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355

橘子的新生命
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打一古代名著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你跑这么慢

已采纳

《山海经》是一部数千年来无人能破译的天书,这里面的话题实是很丰富很神秘。选择此话题是你的明智决策。

给你本书可参考。

288 评论

官官8809

本人看过。总的感觉同意鲁迅先生的评价。鲁迅称《山海经》为“古之巫书”,并不为过。当然,里面也有山川、河流、植物、动物、飞禽走兽的记载。但光怪绿离的故事太多了,让人对其它史料也产生怀疑。大致情况如此。建议先看看鲁迅先生的相关文章。

345 评论

杨杨d妈咪

历史上的科学名著 在人类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中,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名著有着不可磨灭的光彩。 就自然科学的名著而言,毋庸置疑,许多名著曾经深刻地影响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推动甚至加速了历史的进程;许多名著曾经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热爱科学,追求真知,探索奥秘,奉献终生。 历史上的科学名著,犹如一座座丰碑,所铭刻的深邃思想,精妙实验,睿智论证是今人获取智慧的不竭源泉,是激励探索发现的永久动力。历史上的科学名著,值得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去拜读。 名著为先辈科学大师写就。今天我们处在新的时代,科学知识不断创新,新出版的科学论文、著作目不暇接,难免会有人问:过去的知识多被更新,旧体系或被新体系包容,再去读这些科学名著有意义吗?对这样的问题,不妨听听美国著名科学史家萨顿(George Sarton)的回答:“现在阅读亚里斯多德、狄奥方塔斯、惠更斯和牛顿的著作仍然获益匪浅。这些著作中充满秘密财富。如果认为在这类著作里除了已被肯定被条理化的事实和思想之外一无所有,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真是那样的话,这些原著就没有参考意义,只消宣布那些事实和思想就足够了。但实际并非如此,我建议对此有所怀疑的人试试看。他们将会发现,回到这些原始资料所受的精神鼓舞是什么也比不上的。历史学家的责任就是向科学家指出那些最能振奋精神使人开始新的冲刺的原著。”(见萨顿:《科学的生命》)萨顿的话出自上世纪50年代,但今天重温仍值得体味。 我们有阅读科学名著的理由,但不可否认,读科学名著并不同于读文史名著,如果缺乏自然科学知识的背景,想必是困难多多。即便是有自然科学背景,由于知识门类的划分,也不见得就能通读顺畅。事实上,对从事科学史、科学文化或某些科学专业的人来说,尽可能多读一些科学名著理所当然,而对大部分专业相去甚远的人来说则视需要选择。 由于专业分化的原因,许多人确实不必细读深究科学名著,但是为了了解人类文明的成果,扩展自己的视野,却有必要了解迄今世界上有过什么科学名著。这个道理就如同没读过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却知道莎士比亚,知道其原著的精华一样。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试图通过目前这本书,对古今中外的重要科学名著、相关作者的生平、学术贡献和思想精髓做出基本的介绍和评价。 说到名著,易使人联想到厚重的书本,精美的装帧,烫金的书名等等。而本书论及的科学名著在当时并非都是如此,其中有小册子,有论文集,甚至还有散乱的手稿(只是后来整理成笔记形式)。因为历史条件不同,当时的科学家并非都有发表专著传世或以多少字算计稿酬的意识,事实上,以追求真知为人生目的的科学家,也从不把出版多少部专著置于首位。以法国科学家帕斯卡的《关于真空的新实验》为例,这本书包括致读者,实验,原则,命题,反驳等内容,加在一起总共不过20页,仅仅称得上是一部小册子。然而,就是这样的一部小册子,在当时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是因为书中实验所提出的问题触及了千百年来人们思想深处的一个深信不疑的观念,“自然界畏惧真空并且厌恶真空”。帕斯卡在他的小册子中,却用巧妙的实验论证了真空的存在,并且明确地阐明了产生真空的方法。面对这样一本小册子,你能说它不是名著吗? 名著一般都有明确的主题,而有的却难以命名。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达·芬奇,留传至今有5000多页的手稿(实际原稿多达13000页),后人整理成《列奥那多·达·芬奇的笔记》,就是从传世的手稿中挑选出来的。这些文字涉及了文学、绘画、生理解剖、数学、力学、天文学和建筑学等广阔的领域,因而很难概括名之。过去我们多是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认识达·芬奇,而随着近几十年来研究的深入,在达·芬奇身上,我们看到人类知识极致的结合,这就是艺术与科学互补,谐和共存。这甚至超越了我们用科学名著来评价的范围。

