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4

princefrank
首页 > 学术论文 > 中国的电视节目研究相关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原谅未来的未来

已采纳

综艺节目后期制作特效在数字创意中的应用探究 艺术与传媒学院 2019级数字媒体 19152070 罗琼 指导老师:文律 一.前言        近年影视产业的发展和人们对视觉效果的追求,后期制作成为了影视的必经过程。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数字技术全面进入影视制作过程中,计算机逐步取代了许多原有的影视设备,并在影视制作的各个环节发挥了重大作用,提高了影视的效率与质量。在这种环境下,后期制作的前景一片光明。人们逐步意识到数字创意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后期制作特效已经成为综艺节目必不可少的元素甚至是金字招牌。在节目爆火之后,不少观众喜欢将后期团队送上神坛,网友们给出三分靠内容,七分靠后期的高评价。        本文以正反方论证的方式论证后期制作的特效在综艺节目中是否具有推动作用,再用举例论证的方式列举出后期制作的特效在综艺节目中的表现形式及利弊。 【关键词】后期制作特效;综艺节目;数字创意二.后期制作特效在综艺节目中的作用 (一)后期制作特效在综艺节目中具有推动作用        随着各类综艺节目的发展,受众对于节目新颖性和趣味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媒介融合使得网络流行元素也被快速吸收到传统电视综艺节目。为了使节目的观赏性更佳,受众面更广,各类节目制作充分利用网络流行的视觉元素对节目进行后期包装。甚至呈现后期效果大于节目内容的状态,观众也在大量后期中找到了视觉上的新颖性与趣味性。        幻维数码电视节目制作部总监吴正宏表示:后期制作就像烧菜的大厨,要将前期拍摄的各种素材用各种手段加工处理、添加佐料,进行二次创作,最后呈现出观众喜闻乐见的节目。        黄丽丽在《真人秀节目中特效字幕功能研究——以爸爸去哪儿为例》中论述:在综艺节目中,后期制作特效成为电视画面中关键性的表现元素,兼具可读性和可视性于一身,不仅在视觉上增强了画面的丰富性和动感,而且增强了观众接受信息的渠道。        瑞谭佳在论文《浅析字幕特效技术在娱乐节目中的运用》中提到:字幕特效作为节目不可缺少的元素,对节目所要表达的内容起到说明、解释、引导的作用。被包装的字幕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当下的综艺节目里,不仅极大提高了节目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同时利用其灵活多变的形式,构成节目鲜明的特色,对节目本身起到超现实的意义。        后期制作对创意能力的要求有所提升,后期不再是屏幕后无言的隐匿者。转变过程中也遭遇到了一定的问题,唯有警示之,才能促进综艺节目的良性发展。(二)后期制作特效在综艺节目中不具有推动作用        后期制作的特效在综艺节目中不具有推动作用,从2017年开始至今,伴随观众审美疲劳、同质化节目刷屏的同时,后期制作层面突然有种视觉到听觉的全方位裹足不前感。        综艺节目后期制作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杨君丽在论文《电视综艺节目跟风同质化思考》中涉及到:一个节目火爆之后马上就有相同类型的节目扎堆出现,于是多个同质化的节目竞相抢占同一个新兴的节目市场,很快竞争进入白热化,最终导致观众审美疲劳。        综艺节目后期制作缺乏创意创新。田树芬在论文《浅谈综艺节目后期包装》讨论了:目前我国的综艺节目播放情况并不十分乐观,不论是节目设计,还是节目宣传,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这主要是因为综艺节目的包装缺乏创意性,很容易导致观众产生视听觉疲劳,从而对综艺节目的收视效果造成影响。        综艺节目后期制作特效过度。申淑敏在论文《国内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中表示:现在,几乎所有综艺节目都很强调后期画面字幕制作。但是,过于依靠后期效果字幕,或者以字幕对画面内容进行强行解读,这反映出节目制作理念的不成熟和对画面本身传播能力的不自信。字幕设置上不应面面俱到,破坏画面的主体作用,即使是那些比较抽象或者需要思考才能领会的内容,最好优先引导观众自己领悟和思考,而非首选字幕来强迫接收。合适的后期制作,具有强调、突出、引导、补充、营造氛围的效果,对节目内容来说,裨益不少。