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40

迷路的豆豆
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失独老人需求评估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开心土豆王

已采纳

我们国家年龄60周岁以上的人称为老年人。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即凡年满60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属于老年人。 一、老年人的特征 老年人的生理变化 九大系统都在退化:包括呼吸、神经、心血管、肌肉骨骼、呼吸消化、内分泌、生殖系统、感觉系统(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视觉)。 了解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能够更好地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处理好老年人的隐私问题,不要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 对居家环境,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要进行调整,保障他们的安全。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 智力衰退,结晶智力(人生经验、智慧)增多,液态智力(记忆力等)减少,这个时候的老人大致分为两类,一个是自我完整的人格,一个是自我绝望的人格,要引导老年人正确对待自己的人生,过好晚年生活。 辅导老年人学习新知识一定要耐心,说话语速要慢,声音要大,每次所教的内容要简单易学,不能贪多。注重实用性,有锻炼新行为的机会,比如智能手机,学会使用微信能和家人及时沟通,老年人学习就有积极性。 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 主要有一些理论支持:角色理论、活动理论,撤离理论、延续理论(中年阶段的状态)、社会构建理论、现代化理论(终身学习)。 这一时期主要关注老年人的角色转变,重大的生活事件对老年人的影响,比如失独、丧偶等,对老年人的打击很大,所以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进行危机介入。 注重个体差异,因为疫情,社会隔离对老年人造成的危害,尤其是独居的老人,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关注社会变迁对老年人的影响,推动社会政策的调整,比如这三年新冠病毒,老年人是易感人群,怎样解决和预防都是新的课题。 二、老年人的需要 经济保障:养老金,社保 健康维护:关注和渴望健康生活,生活照料、康复等 社会参与:社会发展要求终身学习,维权。 就业休闲:丰富的晚年生活,老年大学、广场舞等。 婚姻家庭:家庭婚姻幸福对老年人的健康非常有好处。 居家安全:家庭条件改善,居住环境安全。 善终安排:子女的生活、财产处置、墓地购置、后事操办。 一条龙服务:居家照顾、社区照顾、院社照顾等。

230 评论

素手宛花

老年人心理评估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第一天是健康心理;其次就是正常的情感需求;最后一点就是老年人的期望值!

164 评论

别做慈善家

1、是亲情需求。一些与子女分居或子女长期外出的空巢老人。由于先前同子女生活在一起, 父慈子孝,情感深厚。现在不同子孙生活在一起,原来传统血缘关系因分离而疏远, 亲密的代际关系拉大距离。 后代人长年外出谋生, 老人常会想念。 总希望子孙们能回家看看, 那怕是一个电话, 一封书信, 一个口信,一点信息, 都会使老人精神上得到慰籍, 心理上得到满足。而对于孤寡老人来说, 亲戚朋友来关心探望,也会给他(她)带来十分的感激和快慰。2、是健康需求。人处于老年时期,各种器官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一些体弱患病的空巢老人, 最担心的是生病治疗和经济负担; 看病难的问题给老人带来烦恼,特别是怕卧床不起无人照顾。空巢老人认为, 死并不可怕, 最怕是患病卧床不起, 半死不活, 拖累别人。空巢老人祈求健康, 这是共同的心理和愿望。3、是尊重需求。空巢老人一般年纪大、辈分高、 经历多、 对社会多少做过贡献, 希望得到社会承认、 肯定和尊重。特别是一些鳏寡老人,自认为 “低人一等”, 最怕被人瞧不起, 总希望在人格上受人尊重。有些离退休前是干部、 专家、师长等资历高的老人, 特别重视别人尊重。一、心理方面1、认知的错误。空巢老人容易认为自己被边缘化,是社会的以往人群。对自身的负性评价较高,认为自己脱离的社会。2、易出现抑郁的心理倾向。由于部分空巢老人长期处于单一的生活空间,与外界交往比较少,心理上的孤独感难以得到倾诉,容易产生抑郁的情绪。常表现为:情绪情感低落、行为缓慢、兴趣减退,对自身评价较低。常此以往对身体健康是极大的挑战。3、过分敏感。空巢老人容易对一般性的生活压力反应过分强烈。一般性的生活压力是指正常人在平时生活中都会遇到的压力事件,如果能正确认识能够提高心理的抗压水平。但是由于空巢捞老人心理的特殊性,所以容易夸大某些一般性的生活事件,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恐慌。二、生活方面1、对疾病的防范能力较弱随着生理功能的退化,老人越来越无法自己应对日常生活。再加上出现疾病的情况越来越多,身边缺少监护和照顾的空巢老人的生命安全有时都无法保证。以至于有学者指出“空巢家庭问题实质是老年安全带发生危机。有些空巢老年人行动不方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经常会不小心跌倒或烫伤,这对无人照顾的空巢老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研究表明,空巢老人的慢性病发病率比较高,患病率前5位依次为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关节炎、白内障。空巢老人普遍缺乏有关疾病的防治知识,而且由于没有儿女在身边照顾生活起居,生活状况较差,患病后往往没有人照顾,并且长期的治疗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使老年人产生内疚、负罪感,从而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甚至死亡。2、社会适应能力降低从人口学的角度来看,老年人本身的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较弱。而空巢老人本身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因素,导致其价值观、思想、认识能方面与社会主流产生脱节。同时他们把子女视为最主要的情感寄托,对子女在精神的依赖程度较大。三、社区、社会关怀需求在与空巢老人的交谈中,我们可以发现:部分空巢老人是渴望走出家门融入社区。但是由于社区基础服务建设的滞后性,适合于老年人的文体活动较少,使他们这种主观融入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四、亲情关怀需求从”空巢老人“的定义中,我们知道空巢老人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子女长期离家在外。对于空巢老人他们最直接的需莫过于子女常回家看看,使老人的情感有良好的寄托。同时在入户访谈中我们也感受到,老人们对于我们的到来是非常欢迎的。他们很希望社会组织、群体能够更多的关心他们,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153 评论

