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tian0001
不平等条约是指有损国家主权的、在缔约国之间权利、义务分配不公的国际条约、协定。
根据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
(1)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胁强迫一国缔结的条约绝对无效;
(2)条约的缔结与一般国际法强行规则相抵触的无效。
中国古代不平等条约
1、 白登之盟—汉和匈奴
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的事件。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向冒顿单于的阏氏(冒顿妻)行贿,才得以脱险。
刘邦为了休养生息,采纳刘敬的建议,要嫁长公主与匈奴和亲,吕后不答应,刘邦改以宗室女为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并派刘敬作为使者陪同前往。此外汉朝每年送给匈奴大批棉絮、丝绸、粮食、酒等。自此,汉与匈奴约定结为兄弟,各自以长城为界,两国的关系得到暂时的缓和。
相关人物: 刘邦,冒顿
2、 澶渊之盟—北宋和辽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
公元1004年秋,辽国萧太后、圣宗亲自率领20万大军南下,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城下,威胁宋的都城。
宋真宗问计于群臣。副宰相王钦若、陈尧叟主张逃跑。宰相寇准则建议皇上亲自出征,士气定必大振,一定能打退敌兵。宋真宗同意御驾亲征,由寇准随同指挥。
寇准指挥宋军出击,消灭辽军数千,射死了辽军主将萧达兰。萧太后见辽军陷入被动,要求议和。经过寇准的坚持和使者曹利用到辽营一再讨价还价,于12月正式议定由宋朝送给辽以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换得辽军撤走。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
相关人物: 宋真宗、寇准,萧太后
3、 庆历和议—北宋和西夏
宋仁宗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1040年~1042年)期间,西夏皇帝李元昊对北宋又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双方损失都很大,结果在1044年(庆历四年)订立和约,史称“庆历和议”。
和议规定:元昊取消帝号,接受宋朝册封,称北宋为所谓的“兄长”。宋封元昊为夏国主,宋夏名义上是君臣关系,宋每年以“赏赐”名义给夏银万两,绢万匹,茶3万斤。
相关人物: 宋仁宗,李元昊
4、 关南誓书—北宋和辽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的关南誓书,这是对宋辽两国议定“澶渊之盟”的继续,宋对辽岁币增加到银20万两,绢30万匹。
相关人物: 宋仁宗
5、 绍兴和议—南宋与金
南宋与金订立的和约。
宋军在反击金的入侵中已取得一定的胜利,但宋高宗与宰相秦桧唯恐有碍对金议和,解除了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的兵权,甚至制造岳飞冤狱,使抗战派对投降议和活动无法进行反对。
绍兴十一年(1141)双方达成和约:①宋向金称臣,金册宋康王赵构为皇帝。②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二州及商(今陕西商县)、秦(今甘肃天水)二州之大半予金。③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自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绍兴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一个小知识点需要记忆:
南宋中兴四将: 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岳飞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陆游、尤袤、杨万里、范成大
相关人物: 秦桧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
1、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
1840年鸦片战争和其后的《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成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 。
1. 中英《南京条约》 ,又称《江宁条约》,1842年8月29日签订
主要内容:
①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②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中国向英国共赔偿两千一百万西班牙银元(唯一一个赔款以“银元”为单位的不平等条约)。
③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
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以口头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害。
2. 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7月3日清朝与美国在澳门的望厦村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共34款,并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为美国在通商、外交等方面,享有与英国同等的权利。
3. 中法《黄埔条约》
1844年九月十三日,清政府代表耆英与法国代表拉萼尼在广州黄埔的法国战舰上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条约内容可归纳为二条:法国享有英国、美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法国可在五口租地建立教堂,中国有保护教堂的义务。
相关事件: 林则徐虎门销烟
2、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
1856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随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加快了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演进的历史进程 。
1. 中英《天津条约》 ,1858年6月26日签订。
主要内容:
①英国公使得驻北京,并在通商港口设领事馆;
②增开南京、台南、汉口、九江等九个通商口岸;
③英国人可以往内地游历、通商;
④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
⑤中国给英国赔偿白银四百万两等。
2. 中法《天津条约》 ,1858年6月27日签订。
使法国除取得英国上述特权外,又规定:
①允许天主教入内地自由传教;
②法国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停泊;
③中国给法国赔款白银二百万两。
3. 中俄《瑷珲条约》 ,1858年5月签订。
主要内容:
①中国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大片领土割让给俄国;
②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的中国土地改由中俄共管。
4. 中俄《天津条约》 , 1858后6月13日签订。
主要内容:
①允许俄国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南、琼州七口通商;
②准许在中国设领事,并派兵船在通商口岸停泊;
③准许俄国教士入内地自由传教;
④日后中国若给其他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
5. 中美《天津条约》 ,1858年6月18日签订。
6. 中英《北京条约》 ,1860年10月24日签订。
主要内容:
①开天津为商埠;
②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
③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④增加赔款为八百万两。
7. 中法《北京条约》 ,1860年11月2日签订。
8. 中俄《北京条约》 ,1860年11月2日签订。
①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东至海的大片中国领土划给俄国;
②规定蒙、新西北边界,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大片中国领土;
③开放喀什噶尔为商埠等。
9. 中美《续增条约》 ,1868年7月28日签订。
10. 中葡《天津条约》 ,1887年12月1日签订。
①允许葡萄牙永驻澳门;
②同样享受英、美等在中国的特权。
相关事件: 火烧圆明园
3、 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条约
中日《马关条约》 ,1895年4月17日签订。 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主要内容:
①中国承认朝鲜由日本控制;
②日本强占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
③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⑤允许日本人在各通商口岸任便设领事馆和工厂;
⑥日军占领威海卫,待赔款付清后才撤退。
相关事件: 黄海海战
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条约
《辛丑条约》 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法、意、西班牙、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十一国签订。主要是:
