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02

新津东方
首页 > 学术论文 >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眼睛鱼儿

已采纳

从事件范畴到事件名词,《中国学论丛》2011年第1期。试析事件名词的词类地位,宁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事件名词研究综论,枣庄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三缺一”、“四缺一”及其他,语文建设,2010年第3期。(另收入《语文建设》2010年全年增刊)选择·缩略·转喻——谈网络词语“人肉搜索”,修辞学习/当代修辞学,2010年第3期。“人肉”,又见“人肉”,语文学习,2010年7/8期。汉语“雨”类隐喻语的构成,中文自学指导,2009年第3期。语料库建设中的名词标注方法,枣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人称代词+称谓”序列的话题焦点性质,汉语学习,2009年第5期。“寂寞”之后 格式风行,语文建设,2009年第12期。//《云南教育》转载,2010年第3期。汉语语料库与语法研究的互动,《汉语教学与研究》(第10辑),韩国:首尔出版社,2009年。连词“别说”功能探析,《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第二辑),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年。事件名词的时间性表现,《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 3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事件名词与量词的选择关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7 年第 3 期。话语标记“别说”,《 宁夏大学学报》, 2007 年第 4 期。王安忆小说的自诉型叙事方式分析,《 福建论坛》, 2007 年第 8 期(人大复印资料 2007 年第 11 期复印)。名词化结构在新闻语篇中的衔接方式,《中文自学指导》, 2006 年第 2 期。事件名词的语义基础及相关句式,《语言研究》 2006 年第 3 期。“这”“那”类指代词隐性回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6 年第 4 期。语料库与语言学研究,《中文自学指导》, 2005 年第 2 期。从现代汉语语料库加工看语法研究的意义,《语文论丛》( 8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年。关于名词多层级分类标注的构想,《 Recent Advancement in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s 》, Published by COLIPS Publication of Singapore ,2004 年。现代汉语事件名词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4 年第 5 期。指称在现代汉语双名同位组构中的作用,《语法研究和探索》( 12 ),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略论指人名词的分类,《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3 年第 12 期。双项指人名词同位组构的外部限制,《对外汉语教研论丛》( 2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2 年。“怀疑”的词义、宾语和句义,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1 年第 1 期。论指称与陈述的转化, 《零陵师专学报》, 2001 年第 1 期。“推敲”之推敲, 《语文教学周报》, 2001 年 9 月。妙语背后的语言策略, 《语文建设》, 2000 年第 2 期。偏正结构的语法地位, 《汉语法特点面面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9 年。“坠毁”还是“堕毁”, 《汉语学习》, 1998 年第 1 期。谈表比较的“连”字句,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1998 年第 1 期。词的意义在词的分类、再分类中的作用,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7 年第 4 期。复句中关联词语的错误运用, 《中文自修》, 1996 年第 10 期。

223 评论

bonbean棒冰

摘要: 《远大前程》是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晚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结构和语言上堪称完美”。笔者试图从小说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及小说的宗教情怀等角度,来着重赏析这部作品。

关键词: GreatExpectationsstructurecharacters

前言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年)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是英国文学史上古典作家中除莎士比亚之外最重要的作家,也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最杰出代表之一。他一生创作颇丰,对英国和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晚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埃德加·约翰逊曾高度赞扬这部小说,认为《远大前程》在“狄更斯所有作品中结构和语言都堪称是最完美的。”这部小说叙述了一个青年幻想追求虚幻和渺茫的“远大前程”,最后幻想破灭的故事。小说生动地描写了由于对金钱和上流社会生活的追求,原本天真善良的主人公匹普逐渐变得虚荣、忘恩负义,而“恩人”的出现使他不得不重新面对现实,在一系列的变故中,他最终回归人性之美;在皮普从一个怀有浅薄热望的男孩到成为一个真正有深度、有内涵的绅士的过程中,狄更斯动态地探索了人性的善恶变化。在这部小说中,他用独特的方式描写了19世纪文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有关青年人的成长的主题,并深刻批判了罪恶与贪婪、资本主义以及金钱对人性的腐蚀。小说还同时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共同铸造了这部巨著的成功。