一个好的后期,可以为节目锦上添花,甚至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二)综艺节目后期制作特效的应用        后期特效能够均衡构图,平衡画面。均衡是形式美学上重要的一点,均衡是秩序的表现。杨颖超在论文《论电视综艺节目的后期视觉包装》中提及:综艺节目因其本身的大信息量和不定的舞台情况,不能保证每一个镜头都是挖煤黄金屏幕比,当画面构图出现问题时,在相对空白的地方添加修饰性元素会平衡画面。后期特效能够丰富节目,制造节奏感。可以帮助制造节目节奏,引导娱乐倾向的包装元素通过电视文本表达在观众情绪上制造波动。        后期特效能够强化节目品牌。杨颖超在论文《论电视综艺节目的后期视觉包装》中谈到:观众通过观看节目,强化了品牌记忆。多使用引导娱乐倾向的字幕图片和五颜六色的画面装饰,风格化节目包装很好的突出与众不同的节目特点,巩固频道品牌战略定位。        湖南卫视频道工作者卞合江在采访中谈到:综艺节目后期制作中的花字制作经历了多次升级,逐渐变得更加精致。在花字师与动画剪辑师的配合之下,花字的画风有了全新的颠覆,也被赋予更多的功能。在某种程度上,花字与综艺的匹配度越高,笑点和泪点的挖掘越深刻,“量身定做”的花字已经成为综艺节目制胜的一大法宝。        刘龙姣在论文《浅析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字幕包装效果》中涉及:字幕包装设计是节目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是弥补声音和图像的不足,它不仅能直观地将信息传达给观众,还可以丰富视觉感受。《爸爸去哪儿》中出现的特效动画、花字、“画外音”,延伸了节目的内容,增加了节目的戏剧张力。在后期制团队的加持下,从海量素材中,整理并制作出完整的人物故事线和戏剧冲突,除了让节目本身变得具有张力,也让节目之外的嘉宾收获了更多粉丝。《爸爸去哪儿》产生的影响力几乎改变了整个中国综艺市场的格局,除了让户外真人秀这一形式真正走向观众,更让综艺制作界注意到后期制作对于节目质量的影响,从此综艺节目后期制作从原本的辅助地位逐渐变成了综艺节目重要的一环,甚至可以说是节目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李昊在论文《后期制作手段在综艺节目中的应用》认为:后期特效对于节目呈现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项工作的职责是把画面加工美化,通过手绘、特技合成等手段将冰冷枯燥的画面变得温暖且丰富多彩。        张晨在论文《浅析网综“明星大侦探”创新之处》中说到:“花字”的使用与“接地气”的手绘。如今综艺的火热与“花字”的使用必不可分,在于承接和补充说明故事情节,挖掘笑点,其效果也是在为主干故事锦上添花。《明星大侦探》每一集节目都有一个独立的主题,所以特效组做的每一集的包装风格都不一样,都会紧紧与本期节目的内容和风格保持一致。为了避免观众对于悬疑类综艺的不适应,节目的不管是片头、音乐、还是海报,虽然这是一档悬疑类综艺节目,但是整体还是运用了偏活跃的色调,比如节目组在后期上多个地方运用了红色元素,诸如丹红、粉红等等,此外还用黄色淡化悬疑片自带的恐怖气氛,尽量更好的体现了节目的喜剧特点,让人眼前一亮。结论        在我们过去的认知里综艺节目还只是停留在制片内容里,而如今后期制作特效早已将内容提升一个高度,更年轻化、多样化,不断地推动节目的创新发展。        本文以正反方论证的方式论证我国后期制作的特效在综艺节目中是否具有推动作用,再用举例论证的方式列举出后期制作的特效在综艺节目中的表现形式和作用。        当前,合理的利用后期制作特效不仅提高了自身节目的收视率,还促进了整个综艺节目行业的发展。精良的后期制作、有趣的创意、强烈的品牌意识等等都是一档综艺节目能否受观众喜爱的决定性因素,促进综艺节目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瑞谭佳.浅析字幕特效技术在娱乐节目中的运用.《中国传媒科技》.2017年第8期91-92 [2]杨颖超.论电视综艺节目的后期视觉包装.《发展》.兰州电视台.2010第10期69 [3] 黄丽丽.真人秀节目中特效字幕功能研究——以《爸爸去哪儿》为例.《东南传播》.2015年第1期80-81 [4] 张晨.浅析网综《明星大侦探》创新之处.《环球首映》.2020年第1期51-52 [5] 李昊.后期制作手段在综艺节目中的应用.《西部广播电视》.2019年1第18期112-113 [6] 刘龙姣.浅析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字幕包装效果.《影视制作》2014年第11期82-87 [7]申淑敏.国内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15期42-43 [8]田树芬.浅谈综艺节目后期包装.《发展》.2010年第10期69