①中国赔款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合计达九亿八千多万两;
②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外国使馆区,中国人不准居住;
③拆毁大沽炮台及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和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的十二个重要地区;
④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的各种组织,违者处死;
⑤各地官员如发生“伤害诸国人民”事件,必须立即镇压,否则立即撤职,永不任用;
⑥清政府承认附和义和团的错误,向帝国主义“道歉”。
相关事件: 列强瓜分中国
模拟题
01
下列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是( )。
A.《瑷珲条约》 B.《虎门条约》
C.《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答案】B
【解析】A项错误,《瑷珲条约》是1858年清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与俄罗斯在瑷珲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B项正确,1840年至1842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是1843年10月清政府被迫在广州虎门签订的《南京条约》补充条款。
C项错误,《北京条约》是1860年清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不列颠(英)帝国、法国、俄罗斯帝国(沙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D项错误,《天津条约》是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故正确答案为B。
公基研究院
02
标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A
【解析】A项正确,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项错误,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C项错误,1860年签订的《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是《天津条约》的扩大,不仅承认《天津条约》有效,还让英法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
D项错误,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中国之实。‘’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结果,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
故正确答案为A。
公基研究院
03
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哪个条约是与山姆大叔签订的(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望厦条约》
【答案】D
【解析】山姆大叔是美国的绰号和拟人化形象。
A项错误,1842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在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与英国签署《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项错误,《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中国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扩大,不仅承认《天津条约》有效,还让英法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C项错误,《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项正确,《望厦条约》,即《中美五口贸易章程》,是美国与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故正确答案为D。
公基研究院
04
( )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答案】C
【解析】A项错误,《南京条约》是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项错误,《天津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C项正确,《马关条约》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和日本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我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
D项错误,《北京条约》是1860年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故正确答案为C。
公基研究院
05
下列不平等条约,按照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南京条约》 ②《北京条约》
③《马关条约》 ④《天津条约》
⑤《辛丑条约》
A.③①⑤②④ B.①④②③⑤
C.③①④②⑤ D.①②③⑤④
【答案】B
【解析】①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于南京(时称江宁)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亦皋华丽号)上与英国签署《南京条约》。
②《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委任钦差大臣奕䜣作为谈判及签约代表。
③《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
④《天津条约》是清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派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⑤《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是1901年中国清政府和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大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西班牙王国、尼德兰王国、比利时王国,十一国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订的一个不平等条约。
可知,按照时间的先后应为①④②③⑤。
故正确答案为B。
apples0081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是英国第一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的结果。 《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强占香港,损害了中国领土的完整。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虎门条约:《虎门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主权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进一步损害了中国的权益,给中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除了通商口岸外,还要割地(台湾,辽东半岛),以及清朝失去最后一个属国--朝鲜 ,宣告清政府30多年洋务运动失败
楼兰陶瓷
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6月,史学家们将这一事件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然而我们要如何写有关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鸦片战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摘 要】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叩开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大门,使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同时随着中国国门的逐渐打开,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的农业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洋务活动的展开,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近代化工厂的建立,农民运动的此起彼伏,对旧社会旧思想的冲击是难以想象的。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儒家思想体系和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思想被“夷狄”的坚船利炮击碎,有识之士开始了自我反思的道路。从经世致用思潮到开眼看世界,再到师夷长技以制夷,饱学的进步之士的思想逐渐转变,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文化等各方面发起了变革。