狄更斯小说的典型结构是多元整一,人物、线索、情节多,各种元素相互渗透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在《远大前程》这部小说中,人物众多,主要人物形象突出。Pip,乔大嫂、乔·葛奇里、毕蒂、郝维仙、埃斯苔娜、贾格斯、赫伯特、马格韦契等主要人物的活动组成了贯穿全文的条条主线索:Pip的成长历程;Pip的财产来源之谜;Pip和埃斯苔娜的爱情;埃斯苔娜的身世之谜;郝维仙小姐的奇特经历;Pip和赫伯特的友谊;马格韦契的离奇经历;贾格斯的活动以及Pip,乔·葛奇里以及毕蒂的感情这些线索有机地交织在一起。随着小说情节的展开,谜团一个接一个地被揭露,当所有的一切都在读者面前展现之时,我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小说布局之精美,结构之严谨。

狄更斯在小说中,侧重描写自己感受到的生活和自己生活中的感受,可以称为感受型的现实主义者。在他之前,一些作家侧重故事的讲述,而对人物的描写则是粗线条的;另有一些作家则侧重人物心理描写,刻画比较细腻。狄更斯吸取了两者的长处,使小说成为真正大众化的艺术形式。他侧重当代题材,不再故意虚构惊心动魄的情节和顶天立地的英雄,而是把现实的社会生活作为自己取材的对象,竭力挖掘其中的内涵,发现其中蕴涵着的美与魅力。

在小说《远大前程》中,Pip一直在乡村过着平淡无奇的铁匠徒弟生活,却突然有一天接受了大笔不明财产,从此踏上了追求“远大前程”之路。这正体现了狄更斯小说中侧重生活的奇异一面与遵循生活的本来面貌的有机结合。狄更斯小说的另一个特点则是将主观的生活进程与客观的生活逻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无论什么样的生活都有其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规律,人可以努力去改变自己,去适应生活,但却无法改变生活本身。小说中,Pip在去了伦敦,有了钱以后,虽然改变了自己的形象,努力想挤入上流社会,但就他本身的情况而言,并不具备成为一个绅士的条件,因此生活没有怜悯他,他仍然无法成为一名真正的绅士。在小说中还有这样一段有关乔大嫂的描写:

“我们徒步朝镇上进发,我姐姐走在前面。她头戴一顶阔大的海狸皮帽子,手里挽着一只形同英国玉望的草篮子,另管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她却带上了一双木套鞋、一条围巾和一把雨伞。我不大清楚她带上这些东西究竟是为了受活罪呢,还是为了摆阔气。不过,我倒觉得这些东西主要是作为财物而带来炫耀的—很像横行一时的古埃及女王克利奥巴特拉或其他女君主,总爱以庆典或游行的方式展示她们的奢华富有。”

这段细节描写充分体现了狄更斯小说将细节的真实和主观的介入有机结合在了一起。

他的小说充分地显示了文学的社会功能,他不仅用自己的作品去反映生活,而且评价和干预生活。他从人道主义思想出发,本着艺术家的良心,对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正进行了坚决的揭露和批判,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如小说中有一段对新门监狱狱警的描写:

“一个肮脏邋遢、酒气熏天的法警走过来问我,是不是想进去听一两场官司。他告诉我只要给他半个克朗他就可以把我领到前排座位,全面欣赏头戴假发、身着法袍的高等法院院长形象;他这么一说我倒以为这位神圣不可侵犯的大人物不过是一座蜡像而已。他看我不决不断便立刻降价到十八个便士,于是我赶忙向他说明我身负约会,只有谢谢他的美意。尽管如此,他还是殷勤如故,把我领进院子,指给我看设置绞刑架的地方、公开鞭答犯人的地方,然后又把死囚监狱的门指给我看,凡是上绞架的犯人都要经过这里。他为了提高我对这个阴森可怖之门的兴趣,又告诉我后天早晨八时就会有四个死囚犯从那个门走出来,排成一队上绞刑台。这真令人毛骨悚然,使我对伦敦感到厌恶。尤其使我感到厌恶的是这位利用观赏高等法院院长的幌子来赚钱的法警,从他头上戴的帽子到脚上登的靴子,包括口袋中的手帕,也就是说上上下下的全部衣物都散发着霉味儿。这套衣服分明原来不是他的,一定是从刽子手那里用便宜的价钱买来的。”

