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88

每天只睡4小时
首页 > 学术论文 > 关于曾泽生论文范文资料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uyanyanbobo

已采纳

先秦时期 庄硚(神话中的人物) 隋唐时期(南诏国时期) 皮罗阁 两宋时期(大理国时期) 段思平 元朝时期 赛典赤 明朝时期 开疆功臣 傅友德——永昌侯 蓝玉——颖川侯 沐英——西平侯 沐春——黔国公 政治人物 杨一清——华盖殿大学士,云南安宁人。 朱家民——贵州左布政使,云南曲靖人。 杨绳武——兵部尚书,云南弥勒人。 包见捷——吏部右侍郎,云南建水人。 陈表——浙江监察御史,云南玉溪人。 胡平表——贵州布政使,云南建水人。 傅宗龙——兵部尚书,云南昆明人。 雷跃龙——礼部尚书兼育英殿大学士,云南玉溪人。 王锡衮——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云南禄丰人。 医学家 兰 茂——医学家,著有《滇南本草》,云南嵩明人。 清朝时期 政治人物 严清——吏部尚书,云南昆明人。 李因培——福建巡抚,云南晋宁人。 赵士麟——浙江巡抚、江苏巡抚,云南澄江人。 朱嶟——工、刑、兵、户、吏诸部尚书兼内阁学士,云南通海人。 赵光——工、刑、兵、户、吏诸部尚书,云南昆明人。 何桂清——两江总督,云南昆明人。 陈时夏——江苏巡抚,云南元谋人。 丁槐——广西巡抚,云南鹤庆人。 钱沣——江南监察御史,云南昆明人。 何桂珍——两江兵备道,云南师宗人。 王人文——四川总督,云南大理人。 袁嘉谷——云南科举史上第一个全国状元,云南石屏人。 著名商人 李沅——19世纪的云南首富,云南昆明人。 银行家 王炽——20世纪初的中国首富,云南弥勒人。 画家 缪嘉蕙——著有《供奉画稿》,云南昆明人。 民国时期 军事人物(只列上将级别) 李根源——陆军上将,云南腾冲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顾品珍——陆军上将,云南昆明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刘祖武——陆军上将,云南昆明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李鸿祥——陆军上将,云南玉溪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谢汝翼——陆军上将,云南玉溪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罗佩金——陆军上将,云南澄江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唐继尧——陆军上将,云南会泽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张开儒——陆军上将,云南巧家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赵复祥——陆军上将,云南凤庆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叶荃——陆军上将,云南云县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庾恩旸——陆军上将,云南墨江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黄毓成——陆军上将,云南镇沅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朱培德——陆军上将,云南禄丰人,云南讲武堂毕业。 金汉鼎——陆军上将,云南江川人,云南讲武堂毕?br> 唐淮源——陆军上将,云南江川人,云南讲武堂毕业。 王 钧—— 陆军上将,云南呈贡人,云南讲武堂毕业。 范石生——陆军上将,云南河西人,云南讲武堂毕业。 胡瑛——陆军上将,云南云县人,云南讲武堂毕业。 龙云——陆军上将,云南昭通人,云南讲武堂毕业。 卢 汉——陆军上将,云南昭通人,云南讲武堂毕业。 杨 杰——陆军上将,云南大理人,陆军大学毕业。 杨增新——陆军上将,云南蒙自人,清朝进士出身。 丁 槐——陆军上将,云南鹤庆人。 谭庆林——陆军上将,云南建水人。 政治人物 李根源——陕西省省长,中华民国代总理,云南腾冲人。 杨增新——新疆省政府主席,云南蒙自人。 朱培德——江西省主席,云南禄丰人。 唐继尧——贵州都督、云南都督,云南会泽人。 王九龄——教育总长,云南云龙人。 张耀曾——司法总长,云南大理人。 金融专家 盛延龄——中国富滇银行总行长,云南玉溪人。 陆子安——中国富滇银行总行长,云南巧家人。 缪云台——中国富滇新银行行长,云南昆明人。 著名商人 梁金山——缅甸华侨首富,云南保山人。 郑一斋——一代儒商,云南玉溪人。 气象专家 陈一得——云南近代气象、天文、地震科学的先驱,云南盐津人。 教育家 熊庆来——教育家,云南弥勒人。 数学家 熊庆来——数学家,云南弥勒人。 历史学家 姜亮夫——历史学家,云南昭通人。 哲学家 艾思奇——哲学家,著有《大众哲学》,云南腾冲人。 音乐家 聂耳——音乐家,云南玉溪人。 建筑设计专家 张邦翰——建筑设计专家,云南镇雄人。 民主人物 楚图南——中国民盟主要领导人之一,云南文山人。 报人 杨振鸿——曾经创办《光华日报》,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云南昆明人