154 评论

小佳姐~:)

如今,各种访谈节目充斥了我们电视荧屏,如中央电视台四套的(中国报道》、湖南卫视的(今日谈》等等。其特点通常是主持人以记者的身份在演播室就某一新闻事件或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对有关人士所进行的访问谈话,是对新闻事实和问题进行深入报道的电视评论形式。电视访谈节目的生命力之所以如此旺盛,与访谈的特点紧密相连。 以论说语官为主,充分体现新闻评论的政论性特点 新闻评论的政论性的内涵包括有:(l)阐述对于事物的看法;(2)以说理为主要手段;(3)着重从思想、政治、伦理的角度分析、论述事物。前两条是新闻评论政论性的基础;后一条是其核心。政论性特征强调议论的主导作用,强调特定的议论角度。目的不在于还原事物的面目或发生发展过程,而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为阐述对于事物的见解和态度提供雄辩的依据。目前,许多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都存在一个相同的问题,即:混淆了电视新闻评论与电视新闻报道这两种不同体裁的界限,没有将新闻评论的政论性体现出来,以叙代议,大量与论点无关的画面和只是把有关的问题接二连三提出来,并不做深入分析的解说词让观众看完后如坠云里雾里一般,实际上这是与新闻评论的实质相背离的,是个极大的误区。电视新闻评论也要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抽象逻辑思维展开论证,是理性论断的不断凝聚和升华。 以(中国报道》为例,节目除了有一些比较详细的新闻与新闻背景的报道,更多的是主持人对权威人士关于新闻事件多方位的分析评论的访谈。主持人以记者的身份把关键的问题提出来,然后引出权威人士的新闻分析和评论,将专家的观点原汁原味地端给受众。一方面完成了新闻评论舆论引导的重要功能,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受众有社会化的需要,而人的社会化又离不开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依赖。因为受众希望从媒介那里获得对一些复杂事物的判断标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演变,许多新事物、新间题涌进了生活、工作领域,甚至与受众自身的利益休戚相关,这就不得不做出判断,而受众的判断都有一个倾向,即遵循大多数人的意见,也就是大众传媒所代表的舆论。所以,大众传媒的态度、意见、情感,总是作为舆论代表和体现被当成心理规范而认同。可见,访谈的政论性特点有极大的受众市场。 总之,电视访谈充分地体现了电视评论的个性特征:叙述的议论性、议论的政论性、政论的思辨性,用观点传播意图,用观点影响受众。

351 评论

华丽的转身159

参考例文2篇另一篇已经上传:

《博弈与均衡:论中国电视剧的产业生态和文化生态》

冯 巍

来源:《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4期

内容提要:中国电视剧在21世纪新十年蓬勃发展,产业生态和文化生态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但二者的相生互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被搁置,而这恰恰是中国电视剧健康发展的关键,必须进行统筹考虑。可以从正确认识制播体制改革、充分重视剧本题材创意、理性选择投融资策略、恰当应对政府新规出台这四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电视剧产业价值链与文化价值链之间的关系。电视剧艺术的发展不仅呼唤完善运营模式、加大资本投入,也呼唤提升创意关注和加深文化内涵。如果中国电视剧能够实现从以资本逻辑为导向到以文化逻辑为导向的战略转型,就意味着不仅践行了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的艺术使命,而且推动了产业生态与文化生态在相生互动中的产业升级。

关 键 词:电视剧/产业价值链/文化导向/艺术使命

作者简介:冯巍,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在站博士后。

中国电视剧在21世纪新十年蓬勃发展,同时也面对着形影相随的种种危机和责难。如果只是以大力推进电视剧产业的雄心壮志相鼓舞,显然远不能切实地解决各个层面的现实问题。业界、学界和相关决策层都认识到这一点,积极开展深入的探索。其中,电视剧的产业生态和文化生态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并分别受到了日益明晰的解读,在政策上、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有所进展,但二者之间的相生互动关系还在一定程度上被搁置着,而这恰恰是中国电视剧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亟需系统深入的研究。这两者之间不是孰先孰后、孰重孰轻的关系,而是存在着密切的正向关联,必须进行一体化的统筹考虑。

