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尐寧
梁 宏 ,男,1964年12月生,广西北流人,博士,教授,兼任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无机化学博士生导师 梁宏和中南大学应用化学博士生导师,现任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主要从事血清白蛋白的生物无机化学研究、钼和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以及性能研究和天然物药物无机化学研究等工作。近10年来,先后主持973前期研究专项课题1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参加l项;主持部、省、厅级课题20余项。共发表论文220余篇,其中在Angew. Chem. Int. Ed.,Inorg. Chem.,Crystal & Growth Design,CrystEngComm,Dalton Trans., J. Inorg. Biochem.和《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70余篇被并被国内外学者在SCI期刊引用600余次;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共5项;作为第二和第四完成人还分别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申请(已受理)发明专利3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广西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三等奖共3项和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作为第三完成人,获广西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1996年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同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被确定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成为国家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重点培养对象;1998年被确定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999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称号;2001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002年获教育部第三届“高校青年教师奖”;2005年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08年获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2009年获“广西高校首届杰出科技人才”荣誉称号。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化学会理事、广西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无机化学学报》(SCI-E期刊)编委、《广西科学》副主编、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特邀国际会员。[1]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和感兴趣的领域:金属基药物的合成,性质,功能的研究;金属基药物的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应用生物无机化学研发金属基药物和生物药物载体。近年研究项目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71043):抗肿瘤先导植物药,金属基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80万。2.“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课题(2007CB516805):基于广西主产中药活性苷类成分的新型抗肿瘤金属基药物的前期研究, 2007/7-2008/12,万元。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联合资助项目(30460153):广西特有药用植物作用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研究,2005/1-2007/12,60万元。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671023):异常环境中血清白蛋白与金属离子或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 2007/1-2009/12,30万元。5. “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课题(2010CB534911):基于广西主产中药活性成分金属抗肿瘤靶向药物的前期研究,2010/4-2012/8,54万元6.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项目(2010GXNSFF013001):天然或合成功能化合物的研究, 2010/3-2013/3,200万元。7.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991012Z):基于广西主产中药有效成分鹅掌楸碱、莽草酸水溶性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2009/3-2012/3, 30万元。
思美味520
杨立新,1961年4月生,湖南澧县人,教授,硕士生导师, 无机化学专业硕士学位点负责人,湘潭大学化学和应用化学本科专业《无机化学》基础课主讲教师,《J. Coord. Chem.》、《化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同行审稿专家。近年来主要从事三维有序大孔“锂离子筛”纳米材料的制备、贫磷矿资源提磷工艺研发、含十四员四氮二烯大环的Ni2+、Cu2+、Fe3+和Cr3+配合物的合成与单晶结构测定、化学气相沉积材料三甲基铝缔合-离解平衡模拟计算、以铱为内核的有机配合物磷光材料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等课题工作。成功制备了3DOM尖晶石型LiMn2O4、LiAlMnO4和,着重研究了提磷的三聚氰胺沉淀法和氯磷酸钙结晶法,发现了铬三元混配配合物中结晶水的左右螺旋结构,提出了三甲基铝双聚体热裂解反应机理等。主持承担了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科研课题,在《J. Coord. Chem.》、《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物理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结构化学》和《应用化学》等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30多篇,其中10多篇论文被SCI、EI收录,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项,主编《无机化学实验》教材1本。2009年12月获湘潭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浩然真气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化学会副理事长。Chem. Soc. Rev.,《中国科学B》,《化学进展》、《无机化学学报》、《中国稀土学报》、CrystEngComm,Inorg. Chem. Commun等杂志顾问编委或编委。特别报道北大留校任教 称必须干好教学这个“良心活”———“我是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师高松。”这是高松每次自我介绍的方式,而实际上,只有48岁的他,已拥有了中科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等响亮的头衔。面带微笑,说话轻声慢语,和记者对话时,高松温和的气场会让身边的人也随着他安静下来。当他真正走进实验室面对枯燥的学术研究时,又展现出他性格中的另一面——认真专注。尽管众多显赫头衔在身,他仍然认为教书育人是天职。■传承父亲执著治学育人态度在高松整个求学阶段,父母都让他自由发展。到了初中的时候,他在化学、物理两门课程上展现出超常的天赋,奠定了他后来20多年在化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不少人都为了‘农转非’ 想挤进城里,可父亲却毅然舍弃县城相对舒适的生活,全家搬到艰苦的农村,筹建瓦房中学。”高松说,父亲谦和朴实的处事风格、坚韧执著的人生追求、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使我认识到:平凡的生活中,有更重要的东西可以追求,要做对社会有益的事,要为理想努力拼搏。1981年,高松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开始了他的北大情缘。留校任教的他,传承了中学教师出身的父亲坚韧执著的治学育人态度。■我必须做好教学这个“良心活”到现在他还记得刚入北大时,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有祺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你们进了北大,是化学系的大学生了,你们都是化学家。”他自己作为莘莘学子时对学问的渴求,也促使他如今不管科研与行政工作多么繁忙,仍一直坚持给本科生上课,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主编了本科生《普通化学》教材、组织和参与本科生《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实践。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本科生的无机化学课程要开始新的尝试。除普通的大课教学外,每周还要将150名学生分为10组,开展小班讨论式课程。未来两个月,师资安排和课题设计都将是高松面临的新课题。“面对学生求知若渴的眼神、家长望子成龙的期盼,我必须做好教学这个‘良心活’。”■尽量不参与与学术无关的非专业活动2010年11月,高松结束了4年的院长任期,行政工作少了许多,但仍然担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高校的发展应以学术为上,院长是一个执行角色,最终的决定一般都是尊重学术委员会。其实谁做院长都一样,只是轮流在这个服务性的岗位上,核心是学院的学术发展。”随着他学术成就的影响力逐渐提升,学术大会、期刊评审等大量社会活动随之而来,此外还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化学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六届全委会委员,中国科协全委会委员等众多学术兼职。他的原则是“保证学生们的课程,尽量不参与与学术无关的非专业活动。”他每次为本科生上课前都要做足准备,对于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特别是如何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阅读最新或经典文献。在教授研究生课程“群论与化学”时,他考虑到数学推导多、理解难度大,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他放弃简单方便可以重复使用的PPT形式,而是一直坚持使用板书对学生进行推引,并充分进行互动,尽量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理解群论在化学中的应用。
主要报道我国无机化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创新成果,内容涉及固体无机化学、配位化学、无机材料化学、生物无机化学、有机金属化学、理论无机化学、超分子化学和
he men became old. The army dwindled
朋友你好,直接往要投的报刊的电子邮箱投稿即可。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
he men became old. The army dwindled
1.1 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来稿请自