205 评论

Miss乔大小姐

十大民族英雄,1。张自忠:对日血战,以身殉国!是整个抗日战争中牺牲之级别最高的中国军人!山东人!2。张灵莆:英勇抗日,建立奇功。视死如归,浩气凛空!陕西长安人!3。池峰城:台儿庄血战,刺刀见红,令日寇胆寒!4,孙震:死守腾州,以身殉国,堪为军人楷模。后其后代孙元良、秦汉生活幸福,实孙震积德之功也!四川人!5。曾泽生,八路军排长。平型关大捷中与日军拼刺血战,拉响手榴弹与日寇同归于尽!!壮烈场面,令人思之泪涌!!。。。。。湖南人!6。杨靖宇,在艰苦卓绝的情况下苦战日寇,直至生命最后一分钟,血性正气惊天动地!河南满族人!7。狼牙山五壮士:奋战日寇,宁死不降!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8。冷云:八女投江,誓死不降。巾帼须眉,令男儿亦为之折服!有这样的好儿女,菩萨怎能不保佑我们这个民族!9。王二小:视死如归,以身诱敌,壮烈牺牲,令后人热泪长涌!!孩子,菩萨会保佑你的!!!!!你是山西的骄傲!10。马本斋:率回民支队驰骋疆场,打得日寇闻风丧胆,是穆斯林的自豪!河北人!

234 评论

excellentpri

曾泽生(1902-1973)名士杰,字泽生,永善县大兴乡驿马村人,童年失学,13岁时到昭通读书至高小毕业,入昆明明进中学,一年后入唐继尧军士队,毕业时免考入讲武堂。入校不到一年,因不满校方行政腐败而离走,到广东黄埔军校,为第三期学员,并任区队长。1927年毕业到前线,1928年任第五师军官队少校队长,不满腐败,辞职到上海学汽车驾驶。1929年回滇,因散布对蒋介石不满被下狱,经卢汉保释。1937年到60军任团长,1938年任副师长,参加台儿庄战斗任师长。1945年升任60军军长。到越南受降。抗日战争结束后任东北第四绥靖队副司令兼军长、吉林守备军司令,第一兵团副司令。1948年10月,率全军在长春起义,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军长,参加解放战争,获一级解放勋章。1950年率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授中将军衔。曾任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届政协全国常委,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全国人大代表。1973年病逝于北京,终年71岁。

217 评论

氷之世界

说起解放战争,就不得不先提林彪的东野。

在解放战争初期,东北的争夺尤为激烈,我军在林彪和罗荣桓的率领下,在东北地区与国民党军数次血战。

林帅凭借自己超强的大局观和统帅能力一次次地击败国民党军,最终取得了东北地区的大胜利。

而在整个东北漫长的拉锯战过程中,有这样一支部队,却让林彪大为恼火,这支部队就是184师。

在1947年五月发生的梅河口战役中,韩先楚的部队迎面撞上了184师。

随即他就接到了林帅的电报: “对奉吉线敌军,凡经过战斗打响者,即坚决歼灭之,勿中途接受不解除武装之起义!”

从林帅的电报中能清楚地读出来,林帅对于184师是非常痛恨的,而韩先楚在接到命令后也是没有丝毫的疑问,立即执行了林帅的命令。

我们一向是以怀柔政策对待国军的,林帅为何会下达这样严厉的命令?

