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人类思维的发展”,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人文主义的自由教育思想:追求自由

自由作为一种永恒价值,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而“自由”作为自由教育的核心理念,则理所当然成为了其首要的精神归依。许多教育家都把自由教育概括成“为了自由的教育”。意大利人文教育家韦杰里乌斯说,所谓自由教育,“是一种能激发和形成一些让人们趋向于高贵的身心的最高才能的教育,是一种关注自由人的生命价值的教育”。自由是人的灵魂,也是教育的灵魂。人无自由不成其为人,教育无自由不成其为教育;否定自由的教育,必然泯灭人性,造就病态人格,要么是奴役他人的专制性格。在自由教育的视域里,教育尊重人的自由天性、自由意志、承认人的个体差异;反对单纯的灌输、反对标准化和均质化,主张唤醒人的内在力量,因此我们需要倾听最伟大心灵的交谈,让受教育者成为他们自己。可以说,在这样的教育中,学生才能有“人”的体验,也才能真正地表现为一个“人”,学生才能真正地像个“人”。英国教育家阿诺德认为,自由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本身的价值。人文主义自由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人文主义的自由教育是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的教育,而不是以人为物、以人为工具的教育,因此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深沉的人文关怀。自由是自由教育所要实现的终极目标。从人身自由到理性自由,再到心灵自由,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凸显个体自身的尊严与价值,始终坚持通过学习自由学科内容以培养既有自由能力又有自由意识的人。在教育目的上是为了达到人性的自由及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上是以“七艺”为主的自由学科课程,且丰富和发展了“七艺”课程,积极提倡符合自由人的价值的通才教育或全面教育,而且以实现道德和美德追求为更崇高目的,注重古典文学作品的道德教育作用。施特劳斯认为,自由教育是“从庸俗中解放出来的教育”,自由教育“将赠予我们之于美好的事物的经历,培养心灵优异的人”。

四、结束语

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自由教育直到今天仍然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自由教育的灵魂和精髓——“自由”和“理性”,既符合人的本性和教育本质,又反映了人与社会的要求,自由是人本性的体现,是人发展的最高阶段,所以自由教育会成为高等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最终归向。市场经济冲击下的现代教育相对缺乏关注人文学科教育,以及受教育者精神的完善,自由教育正弥补其缺失,关注受教育者生命价值和心灵世界,关注人的自由。没有自由的时间、空间和自由的氛围,要利用和发展学生的理性,充分激发受教育者学习的原动力和享受创造的快乐是根本不可能的。自由教育并不排斥教育的工具价值,而是把工具价值作为实现本体价值的一种手段。自由教育通过保守人文教育的传统、根据价值的理念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通过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来发展人性和完善人格,生命作为教育学的基础在这里得到真实的诠释。因此,在当下重温自由教育思想,使得大学仍能以“精神城堡”的高雅姿态昭示于世,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刘世昌。知识本身即为目的——纽曼自由教育思想述评[J]。长沙大学学报,2005(3)。

[2] 张旺。自由教育理念成就世界一流大学——浅析耶鲁大学的自由教育理念[J]。比较教育研究,2006(5)。

[3] 徐庆。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探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4] 刘正正。施特劳斯的自由教育思想述评[J]。继续教育研究,2007(6)。

[5] 王迎兰。论亚里士多德自由教育思想的历史演变[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29(2)。