无敌炒米饭

社会工作介入失独家庭分析

失独家庭就是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他们属于社会弱势群体的一部分。针对这一群体,不同地区制订了相关的政策措施予以应对,为这一群体开展的各种社会服务项目也随之而来。然而,当前多数的研究集中于失独家庭的养老和不同层面的干预,以宏观政策层面的研究居多,很少有人从社会工作伦理角度去研究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在介入失独家庭过程中所面临的伦理议题。那么,下面是我为大家提供介入失独家庭社会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前言

2012年5月9日,在《广州日报》一篇题为《全国失去独生子女家庭超百万,失独群体日益庞大》报道中,“失独家庭”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是从那时起,关于失独家庭的各个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总结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两个方面:一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养儿防老”的社会,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子女,他们的养老如何破解成了一个大问题;另一方面,失独家庭不仅面临着物质层面的缺乏,精神世界也一直处于挣扎状态,“人活着是为了后代活得更好”这是很多家长的愿望,可是子女不幸去世了,做父母的还怎么活,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因此,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从不同的层面对失独家庭进行干预治疗。然而,随着针对这一群体服务项目的增多,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在实际的服务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出现了一些伦理困境,如何从伦理价值角度解决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一、失独家庭的概述和现状

由于“失独家庭”概念的刚刚提出,针对失独家庭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当前针对“失独家庭”这一概念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界定。不同学者有着自己不同的认识,有些人认为“失独家庭”就是失去了子女的家庭,有些人对“失独家庭”增加了年龄上的限制等,综合不同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我们认为:“失独家庭”是指其独生子女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如:地震、海啸、疾病、犯罪、车祸、自杀等导致死亡,从而永远失去其子女的父母,且这些父母的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不具备生育能力,或者不愿意再生育、养育子女。这些人大多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赶上八十年代首批执行独生子女政策,人到中年遭遇独子夭折,从年龄来看,他们很难再生养子女,最终因为失独而产生了各种问题。

随着失独家庭数量的增多和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针对失独家庭的各种专业服务项目层出不穷,然而,在社会工作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特别是伦理层面的问题,如:提供专业服务与维护案主利益的矛盾,反移情与坚守专业自我的矛盾,维权倡导中的难题等。

二、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的伦理困境

(一)专业服务与维护案主利益的矛盾

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了服务、社会公正、个人的尊严和价值、人家关系的重要性、诚信和能力六个方面,其中放在首位的是服务,即社会工作者推动超越个人私利的给他人的服务,为案主提供专业服务,满足案主不同的需求,解决案主问题,是社会工作者的使命,也是社会工作得以发展的动力源泉。一方面,我们应该提高服务的专业性,保证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我们在提高专业化的同时不能伤害案主的身心健康。

A1―LZ

问:小李,你可以说一下在上个月的失独家庭服务项目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嗯,王老师,我一直有一个困惑,就是我们的服务真的是那么专业吗?真的能够解决失独家庭所面临的问题吗?