277 评论

小狸露宝1234

浅析《史记》的人物描写摘要:《史记》人物传记在历史人物形象塑造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描写人物的方法主要有:精当地取舍、安排材料;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尖端,性格自现;成功运用语文;倾向性鲜明。关键词:《史记》材料矛盾语言倾向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不仅为历代史学家推崇,更是我国文学之典范。它采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记录人物一生事迹的办法来反映历史,并且充分集中地刻画人物性格。《史记》里人物众多,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各色人等的形象风神独具,栩栩如生。司马迁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呢?一、精当地取舍、安排材料《史记》是以记录人物一生事迹的办法来反映历史的,一个人一生做的事很多,作者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首先得益于精当的选材。司马迁在《留侯世家》的后面这样写道:“(留侯)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多,非天下所以存之,故不著。”用刘邦自己的话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可见张良与刘邦谈论天下事很多。但司马迁在《留侯世家》里只选择了与天下存亡有关的大事来刻画张良的性格特征。如帮沛公解鸿门之危,来表现他的忠贞勇毅;奉劝汉王利用黥布、彭越、韩信破楚,来表现他胸怀战争全局和知人善任;以谏止刘邦复立六国,来刻画他的明察秋毫和审时度势;以功成名就后的急流勇退,来说明他对刘邦的了解和善避祸害。通过几个典型的事情,形象地塑造了一个谋略过人而又善于明哲保身的历史人物。选取典型事例是司马迁刻画人物的总原则,也是他成功刻画人物的基本方法。以《项羽本纪》为例:项羽是秦末起义中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他的性格突出特点就是勇武过人,直率磊落,不善计谋;又刚愎自用,残暴凶烈,因而最终招致失败。对这样一个叱诧风云、不可一世在八年间骤起骤落的悲剧性人物,司马迁主要抓住他成败转折点的三件大事进行详尽描写。一是钜鹿之战,二是鸿门之宴,三是垓下之围。项羽一生兴于钜鹿之战,败于垓下之围,鸿门之宴则是他成败的转折点。“钜鹿之战”写他如何叱诧风云,勇冠其军,摧毁秦军主力,成为天下瞩目的英雄。“鸿门之宴”写他坦率天真,有勇无谋,以不忍之心轻纵敌手,坐失良机,为自己种下后患和失败的种子。“垓下之围”写他慷慨别姬,勇敢突围,斩将杀敌,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这一系列事件充分表现了他勇敢直率和政治上的幼稚,也表现了他拔山盖世的英雄气概,反映了项羽一生成败的内、外在原因。《史记》描写人物,固然主要描写他们重大的社会活动,但有时也描写一些似乎离主要事件较远的琐事。有的描写看似闲笔,无关宏旨,但却在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上起着脉络作用。仍以《项羽本纪》为例,文中一开始就记述了项羽少时的两件事: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这两段对项羽少时的描写,并不是历史中需要记载的,也不是项羽故事的主要情节,但已初见了项羽多勇少谋、粗犷不驯的个性和奇异不凡的抱负。由此可见,《史记》于人物写大事,但也择取某些小事来丰满人物形象,有助于展示人物的思想发展,脉络清晰地突出人物的性格史。二、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尖端,性格自现《史记》写人物还有一个重大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故事性。写人物的生平,既不是平铺直叙地做梗概介绍,也不是静止地介绍人物的言行,而是具体地写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冲突,构成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一节就很具有代表性。“鸿门宴”这一节,通过对宴前宴后的描写,反映了项、刘双方为争夺天下而展开的尖锐的矛盾斗争,不仅预示了刘胜项败的发展趋势,而且展现了鲜明的人物个性。范增嘱咐项庄假借用舞剑上寿的机会刺杀刘邦,达到了故事的高潮。项伯起而“翼蔽”刘邦,刘、项之间的斗争,因项羽内部的矛盾而得以暂缓。张良明察危情,急召卫士樊哙。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而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在这剑拔驽张的情况下,项羽却丝毫没有体会到斗争的尖锐性,反而称赞樊哙为“壮士”,并赐以酒食。当樊哙“义责”项羽时,项羽竟自觉理亏“未有以应”。我们似乎真的看到项王在刘邦、樊哙的一片巧言愚弄之下,竟自感惭愧和内疚的情态。在鸿门宴的斗争中,优势本来是在项羽一方,但由于项羽头脑简单,刚愎自用,内部矛盾重重,不听从谋士范增的建议,对项伯的告密、“翼避”对手不闻不问,以致一次次坐失良机,轻纵了刘邦,由主动化为被动。三、成功运用语言《史记》在语言运用上也有极大的创造性,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善于用符合人物身份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神情态度和性格特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许多地方力求口语化,简练生动,绘声绘色,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例如《吕不韦列传》中,吕不韦看见安国君的儿子子楚质子赵,处境很不如意,就想利用他“钓奇”。“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这句话充分表现出“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的大商人吕不韦的身份和心理。叙述语言方面,表现为善于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事件的典型意义,常常几笔就能写活一个人。有的叙述语言感情充沛,夹叙夹议,有强烈的感知力量。四、倾向性鲜明在《史记》的人物传记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司马迁对历史人物所持的褒贬态度和所表现出来的爱憎情感。他对封建帝王并不是一味地歌功颂德,而是既写他们的功绩和作为,又写他们的缺点,以暴露和批判他们黑暗的统治和残暴。他同情广大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为那些被污辱被损害的人鸣不平,这充分表现了他的写实态度,也正是他这种写实精神,塑造出来的历史人物才显得真实真切,栩栩如生。由以上诸多事例可以看出,司马迁撰写历史人物,凭着刚正不阿、公正严肃、敢于求实的态度和精神,极其鲜明深刻地表现出自己的爱憎倾向。正是因为将鲜明的倾向性和高超的写作技巧相结合,司马迁才写出了《史记》这样伟大的著作,人物塑造得生动、形象,感人至深。他对材料的精当取舍、安排,故事性手法的运用,以及细节的描绘、场面的烘托,为历代文学家推崇。参考文献:[1]李国祥.史记选择.巴蜀出版社.[2]张人和.中国古代文学讲析.高教出版社.[3]王向峰.文学的艺术技巧.春风文艺出版社.[4]朱东润.中华文史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

