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44

cynthiahql
首页 > 学术论文 > 空气质量检测及净化设计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ce922apple

已采纳

空气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舒适感。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空气污染治理技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新技术

摘 要:室内环境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最重要的环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室内装饰日趋精细,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日益增多,室内空气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舒适感。为了提高空气质量,增进身心健康,有必要对空气污染进行治理,因此,研究治理污染的新技术刻不容缓。

关键词:室内环境 污染 治理技术

一、膜分离净化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一项简单、快速、高效、经济节能的新技术。用于气体分离的膜主要有有机聚合膜和无机膜。利用此技术可分离简单的芳香族化合物,效果非常明显。其基本方法是在过滤器中的多孔填料表面覆盖生物膜,废气流经填料床时,通过扩散过程,把污染成分传递到生物膜,并与膜内的微生物相接触而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使废气中的污染物完全降解为 CO2和H2O。

二、化学性污染防治技术

以晶化的锐态矿纳米TiO2活性材料为基础,结合了光敏化、金属离子与非金属离子掺杂、金属氧化物复合、贵金属担载、表面修饰等诸多手段,采用纳米溶胶合成技术制备,突破了以往限制催化材料应用的两大技术难题:激发波段窄、纳米颗粒易团聚[1]。

此技术通过高密度成膜技术雾化激活,在墙壁、家具、地板等表面形成一层附着力极强的无毒纳米催化层,可以分解有害气体、释放氧负离子、作用时间长、超亲水抗污、无二次污染

三、益生菌加生物酶技术

益生菌加生物酶技术采用独特的“益生菌+生物酶”的综合防治技术。通过先进的生物技术手段,对强烈嗜捕性的生物菌进行诱导、驯化,使之成为共生、共代谢或辅助代谢的益生菌群。益生菌群与生物酶的有机结合,就具有了对甲醛、氨、苯和TVOC等有害物质的灭食机制,并利用其特有的催化功能,极为快速地破坏有机物的分子链,使甲醛等有害物质中的C、N、S等元素从其分子链中分裂出来,进而净化了空气。

四、用户验证新技术

本文主要以益生菌加生物酶技术为例,对用户室内的甲醛、苯、氨、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进行了检测,用以验证益生菌加生物酶技术的实用性。

1.检测时间、点数数量及位置的确定

检测时间:根据GB50325-2010要求,对甲醛、氨、苯、TVOC 进行检测时,在进行检测前1h关闭所有门窗。

点数数量:室内采样点的数量按房间的面积设置,小于50m2的房间,应设1个点;50m2~100m2设2个点;100m2~500m2设不少于3个点;500 m2~1000 m2设不少于5个点;1000m2~3000m2设不少于6个点。

点数位置:检测点应均匀分布,避开通风道和通风口。应采用对角线、斜线、梅花状均匀布点,并采用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检测值。

2.样品检测

苯的检测

采样方法:在采样地点打开活性炭管,与空气采样器入气口垂直连接,以的速度,采集10L空气,记录采样时间、流量、温度和气压。样品可保存5d。

样品分析:做标准曲线,后将样品吸附管放置在热解吸直接进样装置中,经过300℃~350℃解吸后,将解吸气体进入气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析,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定量。同时,还要对空白样品进行气相色谱分析[2]。

甲醛的检测

采样步骤:用一个内装5mL酚试剂吸收液的大型气泡吸收管,以流量,采气10L,记录采样点的温度、气压。样品可保存24h。

样品分析:先做标准曲线,后将样品溶液转入具塞比色管中,用少量的水洗吸收管,合并,使总体积为10mL,再测定样品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浓度。同时,还要对空白样品进行测定。

氨的采样与检测

采样步骤:用一个内装10mL稀硫酸吸收液的大型气泡吸收管,以 流量,采气5L,记录采样点的温度、气压。样品可保存24h。

样品分析:先做标准曲线,后将样品溶液转入具塞比色管中,用少量的水洗吸收管,合并,使总体积为10mL,再测定样品的吸光度。同时,还要对空白样品进行测定。

样品分析:将吸附管放置在热解吸直接进样装置中,以280℃~300℃解吸;同时将解吸分离出来的样品用高纯氮吹入100mL针筒中,接着用小针筒抽取其中的1mL气样打入气相色谱仪的气化室,而样品经过10:1的比例进行分流后进入小口径毛细柱经柱箱50℃~250℃程序升温分离出不同的组分[3]。