问:那你觉得什么样的服务才是专业的?

答:我觉得应该去挖掘失独老人他们内心的故事,让他们倾诉和宣泄,而不是一味的回避他们敏感的一些话题。

问:你说的或许有一定的道理,可是你觉得让他们说出来对他们就一定很好吗?

答:那我们就这样什么去回避那些他们内心深处的感情吗?

问: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每一次让他们倾诉其实都是再一次撕开他们的伤口,如果你有能力去缝补他们的伤口你可以去尝试,如果你觉得你没有把握,那就不要去轻易碰触他们,反而会适得其反……

从上面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社工在服务的过程中如果为了提高专业化,让他们诉说自己内心的伤痛,可能会对案主造成二次伤害,这些伤害又是目前社工所无法处理的,但是,如果一直只是一味的组织小组活动,逃避敏感性话题,又不能保证专业性,这就成为助人过程中的一个困境。

(二)移情、反移情与专业自我的矛盾

在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案主把早年情感生活经历中对某特定人的特殊感受或反应投射到工作者身上,把他当作案主早年情感生活经验中的某特定人看待,这种情况成为“移情”。与之相对的是“反移情”,是指工作者对案主产生一种非现实的感情态度与反应,这种感情往往是专业人员过去与他人关系的经验之一,如今把它转到他所服务的案主身上。

A2―LW

问:阿姨,您平时的空余时间都是做什么?

答:参加了一个老年大学的授课班,每周二下午都会去上课,其实我哪也不想去,因为每次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都会谈论子女相关的话题,每当听到别人谈论自己的子女我心里真的特别难受,可能他们也不是故意的,可是在无形之中就伤害了我。(说着说着,阿姨流下了无奈的泪水) 问:阿姨,那社区的相关工作人员没有经常过来探望您吗?

答:他们也都很忙,偶尔过来看看,真的很希望能有个懂我们的人和我们说说心里话,每次有陌生电话打过来,我总以为是孩子在远方打过来的,我们的孩子还活着,如果我们的还在还在,应该和你们差不多大小,也该上大学了,可是……(说到这里,阿姨又哭了)

问:阿姨,不要伤心,您的孩子在天堂看着您呢,他们也希望您更开心的生活。

答:是啊,可是心里就是过不了那个坎儿,以后你们有空经常过来,就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不要客气……(说到说着,阿姨给我们包橘子和香蕉吃,眼睛里充满了渴望与期盼)

问:会的,阿姨,只要您愿意,我们以后会定期来看望您的……

上面是我们在入户时的部分访谈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在社会工作在介入失独家庭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移情”和“反移情”,这就要求社工在服务过程中坚持“专业自我”,即以专业的伦理价值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可是,如果社会工作者一味的机械固守专业自我,可能不利于建立案主对社工的信任,也不利于以后服务的开展。

(三)维权倡导中的伦理难题

失独家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既包括经济上的无力,也包括精神上的慰藉,特别是在老年以后谁来养老,用什么养老会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这需求国家、社会等各方面的关注和努力。

(四)案主利益诉求和机构利益的矛盾

把案主的利益置于优先地位是每个专业伦理守则的柱石,社会工作的首要职责是增进当事人的福祉,一般情况下,应把当事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解决案主问题,满足案主不同层次的需求是社会工作的出发点,也是社会工作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的服务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案主的利益诉也会和机构的利益发生冲突。

A3―LY

问:小王,我们能不能换点其他形式的活动?每次做这些小组活动都做得没意思了。

答:嗯,阿姨,那您觉得什么样的活动比较合适?您喜欢什么样的活动?

问:多组织一些室外活动吧,比如:带我们出去旅旅游,唱唱歌,喝喝茶什么的也好,反正不喜欢这样的活动了。

答:阿姨,您说的这些我们都会考虑的,也会及时向机构反映情况,我们也会定期开展一些室外活动。

问:嗯,那你多和机构反映一下,多给我们一些外出游玩的机会嘛……

在上述的谈话中我们看到案主的利益诉求和机构利益发生了摩擦,我们既要满足案主的利益需求,又要考虑机构本身的承受能力,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提供服务。

三、社会工作介入失独家庭时遵循的伦理原则

面对社会工作介入失独家庭过程中产生的伦理困境,需要理性分析,科学决定何种价值需要优先考虑,在分析不同价值观念的基础上,结合伦理评估的筛查工具,确定伦理原则的顺序,只有这样才能为失独家庭这一弱势群体提供更专业、更人性化的服务。

