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吹再吹
我有土木工程学报的期刊论文。可以作为模板。 所有来稿均要求网上投稿,在学报主页点击“作者在线投稿”,注册后登录即可开始投稿。来稿要求主题明确、结构严谨、数据可靠、文字简炼。本刊审稿周期6个月,请勿一稿多投。本刊采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所有来稿进行检测。 署名者应为稿件执笔人或稿件内容的主要责任者,本刊拒绝不当署名行为。文后请附所有作者姓名、出生年、学历、学位、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主要从事技术工作领域、重要学术成就。通信作者的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号码和电子邮箱等信息请务必填写完整,以便编辑部与作者联系。 正文前应列有300~400字的中文摘要、150~200个单词左右的英文摘要及作者单位英译名,并列有中、英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英文关键词下列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E-mail。摘要写作应符合本刊标准,撰写前请阅读《摘要写作要求》。由于文摘的写作质量关系到Ei收录和检索,请作者务必重视。 首页脚注附基金项目及编号、第一作者姓名、学历、职称。 来稿包括图、表,一般不超过7000字(约页印刷页)。稿中所附图及表格应放在正文中,文稿中所有图题、图注、表题均为中、英文对照。表格用三线表。来稿要求为word文档,且文件大小应控制在1M以内,特殊情况可放宽到3M(例如图比较多的情况下)。采用jpg格式的图片可以有效节约文件大小。 正文用五号宋字体,双栏打印,每栏23字每页45行。 来稿文字、科学名词术语和计量单位符号应符合国家现行方案、规范和标准,国家无规定者应合乎专业习惯。 参考文献限于作者亲自阅读、本文明确引用、公开发表或有案可查者。文献全部列于文后,按文内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在文内相应引用位置注明序号。文献著录项目如下: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2)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J].连续出版物题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专著、论文集中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 (4)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主要责任者.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 (5)专利文献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6)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获取和访问路径 外文文献著录规则同上。中国人名字按照姓前名后著录。外国人姓名也按“姓前名后、名用缩写(不加缩写点)”著录,如 著录为Smith J C,连姓者如著录为Bate-Smith E C。 中文文献后请加英译文,并在最后加注(in Chinese)。如:蓝柳和,谢康和.成层软黏土地基黏弹性一维固结半解析解[J].土木工程学报,2003,36(4):105-110(Lan Liuhe, Xie Kanghe. Semi-analytical solution of one dimension visco-elastic consolidation for layered soft clay[J].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2003,36(4):105-110(in Chinese)) 注: ① 文献类型标识代码:M—普通图书,C—会议录,G—汇编,N—报纸,J—期刊,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 ②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代码:MT—磁带,DK—磁盘,CD—光盘,OL—联机网络。 3. 本刊对刊用稿件有权作文字性修改、删节。对不能按本刊意见进行修改的稿件,本刊有权不予采用。 4. 来稿采用与否,均通知作者。审稿期间作者可采用“作者查稿系统”查询稿件当前处理状态。在收到编辑部的录用或者退稿通知之前,请勿就审稿意见提出讨论。本刊审稿流程:收稿→分稿→一审→二审→三审→退修→发录用通知→审英文→待刊,其中在审稿的任何阶段未通过都会及时发退稿通知,以免影响作者另投他刊。 5. 来稿一经刊用,赠第一作者该期学报四份,并按标准一次性支付本文的发表和数据库收录稿酬。 6. 根据中国科协学会部[1988]科协学发字第039号文,我刊对采用的稿件收取一定的版面费,作为办刊经费来源之一。 7. 本刊对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的理事和会员以及本刊理事单位成员所投稿件在审稿通过后给予优先考虑,并计划于2008年开始在学会网站免费为学会理事、会员和学报理事提供全文浏览服务。
super船长
论文:(24)Zhigang Yan, Yan Huang, Mingzhe An. Axial Compression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RPC Filled Steel Tube Columns[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 198-202.(23)Hua LUO , Zhigang YAN , Mingzhe AN. Design of RPC-filled Steel Tube Arch Bridge for Beijing-Shanghai High-Speed Railway[C].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ailway Engineering. Aug 20-21, 2010. Beijing, China, 791-796 .(22)闫志刚, 罗华, 安明喆. 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拱桥计算分析[J].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10, 5(7): 543-548.(21)闫志刚,罗华,安明喆. 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柱界面黏结性能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10, 43(8): 57-62.