我们先来看看这支184师的履历, 184师隶属于滇军60军,60军后来有个非常有名的军长,叫做曾泽生。

而184师则是曾泽生起家的老部队,是滇军中战斗力较强的部队。作为地方军阀龙云的部队,184师向来是被老蒋视为炮灰的。

毕竟这些不能受自己控制的部队,老蒋向来是不惜一切代价地把他们往火坑里推,这也是国军内部始终不能团结一心的根源所在。

抗日战争时期,这支184师先后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大型战役,其中徐州会战,184师在台儿庄血战日军,战功赫赫。

但是作为地方军阀部队,整个60军都没有得到蒋介石政府的重视。

对于60军以及184师在台儿庄取得的良好战果也只是口头表彰了一下,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奖励。

而到了武汉会战,蒋介石更是不顾滇军的死活,为了保存自己嫡系部队的战斗力,60军的两翼部队几乎都已经全线后撤,导致60军处于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

日军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果断包围了60军,但幸运的是,60军仍然在激战后成功突围。

可是,这也让60军上下官兵的心里,埋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国民政府一次又一次地将自己作为炮灰部队,摆明就是希望自己送死。

借助日军的手来削弱地方军阀的实力,蒋介石的这一手操作实在是让人心寒。

然而60军的噩梦依然没有结束,内战爆发后,蒋介石为了将滇军首领龙云死死地绑在自己的战车上,再次征用了60军的部队,派往了遥远的东北。

一支云南部队被派到东北,60军战士上上下下都对这样的安排表示非常不满,但是军令如山倒,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只好遵守命令,前往了东北。但这一去,60军就再也没有回来。

60军第一个被拆出去的部队,就是184师,到了东北后,184师归新编第六军指挥,驻防海城和鞍山,184师师长,名叫潘朔端,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生。

熟悉 历史 的朋友们可能很快就能反应过来,林帅也是黄埔四期生,没错,这个潘朔端和林彪确实是认识的。

就这样,184师开始了在东北的驻防,但是这个过程并不顺利,蒋介石仍然不放心这些地方的部队, 派出一个由39人组成的“谍报组”,密切监视着184师的一举一动。

潘朔端对此十分不满,但是又敢怒不敢言,毕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但此时的潘朔端内心已经有了其他想法。

潘朔端手下有个参谋长,此人名叫马逸飞,曾在192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但是由于后来云南的党组织遭到了国民党的严重迫害,导致马逸飞从此中断了和党中央之间的联系,经过一系列的事件后,此时正在184团任职。

在看到潘朔端对国民政府心存不满后,马逸飞第一个提出要让潘朔端试着接触一下我党的政策,并且建议潘朔端收听延安的广播。

这一下可是让潘朔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党的一系列先进的政策,让潘朔端意识到,这样的政党是可以挽救中国人民于水火之中的。

他开始秘密地每日收听广播,整理新华社发出的各种资料、新闻等,并且偷偷传阅给部下。

慢慢的,整个184师都开始接受了新的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他们一直受到蒋介石的排挤,而此时他们所处的位置也正是“炮灰”的位置。

鞍山和海城一线,看似是相对后方的地带,但是由于地处“中长铁路”枢纽位置,一旦东北民主联军(也就是后来东北野战军的前身)需要打通补给线,那么自己这个位置首当其冲的就会成为东北民主联军的主要攻击对象。