从2003年起,中国电视剧的年度发行量开始超过1万集,当年总计489部10381集。国家广电总局也于次年开始在官网发布“年度全国电视剧发行许可证核发情况的通告”(见表1,有关统计依据国家广电总局的官网数字重新计算)。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现实题材的比例一直占据首位,口碑效应却长期没有明显地超过历史题材(包括重大题材)。这恐怕不是产业角度的单向思考,或者借古喻今的创意姿态能够一言以蔽之的问题。即使在电视剧局面一片大好的情景下,政策驱动因素的调整、成本驱动因素的失控、创意驱动因素的疲软、受众驱动因素的混杂,仍然潜藏着一个令人忧虑的未来。一边是电视剧产量激增,每年约50%未获准发行而无缘与观众见面;一边是电视剧播出精品供应不足,少有力作可买可播,以至于损害了产业结构,导致产业生态失衡。更重要的是,这种产业生态的不平衡,其中的纠结主要可以归因于电视剧的文化生态问题,即文化生态失衡的问题,诸如娱乐主导、内容雷同、解构经典、文化缺失,等等。与此同时,电视剧在新世纪以来还置身于其他类型电视节目大变革、大创新以及海量互动新媒体内容兴起,并逐步蚕食传统媒体的激烈竞争环境中。如何艺术地建构文化承载的现代形态,才是电视剧创作需要仔细推敲的关键。加强精品电视剧的比重,就成为改善中国电视剧整个文化生态并因之进一步平衡产业生态的必然举措。

如果在政策驱动因素于变化中走向完善、成本驱动因素于调控中走向强健的同时,创意驱动因素能够在创新中走向多元,受众驱动因素能够在细分中走向明晰,必将大大有利于电视剧制播双方为构建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良性循环做出的努力。迄今为止,就中国电视剧的产业价值链与文化价值链的博弈而言,以下四个走向特别重要,也是业界和学界持续关注的热点。

一 从制播一体、制播分离到制播整合

电视剧的制作、发行、播出,构成了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三个基本环节。由于自产自销的传统发行方式仍占据中国电视剧产业的主导地位,电视剧发行公司往往从属于制作公司即影视企业,制作、发行和播出就构成了产业价值链的两端。同时,原有的制播一体化的体制,使得电视剧的制作、发行、播出这三个环节无法发挥相互制衡的功能。新媒体渠道、音像渠道,以及其他发行渠道,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拓展。换言之,政策体制不顺畅所带来的价值链界限不明晰,阻碍了电视剧定位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因此,制播分离的决策,对于理顺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意义非比寻常。这一决策可以化“单一行为主体”为“产业行为群体”,由一个长期闭合的价值圆环建构出一条既分立又关联的、不断延展的价值链条。

2009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首次专门针对制播分离改革发布了指导性政策文件《关于认真做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意见》。就目前的运作情况来看,对于电视台而言,所谓的“分离”不是带来制播“分裂”,而是更应该理解为“分制”,即电视台的“一台两制”——“将部分内容制作资源从现有的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进行公司化改造,以增强其市场活力,使不能进入市场流通的电视台因而获得市场流通的可能。”①这将有助于提高体制内的广电机构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的可能,同时避免产业链上下游的恶性竞争。对于民营电视剧制作方而言,中国电视剧的产业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但是,在新的价值链明晰之后,“台管台控台属”制作方、民营制作方与电视台播出方在价值链上的适当衔接,就成为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制播双方在新的层面上整合的呼声,近两年也为此越来越高。电视剧产业以电视台为中心的投资、预购、定制、自制,已经日渐成为一种重新寻求制播整合的方式。

与此密切相关的就是,电视剧制作的管理方式在2006年从规划立项变为备案公示。这就给予了电视剧制作方最大限度上的创意自由,当然也对制作方的未来市场预测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仅以家庭伦理剧为例,作为最受中国观众欢迎的题材选择,不管电视剧市场如何风云变幻,这种类型剧从《渴望》(1990)以来就一直热度不减,但其中讲述的人生故事发生了特别醒目的变化。从1997年的《牵手》到2001年的《让爱做主》、《来来往往》,再到2004年《中国式离婚》、《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婚姻变得如履薄冰,令人每时每刻都恐慌不安。2009年的《蜗居》虽然不能归入家庭伦理剧,但却因为把第三者和房子联系在一起,为其找到一个时代色彩强烈的理由,触动了人们最敏感的神经。2010年-2011这两年,“幸福”的回归占据了主导地位,从2010年《金婚风雨情》(2010)、《金婚》的幸福史诗,到《老大的幸福》、《媳妇的美好时代》唤起人们追求幸福的集体共鸣,再到2011年《幸福来敲门》预示着“幸福”开始降临。