(20)闫志刚, 安明喆, 吴捧捧等. 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柱界面粘结强度试验研究[J]. 中国铁道科学,2009, 30(6):7-11.(EI检索)(19)Zhigang Yan, Mingzhe An, Wenyu Ji, Ziruo Yu. Design and Analysis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Sidewalk Barrier on Bridge[C]. Proceedings of the 4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CONCRETE FUTURE. June 17-19, 2009. Coimbra, .(18)Z. G. Yan, M. Z. An, G. Y. Zhao, Z. R. Yu. Seismic Behavior Analysis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Columns under Cyclic Load[C]. Proceedings of the 4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Vibrations: Prediction, Monitoring, Mitigation and Evaluation, Volume II, Beijing, Oct 28-30, 2009. 1345-1349.(17)安明喆, 马凌飞, 闫志刚. 基于灰关联与神经网络的混凝土中钢筋锈蚀预测[J].建筑技术, 2009, 40(12):1109-1111(16)闫志刚,季文玉,安明喆. 活性粉末混凝土低高度梁设计及试验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2009, 42(5): 126-132(EI检索)(15)闫志刚,安明喆,钟铁毅. 铁路活性粉末混凝土桥梁优化设计研究[J]. 中国铁道科学,2009, 30(2): 38-42 (EI检索)(14)闫志刚, 季文玉, 安明喆. 活性粉末混凝土T形梁承载力试验与全过程分析[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09, 33(1): 86-90(13)Zhigang Yan, Wuqi Zhang, Wenyu Ji, Mingzhe An. Design and Analysis of Prestressed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Low-Height Box Beam[C].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CONCRETE FUTURE. Oct 17-19, 2008, Yantai, . 449-454. (ISTP检索)(12)史松磊,季文玉,闫志刚. 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低高度T梁优化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7(19):4947-4951(11)YAN Zhigang, YAN Gui-Ping.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noise barrier[C].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Vibrations: Prediction, Monitoring, Mitigation and Evaluation, Taipei, November 28-30, 2007: 676-680. (ISTP检索)(10)YAN Zhigang, YAN Gui-Ping. Experimental study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n RPC trough beam design[C].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Condition Assessment, Monitoring and Improvement (SCAMI-2), 19-21 November, 2007, Changsha, China, 684-689. (ISTP检索)(9)YAN Zhigang, YAN Gui-Ping. Optimization design of 24m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railway T-beam[C].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Condition Assessment, Monitoring and Improvement (SCAMI-2), 19-21 November, 2007, Changsha, China,297-301. (ISTP检索)(8)Yan Zhigang, Yan Guiping, Ji Wenyu, An Mingz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20m Prestressed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Bridge[C].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Health Monitoring of Structure, Material and Environment. 16-18 October, 2007.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China, 607-612. (ISTP检索)(7)YAN Zhigang, YAN Guiping. Experimental Study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n RPC Footwalk Braces[J].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6, 302-303: 713-719. (SCI检索)(6)YAN Guiping, YAN Zhigang, FANG Youliang. An Optimization Design Procedure for Prestressed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Bridge[C].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ement Combinations for Durable Concrete. Dundee, Scotland. July 5-7, 2005. 