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5

自由自在的GUCCI
首页 > 学术论文 > 影响因素研究方面的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爷很忙2

已采纳

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文献综述论文

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由来已久,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的归集更是日趋完整。从检索到的文献看,相关研究主要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内部控制质量进行评价,即判断内部控制缺陷的定性分析、建立规范式定量评价指标的定量分析。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概括说可分为公司特征、治理特征、评价与信息披露、构建与执行四类影响因素。

一,公司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

1.公司规模

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公司规模越大,投入内部控制建设的资源越多,内部控制质量也越高。徐菁忆C2014认为,财务杠杆越高,外债角度力度越大,公司内部控制水平也越高。但是,当企业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亏损而触及退市临界点时,企业为了降低退市风险、转亏为盈,易于出现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王芸等(201D认为,财务状况与内部控制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2.公司的成长阶段与上市年限

蔚风英等(2015)的研究表明,公司的成长阶段、上市年限与内部控制间的影响并不显著。张颖等(2010采用Likertscale,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处于成熟期的企业会显著改善遵循法律法规的情况,更易于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促进经营业绩并与战略目标呈正相关。因此,成熟期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也越高。

3.企业的自身特征

李越冬等(2014以2007—201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的自身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有重要影响。上市时间越久的企业,由于早期较为宽松的监管,以及为拯救国企而建立的中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适应新颁布法规的滞后性,使得内部控制存在较多缺陷,有效性较低。周川楣C201f)认为,经营复杂程度越高的企业,内部控制风险也越大,内部控制质量越低。

二,治理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

1.所有者影响

程晓陵等(2008)以沪深股市1162个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发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出具的财务报告质量显著优于其他公司。张先治等(2010)发现,国有控股及股权集中度对内部控制质量呈负相关。赵晓铃等(2015)通过深市主板67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发现控股股东性质对内部控制的质量不具有显著影响。除了研究股权性质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外,许多学者对机构投资者也进行了研究。朱熙等(2012)发现,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具有更专业的投资技能和投资规模,机构投资者持股越高,对企业内部控制越有积极影响。李阳等(2014也得出相同的结论,即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并提出我国应积极引进诸如证券机构、合格境外机构等高质量的机构,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储成兵(2013)研究了金字塔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实证检验了金字塔股权结构中,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指数的负相关关系,即金字塔层级越多,上市公司终极股东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越大,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差。研究还发现,通过金字塔股权结构选择和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来攫取控制权私利,因此,公司治理中应重点关注终极控股股东机会主义行为。

2.治理层影响姚嘉等(2014选取2013年沪深两市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剔除数据不完整的公司和ST、ST、S*ST公司后,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董事会人数越多,董事会会议召开的频率越高,内部控制有效性越低。

步磊(2014以上交所258个A股公司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资产负债率均值为。其中,214家公司财务报告获得标准无保留意见,占样本数据的。其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会议召开次数,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有显著影响,说明董事会与监事会的会议质量能够发挥监督与战略决策的职能。而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不显著,甚至出现消极影响,说明独立董事未真正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雷辉等(2014采用面板数据模型、Driscoll-Kraay标准误差方法,对模型进行修正,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的权利结构,更有利于内部控制发挥作用,而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次数对内部控制质量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特别提到了异地独立董事因素的.影响,证实异地独立董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假设。陈汉文等(2014借鉴Coles、Daniel、Naveen(2007)的做法,以审计委员会成员中就职时间晚于董事长就职时间的人数占比,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董事长在内部控制有效性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而审计委员会作用并不明显。刘怡芳等(201#选择因财务报告违规披露被处罚、对财务报告进行重述和财务报告被出具费无保留意见的公司及配对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专业性、规模、会议频率4个特征,实证分析审计委员会质量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审计委员会的规模越大、成员专业性越强、独立董事占比越高、开会次数越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即审计委员会在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周敏(2015)与以往横向研究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不同,他将企业分为创业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研究不同生命周期下,企业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通过纵向研究表明,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不同的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3.管理层影响