(一)保护生命原则

保护生命即案主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这一原则适用于所有人,既适用于保护案主的生命,也适用于维护所有其它人的生命健康权,在所有的伦理原则中,保护生命是属于第一位的,高于所有其他义务。社会工作在介入失独家庭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对不同失独家庭的评估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有的失独老人可能由于刚刚失去子女或者性格因素导致情绪波动比较严重,对未来失去了信心,对生活的继续失去了意义,甚至出现自杀等情况,这时候社会工者应该运用危机干预,及时对案主开展情绪疏导,使其放弃自杀的想法,帮助其重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在开展专业服务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量力而行,不应该轻易去撕开失独老人的内心世界,要在保护失独老人生命健康的前提下提升服务的专业化。

(二)专业自我和最小伤害原则

社会工作者在服务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专业自我的原则,即以专业的伦理价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为失独家庭提供服务的时候,失独老人面对我们经常会联想到自己去世的子女,甚至会出现把对子女的关爱转移到社会工作者的身上,这种关系超越了专业关系之上。同时,社会工作者在面对这一特殊的群体时,心里也会有怜爱之情,超越了专业关系之上的关心和爱护,这一双向关系是不利于专业关系的`建立和发展的。

社会工作者在服务失独家庭的过程中应该遵循“最小伤害”原则,这一原则认为,当社会工作在服务的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有造成伤害的可能性,社会工作者应该避免或者防止这样的伤害,当不可避免的伤害到与问题有关的一方或者另一方时,应该将伤害减少到最低,带来的永久性伤害最小和伤害最容易弥补的方案。社会工作介入失独家庭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对这一群体造成“二次伤害”,那么我们是一味的回避问题,还是揭开它们的内心世界?面对这一矛盾,我们应该按照最小伤害的原则去处理,不论是哪种方式,一定要将对案主造成的伤害减少到最低。

(三)平等与差别平等原则

这一原则认为所有人在相同条件下应该得到同样的对待,即同等情况下有权得到平等对待。同时,如果不平等与有待解决的问题有关,不同的人应该有权得到区别对待,有些时候不平等对待的益处大于平等对待的益处,或者不平等对待有助于推动更多的平等对待时,采用差别平等的原则是正确的。

当前失独家庭面临的很多问题需要政策层面予以支持和应对,社会工作一方面应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另一方面又要发挥倡导者的作用,为失独家庭群体争取相关利益,失独家庭是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选择生育一个子女,他们为国家尽了义务,当子女不幸去世以后,他们理应享受国家的特殊照顾的权利,作为弱势群体,社会工作者应该为失独者争取权利,这不是不平等的体现,是尊重人权,更加平等的体现。

(四)提高生活质量和效率效果原则

社会工作者选择的方案应该推动所有人,推动个人及社区有更好地生活质量,推动民众、社区和环境的发展。在提供专业服务的时候也应该充分考虑成本花费,以及所取得的效果,在促进案主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尽可能的将花费降到最低,即遵循“最小的花费,最大的收益”原则。

社会工作介入失独家庭时,随着服务的开展,案主可能提出一些新的需求,我们不可能满足案主的所有需求,但是对于案主的需求我们也要认真考虑,科学评估其是否真的存在所说的需求,同时,发挥资源链接和政策倡导的作用,尽可能以最小的花费,提供多样化的、专业化的服务。

四、结论

失独家庭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社会工作在介入的时候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伦理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很多是原有的社会工作伦理价值均未涉及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依据现有的社会工作伦理准则筛选方法和伦理原则筛查方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和失独家庭群体的一些特征,在此基础上做出抉择,确定伦理原则的顺序,减少伦理困境,提高服务质量。