在电视剧的文化价值取向“从隐忍包容式、悲情破碎式到主动幸福式的转变”②中,可以看到受众主体的强烈诉求改变了家庭伦理剧的题材创意走向。“只有改变单纯的制作方模式,将受众作为一个特殊元素纳入到电视剧的创作之中,才能在电视剧的受众生存中激发电视剧艺术的生命魅力并永保不败之地。”③当一部又一部的家庭伦理剧成为“话题剧”,其对广大观众日常生活的呼应与震动,以及各媒介渠道相应的热播与热议,推动着电视剧产业生态与文化生态共时性地从失衡走向平衡。然而,近来“后宫剧”的盛行,却以另一类型演绎了让人不安的家庭伦理关系,其对现实人生的隐喻需要多加警醒。

二 从导演中心制、制片人中心制到编剧中心制

从导演中心制到制片人中心制的转向,充分表征了电视剧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最新定位。在这两种架构中,题材创意即剧本创作虽然都处于核心制作环节,但编剧作为群体却是价值链上最薄弱的一环。这显然背离了知识产权时代的总体走向。从2005年中国首家专业剧本公司“黄金档影视文化”成立,到2010年中国首家编剧经纪公司“喜多瑞”成立,编剧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虽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但种种迹象表明编剧已经萌生了作为一个群体的自觉意识。

电视剧题材创意的重要性不仅体现为产业价值链的活水源头,而且体现为文化价值链的智慧结晶。优质的剧本,能够把这两条价值链很好地衔接起来并推动二者的良性循环,同时激活电视剧的经济效能和文化效能。无论是从电视剧制播方的战略角度看,还是从电视剧艺术的健康发展来看,编剧在创意上增强差异化,都是增强一部电视剧竞争优势的关键。作为所占比例较小但正在增长且最终能改变电视剧成本结构的价值活动,剧本创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编剧在电视剧产业价值链中经济地位的合理保障,必然会成为提升电视剧文化内涵的利好因素。

2008年2月24日,“中国电影编剧论坛”发表了《2008编剧维权声明》和《2008影视编剧自律公约》,102人署名号召维护编剧的合法权益。尽管这一声明没能提出编剧与制片方如何建立有效合作关系的举措,但这种规范的行业性约定,还是对业界、学界和相关决策层产生了一定的震动。这绝非单兵作战所能够达到的效果。2011年4月,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剧编剧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成立大会,首届会员就有二百多人。这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电视剧编剧组织。即使编剧中心制还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但这些点点滴滴的努力和进步显然已经开始推动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进一步优化。电视剧文化最终会走向哪里,仍然要受到社会-时代宏观情境的制约,但创意主体的上述自律举措可以直接影响政策主体、产业主体和受众主体的相应调整。这些举措对于文化价值链的优化作用,以及对于产业价值链与文化价值链相生互动的优化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 关于投资—融资

中国目前电视剧的主要资金来源分为六类,即自有资金、合作方投资、电视台预购、银行借贷、上市融资、政府赞助与奖励基金。其中,后三类所占比重日渐提高,上市融资则正在掀起热潮。中国的电视剧产业群雄并起,正处于价值链重构的关键期。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等58家国有电视剧制作机构完成了转企改制,影视制作经营机构已经发展到近5000家。当前景变成了“钱”景,继华谊兄弟成为中国“电影第一股”之后,华策影视成为中国“电视剧第一股”。根据Wind资讯所提供的信息,中国上市影视公司GICS分类(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lobal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tandard)包括17家,申银万国分类(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包括22家,中证分类(中国证监会)包括22家。除去重复的公司,实际上共计有40家,而从其经营范围的描述来看,与电视剧制播直接相关的公司有10家。这其中既有民营企业,也有国营企业(见表2)。

