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87

goodluck6699
首页 > 学术论文 > 微表情心理学论文大纲模板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王子麻麻

已采纳

微表情是个心理名词,它是表情的一种,是人们在遇到刺激后的第一反应,一瞬间出现,持续不到1/25秒,会直接暴露人的内心活动。 心理学家拉扎拉斯说,“当人类在外界环境中感受、接触到好的或不好的信号时,就会产生一种短时的或持续的生理、心理反应,这就是情绪。” 情绪有多种,高兴,惊奇,恐惧,伤心,委屈,愤怒,这些内在的情绪会通过表情显露出来。   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再看人脸色是最不可轻视的,就是对方的眼睛。 1,瞳孔的变化。 人在情绪平稳时,瞳孔是正常大小。 感到恶心厌恶时,瞳孔会缩小。 感到惊喜,兴奋时瞳孔会明显放大。 遇到特别恐怖的事情时,瞳孔会放大到平时的4倍。 2,眨眼睛的意思。 一个人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快速眨眼睛的,说谎的人会不断的眨眼,仔细看眼神也是飘忽不定的。 3,闭眼睛的含义。 如果你在跟领导汇报工作,你正在慷慨激昂地陈述你的意见时,领导却闭上了眼睛,别傻了,赶紧闭嘴,领导这是表示他已经不想听你说了,你该识趣的给自己找个台阶,走为上策。 4,挤眉弄眼是暗示。 如果你正在公共场合发表不太得体的言语,有朋友给你“挤眉弄眼〞,你应马上意识到朋友在暗示自己停住,如果人家暗示你半天你毫无反应,那后果可能是你既得罪了大众,又得罪了朋友。   二,嘴巴可以不说话,但他可以表示内心世界的想法。 1,紧抿嘴:这个动作表明这个人正在思考问题,或是心里已经有了决定,表明这个人性格坚毅,能担责任,也能认真做事。 2,舔嘴唇人的心里感到紧张,慌张或不安时,会觉得口渴就会不住的舔嘴唇。 平时我们和朋友在一起聊天时,如果朋友开始不住舔嘴唇,我们要意识到他的紧张和不安,给他一杯水,这样会缓解一下他的焦虑,使他尽快平静下来。 3,咬嘴唇:这个动作说明对方正在认真听你说话,或者在反思自己的行为。 这样的人敦厚老实,勇于自我批评,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如果女朋友是这样的人,那么两人吵架的几率会很少。 三,鼻子不会说话,但有弦外之音。 1,耸鼻子 如果一个人习惯耸鼻子这不算,一般情况下,当你发现对方无意识的在耸鼻子,表明对方不认可你的做法,甚至可能已经生气了,只是碍于情面没有明说。 聪明的你,这次最好停下来,避免引起真正的冲突。 也有的人本身性格内向腼腆,当被人指责时,他会感到委屈和不满也会耸鼻子。 因此同样一个耸鼻子的动作含义,也会因为动作者的性格而有所不同,但是耸鼻子是一种心理暗示,我们一定要懂得并且注意分析。 2,摸鼻子。 寓言故事《木偶奇遇记》里有个说话鼻子就会变长的木偶匹诺曹,小时候大人教训我们的时候也会吓唬说,“别说谎啊,说谎鼻子就会变长。” 当然说谎鼻子没变长,但是一个人说话时忍不住摸鼻子,那肯定是在说谎了。 但是有的人过敏性鼻炎也是会不自觉的摸鼻子,这时不能一律主观判断为他摸鼻子,一定在说谎。 如果你很体贴的问对方,“你总是摸鼻子,是不是过敏鼻炎”?会让对方认为你是个细心的人,反而能获得一份友谊。 3,鼻孔放大。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人感到不满激动的时候,人的神经会紧张,心率加快,呼吸加快,就会出现鼻孔增大的动作。 如果我们和人沟通时,对方出现了鼻孔张大的表情,不用问他的心里是不满的,赶紧换话题或暂停沟通。 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微表情心理学,也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问,咱们稍微用心一研究就能变成社交高手、处事达人。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儿,明天继续。 谢谢你的阅读,谢谢你的关注。

