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97

么么哒哒啦
首页 > 学术论文 > 长白山日报投稿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番茄小清新

已采纳

我在里,之前没有固定的简友,没有亲友团,没有同学和死党,我一直都是独立存在于。从去年开始,我试着去发现,勇敢的去关注文字写得好的作者,毕竟是写文的人,我在乎的还是文字,对简友的关注也是从文字里去发现的。 与 愚人 老师的认识也是我的一个文友推荐给我的,当时的我对写作比较迷茫,可能是出现了瓶颈期,有简友就建议我多去读读别人的文字。依据我个人偏爱散文,而愚人老师就是专写散文的作者,就这样我打开了别人发给我的分享链接,认识了愚人老师。 林建明:笔名愚人,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铜陵市作家协会会员。现定居上海青浦,从事建筑行业。业余时间爱文学,爱读书,爱码文。作者曾在《光明日报》,《长白山日报》,《德州晚报》,《铜陵日报》《铜都文学》《枞阳杂志》等刊物及多家微信平台发表文章一百五十余篇。 记得第一次去读愚人老师的文章,我就喜欢上了他的文字,朴实无华,清新淡雅,老师总是用他那不疾不徐的语调,给你娓娓道来,你读他的文字,眼前总会呈现出他笔下的场景,犹如一缕春风从你身边佛过,舒适而温暖。刚开始的时候,我只是默默地欣赏他的文字,还不敢贸然去留评,有一次看到他写的文字实在是太好了,就果断的加了关注,这样方便发现他的更文,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晚上竟然会看到愚人老师也回关了我。虽然只是一个小动作,一个回关的举措,却让我在那一秒,很是激动,更多的是感动。一直误以为,有着这么丰富写作经验的愚人老师,会不屑于我们这些小白级别的人互动的呢,没想到,这么厉害的作家待人却还是如此和蔼可亲。 第二天,我又从多个简友的文章里,对愚人老师的评价一致好评,这让我更加清晰的看出愚人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了。他对别人很热心肠,在他的身上看不到有身份作家的架势,这也让我以后在阅读他的文字里,多了一些坦荡,甚至有时候还会留言。 我在已经两年多了,一直都在坚持写下去,也曾几次坚持日更,可能因为白天上班太忙碌,有时候真的来不及日更,就睡着了。也有时候会因为没有灵感,纠结,就如前天我写的日更50时,就收到愚人老师的留言,短短的几行字,但我觉得字里行间渗透着一位写作前辈对后辈的指导和关切。 愚人老师的留言:不一定非要坚持日更,但一定不能断了写作,要有主题的写作,有千字以上的写作,然后勇敢地去投稿,这才是写作的方向。 这段话我重复着读了好几遍,老实说,像我这样木讷的人,在里,很少触碰到像愚人老师这样关切的话语。 我知道,在里,有才华的人有很多,但要配得上“清流”作者称呼的却是少之又少。自从认识了愚人老师,在我的心里,愚人老师就是里的清流作者。 都说文如其人,字由心生。愚人老师的文字里有着他的生活痕迹,也渗透着做人做事原则和底线。我觉得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价值体现:不在于拥有多么高深渊博的学识,也不在于拥有多么丰厚的物质财富,更不在于拥有多么靓丽照人的颜值担当,最重要的是但凡遇见过他的人,给别人留下温暖平和的舒适感。 无论是文字,还是人品,用“清流”两字来形容愚人老师是最合适不过了。