[6] 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92 评论

好事都找我

《爱弥儿-论教育》看卢梭的人的自由全面 论文关键词:卢梭;自由观;自然主义教育观 论文摘要: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思想家。本文通过对其代表作《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论教育》中自由观和教育观的剖析,探讨了18 世纪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人的天性的自由、平等、人的理性至上和人性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 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小时候的他喜欢与农村儿童一起在大自然中游玩活动,并养成了他爱好自然的天性,孕育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1743年,卢梭到了巴黎,亲眼观察了法国革命前几十年巴黎激烈动荡的社会场景,并与伏尔泰、霍尔巴赫、狄德罗等启蒙学者有过十几年的交往。在这段时期他撰写了《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论政治经济学》,从剖析私有制、法律、科学艺术入手,集中批判封建专制制度。1762年,《爱弥儿——论教育》和《社会契约论》相继问世,标志着他的激进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卢梭的自由观。卢梭生活在近代资本主义上升时期,面对资本主义的种种繁荣景象,他敏锐地洞察到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指出了文明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认为文明的发展、人的价值的提高和道德的进步不是相互同步,而是相互背离的。卢梭指出:“在一切动物之中,区别人的主要特点的与其说是人的特性,不如说是人的自由主动者的资格。自然支配着一切动物,禽兽总是服从;人虽然也受到同样的支配,却认为自己有服从或反抗的自由。而人特别是因为他能意识到这种自由,因而才显示出他的精神的灵性。”在卢梭看来,人之所以为人,首先就在于人是自由的,自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失去了自由,或意识不到自己的自由,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而且,真正的自由“不仅在于实现自己的意志,而尤其在于不使别人的意志屈从于我们的意志,……做了主人的人,就不能自由。”[1]也就是说,自由与平等是紧密相连的,这是卢梭自由观的显著特点。 卢梭认为,人类的自由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的或天然的自由;一种是社会的或约定的自由。所谓自然的自由,即人类在自然状态下所享受的自由。人类在这种状态下是以孤立的个人而存在,其理性还处在一种潜伏状态,只有感性,所以自然的自由以情感和欲望为基础。所谓社会的自由是指在社会状态下可以取得的自由。卢梭认为,在社会状态即文明状态中,人滋生了野心、贪婪、虚伪、竞争等非道德性情感,变成了依赖于他人和社会的碎片,成了习俗、舆论和偏见的奴隶。人类在自然状态下的存在是“绝对的存在”;而在文明社会中,人则变成了“相对的存在”。因此,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并不在于人的'天性,而在于社会文明。所以,卢梭反对科学技术,反对社会文化的进步,把人的完善化与社会发展对立起来。他认为,要消除不平等现象,实现人的自由本质,实现社会的真正自由,就必须推翻以往的社会制度,寻找和建立一种使大家都平等和自由的理想的政治法律制度。 “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的自由。”[2]因此,他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即所有参加者在平等的基础上重新签订一个社会契约,建立一个政治的和道德的共同体,即国家,由它来保卫大家的自由与平等,并以所有参加者的共同意志作为法律。这样,生活于其中的每个成员,除了受法律的管束外,不受任何力量的约束。而法律既然是公意当然也就是自己的意志,所以他可以像以往那样地自由,这就是卢梭设想的理想的社会制度。这种理想国家能把自然状态的好处和社会状态的好处结合起来,并使人性发生变化:人类以政治的自由和法律的平等取代自然的自由和平等,理性取代本能,使人类从仅仅服从于自己欲念的奴隶变成了道德自由的人,因而达到人类精神、道德自由和平等的更高阶段。 从以上可以看出,卢梭认为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是人的天赋权利,是人的本质,而以往的社会制度导致了人性的丧失,因此,他以此为出发点,批判了以往的社会制度,设计了一个能体现人的本性、保护与促进人的自由的理想社会及其政治法律制度。卢梭的自由民主思想对法国历史进程发生了巨大的影响,法国《人权宣言》确认“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然而,作为小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卢梭在积极地抨击封建制度的同时,看不到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忽视了社会大生产对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他并不主张消灭私有制,而是极力鼓吹小生产的生产方式和所有制形式。因此,恩格斯指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自然主义教育观。在卢梭看来,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卢梭的教育观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爱弥儿——论教育》中。在书中,卢梭以自然人性善理论为根据,通过对假想的教育对象爱弥儿进行教育的过程,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提倡服从自然法则,听从人的身心自由发展的自然教育。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在《爱弥儿》开卷即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因此,教育就是要培养自然人,就是保存并扩充人的天性,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然的发展。作为教育培养目标的“自然人”,就是人的天性充分发展的自由人,是身心和谐发展的全面的人。他认为教育力量“受之于自然”、“受之于人”、“受之于事物”。其中“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只有这三个方面协调一致了,儿童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同时,他还认为,劳动在人的发展方面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教育必须把人培养成身心两健的人,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进行体力劳动。在卢梭看来,参加体力劳动既可锻炼儿童身体,也可以锻炼儿童头脑,在“养成锻炼身体和手工劳动的习惯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还养了他反复思考的性情”。书本知识“是用来培养人的心灵而不是用来培养身体的”。如果不依赖自己的手和自己的手所制成的东西,使自己的身心都得到发展,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只有在劳动中,人的身心才能得到锻炼或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参加劳动的手段,也是参加劳动的目的。他说:“至于我的学生,或者说得更确切一点,自然的学生,他从小就锻炼自己尽可能地依靠自己,……,正因为他不知道教育的意图,它所受的教育愈能发挥良好的效果。这样,他的身体和头脑同时得到了锻炼。他始终是按照他自己的思想而不是按照别人的思想进行活动的,所以他能不断地把身体和头脑的作用结合起来;他的身体愈健壮,他就变得愈加聪明和愈有见识。这个方法可以使他获得一般人认为不能同时具有的东西,获得大多数伟大的人物都具有的智力和体力,获得哲人的理解力和力士的精力。”[3] 卢梭从自然教育的观点出发,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天性,使人的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在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自始至终是贯穿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 总之,卢梭是个理性主义者,他强调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是人的天赋权利,是人的本质,相信理性进步的必然性,人类以政治的自由和法律的平等取代自然的自由和平等,是用理性取代本能,他相信人具有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理性能力,强调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所倡导的人的天性的自由、平等、人的理性至上和人性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62。 [2][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 [3][法]卢梭:《爱弥儿》[上卷],第139-140页,商务印书馆,1983。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307 评论