唐冬妮(2012)选用深市A股上市公司2008—2010年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剔除异常数据后,共采用1215个观测值,其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显著负相关,即管理层持股越高,内部控制有效性反而越差。原因可能是我国多数上市公司股权改革不彻底,管理层身居要职受利益驱使侵占股东利益等。蔚风英等(2015)与以往多元回归法分析内部控制有效性不同,采用迪博内部控制指数,来评价内部控制的质量。研究发现,管理层对风险持厌恶态度,内部控制质量越高;高管薪酬越高,内部控制有效性越好。吴秋生(2013)运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了领导者权利及其运用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除了领导者的强制权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不显著相关外,领导者的合法权、奖赏权、专家权和崇拜权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赵晓玲等(2015)选用员工中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比,反映管理层对员工的工作胜任能力的重视,以此考察其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素质的员工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显著正相关。池国华等(2014与以往研究影响内部控制的显性硬因素不同,而把研究重点放在了隐性软因素上,从管理层背景特征入手,以2009—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高管的风险意识、管理理念、管理哲学、价值观等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管背景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提出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发挥软因素的积极作用。刘长奎等(2015以2012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包括管理层持股比例、高管薪酬、管理层年龄、管理层学历等因素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这些因素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作用是相当复杂的,是通过影响内部控制目标的不同方面,进而对整体有效性产生影响。

三,信息披露的影响

张建儒等(2015)选择中小企业披露2013年财务报告的635家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了影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信息质量的因素。结果表明,2013年财务报告中,标准意见审计报告高达,审计意见披露情况差异较小,对内部控制影响不明显,标准审计意见没有提高内部控制质量。蔚风英等(2015)的研究结果显示,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影响显著,外部审计的监督能够促进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设,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时提出,内部控制信息的强制披露,比自愿披露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更大。张加存(2015)以2009—2013年发表在《审计研究》、《会计研究》等期刊的相关文章为依据,从内控信息披露现状、影响因素、披露效果、改进建议四个维度,总结了内控信息披露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积极影响。

四,内部控制系统构建与执行的影响

李小燕等(2015)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分析美国萨班斯法案的建构逻辑与执行偏差后得出,我国应吸取美国SOX法案的经验教训,立足于本国实际,从制度设计、执行机制和制度文化3个方面,建立制度的自强化机制,使制度的设计者、执行者与受益者达到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问题。王龙英(2012)提出,要设计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遵循内部控制基本原则,强化对会计信息和经营活动控制,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以此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孙洪哲等(2014针对内部控制构成要素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从相关要素出发,提出构建和执行对保证内部控制质量的重要影响。首先,要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促进内部控制环境的和谐;其次,在内部控制实践中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沟通机制,通过有效沟通,不断提升内部控制质量,达到自觉进行能力完善和行为监督的目的汤后,要重视风险防范和监督管理,提高风险评估水平,改善内部控制质量。齐保垒等(2010)以2007年、2008年沪深两市219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一个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使用Logit回归分析,验证了企业内部控制越好,内部控制出现缺陷的可能性越小,内部控制质量也越高。金成浩(2015与以往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同,主要阐述行政事业单位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统、健全内控体系的措施,强调了科学、合理的内控体系,对保证内部控制质量的现实意义。

五, 内部控制影响因素图与结论

1.内部控制影响因素图

综合上述文献,将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用下图表示:

2.结论

通过从公司特征、治理特征、信息与披露影响、内控体系构建与执行四个方面,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分类回顾,具体阐述了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对企业构建科学、合理的内控体系,以及识别内部控制风险因子具有启示作用。

270 评论

冰可乐28

影响英语听力因素的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研究了影响听力的主要因素,并且从影响听力的主要因素入手探讨了提高听力和理解能力的方法及途径。

[关键词]英语听力 影响因素 解决方法

听说在交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的交流活动主要通过听说来进行,据美国保尔兰金教授统计,听在交际中占的比例最大,占人们日常言语活动的45%,听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的最基本的过程,只有捕获了信息,才能对信息做出反应,才能进行下一步深入的语言交流。

随着各类考试对听力测试的加强,人们对听力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呢?我们首先要研究一下影响听力的一些主要因素。

一、语调和语流

汉字是象形和表意文字,单字单音,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音调。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两者在语音语调上的差别很大。尤其是一些音在英语中存在,而在汉语中不存在。如:好多学生很难区分/v/与/w/的发音。

英汉两种语音系统在读音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汉语中没有辅音结尾的现象,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时往往受母语影响,常出现词尾加元音、拖音的情况。产生语音迁移以及迁移程度大小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发音差别较大;(2)汉语中没有而英语中有的音。

二、音的变化

音的变化指的是英语单词在一个意群中的读音发生变化。音变主要包括连读、不完全爆破、增音、省音、同化等,这些音变的产生,对初学者的听力水平影响很大,因为初学者很难掌握这些发音规律。下面分别来讨论一下音变对听力的影响。