届时如果自己陷入包围,除非关乎到全局问题,否则断然不会有部队来救自己。

自己的老长官曾泽生此时也远水解不了近渴,潘朔端开始不断地担心起自己和这支部队的命运。 果然,没过多久,“鞍海战役”就打响了。

鞍海战役,顾名思义,就是鞍山和海城。 为了打通铁路线,林彪指示韩先楚的四纵,务必要拿下鞍山和海城。

战斗首先于 1946年5月24日 打响,伴随着嘹亮的军号声,四纵的战士们向着鞍山发起了冲锋。

守卫鞍山的是184师的551团,激战一天一夜之后,551团少部分部队突围而出,其余被歼灭于鞍山。

韩先楚率先意识到,面前的184师是一支可以争取过来的部队,于是果断命令优待551团的俘虏,并亲自写了一封信交给了一名被俘的营长。

然后给他和几名士兵吃了一顿饱饭后,送回了184师师部。

信中明确指出希望潘朔端弃暗投明,加入我军的战斗序列,共同反对内战。

而此时的184师正在为了鞍山的丢失急得团团转,且不说上级会怎么怪罪,战局再这么发展下去,整个184师都有被全歼的风险。

更何况,战争刚开打,潘朔端就已经发出了求援电报,按说鞍山和海城的位置十分重要,一旦失守,沈阳门户大开,面临的很可能是东北民主联军兵临沈阳城下。

届时整个东北的局势可能都会改变,蒋介石此时就坐镇沈阳,怎么可能会看着184师灭亡?那不是把自己也置于危险之地了吗?

但是蒋介石偏偏就这么做了,潘朔端收到了一封蒋介石亲笔发送极为严苛的电报,要求184师战至一人一枪。

但这封严厉的电报也带来了另一个好消息,新编第一军和60军182师已经出发,增援184师了,可问题是,新编第一军会全力增援吗?

182师倒是来全力增援了,但是遭到我军的阻击,很难前进,潘朔端眼见新一军出工不出力,深刻地认识到,这仗再打下去,整个184师必然全军覆没。

于是,潘朔端在做好手下的思想工作后,终于决定战场起义!

就这样,潘朔端成为了整个解放战争中,第一个成建制起义的国军部队,东北民主联军也成功收复了鞍山。

蒋介石听说184师起义后暴跳如雷,声称这是在关键时刻给自己拆台。 丝毫没有考虑到,正是自己一步步让人心寒的操作,才导致了这场起义的产生。

作为第一个成建制起义的部队,我们是不会放过这大好的宣传机会的,借着此次事件展开大规模的政治攻势,以争取更多的国军部队可以弃暗投明,参与到解放全中国的战斗中来。

但令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我军在当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改编、改造起义部队的流程,导致184师上下因对老蒋不满意而起义,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我军的政策也并不是十分认可。

最关键的一条就在于,在我军内实在是没什么油水可捞,184师上下尚未形成“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这也导致了后面一系列事情的发生。

首先,550团团长杨朝伦在潘朔端率领部队起义时,就接到了杜聿明的电报,要求其固守待援,并许诺一旦坚守成功,将提拔他为师长。

杨朝伦此人和184师其他官兵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一门心思地希望自己可以有机会加入蒋介石的中央军。

因此在184师起义时,驻守大石桥的550团并没有放下武器,反而是顽强抵抗,但是在我军的严厉攻势下,550团被打残,团长杨朝伦也被捕了。

正常来说,杨朝伦这样的行为,应按照俘虏的身份处置。

但是潘朔端却给杨朝伦求情,保下了他,并且还举荐杨朝伦为新编184师的副师长,希望可以用恩惠来感化他,但是杨朝伦还是辜负了潘朔端。

潘朔端的力保和升职,并没能走进杨朝伦的心。此时的他尽管已经处于我军的战斗序列,却依然念念不忘杜聿明答应自己的那个师长的位置。

于是没过多久,趁着东北民主联军北撤和蒋介石调集部队发动攻势时,杨朝伦带着手下1200余人叛逃了,回到了国军的怀抱。

杜聿明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重建了184师,并且任命杨朝伦为副师长。

虽然没能得到梦寐以求的师长位置,但是杨朝伦自认受到了杜聿明和蒋介石的赏识,自己的前途那是一片光明。

杨朝伦的叛逃,从林彪,到韩先楚,再到潘朔端,无一不是咬牙切齿。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也只好默认了这个事实。

在林帅超高水平的指挥下,“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东北野战军逐步掌握了整个东北战场的主动权。

在这样的背景下,东野展开了对国民党军全面的“夏季攻势”。 而在这个夏季攻势中,韩先楚在梅河口又一次撞上了184师。

于是,梅河口战役打响。林彪在得知驻守梅河口的是184师后,便发出了文章开头的那一份电报,对于这样的叛军,必须坚决消灭!