以上这段描写,生动而深刻地揭露了当时伦敦监狱的环境以及法律界的肮脏的社会现实。

狄更斯笔下的人物神态各异,憎恶分明,生动感人,呼之欲出。

在《远大前程》中,人物性格特色的具体表现有:1.人物本质的确定化。如小说中勾画的郝薇香小姐就应该属于坏女人的典型。她从小娇生惯养,在结婚当天被新郎欺以后,就再也没有迈出家门,从此“向天下的男人复仇”似乎成了她生命的全部,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十足的老怪物;2.人物的明晰性。在狄更斯的小说中,每一个人物都代表了某一类人,反映了某一类人的共性。如贾格斯的形象就充分反映了当时伦敦社会的律师形象;3.深厚的人性内涵。狄更斯十分善于挖掘人物身上隐含的人性因素,并通过它们来反映人性中某些普遍性的倾向和规律的东西。乔大嫂在遭受歹徒袭击、瘫痪在床以后性情变得温和,临死前还依恋地拉着乔并请求他的原谅;对于郝薇香小姐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

“她刚才一直没有正视我,现在才第一次转过面孔来望着我;使我大为吃惊的是她这时跪在了我面前,对着我举起合着的双手,这简直使我惊骇万分。…眼看这一位生满白发、面孔枯瘦的老人竟然跪在我的脚下,这使我全身颤抖起来。我请求她站起来,伸开双臂去扶她;可是她只是抓住我的一只她能够抓得着的手,并且把她的头倚在我的手腕上,悲伤地哭了起来。从前我从来没有见她流过一滴眼泪;现在我无言地俯身看着她,心中暗想,让她痛哭,哭去她深藏在心中的痛苦,也许对她倒有益处。她现在已不跪在地上,而是跌坐在地上。“哦!”她绝望地叫道,“我竟做出这种事来了!我怎么做出这种事来了!”

这样的描写对于人性的`揭示给读者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

作品在主人公人格修养的塑造上下了很大功夫,作品中正面主人公都是品格高尚的人。纵然一时还有缺点,但总是在不断向善的努力中进行自我道德的完善。先不看作品的情节怎样、艺术技巧如何,仅仅主人公的人格魅力就令我们感动、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的心。

虽然小说并没有专门宣传宗教教义,但在其中的主人公身上无时无刻不流露出与圣徒一样虔诚的宗教信仰。他们写的是世俗中人,但是这些人都有一颗超越世俗之上的崇高灵魂。

狄更斯的宗教救世观主要体现在人性的拯救和社会的拯救两方面,而这两方面又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狄更斯认为社会苦难和罪恶的根源在于人性的自私、贪婪等,他认为,只有以爱的精神传播善的种子,使人人向善,世界才能变得美好而纯净。人性的拯救不仅是对因贫困而堕落的穷人的拯救,更是对卑劣、邪恶的富人的拯救。狄更斯对那些剥夺和压榨穷人的富人一向痛恨,他无情地揭露他们贪婪、自私、冷酷的本性,剥出掩盖在温文尔雅外表下的丑恶灵魂,但他绝不抛弃他们,反对以仇恨和对立的态度对待他们,只主张相互沟通,彼此爱护,消除隔阂和仇恨,融洽相处,最终以仁爱、宽恕的态度感化他们,使其人性复苏,这正是基督教教义的体现。

结束语

狄更斯的作品始终保持着对广大民众的忠诚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悲观。他是一位资产阶级作家,一个人道主义者,又是一位改良主义者。他不赞成革命,认为革命手段太残忍,又以为革命不过是个人的报复行为。他主张用改良手段,幻想以道德感化的力量,特别是以小人物的真挚温情去改善社会,使恶人良心发现,蟠然悔悟,痛改前非。他提倡博爱与真诚,僧恶虚伪与怨恨。他描绘的正面女性形象莫不温柔贤淑、美丽善良,所达到的最完美结局是固守家庭,全身心地相夫教子;相反,性格暴庚,复仇心重、孤傲势利的女人往往遭到命运的惩罚,最后在“好人”的感动和残酷的现实面前恢复人性。

狄更斯的文学成就很高,对世界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作品在20世纪初就被介绍到中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他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和社会批判精神,以及高超的艺术技巧,对中国现代小说都有影响。

狄更斯是英国最受欢迎的小说家—即使是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他仍无愧于这一可敬的称号。

参考文献:

1.《GreatExpectations》

2.《浅析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潘秋琳彭小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8月第4期

