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welleryz
本科毕业论文结构格式标准
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为加强这一工作环节的管理,规范写作,提高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
一、总则
本标准由教务处负责制订、修改与解释,望各相关学院参照执行。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东北财经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包括毕业设计报告,以下统称毕业论文)的撰写制作。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可参照本标准的原则要求、按外文写作规则制作。
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学年论文的撰写制作参照本标准执行,篇幅可略小。
(二)本标准的执行
本标准由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执行。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毕业论文原则上不能提交答辩。
(三)本标准的监督
为确保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实施学院和教务处两级审查监督。
二、毕业论文结构
本科毕业论文包括以下内容(按顺序):封面、中文摘要与关键词、英文摘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附录、主要参考文献、后记、封底。其中毕业设计的正文还应包括所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实验数据和结果等;“附录”、“后记”视具体情况安排,其余为必备项目。
(一)封面
封面由文头、论文标题、作者、学院、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日期、成绩等10项内容组成。
(二)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的概括性描述,应忠实于原文,字数在300~500字之间。关键词是从论文标题、摘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现论文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通常为动词或名词,数量不少于3个,不超过7个。
(三)英文摘要与关键词
英文摘要(Abstract)和关键词(Key words)由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翻译而成。
(四)目录
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名称及对应页码,以及附录、主要参考文献、后记等的对应页码。
(五)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由绪论(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正文的各个章节或部分应以若干层级标题来标识。正文字数应在7 000~10 000字之间。
(六)注释
对所创造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对引文出处的说明。注释采用脚注形式。
(七)附录
附录属于正文、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主要包括:(1)放在正文内过于冗长的公式推导;(2)复杂的数据图表;(3)论文使用的字母或缩写符号的意义;(4)计算机程序及有关说明等。
(八)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是作者亲自阅读过内容的、对写作过程帮助比较大的、相对比较重要的参考资料,包括刊物上公开发表的参考论文、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参考书目(包括著作或教材)和网上参考资料(包括网站上的论文和数据等)等。
(九)后记
后记主要表述本人在写作中获得的感受,表示对相关人物的感谢。
(十)封底
封底由指导教师评语、学院论文答辩机构意见两部分组成。
三、毕业论文格式编排
毕业论文必须按照以下格式要求排版。
(一)纸型及页边距论文格式
毕业论文一律用国际标准A4纸(297mm×210mm)打印。上、下、左、右的页边距一律设为2厘米,不设装订线。
(二)版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其他不规范的汉字。
(三)论文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
论文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编辑要求如下:
1.文头。封面上部居中,3号宋体加粗,下空两行。固定内容为“东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2.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文头下居中,上空两行。
3.论文副标题。小2号黑体加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副标题与主标题加起来不得超过两行