樱花龙女

渴望自由------还我个自由空间也许,我已经长大了。“自由”在我的字典里,似乎是一个很时髦的词。长大的我现在才知道:自由,原来我的字典里从来都不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渴望自由的欲望愈来愈强。现在终于长大了,也终于知道:自由----对我是多么的重要。近年,爸爸妈妈似乎伪装得很好。翻开我熟悉的日记本,我感觉似乎有人动过我的本子。但是,有谁会这么自找没趣呢?难道……我甚至不敢再想下去,我决定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这一切。我把一根头发丝夹在了日记本中。我没敢把头发丝弄得太长,因为,我怕妈妈发现。我上学去了,课上,我一句话也没有听进去。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期望着:千万不要是我的爸爸妈妈翻我的日记本。但是,回到家以后,竟令我傻了。我精心设计的头发丝不见了,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的精神彻底要崩溃了,我最信任的人,竟是最不信任我的人!晚上,我坐在饭桌前,望着那丰富的菜肴,我却没有胃口。妈妈看见我无精打采的样子,一边给我夹了块鱼翅,一边安慰我:“怎么啦?小超,快,快吃吧,今天的饭菜很好吃哦!”我心想:“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妈妈又说:“快,快吃吧,吃好了才能长身体……”我想:“假猩猩。”爸爸见我不动碗筷,按捺不住心里的那股火,冲我大声地叫:“你到底吃不吃,你不吃,以后都不要再吃饭啦!”我听了,对爸妈大声的说:“你们偷看我的日记,有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你们凭什么剥夺我自由的权利?”爸爸用食指指着我:“我们是你的父母,我们有权利去管制你。”我反驳:“你们小时候没有自由,就想剥夺我小时候的自由吗?”爸爸听了,火了,打了我一巴掌。我哭了,推开椅子,生气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我趴在床上,哇哇大哭起来。泪水湿透了床单,我感觉我委屈极了。我的泪水越来越多,我的心不住地想:“为什么大人总能管制我们,为什么要侵犯我们的隐私,我们也有自己的秘密,为什么家长就得知道?”我不要做一只笼中鸟,我要做一只自由自在的白天鹅,展翅翱翔在属于我的蔚蓝的天空!爸妈请还我一个自由的空间.

183 评论

相关问答

  • 与规则和自由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撰写格式 1、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标准为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着录标准》,适用“着者和编写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可以作为图书馆员、文献文件目录编

    花花的老妈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与记忆天才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四个基本过程。其形式有形象记忆、概念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等。 记忆的大敌是遗忘。提

    戏说小默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与夏天夜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夏夜优秀作文,希望

    贝贝塔11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与人命关天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医生的地位是越来越高。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医生学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浅谈临床医生的创新 【摘要】临床医学的特点是研究未知数最多的

    bigsunsun00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与秋天枫叶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

    好猫墙纸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