过度压低剧本和电视剧制作的成本来保障经济收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恶性循环。尽管上市“钱”景乐观,也确实有利于电视剧产业链的优化,但在电视剧制播成本总体大幅上扬的今天,通过上市融资之类的渠道实施成本优先战略,显然不是改善电视剧产业生态的首选策略。电视剧制播方清醒地认识到,差异化战略才是最优化价值链的选择,开始致力于追求具有独特性的低成本资源和具有高买方价值的高成本资源的组合,借以创造各方认同的价值与独特性成本之间最大的差额。这种差异化战略主要体现为创意战略,其中,题材创意的独特性即剧本的独特性非常重要。一味地低成本,不利于提高剧本的独特性。提高剧本购买成本,获得优质剧本,以便提高电视剧制作方的议价实力,吸引优秀演员的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片酬议价,或者可以不必须是名演员担纲主演,就降低了总成本,即通过采取差异化战略作用于成本。这样,在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优化过程中,剧本购买环节就越来越得到关注。这恐怕也是编剧维权态度日益强硬的根本缘由。

从剧本的题材创意问题,我们就可以进入到文化价值链的思考。这一文化价值链应该产生的不是文化浮躁、文化炒作所带来的“文化垃圾”,而是文化反思、文化创新所带来的文化精品。电视剧艺术具有文化经济特性,意味着电视剧的产业属性不能脱离其作为意识形态的艺术载体之一的文化属性而独立存在。“电视剧文学剧本,具有显示我们时代先进文化的文化蕴含和美学品格,具有创造能够索引时代也能够引领时代的美学价值,具有它应有的综合的系统的实践性很强的社会功能。”④然而,一部电视剧究竟会发出谁的文化声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仅要考虑电视剧制播方的选择,也要考虑电视剧观众的选择。热播剧就是一个时代的经典文化文本,不仅蕴涵着叙述者的文化社会诉求,而且折射出接受者的文化期待视野。那些成为“事件”的电视剧,除了具有艺术上的经典价值之外,作为民族精神的时代文化症候和社会文化思潮的代言人,唤起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和心理共鸣。这种共鸣往往具有伦理意义上的文化效应,“追”不同类型的电视剧,“追”不同维度的电视剧话题,呈现了各种亚文化群体从中获得的不同文化认同和情感投射。

四 关于“限娱令”和“限广令”

电视剧有事业无产业固然会阻碍电视剧艺术的市场化蓬勃发展,有产业无事业也会给电视剧艺术的持久健康发展带来负面效应。电视剧娱乐化的选择,不能否认资本驱动的因素。资本总是致力于把符号从与真实的捆绑中“解放”出来,将其投入纯粹的流通。⑤2007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位列第一的电视剧生产大国。然而,即使电视剧的经济价值增值了,文化价值是否也正向增值了,却是一个需要质疑的问题。学界从新世纪伊始就从广泛的意义上展开了关于文化生态平衡问题的讨论,其中,特别关注到中国所面临的文化生态失衡的困境。

尽管“文化生态是一种观念性的、潜移默化的东西,在它发展的初期往往会遭到人们的忽视,而难以引起足够的认识”⑥,但从哲学思维的高度和文化实践的层面来看,由于文化生态的普遍存在,及其系统内部各种文化因子交互融通形成了环环相扣的“文化链”,其中任何一个的变化都会带来连锁反应,甚至导致社会总体文化结构的深刻变革,“如果失去了文化生态视角,看不到特定时期的文化生态失衡,便很可能导致‘话语飘移’,为各种各样的‘伪问题’所遮蔽和迷惑,而真正的主流话语却得不到彰显。”⑦就中国电视剧的发展而言,由于这一艺术形式深深介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其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养成已经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如果回避电视剧已然失衡的文化生态问题,就会引发更严重的文化滑坡,同时也必然会影响电视剧产业发展自身的良性循环。

2011年,电视剧产业生态与文化生态的博弈进入了一个新的拐点,大变革、大洗牌的格局已经初见端倪。“调控之手”新规出台与资本扩张的呼应,造成了新的产业生长点。2011年10月到11月问,国家广电总局先后下发了“限娱令”和“限广令”,并且都规定从2012年1月1日正式开始执行。“两限令”在客观上成为刺激电视剧产业再攀新高的举措。部分卫视将2012年的“综艺节目时段”改为“电视剧时段”,已经导致电视剧的市场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频道和江苏卫视则另辟蹊径,联手研发了一种全新的节目模式,即职场创意偶像真人剧中秀,并在2011年10月30日首度推出了《一心一意爱上你》。中央电视台第八频道2012年的开年电视剧《大戏法》,也是带有浓厚的“剧中秀”色彩。考虑到电视剧早已“过度娱乐化”的倾向,这种创新功过如何现在还难有定论,但显然需要加以认真的审视。至于电视剧植入广告、剧集时长和剧集间广告时长的具体变化如何,现在还不得而知,但取消剧中插播广告显然受到了观众的普遍认可。通过电视渠道收看电视剧的方式,在与视频网站的竞争中,重新获得了一定的优势地位,尽管在广告收入方面电视与网络的竞争重新疑云密布。