3.《狄更斯作品艺术特色评析》江萍文清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7(2):191—195

4.《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与《远大前程》叙事比较研究胡英刘洊波2005年6月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远大前程》的叙事特征艾晓玲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6.《远大前程》:叙述、聚焦与悬念苏新连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月第19卷第1期

7.《远大前程》女性形象探析郭春林2004年5月第4卷3期

8.“笼中鸟”—尝析《远大前程》中的女性形象郝维仙小姐王新春石红英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5月第25卷第3期

9.《解读狄更斯小说人物创造的特点》李宇容丽水学院学报2005年2月第27卷第1期

10.论狄更斯《远大前程》中的浪漫主义倾向李增曹彦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总第218期

11.《现世情怀:狄更斯的宗教观》严幸智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总第104期)

12.人道主义思想与传统基督教博爱观念刍议谢非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4月第20卷第2期

146 评论

janesmonkey

【摘要】知识经济的来临,使知识管理开始作为企业管理的新模式悄然兴起。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学理论,在短短数年中还未完善起来,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仍处于争论之中,其深刻的内涵与多姿的表现更未能被完全挖掘出来,使得许多企业组织很难深入到知识管理的深层次中去把握其精髓,在实施知识管理中收效甚微。因此有必要明晰知识管理的定义、内容、特征和基本职能,在此基础上,为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找出恰当策略。

【关键词】知识管理 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知识链

【Abstract】With the coming up of knowledge economy, knowledge management has become the new model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However, knowledge management, as a new theory of the management science, cannot become so perfect in just a few years. Some basic theories are still in discussion, and the connotation is still not fully displayed. This makes many enterprises difficult to grasp the quintessence and to carry out knowledge management effectively. So,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clear the definition, content, character and basic func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thus point out the key way for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knowledge management.

【Key words】Knowledge management; Explicit management; Tacit management; Knowledge chain

【文献综述】

一、研究知识管理实施策略的现实意义及目的

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认为,作为继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阶段,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将给人类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带来一场革命,特别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更是不可低估,各国企业的管理水平面临着一次“跨越式”提高的机遇。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新模式已悄然兴起,成为当前国际企业界最为关注的课题,引发了企业知识管理实践的高潮。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倡导和实施知识管理的企业已经是硕果累累。如芬兰的大型跨国公司诺基亚集团已由创新所带来的竞争优势导致其电信业务迅速增长,市场份额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美国因为已有百分之二十八的企业在运用知识管理,所以在近几年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欧洲经济增长缓慢、日本经济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其国内经济一直健康、持续地发展。因此,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了解知识管理的产生及其概况,尽快实行知识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兴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学理论,在短短数年中显然还未完善起来,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仍处于争论之中,其深刻的内涵与多姿的表现更未能被完全挖掘出来,这自然使得许多企业组织很难深入到知识管理的深层次中去把握其精髓,只能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上了解知识管理。将知识管理看成是一副灵丹妙药,以为任何企业、组织只要采用它便可脱胎换骨,不分析自身的具体情况,而是附和潮流地去了解有关知识管理的几个名词,自以为把握了知识管理的深刻内涵和本质,便在企业中匆匆地实施知识管理。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结果收效甚微。因此,有必要在明确知识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将知识管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企业实施层面,加强对知识管理实施策略的研究,从具体操作层面为企业如何成功地实施知识管理指明一条有效途径,使企业的发展逐渐从传统时代依靠资本积累转向依赖于知识积累与创新,构筑核心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1]-[5]

二、知识管理的研究成果及其实施策略的代表观点

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主题,其背景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在管理实践中已经涌现出一系列全新的管理战略和概念。德鲁克在《哈佛商业评论》(1988年1/2月号)上发表的论文《新型组织的出现》,标志着知识管理研究的开始。随之,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组织管理形式引起了广泛关注,其研究受到许多国际知名管理学教授、学者和专家的重视,带动了知识管理研究的迅速发展。如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约翰.西利.布朗的《再造公司的研究活动》(1991年1/2月号)、克里斯.阿吉里斯的《教聪明人学会学习》(1991年5/6月号)、野中郁次朗的《知识创新企业》(1991年11/12月号)、戴维.A.加文的《建立学习型企业》(1993年7/8月号)、詹姆斯.布莱恩.奎恩等的《优中取胜:专业智能的管理》(1996年3/4月号)、多梦西.罗纳德的《充分发挥公司的智力》(1997年7/8月号)、阿特.克莱纳和乔治.罗斯的《如何让经验成为最好的老师》(1997年9/10月号)等,都代表着国际知识管理的最高水平。[6]