4.作者、学院、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日期、成绩。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内容用3号楷体_GB2312,在正副标题下居中依次排列,各占一行。其中,“专业”一栏除专业外还应列示方向(使用括号);“指导教师”一栏应包括姓名和职称;答辩日期和成绩两栏内容留空,由论文答辩机构手写。
5.中文摘要及关键词。另起一节 。标题为“摘 要”,3号黑体。段前为两行,段后为一行,居中独占行,单倍行距。内容用小4号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为22磅固定值。
“关键词”三字用4号黑体,后接冒号,内容用小4号黑体;关键词通常不超过7个,词间空一格,不加标点。
6.英文摘要及关键词。另起一节。英文摘要的标题为“ABSTRACT”,3号Times New Roman粗体。段前为两行,段后为一行,居中独占行,单倍行距。英文摘要的内容格式为:小4号Times New Roman字体,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为22磅固定值,不采用悬挂格式。每个英文标点符号后,都要加一个空格。
英文关键词“Key words”为4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后接冒号,内容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上空一行,居左独占行;不同的`关键词之间加英文的分号“;”。
7.目录。另起一节。标题为“目 录”,3号黑体,顶部居中;段前为两行,段后为一行,居中独占行,单倍行距。目录内容的汉字部分为小4号仿宋,页码和连线为“Times New Roman”字体,倍行距,一律居左,页码右齐。
建议利用论文模板,通过更新域来更新目录内容,实现自动编排目录的功能(显示一、二级标题)后,按要求的字型和字号进行修改。
8.正文文字。另起一节。论文标题为3号黑体。段前为两行,如果没有副标题,段后为一行;如果有副标题,段后为0行。居中独占行,单倍行距。论文副标题为小3号黑体。段前为0行,段后为一行,居中独占行,单倍行距。
论文正文内容的汉字一律按小4号宋体字排版(一级标题、公式和图表除外)。论文正文中的英文字号要与汉字相对应,建议采用“Times New Roman” 字体,不得使用汉字专用符号。
正文文字的字符间距为标准字距,行距原则上为22磅固定值,但正文中的表格和公式为单倍行距,一二级标题按规定格式处理。
9.正文文中的各级标题。标题的层次如下:
“一、……
(一)……
1.……
(1)……
①……”
一级标题“一、”,4号黑体,独占行,段前段后各占1行,单倍行距。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一)”,小4号宋体字,独占行,段前段后各占行,单倍行距。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以下标题“1.”、“(1)”、“①”等,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三级标题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然后接排。四级以下标题必须接排,不得独占行。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原则上,同一级标题的数量不得少三个。
正文标题与段落均按汉字书写习惯,首行缩进2字符,一律不得采取悬挂缩进的格式。
10.注释。注释采用脚注方式,具体操作为“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确定”。编号格式采用“①②……”,编号方式采用“每页重新编号”。 字体和字号均使用默认格式,一般为宋体与Times New Roman 5号字。脚注内容编排方式同参考文献。但须在最后标明引文的页码或页码区间(其中,中文的页码区间形式为“第3~5页”,英文的页码区间形式为“p3-5”,不得将两者混用)。
11.附录。项目名称用4号黑体。段前为两行,段后为一行,居中独占行,单倍行距。附录内容的字体一律为小4号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为22磅固定值(图表、公式除外)。
12.主要参考文献。目名称用4号黑体,在正文或附录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另起行空两格用小4号宋体排印参考文献内容。参考文献先中文后外文,论文在前,著作在后;每一类文献按其发表时间的先后(近期在前,远期在后)排序。中外文参考文献统一编号,编号形式为阿拉伯数字后加圆点(如“1.”)。
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
参考文献类型 格 式
中文论文 编号.作者名(译著的外国作者在姓名前用方括号括住的国籍简称,多个作者之间加顿号,亦可略写为“××等”),“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
中文著作 编号.作者名,译者名,《书名》,出版单位,年份和版次。
网上参考资料 编号.作者名,“文章题目”,http\\:网站名,发布的年月日。
外文论文 编号.作者名(英文名字在前,姓在后,中间是教名,可以缩写),“文章题目”,期刊名(使用斜体,不用书名号),年份,卷号,期数。
外文著作 编号.作者(姓名的排序可同论文,但亦可先排姓,加“,”再排名),书名(使用斜体,不用书名号),地名: 出版单位,年份.