3.检测结果分析

在检测之前分析了本户的污染情况,基本没有突出的污染源,最后的污染结果是室内多种污染源的污染叠加而成。采用益生菌加生物酶技术对住户的室内环境污染情况进行检测,能够试验到此技术的真实效果。检测结果如下:

表1 治理前后检测效果单位:mg/m3

检测项目 治理前 治理后 检测标准 I类民用建筑标准

甲醛 GB50325-2010 ≤

氨 ≤

苯 ≤

TVOC ≤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治理之前甲醛、氨、TVOC三种污染物超标,采用益生菌加生物酶技术治理后,甲醛、氨、TVOC已经完全符合标准要求,可见该治理技术的效果很明显。

五、结论

总而言之,室内空气污染成份复杂,单一某种空气净化技术很难全部净化干净,目前空气净化技术发展趋势是运用光触媒催化氧化还原、低温等离子体、生物净化、负离子技术及绿色植物净化技术等多种技术组合协同作用,以实现最大限度的降低室内污染,把室内污染对人的健康危害控制到最小程度。

参考文献:

[1]黄维,陆荫.室内环境空气污染调查[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7,16(1):87-90.

[2]曹沛森,王玉宝,乔安青.纳米TiO2的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J].纳米材料与结构,2008,3(24):143-15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空气污染治理技术论文

275 评论

cdzsmz5288

这个很好写,你先找一个网站,打上你需要的资料就行了

296 评论

尼古丁00144

住宅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污染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住宅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污染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根据对石家庄市100户居民住宅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的检测及分析,甲醛已经成为家庭装修后威胁人体健康最主要的有害成分,甲醛含量超标情况普遍且严重,随着装修竣工时间的延长,甲醛含量呈下降趋势,但效果并不明显。对受检的100户住宅中有无家具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家具是造成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超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板材家具,会明显加重甲醛的污染程度。

关键词: 室内环境;甲醛;污染

1 引言

随着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尤其是与我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室内空气环境污染问题,更成为影响我们自身健康的重大威胁。建筑材料、装修材料的广泛使用使得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种类和数量都明显增多,其中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最为明显。

甲醛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甲醛主要来源于室内装修使用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木芯板等人造板材,贴墙布、贴墙纸、化纤地毯、油漆、涂料以及一些有机材料。甲醛对眼睛、呼吸道、人体黏膜和皮肤产生明显的刺激作用;急性中毒可导致流泪、流涕、咳嗽等症状,引发多种呼吸道疾病;慢性吸入低浓度可导致持续头痛、无力、失眠等;长期接触低剂量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新生儿体质降低、染色体异常,甚至诱发鼻咽癌;高浓度时会侵害人的神经系统、肝脏等。针对甲醛严重的危害性,于2010年9月对石家庄市100家居民住宅进行了摸底调查,严格按照国标方法进行采样检验,并对最终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总结。

2 室内空气中甲醇检测方法

采样方法

在河北省会报名参加免费室内空气检测活动的500名业主中随机抽取,对抽中的100名业主的住宅选取一个代表性房间进行检测。采样工作严格按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执行,采样点的数量根据监测室内面积大小和现场情况确定,原则上小于50m2的房间应设(1~3)个点,在对角线上或梅花式均匀分布,并避开通风口,离墙壁距离大于,采样点高度原则上与人的呼吸带高度一致,在之间。采样前受检房间在充分通风后封闭门窗12h。

检测方法

采用国标中“酚试剂分光光度法”分析样本,方法原理是空气中的甲醛与酚试剂反应生成嗪,嗪在酸性溶液中被高铁离子氧化成蓝绿色化合物,根据颜色深浅,比色定量。比色时采用10mL的具塞闭塞管和分光光度计,在630nm测定吸光度。

判定标准

检测依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中的甲醛≤为标准判定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分析

检测结果总体分析

在此次检测的100户住宅中,甲醛含量范围为。超标数量为84户,不合格率为84%;超标一倍以上的23家,占总数的23%,占甲醛不合格家庭的27%;超标2倍以上的16家,占总数的16%,占甲醛不合格家庭的19%;最大超标52倍。