韩先楚也读懂了林彪的意思,所谓不接受不解除武装的起义,意思就是,除非投降,不然坚决消灭。

毕竟“解除武装”和“起义”这两个说法本身就是冲突的,如果解除武装,那就代表184师投降了。

可是,深知自己投降就是必死的杨朝伦又怎么会投降呢? 经过数日激战,我军成功歼灭了184师大部,但是可恨的是,杨朝伦还是逃掉了。

突围出去的杨朝伦受到了杜聿明极大的赞赏,并再一次为杨朝伦重建了184师,并安排杨朝伦带着部队防御锦州。

这一次,杨朝伦终于得到了师长的位置。重建的184师隶属于第六兵团直辖,受锦州范汉杰指挥。

但是,随着辽沈战役开打,锦州被林帅的百万大军围的如铁桶一般,随着锦州城破,184师也再一次被东野打残,但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杨朝伦这个家伙,又跑了!

杨朝伦南下逃跑到了天津,被天津守备司令陈长捷收留, 随后陈长捷再一次恢复了184师的番号,杨朝伦仍出任师长,这已经是184师第三次重建了。

但是杨朝伦整个“逃亡”的 历史 ,就是东野一路势如破竹的 历史 。在解决完东北残敌后,东北野战军浩浩荡荡杀入关内,平津战役开打!

这一次,杨朝伦没有跑掉,他跟着他的184师师部,一起被东野俘虏了。

但是,万万没想到,就这样,184师还不算完。

杨朝伦在被俘后,因为其地方军阀的身份特殊性,没有被关押或枪毙,为了争取云南地方军阀龙云起义,曾作为龙云警卫排长的杨朝伦再一次被释放回云南。

按理说像杨朝伦这种顽固派,我们是不会相信他能忠于党和人民的,但奈何杨朝伦和龙云、卢汉的关系都太好了,卢汉亲自出面力保下了他。

到了云南后,卢汉又一次重建了184师,只不过这一次,目的是为了云南起义。

云南起义成功后,不死心的杨朝伦仍然想要趁着李弥和余程万反攻昆明时里应外合,破坏起义,但是没能成功。

昆明彻底解放后,杨朝伦仍然从事地下工作,想要内部瓦解云南地区,最终事情败露被捕。如果非要说的话,杨朝伦也算是国民党的“忠臣”了。

1950年3月,潘朔端将军调回云南,担任昆明市市长。杨朝伦的一生也在潘朔端到来后即将走到终点。那个制裁他的人终于还是潘朔端这位他的老长官,最终,杨朝伦被执行枪决。

四野官兵对184师都印象深刻,称其为:这是一支“打不死”的部队,也算是另一种对杨朝伦的夸奖了吧。

但是,破坏全国解放的杨朝伦,终究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最终的结局,也不过是罪有应得罢了。

339 评论

不锈冰theresa

曾泽生(1902-1973)名士杰,字泽生,永善县大兴乡驿马村人,童年失学,13岁时到昭通读书至高小毕业,入昆明明进中学,一年后入唐继尧军士队,毕业时免考入讲武堂。入校不到一年,因不满校方行政腐败而离走,到广东黄埔军校,为第三期学员,并任区队长。1927年毕业到前线,1928年任第五师军官队少校队长,不满腐败,辞职到上海学汽车驾驶。