非英语类外文,一律按该国文字格式处理。
13.后记。后记的标题为“后 记”,4号黑体。段前为两行,段后为一行,居中独占行,单倍行距。后记内容的字体一律为小4号楷体,行距为22磅固定值。
14.指导教师评语。排在封三上半页,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第一行居中编排。内容由指导教师手写并在指定位置签署姓名和日期。
15.学院答辩机构意见。排在封三下半部,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第一行居中编排。内容手写,由学院答辩机构负责人在指定位置签署姓名和日期。
(四)表格
正文或附录中的表格一般包括表头和表体两部分,编排的基本要求为:
1.表头。表头包括表号、标题和计量单位,用5号黑体,在表体上方与表格线等宽度编排,单倍行距。其中,表号居左,格式为“表1”,全文表格连续编号;标题居中,格式为“××表”,加粗;计量单位居右,参考格式为:“计量单位:元”。
2.表体。统计类表格中的所有表线都是细实线(1/2磅);会计类表格的上下端线一律使用粗实线(磅),其余表线用细实线。表的左右两端不应封口(即没有左右边线)。表格主体部分中的文字和数码均使用5号字,单倍行距,文字为宋体,数码为“Times New Roman” 字体。如果表格中数字过多,也可以使用小5号字或更小的字。表格中的文字要注意上下居中与对齐,数码位数应对齐。
3.关于表中数据出处的说明。可以在表体的下端,用小5号字说明,亦可在表的标题中插入脚注进行说明。
4.其他要求。同一个表格应尽量排在同一页上,不要分开排在两页。正文中应当有必要的引导语,以便引出表格。表的引导语必须在所引导的表之前。
(五)图
图的插入方式为上下环绕,左右居中。文章中的图应统一编号并加图名,格式为“图1 ××图”,用5号黑体在图的下方居中编排。图中的文字为5号宋体字,单倍行距,尽量使用没有边框的图文框或文本框;所有的线条和文字最好安排在同一个画布上。正文中应当有必要的引导语,以便引出图形。图形的引导语必须在所引导的图形之前。
(六)公式
文中的公式应首行缩进2字符,5号宋体,单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行,公式编号排在右侧,编号形式为“(1)式”。公式下面有说明时,应顶格书写。较长的公式可转行编排,在加号或减号处换行,换行后第一个符号应与上行的第一个等号对齐。文字内容较长的公式,应当采用叠排的方式。公式的编排尽量使用插入“域”的方法编辑,也可使用公式编辑器。
(七)数字
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词、词组、惯用词、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模糊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其他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同一文中,数字的表示方法应前后一致。阿拉伯数字超过4位时,应使用空格作为千分位的分组符号。
(八)标点符号
文中的标点符号应正确使用,忌误用、混用,中英文标点符号应区分开。
(九)计量单位
除特殊需要,论文中的计量单位必须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十)页码
封面不加页码;中英文摘要合在一起排页码,从“1”开始;目录单独排页码,从“1”开始;正文需要单独编排页码,从“1”开始。全文排印连续页码,页码在页面底端(页脚)居中书写。
(十一)页眉页脚
除封面不用页眉外,论文的其他部分必须使用页眉,其格式要求如下:
1.正文以外的部分,其页眉文字的内容是该部分的标题。如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附录、主要参考文献和后记的页眉文字分别是“摘要”、“ABSTRACT”、“目录”、“附录”、“主要参考文献”和“后记”。不同内容必须插入“分隔符”中“分节符”的“下一页”。在定义不同部分的页眉时,应取消默认的“同前”或“链接到前一个”选项。
2.正文的奇偶页页眉的内容不同;其中,奇数页的页眉文字为论文题目,偶数页的页眉文字为“××××大学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应用的范围为“本节”。
3.页眉的线型为上粗下细的文武线,文字内容的字体为5号宋体,居中独占行。
四、定稿论文的印刷、装订与电子文档的版式
定稿论文必须按照规定格式和数量印刷、装订,在上交文本文件的同时,还要一并上交电子文档。
(一)印刷与装订
定稿论文一律用A4纸打印,单面印刷。文稿一律左侧装订。
(二)份数
定稿论文至少应印制3份。其中存档论文1份,需要用学校统一制作的封面,答辩论文的份数由学院根据需要确定。
(三)电子文档的版本
电子文档必须是WINDOWS—XP系统下OFFICE2003版本的WORD文档。
仁义小红累不爱
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答辩规范要求
根据学校相关文件和学院毕业论文工作方案,为了确保我院各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序完成毕业论文答辩,规范毕业论文答辩管理,保障毕业论文答辩秩序,提高毕业论文答辩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一、毕业论文答辩指导思想