269 评论

难得明白

《临江文苑》是东北的,莽莽长白山下的一颗“明珠”。和她结缘已持续两年多,就像我和文字的缘份有四十年之久是一样一样的。 初识文苑是二O一七年夏天,在微信“看一看”里找到的。其时春季的花早已凋落,我站在人生的“荒”野边,脑子开始受网络影响,捏了近三十年泥刀的手一时兴起,竟然提起了轻飘飘的笔,写起了读初中时就喜爱的文字,至今还记得初次投稿的心情,和初做小偷有点差不多,紧张也刺激。揣着写好短文的纸张和一颗扑扑跳的心,跑到街上的供销社里买张信封,右上角裁下个小三角,写上稿件二字就不用贴邮票的,看看左右没人,将信封塞进邮电局门口竖着的草绿色邮筒里,把希望也塞进看不见的远方。 许多年后我仍记得很清楚。 前年的十月初写了篇稿子叫《想起大勇子》,试着发到文苑的邮箱里。这样的投稿不错,不需要跑路,不担心旁边有人看到。录用不录用的心情还是和过去一样子的,有期盼。很快我收到了通知,我让我把照片和简历发过去,我知道“有戏”。十月四号,“文章”果然发表了,因为是反映社会最低层人生活的,当时引起的反响很大,点阅量几天就蹿上五百,许多人的留言更是让我非常感慨,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才是真正热爱文学的平台啊!从此,我喜欢上这个平台。 于是,我也被拉进文苑交流群里。那时我进的群其实已经很多,聊天的,麻将,牛牛的,尤其红包群为最,忙得很,整天兴奋得像打了鸡血,天天晚饭后也要疯狂一阵子。进了文苑群,看看平台每天早上更文,群里的老师们努力写作,一条条精彩的留言,自己的脸就红了。我悄悄地从那些群里逃了出来。 还是在那个月的十六号我又发表了《桃子》,这篇收获了主编的“荐语”。记得当时我特别激动,转发朋友圈时,我也特地写了“引子”:“七点了,推开门,外面亮亮的,只是没见那早该升起的太阳。昨晚听说又要下雨并且是两天的,想必上海进入晚秋了,但我心里还是暖暖的,主编说《桃子》这篇文章入选《临江文艺》第二册,有点意外,也有点开心。人,都是希望更进一步的。” 我还有一个十几人的温馨小群,我在文苑发的文让群里人开始“嫉妒”起来,大家都暗自努力,也有的将自己写好的文章先发到群里,交流交流,让别人提修改的建议,可以说当时都以能在文苑发表文章为荣,更以有主编的“荐语”为荣。 最让我感动的一件事,是那年的十二月十六号,时季已是深冬,上午从上海慌忙出发,赶回我的程家墩时却没有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这个日子在我以后的人生中永远难以忘却。十七号上午,我们弟兄三人披麻戴孝跪拜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乡里邻家。午后稍闲我打开手机,发现平台没有更文,而在交流群里我看到主编渊子的留言:“惊悉文苑作者林建明之父仙逝,今天平台停发文章以示默哀……”往下翻,全部是文苑作者、读者对我的安慰。我想,这在全国多如春草般的平台中是罕见的,可能也是唯一的,足见文苑这个平台有着家庭般的温馨。去年年底我顺利地加入铜陵市作家协会,今年秋我又加入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这里的功劳有一大部分也来自《临江文苑》。在五月份的时候,《枞阳杂志》的王汉英老师传给我一张加入作协的申请表,我打开看看,其中有要在市级纸刊上发过文章的规定。我当时在平台和县杂志上已发了六七十篇,市级纸刊却还是空白,无奈中,我只好将表格储存在文档的土壤里,静待着播下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 有心人,天不负。 我终于连续收到有文发在《长白山日报》副刊上的好消息,我知道这是主编和平台推荐的结果,这样的结果给了我勇气,也给了我自信,给了我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至今还记得主编在我的《年味》发表时写的按语:林建明是安徽人,一直在写自己的家乡程家墩,而且似乎总也写不完,这个写作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和于树刚一样,一南一北,异曲同工。 也记得主编对我说过文章的深度不够。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在《临江文苑》共发表了二十三篇文章,上《长白山日报》副刊的有六篇。 这些都是鼓励也是鞭策。正如当年一部很火的电影里的一句台词:纵你虐我千百遍,我仍待君如初恋。平台没有虐我,我对平台的热爱一如当初。

347 评论

相关问答

  • 鞍山日报投稿

    岳阳市《中小学素质教育》1915年的大概是第4期。 岳阳市《中小学素质教育》1915年的大概是第4期,1915年是属于中国近代史,而学习中国近代史是从八年级上册

    小若冰MM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唐山劳动日报投稿

    现在的《唐山劳动日报》是对开的大报,设有近百个栏目,有着广泛的读者群,深得唐山680万人的喜爱。《唐山劳动日报》主办有《唐山晚报》,在坚持报纸党性原则的基础上,

    丫丫由由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平顶山日报副刊投稿

    这里有北京电视台记者和中央媒体记者的联系电话新闻媒体的存在价值和社会作用,就是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反映人民群众的需求,沟通党和人民的联系,引导社会舆论的方向,激

    PK从来没赢过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武汉长江日报投稿

    从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想念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谈怎样投稿? 2005-3-28 17:17:22 当代文学投稿网 作者:文烈 阅读667次 从事文学刊物编辑工作十五

    大锅饭饭饭饭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山西经济日报投稿

    山西经济日报作为一份传统的纸质报纸,通常会采用中缝的方式装订。中缝是指将报纸的每一版按照纵向折叠,然后将多个版面以中间的线缝合在一起。采用中缝装订的好处是可以使

    君君如冰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