215 评论

qiuqiuFreda

提到国宝“云南白药”的创始人,或许有的人只知道是曲焕章,而不知另一位创制人曾泽生。近日,笔者独家造访了新中国成立前昆明公生大药房创办人曾泽生的后人。生于医学世家的曾泽生自幼热爱中医草药,经过长期探索和反复尝试,研究出名震海内外的云南白药,行销80多年而不倒。此外,曾泽生一生酷爱诗文,我从他的作品不单可以了解曾泽生的思想境界,更深深体会他对妻子的情深谊笃。 辛亥革命后社会崇尚“坐官为荣”,曾泽生的父亲要他去学习法律和政治,但曾泽生对政治不感兴趣,只是父命难违,惟有利用闲暇之时钻研医药。 跌打消肿 白药奇效 从法政学校毕业后,曾泽生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父亲好友之女卢泽若结合。婚后的四年间,他在云南各县先后担任四次公职。 父亲去世后,曾泽生立志要行医济世决然弃法从医,便辞职返昆,一心钻研医药。他研究的是伤外科,旁及妇科、眼科。 他在《本草纲目》和《溪南本草》中查到一些行之多年的配方,结合本地特点,随方加减。空闲时他常常上山采药,遇到不常见的就亲口尝一尝。有一次,他尝了一种草药后,喉咙被锁住,涩得几天说不出话来。
同时,他还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向摆地摊的草药医生请教,经过长期的求索,他发现有的草药消肿效果很好,有的草药止痛有奇效,有的草药生肌作用显著。经过反复试用,终于制成了一种对跌打损伤有特效的白色药粉。这就是“白药”的雏形。 筹集资金 开设药房1920年,曾泽生对原创“白药”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在此基础上研制出“白药膏”、“万应治伤膏”、“眼药膏”、“妇科圣药”等一批药品。 曾泽生通晓医理药理,不但是位好大夫,而且还是一位精通商道的商人。他见到自己研制的“白药”疗效肯定,深受患者欢迎后,大胆地把白药定了个名,装贮在药瓶里,印制“仿单”(说明书),公开销售,并筹集资金开设药房。 就在曾泽生研究医药初见成效时,其妻的一位广东远亲黄公度到昆明做生意,并结识了曾泽生。黄公度看了曾泽生屋内堆积的医书和药物,为他研究医学废寝忘食的精神所感动,加之其亲身感受过曾泽生所制“白药”的特效,于是他建议由他出资,曾泽生制作,合伙开设药房销售“白药”,药房的名字取二人名字中各一字合称“公生大药房”。 云南白药 行销国外 1931年,曾泽生开设了有五间铺面的药房。药房主要销售曾泽生自己配制的“白药精”(寓意为各种伤科白色药粉之精华),这就是“白药”二字作为成药名的最早注册。 由于曾泽生和黄公度对“白药精”的宣传,加之很多患者服药后屡见奇效,销路逐渐打开,药房规模不断扩大。曾、黄俩先在四川、贵阳设立分号,后又在汉口、天津、上海、广州、香港等地增设分号和代销点。此外,黄公度又委托熟人,在东南亚一带广为宣传,“云南曾泽生氏白药”开始行销国外。 1936年,经当时民国中央卫生署批准并颁发执照,把原来的“白药精”改名为“云南曾氏白药”。从此以后,“白药精”从仿单到外包装均改用“云南白药”及“白药精”字样。1948年,经当时民国中央卫生署换发执照,公生大药房开始沿用“云南曾泽生氏白药”名称。 军中至宝 抗日立功 1937年10月5日,云南省政府自筹粮饷,组建的“民国革命军陆军第六十军”在昆明巫家坝举行“誓师大会”,曾泽生怀着“兴亡原是匹夫责”的豪情,当场捐献曾氏白药十斤装三千多瓶,全力支持了缺医少药的抗日军队。当时,第二陆军总司令官薛岳题赠“军中至宝”。 1951年6月14日,曾泽生为支援抗美援朝,向“中国人民志愿军”捐大瓶“白药精”500瓶;另一次在1952年2月27日,捐大瓶装白药900瓶、中瓶装1100瓶。 严格配制 诚信于人 1948年初,黄公度回广州。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公生大药房公私合营,并入广州马百良制药厂。黄公度离昆后,曾泽生独自经营,并出资对药房进行扩建,将原护国路公生大药房由两层扩建为四层,并在望云岛(现昆明海埂公园)筹建制药厂。 1950年后,公生大药房继续生产销售“云南曾泽生氏白药”。以“精选原料、严格配制、诚信于人”的经营理念,深受海内外民众的赞誉。随后,公生大药房由护国路64号搬迁至民权街47号。 1956年,公生大药房在公私合营时,其房产、土地及生产设备等实物资产并入原昆明市联合制药厂。经人民政府安排,曾泽生及其长子曾炳华、大儿媳金芬华进入联合制药厂工作。1971年,在原联合制药厂址建立了云南白药厂,同时生产云南白药、白药精和百宝丹。
1964年,曾泽生于云南白药厂退休。1974年去世,享年八十一岁。其好友曾作诗以怀念:“曾氏白药海宇夸,济世仁术儒医家。儿孙绕膝期颐寿,乐天垂钓细品茶。” 甘于淡泊 诗书为友 美好的生活愿望和追求,是曾泽生诗文的泉源。他虽非布衣出身,在亲友中不乏达官显贵,长期从事医药经营收入丰厚。但并不随波逐流,仍保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甘于淡泊,认诗书为至友。他在诗中写道:“人有心兮桃有仁,仁心即本见天真。仁无霉坏堪为种,心不丧亡始是人。矫枉真当对厥弊,追源也要存天伦。”曾泽生的追求,是“优游更自乐山川,浮云富贵等闲视。”他不仅仅是酬唱而已,更不是自我标榜,而是身体力行。 钓鱼是曾泽生的另一个嗜好。在一群群钓者竿下,池塘里的鱼已是“大难”临头固然惋惜,然而其“贪谗”也是可恶的,他用调侃的语调这样写道:“一线一竿尽巧谋,愿他贪饵来吞�。