在1999年以来,国内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和实践逐渐从宏观层次转向了微观领域,学术界开始研究知识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知识管理等问题,企业界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进行知识管理以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大好机遇。许多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的著作被翻译出版,不少学者也敏捷地投入该领域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学术文章。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将“企业知识管理问题研究”作为2000年鼓励研究领域为标志,国内学术界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并波及到企业界,引发了一个企业知识管理实践的热潮。

诞生于企业管理界的知识管理,其基本出发点应立足于企业的发展。鉴于现实生活中众多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时遭遇的困惑,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把研究的重心从对知识管理的一些基本理论的探讨转向对如何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分析,提出了大量有利于企业借鉴的宝贵建议。根据所掌握的资料,现将几种有代表性的策略例举如下:[7]

pp美国生产力与质量研究中心曾对在知识管理实践方面走在前列的11家公司和组织进行了调查,提出了6种企业知识管理战略模式:l.把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经营战略;2.知识转移和最优实践活动;3.以客户为重点的知识战略4.建立企业员工对知识的责任感;5.无形资产管理战略;6.技术创新和知识创造战略。

德曾姆士等人(J.D.Davjames,1998)则提出了知识管理的四步曲:首先提出诊断问题,了解知识是如何影响业务的,程度怎么样;其次必须重视战略对组织设计的影响;再次调整企业对外姿态和经营方略;最后评估和监测知识。他们强调这四个步骤并非有先后次序,而应是相互协调并行运行的。

汉森等学者(M. T. Hansen,1999)则将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归纳为编码战略和个人化战略两种模式。指出在制订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时应该反映其总体竞争战略,比如应考虑企业是提供标准化产品还是定制产品?是成熟产品还是创新产品?员工是靠显性知识还是隐性知识解决问题?

达文波特教授提出了“知识管理两阶段论”。第一阶段:企业像管理其有形资产一样来对其知识资产进行管理,获取资产并将其“存放”在能够很容易被获取的地方——“知识库”。知识管理的第二个阶段是解决企业知识库里的“知识资产”太“拥挤”的问题。达文波特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考虑知识工作业务本身的改进与提高。这样当需要知识时,从外部导入知识;而当知识被创造出来或获取时,又可以及时地将其导出给组织的其他部门。

徐勇等人( 1999)将知识共享的推动模式归纳为三种:命令带动式、利益诱导式和个人行为推动式。还有学者对企业首席信息主管(CIO)进行了研究,归纳出三种最基本的CIO模型(霍国庆,1999),分别是:l.战略/战术模型。在这个经典模型中,一个公司中总有两个或几个信息方面的主管,其中一个负责战略事务,另一个或几个负责战术事务。2.内部/外部模型。在这种模型中,有关职责被划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部分,一个信息技术经理可能管理内部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基础设施和日常操作,另一个则追踪技术进展、商业机会或研发活动。3.消亡模型。这种模型还没有流行,在这种模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首席执行官(CEO)日益了解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作用,无需CIO在信息系统和业务战略之间扮演重要角色,技术方面的问题可以由首席技术主管(CTO)解决。

综观以上种种策略,我们不难发现国内外学者在实施知识管理的思路上存在着自己的独特见解,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我们仔细分析,不难得出如下结论:

(一)可将众多的实施策略归结为两种:

1.没有给出具体的操作方法,而是为企业如何实施知识管理提出一条整体思路。建议企业将如何实施知识管理分成阶段进行研究,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在企业中实施知识管理。这种做法具有针对性,有利于企业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或是缺陷,分析其原因,找出有效的知识管理策略。德曾姆士等人的“知识管理四步曲”和达文波特教授提出的“知识管理两阶段论”在大体上就属于这一类,他们都强调要阶段性地实施知识管理。

2.提出具体的知识管理实施模式,更有利于企业节省自己对知识管理理论的研究时间,从而借用理论成果,“对号入座”,将知识管理具体操作于企业中。

大多数国内外学者在对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研究中就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方式,像美国生产力与质量研究中心提出了6种企业知识管理战略模式;汉森等学者的`两种模式:编码战略和个人化战略;徐勇等人知识共享的推动三模式论。