312 评论

吃那么一天

微表情对外语教学的作用分析论文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沟通本以语言为主,但实际上语言沟通在整个沟通过程中仅占 7%,大部分的沟通都是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进行信息的传递(2013,朱晓琳)。而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够及时捕捉到学生的非语言信号,即通过微表情、肢体动作获取学生的内心想法,那就能够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症下药,实现自己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旨在通过解释微表情在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实践和运用微表情相关知识,指导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微表情的含义及研究现状

微表情是人类试图压抑或隐藏真实情感时泄露的非常短暂的、不能自主控制的面部表情(梁静等,2013)。微表情持续时间仅为 1/25 秒至 1/5 秒,表达了人试图压抑与隐藏的真正情感(吴奇等,2010)。

1966 年,Haggard 和 Isaacs 发现了一种快速的不易被察觉的面部表情(micro-momentary facial expressions),认为其与自我防御机制有关并且表达了被压抑的情绪。1969年,Ekman 和 Friesen 也独立发现了这种面部表情, 并将其命名为微表情(梁静等,2013),Ekman 团队也成为研究微表情的主要力量之一。另外,美国的 Matsumoto 团队和Shreve 团队,加拿大的 Porter 团队和李康团队,日本的Polikovsky 团队,芬兰的赵国英团队,中国的傅小兰团队等在开展微表情研究。目的都是为了掌握微表情的特点以及如何识别微表情,且他们的研究大多数都基于心理学的基础(梁静等,2013)。微表情的应用大都在刑侦、司法以及测谎等方面,将其运用在教学中的情况较少。

目前大多数阐释课堂非言语行为的文献都是从肢体语言出发,更多关注教师教态,对于学生的肢体语言关注很少,更别提及微表情。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师生开始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师生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老师在课堂上也不再只是传授知识和经验。学生开始成为了课堂主体,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开始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那么情感、态度这些隐形的心理语言要通过什么被察觉到呢?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信号呢?

微表情与人类内在的情感信息加工过程紧密相关,但人是否能意识到自身出现了微表情?Ekman 认为,人对自己的微表情是无意识的(梁静等,2013)。研究者对于微表情持续时间的上限尚未达成共识。Ekman 通常认为微表情的持续时间不超过 1/5s,但他有时也将 1/4s 作为持续时间的上限;Frank 认为微表情的持续时间应小于 1/2s。从以上研究可看出,表情是人类表达自身情感信息的重要非言语性行为,可视为人类心理活动的晴雨计。这种短暂的面部表情是无意识的,可以通过细心的发现察觉出来,如果老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善于捕捉学生的微表情,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就可以和学生实现双赢局面。

二、微表情对教学的作用

(一)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基本理念”,有一条这样阐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差异”(教育部,2011)。每个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兴趣点、性格、认知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从某种程度说,老师的课堂教学就是在以教材为媒介,运用某些教学技巧和方法平衡学生之间的差异,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捕捉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反应,这种反应更多是非语言行为,因为学生害怕说自己没有听懂而被嘲笑,而老师也不可能每次都停下来询问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这时非言语行为就显得很重要,例如当发现学生们眉头紧皱,目不转睛地看着上课内容,认真听着教师讲课时,一般都是学生在努力思考上课内容,其表情告知教师内容有些难理解。那么老师可以迅速捕捉学生微表情,获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信息,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的有效化。而学生也可以通过老师某些有趣表情积极参与课堂,达到理解、收获、消化知识点的目的。

(二)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传统课堂老师永远说的多,而学生一直是低头听,就像一句话描写的:stop talking like a teacher.这句话不是在批评老师,而是反映了传统课堂的特点,即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控制说话的时间,剥夺了学生说话的机会。以教师唱独角戏的课堂是不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发展学生学习技能的。因为知识不是由老师向学生传授的,而是由教师和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共同构建的(Nunan,1999;转自程晓堂,2009)。互动是交际的核心(Brown,1994;转引自程晓堂,2009),因为它既是学习得以实现的途径,也是学习的目的(程晓堂,2009)。由此,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学生互动,交换信息的过程,传统教师的授课只关注自己教学计划的进行以及教案的实施,较少关注学生对课堂的的互动与反应,从而造成课堂死气沉沉。如果老师在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技能的时候关注学生微表情,捕捉学生对课堂的反应信息,及时与学生互动,进行意义协商,填补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息沟,实现互动,完全可以在学生与教师激烈的探讨中、积极的互动中传授知识点,发展学习技能。