449-456. (EI检索)(5)闫志刚, 阎贵平, 吴萱. 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简支梁优化设计研究[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05, 29(2): 18-22. (EI检索)(4)YAN Zhigang, YAN Guiping, FANG Youliang. Safety and Reliability Experimental Study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n RPC Footwalk Decks[C]. Proceedings of the 2004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Ⅳ, Shanghai, China. October 25-28, 2004. 2189-2193. (EI检索)(3)闫志刚, 阎贵平, 余自若, 李真.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槽形梁模型破坏试验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4, 14(10):90-94.(2)闫志刚, 梁小燕, 阎贵平. 预应力RPC框架结构优化设计研究[J]. 工业建筑, 2004, 34(370): 116-120.(1)闫志刚, 张楠,阎贵平等. 广深线雅瑶大桥第17孔桥梁动力实验分析[J]. 工程力学, 2001,(A03):164-168.著作(3)张立明,闫志刚,蔡晓明. AutoCAD2010道桥制图. 2010, 人民交通出版社(2)闫志刚,季文玉,战家旺.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结构设计. 2009, 机械工业出版社(1)张立明,闫志刚. AutoCAD 2008道桥制图. 2008, 人民交通出版社指导研究生情况作为导师指导硕士研究生2名:6 李占辉()5 罗 华()**************************************作为副导师指导硕士研究生4名:4 张武奇(08121645,)论文题目:圆钢管RPC柱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工作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经济管理设计处3 吴捧捧 (08121642,)论文题目:自密实钢管RPC柱基本力学性能研究工作单位:荷兰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博士研究生2 马凌飞(07121542,)论文题目:基于灰关联与人工神经网络的混凝土钢筋锈蚀量预测工作单位:北京体育大学(基建处)1 张景辉(06121556,)论文题目:活性粉末混凝土低高度梁优化分析工作单位:中国水电建设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雨兰共舞
1、来稿要求主题明确、结构严谨、数据可靠、文字简炼。作者自留底稿,本刊审稿周期6个月,请勿一稿多投。2、署名者应为稿件执笔人或稿件内容的主要责任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3人。文后请附所有作者姓名、出生年、学历、学位、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主要从事技术工作领域、重要学术成就。通信作者的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号码和电子邮箱等信息请务必填写完整,以便编辑部与作者联系。3、正文前应列有300~400字的中文摘要、150~200个单词左右的英文摘要及作者单位英译名,并列有中、英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英文关键词下列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E-mail。摘要写作应符合本刊标准。4、首页脚注附基金项目及编号、第一作者姓名、学历、职称。5、来稿包括图、表,一般不超过7000字(约页印刷页)。稿中所附图及表格应放在正文中,文稿中所有图题、图注、表题均为中、英文对照。表格用三线表。来稿要求为word文档,且文件大小应控制在1M以内,特殊情况可放宽到3M(例如图比较多的情况下)。新投稿的图片清晰度可稍低,能看清即可,待审稿通过后投修改稿时再提供清晰度比较高的图片以便印刷,这样可以有效节约文件大小。6、正文用五号宋字体,双栏打印,每栏23字每页45行。7、来稿文字、科学名词术语和计量单位符号应符合国家现行方案、规范和标准,国家无规定者应合乎专业习惯。8、参考文献限于作者亲自阅读、本文明确引用、公开发表或有案可查者。文献全部列于文后,按文内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在文内相应引用位置注明序号。9、本刊对刊用稿件有权作文字性修改、删节。对不能按本刊意见进行修改的稿件,本刊有权不予采用。10、来稿采用与否,均通知作者。审稿期间作者可采用“作者查稿系统”查询稿件当前处理状态。在收到编辑部的录用或者退稿通知之前,请勿就审稿意见提出讨论。本刊审稿流程:收稿→分稿→一审→二审→三审→退修→发录用通知→审英文→待刊,其中在审稿的任何阶段未通过都会及时发退稿通知,以免影响作者另投他刊。11、来稿一经刊用,赠第一作者该期学报四份,并按标准一次性支付本文的发表和数据库收录稿酬。12、根据中国科协学会部[1988]科协学发字第039号文,我刊对采用的稿件收取一定的版面费,作为办刊经费来源之一。13、本刊对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的理事和会员以及本刊理事单位成员所投稿件在审稿通过后给予优先考虑,并计划于2008年开始在学会网站免费为学会理事、会员和学报理事提供全文浏览服务。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1950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丰县。1964年至1969年在丰县中学读书;1969年至1
学报是含金量比较高的一种刊物,学校或者是其他一些单位认可度都是比较高的。那么 学报投稿有几种方法 ?自己投稿学报的主要方式为大学学报官方网站和知网等平台。有的学
凭心而论,因该是国内杂志做的最好的了。其实国内不错的杂志还有《船舶标准化工程师》、《中国船检》、《船舶-机电设备》等。
都不好中。哈工大学报是ei的,哈工程大学只是核心。两者在费用上面的区别是,哈工大学报不要审稿费,哈工程要,其实如果硬要说,两个都不好中,你可以试试吧。
既然这么有缘分,你直接跟我聊吧 加我的QQ 我是这个学校的 34322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