(1)连读同一个意群相邻的前一个词的词尾音常可以与紧接它的一个词的词首的音连起来读,这叫连读。它是一种很自然的滑音,连读必须是在同一意群中。主要有下面三种情况:

a.相邻的前一个词以辅音结尾,后一个词以元音开头,即:辅音+元音

b.相邻的前一个词以字母r结尾,后一个词以元音开头,这时,/r/要读出来,并与这个元音连起来念,即:r音节+元音

c.相邻的前一个词尾和后一个词的词首都是元音时往往可连读,即中间不停顿,听起来好像一个词,即:元音+元音

(2)不完全爆破

不完全爆破是指爆破音发音过程中失去爆破,爆破音的发音过程分为成阻—持阻—破阻三个过程,但是在有些情况下,这些爆破音在发音时只有前两个过程而失去破阻过程,叫做不完全爆破或者失去爆破,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

a.爆破音中的任何两个音素相邻时,前者发不完全爆破音如:

She has a ba(d) cold.

b.爆破音在摩擦音前面时不完全爆破。如:

Irea(d) the book yesterday.

c.爆破音在鼻辅音前面时不完全爆破。如:

It ma(d)eme happy.

(3)省音。当单词中某个或某些音因受影响而不发音。

(4)同化。音的同化指的是一个音受到相邻的音的影响,使它变得与其相同或相似;或者两个音互相影响,变为第三个音。

三、播放材料的语速

听材料的播放速度会影响学生听的理解能力。在考试过程中,如果不能跟上朗读者的语言速度,学生就难以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 。为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语速的训练,主要包括两方面:

(1)提高学生的朗读速度。如果学生语速太慢,就不适应较快的语速。

(2)多听适合稍高于学生语速水平的录音。

四、文学语言

文学语言往往要把表达的意思间接的表达出来,因而会影响学生对真正含义得理解,如明喻、暗喻、拟人、夸张、委婉语等。要克服这些文学语言在听力上的阻碍,就应该掌握英语当中的修辞手法。

五、同音词和多义词

同音词指发音相同意义不同的词汇,在听中,容易造成意义混淆。同音词由于发音相同而无法对单个词进行听力辨认,在口语交际中,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是把握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因为只有语言环境能告诉听者该词的确切词义。在书面交际中,同音词对交流几乎没有影响,因为音同而形不同。多义词:一词多义是英语中常见的现象,也是影响听力的一个因素。有效的方法也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推测多义词的词义。

六、语音语调

学生自身的语音语调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听力,普通话是中国人最容易理解的语言,一个讲普通话的`人肯定要比一个讲方言的人理解普通话更透彻。如果学生的语音语调不准确,不但使别人听着费劲,他自己对正确语音的辨别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教学当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

七、技巧

掌握一些英语听力的技巧,会有助于听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听的技巧有意识的进行训练,包括:

(1)提高整体理解能力。

整体理解能力是训练学生抓中心大意的能力,要引导学生抓关键,抓中心。

(2)推断能力。无论是在日常交际中还是在考试中,学生都会遇到生词。因此,对生词的推断能力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功之一。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含有适量生词的材料给学生听,以此来培养他们语境断词的能力。

八、对所听材料的熟练程度

实践表明,学生对所听的到的材料越接近他们的生活,他们就越容易听懂。例如在《博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二册(复旦大学出版社)中有这样的习题:要求学生说出所听到的句子中所描述的人或者事物。

1.He is a person who maitains law and order. (a lawyer)

2. He is a person who helps you to lear at school. (a teacher )

因为学生对律师不如对教师更熟悉,因此,学生们对第二个题都能很快做出答案, 可是第一个就要思考一番。

九、英音和美音

英语语音语调最重要最常见的就是英音和美音,就语音的层面而言,学生必须了解这两种不同的读音。当然,学生应该把其中的一种作为学习的对象,但是,由于交际活动的复杂性,他们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必然遇到不同的语音,这也就要求他们必须熟悉这不同的语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去感受不同的语音,如有条件,学生还应该接触更多人士的英语发音。

总之,影响听力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提高听力水平就要首先搞清楚影响听力的因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才能更快更有效的提高听力水平。

参考文献:

[1]Barbara A History of English[M]. Methuen . 1970.

[2]Daniel Jones. Sixth edition. An outline of English Phonetics[M]. EP Dutton co.

[3] etal 1985. 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 Longman LTD.