(三)有利于教师更好管理课堂、组织课堂纪律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便利的电子产品应运而生,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然而学生把这些电子产品带入了课堂,扰乱了正常的课堂秩序,很多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开始玩手机、听 MP3、玩游戏等。正常有序的课堂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保证。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如果有学生聊天,声音很大时,老师可以通过用眼睛直视他,不要眨眼,把眼皮压低,用严肃的目光凝视他,这种微表情表示一种警告与威慑,学生会立马停下来,投入课堂。从而帮助老师有效管理课堂和组织课堂纪律,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正常化。

(四)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传统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是被动的听、接受信息的'角色,所以无论老师以怎样的方法刺激他们,他们就是不发言。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很多,有的是性格导致,有的是已有知识不足,有的是对课程内容不熟悉等等。如果老师在课堂提问时能捕捉到一些信息,例如,撇嘴就是一个经典的泄露内心的表情,这表示他对自己说的话没有信心;下意识地摸自己的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手势,在自己并不完全相信自己说的话时尽量打消自己的疑虑;对方眉毛向上,脸部拉紧便是恐惧的表现。这些微表情都在告诉老师,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表现出的不自信与不确定,老师如果捕捉到这些微表情发出的信息,就应该在这个时候鼓励学生,给予他们正强化,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使学生大胆、积极参与课堂。

(五)有利于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作为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偶尔走神,很多老师把原因都归咎在学生身上,觉得是学生自身原因造成学生目光的游离、思想走神。但很少有老师从自身出发找原因。例如;上课期间,当发现学生的目光上下左右四处看,或是转向其他地方,多半是因为学生对老师的讲课内容失去兴趣,有种想要逃跑的渴望。所以当老师捕捉到这类信息时就要赶紧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转换教学方式重新触发学生的兴趣点,把他们的思绪带回课堂,重新参与到老师的课堂当中。研究显示,当大部分听众在听讲时,保持双腿和双臂自然状态,不跷二郎腿,也不将双臂环抱于胸前,以一种放松的姿势进行听讲,他们对讲座内容的掌握程度要比跷二郎腿并将双臂环抱于胸前的听众提高 38%以上(朱晓琳,2013),也就说人在最自然的状态下接收到的信息量比他在紧张情况下的高 38%。所以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时刻注意保持活泼、轻松及愉快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输入的语言点会事半功倍。老师在课堂捕捉学生微表情,不断调整课堂教学行为和策略,就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语

微表情是一套不能由人自身控制但却能反应内心真实想法的短暂的表情符号,虽不是万能的,但却能弥补和帮助老师的教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能够及时捕捉学生非言语行为,尤其是及时捕捉和观察学生的微表情,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就可以很好地与学生互动,实现有效教学。

110 评论

相关问答

  • 微表情心理学论文大纲模板

    微表情是个心理名词,它是表情的一种,是人们在遇到刺激后的第一反应,一瞬间出现,持续不到1/25秒,会直接暴露人的内心活动。 心理学家拉扎拉斯说,“当人类在外

    goodluck6699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销售心理学论文大纲模板样本

    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编写提纲的步骤: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 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

    哈哈2974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微表情与心理研究论文

    微表情对外语教学的作用分析论文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沟通本以语言为主,但实际上语言沟通在整个沟通过程中仅占 7%,大部分的沟通都是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进行信

    阳光小暖哈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情绪心理学论文1500字模板

    情绪的强度越大,整个自我被情绪卷入的趋向越大。情绪的强度决定于引起情绪的事件对人的意义以及个人的既定目的和动机是否能够实现和达到。

    世界前八强吃货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心理学论文大纲格式模板

    (论文标题)重师毕业论文理科版样式(小2号黑体)摘 要:“摘要:”二字请用5号黑体加粗。内容部分请用5号宋体。从第二行开始文字不缩进。正文部分,请用小4号宋体排

    小Journey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