负鱼在我都不问,只要厨中添美馐。”实际讽喻生活中某些人的贪心及其可笑的下场。“勿须虎啸始生风,自在吾人掌握中。”燠热季节里的纸扇,本是添凉的工具,在他的心里却有着一种寄托。“吩咐山君莫乱吼,凭兹不用尔称雄。”写来饶有风趣,令人回味。 鹣鲽之情 刻骨铭心 曾泽生陶醉于昆明山光水色,动情时不免提笔作诗。今天,尚能读到的是曾泽生的重孙曾国浩珍藏多年的手写线装书。虽然封面的锦线失去了光泽,纸页发黄,时隔已三、四十个春秋,翻阅起来仍觉新鲜亲切,恰似池塘小草、河沿杨柳的春梢,充满着生命力。 曾泽生对夫人平素如宾,情深谊笃,诀别之时忆起妻子生前曾言“死要在夫先”之言,悲痛欲绝,先后撰写悼诗十余首。“忆昔发明白药精,累卿卅载共经营;岂期昼夜无偷息,半世辛勤莫可名。”写不尽的绵绵之情和永久的遗恨,只期望梦里再见求得解脱∶ 返魂无求梦中寻, 恼煞连宵梦未临。 夜夜子规啼不断, 频摧悲泪湿衣襟。 也许是“诚则灵”吧,不久果然“昨宵忽见梦中来,清容不减旧时态。”哀婉凄绝,更表现出曾泽生对妻子刻骨铭心的爱。

220 评论

小M回归中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县,是中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是航空领域、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人物。1923年9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1929年9 钱学森 世界杰出科学家月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铁道门,1934年6月考取清华大学第二届公费留学生,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成为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的学生,并很快成为冯·卡门最得意的弟子。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2009年10月31日上午8时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1950年,钱学森同志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钱学森同志由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释放15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高级将领作为交换,钱学森同志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自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158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汪曾祺作品集论文范文资料

    散文集:《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矮纸集》《汪曾祺小品》

    黄某某007luffy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实习生论文范文资料

    在这学期的期中考试中,尽管取得一些成绩,但离心中的目标还很远,仍 需继续努力,抓紧自己的学习。 这除了有较强的适应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外, 更重要的是得益于中专三

    飞天之梦想 1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关于医学生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医学生既有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共性,又因其自身的学科专业特点而具有职业定向的个性特征。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专医学生 毕业 论文

    爱吃爱疯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关于曾经论文范文资料

    就写黄帝到清朝末年

    赤脚医师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曾巩论文范文资料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宋嘉佑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白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

    杨大公主H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