213 评论

Chowhound壹

大学生就业及影响因素分析毕业论文

1引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本次调查通过“关于北京地区大学生毕业选择情况调查问卷”的研究(数据来源于管理学院周亚老师提供的2004年人事局对北京高校2895个学生的调查结果),运用社会统计学原理进行系统分析,以得到影响大学生毕业选择的各方面因素,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供科学依据。

2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随机选取北京地区的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五所院校共2895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此论文采用其中30%的数据,共849个样本,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对毕业生选择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研究。目前,大学生毕业主要有三种选择——国内升学、就业、出国留学。我们可以得出,本次调查777个有效样本中,超过半数毕业生选择国内升学,占有效百分比的,的毕业生选择就业,的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此外,还有的学生对毕业选择不确定。影响大学生毕业选择的因素有哪些呢?我们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研究从以下家庭社会因素、个人因素两个方面加以研究,其中家庭社会因素又可分为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所在学校等,个人因素可分为以性别、性格为代表的先天因素和以学历、成绩、综合能力为代表的后天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软件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毕业生选择收到家庭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从家庭、社会因素来看,是否独生子(女)对毕业选择造成一定影响,独生子女的出国概率显然要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的影响最为直接,这点与我们预期相符。学生在毕业后选择问题上,经济问题显然是最为直接的。所在学校的不同,也使学生在价值观上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再加之各学校培养方向的不同,使毕业选择产生很大差异。此外,有可能影响到毕业选择的家庭、社会因素还有很多,我们考虑了集中有代表性的因素,诸如,父母和亲友期望、周围同学等生活环境、社会舆论与评价、国家政策、学校老师的就业指导、学校的.教育培养。其中学校的教育培养和周围同学的生活环境对毕业选择的影响比较大,而其他因素则不明显。从个人因素来看,根据调查结果,先天因素中的性别和性格对毕业选择并未造成影响。这与我们的假设并不相符。可见,一个人先天并不影响发展方向。而与之相对,后天因素对毕业选择有很大影响。首先,学历不同,思维角度不同,做出的选择不同,研究生有更大的倾向进一步学习研究。个人成绩和综合能力均对选择造成很大影响,这点是显而易见的。

3结论及建议

既然大学生毕业选择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那么要从多方面努力,加强协作,才能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首先,坚持大学生择业教育的正确导向。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尚未跨入社会,缺乏实际生活的切身体验,社会阅历浅。其择业观念主要受自身主观思想倾向的制约,往往来源于理想化的意识和追求,不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往往随着外界环境和舆论导向的变化而变化。校园中先后出现的出国热、公务员热、考研热等,就是例证。实践证明,社会舆论明确,教育导向正确,大学生的择业取向就会明朗正确,形成风气。因此,高校应着力强化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正确导向。其次,积极开展合作办学,增强高等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要突破传统的自我封闭的办学模式,面向人才市场,实行开放式办学。要加强对人才市场的调研,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及时对人才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大学生就业的趋势做出分析和预测。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和人才培养方式进行调整。高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办学,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毕业后就业奠定基础。最后,大学生要确立大众化就业观,提高创新能力,积极迎接挑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普及,基层工作岗位也对工作人员的科学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大学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我,找准自己就业的社会定位,确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事业发展的驱动力和事业成功的关键。大学毕业生要有意识地选择前沿知识来丰富自己,培养自己吸收知识、应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要走出课堂的局限,加强实践锻炼,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学生在毕业选择时,要对一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做出科学的规划。要把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出分析和判断,确定择业取向。大学毕业生还要清楚地认识到,良好的个性品格,专业化的职业素质,具有进取精神、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是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因此大学生要加强自我修养,要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宽容他人,以诚待人,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培养良好的职业性格特征,实现职业生涯的一个又一个跨越。

4参考文献

1朱洪波.新时期大学生择业教育的正确导向及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09)

2解伟.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J].郑州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5,(3)

3宋丽贞,荣江莉,曹宁宁,等.高校毕业生择业意向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5,6(1)

4吕世军.试论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生的择业与择业观教育[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3)

341 评论

相关问答

  • 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论文篇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许多大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高校的重视。影响大

    Dana是天枰座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影响因素型的研究论文

    影响因素分析类论文可以是综述类论文,也可以是原创性论文。综述类论文主要是对已有的文献进行概述、总结、归纳,分析影响因素。原创性论文则需要根据研究目的进行原始数据

    蝎子豆丁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收购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并购通常的含义是指以上市公司为对象的合并或控股权的收购,即在并购中可以观察到上市公司控股权的转让,但有时也可指以非上市公司为对象的合并或收购,本文是在后一含义下

    咩丝忒酷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广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我认为,当代广告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它对人们消费观念的影响上。我们知道,古代社会,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如果有人寅吃卯粮

    家装e站重庆站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吸烟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一个每天吸15到20支香烟的人,其易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机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14倍;其易患食道癌致死的机纺比不吸烟的人大4倍;死于膀胱癌的机率要大两倍;

    蝉翼之円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