本文研究浅析鸦片战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其目的在于试图通过对鸦片战争这一特殊历史阶段的分析,了解到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受鸦片战争的影响造成的转变及原因,并对此做一个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鸦片战争;中国文化;影响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清朝前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十分繁荣,尤其康熙、乾隆、雍正三朝,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在平和的环境下,社会风气逐渐走向奢侈糜乱,光鲜之下矛盾暗长。清王朝统治者在落后的封建观念统治下,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清王朝陷入了不与外界沟通的封闭状态,国家发展陷入停顿,逐渐由盛转衰。而当清王朝逐渐走入没落之时,欧洲各国却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以英国为首的欧洲资本主义各国逐渐完成了资本主机原始积累,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具备雄厚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时,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它们逐渐把目光瞄准了中国。
一、鸦片战争概述
1840―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到十九世纪,英国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并额逐年增多。英国资产阶级极力向中国倾销鸦片以抵御贸易的入超,妄图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在这一过程中英国大发鸦片财。中国方面白银大量外流,人民饱受鸦片摧残,精神和健康受到严重伤害。道光帝派遣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州禁烟,林则徐把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集中销毁,这就是著名的“虎门销烟”。
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向中国出兵,但清政府并未在沿海地区积极备战,导致当英军来袭之时清军变一触即溃。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积极抗英,涌现了三元里抗英斗争等反侵略斗争,充分展现了人民对侵略活动斗争的决心和强烈的爱国情操,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清政府战败收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二、鸦片战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传统观念的变迁
中国的文明诞生极早,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在周边国家中,中国的文明发展程度一直是最高的,即使被周边落后的少数民族用武力征服,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力和融合性最终也会将之同化化作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同时中华文明也以其强大的影响力辐射了周边国家,形成了深远影响。因此中国自古养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天下的观念而非国家观,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理念,视周边的民族皆为蛮夷,认为中国就是天下之中心。石介先生的书中曾提到“天出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中者为中国,居天地之偏者为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
我们能看到这时国人已视自己置身所在即为世界的中心。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中国即为中央之国,周围的蛮夷国家都应该向中国称臣纳贡。在“天朝上国”的骄傲自满中中国对所谓的“洋夷”不屑一顾,这种洋洋得意的自满被带到了鸦片战争之中,清政府认为英国还是一个未开化的民族,甚至当时有的官员向皇帝献策称洋人的腿是不会奔跑的,因此对付他们只需要用竹竿将他们击倒。直到经历了鸦片战争清政府的惨败,时人才认识到清朝“天朝上国”不过是自己编制的美梦,被认为野蛮未开化的夷人已经将自己超越。少数的饱学有识之士开始了自强的道路。从“经世致用”到“开眼看世界”,从“变古愈尽,变民愈甚”到“师夷长技以制夷”,“天下”的观念向“世界”的观念逐渐转变。所以直到鸦片战争结束之后中国的以“国家”而不是以“天下”自称的观念才逐渐形成。
(二)现代教育的萌芽
除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鸦片战争后西学的传播还是中国的现代教育的重要条件。其中洋务运动时期的洋务教育是中国现代化教育的萌芽阶段,在中国教育史中它是不能抹去的重要篇章。洋务教育主要有三个方面:洋务学堂为中国培养现代化人才,留学教育把学生送往欧洲接受先进教育,翻译西方的优秀著作传播西方先进知识。洋务教育是现代教育的萌芽,它使中国的教育由传统的模式向着现代化模式转变,这是对旧中国已经无法满足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封建式教育的一次彻底否定。中国的近现代教育从此拉开了序幕。
洋务派的洋务学堂无疑应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一席之位。正是洋务学堂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最初的领地,为传统教育在形式上的逐步解体创造了条件,从而也为中国教育正式启动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作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和中国近代首次教育价值与道路选择,洋务学堂以缩影的形式充分体现了国人在中西文化冲突的初级阶段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处理。它的办学得失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道路的选择,乃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具体来说,洋务学堂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并冲击了陈腐的科举制度,促进传统书院进行改造;洋务学堂是中国近代教育避免了殖民化的前途,代表着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方向等。洋务学堂尽管在客观上开启了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但是,在“变器不变道”办学思想的支配下,洋务学堂仅仅是引进了西方的工艺技术,却失掉了作为技术根本的科学精神;试图保持传统的人文教育,但事实上却僵化和削弱了人文教育,这些都引导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走进了狭窄之路。
参考文献:
[1]石介.中国论徂莱石先生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魏源.魏源集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6.
[3]张静.鸦片战争对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J].历史教学,2012(13)
实创13720050898
危害一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为支付这笔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使中国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危害二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危害三按照条约规定,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帮凶。危害四该设外务部的规定,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总而言之,使人民收到了极大压迫,半殖民半封建进一步加深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近现代发展史,是一卷被鲜血浸满鲜血又惨遭蹂躏的长卷。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论中国近代史的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代史的300
你是要整个近代史还是单选某事件?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近现代发展史,是一卷被鲜血浸满鲜血又惨遭蹂躏的长卷。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论中国近代史的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代史的300
诶,大家都一样一样,LS的,你也看MIT噢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回顾历史,不经让人感慨万千:中华民族走到今天的强盛时期,是经历了多少艰辛,这是一个无法估计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