“两限令”的出台,显然并非一时冲动。2011年4月在济南召开了首届全国电视剧工作会议,参会者涵盖了电视剧管理机构、制作机构、播出机构三方和有关部委的代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加强引导·提升品质·努力开创电视剧繁荣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相当于发布了中国电视剧发展的一个“总动员令”。在肯定“电视剧成为当代社会主流艺术形式”的同时,提出“十二五”时期电视剧发展的中心任务,就是要“提升电视剧品质”,实现创作质量、产业发展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⑧2011年5月,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的自办刊物《第八频道》试刊号发行,在扉页广告之后以醒目的大字将自身定位为“人类情感的窗口民族精神的家园”,阐述了“奏响一个旋律,做强一个品牌,把好一个关口,守望一片园地,建立一套机制,深化一个主题,放大一个平台,走出一条新路”的八句箴言。作为电视剧专业频道的“国家队”,这样的定位不仅是在响应相关决策层的号召,也是在引导电视剧业界自身的前进方向。

在中国电视剧热闹而非繁荣的产业生态中,不仅出现了制片方争夺定价权、营销拓展话语权、播出平台抢占好剧版权的现象,还存在着编剧捍卫著作权、导演出让拍板权、明星炒作议价权、广告滥用插播权的问题⑨。如果这些电视剧产业链条上的利益方不能理顺其相互关系,不仅会因各方自身利益的非理性失衡而阻碍电视剧在中国的“产业式”推进和繁荣,也会损害以文化多样性为前提的电视剧文化生态平衡,损害观众应该拥有的多元化的文化价值选择,最终会不利于中国文化在当代的健康生长和理性建构。“‘文化创意’的提出,本意在于提请人们注重当今世界普遍出现的一种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之后的精神滑坡现象,自觉加大对文化的投入,靠文化提升人的素质,坚守人类的精神家园。”⑩电视剧艺术的发展不仅呼唤完善运营模式、加大资本投入,也呼唤提升创意关注和加深文化内涵。如果中国电视剧能够实现从以资本逻辑为导向到以文化逻辑为导向的战略转型,就意味着不仅践行了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的艺术使命,而且推动了产业生态与文化生态在相生互动中的产业升级。

注释:

①尹鸿:《“分离”或是“分制”——对广电制播分离改革的思考》,《现代传播》,2010年第4期。

②赵曙薇:《“幸福剧”的文化价值取向探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年第11期。

③刘婷、赵晓倩:《集体心理寻唤——新世纪电视剧创作与受众心理互为关系研究》,《当代电影》,2009年第7期。

④曾庆瑞:《“电视剧文学”刍议》,《文艺报》,2009年7月16日。

⑤[法]让·波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车槿山译,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4-5页。

⑥方李莉:《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提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⑦孙卫卫:《文化生态——文化哲学研究的新思路——兼论中国当代文化生态及其培育》,《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⑧田进:《加强引导提升品质努力开创电视剧繁荣发展新局面——在全国电视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电视研究》,2011年第6期。

⑨吴仕逵、刘雅娜等:《中国电视剧“钱规则”》,《第八频道》(试刊号),2011年5月。

⑩仲呈祥:《警惕文艺媚俗化、功利化倾向》,《艺术教育》,2010年第4期。

238 评论

相关问答

  • 电视节目形态研究论文

    我知道的大概有 什么符号学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等等吧

    刘阿奔好运来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电视节目论文开题报告

    你看下这个,这个可以帮你理解开题报告怎么写,你要多看看。参考参考

    喬巴喬巴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文化类电视节目创新研究论文

    中韩电视剧文化的传播范式 1、“使用与满足”的受众观——韩剧对社会心理的认同 “使用与满足”研究(uses and gratification appro

    无敌炒米饭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我国考古类电视节目研究论文

    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人口18万多,全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旅游服务业次之,为敦煌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敦煌南枕气势

    xulisha0221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有关电视研究的论文

    伴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各个高校的文科学院兴起,并且近年来招生势头火热。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疯疯丫头315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