装修竣工时间对甲醛含量的影响

表1是对100户住宅的装修竣工时间与所测空气中甲醛含量及超标率的数据统计,由此可以直观的反映出空气中甲醛含量随装修竣工时间变化的趋势。从下表可明显看出,装修竣工后1个月内的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最为严重,在受检的26户住宅中仅有2户合格,超标率达到92%,最高超标倍数甚至达到倍;随着装修竣工时间的延长,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略有下降,装修竣工时间1~6个月的,超标率降为89%,最高超标倍数倍;装修竣工时间6~12个月的,超标率降为76%,最高超标倍数倍;装修竣工时间1年以上的,超标率降为67%,最高超标倍数倍。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甲醛含量随着装修竣工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但效果并不明显,装修竣工1年后仍有一半的家庭室内空气甲醛含量不合格,甲醛挥发相对于其他污染物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们在入住新居时一定要警惕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成分及其含量高低,入住前必须进行一段时间的通风晾房,入住后也要保持大量通风换气。

表1 装修竣工时间与甲醛含量的情况统计

装修竣工

时间样本数/户含量范围/mg·m-3甲醛标准/mg·m-3超标数/户超标率/%

1个月内

1~6个月

6~12个月

1年以上

合计

家具对甲醛含量的影响

此次检测活动也对受检住宅是否进驻家具及家具类别进行了统计,具体情况详见表2。装修后没有购置新家具的住宅,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超标率为75%,最高超标倍数倍;购置实木家具的住宅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超标率为80%,最高超标倍数为倍;购置板材家具的住宅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超标率为93%,最高超标倍数为倍。由此可以看出,住宅内放置的家具越多,尤其是板材家具越多,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超标情况越严重,家具能明显加重室内空气甲醛污染。

表2 家具与甲醛含量的情况统计

装修竣工

时间样本数/户含量范围/mg·m-3甲醛标准/mg·m-3超标数/户超标率/%

无家具

实木家具

板材家具

合计

检测结论

(1)甲醛超标情况较严重。100户住宅中室内空气甲醛超标的84家,不合格率为84%;超标1倍以上的23家,占甲醛不合格家庭的27%;超标2倍以上的16家,占甲醛不合格家庭的19%。由此可见,住宅室内空气中甲醛超标情况普遍且严重。

(2)装修竣工时间对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的影响并不显着。随着装修竣工时间的延长甲醛含量略有下降,但下降趋势不明显。

(3)家具的购入是造成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超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住宅内有无家具的不同情况下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进行对比,会发现住宅内有家具的情况下甲醛含量大大高于无家具的情况,尤其是板材家具更会明显加重甲醛的污染程度。

3 甲醇污染预防措施

优化家装方案和施工工艺

在家庭装修中,应当尽可能的选择有资质的装饰公司,优化设计方案,注意空间承载量和材料使用量,对装修使用的各种材料严格把关,采用先进施工工艺,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因施工带来的室内环境污染。

规范家具的选择和购买

选购家具时必须要求厂方提供的说明书,特别注意说明书里描述家具的主材和主材中有害物质含量,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选择购买。

加强通风措施,提高净化能力

在装修竣工后必须进行一定时间的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以降低室内空气污染,这是一种简便易行且最有效的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室内栽种绿色植物,放置活性炭、硅胶等吸附材料,以加强对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清除。

参考文献:

冯瑞玉.室内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对策.河北企业,2009(8):74~75.

苏 瑛,冯 垚,赵宏伟,等.重庆装修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及控制.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8):747~748.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T ,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居宁生.高校新建宿舍舍内空气质量的现状与调查.现代科技,2009,8(7):26~27.

118 评论

相关问答

  •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系统设计论文

    甲醛是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是一种无色的刺激性气体,沸点为19.5 ℃,易于挥发,常温下易溶于水。主要来源于各种人造板材,贴墙布、涂料等各种装饰材料以及吸烟等

    知足知不足m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空气质量检测的论文

    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回首二十世纪,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但是,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力的提高在驱动经济增长和为企业带来的利润的同时,却使

    民辉窗帘布艺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校园空气质量检测论文引言

    写作思路:写有关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并给出保护环境的方法。 大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气体,这些混合气体的组成通常包括以下几部分: (一)干洁空气:它的主要成分

    格水物獭致知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空气质量检测报警器毕业设计论文

    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在室内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低劣的空气质量会使

    尐籹孒16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空气质量检测论文硬件设计

    问题一:关于空气污染的小论文,1000左右 大气污染论文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环境要素之一。然而人口的增多,人类活动频繁,自然因素影响使大

    小红红黑黑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