257 评论

玉面小达摩1986

据了解,古代文学方面的毕业论文选题有很多,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大家可以进行选择:1、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考论2、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3、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4、《诗经》燕飨食诗的场面描写5、《诗经》的审美学特色6、论《诗经》中的征役诗7、论《诗经》中的婚恋诗8、论《诗经》中的史诗9、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10、《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11、《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12、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13、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14、先秦史传寓言研究15、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213 评论

沐小宁橙紫儿

1、中国古代神话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刍议 2、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3、中国古代神话的美学意义 4、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5、论《诗经》中政治讽谕诗所表现的忧患意识 6、论《诗经》的婚恋诗 7、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 8、论《诗经》的讽刺艺术试论 9、《诗经》大小雅怨刺诗之异同 10、孔子与《诗经》 11、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12、浅析《左传》中关于“梦”的叙述 13、论《左传》的战争描写艺术 14、《左传》与《战国策》行人辞令比较研究 15、《战国策》的寓言艺术 16、论《战国策》的纵横家形象 17、《孟子》与《庄子》寓言异同论 18、从《孟子》看孟子的人格魅力 19、《庄子》的神话意象 20、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的比较 21、《史记》人物塑造论 22、汉乐府叙事诗研究 23、汉乐府与《诗经》中弃妇形象比较 24、汉乐府中女性题材作品研究 25、论《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 26、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 27、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 28、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特色) 29、三曹诗歌比较 30、论“正始诗风”与“建安风骨”的关系 31、嵇康与阮籍诗歌风格比较 32、南朝乐府特色及其成因 33、陆机诗论与创作的关系 34、《玉台新咏》所选宫体诗研究 35、从《世说新语》看西晋文人的心态 36、论魏晋六朝的志怪小说 37、论唐人的咏马诗 38、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分写山水、田园) 39、中唐山水田园诗(可选某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 40、李白诗与酒的关系 41、论李白的古题乐府 42、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 43、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多义性 44、唐宋咏物诗之比较(也可着眼于一个朝代,或者某一主题) 45、论柳宗文散文风格的发展变化过程 46、论白居易诗歌艺术的演变过程 47、论李贺与李白诗歌想象艺术的异同 48、论中晚唐咏史诗的艺术

134 评论

MOMO丫丫

可以用百度文档搜索找点素材

266 评论

吃货201510

不知道呀么不知道!

312 评论

相关问答

  • 议论文素材古代名人

    名人一直是作为学生写作的主要素材之一,以下是我跟大家分享古代名人事迹的作文素材,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1.李白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

    MindTheGapPlz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中国现代文学名著选讲论文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尤其是读了《匆匆》这篇文章,更使我牢牢记在心中,《匆匆》主要讲的是: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侯,杨柳枯了,有再生的时候,但是,时间

    鑫宝贝66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毕业论文猜古代作品名

    以下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供你参考1 《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2 先秦诸子文研究(《论语》、《庄子》、《孟子》、先秦寓言等)3 屈原与楚辞研究(生平

    爱心小猪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毕业论文名著

    《荆棘鸟》,《俗物与天才》.

    请别叫我龙爷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古代文人名字关系论文格式

    我来回答:古代作家的名与字“名”与“字”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它们有的意思相同或相近,有的意思有一定的联系,有的意思则相反。请填补下表的空缺 如:欧阳修 字永叔 俢与

    小眼睛晶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