(二)国内外众多学者在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中都无一例外地从人力资源角度和技术设施层面来开展对知识管理具体操作的探讨,强调在企业中设立知识主管的必要性和对企业无形资产的规范管理。

(三)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国外学者大多从企业的切入点谈知识管理的实施,而国内学者则比较重视企业对国内政策环境的依赖,呼吁国家有关部门为企业营造一个有利于知识管理实施的政策、法律环境。

三、本文的研究角度、思路及该课题的趋势预测

理论来源于实践,只有指导实践,才有它的实际意义,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因此,现阶段知识管理的探讨也不应脱离其植根于企业界的实际。本文以唯物主义辩证法中的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为指导,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参考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宝贵建议,采用历史逻辑分析法和综合归纳分析法,开展对现代企业知识管理实施策略的研究。

要想将知识管理成功地运作于企业,必然要先对知识管理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探讨。首先必须明晰知识管理的定义,把握其深刻的内涵和本质,然后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知识管理的内容,以知识管理的核心任务为线索构建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同时,对知识管理特征的分析和基本职能的研究为企业进一步面对市场,如何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奠定了基础。最后,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从组织结构层面、环境氛围层面、关系网络层面和人力资源层面为企业如何实施知识管理提出了几点策略,规划了一条总体思路。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是知识时代市场经济发展到崭新高度的产物。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知识管理将很快渗透到全部经济领域中,企业将通过知识管理加速企业发展,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它将会使现有企业摆脱长期来存在的守旧方法及金融资本的束缚及对自然资源的损耗等,获得持续发展的、新的良好机遇和广阔前途。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将会把知识管理研究的重心转移到其实施策略的分析上。在今后的一段时间,知识管理的实施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1.更多的企业将卷入这场知识管理的风潮中,在组织中实施知识管理成为必须;2.知识的共享将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在一个更广泛的范围内共享;3.员工们将从被动的接受知识管理变成自己主动地参与知识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4.知识立法将为知识管理构建保障,知识产权法将成为司法职业方面发展最快的领域,并将更迅速地发展。[8]-[11]

注释

[1] 陈志强, 许建忠, 呼怀方. 企业如何面对知识管理[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4):57-59.

[2] 林聚任, 李 蕴.p 知识社会与知识管理革命——论德鲁克的知识社会观[J].p山东大学学报, 2001,(4):77-81.

[3] 胡赣江,王晓红.p知识管理建构——逻辑、内涵和原则[J].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4): 34-37.

[4] 徐李孙, 李德松.p企业管理的新重心——知识管理[J].p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4):11-14.

[5] 邹鑫,p张小兵.p 刍议企业知识管理[J].p淮阴工学院学报,p2000, (2):83.

[6] 刘宇, 葛新权. 试论企业知识管理体系及其发展趋势[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12):47.

[7] 左美云.p国内外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综述[J].p知识经济,p 2001,p(8):31-37.

[8] 陈卫业, 刘俊利.p论强化知识管理[J].p技术经济,p 2000,p(156): 55-56.

[9] 乌家培.p论管理科学的发展[J].p 南开管理评论,p 2000, (6):6-8.

[10] 朱祖平.p刍议知识管理及其体系框架[J].pp科研管理,p2000, (1):19-25.

[11] 尹华, 王国顺.p企业知识资本与知识管理[J].p矿冶工程, 2000, (4):78-81.

332 评论

相关问答

  •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翻译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创办的学报类正式期刊,创见于1985年,主要介绍和研究国内外教育技术与装备建设之理论与实务,交流教育技术与装备在教育

    秋水伊人ying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专著文集徐州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文物出版社,2003年。周学鹰:《徐州汉墓建筑——中国汉代楚(彭城)国墓葬建筑考》,中国建

    美美吻臭臭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

    贵州省的省级刊物当代贵州 Guizhou Today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

    蝎子豆丁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发表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好投。具体投稿要求如下:1、原稿要论点清晰,论据确凿,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流畅,科学性、高级性、实用性和创新性。2、文章标题字数不超过20个

    小薰198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投稿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扩展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国内其他普通本科高校学报

    梁山好汉v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