毕业论文答辩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的一次较为全面和科学研究训练和考核,是检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的考核将严格按照重庆文理学院毕业论文工作的有关规定进行,以全面检验和考核学生掌握全部本科课程的学习情况,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方法和技能对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答辩组织
(一)学院领导小组
组 长:刘仲全 张碧波
副组长:谷继建
成 员:蒋先平 冉令刚 石国强 林 锐 陈远川 唐忠英 王 陶 胡在东 黄婷婷
(二)答辩学术委员会
主 任:刘仲全
副主任:张碧波 谷继建
委 员:熊学文 刘定祥 沈忠友 王红君 冯利朋 蒋先平 冉令刚 陈远川
(三)答辩工作小组
整个答辩过程由答辩小组负责实施,主要成员有答辩小组组长、成员和秘书,成员不少于3人;小组组长负责主持,成员负责评分,秘书负责记录。见附件(答辩教师分组信息表、答辩记录秘书分组信息表、参辩学生分组信息表)
三、答辩时间与地点
见附件(答辩时间与地点安排表)
四、答辩流程
(一)答辩资格
1.已修完学校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应届毕业生和符合有关规定并经过学院批准同意的上一届学生。
2.学生所写的毕业论文必须经过导师指导并有指导老师签署同意参加答辩的意见。
3.提供查重报告(特别是毕业论文),重复率不得高于15%。
4.每位学生原则上只有两次答辩资格,如果未获指导教师批准或由于自身原因未参加第一次答辩的,允许参加第二次答辩。但视为自动放弃一次答辩机会,即只有一次答辩机会。
5.特殊情况由答辩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
(二)答辩准备
1.答辩小组
答辩小组一般由三至五人组成,其中应有两人或两人以上具有高级或中级职称,从中确定一位学术水平较高的成员为组长,负责答辩小组的召集工作。
2.答辩学生
第一,学生应在参与答辩之前完成毕业论文的定稿,毕业论文手册的填写工作,将毕业论文手册、开题报告和论文定稿交予指导教师进行审阅并签署同意答辩意见,否则不能参与答辩。第二,准备答辩材料,如陈述词、论文框架、内容、PPT等。
3.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在收到学生上交的毕业论文相关资料后,检查资料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和完整。在此基础上进行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并签署是否同意答辩的意见。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教师应将学生论文交由本答辩小组的相关教师进行毕业论文的交叉评阅。
(三)答辩基本程序
1.答辩小组成员应详细审阅每位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报告,为答辩作好准备。
2.答辩小组组长宣布本次答辩小组成员和本组答辩人员名单。
3.答辩小组组长宣布答辩开始,并宣读答辩规则,然后开始答辩。答辩规则如下:
(1)答辩人阐述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结论)。
(2)答辩小组成员对答辩进行提问和答辩人答辩。
(3)答辩人应当场直接回答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答辩人可携带与论文有关的参考资料,并可当场翻阅、查证。
4.答辩人做5~8分钟论文概要自述报告。内容要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主要内容包括:
①课题目的和意义。②论文课题内容概述。③完成论文课题的基本思想及主要方法。④论文还有哪些应该涉及或解决但又因为力所不及未能解决的问题。
5.答辩人自述完成以后,接受答辩小组教师的提问。
6.答辩秘书作好答辩记录。答辩记录是毕业论文答辩的档案材料之一,要完整、规范。主要内容为:论文题目;答辩者的专业、班级、姓名;论文陈述概要;答辩教师所提的问题;答辩者的回答内容;答辩教师的点评等。
7.答辩成绩评定。优秀(90~100分)能简明扼要地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主次分明,思路清晰,能流利地回答有关问题。
良好(80~89分)能清楚地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主次较分明,思路清楚,能正确回答有关问题。
中等(70~79分)能叙述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思路较清楚,基本上能正确回答有关问题。
及格(60~69分)能说明论文的基本内容和观点,但不够确切,有些主要问题经提示才能正确回答。
不及格(60分以下)不能说明论文的基本内容和观点,主要问题回答不出或错误较多,经提示仍不能正确回答。
8.毕业论文总成绩评定。根据学校给定的评分规则,按照指导教师评阅成绩占50%、交叉评阅成绩占30%、答辩成绩占20%计算总成绩。答辩未通过的学生,即答辩成绩在60分以下及未参与答辩的,不计算毕业论文总成绩。
五、注意事项
(一)答辩老师注意事项