351 评论

康茂暖通

空巢老人心理需求 1、是亲情需求。一些与子女分居或子女长期外出的空巢老人。由于先前同子女生活在一起, 父慈子孝,情感深厚。现在不同子孙生活在一起,原来传统血缘关系因分离而疏远, 亲密的代际关系拉大距离。 后代人长年外出谋生, 老人常会想念。 总希望子孙们能回家看看, 那怕是一个电话, 一封书信, 一个口信,一点信息, 都会使老人精神上得到慰籍, 心理上得到满足。而对于鳏寡老人来说, 亲戚朋友来关心探望,也会给他(她)带来十分的感激和快慰。2、是健康需求。人处于老年时期,各种器官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一些体弱患病的空巢老人, 最担心的是生病治疗和经济负担; 看病难的问题给老人带来烦恼,特别是怕卧床不起无人照顾。空巢老人认为, 死并不可怕, 最怕是患病卧床不起, 半死不活, 拖累别人。空巢老人祈求健康, 这是共同的心理和愿望。3、是尊重需求。空巢老人一般年纪大、辈分高、 经历多、 对社会多少做过贡献, 希望得到社会承认、 肯定和尊重。特别是一些鳏寡老人,自认为 “低人一等”, 最怕被人瞧不起, 总希望在人格上受人尊重。有些离退休前是干部、 专家、师长等资历高的老人, 特别重视别人尊重。空巢老人的问题 一、心理方面1、认知的错误。空巢老人容易认为自己被边缘化,是社会的以往人群。对自身的负性评价较高,认为自己脱离的社会。2、易出现抑郁的心理倾向。由于部分空巢老人长期处于单一的生活空间,与外界交往比较少,心理上的孤独感难以得到倾诉,容易产生抑郁的情绪。常表现为:情绪情感低落、行为缓慢、兴趣减退,对自身评价较低。常此以往对身体健康是极大的挑战。3、过分敏感。空巢老人容易对一般性的生活压力反应过分强烈。一般性的生活压力是指正常人在平时生活中都会遇到的压力事件,如果能正确认识能够提高心理的抗压水平。但是由于空巢捞老人心理的特殊性,所以容易夸大某些一般性的生活事件,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恐慌。二、生活方面1、对疾病的防范能力较弱随着生理功能的退化,老人越来越无法自己应对日常生活。再加上出现疾病的情况越来越多,身边缺少监护和照顾的空巢老人的生命安全有时都无法保证。以至于有学者指出“空巢家庭问题实质是老年安全带发生危机。有些空巢老年人行动不方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经常会不小心跌倒或烫伤,这对无人照顾的空巢老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研究表明,空巢老人的慢性病发病率比较高,患病率前5位依次为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关节炎、白内障。空巢老人普遍缺乏有关疾病的防治知识,而且由于没有儿女在身边照顾生活起居,生活状况较差,患病后往往没有人照顾,并且长期的治疗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使老年人产生内疚、负罪感,从而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甚至死亡。2、社会适应能力降低从人口学的角度来看,老年人本身的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较弱。而空巢老人本身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因素,导致其价值观、思想、认识能方面与社会主流产生脱节。同时他们把子女视为最主要的情感寄托,对子女在精神的依赖程度较大。三、社区、社会关怀需求在与空巢老人的交谈中,我们可以发现:部分空巢老人是渴望走出家门融入社区。但是由于社区基础服务建设的滞后性,适合于老年人的文体活动较少,使他们这种主观融入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四、亲情关怀需求从”空巢老人“的定义中,我们知道空巢老人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子女长期离家在外。对于空巢老人他们最直接的需莫过于子女常回家看看,使老人的情感有良好的寄托。同时在入户访谈中我们也感受到,老人们对于我们的到来是非常欢迎的。他们很希望社会组织、群体能够更多的关心他们,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357 评论

相关问答

  • 失独老人论文开题报告

    室内装饰风格流派的色彩体现 【摘要】 本文主要是通过各种室内装饰风格的流派来体现色彩的应用和搭配,采用案例分析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来阐述,案例将采用成都市内一现代

    大嘴Yuki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毕业论文答辩评估

    毕业论文答辩评语 又是一年毕业季,毕业照、毕业赠言留言、毕业论文等等一箩筐的事情,自然老师也不闲,忙于评阅同学们的论文呢?在这我指导老师提供论文不同阶段评语,欢

    cindydaniel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毕业论文资产评估

    这个一般学校会有选题给你的,但有很多学校是要自己去自拟题目的。所以我也不清楚你们学校是老师给你们还是自拟题目。选题一定要选自己的专业有关的题目,而且要顶一个自己

    十架方舟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毕业论文技能评估

    论文鉴定评语一般是指在论文发表之前对论文进行质量(价值)评估。评价后,认为有参考价值的,则在科技期刊上发表;下面是有教育论文鉴定评语,欢迎参阅。 1.选题较具时

    周闹闹now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毕业论文评阅人老师评语大全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毕业论文评阅评语,仅供参

    o晴天娃娃o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