答辩小组成员对每位学生的提问数不得少于3个问题。提问的'范围应是论文涉及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可以侧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也可以做进一步的延伸。其内容一般包括:论文过程中带普遍性的难点问题;与课题有关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综合性基础知识;非课题内容但问题涉及专业知识;根据需要提出某些考核学生在某方面能力的即兴问题。
1.常见问题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5)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学生答辩之后,提问问题的教师要对学生的答辩情况给予评价,以便于学生掌握未能掌握的知识,也便于其他教师给学生的答辩打分。
2.提问规则
(1)先易后难原则。利于学生放松,避免背上心理包袱,造成紧张,产生慌乱,影响答辩效果。
(2)逐步深入原则。把大问题分成若干小问题,逐步深入提问,可以正确地检测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
(3)权利平等与商讨原则。当答辩者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应以温和的态度,商讨的语气与之开展讨论,即要有“长者”风度,施行善术,切忌居高临下,出言不逊。
(4)启发、引导原则。当考生的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或者一时答不上来的问题,应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提问方法。
(二)答辩学生注意事项
学生为了顺利通过答辩,并在答辩时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应了解和掌握
答辩的要领和艺术。
1.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首先,考生参加答辩会,要携带论文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其次,应带上笔和笔记本,以便把主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
2.要有自信心,不要紧张。在作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充满自信,沉着冷静,消除紧张慌乱心理,答辩时才有良好的表现。
3.听清问题后经过思考再作回答。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并记录老师提问,仔细推敲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要害和本质,必要时请老师重复问题并做些解释,切忌未弄清题意就匆忙作答,答非所问。
4.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一要反应快,抓住要害,简明扼要;二要力求客观、全面、辩证,留有余地;三要条分缕析,层次分明。
5.对回答不出的问题,不可强辩。有把握讲清,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没有把握,审慎回答,能答多少答多少,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
6.当论文中的主要观点与主答辩老师的观点相左时,可以展开辩论。
7.要讲文明礼貌。尊重答辩委员会的老师,言行举止要讲文明,要从容、有礼貌地进退场。
六、必要说明
毕业论文答辩采用回避制,指导教师不能参加对本人指导学生的答辩工作。答辩学生的分组,由教学办公室主任负责安排。
七、其它事项
1.答辩小组组长负责答辩小组的组织工作,其职责是:负责组织本小组的答辩活动并处理异常情况,填写答辩小组意见和综合评语。
2.指导教师将填写好的毕业论文(答辩)记录移交给答辩小组组长,由答辩组长负责组织答辩小组成员填写答辩评语和答辩成绩。
3.按照指导教师评阅成绩、交叉评阅成绩、答辩成绩50%、30%、20%的比例计算出毕业论文(设计)的综合成绩,将分数和对应等级填写在相应表中。注意:未通过者暂不填写。
4.答辩委员会对各答辩小组提出的优秀和不及格的毕业设论文成果,要进行确认。对于答辩较差的学生,具体情况可以按以下办法处理:(1)若学生不
导出一共有四个步骤:1、登录教务处主页,右侧教师专区点击创新实践管理平台,进入平台系统。2、然后点击进入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3、点击左侧菜单栏中的学生选
1、论文一律打印,采取A4纸张,页边距一律采取:上、下2.5cm,左3cm,右1.5cm,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
我们硕士时答辩时是所有学生都进答辩教室,答辩人站在讲台上。也就是说是一帮人都进去。因为还有其他年级的来旁听,不可能单独答辩的。那样也缺少公信力。
毕业论文答辩分组一般是由学院根据老师和学生的研究方向和专业进行分的,合个组之间老师的水平一般都差不多,不可能随机,也不能自己选择。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
毕业论文答辩分组一般是由学院根据老师和学生的研究方向和专业进行分的,合个组之间老师的水平一般都差不多,不可能随机,也不能自己选择。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